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路易斯·咸美頓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Sdfk12345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13日 (六) 05:17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路易斯·漢米爾頓 爵士
MBE
出生路易斯·卡爾·大衛遜·漢米爾頓[1]
(1985-01-07) 1985年1月7日39歲)[2]
 英国英格蘭哈特福郡斯蒂夫尼奇
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職業生涯
國籍 英国
車號44[3]
出賽次數340( 340次起步)
世界冠軍7(2008201420152017201820192020
分站冠軍103
頒獎台197
生涯積分4681.5
桿位104
最快圈速66
首次出賽2007年澳大利亚大奖赛
首次分站冠軍2007年加拿大大奖赛
最後分站冠軍2020年巴林大奖赛
最後出賽2024年摩纳哥大奖赛
2020年排名第1(347分)

路易斯·卡爾·大衛遜·漢米爾頓爵士,MBEFREng英语Fellow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英語:Sir Lewis Carl Davidson Hamilton,1985年1月7日)是一位英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目前效力於梅賽德斯車隊。擁有七座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的漢米爾頓被視為是目前最優秀的車手。[註釋 1]他在2008年效力邁凱倫車隊期間贏得首座世界冠軍,隨後轉隊至梅赛德斯車隊並相繼贏得20142015兩座冠軍,接著在2017年2020年四連霸,共贏下七座世界冠軍。在所有F1車手當中,漢米爾頓擁有最多的分站冠軍( 103座)、最多生涯積分( 4681.5分)、在最多條賽道奪冠(24條)、最多桿位( 104座)及單季最多頒獎台完賽(17次)等紀錄。

漢米爾頓生長於英格蘭哈特福郡斯蒂夫尼奇,六歲時,漢米爾頓的父親買給他一輛遙控車,自此他便開始對賽車感興趣。1995年12月,十歲的漢米爾頓在一場頒獎典禮上遇到了麥拉倫車隊主席羅恩·丹尼斯,當時,他曾告訴丹尼斯「有一天我想為麥拉倫比賽」。不到三年後,漢米爾頓便加入了麥拉倫的青年車手支持計畫。經過贏得英國雷諾方程式英语British Formula Renault Championship三級方程式歐洲系列賽GP2錦標賽冠軍後,漢米爾頓於2007年加入麥拉倫,在與丹尼斯初次邂逅的12年後登上一級方程式賽車。漢米爾頓繼承來自黑人父親與白人母親的混血背景,成為一級方程式賽車歷史上的首位且是唯一的黑人車手。[註釋 2]

漢米爾頓在他一級方程式的第一個賽季便僅以1分之差敗給奇米·雷克南拿下2007年賽季亞軍,此外,他也創下多項紀錄,包括自初登場後最長連續頒獎台完賽(9場)、處女賽季贏得最多分站冠軍(4座)及處女賽季獲得最多積分(109分)。下一個賽季,他戲劇性地贏得生涯首座世界冠軍;他在賽季收官站最後一圈中的最後一彎,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在接下來效力於麥拉倫的四年內,漢米爾頓皆無法在車手積分榜取得高於第四名的成績。到了2013年賽季,漢米爾頓與梅賽德斯簽約,成為幼時卡丁車隊友尼科·罗斯伯格的搭檔。他在梅賽德斯的首個賽季再度取得第四名,也是他近五年來第三次以如此成績完季。

接下來的兩個賽季,漢米爾頓贏得他職業生涯的第二及第三座世界冠軍。漢米爾頓在2014年獲得11座分站冠軍,與羅斯堡展開一場激烈的積分爭奪戰,直到漢米爾頓贏得賽季收官站才守住他的第二座世界冠軍。下一個賽季,漢米爾頓在賽季仍剩三場分站時提前封王,並追平了單季17次頒獎台完賽及他的偶像艾爾頓·冼拿的三座世界冠軍紀錄。在2016年敗給羅斯堡獲得亞軍後,漢米爾頓於2017年擊敗法拉利車手賽巴斯蒂安·維特爾,贏得他的第四座世界冠軍。2018年,漢米爾頓於墨西哥大獎賽以第四名完賽,其競爭對手維特爾雖獲得亞軍,漢米爾頓仍依積分領先的態勢提前獲得生涯第五座世界冠軍,是繼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迈克尔·舒马赫之後,第三位拿下五座世界冠軍的車手;2019年,漢米爾頓上演帽子戲法,成功衛冕並拿下六座的世界冠軍。2020年,漢米爾頓成功獲得第七座世界冠軍。

早年生活

1985年1月7日,漢米爾頓生於英國英格蘭哈特福郡斯蒂夫尼奇[2]雖然媒體廣泛報導他的名字是是來自美國短跑運動員卡爾·劉易斯,但是漢米爾頓否認了這項謠言。[4]漢米爾頓的混血背景英语British Mixed-Race來自於白種英國人母親卡門·拉爾巴雷斯泰(Carmen Larbalestier),以及英國黑人父親安東尼·漢米爾頓(Anthony Hamilton);[5]安東尼的父母在1950年代從格林纳达移民至英國。[5][6]路易斯的雙親在他2歲時離婚;最初,他與母親、兩位同母異父的姊姊妮寇拉(Nicola)及薩曼莎(Samantha)同住,[7]直到12歲時,他搬到父親家中,並與繼母琳達(Linda)及患有腦性麻痺的同父異母的弟弟尼古拉斯英语Nicolas Hamilton共同生活。[8]2011年初,尼古拉斯與全面控制車隊英语Lee Brookes簽約,從2011年雷諾Clio盃英语Renault Clio Cup展開職業生涯。[9]漢米爾頓自幼在羅馬天主教徒家庭中長大。[10]

2008年巴西大奖赛後,路易斯的父親安東尼·漢米爾頓為他慶祝奪冠。自此開始至2010年3月期間,安東尼·漢米爾頓曾擔任車手經理。[11]

1991年,漢米爾頓的父親買給他一台遙控車,使他初嘗賽車的滋味。隔年,漢米爾頓參加英國遙控車協會英语British Radio Car Association錦標賽並奪得亞軍。他回憶著表示:「當時,我操控著遙控車與成人們較勁」。[12]因此,父親在漢米爾頓6歲時買了一輛卡丁車送他,作為聖誕節禮物。[13]漢米爾頓的父親告訴他,只要他用功讀書,便會支持他的賽車生涯。不過,身為IT經理的父親卻很難擠出時間陪伴漢米爾頓參賽,因此,為了空出足夠的時間以參加漢米爾頓的所有比賽,他選擇辭去工作並轉任承包商,最多曾身兼三份工作。之後,他自己成立了電腦公司,並擔任漢米爾頓的經理人。[14]2010年初,漢米爾頓結束了他與父親在工作上的合作關係,隨後,於2011年3月與西門·富勒英语Simon Fuller的公司XIX娛樂英语XIX Entertainment簽署一紙合約。[15]2014年11月,漢米爾頓宣布他不再與富勒的公司續約。[16]

漢米爾頓曾就讀位於哈特福郡斯蒂夫尼奇的一間自願受補助型英语Voluntary aided school天主教中學約翰·亨利·紐曼學校英语The John Henry Newman School[17]除了對賽車感興趣之外,他也參加足球校隊,英格蘭足球代表隊中場艾許利·楊即為他昔日的隊友。[14]漢米爾頓表示,如果他沒有進入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話,身為阿森納足球俱樂部頭號粉絲的他極有可能成為一名足球員,又或是一名板球運動員,這也是他年輕時曾擔任校隊的兩項運動。[18]2001年2月,他進入位於劍橋預科學校劍橋文理學院(Cambridge Arts and Sciences)就讀。[19]

5歲的漢米爾頓因為在學校遭到霸凌,因而開始學習空手道以保衛自己。[20]年約12歲的漢米爾頓因為見到當時的卡丁車宿敵尼科·罗斯伯格能夠騎乘單輪車,因此,他也開始學習這項技能。[21]

早期職業生涯

卡丁車

1993年,8歲的漢米爾頓在黑麥莊園卡丁車賽道英语Rye House Kart Circuit[22]開始參加卡丁車賽事,[23][12]很快地便贏得許多賽事與小童級別錦標賽冠軍。他在10歲向麥拉倫車隊老闆羅恩·丹尼斯要簽名,並告訴他「嗨,我是路易斯·漢米爾頓。我贏得了英國錦標賽,且有一天我要駕駛你們的賽車。」丹尼斯在他的簽名本中寫道「九年後打給我,到時候我們自有辦法。」 漢米爾頓加入馬丁·海恩斯(Martin Hines)的Zip Young Guns卡丁車隊。[24]他在12歲卓越的駕駛技巧讓英國博彩公司立博開出40/1的賠率,賭漢米爾頓將在23歲之前贏得一級方程式賽車分站冠軍;此外,也有150/1的賠率,賭他將會在25歲以前取得世界車手冠軍。[25]他從小童級別開始參賽並在1997年晉升至山葉青年級別,順利贏得該級別的Super 1系列賽冠軍,隔年,便接到羅恩·丹尼斯的來電。[12]丹尼斯履行了他的承諾,將漢米爾頓納入麥拉倫車手發展計畫旗下。[5]這份合約包含了未來加入一級方程式賽車的選擇權,使他成為最年輕獲得一份一級方程式賽車合約的車手。[23]

「他是一位優秀的車手,相當頂尖且年僅16歲。如果他能夠持之以恆,我敢保證他將來一定會登上一級方程式賽車。看著一位以他這個年紀的孩子登上賽道是一件特別的事情。他顯然擁有健全的賽車心態。」
麥可·舒馬克,在2001年談到漢米爾頓。[26]

漢米爾頓持續晉升至洲際A英语KF2(1999年)、方程式A英语KF1(2000年)及方程式超級A(2001年)級別,並在2000年成為歐洲冠軍。在方程式A和方程式超級A期間,他效力於TeamMBM.com車隊並與尼可·羅斯堡搭檔出賽,羅斯堡在未來也進入一級方程式賽車,效力過威廉斯梅賽德斯;他們在2013年皆加入梅賽德斯再度成為隊友。2000年,大不列顛賽車手俱樂部英语British Racing Drivers' Club為了獎勵他在卡丁車的卓越表現,命他成為該俱樂部的「明日之星」(Rising Star)成員。[27]

