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學
39°59′49″N 116°21′51″E / 39.996927°N 116.364033°E
北京科技大學 | |||
---|---|---|---|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 |||
老校名 | 北京鋼鐵工業學院 北京鋼鐵學院 | ||
校訓 | 求實鼎新 | ||
創辦時間 | 1952年4月22日 | ||
學校標識碼 | 4111010008 | ||
學校類型 | 公立 | ||
黨委書記 | 武貴龍 | ||
校長 | 楊仁樹 | ||
職工人數 | 3360人(專任教師1780人) | ||
學生人數 | 在校學生約25,000餘人(2015年底) | ||
校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 ||
總面積 | 80.39萬平方米(含管莊校區) | ||
校歌 | 北科華章 | ||
隸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
網站 | https://www.ustb.edu.cn/ | ||
|
北京科技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縮寫:USTB),簡稱北科、北科大或北京科大,是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的一所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2011計劃、985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等高水平大學建設方案入選高校。學校佔地約80.39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97萬平方米。
歷史沿革
[編輯]北京鋼鐵工業學院時期
[編輯]- 1952年,因院系調整,由以下高校的部分系科組建北京鋼鐵工業學院:
- 根據教育部安排,成立之初的鋼鐵學院暫在清華大學辦學一年。
- 1953年9月23日遷至現校址海淀區滿井村。
北京鋼鐵學院時期
[編輯]- 1960年2月,更名為北京鋼鐵學院。同年,學校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
- 1978年9月,恢復招收研究生。
- 1984年6月,成為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22所重點高等院校之一。
更名事件
[編輯]1988年,北京鋼鐵學院部分師生希望擺脫校名以一種產品的名字來命名的尷尬方式,同時,意圖效仿麻省理工學院,希望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1]。但在校方向主管部門交涉時得知「北京理工大學」的校名已經被擬更名的北京工學院所率先佔用,遂作罷。學校更名問題曾在黨委常委會上,校長辦公會上和座談會上多次討論,形成兩種方案。一種方案是,更名為中國鋼鐵大學;另一種方案是反對沿用「鋼鐵」名稱,改稱「北京科技大學」,同時英文名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效仿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英文名),將Beijing置於譯名最後,意圖表達為全國性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時期
[編輯]- 1988年4月,更名北京科技大學。
- 1996年4月,正式成立北京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 1997年12月,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
- 1998年,隸屬關係從冶金工業部轉至教育部。
- 同年,北京冶金管理幹部學院併入,成為管莊校區。
- 2005年4月,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在天津市寶坻區正式成立,為本科層次全日制獨立學院.
- 2006年,入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首批試點高校。
- 2010年,成為國家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現狀
[編輯]北京科技大學建校六十多年來,為社會培養各類人才二十餘萬人,其中之佼佼者已成為中國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領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業的棟樑和骨幹。中共領導人羅幹、劉淇、徐匡迪、黃孟復等都曾在該校學習,另有31名校友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或中國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長、市長的領導崗位,一大批校友擔任鞍鋼等國家特大型企業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
學校現有1個國家科學中心,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1個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2007年,學校作為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高校牽頭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在2016年的QS亞洲大學排行榜中,北京科技大學名列第117位[2]。北京科技大學的科技史、材料、冶金、礦業4個全國一級重點學科學術水平位於中國前三,據教育部2012年一級學科評估結果,科技史排名全國第一,材料、冶金第二,礦業第三,安全第四[3]。
北京科技大學的採礦工程專業在2017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4],而冶金工程專業在2018-2020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5]。
環境
[編輯]北京科技大學初創時的校園建設以莫斯科鋼鐵學院為藍本,主配樓均是典型的蘇式建築風格,方正而簡約。[6]
北京科技大學西側是北京高校雲集的學院路,南側是北四環中路,臨近有很多高校,西北方向是北京語言大學,正西方向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西南方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南方向是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科技大學由兩條南北向和兩條東西向的道路分割成了九塊,呈「井」字形格局,教學區集中在西北、西和西南三個方向;學生生活區在正南方向,東南方向也有一座學生公寓;田徑運動場在中部,其西側是看台及室內跑廊,其東側是2007年竣工的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作為柔道和跆拳道項目比賽場館;其餘的地方是家屬區以及附屬的幼兒園、附屬小學和附屬中學。
