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鼻頭遺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0年12月3日 (四) 04:06 (补救3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鳳鼻頭遺址

鳳鼻頭遺址,是台灣高雄市林園區的一個史前遺址,由金子壽衛男發現於台灣日治時期的1941年左右。[1]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服役中的考古學家坪井清足日语坪井清足在現今遺址區域內挖掘戰壕時,發現部分文化層,戰後展開研究並發表研究報告。[2]

該遺址含三個文化層,分別是「大坌坑文化層」、「牛稠子文化鳳鼻頭類型」與「鳳鼻頭文化」。[3]面積達9.7公頃,至今約有3500~2000年的歷史。[4]

2006年5月1日內政部公告為「鳳鼻頭遺址(中坑門遺址)」,屬國定遺址,約位於高雄市林園區中門里中坑門聚落北側約350公尺處。[4]

參考來源

  1. ^ 何傳坤. 臺灣高雄鳳鼻頭遺址出土動物骨骼的動物考古學及埋藏學研究.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010-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7). 
  2. ^ 鳳鼻頭(中坑門)遺址.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18-04-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5). 
  3. ^ 高雄縣豐富之旅. 串門文化. 1997. ISBN 957-98637-0-9. 
  4. ^ 4.0 4.1 沿革文字:蘇福男;繪圖文字:謝璧卉. 大林蒲-鳳鼻頭.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大林蒲的文史地理概況. [2018-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