麥可·舒馬克在2001年僅只一次的重返卡丁車,與漢米爾頓、維塔托尼奧·柳齊尼可·羅斯堡等未來的一級方程式車手競賽。最終,漢米爾頓取得第七名,落後舒馬克四個名次。儘管兩人在場上並沒有過多的較勁,但是,舒馬克仍對這位來自英國的年輕人讚譽有加。[28]

2001-2005年:雷諾方程式及三級方程式

漢米爾頓在2001年英國雷諾方程式冬季系列賽展開他的賽車生涯。儘管他在測試時的第三圈以撞車收場,但他仍在冬季系列賽中以第五名完賽。[12]2002年,他為馬諾車隊出賽英國雷諾方程式錦標賽英语British Formula Renault Championship,以3座分站冠軍及3座桿位的成績,在年度積分榜上名列第三。隔年,他依舊效力於馬諾並贏得10場分站賽事,以419分擊敗持有377分的亞歷克斯·勞埃德英语Alex Lloyd (racing driver)。在確認能夠提前封王後,漢米爾頓缺席了賽季的最後兩場分站,前往出戰英國三級方程式錦標賽的收官站。首次參加此系列賽的漢米爾頓表現欠佳:第一場因為爆胎被迫退賽,[29]第二場則與隊友托·格雷夫斯英语Tor Graves發生碰撞,隨後被送往醫院。[30]不過,他在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韓國超級大獎賽英语Korea Super Prix皆展現出他精湛的駕駛能力,其中,更以首度造訪韓國超級大獎賽及第四次駕駛F3賽車的資歷,在排位賽中取得桿位。當在2002年被問及成為一級方程式賽車最年輕車手之一的可能性時,漢米爾頓回應表示他的目標「並非著重在成為最年輕的車手……而是在一級方程式賽車汲取經驗並竭盡所能」。[31]

2004年,威廉斯計畫宣布他們將簽下漢米爾頓,但是,卻因為車隊的引擎供應商寶馬不願資助漢米爾頓的職業生涯而喪失機會。[32]最終,漢米爾頓與麥拉倫達成續約協議,於2004年駕駛馬諾賽車首度出戰三級方程式歐洲系列賽。他們在本季贏得一場分站,漢米爾頓獲得年度第5名的成績。此外,他在本年贏得巴林F3超級大獎賽,也再度參加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年底,漢米爾頓初次為麥拉倫出席位於銀石的測試。[33]

2005年賽季,漢米爾頓轉隊至歐洲系列賽衛冕冠軍車隊ASM英语ART Grand Prix,在賽季20場分站中取得15座冠軍。他原先能夠以16座分站冠軍的成績結束賽季,但是,因為與多數車手遭遇相同的技術侵權違規,而被取消在斯帕-弗朗科尔尚取得的奪冠成績。[12]另外,他也在贊德沃特英语Circuit Park Zandvoort贏得萬寶路三級方程式大師賽[34]賽季結束後,英國雜誌《Autosport英语Autosport》將漢米爾頓列入他們的「2005年50大車手」特刊第24名。[35]

2006年賽季:GP2

經過三級方程式的成功後,漢米爾頓於2006年晉升至GP2系列賽並轉至ASM的姊妹隊ART大獎賽英语ART Grand Prix[36]如同F3的姊妹隊,ART在2005年主宰了整個GP2系列賽並靠著尼科·罗斯伯格贏得冠軍,將在本年度力爭衛冕寶座。[37]漢米爾頓在他的首個GP2賽季便擊敗尼爾遜·小畢奇提摩·格洛克,贏得2006年冠軍。

他的優異表現包括了在纽博格林的壓倒性勝利,儘管賽中曾因在維修站超速而受罰。到了位於銀石的英國大獎賽墊場賽,漢米爾頓在一連串難以超車的貝克特(Becketts)高速彎道(GP2車速可達150英里每小時(240公里每小時))超掉兩名對手。他在伊斯坦堡因為發生打滑旋轉,名次跌落至第18名,不過在比賽最後一彎奪回第2名完賽。由於乔吉奥·潘塔诺蒙扎正賽的最快單圈時間不被採計,須由漢米爾頓繼承潘塔诺的積分,使得他在一個料想不到的情況下贏得世界冠軍。[38]之後,漢米爾頓又在衝刺賽中獲得第2名,讓他以12分的積分差擊敗僅以第6名完賽的對手小畢奇。[39]

他在2006年贏得GP2冠軍後,恰逢胡安·帕布羅·蒙托亞出走參加全國運動汽車競賽協會奇米·雷克南轉隊至法拉利,麥拉倫正需填補車手席位的空缺。[40][41]經過幾個月的猜測,漢米爾頓從佩德罗·德·拉·罗萨格里·帕菲特英语Gary Paffett等人選中勝出,將與衛冕世界冠軍費爾南多·阿隆索搭檔出賽2007年賽季。[42]漢米爾頓在9月30日獲麥拉倫車隊告知,但是,車隊擔心過早宣布可能會被迈克尔·舒马赫的退休新聞給掩蓋過去,因而直到11月24日才讓車手名單公諸於世。[43]

一級方程式賽車生涯

麥拉倫时代

2007年賽季:締造紀錄的新秀年

漢米爾頓在2007年加拿大大獎賽贏得他的首座一級方程式賽車分站冠軍。

麥拉倫於賽季開始前宣布,漢米爾頓將與由雷諾轉隊至此的兩屆衛冕世界冠軍费尔南多·阿隆索搭檔。漢米爾頓在他的首場分站賽事——澳大利亞大獎賽以第3名完賽,成為了一級方程式賽車歷史上第13位初登場便站上頒獎台的車手(不包括首屆世界錦標賽)。[44]隨後,漢米爾頓在巴林及巴塞隆納皆敗給菲利佩·马萨,取得兩場分站賽事的亞軍,且在年度車手積分榜上暫居領先。[45]意味著漢米爾頓打破了布鲁斯·麦克拉伦原先保有的最年輕積分領先車手的紀錄。[46]

到了摩納哥分站,漢米爾頓屈居於隊友阿隆索之後,獲得第2名的成績。賽後,他表示車隊要求他不要嘗試超越其隊友,使得國際汽聯對麥拉倫展開調查。漢米爾頓在舉辦於蒙特婁加拿大大獎賽,取得他在一級方程式賽車生涯的首座桿位及分站冠軍。[47]一週後,漢米爾頓在下一場分站賽事美國大獎賽再度奪冠,成為繼1983年英语1983 United States Grand Prix West約翰·沃森英语John Watson (racing driver)後,首位在美國獲得一級方程式賽車分站冠軍的英国車手。[48]同時,他也成為繼傑克·維倫紐夫之後,首位能在新秀賽季便贏得超過一座分站冠軍的車手。[49][50]

法国以落後法拉利雙雄奇米·雷克南及菲利佩·马萨的第3名完賽後,漢米爾頓將車手積分榜的領先差距擴大至14分。[51]漢米爾頓在他的首場家鄉賽事銀石站取得第3名,[52]追平了吉姆·克拉克1963年英语1963 Formula One season締造的連續9場頒獎台完賽的英國車手紀錄。[53]

漢米爾頓在2007年美国大奖赛取得桿位

歐洲大獎賽排位賽期間,漢米爾頓因為車輪螺母英语Lug nut損壞,在舒馬克彎撞車。很快地,他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戴上氧氣罩、吊著點滴,被醫護人員用擔架送往賽道的醫療中心。[54]因此,漢米爾頓無法順利完成剩下的排位賽,而他在第三階段所完成的單圈時間也被其他車手超越,最終取得第10名排位。[55]週日上午,漢米爾頓在經過最終的醫療檢查後,確認得以參加正賽。[56]正賽展開不久後降下傾盆大雨,包括漢米爾頓在內等多名車手打滑進入緩衝區碎石堆中,致使賽會部署紅旗暫停比賽。不過,漢米爾頓並未將車輛熄火,得以回歸至賽場後段班,重新展開比賽。最終,他以第9名完賽,這是他生涯首次未能登上頒獎台,同時也是首次未取得積分。[57]此外,頗具爭議的一點是,漢米爾頓成為唯一在一級方程式賽車賽事中,利用起重機將車輛吊回賽道上重新展開比賽的車手。由於其他駛入碎石堆的車手皆未能重返賽場,使得漢米爾頓被視為是受到國際汽聯的專屬禮遇。[58]自此之後,國際汽聯修正條文禁止賽車藉由任何機具輔助重回賽場。[59]

漢米爾頓經過一場頗具爭議的排位賽後,從桿位出發贏得匈牙利大獎賽冠軍。最初,阿隆索擁有全場最快的單圈成績,但是因為他在完成其最後一圈後,阻擋了剛駛出維修站的漢米爾頓,遭到罰退5位至第6個發車位。[60]賽後,漢米爾頓聲稱他已經與阿隆索和好。[61]土耳其大獎賽期間,漢米爾頓因為遭遇爆胎問題,最終僅能以第5名完賽。[62]漢米爾頓在義大利比利時大獎賽皆敗給了阿隆索,在積分榜上暫時領先對手2分。不過,隨著阿隆索在暴雨的日本大獎賽撞車退賽後,漢米爾頓將領先差距擴大至12分。賽後,漢米爾頓因為涉及安全車期間的一場事故,造成跟隨其後的兩名車手賽巴斯蒂安·維泰爾马克·韦伯發生碰撞,而遭到賽會的調查。最終,賽會在中國大獎賽週五宣布三人不須接受任何罰退懲處。[63]漢米爾頓在中國取得桿位,但是,麥拉倫的策略失算致使他的輪胎嚴重惡化,在進入維修站的最後一彎因為轉向不足衝入碎石區,最終賽車動彈不得而以退賽收場。因此,漢米爾頓僅帶著4分及7分的差距,分別領先阿隆索與雷克南,來到賽季的最後一站。[64]

漢米爾頓在賽季收官站巴西大獎賽僅能以第7名完賽,在積分榜上以1分之差敗給了取得分站冠軍的雷克南。漢米爾頓在首圈因為衝出賽道,名次下滑至第8位。到了第9圈,漢米爾頓的車輛無法順利換檔,在賽道上滑行了近40秒鐘。最終,漢米爾頓爬升至第7名,但是,法拉利靠著進站策略將兩名車手的位置對調,使得雷克南贏得本年度的世界冠軍。[65][66][67]漢米爾頓以22歲又287天的年紀打破布鲁斯·麦克拉伦(23歲又5天)原先保有的紀錄,成為最年輕世界亞軍車手;漢米爾頓的紀錄已在2009年被賽巴斯蒂安·維泰爾打破。

