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衛生設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衛生設施系統:收集、運輸、處理、處置或再利用英語Reuse of excreta

衛生設施,是指涉及公共衛生環境衛生英語Environmental health的設施,包括淨化飲用水和對人類糞便進行適當處理和處置,也包括排污英語Sewage[1]避免人與糞便接觸是衛生設施的主要功能,比如用肥皂洗手。衛生設施的目的是,通過提供清潔的環境,來保護人類健康。它能阻止疾病傳播英語Transmission (medicine),尤其是通過糞口路徑[2]例如,腹瀉是導致兒童營養不良英語Malnutrition in children發育遲緩英語Stunted growth的主要原因,可以通過衛生設施來降低它的發生幾率。[3]此外還有許多疾病容易在衛生設施條件較差的社區傳播,例如蛔蟲病(一種腸道寄生蟲病英語Helminthiasis)、霍亂肝炎小兒麻痹血吸蟲病沙眼等,這只是其中幾個例子。

存在一系列的衛生技術和方法,例如:社區主導的全面衛生英語Community-led total sanitation基於容器的衛生設施英語Container-based sanitation生態衛生設施英語Ecological sanitation應急衛生設施英語Emergency sanitation、環境衛生設施、現場衛生設施和可持續衛生設施英語Sustainable sanitation。衛生設施包括對人類排泄物和廢水的接納、存儲、運輸、處理,以及處置或再利用英語Reuse of human waste[4]衛生設施系統內的再利用活動,可能集中於糞便和廢水中所含的營養、水、能量或有機物。這些被稱為「衛生設施價值鏈」或「衛生設施經濟」。[5][6]

為在國家內部或國家間比較服務水平,衛生設施被劃分為幾個「等級」。[7]聯合監測計劃英語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簡稱JMP)在2016年定義的衛生等級從露天排便開始,使用「未改進」、「有限」、「基本」等術語逐級升高,一直到最高等級「安全管理英語Improved sanitation」。[7]這特別適合發展中國家

享有飲水和衛生設施的人權在2010年得到聯合國大會的認可。衛生設施是全球發展的優先重點,也是可持續發展目標6英語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6的主題。[8]JMP在2017年的估算表明,目前有45億人沒有安全管理的衛生設施。[8]缺乏衛生設施不僅會影響公共衛生,還會影響人的尊嚴和人身安全。

定義

[編輯]
此動畫視頻強調了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中衛生設施的重要性(以馬桶為例)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衛生設施」一詞如下:

衛生一般係指提供用於安全處置人類糞便的設施和服務。缺乏環境衛生是全世界一大疾病起因,而改善環境衛生對家庭和整個社區的衛生具有已被確認的顯著有益影響。衛生也涉及通過垃圾收集和廢水處理等服務保持清潔的環境。[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衛生設施涵蓋了以下四類工程基礎設施項目(雖然通常只有第一個是與「衛生設施」一詞密切相關的):排泄物管理系統、污水管理系統(這裡包括污水處理)、固體廢物管理系統、雨排系統。

目標

[編輯]

衛生設施的總體目標是,為每一個人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保護自然資源(例如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並在人們大便小便時提供安全和尊嚴

我們還有一項關於衛生設施的人權英語Human right to water and sanitation:2010年9月,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通過了一項決議,承認人類對飲水和衛生設施的權力,是適足生活水準下人權的一部分。[10]

有效的衛生設施系統形成了排泄物和人類之間的屏障,以這種方式阻斷了疾病的傳播途徑(例如,在糞便傳播疾病的情況下)。[11]F圖具象化了這一方面,其中糞口路徑中所有的主要途徑均以字母F開頭:糞便(Feces)、手指(Fingers)、蒼蠅(Flies)、田野(Fields)、液體(Fluids)、食物(Food)。[12]

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是提供可持續衛生設施英語Sustainable sanitation,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持續維持衛生設施具有技術、制度和社會等方面的性質。衛生基礎設施必須適應多種特定情況,包括消費者的期望和當地可用的資源。

衛生設施技術可能涉及集中化的土木工程結構,例如下水道污水處理地表徑流處理和固體廢物掩埋。這些結構被設計用來處理廢水城市固體廢物。衛生設施技術也可以採取相對簡單的現場衛生設施系統的形式。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採取簡易旱廁的形式,或其它類型的用於排泄物管理的免沖水馬桶英語Dry toilet

為人們提供衛生設施需要關注整個系統,而不僅僅是關注技術方面,比如馬桶糞便污泥管理英語Fecal sludge management污水處理廠[13]「衛生鏈」涉及到用戶習慣、糞便和廢水的收集方法、廢物運輸及處理,以及再利用或處置。所有這些都需要通盤考慮。[13]

類型和術語

[編輯]
不同類型的衛生設施系統所服務人口的百分比[14]
衛生基礎設施的示例:秘魯利馬的淋浴、雙位糞尿分離干廁英語Urine-diverting dry toilet(UDDT)和無水小便器

