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灣仔: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Saukei wa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Hkul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97行: 第197行:
==註釋==
==註釋==
<div style="font-size:small"><references/></div>
<div style="font-size:small"><references/></div>

==外部參考==
*[http://sunzi1.lib.hku.hk/hkoh/search_theme.jsp?theme_code=T801 口述歷史 - 灣仔] - 香港大學圖書館, 香港口述歷史檔案


{{Geographic Location (8-way)
{{Geographic Location (8-way)

2008年2月6日 (三) 03:22的版本

File:Wanchaiwaterfront.jpg
香港灣仔海旁,是香港的代表景觀之一
灣仔高樓大廈林立
File:Wanchaioldbuil.jpg
灣仔具嶺南建築風格的唐樓
位於灣仔軒尼詩道的當舖同德押

灣仔位於香港島灣仔區的西部,東起堅拿道,西至軍器廠街,南至寶雲道告士打道以北的灣仔,一般稱為灣仔北

英國佔領香港後,灣仔已是華人主要的聚居地,亦曾為英國殖民政府的軍事基地,現時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商業區。區內亦有很多舊式住宅大廈,因此也面對著市區老化的問題。

人口

灣仔是一個人口流動相當大的區域。雖然區內居住人口只有十多萬,但卻有達六十萬的通勤人口每日上班和上學。作為住宅、商業、購物及娛樂一應俱存的區域,加上毗鄰中心商業區中環及大型購物區銅鑼灣,灣仔的交通需求相當大。港鐵巴士小巴電車渡輪等都服務著該區。此外,該區也有一些摩天大廈和地標建築,如中環廣場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等,所以也成為訪港旅客的一個主要景點。

歷史

洪聖廟

灣仔是香港最早發展的地區之一。「四環九約」中的「下環」,即指灣仔。灣仔這名字是「小海灣」的意思。不過隨著城市的發展以及不停的移山填海,昔日「小海灣」早已不復見。在英國人到來以前,灣仔已有人居住,當中主要為漁民。今日皇后大道東大王東西街「洪聖廟」附近一帶,就是他們居住的地方。未填海前,灣仔時的海岸線亦在洪聖廟附近。灣仔當時是居民捕魚的主要地方。惟經過多年的填海,海岸線早已北移數百,現時皇后大道東一帶已被商業大廈及住宅大廈包圍。

早期發展

1960年代的灣仔

1840年代,英國人到來以後,春園街(Spring Garden) 附近很快就開始發展。起源為寶順洋行東主顛地在此建一私邸春園別墅,其範圍由灣仔道伸展至大王東街。春園內有一小湖供划舢板之用,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春園英語本來的意思是指花園內有一泉水(Spring)。至於春園街附近的利東街汕頭街廈門街等,當時則為儲存準備運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貨品倉庫。而船街麥加力哥街則為維修船隻船塢。後來顛地破產,春園亦於1867年消失。上述地段於1930年代前是繼石塘咀後另一妓女流連之地,她們在一些稱為大number(號碼)妓寨的唐樓(唐樓門牌大大地鬆在柱上而得名),但與石塘咀不同的是有洋妓提供,甚至西片《蘇絲黃的世界》亦於灣仔取景。至於在春園以西的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發電廠的舊址。至於灣仔道以東、今日活道一帶原為一小山丘摩理臣山,曾經是石礦場。石礦至戰後方才開採完畢後,摩理臣山亦被移平。現在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摩理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牆為紀念。

填海工程

早期灣仔最繁盛地區是在皇后大道東一帶。灣仔海岸線歷年不停的隨著填海外移。1841年建築皇后大道前,海岸約在大道東附近。建造大道東時倒進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新的海岸稱為海旁東,即今日的莊士敦道。這就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電車時,電車路即設在海旁東。1922年起的大規模灣仔填海工程,歷時九年,將海岸線推至告士打道一帶,並建造了軒尼詩道駱克道等街道。現時位於灣仔道與軒尼詩道之間,在集成中心旁邊小公園的楷梯有一金線,即為填海前的海岸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65年1972年,另一大型填海工程則把海岸推至今日的會議道灣仔碼頭一線。目前最後的填海則是1990年代建造會議展覽中心二期時進行。