2007年10月21日,國際汽聯於巴西大獎賽後宣布對寶馬索伯威廉斯兩隊的燃油違規展開調查,若是第5、6名完賽的寶馬車手因此遭到除名,漢米爾頓將晉升至第5名,並以1分之差擊敗雷克南贏得2007年世界車手冠軍。最終,賽會幹事經過評估後認為「給予車隊處罰並不適當」,裁判兩隊並不需要受罰,然而,麥拉倫也對此提起上訴。[68]事後,漢米爾頓向BBC表示,他不想要藉由取消其他車手的資格來贏得世界冠軍。[69]

漢米爾頓在贏得2007年美国大奖赛後登上頒獎台。他的兩側分別為隊友费尔南多·阿隆索(左)及菲利佩·马萨(右)。
隊內緊張局勢

漢米爾頓與麥拉倫車隊老闆羅恩·丹尼斯的結識可以追溯到1995年,[70]然而到了2007年,漢米爾頓於摩納哥取得亞軍後,首次對他的車隊表示感到不滿。漢米爾頓於賽後表示他被迫擔任配角,致使國際汽聯對於麥拉倫是否違規使用車隊指令展開調查。[71]麥拉倫否認偏心兩屆世界冠軍费尔南多·阿隆索,國際汽聯隨後也發布調查結果,表示「麥拉倫因為比其他車隊具有優勢,所以能夠策畫最佳的團隊策略。他們所做的行為並沒有干預比賽結果。」[71]

車隊的緊張氣氛在2007年匈牙利大奖赛再度高漲。漢米爾頓於排位賽最後階段受到阿隆索的進站策略拖延,從而無法完成最後一圈排位時間。麥拉倫則指出,漢米爾頓因為擔心失去自己已取得的名次,而違反了賽前商議讓阿隆索在排位賽取得優勢的協議。[72]最終,阿隆索被判罰退5個發車位,漢米爾頓因此晉升至首位(原為第二)發車,而麥拉倫則被取消本場的車隊積分。漢米爾頓認為罰則對阿隆索來說「無足輕重」,不過,仍然對車隊失去積分感到遺憾。[73]據報導,漢米爾頓在事件當下,透過車隊無線電咒罵丹尼斯。[74][75]英國賽車雜誌《Autosport英语Autosport》稱漢米爾頓的舉動「使丹尼斯憤怒地將耳機丟向指揮中心(多數人將此誤解為對阿隆索取得桿位所做出的反應)」。[76]然而,麥拉倫隨後代表漢米爾頓發表聲明,表示他並沒有口出惡言。[77]由於這幾起事件,漢米爾頓與阿隆索的關係降到冰點,兩人有一段時間不曾互動。[61][78]據報導,漢米爾頓事後被卢卡·迪·蒙特泽莫罗看中,考慮將他納為2008年法拉利車手。[79]

經過賽會對2007年日本大奖赛的撞車事故做出判決後,阿隆索表示:「我已不奢望世界冠軍了,這座冠軍根本不是在賽場上決定的。此外,車手簡報更是毫無意義,你只是在那聽著查理·懷汀和其他幹事簡報。21位車手跟幹事們的意見毫無交集,你就像是在對牛彈琴一樣。」[80]

漢米爾頓與隊友阿隆索之間的戰火,導致關於其中一人可能在2007年賽季結束後離開麥拉倫的猜測浮上檯面。[81][82][83]最終,阿隆索與麥拉倫在2007年11月2日達成終止合約的協議。[84]

2008年賽季:最年輕的世界冠軍

2007年12月14日,麥拉倫車隊宣布將由2007年雷諾車手海基·科瓦莱宁,與漢米爾頓搭檔出賽2008年賽季[85]2008年1月,漢米爾頓簽下一紙五年合約,續留麥拉倫至2012年。[86]

漢米爾頓在澳洲墨爾本贏得2008年首場分站。

漢米爾頓從桿位發車,贏得2008年賽季首場賽事澳大利亚大獎賽[87]到了马来西亚,他因為妨礙到尼克·海费尔德做排位成績,受到罰退5個發車位,從第9位發車取得第5名。 [88][89]他在西班牙取得第3名,再度重登頒獎台。[90]之後,漢米爾頓在土耳其拿下第2,[91]並贏得摩納哥大獎賽,在積分榜上暫時保有領先。[92]加拿大大獎賽期間,漢米爾頓未注意到在維修道出口停等紅燈的雷克南,因而直接撞上對方。兩人雙雙退賽,此外,漢米爾頓需在下一分站法國大獎賽罰退10位。[93][94]儘管在排位賽中發生失誤且僅能排上第4位,漢米爾頓依然能在雨天的英國大獎賽拿下分站冠軍。而他本場的表現更被視為是他當時最頂尖的其中一場賽事。[95]漢米爾頓於賽後記者會表示,這是他最艱難且最具代表性的一場勝利。[96]到了位於霍肯海姆的下一場分站,漢米爾頓雖然面臨車隊的戰術差錯,依然能夠贏得本場大獎賽。[97]

2008年比利时大奖赛期間,漢米爾頓在前一彎駛出賽道並超越奇米·雷克南,賽會以其非法得利為由判罰,使得他從第1名跌落至第3名。

漢米爾頓在比利时大獎賽贏得分站冠軍,然而,他在賽中為了閃躲奇米·雷克南而行駛至賽道外的柏油路緩衝區,進而因為在彎角中非法得利被判罰。[98]麥拉倫稱遙測數據顯示漢米爾頓曾試圖減速將位置還予雷克南,[99]但是,漢米爾頓仍然被判罰25秒加時,使得他的成績下滑至第3名。因此,他最主要的世界冠軍競爭者馬薩繼承了此站分站冠軍,漢米爾頓在積分榜上僅保有2分的領先。賽後,麥拉倫向國際汽聯世界汽車運動理事會提起上訴,卻獲案件不予受理之因素駁回。[100]

漢米爾頓在義大利大獎賽以第7名完賽,致使他的積分領先僅剩下1分。[101]下一站新加坡大獎賽,漢米爾頓重回頒獎台第3名,馬薩則一分未取,使得漢米爾頓進一步將積分差擴大至7分。[102]到了富士,漢米爾頓因為在首圈發生失誤,進而迫使他人駛出賽道,被判罰一次限速駛過維修道。下一圈,尚未執行罰則的漢米爾頓嘗試超越馬薩,隨後,漢米爾頓遭到對方撞上,而馬薩也因為此次的舉動遭到判罰一次限速駛過維修道。最終,漢米爾頓僅能以第12名完賽,馬薩則在紅牛二隊的塞巴斯蒂安·布尔代受罰後,以第7名的成績取得1分。[103]本賽季剩下最後兩場分站,漢米爾頓在積分榜上領先馬薩5分。至中國大獎賽,漢米爾頓從馬薩與雷克南手中贏得分站冠軍,帶著7分的領先進入賽季收官站。漢米爾頓在賽後提到:「這就像在做夢一樣,我們的整個比賽週末始終受到神的眷顧,且車隊在車輛整備工作上也十分出色。」[104]

漢米爾頓與車隊慶祝他的首座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

到了巴西大獎賽,若是馬薩贏得分站冠軍,漢米爾頓只要以第5名完賽便能保住世界冠軍。經過一場激戰後,漢米爾頓成為最年輕的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比賽開始前,賽道上空開始降下陣雨,第4位起跑的漢米爾頓在幾圈後選擇進站換上乾胎,暫時下滑至第6名。隨後,漢米爾頓順利超越費希切拉,並靠著第三度進站的維泰爾,順勢挺進第4名。漢米爾頓持續壓制著後方的維泰爾,兩人在另一波雨勢來臨後紛紛進站,換胎後的漢米爾頓暫居第5位。比賽剩下兩圈,維泰爾超越了漢米爾頓,兩人直到最後一圈仍落後提摩·格洛克18秒。不過,使用著乾胎的格洛克在上坡路段放慢車速,使得維泰爾與漢米爾頓紛紛超車。最終,漢米爾頓取得第5名,在積分榜上以1分之差擊敗馬薩。[105][106]這也意味著漢米爾頓拿下2008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冠軍,成為最年輕的世界冠軍得主,[107][108]且是首位獲得世界冠軍的黑人車手。[109]同時,他也是繼1996年戴蒙·希爾奪冠後,首位封王的英國車手。[110]

種族歧視

2008年2月4日,漢米爾頓在加泰罗尼亚赛道季前測試遭遇言語霸凌歧視,幾名西班牙觀眾將臉塗黑並戴上黑人頭髮,在衣服上寫著「漢米爾頓的家庭」。[111]漢米爾頓因為他與西班牙籍前隊友费尔南多·阿隆索間的競爭,使得他不受到西班牙觀眾的歡迎。國際汽聯亦針對此行為向西班牙當局發出警告,[112]並於2008年2月13日宣布將發起一場「反種族主義」運動。[113]

2008年巴西大奖赛前不久,紐約廣告公司TBWA西班牙分公司所持有的一個網站「pinchalaruedadeHamilton」(意即「讓漢米爾頓爆胎」)開始出現在英國媒體界。該網站內容為一張因特拉戈斯賽道圖片,使用者能夠在漢米爾頓行駛的路徑上放置釘子及豪豬。自2007年起,該網站已擁有超過千則留言,其中,有些甚至為種族侮辱之內容。[114]他的對手阿隆索則發言譴責這些種族主義者的行為。[115]

2009年賽季:掙扎的一年

漢米爾頓駕駛麥拉倫出賽2009年馬來西亞大獎賽

2009年賽季開幕站澳大利亞大獎賽,漢米爾頓因為在排位賽更換變速箱,受罰退後須從第18位發車。[116]漢米爾頓受益於比賽後段紅牛車手賽巴斯蒂安·維泰爾與寶馬索伯車手罗伯特·库比查發生的碰撞事故,以第4名完賽。隨後,雅诺·特鲁利因為在安全車階段超越他而受罰,使得漢米爾頓的名次上升至第3。賽後聽證會上,漢米爾頓與麥拉倫職員告訴賽會幹事,他們並沒有故意讓特鲁利超車,不過,在麥拉倫車隊無線電通訊紀錄公開後,證實車隊所說並非事實。[117]漢米爾頓因為在聽證會上提供「誤導性證據」,被賽會判定取消資格。[118]他事後私下向國際汽聯賽事總監查理·懷汀致歉。[119]漢米爾頓也形容這是他生命中最難熬的一週,甚至曾想過退出一级方程式赛车[120]