衛生設施一詞加上不同的限定語或形容詞,就能表示不同類型的衛生設施系統(可能僅涉及人類排泄物管理或涉及整個衛生系統,即同時涉及灰水、雨水和固體廢物管理)-按對應英文的字母順序:

基本(Basic)衛生設施

[編輯]

2017年,JMP英語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定義了一個新的術語:「基本衛生設施服務」。它被定義為不與其它家庭共用的改善的衛生設施英語Improved sanitation。較低水平的服務現在被稱為「有限的衛生設施服務」,指的是兩個家庭或更多家庭之間共用的改善的衛生設施。[8]

基於容器的(Container-based)衛生設施

[編輯]

基於容器的衛生設施英語Container-based sanitation(CBS)是指人類排泄物被收集在可密封、可移動的容器中,然後被運輸到處理設施。[15]基於容器的衛生設施通常作為一項服務提供,涉及提供某些類型的可移動廁所英語Portable toilet,並收集排泄物,費用由用戶承擔。通過適當地發展、支持和運作夥伴關係,CBS可以為低收入城市人口提供安全的糞便收集、運輸和處理服務,而其成本比安裝和維護下水道的成本低。[16]在大多數情況下,CBS是基於尿便分離旱廁英語Urine-diverting dry toilet的使用的。

社區主導的(Community-led)全面衛生設施

[編輯]

社區主導的全面衛生設施英語Community-led total sanitation(CLTS)是一種主要在農村人口中,通過「觸發」過程,實現行為養成)英語Behavior change (public health的方法,目的是促進自發且長期放棄露天排便的做法。CLTS採用一種使農村衛生設施無需補充硬件設施即可工作的方法,促使社區認識到露天排便的問題,並通過集體行動來「消滅露天排便」。

乾式(Dry)衛生設施

[編輯]

「乾式衛生設施」一詞並沒有被廣泛使用,也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它通常是指採用某種旱廁英語Dry toilet且沒有下水道來排走糞便的系統。通常人們所謂的「乾式衛生設施」,意思是一個採用尿便分離旱廁英語Urine-diverting dry toilet(UDDT)的衛生設施系統。[17][18][19]

生態(Ecological)衛生設施

[編輯]

生態衛生設施英語Ecological sanitation是一種方法,而不是一種技術或設備,其特徵是希望以安全的方式在衛生設施和農業之間建立「閉環」(主要是養分和有機物) 。換句話說:「生態衛生設施系統將糞便資源(植物養分和有機物)安全地循環利用到作物生產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通過適當的設計和操作,生態衛生設施系統可提供衛生安全、經濟且閉環的系統,以將人類排泄物轉化為養分返回到土壤,將水返回到地面。生態衛生也被稱為資源導向的衛生設施。[來源請求]

Evenproduct的應急坑襯套件

應急(Emergency)衛生設施

[編輯]

應急衛生設施英語Emergency sanitation在某些情況下是必需的,比如自然災害,以及救濟難民國內流離失所者(IDP)。[20]應急衛生設施有三種使用周期:即時的、短期的和長期的。[20]對於即時的應急衛生設施,重點是管理露天排便,而廁所技術可能會包含非常基本的原始廁所英語Latrine旱廁桶式廁所英語Bucket toilet基於容器的衛生設施英語Container-based sanitation化學廁所。短期的應急衛生設施可能還會涉及尿便分離旱廁英語Urine-diverting dry toilet化糞池分散式廢水系統英語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system等技術。提供洗手設施和糞便污泥管理英語Fecal sludge management也是應急衛生設施的一部分。領域組織英語Sphere (organization)的手冊為災難或衝突之後的衛生設施提供了保護原則與核心標準。

環境(Environmental)衛生設施

[編輯]

環境衛生設施涵蓋了對與疾病傳播途徑有關的環境因素的控制。這一類別下面包括固體廢物管理、水和廢水處理、工業廢料處理以及噪音和污染控制。

改善的和未改善的(Improved and unimproved)衛生設施

[編輯]

改善的衛生設施英語Improved sanitation和未改善的衛生設施指的是家庭層面的人類糞便管理。該術語是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供水與衛生設施聯合監測計劃英語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用於描述千年發展目標在衛生設施方面的目標的指標。

缺乏(Lack of)衛生設施

[編輯]

實際上,缺乏衛生設施通常意味着缺乏任何人都想自願使用的廁所或衛生的廁所。缺乏衛生設施的結果通常是露天排便(和露天排尿,但這是不太令人關心的)及其相關的嚴重公共健康問題。[21]據估計,截至2015年,仍有24億人缺乏改善的衛生設施英語Improved sanitation,其中6.6億人缺乏安全的飲用水。[22]

現場(Onsite)衛生設施

[編輯]

現場衛生設施被定義為「在糞便和廢水產生的地點即對其進行收集、儲存或處理的衛生設施系統」。[13]:173處理程度可能會有所不同,從不處理到先進處理。例如坑式原始廁所英語Latrine(不處理)和化糞池(經污水處理)。現場衛生設施系統經常會連接到糞便污泥管理英語Fecal sludge management系統,在現場產生的糞便污泥就能在異地處理。只有當建築物內部或附近有管道供水時才會產生廢水(污水)。

