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頭邨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FumiNaso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1日 (四) 13:50 →‎屋邨資料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東頭(二)邨
Tung Tau (II) Estate
東頭邨南面全貌,圖內最南端樓宇為當時尚未清拆的第22座(2010年10月)
概要
類型租者置其屋計劃
地點香港黃大仙區
地址東頭村道183號[1]
坐标22°20′N 114°11′E / 22.33°N 114.19°E / 22.33; 114.19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1982年1月1日:康東樓[2]
1982年3月1日:裕東樓與興東樓[2]
1985年10月1日:富東樓與泰東樓[2]
1986年3月1日:耀東樓[2]
1988年1月1日:旺東樓[2]
1988年8月1日:安東樓[2]
1988年12月1日:欣東樓、逸東樓以及盈東樓[2]
1989年3月1日:茂東樓與盛東樓[2]
1990年1月1日:振東樓[2]
1990年12月1日:偉東樓、柏東樓以及榮東樓[2]
1991年9月1日:貴東樓[2]
1993年3月1日:祥東樓與彩東樓[2]
技术细节
座数20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單位總數6,613伙[3]
1 700 *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不包括已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的單位)
单套面积建築面積:18.9至84.5 m2
203至910 sq ft
實用面積:13.5至65.1 m2
145至701 sq ft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1 600 *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不包括已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的單位)
認可人口3 500 *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不包括已於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的單位)
网站
http://www.hscare.com
地圖
地图
東匯邨
Tung Wui Estate
東匯邨西南面全貌(2020年4月)
概要
類型租住屋邨
地點香港黃大仙區
地址樂善道28號[1]
坐标22°20′N 114°11′E / 22.33°N 114.19°E / 22.33; 114.19
托建方 香港房屋委員會
入伙年份匯仁樓與匯心樓:2012年
匯智樓:2020年7月23日
技术细节
座数3
其他信息
住宅套数單位總數2,366伙(所有期數)
/(第一期1,333伙+第二期1,033伙)
单套面积14.03至39.66 m2
151.0至426.9 sq ft 平方英尺(ft²)
住户数1 600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
認可人口3 900 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情況
地圖
地图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概要

東頭邨

東頭邨重建前有23座徙廈,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員會曾把東頭邨分為「東頭(一)邨」「東頭(二)邨」

重建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在公契等土地文件中已註冊屋邨名稱為「東頭(二)邨」),而原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當中東匯邨第二期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4]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5]

屋邨管理方面,東頭(二)邨是由「東頭(二)邨業主立案法團」負責。

徙置屋邨

東頭邨重建前為徙置屋邨,於1959年10月建成,並擁有全港首批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第1-21座)及兩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第22及23座;當中第22座是全港首幢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與舊長型大廈第一型徙置大廈)一樣,這些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兩翼,但它們除透過兩翼中間的廁樓相連外,每翼兩端也設通道通往另一翼,其樓梯亦改設在每翼兩端中間位置,因此俯瞰外觀會呈「日」字型,只有第9及11座使用單幢式設計,其樓梯設在樓宇中間突出的位置。另外,本邨部分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分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分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而第22座設計與後期的同款大廈不同,其大廈中部設有兩伙較大單位,原先擬作公用廁所之用,在入伙前因所有單位升級至使用獨立廚廁而改建為單位出租。

為方便管理,邨內所有徙廈於1965年10月18日由英文字母座號,更改為數字座號(如M座改為第22座)[6]

重建徙置大廈

所有舊長型大廈第二型徙置大廈)於1982-1988年清拆重建(當中最後清拆的14-18座居民指定接收屋邨為竹園北邨),當中第五至七期重建後與鳳德邨一併成為慈雲山邨重建接收屋邨,故本邨後期建成樓宇的居民主要來自原慈樂邨17-32座、慈愛邨41-42、45-47座及慈正邨52-53座,亦有少數來自秀茂坪邨1-17座。2002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推行租者置其屋計劃,東頭(二)邨為目標屋邨之一。屋邨於2004年正式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現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屋邨物業管理。