漢米爾頓在接下來的馬來西亞中國巴林分站皆僅能取得小額的積分。他在賽季第10站匈牙利大獎賽將局勢扭轉,以11.529秒之差擊敗雷克南贏得分站冠軍,取得職業生涯第10勝,同時也是裝載動能回收系統車輛的首場勝利。[121]麥拉倫車隊藉此趁勝追擊,漢米爾頓於瓦倫西亞獲得亞軍,[122]並在新加坡大獎賽贏得本季第二座分站冠軍,[123]之後的日本巴西站順利站上頒獎台第三位。到了首屆阿布達比大獎賽,漢米爾頓持續領跑全場,但是,他的後煞車卻在第20圈故障,遭遇一級方程式賽車生涯首次技術退賽。[124]

2010年賽季:再度挑戰世界冠軍

漢米爾頓於2010年馬來西亞大獎賽駕駛著麥拉倫從第20位起跑,最終以第6名收場。

隨著海基·科瓦莱宁轉隊至連花英语Team Lotus (2010–11),漢米爾頓新賽季的搭檔換成了简森·巴顿[125]

漢米爾頓在賽季開幕站巴林以第三名完賽。[126]緊接著澳洲分站,漢米爾頓因為在比賽尾聲與马克·韦伯碰撞,僅能以第6名收場。[127]他的車隊錯估了馬來西亞排位賽的天氣,使得他以不合適的輪胎駕駛雨天賽道。他在排位賽中取得第20個發車位,不過,仍靠著他的駕駛技巧於正賽取得第6名。[128]漢米爾頓在比賽中連續四次迂迴前進,試圖阻止维塔利·佩特罗夫利用真空帶超車,然而,不僅沒有成功拉開車距,更收到了賽會的一次警告。[129]賽後,賽會幹事解釋規則只允許車手在超車時採取一次行動。

漢米爾頓在隊友简森·巴顿前方贏得加拿大分站冠軍。

漢米爾頓在中國落後简森·巴顿以第2名完賽,為麥拉倫達成繼2007年意大利大奖赛後的首次一、二名完賽。[130][131]漢米爾頓與維泰爾因為在維修道相互爭道,兩人賽後皆受到懲戒。[132]他在巴塞隆納從第3位發車,卻在最後幾圈遭遇鋁圈故障問題,致使他的車輛失控撞上護欄,僅能以退賽收場。[133][134]漢米爾頓在摩納哥大獎賽從第5位起跑後,以第5名完賽。到了土耳其大獎賽,漢米爾頓贏得2010年賽季首勝,他與隊友巴頓再度以一、二名完賽。[135]漢米爾頓於加拿大大獎賽排位賽中取得桿位,延續他在吉爾維倫紐夫賽道100%取得桿位的紀錄。[136]在衝線取得桿位後,漢米爾頓的車輛因為燃油不足,車隊下令要求他將車輛停留在賽道上。國際汽聯以其燃料不足採樣標準,且未完成最後繞場將車輛駛回維修站為由懲戒漢米爾頓,同時,車隊也遭罰款一萬美元。[137]儘管如此,漢米爾頓仍舊贏得分站冠軍並登上車手積分榜首位,麥拉倫車隊也達成本季第三次一、二名完賽。到了瓦倫西亞,阿隆索透過他的無線電抱怨漢米爾頓非法超越安全車,進而從中得利,致使賽會對漢米爾頓開罰一次限速通過維修道。然而,阿隆索與法拉利車隊對於賽會過晚做出判決感到不滿,使得漢米爾頓執行完罰則後仍然保持在第2名完賽。[138]漢米爾頓認為阿隆索「酸葡萄心態」,不過,兩人在下一站前達成和解。[139]

漢米爾頓在家鄉銀石以第2名完賽,[140]隨後在德國大獎賽取得第4名。[141]儘管在斯帕-弗朗科爾尚駛進緩衝區碎石堆中,漢米爾頓依然贏得本季第三座分站冠軍,並重回積分榜領先地位。[142]然而,他在義大利新加坡接連撞車退賽,積分排名因此跌至第3名。[143][144]漢米爾頓在日本大獎賽名列第5。[145]隨後,他在韓國巴西分別取得第2與第4名。[146][147]到了賽季收官站阿布達比,漢米爾頓以第2名完賽,分站冠軍維泰爾則在本站打破漢米爾頓保有的最年輕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紀錄。[148]

2011-2012年賽季:效力麥拉倫的最後兩年

漢米爾頓出賽馬來西亞大獎賽排位賽

2011年賽季開始前,漢米爾頓譏諷紅牛「只是一家飲料公司」。[149]漢米爾頓在賽季開幕站澳大利亞大獎賽從第2位起跑,儘管在正賽中因為他的麥拉倫英语McLaren MP4-26失控衝進緩衝區內,造成車輛底板受損,但是他仍舊以第2名完賽。[150]到了馬來西亞大獎賽,他再度從第2位起步,不過,卻因輪胎快速惡化所困,以及比賽後段遭法拉利的費爾南多·阿隆索追撞,致使漢米爾頓僅能以第7名完賽。[151]賽後,漢米爾頓因為迂迴行駛不正當的防守路徑,遭到判罰20秒加時,名次因而下滑至第8位。[152]中國大獎賽期間,漢米爾頓從第3位發車取得分站冠軍,中斷維泰爾的跨季四連勝,同時,也成為中國大獎賽2004年開辦以來,首位在此拿下兩座分站冠軍的車手。[153]接下來,漢米爾頓分別在土耳其西班牙取得第4及第2名的成績。[154][155]

漢米爾頓在加拿大大獎賽與隊友巴頓相撞後退賽。

摩纳哥大獎賽排位賽期間,漢米爾頓受限於沙治奧·佩雷斯嚴重的撞車事故,紅旗部署後無法刷新個人單圈時間,僅能在第三階段排位賽止步於第10位。正賽時,漢米爾頓因為在酒店髮夾彎撞上馬薩,被判罰限速通過維修道一次。隨後,漢米爾頓遭到阿古爾蘇阿里追撞,他的後尾翼因此受損;佩特羅夫在此時撞車並出動紅旗,使得漢米爾頓能夠藉此進站維修車輛。比賽重新展開,漢米爾頓於聖德沃特彎(Sainte Devote)與馬爾多納多相撞,賽後遭判罰加時20秒,最終成績並未變動。[156]BBC的訪問中,漢米爾頓表示他在近六場比賽內已會見賽會幹事五次,並認為自己在這幾起事件中應當是受害者。當被問到為什麼多次會見幹事時,漢米爾頓回應「就像Ali G英语Ali G所說的,或許是因為我是黑人。」事後,他又再度被賽會幹事約談,經解釋其所言僅是自嘲後,這起風波也暫時告一段落。[157]

漢米爾頓在阿布達比大獎賽取得本季第三座分站冠軍。

到了加拿大大獎賽,漢米爾頓於一號彎與韋伯擦撞,重回賽道時位居其隊友之後。幾圈後,漢米爾頓嘗試超越隊友巴頓未果,反而造成他的車輛傳動軸受損,最終僅能以退賽收場。賽後,雙方皆認為這只是一起無可厚非的比賽事故。[158]漢米爾頓在瓦倫西亞銀石分別遭遇輪胎快速惡化及燃油不足的狀況,但是他在這兩站皆壓制著馬薩取得第4名。[159][160]漢米爾頓在德國取得本季第二座分站冠軍。[161]漢米爾頓在匈牙利執行了五次進站,又因為迫使保罗·迪·雷斯塔駛離賽道被判罰限速通過維修道,最終以第4名完賽。[162]他在蒙扎經過一場與麥可·舒馬克激烈的較勁後取得第4名,[163]賽後,漢米爾頓表示不怪罪舒馬克激進的比賽策略。[164]

到了新加坡大獎賽,漢米爾頓與馬薩發生事故,致使漢米爾頓進站更換前鼻翼,並獲判限速行駛維修道一次。[165]賽後訪談期間,漢米爾頓遭馬薩批評「開車不用大腦」。當兩人同時受訪時,馬薩抓住漢米爾頓的肩膀表示「兄弟,幹的好。」漢米爾頓則要巴西人離他遠一點。[166]日本大獎賽前,漢米爾頓堅稱他在本季並未犯下任何錯誤。[167]他在正賽中遭遇輪胎爆胎,隨後又再度與馬薩碰撞;雖然法拉利要求賽會對漢米爾頓開罰,不過,最終漢米爾頓並未受罰並以第5名完賽。[168]漢米爾頓事後希望馬薩從中成長,並認為他自己的一級方程式賽車生涯已如臨深淵。[169]

漢米爾頓在韓國取得桿位,終結了紅牛的連續16座桿位紀錄。[170]正賽起跑後,他的領先地位僅保持到第4號彎,隨後便被維泰爾超越,最終漢米爾頓敗給對方,站上頒獎台第2位。[171]到了首屆印度大獎賽,漢米爾頓於排位賽中取得第二快的成績,但因為在週五自由練習賽時忽視黃旗,被判罰退三位。[172][173]漢米爾頓從第5位起跑後,比賽過程中又再次與馬薩發生碰撞,致使漢米爾頓進站更換鼻翼,馬薩則遭判罰。最終,漢米爾頓在本站以第7名完賽。[174]漢米爾頓於阿布達比從第2位起跑贏得分站冠軍。[175]漢米爾頓在巴西因變速箱故障以退賽收場,年度積分榜名列第5。他在本站與馬薩達成和解,為雙方本季的戰火劃下句點。[176][177]

漢米爾頓在2012年马来西亚大奖赛取得桿位

漢米爾頓與巴頓於2012年賽季繼續效力麥拉倫車隊。[178]漢米爾頓在澳大利亞大獎賽排位賽中取得桿位,正賽起跑後被巴頓超車,之後於安全車期間進站被維泰爾超越,最終以第3名完賽。[179]漢米爾頓於馬來西亞大獎賽再度取得桿位,但在比賽前期便遭到阿隆索與佩雷斯超越,以第3名收場。[180]漢米爾頓在中國落後羅斯堡及巴頓,延續了他的第3名完賽。漢米爾頓在巴林以第2位發車,但比賽中一系列的進站差錯,致使他喪失競爭力僅以第8名完賽。漢米爾頓本站也捲入一起備受爭議的賽車事故,起因於羅斯堡嘗試超車的過程中,迫使漢米爾頓駛出賽道。漢米爾頓在西班牙大獎賽排位賽取得桿位後,因為需要保留足夠的燃料供賽後採樣,便將車輛停到了賽道邊上。賽會幹事認為漢米爾頓已經違反了在他於2010年加拿大大獎賽發生類似事件後,所頒布的排位賽規則,判定取消他的排位賽成績,[181]同時將他移至最後一位發車;儘管如此,漢米爾頓仍以第8名完賽,領先從第10位發車的隊友巴頓。