一個相關的術語是分散式廢水系統英語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system,特別是指現場衛生設施的廢水部分。同樣,現場污水設施英語Onsite sewage facility可以處理現場產生的廢水。

安全管理的(Safely managed)衛生設施

[編輯]

JMP英語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定義現在將較高水平的衛生設施服務稱為「安全管理的衛生設施」。這是基本的衛生設施服務,糞便可以安全地就地處置,也可以運輸到異地處理。[8]

可持續(Sustainable)衛生設施

[編輯]

可持續衛生設施英語Sustainable sanitation考慮整個「衛生設施價值鏈」,包括用戶的經驗、排泄物廢水的收集方法、廢物的運輸、處理和再利用或處置。[13]大約從2009年,該詞被廣泛使用。2007年,可持續衛生設施聯盟英語Sustainable Sanitation Alliance定義了五項可持續性標準來比較衛生設施系統的可持續性。為了保持可持續性,衛生設施系統必須在經濟上可行,在社會上可接受,在技術和體制上適當,並且還應該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2]

其它

[編輯]

用來描述某些類型衛生設施的其它術語包括:

健康方面

[編輯]
「F圖」展示了糞口疾病傳播途徑。「F」代表幾個以「F」開頭的單詞——FecesFingerFlyFieldFluidFood。藍豎線表示切斷傳播途徑的方式:馬桶安全飲水衛生保健洗手
一段簡短的視頻,介紹了印度許多「環衛工人」不安全和沒有尊嚴的工作條件

概述

[編輯]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18年的《衛生設施與健康指南》中整理了有關衛生設施與健康的現有信息。[23]缺乏安全的衛生設施系統對健康的影響可分為三類:直接影響(感染)、後遺症(由早先的感染引發的狀況)和更廣泛的影響。[23]:2這些分類又包括以下影響:[23]:2

  • 直接影響:糞-口感染、蠕蟲感染和昆蟲媒介疾病
  • 由早先的感染引發的狀況:發育遲緩/生長緩慢,發育遲緩的後果(難產低出生體重),認知功能受損,肺炎受損(與兒童營養不良時的反覆腹瀉有關),貧血(與鈎蟲感染有關)
  • 更廣泛的影響:立即的(焦慮性侵犯及相關後果、不良的生育結果);長期的(失學、貧窮、經濟生產力下降、抗生素抗藥性

對於任何社會和經濟發展來說,適當的衛生設施與衛生狀況良好且安全的飲用水,對良好的健康狀況都至關重要。缺乏適當的衛生設施會導致疾病。由衛生設施導致的大多數疾病都與貧困有直接關係。缺乏乾淨的水和衛生設施條件差,會導致許多疾病,及幫助疾病傳播。據估計,衛生設施不足導致了全球範圍內4.0%的死亡和5.7%的疾病。[24]

缺乏衛生設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它會影響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轉型期國家。隔離糞便和垃圾的重要性在於,通過努力可以阻止那些能由人類廢棄物傳播英語Transmission (medicine)的疾病,而這些疾病在不同程度上折磨着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

由於廢物會污染飲用水,並導致嬰兒致命的腹瀉,因此這種情況對公眾健康構成了重大威脅。改善衛生設施,包括洗手和水的淨化,每年可以挽救150萬死於腹瀉疾病的兒童的生命。[25]

據估計,每年有多達5百萬人由於缺乏衛生設施和衛生習慣而死於可防止的水媒疾病英語Waterborne diseases[26]在整個歷史上,衛生設施的影響都影響到了人類社會。[27]對於健康生活來說,衛生設施是必不可少的。[28]

腹瀉

[編輯]

腹瀉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由腹瀉導致的死亡,估計每年在160萬到250萬人之間。[29]受影響的大多是5歲以下的嬰幼兒。[30]患有腹瀉的嬰幼兒更容易因發育遲緩英語Stunted growth而體重不足,這使他們更容易感染其它疾病,例如急性呼吸道感染英語Influenza-like illness瘧疾。腹瀉主要通過糞口路徑傳播。

大量研究表明,改善飲用水和衛生設施(WASH英語WASH)可減少腹瀉的風險。[31]這種改善可能包括諸如使用濾水器,提供高質量的自來水管污水管英語Sanitary sewer[31]

露天排便或缺乏衛生設施是導致各種疾病的主要因素,最主要的是腸胃炎蠕蟲病[32][33]例如2011年,感染性腹瀉導致了約70萬五歲以下嬰幼兒死亡,及2.5億失學日。[32][34]它還能導致兒童營養不良發育遲緩英語Stunted growth。露天排便是腹瀉死亡的主要原因;平均每天有2,000名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死於腹瀉,每40秒就有一例。[35]

