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桢
吴国桢 | |
---|---|
台湾省政府第3任主席 | |
任期 1949年12月15日—1953年4月10日 | |
前任 | 陈诚 |
继任 | 俞鸿钧 |
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市长 | |
任期 1946年5月20日—1949年4月30日 | |
前任 | 钱大钧 |
继任 | 陈良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1903年10月21日 大清湖北省建始县凉水埠 |
逝世 | 1984年6月6日 美国乔治亚州萨凡纳 | (80岁)
国籍 | 中华民国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1954年)遭开除党籍 |
宗教信仰 | 佛教 |
经历
|
吴国桢(1903年10月21日—1984年6月6日),字峙之、维周,湖北省建始县人。中国政治人物,曾任上海市的市长、台湾省政府主席等职,是塑造现代台湾的关键人物之一,亦以公开大胆地与蒋经国激烈争执而著称。
早年
[编辑]1903年,吴国桢生于湖北省建始县凉水埠,自幼随任陆军部军训处长的父亲吴经明旅居顺天府。1914年,10岁的吴国桢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就读,结识了周恩来、李福景等。自南开毕业后,就读北京清华学校,1921年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在格林内尔学院获得经济学学士之后,1926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
汉口时期
[编辑]1926年吴国桢回国后进入政界,在夏斗寅任职期间,担任汉口市土地局长、财政局长,1928年出任湖北省财政厅长。1932年,吴任蒋介石机要秘书,同年出任汉口市长,时年29岁。1936年长江发生洪水,吴国桢下令修建了巨大的堤防工程,挽救了这座城市[1]。
重庆时期
[编辑]1938年10月,日军攻占汉口,吴国桢全家逃往重庆市。1939年,出任重庆市市长。1941年,重庆大隧道惨案发生,吴国桢被免职。1943年,吴国桢出任外交部政务次长。1945年,出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上海市长
[编辑]1946年5月14日,国民政府令免钱大钧上海市市长本职,任命吴国桢为上海市市长[2]:8052。5月14日,经行政院战后第一次例会任命,吴国桢出任上海市长[1]。
1947年5月22日,吴国桢公布四项紧急措施,决对煽动罢工罢课者,予以逮捕究办[2]:8359。吴国桢从政颇为勤勉,并且与半数以上被捕的共产党地下人员进行谈话[3]。1947年7月19日,国民政府派吴国桢为上海选举事务所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同时派定其为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2]:8385-8386。
1949年3月9日,蒋经国劝吴国桢“不辞市长职”[4]:166。3月18日,《上海晚邮报》报导,上海市长吴国桢坚决请辞[5]:90。4月,吴国桢因目睹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吃空额”、“盗卖军用汽油”等行为而对上海前景失去信心,并身患疟疾,只得向蒋介石提出辞职。蒋介石准假一个月,吴国桢乃于4月17日携家属至台湾。5月1日,行政院第五十七次会议议决:准上海市长吴国桢辞职,任命陈良为上海市长[2]:8900。一个月后,解放军攻占上海,吴遂定居台湾。
台湾时期
[编辑]蒋下野后,吴国桢随蒋四处行动,作为他的幕僚,出谋划策,并在1949年8月1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总裁办公室内任职,然而吴国桢特别对台湾政治有所动作,此亦种下了陈诚对吴不满的原因。