漢米爾頓出席2012年美国大奖赛的車手遊行

漢米爾頓於2012年摩納哥大獎賽從第4位發車,最終以第5名完賽,積分排行從第3下滑至第4名。[182]漢米爾頓在加拿大大獎賽後段超越阿隆索,獲得本季首場分站冠軍,同時也是他職業生涯在加拿大的第三勝。[183][184]到了歐洲大獎賽,漢米爾頓從第2位起跑後保持在前段名次,直到比賽接近尾聲時後方的馬爾多納多追趕上來,幾度嘗試超越位居第3的漢米爾頓,最終,漢米爾頓被不安全重回賽道的馬爾多納多撞上牆,名次下滑至最後一位。[185]漢米爾頓在家鄉英國從第8位發車後以第8名完賽。[186]漢米爾頓在德國達成生涯第100場一級方程式賽車出賽,此次又再度取得第8名排位,不過,起跑不久後他的MP4-27英语McLaren MP4-27就遭遇爆胎,名次一度跌落至最後一位,經過三次進站後選擇將車輛開回維修區,成為本站唯一的退賽車手。[187][188]2012年7月29日,他在匈牙利大獎賽取得本季第二座分站冠軍。[189]

比利時大獎賽起跑後便在1號彎發生一起連環撞車事故,受到牽連的漢米爾頓與積分領先者阿隆索相繼退賽,本場事故最主要的肇事人羅曼·格羅斯讓遭到禁賽一場。[190]漢米爾頓於義大利大獎賽排位賽取得桿位,在大部分正賽中保持領先的情況下,贏得本季第3座分站冠軍,並大幅提升3位積分名次至第2名,以37分之差落後阿隆索。[191]到了新加坡大獎賽,漢米爾頓再度從桿位起跑,卻在領跑至第23圈時面臨變速箱故障問題,車輛緩緩停在賽道邊上後以退賽收場。[192]接下來的日本韓國印度分站,漢米爾頓皆無法站上頒獎台,分別取得第5、第10及第4名。[193][194][195]他在阿布達比大獎賽重新取得桿位,然而,一路領跑到第20圈時,卻因為油壓故障退賽。[196]到了奧斯丁,第2位起跑的漢米爾頓拿下美國大獎賽分站冠軍。[197]漢米爾頓在巴西為本季再添一座桿位,但是,卻在領跑至比賽剩下17圈時遭到賀根堡追撞,提前結束他為麥拉倫出賽的最後一場賽事。當談到賀根堡引起的事故時,漢米爾頓表示「的確有一點不走運,這也正是你與缺乏經驗的人一同比賽所要面臨的狀況。」此外,他也對巴頓為車隊拿下本季最後一勝感到高興。[198]

梅赛德斯时代

2013賽季:在梅賽德斯首次獲勝

2012年9月28日,經過多次猜測,咸美頓將在2012-2013賽季後離開邁凱輪,加入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車隊,與尼科·罗斯伯格搭檔,與車隊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合同。

咸美頓在澳洲大獎賽排位賽獲得第三名,並以第五名的成績結束了比賽。咸美頓在馬來西亞獲得第三名,他第一次為梅賽德斯車隊站上頒獎台,儘管尼科·羅斯堡試圖超越他。在接下來的中國比賽中,咸美頓獲得了梅賽德斯的第一個杆位。

在摩納哥被隊友羅斯堡連續三場比賽擊敗後,咸美頓承認他正在努力控制賽車的制動系統。

匈牙利大獎賽是咸美頓作為梅賽德斯車手的第一場比賽勝利,這是自1955年英國大獎賽的斯特林·莫斯在銀石賽道上駕駛梅賽德斯贏得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第一位英國車手。咸美頓從一個意想不到的杆位到贏得了比賽,最終比第二名終結者基米·拉高倫快了11秒。在贏得匈牙利大獎賽之後,咸美頓繼續他的個人連勝,並在車手錦標賽中進入第四。在比利時大獎賽上,他獲得了本賽季的第五個也是最後一個杆位,並以第三名完賽。儘管他在本賽季餘下的比賽中沒有獲得任何領獎台,但一連串的積分讓他以第四名的成績結束了本賽季的比賽。

本来对梅赛德斯没报多大希望的咸美頓,反而被W04战车的速度震撼,2013賽季咸美頓夺得5次杆位,但梅赛德斯依旧无法完全解决轮胎过度损耗问题,导致咸美頓无法将杆位转化为分站冠军。

2014賽季:第二個世界冠軍

2014賽季的新規則允許車手選擇獨特的車號用於他們的整個F1生涯。咸美頓選擇了44,是咸美頓在卡丁車時期使用的數字。[199]

在赫雷斯進行季前測試後,梅賽德斯在2014年廣受青睞[200],因為他們似乎比其他車隊擁有相當大的速度優勢。這是在咸美頓獲得杆位的澳大利亞大獎賽上實現的。他引擎故障被迫退賽,但羅斯堡以超過20秒的優勢贏得澳大利亞。在馬來西亞大獎賽,咸美頓的潛力得以實現,當時他在梅賽德斯中連續獲得杆位,這是自1955年以來的第一次。在巴林,梅賽德斯不可阻擋,羅斯堡在梅賽德斯的中獲得杆位。雖然咸美頓有一個好開局,但仍然在比賽的早期階段與羅斯堡作戰。梅賽德斯為他們的車手選擇了拆分策略,咸美頓在更快的選擇輪胎上開闢了一個差距。但在Esteban Gutiérrez翻了車,安全車被召喚。咸美頓被迫與羅斯堡進行了一場緊張的比賽,以一場緊湊的輪對輪結束比賽。咸美頓最終贏得了自2010賽季以來首次2連勝,當時他在土耳其和加拿大連續獲勝。

梅賽德斯的統治地位在中國得到了進一步的證實,咸美頓拿下了杆位,然後領跑了每一圈,而他的隊友羅斯堡排名第二。這完成了咸美頓職業生涯第一次勝利帽子戲法。梅賽德斯繼續在西班牙佔據主導地位,咸美頓再次獲得杆位並繼續贏得比賽 - 他連續第四次獲勝,隊友羅斯堡再次取得第二名。在摩納哥,咸美頓排在羅斯堡之後。羅斯堡在米拉波進入逃生路被裁判調查。由此產生的黃色旗幟迫使咸美頓在比賽最後時刻回退,使咸美頓在杆位上錯失機會。羅斯堡在那次事件中被認為沒有任何不法行為。羅斯堡贏得了比賽,咸美頓獲得第二名。在獲得德國大獎賽資格賽期間,咸美頓因制動系統故障而從20名開始,但卻獲得了第三名。在匈牙利大獎賽資格賽中發動機起火意味著他將從維修區開始比賽,他再次成功攀升至羅斯堡之前的第三名,儘管他的賽車工程師命令他​​讓隊友過去。

在暑假結束後的第一場比賽,比利時大獎賽中,在開始時領先羅斯堡,但他們在第二圈發生碰撞,他的後胎被刺破,後來咸美頓退出比賽。然後,他從杆位贏得了意大利和新加坡大獎賽,在車手錦標賽中取得領先。 隨後在日本,俄羅斯和美國贏得了比賽,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首次取得五連勝。 他本賽季的第十場胜利也是他職業生涯的第32次勝利,也是所有英國車手的最大勝利,因為在贏得阿布扎比大獎賽后咸美頓成為世界冠軍,在羅斯堡的賽車在比賽中發生機械故障後,以67分優勢擊敗隊友羅斯堡。 咸美頓在講台上接受采訪時說:“這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在2014年底,咸美頓獲得了BBC體育年度人物獎。

2015賽季:第三個世界冠軍

由於新款W06混合動力車在季前測試中比任何競爭對手的賽車完成了更多的圈數,咸美頓和梅賽德斯在2015賽季的統治地位,並且只使用了一個引擎。在澳大利亞的首場比賽中,咸美頓獲得杆位,比隊友羅斯堡快0.594秒,菲利佩·马萨以1.391秒排名第三。然後咸美頓奪冠,領先第二名羅斯堡,第三名施巴斯坦·維度爾,34秒。在摩納哥,由於他的车隊犯了一個進站錯誤,最終獲得第三名,他在領先65圈的比賽中輸給了他的隊友羅斯堡。

在摩納哥大獎賽之前,梅賽德斯宣布他們已經與咸美頓續約了三年,讓他在2018賽季結束前一直保持領先。在此之前,司機選擇代表自己進行談判,並與團隊進行了數月廣泛宣傳的合同談判。據報導,這筆交易在整整三年裡價值超過1億英鎊,使咸美頓成為一級方程式中薪酬最高的車手之一。據報導,延期合同授予咸美頓維持自己形象權的權利,這在這項運動中被認為是不尋常的,並且保留了他的冠軍車以及他收集的獎杯。

漢堡連續第二次贏得英國大獎賽后獲得第三名,也超過了積奇·史釗活連續十八場大獎賽帶領的45歲圈數。 他在一場多姿多彩的匈牙利大獎賽中獲得第六名,結束了他連續16次登上領獎台的成績,這是F1歷史上第二長的成績。咸美頓在比利時大獎賽和意大利大獎賽贏得了接下來的兩場比賽,在新加坡大獎賽上,咸美頓在僅排位賽獲得了第五名,並且在因為動力裝置問題被迫退赛之前已經在比賽中上升到第4名。因為引擎故障而被迫在後一場比賽中退出比賽的羅斯堡,以53分的擴大了他的冠軍頭銜優勢。通過贏得美國大獎賽,咸美頓獲得了他的第三個車手世界冠軍,當時賽季剩下三場比賽。

