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朝鲜 (地区)

坐标38°19′N 127°14′E / 38.317°N 127.233°E / 38.317; 127.233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鲜
조선/朝鮮文化语
한국/韓國韩国标准语
朝鲜 (地区)统一旗
国歌:
朝鲜 (地区) 的位置
首都
官方语言朝鲜语
官方文字谚文
政府
金正恩
尹锡悦
金德训
韩悳洙
立法机构最高人民会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国会大韩民国
成立
• 古朝鲜
前2333年10月3日 (传说)
前194年
前57年
668年
918年
1392年7月17日
1897年10月12日
1910年8月29日
1919年3月1日
• 大韩民国建立
1948年8月15日(大韩民国)
1948年9月9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1991年9月17日
面积
• 总计
219,155平方公里[1][2]
人口
• 2017年估计
7700万
• 密度
349.06/平方公里
时区UTC+09韩国标准时平壤时间
行驶方位
电话区号+850(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82(大韩民国英语Telephone numbers in South Korea
互联网顶级域

朝鲜,又称韩国高丽,是位于东亚地区[3],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包含朝鲜半岛(韩半岛)、济州岛及朝鲜半岛附近的几个小岛屿。东北接壤俄罗斯,北面接壤中国,通过朝鲜海峡日本海日本隔海相望。其位处汉字文化圈内,传统上深受汉文化影响[4],也在建筑、音乐、绘画、书法和民俗等方面有相当多独有的特征。现今的朝鲜分治为两个主权国家——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以及南方的大韩民国(韩国)[5],两者均在宪法中宣称本国为朝鲜(韩国)全境的代表[6][7]

考古学证据显示,朝鲜从无文土器时代(公元前1500年-前300年)开始逐渐进入农业社会[8]。朝鲜国家的早期起源仍然很不明确[8],根据史籍记载,其线索或许可以追溯到檀君朝鲜箕子朝鲜[9]。经过汉四郡对朝鲜半岛北部的统治[10]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国家在公元前后开始崛起。经历了三国时代的纷争,新罗终于在676年完成统一。自此朝鲜历经新罗高丽朝鲜王朝三个王朝,几乎维持了一千多年的统一局面[a][8]。朝鲜在19世纪后期开始遭受列强入侵,并在甲午战争后被逐步纳入日本的势力范围,直到1910年日韩合并,朝鲜王朝灭亡,朝鲜则以“外地”的身份成为日本属地[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摆脱日本殖民统治,却于1948年后在事实上分裂成大韩民国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2]。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以南北停战告终,两个政权隔军事分界线对峙的局面持续至今。

名称

[编辑]

朝鲜半岛上文明的称呼有朝鲜(조선)、(한)、高丽(고려)等。朝鲜有“朝日鲜明”的字面意义[13][b],最早可追溯到古朝鲜时期[14]汉朝时曾在今平壤附近设朝鲜县,为乐浪郡治所[15]。韩在朝鲜语里有“大”的意思[13],来自古时对朝鲜半岛南部地区[16][17]及当地政权(三韩)的称呼。隋唐以来,“三韩”也被引申于指代高句丽领土或故地,包括今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地区[18][19]。高丽有“山高水丽”的含义[13],起初被用于东北亚国家高句丽的简称[20],之后被统治朝鲜四百多年的高丽王朝沿用[21]

朝鲜的称号
中文 谚文 历史政权 出现书目 记载
朝鲜 조선 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朝鲜王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山海经·海内经》 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22]
三国遗事 魏书云:乃往二千载有坛君王俭,……,开国号朝鲜[14]
东国舆地胜览 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23]
马韩辰韩弁韩大韩帝国大韩民国 三国志·魏志》 在带方之南,东西以海为限,南与倭接,方可四千里。[16]
三国史记 寡君问(闻)南有圣人出,故遣臣来享。[17]
高丽 고려 高句丽高丽王朝 资治通鉴 高丽小虏,侮慢上国;今拔海移山,

犹望克果,况此虏乎![20]

东国[c] 동국 - 明诗综 朝鲜君臣……咸有诗篇继和,极东国一时之盛。[24]
其他称号包括槿域、青丘、小华、鸡林等[13]

历史

[编辑]

