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2001:b400:e386:cee9:f816:787f:7386:14dd留言2020年6月27日 (六) 05:16 →‎歷任主任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兵整中心正門。
兵整中心工務大樓。

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簡稱兵整中心)為中華民國陸軍後勤指揮部設置在南投縣集集鎮的轄下軍事單位,負責裝甲車輛的研發、生產、維修以及陸軍武器裝備維修業務。主任少將編階。每年五月到六月其中一天週末會開放民眾參觀。

沿革

  • 1990年代初,陸軍總司令部為了整合當時分散各地的陸軍裝甲車生產保修能量,將戰甲車發展中心、(臺北武器基地勤務處、(臺中戰車基地勤務處、(臺南兵工配件製造廠整併至南投縣集集鎮岳崗營區。調整後的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隸屬中華民國陸軍,整併案於1992年8月1日發布、同年10月16日完成,最高負責人為兵整中心主任(少將缺)。
  • 1999年,因精實案將「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一廠」轉隸屬於聯勤總部,改名為「聯勤武器基地勤務處」。
  • 2005年精進案後,兵整中心所有單位轉隸聯勤管轄,更名為聯勤兵工整備發展中心,聯勤並將原本分離的「武器基地勤務廠」(武基廠)以及「化學基地勤務廠」(化基廠)合併為「聯勤兵工整備發展中心武化翻修廠」。
  • 2006年至2007年的精進案第二階段時,兵整中心再納入「傘具製配廠」(傘製廠)與「工兵裝備基地勤務廠」(工基廠)之業務,整合了中華民國陸軍裝甲車輛大部分的生產維修與重裝備保固能量,但是不負責零件生產,大部分零件皆發包至外地工廠製作,兵整僅進行最終加工與組裝工作。目前兵整車輛產能維持四條生產線,每年最高產量約50輛裝甲作戰載具。
  • 2011年12月28日,兵整中心生產製造廠、研發整合處、傘具製造所移編國防部軍備局,編成「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第209廠」,廠長為上校階。
  • 2012年12月28日因應國防部組織調整,原聯勤司令部併入陸軍司令部,與原「陸軍保修指揮部」整編為「陸軍後勤指揮部」,名稱恢復為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

生產裝備

M60A3和CM21爬坡測試1
M60A3和CM21爬坡測試2
波浪路
M60A3涉水
車輛類型 名稱 生產時間 產量
裝甲運兵車 CM-21 1981-2006 1000輛以上
主力戰車 CM-11“勇虎” 1989-1994 450
主力戰車 CM-12 ?-1994 100
裝甲運兵車 CM-31 1992-1993 2
輕戰車 M-41D 1994-1996 50
裝甲運兵車 CM-32“雲豹” 2002-2009
2011-
預定662

歷任主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