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

[編輯]
肯尼亞北部,一名兒童正在接受營養不良的治療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由不安全的引用水、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WASH)引起的營養不良,直接或間接導致每年有86萬名五歲以下的嬰幼兒死亡。營養不良與傳染病之間的多重相互依賴性,使得很難量化由傳染病引起營養不良的部分,而傳染病又是由不安全的WASH做法引起的。根據專家意見和文獻調查,世衛組織的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是,五歲以下兒童的所有營養不良病例(通常導致發育遲緩)中,約有一半是由於反覆腹瀉或腸道寄生蟲感染,而這些又是由不安全飲用水、缺乏衛生設施或個人衛生不足引起的。

缺乏衛生設施造成的疾病

[編輯]

缺乏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引起的相關疾病和狀況包括:

可以通過獲得適當的衛生設施和衛生措施來減少的疾病,可以拉一個很長的清單。例如,在印度,有15種疾病被列為可以通過改善衛生設施來避免:[37]

  1. 貧血營養不良
  2. 蛔蟲病(一種腸道寄生蟲感染)
  3. 彎曲菌病英語Campylobacteriosis
  4. 霍亂
  5. 藍細菌毒素
  6. 登革熱
  7. 肝炎
  8. 流行性乙型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簡稱JE)
  9. 鈎端螺旋體病
  10. 瘧疾
  11. 皮癬菌病或癬(實際上是真菌感染)
  12. 疥瘡
  13. 血吸蟲病
  14. 沙眼
  15. 傷寒和副傷寒腸道發熱
  16. 志賀桿菌病

脊髓灰質炎是另一種與不當的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有關的疾病。

促進個人衛生

[編輯]
阿富汗的衛生教育(正確的洗手方法)

在許多情況下,僅提供衛生設施並不能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研究表明,衛生習慣對衛生設施相關疾病的影響,與實際提供衛生設施一樣大。因此,促進個人衛生是衛生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通常是保持健康的關鍵。[38]

促進衛生是一種計劃好的方法,使人們能夠行動起來改變他們的行為,以便減少和/或預防與飲用水、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英語饮用水、卫生设施和个人卫生(WASH)相關疾病的發生。它通常涉及一種特殊方法,使人們擔負起WASH服務和基礎設施的責任,包括其運營和維護。促進個人衛生的三個關鍵要素是:互相分享信息和知識,動員受影響的社區,以及提供必要的材料和設施。[39]

環境方面

[編輯]

指標生物

[編輯]

在分析環境樣本時,會使用各種指標生物英語Indicator organism來檢查樣本的糞便污染情況。水的細菌學分析英語Bacteriological water analysis的常用指標包括「大腸桿菌」和非特定的糞便大腸菌英語Coliform bacteria。對於來自旱廁英語Dry toilet土壤污水污泥英語Sewage sludge生物固體英語Biosolids或糞便樣本,寄生蟲卵是一種常用的指標。通過分析寄生蟲卵,從樣品中提取卵之後進行生存力測試,以區分有生命力的卵和無生命力的卵。然後計算樣本中寄生蟲卵的存活比例。

廢水和雨水管理

[編輯]
污水處理廠,澳大利亞

廢水管理包括收集、污水處理(城市或工業污水處理英語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經過處理的污水的處置或再利用。後者也稱為中水

發達國家城市地區的衛生設施系統通常包括重力驅動的下水道中廢水的收集、在污水處理廠中處理,以便再利用或排放到江河湖海中。下水道要麼與雨排英語Storm drain相結合,要麼與雨排分開作為生活污水下水道英語Sanitary sewer複合下水道英語Combined sewer通常是在城市的中心、老舊地區。降水量大和維護不足會導致複合下水道溢出或生活污水溢出英語Sanitary sewer overflow,即,稀釋的未被處理的生活污水或多或少被排放到環境中。工業廢水經常被排入城市下水道,這會使污水處理更複雜,除非工業廢水在排放之前進行預處理。[40]

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污水仍然是未經處理即排放到環境中。集中式下水道系統的替代品包括現場衛生設施分散式廢水系統英語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system,連接到糞便污泥管理英語Fecal sludge management系統的旱廁英語旱厕

固體廢物處理

[編輯]
赫里亞垃圾場以色列

固體廢物的處置通常在垃圾填埋場進行,但是焚燒、回收堆肥和轉化為生物燃料也都是處置途徑。就垃圾填埋場而言,發達國家通常有嚴格的每日覆蓋英語Daily cover表層土的規程,而發展中國家通常並不嚴格執行規程。[41]每日覆蓋的重要性在於減少病媒接觸和病原體傳播。每日覆蓋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氣味散發,並減少風把垃圾吹走。同樣,發達國家通常也要求用粘土型土壤來密封垃圾填埋場的四周,以儘可能減少因滲濾液英語Leachate的遷移而污染地下水(從而危及到一些飲用水源)。

對於焚燒處理來說,伴隨的不良後果是,會釋放出空氣污染物,包括某些毒性成分。回收和轉化為生物燃料是可持續性的選擇,通常具有較高的生命周期成本,尤其是在考慮到總體生態學後果時。[42]堆肥的價值最終將受到堆肥產品市場需求的限制。