上古史和古朝鲜

[编辑]
在大坪遗迹出土的朝鲜无文土器,约公元前8世纪

朝鲜地区出土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平壤以南的黑隅里遗址,距今约40-60万年[25]。朝鲜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于约公元前8000年,考古证据显示当时在沿海地区已经出现简单的半定居式聚落和半地穴式房屋[26]。朝鲜新石器时代以出土带有纹样的陶器为特征, 被称为栉文土器时期[26]。在随后的无文土器时期(约开始于公元前1500年),朝鲜开始进入铜器时代小米水稻的种植技术逐渐传播开来[26]。约公元前300年,朝鲜开始出现早期的铁制品[4]

朝鲜神话中有“檀君开国”,描述天帝之子檀君下凡与熊女诞育人类,也成为朝鲜的开创者[14]。檀君被认为与是同一时期的人物,其开创朝鲜的日期经计算被定为“公元前2333年10月3日”,即“尧即位后的第15年”[4]。除檀君神话外,箕子朝鲜是朝鲜建立的另一传说。《尚书大传》记载,周武王伐纣胜利后,释放了被俘的商朝大臣箕子。箕子其后出走朝鲜,周武王便将朝鲜作为他的封地[27]。根据《三国遗事》的说法,檀君也因为箕子的到来而决定归隐阿斯达山做山神[14]。然而,由于史料记载自相矛盾、不能被考古发现验证[d][28][29][30],箕子朝鲜作为朝鲜早期政权的地位难以证实。

中世史

[编辑]

约公元前194年-前180年之间,燕人卫满在当地汉人的帮助下掌握权力自立为王,史称卫满朝鲜[4]。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在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置汉四郡。汉四郡的设立,把朝鲜地区与汉朝在贸易、技术和文化上联系起来,对朝鲜的发展有重要作用[4][31]。当时在汉四郡北方有高句丽扶余沃沮濊貊等部落,南方有马韩辰韩弁韩等部落。随着汉室衰微、西晋内乱,朝鲜的本土政权逐渐兴起。高句丽和百济在4世纪时完全吞并汉四郡,朝鲜迎来以本土政权为主导的时期[4]

阎立本《王会图》所绘朝鲜三国使臣,左起分别来自新罗百济高句丽

5世纪时,朝鲜进入三国时代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主要政权并立。三国中高句丽地处北部,由扶余人建立,曾屡次和辽东的汉族政权发生冲突,后向西扩展疆土至辽河[32][33][34][35]百济位于西南,由扶余人整合周围马韩部落建立,语言文化与高句丽十分相似[32][33][35]。新罗位于东南,由辰韩中的一部发展而来,是三国中中央集权建立较晚者[33][35][36]。高句丽和百济最早于4世纪、新罗于6世纪时开始接受佛教作为主流信仰[36],而三个国家均在语言、文学和政治制度上受到汉文化的影响[37][38]弁韩伽倻所吸收。伽倻后来又与新罗融合。

6世纪初期,新罗陆续吞并伽倻各部;6世纪中期,新罗与百济结盟击败高句丽、后又撕毁盟约打败百济,从而获得整个汉江流域。7世纪时,新罗与联盟,陆续攻灭百济和高句丽,之后又通过罗唐战争确保自身对大同江以南的统治[4]。朝鲜自此结束分裂局面,进入统一新罗时代。统一新罗在文化、艺术、宗教、商业、教育和科技上均取得快速发展[36],完成统一的文武王逝世时,还曾出现“薄赋省徭,家给人足;民间安堵,域内无虞;仓廪积于丘山,囹圄成于茂草”[39]的盛世场面。统一新罗在8世纪末开始走向衰落,至9世纪末真圣女王治国无方,国内爆发大量起义[40]

10世纪初,王建灭掉后百济和新罗,开创了新的统一政权高丽王朝[41]。高丽(英语:Goryeo,也拼写为Koryŏ)其名称后来发展为现代的外来语“Korea”。1234年,高丽人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42][43][44]。但是在13世纪,随著蒙古帝国多次入侵大大削弱了高丽的实力,高丽在经过数十年的战斗后最终成为元朝附庸国(征东等处行中书省)。在高丽恭愍王通过军事抵抗结束了蒙古在高丽的政治影响之后,激烈的政治冲突随之而来,高丽最终被在1392年7月由李成桂建立的朝鲜王朝所取代。朝鲜王朝先后臣服于明朝清朝

