傈僳竹書
外觀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
傈僳竹書或傈僳竹書文字、傈僳族竹書文字、傈僳族音節文字,通稱竹書,是用於20世紀中早期用於書寫傈僳語的一種音節文字系統。雲南迪慶維西縣葉枝鄉岩瓦洛村傈僳族老農民汪忍波(又作哇忍波,新傈僳文:NGual SSeix BBo)因傈僳族無本民族文字而於1924年至1930年間根據漢字獨自創造了新的傈僳文字,由於他把這些文字刻在竹子上所以通稱「竹書」。汪忍波為了普及竹書,特意編寫了《識字課本》一書。總共約有一千二百四十餘字。文字形體結構有點、橫、豎、撇、捺、折、鈎、曲、弧、圈十種基本筆畫。少數字體的造字法為象形、會意、擬音,多數為一音一形的獨體字。1954年雲南省人民政府民族語言辦公室創製擬定了以拉丁文字為基礎的拼音文字——新傈僳文。1955年,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批准試行。1956年對其中幾個字母作了少許修訂。1957年最後確定,使用至今。而竹書這種文字目前已極少使用。
參考書目
[編輯]- 徐琳、木玉璋、蓋興之. 《傈僳语简志》. 北京: 民族出版社. 1986年9月. CSBN 9049·54. NLC 000397521.
- 高慧宜. 《傈僳族竹书文字研究》. 上海: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6年12月. ISBN 7-5617-49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