1949年12月7日,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北。12月15日,美国建议将陈诚换成吴国桢,蒋中正遂任命吴国桢接替军人出身的陈诚担任台湾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行政院政务委员,以利用吴国桢“民主先生”的形象,“全力争取美援”[6]。12月16日,蒋介石有条件任命吴国桢全权为台湾省政府委员兼主席,并表示不干预省政府的任何事务[7],故蒋渭川为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任显群为委员兼财政厅厅长[8],彭德为委员兼建设厅厅长,陈雪屏为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徐庆钟为委员兼农林厅厅长;同时也任命吴国桢兼台湾省保安司令[9]。吴国桢担任台湾省主席期间,致力于推动台湾地方自治、农业改革,允许某些地方官员职位由普选产生,并试图减少滥用警权。1950年1月,吴国桢在一场由蒋介石召集三军将领的会议中,提出应严禁军队走私,并将矛头直指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桂要求吴拿出证据,吴随即将海军走私材料递呈蒋介石,并称已逮捕海军司令部情报处长钟山以及舰长周齐荣。[10]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为全力支持中华民国政府,在外交上承认台湾当局,并给予美援,吴国桢地位不再重要,与蒋经国及彭孟缉的特务系统也不断发生冲突。
1952年,台湾第二次市县长和市县议会的选举在即,吴国桢在台北建立培训学校,轮番培训从各区选出的民众代表,此举引发蒋氏父子高度不满。[11]台湾火柴公司总经理王哲甫无辜被捕,吴下令放人。台湾保安副司令彭孟缉执行蒋经国命令,坚不放人,先判死刑;由于吴的反对,经蒋介石出面,改判七年徒刑。吴国桢已完全无法再与蒋经国共事,蒋介石曾派黄伯度传话,许以行政院长之职,要吴好好与蒋经国合作,愿当院长兼省主席亦可。但吴一概拒绝,偕妻上日月潭,声言非辞职照准不下山。1952年复活节当天,吴国桢由日月潭下山,在台中无锡饭店和仆人吃饭。一出门,就看到包姓司机脸色惨白;吴的座车前轮与主轴联接的地方,疑似螺丝帽松动,几遭不测。 1953年4月3日,吴国桢几乎被刺客杀死。4月10日,吴国桢辞去台湾省主席一职,蒋介石任命俞鸿钧接替吴国桢。5月24日,吴国桢夫妇得到邀请前赴美国讲学开会,蒋经国、陈诚到机场送行。[12]除了吴的次子吴修潢必须留在台湾作人质,吴的全家都前往美国。[13]1954年,当他的儿子离开台湾后,吴开始公开批评国民党政府存在的严重问题。同年,吴在杂志《Look》上发表文章“你的钱正被用来建造台湾的警察国家”。[13]
吴国桢事件
[编辑]1954年2月,总统府秘书长王世杰被免职,蒋氏父子决定乘机削除“政学系”势力。吴国桢和张群、王世杰等人都过从甚密。1954年1月,台湾传出吴国桢贪污套取巨额外汇的传闻,台湾报纸刊出〈劝吴国桢从速回台湾〉社论;1954年2月9日,吴国桢在台湾大各报刊登启事驳斥谣言:“此次来美,曾经由行政院长陈院长批准,以私人所有台币向台湾银行购买美金五千元,作为旅费,此外未由政府或政府中之任何人员批准拨给分文公款,……为国服务三十余年,平生自爱,未曾贪污,在此国难当头之际,若尚存心混水摸鱼盗取公帑,实际自觉不侪于人类。”并且公开批评政府“一党统治”,批评救国团、情治单位及蒋介石独裁,并指出台湾当时政治的六大问题:一党专政、军队政战部门、特务问题、人权问题、言论自由与思想控制。1954年6月,吴在美国《Look》杂志,用英文发表《在台湾你们的钱被用来建立一个警察国家》的文章,文中指称目前台湾已经变成了一个警察国家,“在台湾每年的预算中,美国人提供了30-40亿美元,用来创造一个极权国家”。美国报刊《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无不争相报导。[14]并称“国民党之经费,非由党员之捐助,乃系政府,即国民之负担,这种国库通党库做法,除共产集权国家外,实为今古所无。”[15]
针对吴国桢公开批评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时任立法院院长张道藩曾三度向行政院提出三次质询批评吴国桢,罪名包括“擅离职守,拒办移交,私自滥发钞票,抛空粮食;并在外汇、贸易、林产等问题的处理上,非法乱纪,专擅操纵,有意地包庇贪污、营私舞弊等”,列举吴国桢十三条罪状;但证据明显不足,仅用“据说”、“据闻”、“据报”等不确定的字眼。陶希圣则发表〈两把刀、杀到底〉一文,口诛笔伐。吴国桢写了三封信给蒋介石,逐条驳斥对他的诬蔑。不久吴国桢在美刊出〈上总统书〉,批评蒋介石“自私之心较爱国之心为重,且又固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批评建议之机会。”