邨內兩座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但最後因居民不滿安置條件,延誤兩年至2003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而第22座更於1987年8月被揭發石屎強度只有約7MPa,遠低於標準,並曾經加裝鋼架支撐,原本需要與其他同類樓宇在1992年重建,居民會獲安置到同年年初落成的鳳德邨三期;但在1991年,房委會改為動用了3000萬用來翻新該大廈;與此同時,為配合安置慈雲山邨秀茂坪下邨單身長者,第22座部分已騰空單位撥予上述人士居住,惟此政策備受批評[7]

2008年1月15日,香港房屋委員會表示,經過全面勘察及評估成果效益後,認為第22座在結構上雖然安全,但必須耗資4,600萬港元(以當時造價計)進行維修,才可繼續使用15年,並會對受影響居民構成滋擾,故此在2010年決定於2013年清拆第22座,居住於22座的住戶,將獲遷徙至於2012年落成的東匯邨,以及黃大仙區內其他公屋。

至於與第22座相連的獻主會溥仁小學則會保留。房委會將與教育局及校方成立聯絡小組,確保在工程進行期間,學校環境安全及減少工程對學校造成的滋擾[8]。但是,由於獻主會溥仁小學原來的後梯與22座共用,校舍需進行改建及加建工程才能符合消防要求,故此樓宇實際上延至2014年才開始清拆工程。

東匯邨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3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而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完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9],單位面積由14至39 m2(150至420 sq ft)[9]

為配合東南九龍發展計劃,房委會將原先約48層樓高150多米的居屋設計,降低密度為兩座高度由101至112米的公屋單位,並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即兩座樓宇高度呈遞減設計,確保獅子山景貌不會被樓宇阻擋;故此特別減低兩座公屋樓層的高度,由150多米減至110多米,令市民日後在區內甚至維港對岸、都能欣賞獅子山的山脊線。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9]

香港政府於2015年8月3日公佈新一輪驗水結果,結果顯示東匯邨有4個結果超標,數值介乎12.3至17微克,超出世衞標準2.3至7微克。[10]

東匯邨第二期

而前東頭邨第22座地盤,亦重建為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4]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5],單位面積由14.05至35.98 m2(151.2至387.3 sq ft),主要為鄰近即將清拆重建的美東邨美東樓及美寶樓居民提供遷置資源,並足以讓他們全部遷置入住(預計最多撥出618伙,已扣除提前遷往觀塘2018年完工的秀茂坪安達臣道安泰邨[11];但由於配套不足,僅有14戶提前遷出,選擇購買居屋居民的戶數不詳、可能達100戶以上),剩餘單位已於同年7月17日直接編配予正在輪候公屋人士,較拆遷戶於9月4日揀樓為早。

屋邨資料

現存樓宇

東頭(二)邨
樓宇名稱(座號) 樓宇類型[2] 落成年份 樓宇層數(住宅層數)[12] 每層伙數[12] 單位數目(伙)[3] 期數
康東樓SLK(第1座) 舊長型 1982年 15(2至14樓) 2至14樓:28伙 364 1
裕東樓(第2座)K 單座工字型
(第二代設計)
26(2至26樓) 2至13樓及15至26樓:15伙
14樓:14伙
374
耀東樓U(第3座) 單座工字型
(第三代設計)
1986年 2樓:7伙
3至13樓及15至26樓:15伙
14樓:14伙
2B
*富東樓DH(第4座高座) 雙連座工字型
(第三代設計)
1985年 28(2至28樓) 2至13樓及15至28樓:15伙
14樓:14伙
404 2A
泰東樓DH(第4座低座) 26(2至26樓) 2至13樓及15至26樓:15伙
14樓:14伙
374
欣東樓(第5座)Y 相連長型第一型
(第六款設計)
1988年 13(2至13樓) 2至13樓:14伙 168 3、4
逸東樓(第6座)Y
盈東樓(第7座)Y 2樓:9伙
3至13樓:14伙
163
盛東樓(第19座)Y 1989年 2至13樓:14伙 168
茂東樓(第18座)Y
偉東樓(第9座)SS 相連長型第一型
(第一款設計)
1990年 2至13樓:16伙 192 5
榮東樓(第10座)SS
柏東樓(第8座)SS
*彩東樓(第13座)WL 1993年 28(2至27樓) 2樓:14伙
3至26樓:18伙
27樓:10伙
460 7
*興東樓(第14座)WL 相連長型第三款 25(2至25樓) 2至24樓:26伙
25樓:18伙
616
*祥東樓(第15座)WL
安東樓(第17座)SS 1988年 13(2至13樓) 2至13樓:20伙 240 5
*旺東樓(第16座)SS
*振東樓C(第11座) Y4型
(後期型設計)
1991年 31(1至30樓) 1至29樓:20伙
30樓:16伙
576 6
*貴東樓C(第12座)