灣仔歷年海岸線
灣仔歷年海岸線

古今建築

File:Wanchaioldpost.jpg
舊灣仔郵政局

雖然多年的重建令灣仔失去了很多的歷史建築,但倘若小心察看,會發現灣仔的街道由南向北正好是香港的發展史的縮影。最接近山旁的皇后大道東一帶是19世紀開埠前已有人居住的地方,發展得最早,亦有最多歷史古蹟。包括:

在皇后大道東至莊士敦道電車路之間,則是二次大戰前發展的住宅區,有多條很具香港本地特色的街道,部份更仍保留有戰前住宅的特色。例如大王東街與莊士敦道交界即和昌大押所在; 克街等都仍然有典型的戰前舊樓。而太原街交加街灣仔道一帶仍然有傳統的街市。利東街的印刷街;大佛口的循道衛理教堂;被稱為夏巴油站的德士古大廈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築和社區。

再向海的方向則有戰後1950年代1960年代香港紅燈區所在地的駱克道謝斐道,至今仍然有不少酒吧及一些夜總會位於這兩條街道附近,曾經大為有名的杜老誌夜總會亦是位於這裏。最後向北橫過了告士打道,進入高速發展的1970年代1990年代,是商業區及酒店區。有各式的高樓大廈及世界級名建築,見證香港經濟的繁盛及財富的累積。此處名建築物包括有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演藝學院中環廣場等。最接近維多利亞港海旁的,是1997年主權回歸時典禮使用的會展新翼,和象徵回歸的金紫荊廣場

社區生活

飲食

File:Lungmun.jpg
龍門大酒樓

在戰後初期,灣仔的居民生活一般並不算富裕。因此,該區的大部份食肆都提供價廉物美的食物。區內有很多茶餐廳,一種典型的香港式快餐餐廳,售賣奶茶菠蘿包蛋撻等地道美食。有些店鋪更售賣廉價中式健康食品,例如售賣涼茶廿四味等有藥用療效的飲品的涼茶鋪,使居民能節省看醫生的金錢。前香港總督彭定康更於返回英國之前品嚐過灣仔的涼茶。另一種香港式的食肆,大牌檔(大排檔),則是昔日灣仔常見的食肆。雖然用膳環境既炎熱又不衛生,但很多居民都享受那些既便宜又新鮮的中式食品,如腸粉炒麵等。可是,由於香港政府有意取締大牌檔,故灣仔以至於其他地區的大牌檔已所剩無幾。

較有消費能力的居民則較喜愛光顧酒樓(昔日是茶樓)「飲茶」,在喝中國茶之餘品嚐一盅兩件的點心。灣仔區內有三間歷史悠久的著名酒樓,分別為龍門大酒樓雙喜樓英京大酒樓已走進歷史,1920年代開業、為全港第一間海鮮酒家的新亞怪魚酒家也早已消失,意味著傳統的舊式大酒樓將完全消失於灣仔區。但是,灣仔亦擁有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素食餐館東方小祇園,已經營了逾一世紀。

西式餐廳方面,灣仔早年並不算多,當時較為出名的是售賣牛扒為主的波士頓餐廳1980年代起,各種地區特式食肆的逐漸踴現於灣仔,常見的有日式、韓式、越式、泰式和印度式。區內亦有很多港式和美式快餐店,謝斐道駱克道亦有很多酒吧。灣仔可以算是香港作為美食天堂的一個縮影。

娛樂

修頓球場

修頓球場(修頓遊樂場)是昔日灣仔的主要地標,現時則仍是區內主要的康樂場地之一。從前,修頓球場早上是等候工作的地點,不少待業者都會等待從事體力勞動的工作。傍晚時份,修頓球場搖身一變成為「大笪地」式的「平民夜總會」,售賣食物以及有很多表演,成為當時居民的主要娛樂。到了今時今日,修頓球場依然熱鬧。老人會選擇在那處下象棋和乘涼,青少年則會選擇在那處踢足球和打籃球。街頭籃球賽亦不時於修頓球場舉行,吸引了很多愛好這種比賽的人士參賽或觀賽。2005年,有組織擬將修頓球場重建,構思頗為大膽,例如改為雙層球場,若然落實,修頓球場則可能再次成為灣仔的主要地標之一。

