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朱希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朱逖先

朱希祖(1879年—1944年),字逖先浙江海鹽人。歷史學家、國學家。

生平

[編輯]

朱希祖生於尚胥里上水村。自幼家貧,父親在鄉下教書。 1905年,考取官費留學,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歷史。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在東京與魯迅同隨章太炎學習《說文解字》。 宣統元年(1909年)歸國後,與魯迅同受聘於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教。 翌年改就嘉興府中學任教。 辛亥革命後公舉為海鹽縣首任民事長,積極推行剪辮放足、破除迷信、禁止鴉片、興辦學校等新政。 旋改到省教育廳任事。 1913年(民國二年)為教育部起草國語注音字母方案,後受聘任北京大學預科教員兼清史館編修。 袁世凱稱帝時,辭去編修,專任北大教授。 1918年(民國七年)任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教授中國文學史。 並擔任歷史系主任,是近代中國大學文科中自有歷史係以來的首任系主任。 1920年(民國九年),聯合北大六教授上書教育部,要求推行新式標點,中國新式標點自此始。 是年底,和沈雁冰鄭振鐸葉聖陶等12人共同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 1921年(民國十年),為北大接收歷史博物館殘存內閣大庫檔案1502麻袋,於研究所國學門設明清檔案整理會,擬定整理辦法,領導史學系學生整理研究。 1923年(民國十二年)夏,應陝西督軍劉鎮華之請,入關中講學,摹拓漢唐石刻。 1926年(民國十五年)夏,改任清華輔仁兩大學教授。 1928年(民國十七年)重返北大,任史學系主任,並發起成立中國史學會。 1930年(民國十九年)朱希祖在辭去北京大學史學系主任後,加入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做專任研究員,然任職三月,即被改為特約研究員。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兼文史研究所所長,先後撰寫《南明之國本與政權》《南明廣州殉國諸王考》《中國最初經營台灣考》《屈大均傳》《明廣東東林黨傳》等數十篇論文,成為研究南明史的權威。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受聘為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同年任古物保管委員會主任。 教學之餘,與其子朱偰對南京古蹟實地調查,寫出《六朝陵墓調查報告》等專著,為研究南京歷史文化奠定了基石。 1935年、1936年任高等考試典試委員。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隨校西遷,在四川7年中,先後撰成《偽楚錄輯補》《偽齊錄校補》等書,以隱刺偽滿和汪偽政權。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任國史館籌備委員會總幹事,不久即辭國史館職;3月,由重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系主任改任考試院考選委員會委員,後兼任考試院公職候選人檢核委員會主任。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7月因肺氣腫病發,逝於重慶。門生曾編印《文史雜誌》專號,介紹其生平。

朱希祖是章太炎的學生,章對他的評價是「逖先博覽,能知條理」。朱希祖是研究南明史專家,好收集方志,曾捐出《石匱書》、《啓楨遺詩選》、《十願齋集》、《流寇志》等珍貴史料。朱的綽號是「朱鬍子」、「吾要」;周作人在《知堂回想錄》中曾說及朱希祖:「尤其是在舊書業的人們中間,提起『朱鬍子』來,幾乎無人不知,而且有點敬遠的神氣。因為朱君多收藏古書,對於此道很是精明,聽見人說珍本舊鈔,便揎袖攘臂,連說:『吾要』,連書業專門的人也有時弄不過他,所以朋友們有時也叫他作『吾要』,這是浙西方言,裡邊也含有幽默的意思。」

其子朱偰為著名財經專家、文物保護專家。其女朱倓也是史學研究者,並是著名學者和客家學創始人羅香林之妻。

相關人物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書目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