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DH 富東樓及泰東樓實際上是同一幢建築,由中國建築承建。

SL其中一翼為縮短版本

K 由均利建築承建。

U 由聯力建築承建。

C 由朱祥興建築有限公司承建。

SS順成建築承建。

Y有利建築承建。

WL由煥利建築承建。

此外,目前隨著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以(*)標示樓宇為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中多名確診個案患者居住的大廈

東匯邨 (原東頭一邨以及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
樓宇名稱(座號)[1]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樓宇層數(住宅層數) 每層伙數
*匯仁樓(第1座) 非標準設計大廈
(Y型)
2012年 35至38層(1至37樓)[13] 1樓:只設有13-18號單位
2樓:不設05號單位
3至34樓:20伙
35樓:不設14及17號單位
36至37樓:不設1-5,14及17號單位
匯心樓(第2座) 29至34層(1至33樓)[13] 1樓:不設11,12,19,20號單位
2至28樓:20伙
29及30樓:不設1至5號單位
31至33樓:不設1-5,14及17號單位
*匯智樓(第3座) 非標準設計大廈
(其他類型)
2020年 29(1至29樓) 1至10樓不設13,14,34,35號單位
11至29樓:37伙

東匯邨由房委會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的團隊設計[14],當中匯仁樓、匯心樓由保華建業集團承建[15];匯智樓則由新福港承建[16],近樂善道一方設置了一個傾斜的房委會標誌。

此外,東匯邨匯仁樓及匯心樓名稱取自「二」左邊加「人」字部首、「三」的廣東話諧音,以反映此等樓宇前身為東頭(一)邨23座的歷史,亦是全港首條以暗含座號「諧音」與「寫法」方式命名的屋邨。匯智樓亦隱含「二」字,以反映此樓宇前身為東頭(一)邨22座的歷史。

升降機方面,東頭邨最早期重建大廈(即康東樓與裕東樓)採用快高靈製升降機;富東樓及泰東樓採用美善高製升降機;耀東樓、旺東樓及安東樓採用乘賓製升降機;茂東樓、盛東樓、欣東樓、逸東樓及盈東樓採用快而安製升降機;其他樓宇使用富士達製升降機。東匯邨匯仁樓、匯心樓採用東芝公司製升降機,而匯智樓則採用通力製升降機[17]