灣仔亦曾一度擁有為數眾多的電影院,當中很多現已不復存在。已消失的電影院包括:香港大舞台(今合和中心附近)、東方戲院(大有商場)、國泰戲院(灣仔道)、京都戲院(灣仔道近活道)、南洋戲院(介符摩理臣山摩理臣山道與天樂里的南洋酒店)、東城戲院(東城大廈)。

另外,盧押道一帶亦有不少酒吧,主要吸引外國人光顧,尤其每當有外國軍艦訪港,上址一帶更吸引各國娼妓留連街上,有如電影《蘇絲黃的世界》裏情節一樣。而區內之新杜老誌夜總會(已結業,現稱重新開張並亦名杜老誌會),曾為本地富豪銷金窩。由香港導演彭浩翔執導的電影《大丈夫》,就是受新杜老誌於2003年結業的啟發而拍成。

教育

二次大戰前後,不少有名的學校都位於灣仔。其中一間由著名的老師,莫敦梅創立。該學校於1919年以書塾的形式成立,然後於1934年改稱為敦梅學校。學校教授的內容包括傳統中國書法及儒家思想等。日本佔領香港的時候學校曾經停辦。戰後,學校繼續為較富有家庭的小童提供中式教育。而為回應附近區域的學位緊張,學校也為較貧困的學生提供學費減免。而因為沒有完整的校舍,學校經常在灣仔各處戰前唐樓的個別單位上課。這是多數私立中式學校都面對的問題。

其他

自開埠至上世紀的灣仔亦為香港島的殯葬區,擁有各式墳場如回教波斯天主教猶太教等。醫院及相關行業林立,如聖佛蘭士街,源於一間同名的醫院(該醫院於重光後結業)、擁有140年歷史的律敦治醫院等等。而現時位於集成中心旁的籃球場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前香港殯儀館(後遷至北角現址)及位於東城大廈的萬國殯儀館(後遷至紅磡現址)於灣仔營業,雖然該兩所殯儀館結業多年,但位於天樂里的長生店仍然營業至近年才結業。

軍事

從20世紀初, 灣仔成為主要的中國住宅區域,但它也是英國的軍事設施所在地,如軍隊營房和海軍船塢。 海軍船塢亦是灣仔一個著名的路標,因為大多數灣仔的老一輩居民以船塢的英文名稱dockyard稱呼,現今金鐘及添馬艦一帶。於1941年,灣仔地區受到日本的猛烈攻擊。

市區老化及重建

在都市中己破損的建築
石水渠街藍屋
File:DSCN1974.JPG
利東街
重建後的灣仔李節街

灣仔面對城市老化的一個嚴重的問題。 為了應付問題,政府開始一系列的都市更新帶領新的生活進入區域。

香港市區老化問題

根據規劃署數據顯示於地鐵沿線,如港島、荃灣,官塘各區有9300憧私有大廈,樓齡達到30年以上,而於未來十年內,樓齡達到30年以上將增加將50%。舊樓的問題變成一個需要正視的問題。為加快重建及舊區更新香港政府於2000年7月根據市區重建局法例(第563章)於2001年5月1日成立市區重建局負責市區重建及更新。

巿區重建提案

引言

議案開啟了對都市更新問題一個廣泛的評估. 從數據提取的信息關於大廈年齡和情況由保持了規劃、建築、消防、以及民政事務局和土地發展公司(即市區重建局前身)利用作為初步依據為估計對都市更新的需要. 逐漸變成包括區和計劃的發展,運輸,社會人口統計和環境考慮在描述的都市更新項目區域。 許多在優先項目區域在老化的市區的地方化的部分被共同安排及承擔了一種目標區域方法對都市更新。 灣仔是最初描述的九個目標區域之一,聚焦再開發和修復行動以對應的方式。 其他區域是 馬頭角、旺角、大角咀深水埗油麻地油塘觀塘西營盤荃灣

目標

雖然市區重建是比較難清楚定義,但多數都是指在較大面積的市區地方進行重新建設,而不只於重建個別樓宇或特定設施中進行更新。市區重建的目標包括:

  • 以提供更加開放空間、社區及其他設施,來改善市區環境及基礎建設;
  • 提昇市區佈局、道路網絡及基礎設施;
  • 為較舊的建築物進行徹底檢查或重修;
  • 使土地能更好地被使用;
  • 減少發展及降低人口密度,以舒緩過度擠迫的交通及其他受壓的基礎設施;
  • 創造可用土地,以用作如房屋等的各種用途;及
  • 在某一地方重新發展,使其可以成為催化劑,因樓宇價值提升可吸引其他私人發展商重新發展周邊的地方。

清拆利東街計劃

灣仔利東街,著名由它的地方綽號「喜帖街」,為賣定製的喜帖的印刷店,除供應本地巿場外,曾有一店舖更接獲一張遠至中東的訂單。 儘管當地居民和環保專家努力保存街道的特色,但一系列的戰前唐樓將如期清拆。使許多東主把他們的商店結業或搬遷。今天,這一系列戰前唐樓已人去樓空只剩下標明「市區重建局物業」的牌子。雖然支持保留的人士承認上址樓宇十分殘舊,但是他們哀傷的是香港又丟失了一個集體回憶和文化認同的另一個片段。

可持續發展

灣仔發展計劃

第一期

灣仔發展計劃第一期由1994年4月至1997年6月,主要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對出海面築一個70000平方米的人工島作為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擴展部分,工程完成後保證附近的水質保持在令人滿意的水平。

第二期

灣仔發展計劃第二期是整個中環及灣仔填海計劃的最後一期工程。這項目以交通基建為主,如中環及灣仔繞道東區走廊連接路、地下鐵路北港島線及沙田至中環鐵路線的第四條過海隧道段提供土地。在供應土地以容納上述設施之餘,亦同時提供機會在海濱區興建露天廣場、園景作為美化、船隻碇泊區及休憩文娛設施,從而提升香港市民的生活質素。

公開反對聲音

Mega Tower

合和實業由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於船街與堅尼地道之間(南固台現址)計劃興建一座集娛樂、購物、商務及酒店於一身的建築物—香港悅來酒店計劃(Mega Tower 計劃前身)但由於收購上址一系列舊樓需時、圖積多次進行修改及上世紀九十年代合和實業由土地發展公司變成一間以投資中國及東南亞基建的公司,使業績曾連續數年虧蝕導致上述計劃停頓。直至2003年計劃重新開始,但最新的興建提案被城市規劃委員會以道路不能負荷及灣仔區居民反對使發展計劃唯有繼續押後。

旅遊休閒

File:Wanchaicomputer.jpg
灣仔電腦城

行政區劃

灣仔在行政上屬於灣仔區,而灣仔區不只得灣仔,還包括了銅鑼灣跑馬地大坑渣甸山灣仔峽等地。在灣仔區的區議會的11個分區中,有三個(軒尼詩區、愛群區和大佛口區)是完全位於灣仔,另外有兩個(鵝頸區和修頓區)則部份位於灣仔。

著名地點、街道及建築物

File:Taiyuenstreet.jpg
太原街

地點及街道

建築物

金紫荊廣場

交通

灣仔碼頭
軒尼詩道
灣仔港鐵站月台

地理上,灣仔位處於香港島中西區東區之間,因此島上很多主要道路都會經過此區。加上該區通勤人流相當多,因此對高流動性的交通網絡有很大的需求。現時,灣仔已有一個既複雜亦尚算有效率的交通網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多次填海造就了區內多條主要道路的建成。一號幹線四號幹線連接灣仔及香港島其他地方。一如香港市區的很多地方,灣仔居民十分依賴公共交通,而且每日更有600,000通勤人流來往該區及其他地區,故此區內有多種公共交通服務,在繁忙時間時經常水泄不通。

主要交通幹道

公共交通

  • 港鐵
    • 灣仔站
      • 電車
      • 巴士
        • 新巴:2、2A、2X、8、8P、15、18、18P、19、23、23A、23B、25、26、38、42、46X、63、66、81、720、M722
        • 城巴:1、5、5B、5X、6、6X、8X、10、11、25A、25C、37A、37B、40、40M、70、72、72A、76、77、85、90、92、96、97、260、592、780、788、789、A11、A12、E11
        • 過海隧道巴士:101、102、103、104、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5、116、117、170、171、182、307、601、603、619、671、680、681、690、692、905、914、960、961、962、968、969
      • 小巴
      以上只列出全日行走的巴士及小巴路線

      參看

      註釋

      外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