朝鲜王朝的前200年相对和平。在此期间,朝鲜世宗在15世纪创建谚文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益增强。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爆发了壬辰战争。17世纪初后金满清)先后对朝鲜发动丁卯战争丙子战争,迫使朝鲜断绝与明朝关系。在朝鲜王朝后期,朝鲜由于实行孤立主义政策以至于被西方称之为隐士王国[45]

近世史

[编辑]
已知最早的太极旗,1889年载于美国Flags of Maritime Nations。

19世纪后期起,朝鲜在国内外的政治压力下逐渐对外开放,开始与西方国家缔结正式条约,也同时成为日本帝国的征服对象[45]。1895年,清朝甲午战争结束中战败,中国和朝鲜的宗藩关系被取消[46]大韩帝国随后于1897年成立。新成立的大韩帝国对内进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对外在日俄两国间左右摇摆,最后倒向日本[47]。1910年,大韩帝国被日本吞并,朝鲜进入日治时期[11]。日本对朝鲜的统治直到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苏联美国达成协议,同意在日军投降后,以北纬三十八度线将朝鲜一分为二,北方由苏联占领南方由美国占领[48]。1947年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在朝鲜半岛上建立单一国家的希望破灭。1948年,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亲西方的国家大韩民国李承晚任首任韩国总统。同年随后,朝鲜半岛北部成立由苏联扶持的社会主义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为首任内阁首相[49]

苏美占领军先后撤离之后,南北方围绕统一的矛盾日益激化,这导致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由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介入,战争陷入对峙僵局。1953年交战双方签署停战协定,但没有签署正式的和平条约。此后朝鲜地区分裂至今,朝韩两国政府都宣称自己是朝鲜地区唯一的合法政府。1991年9月1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同时加入联合国[50]

朝鲜统一问题

[编辑]
朝鲜半岛+济州岛图形,往往用来象征半岛统一,如朝鲜半岛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托管问题,南北方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政权。随即,美苏陷入冷战,南北双方陷入了朝鲜战争板门店协定签署后,双方停战,但关系长期紧张。虽然朝鲜半岛被分裂为两个政治实体,但朝韩两国在各自的宪法中均表明朝鲜半岛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双方也没有停止南北统一的努力。但由于南北于政治、经济上均存在悬殊差异,以及中、美、日、俄四国对朝鲜半岛问题的强大影响及政治角力,朝韩统一问题现在一直处于搁置状态,没有具体进展。而韩国内部也有反对统一的主张,有些年轻人甚至认为与贫穷的朝鲜统一将拖累韩国的发展。[51]

2024年,北韩正式宣布放弃统一。

地理

[编辑]
位于朝鲜半岛东部的雪岳山

朝鲜处于亚欧大陆的东端,西临黄海,东临日本海。除沿海岛屿外,绝大部分领土位于长约1000公里,宽约240公里[4]朝鲜半岛。朝鲜多山,山地约占总面积的70%,东部的太白山脉横亘南北[25]。东南沿海和济州岛属暖温带,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半岛大部属中温带,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最北部属寒温带,植被以针叶林为主[25]

历史上的朝鲜疆域历经多次增减。5世纪起,高句丽曾统治今天中国东北地区的大片领土(包括整个辽东半岛在内)[52]。7世纪的唐-高句丽战争唐-新罗战争之后,新罗大体控制了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53],而高句丽的其余故地则被唐朝和后来的渤海国占据。新罗灭亡后,高丽王朝朝鲜王朝以新罗领土为基础,缓慢向北扩张。10世纪时高丽王朝领土北扩至鸭绿江附近[54],12世纪时领土到达今天鸭绿江畔的义州[55],又吞并济州岛耽罗国[56]。15世纪,朝鲜世宗在位时通过婆猪江战斗将鸭绿江、图们江以南的女真据点全部移除[57],奠定今天朝鲜北部边境的基础。

文化艺术

[编辑]

朝鲜文化是朝鲜民族自古不断演化发展形成的民族思想、理念、风俗和习惯。虽然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北朝鲜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征。[58]

语言文字

[编辑]
训民正音》中对谚文字母形态的解释

朝鲜语是朝鲜自古以来的通用语,也是目前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官方语言,目前有超过7500万使用者[59]。朝鲜语是一种无声调的黏着语,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尾变化表示,语音在结合过程中经常出现音变。朝鲜语系属地位未定,普遍认为与之相似度最高的语言是日语阿尔泰语系诸语言。虽然充斥着大量汉字词,但朝鲜语的原生词汇和汉语差别很大,语法也大不相同[4][13]