以(*)標示樓宇為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中多名確診個案患者居住的大廈

歷代樓宇

重建前的東頭邨
樓宇名稱 原座號(英文字母) 樓宇類型 落成年份 拆卸年份 重建後原地所屬的樓宇 安置屋邨
第1座 P 舊長型大廈
第二型徙置大廈
1959年 1985年 茂東樓 黃大仙下邨
龍吉樓
龍光樓
龍輝樓
龍安樓
龍樂樓
龍興樓
龍盛樓
第2座 O 盛東樓
第3座 H 欣東樓
第4座 D
第5座 C 逸東樓
第6座 Q 柏東樓
第7座 R 偉東樓
第8座 S 榮東樓
第9座 X 1961年 1982年 貴東樓 (同一屋邨)
康東樓
裕東樓
第10座 T
第11座 W 振東樓
第12座 U 富東樓
泰東樓
第13座 V 1964年 1984年 耀東樓 竹園南邨
第14座 A 1987年 彩東樓 竹園北邨
第15座 B 旺東樓
第16座 E 興東樓
第17座 F 1988年
第18座 G 東頭街市
第19座 H 1986年 祥東樓 竹園南邨
第20座 K 安東樓
第21座 J 1963年
第22座 M 舊長型大廈
第四型徙置大廈)(早期型設計)
1965年 2013年 東匯邨匯智樓 東匯邨第一期(1992年遷入居民)
鳳德邨(原有居民)
竹園北邨(7樓須提前遷出居民)
第23座 N 1967年 2003年 東匯邨匯仁樓
東匯邨匯心樓
東頭社區中心
慈康邨

在此邨出身的名人

東頭(一)邨 (今屬東匯邨):

  • 邱淑貞:前藝人,曾於本邨第22座居住,而該大廈已重建為東匯邨匯智樓。
  • 李成昌:無線電視甘草演員,曾於本邨第23座居住,而該大廈已重建為東匯邨第一期。
  • 劉細良:時事評論員,曾於本邨第22座居住,而該大廈已重建為東匯邨匯智樓。

教育及福利設施

幼稚園

已結束
  • 明愛匡幼幼兒園(位於東頭邨泰東樓一至八號地下)

小學

已結束
  • 華南學校(東頭邨一座天台)
  • 崇真幼稚園(東頭邨二座天台)
  • 杜澄學校(東頭邨三座天台)
  • 為真學校(東頭邨四座天台)
  • 育德學校(東頭邨五座天台)
  • 信基學校(東頭邨五座天台)
  • 安輔學校(東頭邨五座天台)
  • 聖立德學校(東頭邨六座及愛華小學八座天台)
  • 光啓學校(東頭邨七座天台)
 
  • 東頭村崇真學校(東頭邨十座地下)
  • 基望學校(東頭邨十座天台)
  • 寳靜學校(東頭邨十二座)
  • 宣道幼稚園(東頭邨十三座天台)
  • 育基小學(東頭邨十四座天台)
  • 中道學校(東頭邨十四座天台)
  • 道慈佛教學校(東頭邨十四座地下)
  • 普益小學(東頭邨十五及十八座天台)
  • 基聖小學(東頭邨十六座地下)
 
  • 愛治學校暨幼稚園(東頭邨十六座天台)
  • 嘉應小學(東頭邨十七座天台)
  • 正心學校(東頭邨十七座天台)
  • 崇熙學校暨幼稚園(東頭邨十八座天台)
  • 至光小學(東頭邨十八座天台)
  • 康樂小學(東頭邨十九座天台)
  • 聖止志學校(東頭邨十九座天台)
  • 明愛幼稚園(東頭邨二十座地下和天台)
  • 親恩小學(東頭邨二十一座天台)
  • 宣愛小學(東頭邨天台)

中學

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

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長者鄰舍中心

事件

東頭邨大火

1952年3月1日,東頭邨大火致1萬5千人無家可歸。

興建智障人士宿舍引發警民衝突

1992年12月中,媒體報道政府計劃在貴東樓地下單位予匡智會改建成智障人士宿舍,引起居民反對。他們指自己為受重建影響的居民,當時選樓時不知道該處會作有關用途。到1993年4月,地盤工人繼續動工興建宿舍,邨民不滿當局事前沒有諮詢,繼而與裝修工人和防暴警員爆發肢體衝突,更有人聲言要放火燒屋,促使地盤停工[18]。有居民組成關注組織,向外界表達其擔憂。部分激進街坊更打爛宿舍的窗戶和張貼死亡恐嚇的標語,令到時任警務處處長李君夏下令主動調查此事[19]。部分社會賢達則批評東頭邨居民的強烈反應會加深大眾對智障人士的歧視,港督夫人林穎彤(Lavender Patten)亦認為港府的宣傳教育工作不足[20]。最後工程如常進行,宿舍於同年年底啟用,並接收首批共5名智障人士入住,過程順利[21]