2016賽季:屈居尼科·罗斯伯格之後

在賽季開幕的澳大利亞大獎賽上,汉密尔顿獲得了杆位。然而,在梅賽德斯隊的隊友尼科·罗斯伯格身後獲得了第二名。在本賽季的第二場比賽中,巴林大獎賽汉密尔顿再次獲得杆位。然而在第一圈,他和博塔斯之間發生了碰撞,博塔斯因此受到了罰时。汉密尔顿以第三名的成績完成了羅斯堡和拉高倫的比賽。在下一場比賽中,中國大獎賽汉密尔顿沒有在排位賽中佔據一席之地,而是在賽道後面開始,他排名第七。在本賽季的第四場比賽中,俄羅斯大獎賽,汉密尔顿沒有在排位賽的第三部分設定時間,這意味著他從排位賽的第十位開始。儘管在過去的16圈中沒有水壓,他在羅斯堡之後排名第二。

在西班牙的下一場比賽中,汉密尔顿在尼科·罗斯伯格之前獲得杆位。兩位車手都取得了良好的開局,但是尼科·罗斯伯格在第一回合的外圍繞過汉密尔顿。在接下來的幾個彎道中,尼科·罗斯伯格的賽車由於在編隊圈上犯了一個錯誤而進入了錯誤的發動機模式。這意味著他比汉密尔顿在第3彎時出弯要慢,而汉密尔顿則以超車為首。尼科·罗斯伯格關上了門,強迫汉密尔顿走到他失去控制權的草地上,最終旋轉進入尼科·罗斯伯格並讓兩名車手退出比賽。這被车队经理認為是一場賽車事件,並認為汉密尔顿在他的嘗試中是合理的,因為他比第3回合的尼科·罗斯伯格快17公里/小時(11英里/小時)。 汉密尔顿,現在落後尼科·罗斯伯格43分,開始縮小差距,分別在丹尼爾里卡多和塞巴斯蒂安維度爾之前贏得摩納哥和加拿大,不過在巴庫的下一場比賽中排位賽的失誤和發動機模式設置問題意味著他只是能夠獲得第5名。汉密尔顿繼續贏得奧地利大獎賽,儘管最後一圈與尼科·罗斯伯格發生了碰撞。一周之後,汉密尔顿在英國大獎賽上完成了主場胜利的帽子戲法,將梅賽德斯隊友的积分优势降到了一定程度。他在匈牙利接下來的比賽中率先獲得冠軍,並在德國站獲勝後將差距擴大到19分,尼科·罗斯伯格獲得第四名。

然而,在暑假結束後,由於梅賽德斯選擇採取一系列罰款來建立一個組件庫存,汉密尔顿被迫在比利時從第21位開始。他利用維度爾,拉高倫和韋特本之間的第一圈接觸,在一場涉及凱文·麥紐臣在Eau Rouge遭遇紅旗的重大事故之前完成了整個賽段。當比賽重新開始時,尼科·罗斯伯格領先比賽直到方格旗,而汉密尔顿最終在無法抓住丹尼爾里卡多後獲得第三名。尼科·罗斯伯格在意大利的下一輪比賽中將汉密尔顿的總冠軍領先優勢縮小到兩分,利用汉密尔顿從杆位的緩慢開始,建立了一場在比賽中沒有受到挑戰的早期領先優勢。汉密尔顿在開始時跌至第五位,在首圈中恢復到第四位,並利用策略領先於維度爾和拉高倫的法拉利。

尼科·罗斯伯格奪回了新加坡的冠軍頭銜,在排位赛上获得了杆位,而汉密尔顿在因機械問題和駕駛失誤而陷入困境後被迫獲得第三名。在馬來西亞大獎賽之後,汉密尔顿看起來重新獲得了領先優勢,但是他在比賽結束時因發動機故障退出比賽,讓丹尼爾里卡多控制了比賽,而尼科·罗斯伯格則獲得了第三名,擴大了他的冠軍頭銜優勢至23分。

尼科·罗斯伯格進一步將他的冠軍頭銜擴大到日本的33分,從杆位開始比賽並首先完成比賽。與此同時,汉密尔顿又開了一個糟糕的開局,在第一圈結束時從第二位上滑到第八位。比賽最後獲得第三名,但未能超過馬克斯· 韋特本,這意味著他的冠軍希望渺茫。結果確保了梅賽德斯連續第三次獲得世界車隊冠軍頭銜。汉密尔顿開始減少尼科·罗斯伯格的領先優勢,贏得美國,墨西哥和巴西大獎賽,巴西大獎賽也完成另一場胜利的帽子戲法。然而,隨著尼科·罗斯伯格再次獲得第二名,這意味著要贏得冠軍,他必須贏得阿布扎比大獎賽,尼科·罗斯伯格將獲得第四名或更低分。

在阿布扎比,汉密尔顿在之前獲得杆位,並在比賽的大部分時間裡領先。在比賽的最後幾圈,汉密尔顿首先從他的賽車工程師和球隊的技術總監那裡藐視车隊命令,並且在比賽結束時故意放慢將尼科尼科·罗斯伯格帶回追逐包的目的,以鼓勵競爭對手維度爾和韋特本超越他的隊友,這將使他贏得世界冠軍。然而,尼科·罗斯伯格能夠保住自己的位置獲得第二名,足以贏得汉密尔顿的380分。按照汉密尔顿是否會面臨制裁甚至停賽,托托沃爾夫回答:“一切皆有可能”,儘管沒有公開宣布懲罰。其他人支持他,原則是“车手可以自由競争”。比賽結束後,汉密尔顿否認他犯了任何不法行為,說“我認為我沒有做任何危險”,“我處於領先地位,所以我控制了步伐。這些都是規則。”

2017賽季:第四個世界冠軍

2016年12月,在贏得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的五天后,尼科·罗斯伯格宣布退役。 威廉斯車隊車手維爾特利·保達斯於1月宣布成為梅賽德斯的新車手。在的賽季揭幕戰中,汉密尔顿領先施巴斯坦·維度爾和他的新隊友博塔斯。 在比賽期間,他进站后在馬克斯·韋特本的紅牛後面出現。 雖然他非常接近紅牛,但他未能超過他,最終導致維度爾取得勝利,而汉密尔顿只能獲得第二名。 這場比賽標誌著梅賽德斯過去三個賽季的統治地位已經結束。 第五次英國大獎賽勝利,他追平阿兰·普罗斯特吉姆·克拉克的記錄,他們也分別贏得了五次比賽。相比之下,他的冠軍對手施巴斯坦·維度爾在輪胎的情況下經歷了兩圈,隨後獲得了第七名。結果,他在車手積分榜上領先汉密尔顿一分。

下週,汉密尔顿在匈牙利排名第四,落後於博塔斯。這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博塔斯最初領先於汉密尔顿,但由於維度爾首先引起了轉向不足,加上拉高倫無法通過他的隊友,法拉利車隊後面正在形成一系列挑战。由於博塔斯無法超越拉高倫,汉密尔顿要求他與博塔斯交換位置以試圖超越法拉利。由於無法做到這一點,汉密尔顿在最後一圈的最後一個角落將位置重新放回了博塔斯。維度爾繼續贏得比賽,因此維度爾在車手錦標賽領先汉密尔顿14分中,而梅賽德斯在車隊錦標賽中的領先優勢比法拉利縮少至39分。汉密尔顿奪回了冠軍的領先優勢在暑假結束後獲得勝利的帽子戲法之後。在比利時大獎賽的排位賽中,汉密尔顿獲得了他職業生涯第68個杆位,創下了賽道上最快圈速(1:42.553),而领先冠軍對手維度爾獲得第二。

在他的第200場一級方程式比賽中,汉密尔顿在與維度爾的一場激戰中贏得了本賽季的第五場胜利,維度爾在整個比賽中都設法超过汉密尔顿,但未能成功。一周後,在意大利大獎賽,汉密尔顿獲得了他的第69個杆位,超過了米高·舒麥加的歷史最高杆位。在濕排位賽期間,汉密尔顿在第三节以超過韋特本的1.148秒獲得杆位,使其成為本賽季最大的差距。汉密尔顿將他的杆位變成了本賽季的第六場胜利,這也意味著他在維度爾的車手錦標賽中領先了3分。博蒂斯以第二名完賽,梅賽德斯慶祝了他們最具統治力的比賽,因為他們在本賽季的第十三場比賽中取得了第1-2名。隨著本賽季歐洲賽季的完成以及剩餘的7輪比賽,梅賽德斯在法拉利的車隊錦標賽中也取得了62分的領先優勢。梅賽德斯在新加坡大獎賽的排位賽中掙扎。維度爾獲得杆位,而汉密尔顿僅排在第五位,落後於紅牛隊和拉高倫的第二輛法拉利。在第一場受雨影響的夜晚大獎賽期間,汉密尔顿在第一圈發揮了領先優勢,其中一次涉及拉高倫,韋特本和維度爾的撞車事故迫使他們三人退役。他繼續確保看起來不太可能的勝利,在比賽的後半段三次安全車重啟期間與作戰。 馬來西亞大獎賽上馬克斯· 韋特本超越汉密尔顿,因發動機問題而掙扎,率領2017年馬來西亞大獎賽。在獲得第四名的維度爾恢復之前,他獲得了第二名,並在車手錦標賽中領先。在馬來西亞大獎賽上推出新的升級套件後,梅賽德斯發現主要設置困難。梅賽德斯老闆托托·沃爾夫說,這輛車有一個他們沒有發現的根本問題。星期六,團隊決定開展拆分計劃,保達斯運行新的空氣動力學包,汉密尔顿恢復舊計劃。維度爾在他的動力裝置上遇到了問題,因此汉密尔顿繼續保持他的第70個職業杆位,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了新的賽道單圈記錄。雖然在排位賽中有一輛快速賽車,但梅賽德斯的比賽節奏比紅牛隊慢,所以在開始時保持領先,汉密尔顿承認自己領先韋特本,同時解決了他的賽車MGU-K的問題。

在冠軍對手維度爾退賽之後,汉密尔顿在整場比賽中擊敗馬克斯·韋特本,儘管在最後幾圈出現了發動機的問題,他本賽季取得了他的第八場胜利,並將他的總冠軍領先優勢擴大到59分。汉密尔顿在美國大獎賽的排位賽中打破了另一項紀錄。在大風的情況下,他獲得第72個杆位和他的第117個前排起步,創造了有史以來前排起步的新紀錄,超過米高舒麥加以前的116個記錄。汉密尔顿最初在開始時失去了領先維度爾的能力,但緊隨其後,最終在第6圈超越維度爾取得領先,然後繼續獲勝,幫助梅賽德斯臨時連續第四次獲得世界車隊錦標賽冠軍。

