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是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主張的一种军事斗争策略和动员机制,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 | ||||||||||||||||||||||
---|---|---|---|---|---|---|---|---|---|---|---|---|---|---|---|---|---|---|---|---|---|---|
|
概述[编辑]
人民战争特点主要体现在战争的动员机制和战争的群众性以及战争策略几个方面。
战争的群众性是指平民积极主动参与战争,除了参与正规作战之外还大量参与非正规作战及游击作战,包括战争的物资筹运及情报收集等,通过收买和金钱诱惑或强迫平民参与战争的行为则不在此列。
动员机制则是将民用设施最大限度的进行军事化转变,使之具有军事价值。在战争中比较常见。例如利比亚内战期间,利比亚叛军通过改装民用丰田皮卡打击利比亚政府军的“皮卡战争”。
战争策略指正规军的运动战和游击队的非对称作战相结合,对强大的敌人进行零敲碎打的方式最大程度的消耗和疲惫对手,迫使对方撤退或打败对方。虽然“人民战争”不等同于民众起义叛乱或恐怖主义活动,但许多局部战争和冲突中案例中都有“人民战争”的影子。
在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朝鲜战争、越南獨立戰爭、越南战争、古巴革命、尼泊尔共产党的游击战、安哥拉內戰、車臣戰爭中得到体现和实践,主要为争取人民,组织人民,武装人民,进行全民战争,利用後備軍人、游擊隊與民兵等非正規軍種對敵人發動不對稱戰爭配合正规作战。
菲律宾共产党、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等毛主义政党将自己的军事战略称为“持久人民战争”(Protracted People's War,缩写为PPW)。该词早在毛泽东时代就已出现,如毛泽东1970年5月20日声明中有“持久的人民战争”一语,译为英文即为PPW。而后《人民日报》上也出现了“持久人民战争”一语。[1]
参考文献[编辑]
- ^
莫桑比克友好代表团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公报. 维基文库. 1975年3月2日 (中文).
- 毛泽东:论持久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秘鲁共产党总路线:军事路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