谚文是朝鲜语使用的表音文字。它既简单又具系统性,可以全面记录朝鲜语的语音。在谚文发明前的数个世纪中,朝鲜借用汉字记录朝鲜语[60]。在朝鲜世宗的组织下,谚文于1443年创立,并于1446年被推行[61]。由于精英阶层以汉字为正统、阻挠谚文推广[60],谚文在20世纪前应用有限。16世纪时,谚文主要被用于汉字学习时的注音工具;直到19世纪,使用者仍然局限于妇女儿童和劳动阶层[4][60][62]。经过20世纪的大力推行,目前朝鲜半岛大部分的日常出版物均完全以谚文写成[62]

行政区域

[编辑]
朝鲜八道示意图

以下列出现行位于朝鲜半岛上之两个分裂国家,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韩民国之行政区划。现今南北朝鲜的行政区划均以朝鲜王朝时期的“朝鲜八道”作为基础,朝鲜八道一词有时也被当作韩国行政区划、或朝鲜半岛全境的统称。

朝鲜八道 现时分区 朝鲜语 首府 人口(人) 面积
(平方公里)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
平安道 平壤直辖市 평양직할시 3,255,388 3,194
新义州特别行政区 신의주 특별 행정구 349,500 132
平安北道 평안북도 新义州市 2,450,110 12,191
平安南道 평안남도 平城市 3,597,557 12,330
南浦特别市 남포특별시 455,000 829
慈江道 자강도 江界市 1,147,946 16,613
咸镜道 咸镜北道 함경북도 清津市 2,327,000 15,980
咸镜南道 함경남도 咸兴市 3,050,000 18,534
两江道 량강도 惠山市 660,000 13,880
罗先特别市 라선특별시 205,000 746
黄海道 黄海北道 황해북도 沙里院市 2,113,672 8,157
黄海南道 황해남도 海州市 2,310,485 8,450
京畿道 开城特级市 개성특별시 308,400 1,309
江原道 江原道 강원도 元山市 1,477,582 11,091
 大韩民国(韩国)
京畿道 首尔特别市 서울특별시 中区 9,853,972 606
京畿道 경기도 水原市 8,937,752 10,136
仁川广域市 인천광역시 南洞区 2,466,338 958
江原道 江原道 강원도 春川市 1,484,536 16,536
全罗道 全罗北道 전라북도 全州市 1,887,239 8,047
全罗南道 전라남도 务安郡 1,994,287 11,956
光州广域市 광주광역시 西区 1,350,948 501
济州特别自治道 제주특별자치도 济州市 512,541 1,846
庆尚道 庆尚北道 경상북도 安东市 2,716,218 19,021
庆尚南道 경상남도 昌原市 2,970,929 10,518
釜山广域市 부산광역시 莲堤区 3,655,437 765
大邱广域市 대구광역시 中区 2,473,990 886
蔚山广域市 울산광역시 南区 1,012,110 1,056
忠清道 忠清北道 충청북도 清州市 1,462,621 7,433
忠清南道 충청남도 洪城郡 1,840,410 8,590
大田广域市 대전광역시 中区 1,365,961 540
世宗特别自治市 세종특별자치시 捍率洞朝鲜语한솔동 122,263 465.23

主要城市

[编辑]
顺位 城市 韩语/朝鲜语 国家 行政区 人口[63][64] 人口统计年分
1 首尔特别市 서울특별시  韩国 特别市 9,794,304 2010
2 釜山广域市 부산광역시  韩国 广域市 3,517,491 2010
3 平壤直辖市 평양직할시  朝鲜 直辖市 3,255,288 2008
4 仁川广域市 인천광역시  韩国 广域市 2,966,216 2010
5 大邱广域市 대구광역시  韩国 广域市 2,518,467 2010
6 大田广域市 대전광역시  韩国 广域市 1,551,931 2010
7 光州广域市 광주광역시  韩国 广域市 1,492,948 2010
8 蔚山广域市 울산광역시  韩国 广域市 1,170,232 2010
9 水原市 수원시  韩国 广域市 1,071,913 2010
10 昌原市 창원시  韩国 庆尚南道 1,058,021 2010
11 城南市 성남시  韩国 京畿道 949,964 2010
12 高阳市 고양시  韩国 京畿道 905,076 2010
13 龙仁市 용인시  韩国 京畿道 856,765 2010
14 富川市 부천시  韩国 京畿道 853,039 2010
15 咸兴市 함흥시  朝鲜 咸镜南道 768,551 2008
16 安山市 안산시  韩国 京畿道 728,775 2010
17 清津市 청진시  朝鲜 咸镜北道 667,929 2008
18 清州市 청주시  韩国 忠清北道 666,924 2010
19 全州市 전주시  韩国 全罗北道 649,728 2010
20 安养市 안양시  韩国 京畿道 602,122 2010

