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橋戰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車橋戰役
中國抗日戰爭的一部分
日期1944年3月5日 - 3月7日
地點
結果 新四軍勝利
參戰方
新四軍第一師、第三師

日軍華北派遣軍第64師團、第65師團各一部,

 汪精衛國民政府汪精衛政權和平建國軍
指揮官與領導者
傷亡與損失
陣亡53人,傷185人 日軍陣亡441人,被俘24人;日偽軍陣亡315人,被俘168人

車橋戰役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日偽軍的一次進攻戰役。戰役從1944年3月5日發起,至3月7日結束,新四軍取得勝利,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新四軍犧牲54人。

這次戰役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根據地,打亂了日偽「清鄉」、「屯墾」計劃,實現了蘇中形勢根本轉變,揭開了蘇中戰略反攻的序幕,成為新四軍蘇中1944年攻勢作戰的新的開始。[1]

背景[編輯]

車橋是江蘇省淮安城東南10餘公里的大鎮,坐落在澗河(菊花溝)兩岸,東西二華里,南北一華里半。河道上有五座橋梁,俯瞰全鎮,形如「車」字,因此得名。這裡是聯繫蘇中蘇北的樞紐,在1941年已是國民黨江蘇省政府所在地,1943年2月韓德勤棄守後被日軍占領,處於日軍第64師團(師團部駐揚州)和第65師團(師團部駐徐州)的結合部。日軍以車橋為中心,建有十餘處據點,常駐日軍一個小隊40餘人和偽軍一個大隊500餘人。[2]

1943年6月23日,粟裕奉命前往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黃花塘參加整風會議和匯報工作。粟裕有意識地選擇路線,對沿途地形、敵情進行實地調查,初步有了發動車橋戰役的計劃。[3]

部署[編輯]

時任新四軍一師師長粟裕
一師副師長葉飛

1944年春,日軍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陸續向南線增加軍隊。蘇中日軍由於兵力不足,只得收縮防區。1944年2月,新四軍蘇中區黨委召開第五次擴大會議。會上粟裕提出了攻取車橋、涇口的三個有利:一、擴大蘇中、蘇北、淮南、淮北4塊根據地之間的聯繫,就近加強對第十八旅工作的指導;二、這裡是日軍駐揚州第六十四師團和駐徐州第六十五師團的結合部,可充分利用這一弱點。三、車橋地區得手後,日軍兩部都會因為是自己的邊沿地區而互相推樓、觀望,不會集中兵力來「掃蕩」,這就使新四軍可以獲得一個比較穩定的地區[4]

全面分析形勢後,會議同意了粟裕關於發動車橋戰役的建議,並隨即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具體研究制定作戰方案。會議決定,先攻車橋,再取涇口。由新四軍第一師和第三師參與戰役。在組織指揮上,師前方指揮部與一分區司令部暫時合併,組成野戰司令部。粟裕將五個團編為三個縱隊,以一個縱隊主攻車橋,以兩個縱隊負責打援。目的是堅決攻占車橋,同時殲滅日軍的增援部隊。粟裕負責全局,副師長葉飛負責戰場指揮。[5]

車橋戰役前的3月3日,新四軍還在南線東台三倉地區進行了牽製作戰,麻痹了敵軍,加強了車橋戰役的突然性。[6]

過程[編輯]

新四軍在車橋戰役戰場上

1944年3月5日凌晨1時50分,新四軍第1師兼蘇中軍區以三個主力團和地方武裝發起車橋戰役。新四軍採取攻堅和打援同時並舉的戰法,利用夜暗,穿過日軍外圍據點之間的空隙,首先進攻車橋日軍據點。快速攻占日軍圍牆上的碉堡並迅速攻入鎮內,新四軍的突然襲擊是日軍完全陷於被動。經過激烈戰鬥,於當日中午全部殲滅了鎮內的一個偽軍大隊。接着,新四軍對日軍駐守的土圩碉堡展開攻擊經一天一夜戰鬥,日軍一個小隊大部被殲,殘敵固守掙扎,新四軍開始對日軍展開政治攻勢[7]。被俘後加入新四軍的日本上等兵松野覺拎着喇叭筒靠近日軍碉堡喊話,「不要打槍,我代表日本工農大眾和你們說話……」[8]

