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藏族自治縣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9月7日) |
木里藏族自治縣 སྨི་ལི་རང་བོད་རིགས་སྐྱོང་རྫོང ꃆꆹꀒꋤꊨꏦꏱꅉꑤ | |
---|---|
自治縣 | |
坐標:27°55′47″N 101°16′43″E / 27.92967°N 101.27861°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隸屬行政區 |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 |
面積 | |
• 總計 | 13,221.61 平方公里(5,104.89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122,944人 |
• 密度 | 9.3人/平方公里(24.1人/平方英里) |
• 城鎮 | 28,410人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車輛號牌 | 川W |
行政區劃代碼 | 513422 |
木里藏族自治縣(藏語:སྨི་ལི་རང་བོད་རིགས་སྐྱོང་རྫོང,威利轉寫:smi li bod rigs rang skyong rdzong,藏語拼音:Mili Poirig Ranggyongzong;彝語北部方言:ꃆꆹꀒꋤꊨꏦꏱꅉꑤ,羅馬化:mup li op zzup zyt jie jux dde xiep /mu˨˩li˧ ʊ˨˩ʣu˨˩ ʦɿ˥ʨɛ˧ ʨu˦dɪ̈˧ ɕɛ˨˩/)是中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部所轄的一個藏族自治縣。
1952年建立自治區,1953年4月1日改自治縣。
宗教文化
[編輯]康巴文化與彝族文化交匯,當地藏族多信仰藏傳佛教格魯派,傳入木里400多年。木里境內共有18座喇嘛寺,其中三大寺分別在木里、枯魯和瓦爾。瓦爾在木里寺以北25公里處,有寺僧270人;枯魯在木里寺東南40公里處,有寺僧300人。三大寺中木里寺最大,有寺僧700多人。木里寺也叫木里大寺。木里是一個宗教王國,瀰漫着神秘、濃郁的宗教氣氛。木里寺與藏族地區的多數寺院一樣,依山就勢而建,殿堂層疊,佛塔林立,經幡飄舞,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從結構和布局上看,整座寺院錯落有致,雄奇壯觀。
「香格里拉」之名
[編輯]1922年到1949年,美籍奧地利科學家約瑟夫·洛克三次經雲南麗江進入木里(當時稱為木里王國)和稻城亞丁,並撰寫了大量的考察遊記發表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稱木里王國是「一處沒有人知道的仙景勝地」,「上帝瀏覽的花園」。並與當時的木里土司合影,其探險路徑被稱為洛克線。英國著名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深刻領會了洛克的遊記,在其長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首次將這塊神秘地域命名為「香格里拉」。由於雲南迪慶州中甸縣率先搶註香格里拉市,稻城縣亞丁所在的日瓦鄉亦更名香格里拉鎮,木里繼續掩映在神秘的群山之中。
地理
[編輯]木里縣氣象數據(平均數據自1981年統計至2010年,極端數據自1959年統計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23.7 (74.7) |
26.1 (79.0) |
29.5 (85.1) |
31.2 (88.2) |
33.4 (92.1) |
33.0 (91.4) |
34.1 (93.4) |
31.0 (87.8) |
32.0 (89.6) |
27.2 (81.0) |
24.1 (75.4) |
22.6 (72.7) |
34.1 (93.4) |
平均高溫 °C(°F) | 15.1 (59.2) |
16.9 (62.4) |
19.8 (67.6) |
23.1 (73.6) |
24.9 (76.8) |
25.4 (77.7) |
24.7 (76.5) |
24.2 (75.6) |
22.9 (73.2) |
21.0 (69.8) |
17.6 (63.7) |
15.3 (59.5) |
20.9 (69.6) |
日均氣溫 °C(°F) | 7.5 (45.5) |
9.5 (49.1) |
12.4 (54.3) |
15.5 (59.9) |
17.8 (64.0) |
19.0 (66.2) |