同时,把矛头直指“太子”,主张将其送入“美国大学或研究院读书”,否则会妨碍台湾进步。3月17日,国民大会更通过决议,要求政府除撤免吴国桢政务委员职务并依法究办,蒋介石总统同日发布“总统令”称:“据行政院呈:本院政务委员吴国桢于去年五月藉病请假赴美,托故不归。自本年二月以来竟连续散播荒诞谣诼,多方诋毁政府,企图淆乱国际视听,破坏反共复国大计,拟请予以撤职处分。另据多方报告,该员前在台湾省主席任内,多有违法与渎职之处,自应一并依法查明究办,请鉴核明令示遵等情。查该吴国桢历任政府高级官吏,负重要职责者二十八年,乃出国甫及数月,即背叛国家,污蔑政府,妄图分化国军,离间人民与政府及侨胞与祖国之关系,居心叵测,罪迹显著,应即将所任行政院政务委员一职予以撤免,以振纲纪,至所报该吴国桢前在台湾省政府主席任内违法与渎职情事,并应依法澈查究办,此令。”[16]将吴国桢撤职查办,并开除吴国桢的中国国民党籍。吴国桢还公开声明要蒋给他扣留在台北的儿子吴修潢发护照,“如你30天后仍坚持拒发,我将被迫采取其它行动。”蒋介石无奈,命外交部补发吴修潢护照。吴修潢三个月后到了美国。[17]
吴国桢一连串的动作让同在美国的胡适终于按捺不住。1954年8月3日胡适去信给吴国桢,信中以最严厉的字眼谴责吴国桢,批评吴“没有常识(common sense),而且在若干情况下他缺乏道德感(moral sense)。”[18]几天后(7日)吴国桢回信胡适,吴国桢表示:“我后悔的是我在过去许多次向道德考虑以外的其他影响力屈服。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现在决定只根据道德考虑从事,不顾其他。如果我过去犯了错误,那因为我以前太软弱,而我的确现在正努力不再软弱。”,接着两人在美国大打笔仗,胡甚至痛骂吴是“道德的懦夫”。8月16日,胡适在美国《新领袖》杂志以英文发表文章《台湾有多么自由》,内容提到“巡视今日的台湾,可以发现八九百万中国人在那里正受到最好的管理。”,进一步批驳吴国桢的观点。有人推断胡适在美国批评吴国桢是在作“奉命文章”,“为蒋介石做打手的痕迹已极明显”,当时台湾的自由派人士殷海光反而支持吴国桢。[19]1955年,人在台湾的殷海光去信胡适,提到台湾状况,胡适回信说:“台岛情形,我岂不知?”[20]同样在台湾的雷震写信给胡适:“先生说《自由中国》之有言论自由是它这五年争得来的,不料我个人的自由则因是而一天比一天缩减,竟至变成囚犯。”[21]
晚年
[编辑]“吴国桢事件”告一段落后,吴国桢受聘於《芝加哥论坛报》担任远东问题顾问。1966年,吴国桢于美国乔治亚州萨凡纳阿姆斯特朗大西洋州立大学任东方历史和哲学教授,直到退休。在美国期间,吴国桢著有各种著作,包括以他和周恩来为蓝本的政治小说《永定巷》(The Lane of Eternal Stability)和分析中国神话与早期历史的《中国的传统》(Chinese Heritage)。
1984年6月6日,因心脏病病故于美国乔治亚州萨凡纳寓所,终年81岁。死讯传到台湾,再次引起极大震荡,《雷声》、《夏潮》等刊物借机大做文章。作家刘宜良生前一度有意撰写“吴国桢传”,但是尚未动笔,刘宜良便被国防部情报局局长汪希苓授意竹联帮成员陈启礼、董桂森、吴敦等人暗杀于旧金山,人称江南案。
家庭
[编辑]1928年,吴国桢在任湖北省财政厅长时,结识汉阳铁工厂技师长黄金涛之女,毕业于上海晏摩氏女校的黄卓群。1931年在汉口结婚。吴国桢与黄卓群育有二女二子:吴修蓉(Eileen)、吴修惠(Edith)、吴修广(H.K.)和吴修潢(Sherman)[22] ,次女吴修惠嫁给厉鼎毅,是著名物理学家。2002年黄卓群去世。
在担任上海市长时,吴国桢结识《芝加哥论坛报》的罗伯特·麦考密克夫妇。当上海局势不稳时,吴国桢将两个女儿送到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麦考密克家。[23]
艺术形象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1.0 1.1 "Man on the Dike"; Time,1950年8月7日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2.0 2.1 2.2 2.3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 ^ 吴国桢:《夜来临》,1955年
- ^ 蒋经国:〈危急存亡之秋〉,刊《风雨中的宁静》,台北:正中书局,1988年
- ^ 王景弘编译 (编). 《1949大流亡:美國外交檔案室密錄》. 台北市: 玉山社出版. 2011. ISBN 978-986-294-000-6.