2019冠狀病毒病爆疫

2020年12月14日,東頭(二)邨貴東樓累計有6戶,分別9名患者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並分布6個位於高層的單位。政府抗疫專家、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聯同中心及環保署人員在下午到該處視察。袁國勇指出相關個案懷疑與擾流效應有關。首先病毒透過糞渠的通風管飄上大廈的頂部,之後被北風吹回高層單位內。而氣喉較短的設計,加上冬天吹北風下,容易令病毒入屋。23樓的單位有含病毒的暖空氣經浴室的抽氣扇抽出室外往上飄,當樓上24樓的廚房開動抽油煙機和開窗後,便形成負壓環境,讓病毒飄至單位內。政府亦接納袁建議,安排23樓至30樓15號室的住戶入住檢疫中心,並向曾於11月22日至12月14日逗留貴東樓逾2小時人士發出強制檢測令,相關人士須於12月19日或之前完成檢測。[22]

圖片庫

途徑的公共交通服務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東頭邨巴士總站/東隆道
東頭村道
紅色小巴
彩虹道
紅色小巴
  • 荃灣至九龍城/黃大仙線(下午至晚上服務)[26]
  • 黃大仙/九龍城至旺角線(24小時服務)[27]
  • 黃大仙/九龍城至青山道線[28]
  • 慈雲山至旺角線(24小時服務)[29]
  • 慈雲山至佐敦道[30]
  • 慈雲山至銅鑼灣線(下午至凌晨服務)[31]
樂善道
紅色小巴
  • 荃灣至九龍城/黃大仙線(下午至晚上服務)[32]
  • 黃大仙/九龍城至旺角線(24小時服務)[33]
  • 黃大仙/九龍城至青山道[34]
  • 觀塘至青山道線(通宵服務)[35]
東光道
紅色小巴
  • 黃大仙/九龍城至青山道線[36]
  • 觀塘至青山道線(通宵服務)[37]
途經太子道東聯合道公共交通

所屬區議會

東頭邨位於黃大仙區東頭(H08)和東美(H09)選區。然而,不少人認為東頭邨屬於九龍城區(甚至連東頭邨的居民在填寫自己的地址時,經常會寫成「九龍城東頭邨」),相信是因為東頭邨鄰近九龍寨城公園。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寨城公園相隔了一條東正道,這條路正是黃大仙區與九龍城區的分界線。雖然東頭邨被劃分為黃大仙區,但由於地理位置來説東頭邨被啟德河(啟德明渠)及摩士公園所分隔,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城的距離比黃大仙還要近。

區議會議席分佈

範圍/年度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東頭(二)邨
富東樓、泰東樓、耀東樓、裕東樓、振東樓以及貴東樓
偉東樓與榮東樓
柏東樓
欣東樓、逸東樓、盈東樓、盛東樓、茂東樓、
彩東樓、興東樓、祥東樓、安東樓以及旺東樓
東匯邨
尚未落成

現任區議員

東頭選區的現任議員為人民力量成員溫子衆。而東美選區的現任議員為香港民主民生協進會主席施德來

歷屆議員

選區名稱 屆別 議員 政治聯繫 選區名稱 議員 政治聯繫
東頭 1982年-1985年
設為單議席選區
東頭 鍾熙然 無黨派
1985年-1988年 馮光中 獨立建制派 莫應帆 公屋評議會  民協
1988年-1991年  民協
1991年-1994年 公民協會
定為單議席選區
1994年-1999年  自由黨 東美 莫應帆  民協
2000年-2003年 獨立建制派
2004年-2007年
2008年-2012年 李德康 民建聯 民建聯
2012年-2015年
2016年-2019年 施德來
2020年-2023年 溫子衆 人民力量 人民力量