3月5日下午,淮陰淮安漣水等地日軍(華北派遣軍第65師團第72旅團一個步兵大隊),合偽軍共700餘人,分批在淮安集結,乘汽車向車橋增援。在韓莊蘆家灘一帶遭到新四軍阻擊部隊的阻擊,新四軍又從日軍側後出擊,雙方展開白刃戰,敵軍傷亡慘重,向韓莊東北突圍,被新四軍切成三段,大部被殲滅。[9]

3月7日,車橋敵軍被殲滅,少數逃走,新四軍取得勝利,戰役順利結束。

同時,在車橋戰役過程中,新四軍第三師一部攻克漣水、車橋之間的朱圩子據點,殲滅偽軍300餘人,對車橋戰役的勝利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

結果[編輯]

車橋戰役這樣規模的攻勢作戰,在蘇中抗日游擊戰爭中是沒有先例的。新四軍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5人(生俘24人)、偽軍483人(生俘168人),繳獲平射炮2門和大量其他軍用品。新四軍犧牲54人,負傷138人。車橋之戰在八路軍、新四軍抗戰史上(1944年3月以前),被稱為「在一次戰役中生俘日軍(24人)最多的一次」。[10]

此役打通了蘇中、蘇北、淮南與淮北地區的戰略聯繫,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抗日根據地,實現了蘇中抗戰形勢的根本好轉[11]。之後,新四軍繼續向日軍發起進攻,又陸續發起了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進一步打擊了在蘇中的日軍和偽軍。

宣傳與評價[編輯]

車橋戰役的捷報傳到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祝賀勝利。新華社向全國播發了新四軍收復車橋的消息,讚揚新四軍打了一個「大殲滅戰」[12]。粟裕評價車橋戰役是蘇中抗日鬥爭形勢的轉折。

當年車橋戰役被廣泛宣傳,還因為有一位參加新四軍的日本人松野覺在這次戰鬥中陣亡。1944年3月25日至5月20日,《解放日報》多次介紹松野覺烈士的事跡。6月22日,軍委總參謀長葉劍英面對中外記者參觀團高度讚揚松野覺的國際主義精神。[13]

參考文獻[編輯]

腳註[編輯]

  1. ^ 解放軍政治學院第1軍事教硏室 (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役战例选编. 解放軍政治學院出版社. 1984: 195. 
  2. ^ 车桥战役:揭开华中抗战战略反攻序幕. 新華網. 2015-07-22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3. ^ 车桥战役细节:粟裕爬进鬼子地堡侦察. 中國新聞網. 2015-08-27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4. ^ 华中敌后战场转入反攻的标志——车桥战役. 江西省新四軍研究會. 2015-08-11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3). 
  5. ^ 范學恕. 车桥战役——华中抗战史上“五个第一”. 中紅網. 2017-04-26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6. ^ 劉志民. 让日军“武士道”跪下的车桥战役. 環球視野. 2015-11-02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7. ^ 杜汶紋. 车桥战役:创下华中生俘日寇之新纪录. 中國軍網. 2015-08-10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3). 
  8. ^ 车桥战役:打通苏中“咽喉”. 新京報. 2015-06-23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9. ^ 《档案里的中国抗战》第二十八集:车桥战役. 中國文明網. 2014-09-22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23). 
  10. ^ 文熱心. 车桥之战:战神粟裕显神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湖南日報. 2015-08-29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11. ^ 劉, 幹才; 李, 奎. 八路军大反攻纪实. 團結出版社. 2015-07-01. ISBN 9787512635319. 
  12. ^ 劉, 幹才; 李, 奎. 华中抗战大纪实. 團結出版社. 2015-07-01. ISBN 9787512635418. 
  13. ^ 丁星. 车桥战役和日本战友. 大江南北雜誌. 2011-09 [2018-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3). 

書籍[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