這場胜利將汉密尔顿在車手錦標賽中的領先優勢擴大到66分,這意味著在墨西哥的下一場比賽中獲得第五名的成績將足以在剩下的兩場比賽中獲得冠軍。在墨西哥,排位賽第三名後,汉密尔顿維度爾和韋特本通過前幾個角落爭奪位置,直到維度爾和汉密尔顿之間的接觸損壞了前者的前翼並导致汉密尔顿爆胎。這迫使兩名車手在第一圈結束時進站,之後他們重新回到場地後方。維度爾在賽場上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績,而汉密尔顿在第一圈碰撞中受到的擴散器和底板的損壞只能達到第九名。儘管如此,汉密尔顿獲得了車手冠军的稱號。

在巴西大獎賽的排位賽中,汉密尔顿在第一次飛行圈中犯了一個罕見的錯誤,在失去控制他的賽車後擊中了障礙,所以從維修區開始比賽,而博塔斯拿到了杆位。汉密尔顿獲得了第四名,不到一秒落後排名第三的拉高倫,而維度爾贏得了比賽。梅賽德斯主導了阿布扎比大獎賽的排位賽,連續第二場比賽汉密尔顿排在博塔斯之後,這是自阿塞拜疆大獎賽以來該隊首次鎖定前排。儘管多次嘗試汉密尔顿無法超越,以第二名的成績結束了本賽季的比賽。

2018賽季:第五個世界冠軍

2018年賽季,聚焦在兩位四屆世界冠軍—漢米爾頓及維特爾的競爭上。漢米爾頓在墨爾本的開幕戰取得創賽道紀錄的第七個桿位,不過維特爾為開幕戰的分站冠軍。在德國大獎賽前一周,咸美頓與梅賽德斯簽訂了一份為期2年的合同,據報導價值高達4,000萬英鎊,使咸美頓成為歷史上收入最高的F1車手。根據《福布斯》公佈的2019年全球運動員收入排行榜,咸美頓以年收入5500萬美元,排名第13名[201]

由於競爭對手維度爾相繼犯錯:在德國站意外衝出跑道撞車退賽,意大利首圈打滑失误,日本發生與維特本碰撞導致打滑導致失分之下如果漢密爾頓可以在美國站得到8分分差即能够提前封王。

美國站,維度爾生與里卡多碰撞導致打滑滑落到第14名,第12圈進站換上軟胎試圖撐完剩餘的44圈賽程的戰造成術咸美頓的賽車後輪脫膠,第37圈輪胎終於撐不住被迫進站,第54圈,維特本遭受到咸美頓的進攻,不過最後還是守了下來,同時輪胎終於撐不住的博塔斯因此被維度爾超車並壓過場邊的碎片,這意味著咸美頓不能提前封王,最終拉高倫拿下了比賽的勝利,是拉高倫自2013年澳洲大獎賽的首場勝利。咸美頓在美國站之後在車手世界冠軍錦標上領先第二位的維度爾70分。墨西哥站,漢米爾頓以第四名完賽,連續兩年在墨西哥提前封王,獲得生涯第五座世界冠軍,是繼胡安·曼努埃尔·范吉奥(5个)和麥可·舒馬克(7个)之後,第三位獲得5個世界冠軍的一級方程式車手。[202]

2019賽季:第六個世界冠軍

劉易斯與梅賽德斯簽訂了一項續約至2020年的合同,已確認漢米爾頓將在2019年捍衛自己的頭銜。

美國大獎賽,漢米爾頓拿下分站第二名,成功提前封王,連續三年拿下世界冠軍,也是個人生涯的第六座,單獨成為一級方程式歷史上第二多世界冠軍的車手。[203]

2020賽季:第七個世界冠軍

2020年9月,汉密尔顿宣布成立赛车队X44,它将参加2021年举行的Extreme E全电动越野系列赛。汉密尔顿擔任车队的投资人和顾问[204]

2020年11月15日,土耳其大獎賽,漢米爾頓拿下分站第一名,成功提前封王,是個人生涯的第七座世界冠軍。

2020年12月1日,汉密尔顿COVID-19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他将错过12月初舉辦的萨基尔大奖赛[205]。由於漢米爾頓的COVID-19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2020年薩基爾大獎賽的席位由喬治·羅素替補出場。而羅素的威廉姆斯车队席位由韩世龙代理。[206]

2020年12月31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2021年新年荣誉名单公布,漢米爾頓將被赐予爵士(Sir)头衔,是繼傑奇·史都華爵士、史特靈·莫斯爵士後第三位被封爵的英国F1车手,在此之前,漢米爾頓於土耳其第七次锁定世界冠军头衔后,英国首相鮑里斯·強森公开表示,他会确保这位多次在世界舞台帮助“联合杰克”旗飘扬的车手受封爵士。[207]

賽車生涯成績

職業生涯摘要

賽季 賽事 車隊 起步 勝利 桿位 最快圈速 頒獎台 分數 名次
2001年 雷諾方程式冬季賽 馬諾車隊 0 0 0 0 0 ? 第5
2002年 英国雷诺方程式2000英语British Formula Renault Championship 馬諾車隊 13 3 3 5 7 274 季軍
歐洲盃雷諾方程式英语Formula Renault Europe) 4 1 1 2 3 92 第5
2003年 英國雷諾方程式 2.0L英语British Formula Renault Championship 馬諾車隊 15 10 11 9 13 419 冠軍
英國三級方程式 2 0 0 0 0 0 未完成
雷諾方程式2000大師賽 2 0 0 0 1 24 第12
德國雷諾方程式2000 2 0 0 0 0 25 第27
韓國超級賽車英语Korea Super Prix 1 0 1 0 0 N/A 未完成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1 0 0 0 0 N/A 未完成
2004年 歐洲三級方程式系列賽 馬諾車隊 20 1 1 2 5 69 第5
巴林超級大獎賽英语Bahrain Superprix 1 1 0 0 1 N/A 冠軍
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 1 0 1 0 0 N/A 第14
三級方程式大師賽 1 0 0 0 0 N/A 第7
2005年 歐洲三級方程式 ASM三級方程式英语ASM Formule 3 20 15 13 10 17 172 冠軍
三級方程式大師賽 1 1 1 1 1 N/A 冠軍
2006年 GP2系列賽 ART大獎賽英语ART Grand Prix 21 5 1 7 14 114 冠軍
2007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沃達豐麥拉倫車隊梅赛德斯 17 4 6 2 12 109 亞軍
2008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18 5 7 1 10 98 冠軍
2009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17 2 4 0 5 49 第5
2010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19 3 1 5 9 240 第4
2011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19 3 1 3 6 227 第5
2012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20 4 7 1 7 190 第4
2013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車隊 19 1 5 1 5 189 第4
2014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19 11 7 7 16 384 冠軍
2015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19 10 11 8 17 381 冠軍
2016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21 10 12 3 17 380 亞軍
2017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20 9 11 7 13 363 冠軍
2018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21 11 11 3 17 408 冠軍
2019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21 11 5 6 17 413 冠軍
2020年 一級方程式賽車 16 11 10 6 14 347 冠軍

*賽季進行中。

一級方程式賽車各賽季成績

图例)(粗體為桿位出賽,斜體為最快圈速)

赛季 車隊 底盤 引擎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名次 积分
2007年 沃達豐麥拉倫梅賽德斯 麥拉倫MP4-22英语McLaren MP4-22 梅賽德斯FO 108T 2.4V8
3

2
巴林
3
西
2

2

1

1

3

3

9

1

5

2

4

1

Ret
巴西
7
亚軍 109
2008年 麥拉倫MP4-23英语McLaren MP4-23 梅賽德斯FO 108V 2.4V8
1

5
巴林
13
西
3

2

1

Ret

10

1

1

5

2

3

7

3

12

1
巴西
5
冠軍 98
2009年 麥拉倫MP4-24英语McLaren MP4-24 梅賽德斯FO 108W 2.4V8
DSQ

7

6
巴林
4
西
9

12

13

16

18

1

2

Ret

12

1

3
巴西
3

Ret
第5 49
2010年 麥拉倫MP4-25英语McLaren MP4-25 梅賽德斯FO 108X 2.4V8 巴林
3

6

6

2
西
14

5

1

1

2

2

4

Ret

1

Ret

Ret

5

2
巴西
4

2
第4 240
2011年 麥拉倫MP4-26英语McLaren MP4-26 梅賽德斯FO 108Y 2.4V8
2

8

1

4
西
2

6

Ret

4

4

1

4

Ret

4

5

5

2

7

1
巴西
Ret
第5 227
2012年 麥拉倫MP4-27英语McLaren MP4-27 梅賽德斯FO 108Z 2.4V8
3

3

3
巴林
8
西
8

5

1

19†

8

Ret

1

Ret

1

Ret

5

10

4

Ret

1
巴西
Ret
第4 190
2013年 梅賽德斯AMG馬石油F1車隊 梅賽德斯F1 W04英语Mercedes F1 W04 梅賽德斯FO 108FV8
5

3

3
巴林
5
西
12

4

3

4

5

1

3

9

5

5

Ret

6

7

4
巴西
9
第4 189
2014年 梅賽德斯F1 W05 Hybrid 梅賽德斯PU106A
Hybrid 1.6 V6t

Ret

1
巴林
1

1
西
1

2

Ret

2

1

3

3

Ret

1

1

1

1

1
巴西
2

1
冠軍 384
2015年 梅賽德斯F1 W06 Hybrid 梅賽德斯PU106B
Hybrid 1.6 V6t

1

2

1
巴林
1
西
2

3

1

2

1

6

1

1

Ret

1

1

1

2
巴西
2

2
冠軍 381
2016年 梅賽德斯F1 W07 Hybrid 梅賽德斯PU106C
Hybrid 1.6 V6t

2
巴林
3

7

2
西
Ret

1

1

5

1

1

1

1

3

2

3

Ret

3

1

1
巴西
1

1
亚军 380
2017年 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賽車運動 梅賽德斯 AMG F1 W08 EQ Power+英语Mercedes AMG F1 W08 EQ Power+ 梅賽德斯M08
EQ Power+ 1.6 V6t

2

1
巴林
2

4
西
1

7

1

5

4

1

4

1

1

1

2

1

1

9
巴西
4

2
冠軍 363
2018年 梅賽德斯AMG F1 W09 EQ Power+英语Mercedes AMG F1 W09 EQ Power+ 梅賽德斯M09
EQ Power+ 1.6 V6t