氣候變化

[編輯]

氣候變化會通過多種途徑對現存的衛生設施服務產生負面影響:由洪水造成損害和喪失服務,以及接收廢水的水域的承載能力下降。[43]飲用水和衛生設施服務導致溫室氣體排放。為了減少這些排放,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選擇合適的廢水處理技術、提高抽水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在系統內產生能源。[43]可持續衛生設施英語Sustainable sanitation系統可以通過產生可再生能源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其形式包括生物燃氣、熱能回收或直接從排泄物產生。[44]這些選項具有附加的減緩氣候變化英語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的潛力。

發展中國家

[編輯]
修改後的國際環境衛生年標識,聯合國在實現2015目標時使用的標誌

2006年12月,聯合國大會宣布2008年為「國際環境衛生年」,以引起對千年發展目標中衛生設施目標的重視,因為朝向該目標的進展着實緩慢。[45]該衛生年的目的是提高認識,並以更多的實際行動來達到上述目標。

可持續發展目標6

[編輯]

2016年,可持續發展目標替換了千年發展目標。衛生設施是一個全球發展的優先事項,也是可持續發展目標6英語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6(SDG 6)的主題。[8]其目標是,到2030年,確保每個人在每個地方都能上廁所。[46]

衛生設施目標的一個指標是:「使用安全管理的衛生設施服務(包括用肥皂和水的洗手設施)的人口比例」。[8]按照JMP英語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的估計,以2017年作為基準,還有45億人沒有用上改進的衛生設施英語Improved sanitation[8]JMP即聯合監測計劃(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是聯合國兒基會和世衛組織用來監測SDG6進展的。

2015之前的千年發展目標7

[編輯]
一個缺乏衛生設施的例子:不衛生的坑式廁所,僅用布來遮擋,位於孟加拉國邁門辛的Kalibari社區

在2000年紐約千禧峰會和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英語Earth Summit 2002期間,聯合國制定了千年發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簡稱MDG),旨在消除貧窮和可持續發展。具體目標是到2015年,將無法獲得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人數,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一半。JMP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簡稱UNDP)在2006年發布的《人類發展報告》顯示,實現MDG衛生設施目標的進展非常緩慢,目標的實現與當前的現實之間差距巨大。

造成這一差距,有很多原因。一個主要原因是,儘管衛生設施至關重要,但很少能受到像其它議題一樣的政治關注。衛生設施在國際發展議程中不受重視,與其它項目,諸如與供水相關的項目相比,不可同日而語。[來源請求]

WHOUNICEF供水與衛生設施聯合監測計劃英語Joint Monitoring Programme for Water Supply and Sanitation(JMP)每兩年發布一次最新報告,來評估各種類型的飲用水源和衛生設施在各個國家和地區,以及全球範圍內的使用情況。2015年的JMP報告指出:[22]

  • 在1990到2015年間,全球範圍內露天排便的比例已經由38%下降到25%。到2015年,全世界還剩下不到十億人(9.46億)仍然仍在露天排便。
  • 2015年,按照JMP對「改善的衛生設施英語Improved sanitation」的定義,全球82%的城市人口和51%的農村人口正在使用改善的衛生設施。[47]

經濟效益

[編輯]

管理人類糞便,對公共衛生和環境來說,都有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在衛生設施上每花1美元,估計回饋社會的價值就會達到5.50美元。[48]: 2

各種舉措

[編輯]
蓋茨基金會「重塑廁所挑戰」計劃資助的「納米膜廁所」的處理部分

2011年,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啟動了「重塑廁所挑戰」(Reinvent the Toilet Challenge)計劃,以促進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來處理人類糞便。該計劃旨在開發有助於彌合全球衛生設施差距的技術。

成本

[編輯]

2018年進行了一項研究,用來比較非洲和亞洲發展中城市的完整衛生設施鏈系統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究發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傳統的下水道系統是最昂貴的衛生設施選項,按衛生設施系統的成本排序,接下來依次是化糞池、通風改進的旱廁(Ventilated Improved Pit,簡稱VIP)、尿便分離旱廁英語Urine-diverting dry toilet和沖水坑式廁所。[49]城市衛生設施財務成本的主要決定因素包括:技術類型、勞動力、材料和資源成本、人口密度、地形、衛生設施系統提供服務的水平、土壤狀況、能源成本及其它(與污水處理設施的距離、氣候、處理產品的最終用途英語Reuse of human waste、商業模式、地下水位英語Water table高度)。[49]

歷史

[編輯]

最初,主要的人類居住區會只能建在地表淡水豐富的地方,例如河流或天然水附近。在整個歷史進程中,人們一直在設計各種系統,以將水引入他們的社區和家庭,並處理(後來還處置)廢水。[50]當時處理污水的主要方式是,將污水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如江河中,它們在那裡被稀釋和發散。

亞洲的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衛生設施英語Sanitation of the Indus Valley Civilisation,是一個青銅時代公元前3300-1300)公共供水和衛生設施的例子。

