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禅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禅宗,是叙述汉传佛教的一支-禅宗十七世纪中叶至今在台湾的发展历史及概况。

历史

[编辑]

十七世纪

[编辑]

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十二月,永历帝所册封的“延平王”郑成功率军自鹿耳门登陆台湾,并于翌年驱逐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势力后,使得福建省泉州漳州福州广东省惠州潮州人民大量移居台湾,闽粤一带的佛教禅宗也相继随著汉族移民传入台湾,先后有了竹溪寺弥陀寺龙湖岩等名刹。明郑年间除了福州涌泉寺(临济宗)的僧侣,对台湾寺院法脉影响深远之外,另有一个法脉,即福清黄檗寺(黄檗宗)。之后开启了南明延平郡王在台湾的统治。

十八世纪

[编辑]

清治时期,台湾禅宗的僧侣不拘于伽蓝兰若,也常常驻于天后宫水仙宫城隍庙等为住持,甚至为宫庙之创建者,故台湾许多古老天后宫等庙宇,都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展现了台湾民间信仰的包容性,如关渡天后宫淡水福佑宫松山慈祐宫新庄慈祐宫板桥慈惠宫大甲镇澜宫丰原慈济宫西螺福兴宫麦寮拱范宫北港朝天宫等名庙,是由禅宗僧侣长期担任住持,甚至是禅师所创,北港朝天宫之禅宗法脉甚至传了十七代。当时,多数佛寺内亦奉道教与民间信仰神祇,如艋舺龙山寺鹿港龙山寺三教合一

十九世纪末

[编辑]

1895年4月17日,代表中国的李鸿章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春帆楼(今山口县下关市阿弥陀寺町赤间神宫旁的一间割烹旅馆春帆楼)签署《马关条约》,台湾与澎湖等附属岛屿被割让给日本。在日治时期,唐宋元明时期传入日本的禅宗(演变成日本佛教)再由日本传入台湾。

日治时期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和曹洞宗来台湾布教,并建立许多道场,其中以临济宗妙心寺派的“临济护国禅寺”和曹洞宗的“曹洞宗大本山台北别院”(东和寺)最为重要,两宗派除了在台湾布教,也积极从事社会、教育等事业。两宗派在战后撤出台湾,但是至今仍持续与昔日有缘之寺庙进行交流。其中,临济宗日僧东海亮道法师感念其曾在台湾布教的恩师东海宜诚法师,促成了“台湾三十三观音灵场”的创设。

传承禅宗的本土四大法脉亦于此时形成,基隆市灵泉禅寺月眉山派,由江善慧主持;台北县五股凌云禅寺观音山派凌云寺派),由沈本圆主持;苗栗县大湖法云寺法云寺派,由林觉力主持;高雄县冈山超峰寺大岗山派,由林永定等人开山。

二十世纪中叶

[编辑]

太平洋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后,随著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移到台湾的外省移民,再度将中国大陆的禅宗带入台湾,改由来自中国大陆的和尚传扬(净土宗亦于此时始中国大陆入台)。如:百丈山力行禅寺十方禅林法鼓山佛光山中台禅寺等。

还有虚云老和尚,修习,而接的法脉,承嗣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法眼宗云门宗,为禅宗近代集大成之禅师,于清末民初弘扬佛法不馀馀力,禅行风范为后世所敬仰。透过灵源等弟子,虚云和尚的法脉传播到台湾。太虚门下的印顺东初慈航等,也来到台湾传播佛教。也有不属于这两大系统的禅师,如承继临济宗天岳门月季禅师千佛山白云禅师。农禅一脉则是以东初老人兴建农禅寺圣严法师承袭衣钵,创法鼓山为道场,发扬禅法。惟觉和尚中台山。师承临济宗佛光山星云法师在台湾南部弘扬佛法。师承韩国临济宗镜虚惺牛法脉的圆济惠忠禅师回台湾弘扬祖师禅法。

宗派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