注释

[编辑]
  1. ^ 除新罗末期四十余年的后三国时期之外。
  2. ^ 《史记》称朝鲜之地有“汕水”,名字中“鲜”字因拟音河名而来。
  3. ^ 以“东方的国家”之义项,又作“大东”、“海东”、“东邦”等。其他使用“东国”指代朝鲜的例子有“东国真体”(朝鲜楷书),“东国舆地胜览”(朝鲜舆地胜览)等。
  4. ^ 旧唐书》、《隋书》等史书中都出现“箕子朝鲜位于辽东”的说法,在今天的辽西地区也发现了与箕子有关的商末周初遗迹。

参考资料

[编辑]
  1. ^ Castello-Cortes 1996,第413页,North Korea.
  2. ^ Castello-Cortes 1996,第498页,South Korea.
  3. ^ Korea. Oxford Dictiona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Seth, M.J. A Concise History of Korea: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6. 
  5. ^ Oliver, Robert T. WHY WAR CAME IN KOREA. Current History (pre-1986). 1950, (Vol. 19): 139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6.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 (2012年)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7. ^ 翻译:大韩民国宪法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8. ^ 8.0 8.1 8.2 Seth, M.J. A Concise History of Korea: From the Neolithic Period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6. 
  9. ^ 一然. 三國遺事 卷第一 1512年 奎章閣本 (PDF).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11). 
  10. ^ Ancient Korean & Chinese Relations. Ancient History Encyclopedia.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11. ^ 11.0 11.1 日韓合併條約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12. ^ Oliver, Robert T. WHY WAR CAME IN KOREA. Current History (pre-1986). 1950, (Vol. 19): 139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金, 东勋. 韩国文化概论.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5. ISBN 7510048672. 
  14. ^ 14.0 14.1 14.2 14.3 一然. 三國遺事 卷第一 1512年 奎章閣本 (PDF).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11). 
  15. ^ Ma, Tsang Wing. Scrib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PDF). UC Santa Babra History Ph.D. Dissertation. 2017: 144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1). 乐浪郡初元四年县别户口多少集簿……朝鲜户九千六百七十八 
  16. ^ 16.0 16.1 陈, 寿. 三国志 · 魏书三十.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17. ^ 17.0 17.1 三国史记 · 新罗本纪第一.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18. ^ 李, 世民. 克高丽白岩城诏.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建十州之旗,各复于桑梓;反三韩之士,不易于农肆。 
  19. ^ 曾, 公亮; 丁, 度. 武经总要前集. 吉州,三韩古城也,契丹置兵防控新罗诸国。东至石城,西南至鸭绿江,东至大监州百里,西至海。 
  20. ^ 20.0 20.1 司马, 光. 资治通鉴,炀皇帝中大业九年.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21. ^ 高丽史·卷九十四·徐熙传. 
  22. ^ 山海经·海内经.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019-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23. ^ 张, 德玉.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識. 吉林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0149691. “《东国舆地胜览》一书说:“国在东方,先受朝日之光辉,故名朝鲜。” 
  24. ^ 明詩綜 (四庫全書本)/卷094.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25. ^ 25.0 25.1 25.2 C.J. Norton. The current state of Korean paleoanthropology.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000, (38(6)): 803-825. 
  26. ^ 26.0 26.1 26.2 C.J. Norton. Sedentism, Territorial Circumscription, and the Increased Use of Plant Domesticates Across Neolithic—Bronze Age Korea. Asian Perspectives. 2007, 46: 133-165. 
  27. ^ 尚书大传卷三.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28. ^ 舊唐書/卷199上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2). 
  29. ^ 隋書/卷67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30. ^ Shim, Jae-Hoon. A New Understanding of Kija Chosŏn as a Historical Anachronism.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2002, 62 (2): 271–305 [2020-02-02]. ISSN 0073-0548. doi:10.2307/41266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31. ^ Ancient Korean & Chinese Relations. Ancient History Encyclopedia.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32. ^ 32.0 32.1 魏書/卷100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33. ^ 33.0 33.1 33.2 北史/卷094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9). 
  34. ^ 後漢書/卷85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35. ^ 35.0 35.1 35.2 三国史记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36. ^ 36.0 36.1 36.2 Connor, Mary E. The Koreas. Santa Barbara, Calif.: ABC-CLIO. 2009. ISBN 978-1-59884-161-9. OCLC 630107820. 