古羅馬的衛生設施英語Sanitation in ancient Rome相當廣泛。這些系統由石頭和木頭排水管道組成,用於收集和排放人口稠密地區的廢水——例如馬克西姆下水道排入羅馬的台伯河。據估計,古羅馬最早的下水道建造於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735年之間。[51]儘管如此,仍然廣泛存在幾種能引起痢疾寄生蟲類型(腸道寄生蟲)。[52]

中世紀中期以前,在歐洲大部分地區,幾乎都沒有其它衛生設施的記錄。在中世紀,不衛生的條件和過度擁擠在整個歐洲亞洲都很普遍。這導致了瘟疫的蔓延,比如查士丁尼大瘟疫(541-42)和黑死病(1347-1351),數以千萬計的人因此喪生。[53]在整個中世紀,歐洲的嬰幼兒死亡率普遍很高,部分原因就是缺乏衛生設施。[54]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anitation | Definition of sanitation in English by Oxford Dictionaries [衛生設施 | 牛津英語詞典中對衛生設施的定義]. [2017-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8) (英語). 
  2. ^ 2.0 2.1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sanitation solutions - SuSanA Vision Document [朝向更加可持續的衛生設施解決方案 - SuSanA觀點文章]. 可持續衛生設施聯盟英語Sustainable Sanitation Alliance. 2008 [2018-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英語). 
  3. ^ 腹泻病. 世界衛生組織. 2017-05-02 [2018-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4. ^ 蓋茨基金會. Water Sanitation Hygiene Fact Sheet 2010 [2010年水衛生設施衛生情況說明書] (PDF). 2010 [2018-07-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1) (英語). 
  5. ^ Paranipe, Nitin. The rise of the sanitation economy: how business can help solve a global crisis [衛生設施經濟的崛起:企業如何能夠幫助解決全球危機]. 2017-09-19 [2017-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9) (英語). 
  6. ^ Introducing the Sanitation Economy [衛生設施經濟介紹] (PDF). Toilet Board Coalition. 2017 [2018-07-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7-31) (英語). 
  7. ^ 7.0 7.1 Sanitation | JMP [衛生設施 | JMP]. washdata.org. [2017-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7) (英語).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饮用水、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进展——2017年最新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基准. 日內瓦: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2017 [2019-11-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9. ^ 卫生设施. 健康主題. 世界衛生組織. [2017-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10. ^ 享有饮水和卫生设施的权利工具包. 人權高專辦. [2018-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11. ^ Thor Axel Stenström. Breaking the sanitation barriers; WHO Guidelines for excreta use as a baseline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打破衛生設施的障礙;世衛組織將排泄物用作環境衛生基線的準則] (PDF). 德班: Ecosan Conference. 2005 [2019-11-2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8-11-22) (英語). 
  12. ^ Conant, Jeff. Sanitation and Cleanliness for a Healthy Environment [衛生設施與清潔,營造健康環境] (PDF). 伯克利 (加利福尼亞州): 波斯基金會英語Hesperian Health Guides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瑞典國際開發合作署英語Swedish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Agency(Sida)合作. 2005: 6 [2019-11-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0-21) (英語). 
  13. ^ 13.0 13.1 13.2 13.3 Tilley, E.; Ulrich, L.; Lüthi, C.; Reymond, Ph.; Zurbrügg, C. Compendium of Sanit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衛生設施系統和技術綱要] 2nd Revised. 迪本多夫: 瑞士聯邦水科學與技術研究所英語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Aquat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Eawag). 2014 [2019-11-29]. ISBN 978-3-906484-57-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8) (英語).  又見:Compendium of Sanit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14. ^ 世界水評估計劃英語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WWAP).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Wastewater: The Untapped Resource [2017年聯合國世界水發展報告——廢水:未開發的資源]. 巴黎. 2017 [2019-11-30]. ISBN 978-92-3-100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8) (英語). 
  15. ^ Tilmans, Sebastien; Russel, Kory; Sklar, Rachel; Page, Leah; Kramer, Sasha; Davis, Jennifer. Container-based sanitation: assessing costs and effectiveness of excreta management in Cap Haitien, Haiti [基於容器的衛生設施:對海地海地角的排泄物管理的成本和有效性的評估]. 環境與城市化英語Environment & Urbanization. 2015-04-13, 27 (1): 89–104. PMC 4461065可免費查閱. PMID 26097288. doi:10.1177/0956247815572746 (英語). 
  16. ^ Shepard, Jon. The world can't wait for sewers; Advancing container-based sanitation businesses as a viable answer to the global sanitation crisis [世界不能等待下水道;推進基於容器的衛生設施業務,應對全球衛生設施危機] (PDF). 2017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0) (英語). 
  17. ^ AKUT Sustainable Sanitation in Peru (Video) [秘魯的AKUT可持續衛生設施(視頻)]. 2014-10-13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9) (英語). 
  18. ^ Platzer, C.; Hoffmann, H.; Ticona, E. Alternatives to waterborne sanitation – a comparative study – limits and potentials [沖水衛生設施的替代——比較研究——極限和潛力]. 代爾夫特: IRC Symposium: Sanitation for the urban poor – partnerships and governance. 2008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9) (英語). 