- ^ 吴国桢:《八十忆往》,香港《文汇报》1984年6月
- ^ 林炳炎:《保卫大台湾的美援(1949~1957)》,2008年 再版,第363页 ……蒋介石告诉我们,从 1 月份起,他每月要 4,200 万新台币发饷给他的军队,而不是以前向陈诚要的 1,500 万。他说得很好听,“我将给你全权当台湾省主席,不干预你省政府的任何事务,但我们撤到台湾的军队 60 万人,每月得有 4,200 万元的饷,是我唯一要你做的事,是唯一的命令。” ──林炳炎引述《吴国桢口述回忆》 即1960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斐斐、韦慕庭所作《Reminiscences of Dr. Wu Kuo-Cheng》
- ^ 任显群于民国39年,发明了爱国奖券,大幅缓解了撤到台湾的 60 万军队的军饷问题,这件大功也回报了吴国桢的知遇之恩。(此时美援尚未底定,并且有美国人监督,其目的是作为台湾经济建设)
- ^ 总统府第五局 (编). 《總統府公報》第貳肆伍號. 1949-12-31.
- ^ 江南:〈吴国桢八十忆往〉
- ^ 吴国桢《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第16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 ^ 茅家琦《蒋经国的一生与他的思想演变》,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231-236页。
- ^ 13.0 13.1 Formosa Betrayed by George H. Kerr; 1965, Houghton Mifflin, ISBN 978-0-306-70762-9. (tex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茅家琦《蒋经国的一生与他的思想演变》,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236页。
- ^ 他最早说出“国库通党库” 在历史课本上被KMT消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
- ^ 刘宜良(江南)《蒋经国传》,第221页。
- ^ 茅家琦《蒋经国的一生与他的思想演变》,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第236-237页。
- ^ 《胡适致吴国桢》,《胡适全集》卷二十五,第559-560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 ^ 李敖:《蒋介石评传》,第459页,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版。
- ^ 《胡适致殷海光》,《胡适全集》卷廿五,第626页。
- ^ 万丽娟编著《万山不许一溪奔——胡适、雷震来往书信选集》,第68页。
- ^ "Obituaries: Edith Huang Wu"; Savannah Morning News, 2002年8月25日 (存档副本. [2006-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11).)
- ^ 存档副本. [2006-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8).
- ^ 曹可凡获华鼎奖最佳主持人 客串《建国大业》. 新浪娱乐. 2009-05-06 [2021-02-15].
来源
[编辑]- 刊物文章
- "Your Money is Building a Police State in Taiwan" by K.C. Wu; Look, June 29, 1954.
- 书籍
- The Chinese Heritage by K. C. Wu; 1988, Random House Value Publishing, ISBN 978-0-517-54475-4.
- The Voice of Asia by James A. Michener; 1951, Random House, ISBN 978-0-394-45077-3.
- Fires of the Dragon by David E. Kaplan; 2002, Scribner, ISBN 978-0-7432-4538-8.
外部链接
[编辑]中华民国政府职务 | ||
---|---|---|
台湾省政府 | ||
前任: 陈 诚 |
台湾省政府主席 第三任 1949年12月21日-1953年4月10日 |
继任: 俞鸿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