  37. ^ 三国史记 : 高句丽本纪第六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二年,夏六月,秦王符坚,遣使及浮屠顺道,送佛像、经文。王遣使回谢,以贡方物。立大学,敎育子弟。 
  38. ^ 三国史记 : 新罗本纪第十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9). 四年,春,(新罗)始定读书三品以出身。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书者,超擢用之。前祇以弓箭选人,至是改之。秋,国西,旱蝗,多盗贼,王发使安抚之。 
  39. ^ 三國史記/卷07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40. ^ 三國史記/卷11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41. ^ 高丽史 : 世家卷第一。高丽史一。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42. ^ Gutenberg Bible. British Library. The British Library Board. [19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43. ^ Korea, 1000–1400 A.D. | Chronology |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Met's Heilbrunn Timeline of Art History.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9 August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8). 
  44. ^ Ebrey, Patricia Buckley; Walthall, Anne. East Asia: A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Cengage Learning. 2013-01-01 [19 December 2018]. ISBN 978-128552867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3) (英语). 
  45. ^ 45.0 45.1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Korea, 1800–1900 A.D..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4) (英语). 
  46. ^ 馬關條約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47. ^ CHU Chinoh. Korean Perceptions of Japan during the Great Han Empire and the Japanese Annexation of Korea. Korea journal. 
  48. ^ Oberdorfer, Don. The two Koreas : a contemporary history Revised and updated third edition. New York. ISBN 978-0-465-03123-8. OCLC 854956966. 
  49. ^ NORTH KOREA: The Land of the Morning Calm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6-09-25) (英语). 
  50. ^ 外交圈\回忆朝韩加入联合国\延 静.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51. ^ 一個統一的朝鮮半島?韓國年輕人不感興趣. 纽约时报.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中文(台湾)). 如今,韩国的年轻人尤其更倾向于认为,将他们繁荣的资本主义民主与贫穷的集权主义北方重新融合,是一个不切实际也不受欢迎的想法。“我个人不欢迎统一,因为这样我们就得帮朝鲜重建经济,这会给我们制造负担,”22岁的大学生朴敏哲(Park Min-cheol,音)说。 
  52. ^ Koguryŏ | ancient kingdom, Kore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英语). 
  53. ^ Alexander Kim. RELATIONS BETWEEN BOHAI AND SILLA (7TH TO 9TH CENTURIES): A CRITICAL ANALYSIS. Acta Orientalia Academiae Scientiarum Hungaricae. 
  54. ^ 高麗史/卷三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zh.wikisource.org. [2019-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55. ^ 高丽史 : 世家卷第十五。高丽史十五。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ctext.org. [2019-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56. ^ 中国史书里的耽罗国 - 济州周刊. www.jejuchina.net. [2019-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57. ^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實錄/十五年(1433). [2021-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58. ^ John K. Fairbank, Edwin O. Reischauer & Albert M. Craig. East Asia: Tradition & Transformati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Boston. 1978. ISBN 039525812X. 
  59. ^ Korean language |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 Fact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0) (英语). 
  60. ^ 60.0 60.1 60.2 Handel, Zev J. (Zev Joseph),. Sinography : the borrowing and adaptation of the Chinese script. Leiden. [2020-02-02]. ISBN 978-90-04-38632-7. OCLC 1066186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61. ^ Kang, Younghill. The Valley of Utopia.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20-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62. ^ 62.0 62.1 Taylor, Insup,. Writing and literacy in Chinese, Korean and Japanese Revised edition. Amsterdam. ISBN 978-90-272-6944-7. OCLC 897814608. 
  63. ^ Population Census, Korean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2000–2015, Statistics Korea. [2021-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64. ^ City Population[永久失效链接]

外部链接

[编辑]

38°19′N 127°14′E / 38.317°N 127.233°E / 38.317; 12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