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崇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許崇智
出生(1887-10-14)1887年10月14日
 大清廣東省番禺
逝世1965年1月25日(1965歲—01—25)(77歲)
 英屬香港
國籍 大清(1910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25年)
 中華民國(1925年–1965年)
政黨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中華革命黨
中國同盟會
效命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軍種 中華民國建國粵軍
 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
服役年份1911年–1925年
軍銜建國粵軍上將
統率福州陸軍第十鎮第20協協同
中華革命黨軍務部長
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府參軍長
粵軍第二軍軍長
北伐軍總指揮
東路討賊軍司令
參與戰爭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東征
北伐

許崇智(1887年10月14日—1965年1月25日)[1],字汝為,生於廣東番禺,祖籍潮州府澄海縣,建國粵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早期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許崇智鄒魯謝持等通緝令

生平[編輯]

許崇智出身廣州名門西關許氏。1903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日士官生第三期步科。1906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時任福州陸軍第十鎮第20協協統,參加起義,任起義軍前敵總指揮,當年更威脅上司福建提督孫道仁加入同盟會。於1911年11月更命令起義軍發射了首枚炮彈,揭開福建起義戰爭的序幕,清軍最終不敵[2]

1913年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逃亡日本。在日本參加孫中山中華革命黨。1915年底回國,參加反袁護國戰爭。1916年袁世凱死後,返回上海,任中華革命黨軍務部長。1917年任孫中山護法軍政府大元帥府參軍長,協助孫中山主持軍事,成為粵軍的主要軍事領導人之一。1919年,粵軍被編為兩個軍,以陳炯明為粵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許崇智為第二軍軍長。1922年,孫中山決定北伐,並任命李烈鈞和許崇智分別為北伐軍總司令和總指揮;陳炯明的部下發動六一六事變後,許崇智部借道江西進入閩南;8月—9月,許崇智部配合皖系駐福建的混成旅王永泉部以突襲方式,從建甌南平同時向福州進軍,李厚基倉皇出走,福建遂為許、王兩部占領[3]。1923年1月,在孫中山的領導下任東路討賊軍司令,從閩南方向討伐盤踞廣東的陳炯明。1924年就任建國粵軍總司令,成為國民黨最高級軍事將領。[2]1925年1月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參加第一次東征,繼續討伐陳炯明,擊敗陳軍主力。

許崇智與蔣介石糾纏不清,因他在1916年與蔣介石結拜為兄弟,兩人同年1887年生,更力排眾議推薦他任黃埔軍校校長,但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卻遭蔣出賣,許氏官邸遭黃埔學生軍包圍奪取軍權,開始了兩人之後40年時敵時友的關係。[2]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許被任命為軍事部長兼廣東省政府主席,一時間成為僅次於汪精衛廖仲愷胡漢民的國民黨領袖。當年8月20日,國民黨元老、左派領袖廖仲愷被暗殺。汪精衛、許崇智、蔣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以控制局勢和處理廖案。在審理廖案過程中,蔣介石以國民黨右派涉嫌最大為名排擠許崇智,許的很多親信被抓,本人被迫到上海避居公共租界。1927年冬,蔣給許旅費20萬元,令許先後到美洲歐洲等地旅行兩年多。1929年,許返回上海。

地位崇高的許崇智後常遭汪精衛威迫任汪精衛政權領導,故1939年從上海偷偷移居香港。1941年香港淪陷,許崇智被日軍拘捕並囚禁,再逼他支持汪精衛政權,許崇智誓死不從,偷渡至澳門。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派專機到港迎接許崇智回南京,1948年聘他為首批總統府資政,之後他一直留港,是國民黨人到港必拜見的人物,至1965年病逝。[4][2]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胡健國,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國史館,2003年,第287頁
  2. ^ 2.0 2.1 2.2 2.3 專題報道:廣州第一望族 香港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蘋果日報 2011-11-04(繁體中文)
  3. ^ 粵軍將領許崇智的一生
  4. ^ 墳場研究 Cemetery Study. www.facebook.com. 2020-01-27 [2020-03-13]. 許崇智將軍的大殮儀式亦於同日在北角萬國殯儀館舉行,出殯後遺體移至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許將軍火化後的骨灰長眠香江。 
  • 中國歷代名人辭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616頁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