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镇海楼 (广州)

坐标23°8′26.37″N 113°15′37.67″E / 23.1406583°N 113.2604639°E / 23.1406583; 113.2604639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镇海楼与广州明城墙
镇海楼

镇海楼正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
分类古建筑
时代明朝民国
编号7-1275-3-573
认定时间2013年

镇海楼,原名望海楼,俗称五层楼,是一座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小蟠龙冈上的古建筑。始建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广州城市标志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博物馆所在。[1][2]

历史

[编辑]
清末的镇海楼。

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将宋时子城(中城)、东城、西城合并,开拓北城800余丈,筑起横跨越秀山的城墙,并在其上建起一座五层高楼,即“镇海楼”。楼原名“望海楼”,后取雄镇海疆之意,改称“镇海楼”。镇海楼于成化年间重修,不久毁于火灾,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重建完工。到清朝又毁于三藩之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修,民国时期再被桂系军阀所毁。1928年重修时,楼内木结构被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明代旧砖石墙壁则基本保留。“镇海层楼”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越秀层楼”则为现代羊城八景之一。镇海楼俗称“五层楼”,被誉为“五岭以南第一楼”、“岭南第一胜览”。1929年镇海楼被辟为广州市立博物院院址。1989年6月,镇海楼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建筑

[编辑]
镇海楼楼顶牌匾

镇海楼坐北朝南,楼高28米,下两层围墙用红石砌筑,其余层为青砖墙,底层墙厚3.86米,以上逐层递减,总体呈长方体状。歇山顶,复檐五层,覆绿琉璃瓦,饰有石湾鳌鱼花脊。楼顶正面悬挂“镇海楼”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1]

镇海楼西侧的清代炮台

镇海楼西侧陈列有12门古炮,包括明朝崇祯年间以至清朝中叶鸦片战争铸造的防卫大炮。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镇海楼记碑》在镇海楼前西侧,高2.43米,宽1.34米,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1547年)立,时任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张岳撰,为现存最早记载了镇海楼沿革的石碑。《重修镇海楼碑》在楼西侧,高2.5米,宽1.04米,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再度重修镇海楼时所立,顺德黄节撰文并书写。[1]

镇海楼青砖墙

镇海楼内常设《广州历史陈列》展览,展示广州数千年来的文化、风俗和城市发展等历程。[2]镇海楼还是广州传统中轴线的起点和最高点。

俗语

[编辑]
  • 肥仔个头大过五层楼,肥仔只手佢细过荷兰豆(广东人童谣)。
  • 未上五层楼,未到广州城。
  • 未登五层楼,不算到广州。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1.3 陈建华. 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越秀区卷. 广州: 广州出版社. 2008: 197–198. ISBN 978-7-80731-615-2 (中文(中国大陆)). 
  2. ^ 2.0 2.1 广州博物馆 - 广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gz.gov.cn. [2020-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2). 

外部链接

[编辑]

23°8′26.37″N 113°15′37.67″E / 23.1406583°N 113.2604639°E / 23.1406583; 113.260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