資料來源與註釋

  1. ^ 1.0 1.1 1.2 樓宇名稱 第一冊:港 島 及 九 龍 (PDF). 差餉物業估價署. 2020-10 [2020-12-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1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美聯物業-九龍-東頭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3. ^ 3.0 3.1 中原數據-鑽石山/黃大仙-東頭(二)邨-全部座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4. ^ 4.0 4.1 【#新邨熱報 東匯邨匯智樓入伙】 . 房委會 - 公屋人情風貌 Housing Authority - Public Housing Vistas. 2020年7月23日. (繁體中文)
  5. ^ 5.0 5.1 5幢明年落成公屋單位 逾36%月租2500元以下. 信報財經新聞. 2019年12月10日. 
  6. ^ 集體回憶-慈雲山:第四型徙置大廈
  7. ^ 翻修東頭邨建議 房會小組有保留.《華僑日報》,1991年12月20日.
  8. ^ 有關東頭邨第二十二座及福來邨的全面結構勘察計劃報告及未來路向 (PDF). 香港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CB(1)712/07-08(03)號文件. 2008年1月 (中文(繁體)). 
  9. ^ 9.0 9.1 9.2 為看獅子山 東頭邨重建降低兩樓層. 蘋果日報. 2009年4月14日. (繁體中文)
  10. ^ 【鉛水恐慌】政府再驗出3屋邨出事 紅磡邨超標3.4倍. 蘋果日報. 2015年8月3日. (繁體中文)
  11. ^ 房委通過重建美東白田邨. 文匯報. 2017年8月31日. (繁體中文)
  12. ^ 12.0 12.1 香港置業-東頭(二)邨 TUNG TAU (II) ESTATE (九龍東頭村道183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13. ^ 13.0 13.1 原擬興建48層高的居屋
  14. ^ 《共構•共建•共享: 從啟德發展看公民社區的營造》鄭炳鴻,P.34
  15. ^ 立法會CB(1)696/17-18(01)號文件 (PDF). 2017-10-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24). 
  16. ^ 東頭邨項目第8期公共租住房屋發展計劃建築工程. 新福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17. ^ 新廈GUIDE(83)東匯邨(落成篇). 2012-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4). 
  18. ^ RESIDENTS THREATEN TO BURN HOSTE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04-05. 
  19. ^ POLICE CHIEF ORDERS TUNG TAU PROB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09-05. 
  20. ^ PUBLIC HELP NEEDED OVER HANDICAPPED, SAYS LAVEND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05-14. 
  21. ^ WARNING ISSUED AS HANDICAPPED MOVE INTO HOSTEL.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1993-11-30. 
  22. ^ 東頭邨貴東樓15室 驚現沖涼播疫 病毒飄到上層 糞渠擾流再闖另一戶. 晴報. 2020-12-15 [2020-12-15]. 
  23. ^ 政府新聞網-屯馬線料明年第三季全線開通. 
  24.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黃大仙及九龍城
  25. ^ 黃大仙及九龍城 — 旺角先達廣場
  26.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黃大仙及九龍城
  27. ^ 黃大仙及九龍城 — 旺角先達廣場
  28. ^ 黃大仙及九龍城 — 青山道
  29. ^ 慈雲山 — 旺角先達廣場
  30. ^ 慈雲山 — 佐敦道南京街
  31. ^ 慈雲山 — 銅鑼灣鵝頸橋
  32. ^ 荃灣荃灣街市街 — 黃大仙及九龍城
  33. ^ 黃大仙及九龍城 — 旺角先達廣場
  34. ^ 黃大仙及九龍城 — 青山道
  35. ^ 觀塘及黃大仙 — 青山道
  36. ^ 黃大仙及九龍城 — 青山道
  37. ^ 觀塘及黃大仙 — 青山道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