機構設置
[編輯]學院
[編輯]同時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學院
[編輯]- 土木與資源工程學院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 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學院
- 自動化學院
- 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
- 經濟管理學院
- 文法學院
- 數理學院
- 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
- 外國語學院
其他學院與教學機構
[編輯]-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高等工程師學院
- 遠程與成人教育學院
- 國際學院
- 繼續教育學院
- 體育部
二級學院與獨立學院
[編輯]- 管莊校區
- 天津學院
- 延慶分校
科研機構
[編輯]- 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 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
- 鋼鐵冶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效軋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國家板帶生產先進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國家材料環境腐蝕平台
- 材料科學數據共享網
- 鋼鐵共性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 材料服役安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 環境與能源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國際合作
[編輯]學校/科研機構 | 國家 | 始於 |
---|---|---|
亞琛工業大學 | 德國 | 1979年 |
東京工業大學 | 日本 | 1980年 |
麥克馬斯特大學 | 加拿大 | 1982年 |
理海大學 | 美國 | 1982年 |
賓夕法尼亞大學 | 美國 | 1982年 |
九州工業大學 | 日本 | 1984年 |
皇家工學院 | 瑞典 | 1984年 |
呂勒奧大學 | 瑞典 | 1984年 |
神奈川大學 | 日本 | 1985年 |
伍倫貢大學 | 澳洲 | 1985年 |
北海道大學 | 日本 | 1986年 |
西里西亞工業大學 | 波蘭 | 1986年 |
圖盧茲第三大學 | 法國 | 1986年 |
岡山理科大學 | 日本 | 1987年 |
蒙特利爾工學院 | 加拿大 | 1987年 |
加利福尼亞大學 | 美國 | 1987年 |
多特蒙德大學 | 德國 | 1987年 |
倫敦瑪麗王后大學 | 英國 | 1988年 |
利物浦大學 | 英國 | 1988年 |
密歇根理工大學 | 美國 | 1989年 |
莫斯科國立鋼鐵合金學院 | 俄羅斯 | 1989年 |
順天國立大學 | 南韓 | 1993年 |
密德薩斯大學 | 英國 | 1994年 |
河內百科大學 | 越南 | 1996年 |
帕拉那聯邦大學 | 巴西 | 1996年 |
昌原國立大學 | 南韓 | 1997年 |
弗萊貝格工業大學 | 德國 | 1997年 |
魯汶工程技術學院 | 比利時 | 1997年 |
拉塞雷納大學 | 智利 | 1997年 |
九州大學 | 日本 | 1997年 |
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 澳洲 | 1998年 |
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 | 1998年 |
國立塔什干理工大學 | 烏茲別克 | 1998年 |
朝陽科技大學 | 臺灣 | 2001年 |
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 | 美國 | 2002年 |
東北大學 | 日本 | 2002年 |
浦項工科大學 | 南韓 | 2004年 |
室蘭工業大學 | 日本 | 2004年 |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 | 美國 | 2004年 |
韓國浦項產業科學研究院 | 南韓 | 2004年 |
烏迪內大學 | 意大利 | 2004年 |
牛津大學材料系 | 英國 | 2005年 |
漢諾威大學 | 德國 | 2005年 |
維多利亞大學 | 澳洲 | 2005年 |
凱斯西儲大學 | 美國 | 2005年 |
杜維嘉大學 | 意大利 | 2005年 |
華梵大學 | 臺灣 | 2010年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 臺灣 | |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 臺灣 | |
大阪工業大學 | 日本 | 2020年 |
校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宋琳、魏薇、王潤.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高校更名现象——“北京科技大学”更名始末. 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10-25, (2014(5)).
- ^ 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16. [2016-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6).
- ^ 教育部学位中心2012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2017-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8).
- ^ 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 2017 - Mining & Mineral Engineering.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17-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7).
- ^ 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 2020 -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 [2020-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3).
- ^ 傅洋. 八大学院与学院路. 北京晚報《國家》特刊 (北京日報報業集團). 2009-08-28 [2010-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