  19. ^ Flores, A. Towards sustainable sanitation: evalua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resource-oriented sanitation [走向可持續衛生設施:評估資源導向型衛生設施的可持續性]. 劍橋大學. 2010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9) (英語). 
  20. ^ 20.0 20.1 Peter Harvey, with contrib. from Andy Bastable...[et al.]. Excreta disposal in emergencies a field manual: an inter-agency publication [應急情況下的糞便處置現場手冊:機構間出版物]. Loughborough: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Water, engineering and development centre (WEDC). 2007: 250 [2019-11-30]. ISBN 978-1-84380-11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1) (英語). 
  21. ^ Mara, Duncan. The elimination of open defecation and its adverse health effects: a moral imperative for governments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消滅露天排便和消除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政府和發展專業人員的道義責任]. Journal of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for Development. 2017-03-01, 7 (1): 1–12 [2019-11-30]. ISSN 2043-9083. doi:10.2166/washdev.2017.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1) (英語). 
  22. ^ 22.0 22.1 世界衛生組織;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Progress on Sanitation and Drinking-water: 2015 Update [衛生設施和飲用水方面的進步:2015年更新]. 日內瓦紐約. [2019-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英語). 
  23. ^ 23.0 23.1 23.2 Guidelines on sanitation and health [衛生設施與健康指南]. 日內瓦: 世界衛生組織. 2018. ISBN 9789241514705. OCLC 110481963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英語). 
  24. ^ Prüss, Annette; Kay, David; Fewtrell, Lorna; Bartram, Jamie. Estimating the burden of disease from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at a global level [在全球範圍內估算由飲用水、衛生設施和衛生保健導致的疾病] (PDF). 環境健康視角. 2002, (110): 537–542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15) (英語). 
  25. ^ Progress on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 Special Focus on Sanitation. [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的進展:特別關注衛生設施] (PDF). 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2-14) (英語). 
  26. ^ Gleick, P. Dirty Water: Estimated Deaths from Water-Related Diseases 2000–2020 (PDF). 太平洋研究院英語Pacific Institute. 2002 [2019-12-0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4-07) (英語). 
  27. ^ Ehlers, Victor. Municipal and rural sanitation [市政和農村的衛生設施]. 紐約: 標普全球. 1943 (英語). 
  28. ^ George, Rose. The Big Necessity: The Unmentionable Worls of Human Waste and Why it Matters [最大的必要性:人類廢物的不知所措的世界,以及為什麼重要]. 紐約: 亨利·霍爾特公司英語Henry Holt and Company. 2008 (英語). 
  29. ^ Kosek, Margaret; Bern, Caryn; Guerrant, Richard. The global burden of diarrhoeal disease, as estimated from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2 and 2000 [腹瀉病的全球危害,根據1992年至2000年發表的研究估計] (PDF). WHO. 2003 [2016-08-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5-17) (英語). 
  30. ^ Diarrhoea remains a leading killer of young children, despite the availability of a simple treatment solution [腹瀉仍是嬰幼兒的主要殺手,儘管有簡單的治療方法].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2016-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1) (英語). 
  31. ^ 31.0 31.1 Wolf, Jennyfer; Prüss-Ustün, Annette; Cumming, Oliver; Bartram, Jamie; Bonjour, Sophie; Cairncross, Sandy; Clasen, Thomas; Colford, John M.; Curtis, Valerie; De France, Jennifer; Fewtrell, Lorna; Freeman, Matthew C.; Gordon, Bruce; Hunter, Paul R.; Jeandron, Aurelie; Johnston, Richard B.; Mäusezahl, Daniel; Mathers, Colin; Neira, Maria; Higgins, Julian P.T. Systematic review: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drinking water and sanitation on diarrhoeal disease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setting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系統評價:評估飲用水和衛生設施對中低收入人群腹瀉疾病的影響:系統評價與元回歸]. 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 2014-08, 19 (8): 928–42. PMID 24811732. doi:10.1111/tmi.12331 (英語). 
  32. ^ 32.0 32.1 Call to action on sanitation [呼籲衛生設施行動] (PDF). 聯合國. [2014-08-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8-19) (英語). 
  33. ^ Spears, Dean; Ghosh, Arabinda; Cumming, Oliver. Open Defecation and Childhood Stunting in India: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New Data from 112 Districts [印度的露天排便和兒童發育遲緩:來自112個區新數據的生態分析]. PLOS ONE. 2013, 8 (9): e73784. Bibcode:2013PLoSO...873784S. PMC 3774764可免費查閱. PMID 240660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73784 (英語). 