18.9 (66.0) |
18.4 (65.1) |
16.9 (62.4) |
14.5 (58.1) |
10.2 (50.4) |
7.4 (45.3) |
14.0 (57.2) |
平均低溫 °C(°F) | 1.0 (33.8) |
2.9 (37.2) |
5.9 (42.6) |
9.1 (48.4) |
12.1 (53.8) |
14.5 (58.1) |
15.0 (59.0) |
14.6 (58.3) |
13.0 (55.4) |
9.6 (49.3) |
4.5 (40.1) |
1.0 (33.8) |
8.6 (47.5) |
歷史最低溫 °C(°F) | −9.9 (14.2) |
−7.6 (18.3) |
−6.6 (20.1) |
−2.8 (27.0) |
1.4 (34.5) |
5.4 (41.7) |
7.6 (45.7) |
6.2 (43.2) |
3.9 (39.0) |
−0.5 (31.1) |
−7.5 (18.5) |
−10.6 (12.9) |
−10.6 (12.9)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3.2 (0.13) |
3.5 (0.14) |
9.3 (0.37) |
20.6 (0.81) |
62.1 (2.44) |
150.3 (5.92) |
217.1 (8.55) |
177.2 (6.98) |
122.2 (4.81) |
49.2 (1.94) |
10.2 (0.40) |
2.9 (0.11) |
827.8 (32.6) |
平均相對濕度(%) | 37 | 34 | 36 | 40 | 53 | 69 | 76 | 76 | 75 | 66 | 56 | 44 | 55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
行政區劃
[編輯]喬瓦鎮、瓦廠鎮、茶布朗鎮、雅礱江鎮、水洛鎮、列瓦鎮、博科鄉、寧朗鄉、依吉鄉、俄亞納西族鄉、氂牛坪鄉、屋腳蒙古族鄉、項腳蒙古族鄉、李子坪鄉、西秋鄉、克爾鄉、白碉苗族鄉、三桷埡鄉、倮波鄉、卡拉鄉、後所鄉、沙灣鄉、固增苗族鄉、麥日鄉、東朗鄉、唐央鄉和博窩鄉。
人口(2000年)
[編輯]木里藏族在當地漢人又被稱為「西番」。具體支系(包括一些被劃為藏族的未識別民族)包括普米、尼汝、詩亨、納木依、呷咪支係為主,部分支系語言屬羌語支和彝語支[3][4][5]。
木里縣的彝族於近百年從冕寧、鹽源、九龍、寧蒗等地遷入,由於當地已有藏族土司,因此當地的彝族社會只有諾合(黑彝)、曲諾(白彝)、阿加(安家娃子)和呷西(鍋莊娃子)四個等級。黑彝需向藏族土司申請土地並繳納租金,俗稱發「紅照」[6]。
木里縣的漢族包括「世居漢族」和1949年後遷入的黨政幹部及家屬。世居漢族主要是1900年左右從冕寧、鹽源、西昌和九龍等地因躲避戰亂遷入,部分則因經商、採金而定居。四川林業於1966年木里籌建林業局,調入和招收了大批漢族職工進入木里[6]。
民族 | 人口 | 比例 |
---|---|---|
藏族 | 4 0312 | 32.39% |
彝族 | 3 4489 | 27.71% |
漢族 | 2 7199 | 21.85% |
苗族 | 8371 | 6.73% |
蒙古族 | 8035 | 6.46% |
納西族 | 4317 | 3.47% |
布依族 | 988 | 0.79% |
壯族 | 403 | 0.32% |
傈僳族 | 124 | 0.1% |
回族 | 91 | 0.07% |
白族 | 91 | 0.07% |
滿族 | 15 | 0.01% |
其他 | 27 | 0.02% |
參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2023年木里藏族自治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 ^ 龍西江. 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上). 西藏研究. 1991.
- ^ 龍西江. 凉山州境内的“西番”及渊源探讨(下). 西藏研究. 1991.
- ^ Ekaterina Chirkova. 木里藏语 [Les langues de Muli]. HAL open science. 2011 [2023-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7).
- ^ 6.0 6.1 木里藏族自治縣誌編纂委員會. 木里藏族自治县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5. ISBN 7-220-03038-X –透過四川省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