  34. ^ Walker, CL; Rudan, I; Liu, L; Nair, H; Theodoratou, E; Bhutta, ZA; O'Brien, KL; Campbell, H; Black, RE. Global burden of childhood pneumonia and diarrhoea [兒童肺炎和腹瀉的全球負擔]. 柳葉刀. 2013-04-20, 381 (9875): 1405–16. PMID 23582727. doi:10.1016/S0140-6736(13)60222-6 (英語). 
  35. ^ WHO | Diarrhoeal disease [世界衛生組織 | 腹瀉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 [2014-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4) (英語). 
  36. ^ Soil-transmitted helminth infections. [[]]. 2014 [2019-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1) (英語). 
  37. ^ Article in Hindustan Times: 15 diseases India can stamp out by improving sanitation [《印度斯坦時報》文章:15種疾病印度可以通過改善衛生設施來避免]. 2014-10-01 [2014-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09) (英語). 
  38. ^ Reed, Brian; Bevan, Jane. Managing hygiene promotion in WASH programmes [在WASH項目種管理促進衛生]. 英國萊斯特郡: 羅浮堡大學水、工程與開發中心(Water, Engineering and Development Centre,簡稱WEDC). 2014. ISBN 978-1-84380-168-9 (英語). 
  39. ^ Project, The Sphere. Humanitarian charter and minimum standards in humanitarian response [人道主義憲章和人道主義應急最低標準] 3rd. 日內瓦: 領域項目英語Sphere (organization). 2011 [2019-12-07]. ISBN 978-1-908176-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0) (英語). 
  40. ^ Z. Ujang (編).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Advancement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Application [環境生物技術:水和廢水應用的新進展]. 馬來西亞: 國際水協會. 2003 (英語). 
  41. ^ 喬治·托巴諾戈勒斯英語George Tchobanoglous; 弗蘭克·克瑞斯英語Frank Kreith. Handbook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固體廢物管理手冊]. 麥格勞-希爾集團. 2002 (英語). 
  42. ^ William D. Robinson. The Solid Waste Handbook: A Practical Guide [固體廢物手冊:實踐指南]. 約翰威立. 1986 (英語). 
  43. ^ 43.0 43.1 Howard, Guy; Calow, Roger; Macdonald, Alan; Bartram, Jamie.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and Sanitation: Likely Impacts and Emerging Trends for Action [氣候變化與水和衛生設施:可能的影響和新興的動向]. 環境與資源評論年刊. 2016, 41 (1): 253–276 [2019-12-09]. ISSN 1543-5938. doi:10.1146/annurev-environ-110615-08585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英語). 
  44. ^ Andersson, K.; Reckerzuegl, T.; Michels, A.; Rüd, S. Opportunities for sustainable sanitation in climate action - Factsheet of Working Group 3 [氣候行動中可持續衛生設施的機會-第3工作組情況說明書]. 德國埃施博恩: 可持續衛生設施聯盟英語Sustainable Sanitation Alliance(SuSanA). 2019 [2019-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英語). 
  45. ^ Peri-urban Water and Sanitation Services [城市邊緣地區的飲用水與衛生設施服務]. 施普林格. 2010 [2018-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11) (英語). 
  46. ^ Goal 6: Ensure access to water and sanitation for all [目標6:確保所有人使用飲用水和衛生設施]. [2019-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6) (英語). 
  47. ^ WHO; UNICEF. types of improved drinking-water source on the JMP website. 日內瓦WHO、紐約UNICEF. [201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1) (英語). 
  48. ^ 聯合國世界水評估計劃英語World Water Assessment Programme(WWAP). 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 2017. Wastewater: The Untapped Resource [2017年聯合國世界飲用水發展報告。廢水:未開發的資源]. 巴黎. 2017 [2019-11-30]. ISBN 978-92-3-100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8) (英語). 
  49. ^ 49.0 49.1 Daudey, Loïc. The cost of urban sanitation solutions: a literature review [城市衛生設施解決方案的成本:文獻綜述]. Journal of Water Sanitation and Hygiene for Development. 2018, 8 (2): 176–195 [2019-12-09]. ISSN 2043-9083. doi:10.2166/washdev.2017.0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7). 
  50. ^ The Art of Plumbing as Recorded through History [歷史上記錄的管道藝術]. Academia.edu英語Academia.edu. [2016-03-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9) (英語). 
  51. ^ Farnsworth Gray, Harold. Sewerage in Ancient and Mediaeval Times [古代和中世紀的下水道]. Sewage Works Journal. 1940, 12.5: 939–46 (英語). 
  52. ^ Mitchell, Piers D. Human parasites in the Roman World: health consequences of conquering an empire [羅馬世界的人類寄生蟲:征服帝國對健康的影響]. 寄生蟲學 (雜誌)英語Parasitology (journal). 2017-01, 144 (1): 48–58 [2019-12-15]. ISSN 0031-1820. PMID 26741568. doi:10.1017/S00311820150016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英語). 
  53. ^ Carlo M. Cipolla. Befo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uropean Society and Economy 1000—1700 [工業革命之前:歐洲社會與經濟1000—1700]. 倫敦: W·W·諾頓公司. 1980. ISBN 0-393-95115-4 (英語). 
  54. ^ Burnett White. Natural History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傳染病自然史] (英語).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