2
巴林
3

4

1
西
1

3

5

1

Ret

2

1

1

2

1

1

1

1

3

4

1

1
冠軍 408
2019年 梅賽德斯AMG F1 W10 EQ Power+英语Mercedes AMG F1 W10 EQ Power+ 梅賽德斯M10
EQ Power+ V6t

2
巴林
1

1
阿塞
2
西
1

1

1

1

5

1

9

1

2

3

4

1

3

1

2
巴西
7

1
冠軍 413
2020年 梅賽德斯AMG馬石油F1車隊 梅賽德斯AMG F1 W11 EQ Power+英语Mercedes AMG F1 W11 EQ Power+ 梅賽德斯M11
EQ Power+ V6t

4

1

1

1
周年
2
西
1

1

7

1

3
艾費
1

1
艾米
1

1
巴林
1

WD

3
冠軍 347

*賽季進行中。

由於未能完成原定賽程的75%,車手只有一半分數。

未完赛,但已完成赛事总里程的90%。

榮譽與成就

車隊

梅賽德斯

個人

勳章

其他

  • 英国银石赛道将其赛道上的主发车区直道命名为“汉密尔顿直道”(Hamilton Straight),以嘉奖其获得七届世界车手总冠军的成就。[246]

紀錄

漢米爾頓在一級方程式賽車保有以下紀錄:

紀錄 首次達成日期 內容
最年輕世界錦標賽領跑者[247] 2007年西班牙大奖赛 22歲又126天
首年賽季獲得最多積分[248] 2007年 109分
最多生涯積分[249] 2016年奧地利大獎賽

4681.5分

最多桿位[250] 2017年義大利大獎賽

104座

首年賽季獲得最多桿位[251] 2007年 6座
在最多不同大獎賽獲得桿位[252] 2017年亞塞拜然大獎賽 24場
首年賽季最多分站冠軍[253] 2007年[註記 1] 4座
單月最多分站冠軍[254] 2016年奧地利大獎賽2016年德國大獎賽 4(2016年7月)
在最多不同賽道獲得分站冠軍[255] 2016年巴西大奖赛 26條
單季最多分站冠軍卻未贏得世界冠軍[256] 2016年 10座
最多桿位起跑得勝[257] 2017年美國大獎賽 47次
自初登場後最長連續頒獎台完賽[258] 2007年澳大利亚大奖赛2007年英国大奖赛 9場
自初登場後最長連續賽季贏得分站冠軍[259] 2007年2019年 13年
自初登場後最長連續賽季取得桿位[260] 2007年2019年 13年
最長連續分站至少領跑一圈[261] 2014年匈牙利大奖赛2015年英國大獎賽 18場
最多單季頒獎台完賽[262] 2015年2016年2018年[註記 2] 17次
單季最多大滿貫[263] 2017年英國大獎賽[註記 3] 3次
最多頭排起跑[264] 2017年美國大獎賽 135次
最長連續積分完賽 2016年日本大獎賽-2018年法国大獎賽 33場
註記:
  1. ^ 傑克·維倫紐夫持平。
  2. ^ 賽巴斯蒂安·維泰爾迈克尔·舒马赫持平,不過,舒馬克是在較少分站的賽季(2002年)達成此紀錄。
  3. ^ 1952年阿尔贝托·阿斯卡里1963年1965年吉姆·克拉克1992年奈杰尔·曼塞尔持平。

參考資料

註釋

  1. ^
  2. ^

引用

  1. ^ Hamilton, Lewis. Lewis Hamilton: My Story. HarperSport. 2007: 33. ISBN 978-0-00-727005-7. 
  2. ^ 2.0 2.1 Kelso, Paul. Profile: Lewis Hamilton.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04-20 [200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1). 
  3. ^ Hamilton to keep 44 as car number. GP Update. [2014-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4. ^ Lewis Hamilton's Interview with Bollywood Actress Huma Qureshi! – Exclusive bindass. YouTube. [2014-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7). 
  5. ^ 5.0 5.1 5.2 Wolff, Alexander. Better Than Sex. Sports Illustrated. Associated Press. 2007-06-12 [2007-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1). 
  6. ^ Viner, Brian. Profile: Formula One driver Lewis Hamilton.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7-05-26 [201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8). 
  7. ^ Duffy, Michael. MY BOY RACER. Daily Mirror. 2007-07-01 [2007-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8. ^ Dickinson, Matt. Lewis Hamilton admits: 'I just don't know how I kept my cool'. The Times (London). 2008-11-03 [2009-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9). 
  9. ^ English, Steven. Hamilton's brother to race in Clio Cup. Autosport. 2011-02-16 [2011-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4). 
  10. ^ Lewis Hamilton Biography – Trivia. The Biography Channel (London: thebiographychannel.co.uk). [201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5). 
  11. ^ Cary, Tom. Anthony Hamilton's massive support makes parting with Lewis easier to understand.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10-03-03 [2010-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6).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Who's Who: Lewis Hamilton. F1Fanatic.co.uk. 2007 [200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6). 
  13. ^ 20 things you don't know about Lewis Hamilton. Nuts. 2007-06-22. 
  14. ^ 14.0 14.1 Owen, Oliver. The real deal. The Observer (London). 2007-06-03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6). 
  15. ^ Callow, James. Lewis Hamilton signs with Simon Fuller's XIX Entertainment. The Guardian (London). 2011-03-14 [2011-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3). 
  16. ^ Lewis Hamilton to leave management company XIX Entertainment. The Guardian. Press Association. 2014-11-02 [2014-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2). 
  17. ^ Lewis Hamilton fact file. BBC Southern Counties. BBC. 2007-06-19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18. ^ Arsenal fan Lewis Hamilton is backing Gunners all the way. Daily Mirror. 2008-02-16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31). 
  19. ^ Hamilton, Lewis. Lewis Hamilton: My Story. HarperCollins. 2007. ISBN 978-0-00-727005-7. 
  20. ^ Davies, Gareth A. A salute to the real Lewis Hamilton.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7-07-05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21. ^ Weaver, Paul. Lewis Hamilton relishing reunion with old unicycle rival Nico Rosberg. The Guardian. Melbourne. 2013-03-15 [2017-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1). 
  22. ^ Hamilton, Lewis. 1st Time in a Kart Felt so Natural. The Sun (London). 2007-11-01 [2007-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1). 
  23. ^ 23.0 23.1 Hamilton's kart sells for £42,100. BBC News. 2007-06-19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8). 
  24. ^ Nottage, Jane; Rae, Richard. Teams target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tars. The Times (London: News Corporation). 2007-06-17 [2011-03-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4). 
  25. ^ Westcott, Kathryn. The curious world of long-term bets. BBC News. 2012-07-09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26. ^ Schumacher Tips Hamilton for Future Glory. AtlasF1. 2001-10-28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4). 
  27. ^ Lewis Hamilton Biography. Vodafone McLaren Mercedes official website.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3). 
  28. ^ When Hamilton raced Schumacher. F1Fanatic.co.uk. 2007 [2007-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29. ^ Thomas, Stella-Maria; Waite, Lynne. Brands Hatch round 23 race report. Motorsport.com. 2003-10-10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30. ^ Thomas, Stella-Maria; Waite, Lynne. Brands Hatch round 24 race report. Motorsport.com. 2003-10-13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31. ^ The next big thing. The sky's the limit for British teenager Lewis Hamilton, whom McLaren is grooming for F1. And it's purely down to his talent. CAR Magazine. 2002-07: 146–149. 
  32. ^ Williams 'came close to Lewis deal'. ITV-F1.com. 2008-03-02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02). 
  33. ^ New McLaren bad news for Wurz. crash.net. 2004-12-16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34. ^ Lewis Hamilton portrait. Formula 3 Euro Series. 2005-08-28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6). 
  35. ^ Lewis Hamilton biography and information.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6). 
  36. ^ Lewis Hamilton. Sky Sports (Sky). 2010-02-10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1). 
  37. ^ Nico Rosberg. WilliamsF1.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14). 
  38. ^ Barstow, Ollie. Pantano`s loss crowns Hamilton as GP2 champion.. Crash.net. 2016-09-09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39. ^ GP2 Series – History. GP2 Series (official website).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40. ^ McLaren agree to release Montoya. BBC Sport. 2006-07-11 [200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17). 
  41. ^ Ferrari reveal Raikkonen signing. BBC Sport. 2006-09-10 [200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09). 
  42. ^ Hamilton gets 2007 McLaren drive. BBC Sport. 2006-11-24 [2009-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08). 
  43. ^ Tremayne, David. Hamilton's F1 drive is a dream come true.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6-11-25 [200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6). 
  44. ^ Hamilton still has long way to go. Super Wheels. Reuters. 2007-03-22 [200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30). 
  45. ^ Shea, Julian. Massa holds off battling Hamilton. BBC Sport. 2007-04-15 [2007-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2). 
  46. ^ Race notes: Spanish GP. Daily F1 News. 2007 [2007-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18). 
  47. ^ Benson, Andrew. Canadian Grand Prix. BBC Sport. 2007-06-10 [2007-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11). 
  48. ^ United States Grand Prix facts and statistics. F1Fanatic.co.uk. 2007 [200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49. ^ Weaver, Paul. Lewis Hamilton, 10 years after his flying start and still leading the way. The Guardian. 2016-09-29 [201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50. ^ Superb Hamilton takes US victory. Indianapolis: BBC Sport. 2007-06-17 [201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31). 
  51. ^ French GP – Sunday – Race Report. GrandPrix.com.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8). 
  52. ^ Andrew, Benson. British Grand Prix 2007. BBC Sport. 2007-07-08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2). 
  53. ^ Richards, Giles. Why Lewis Hamilton has secured his place among the greatest F1 drivers. Mexico City: The Guardian. 2017-10-29 [2017-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5). 
  54. ^ Hamilton unhurt following crash. BBC Sport. 2007-07-21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6). 
  55. ^ Räikkönen storms to pole as Hamilton crashes out. Formula One. 2007-07-21 [2007-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11). 
  56. ^ Hamilton cleared to race in the Euro GP. itv-f1.com. 2007-07-22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09). 
  57. ^ Benson, Andrew. European Grand Prix 2007. BBC Sport. 2007-07-22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5). 
  58. ^ FIA declares Hamilton crane ride 'legal'. GP Today (F1complete.com). 2007-07-24 [2014-05-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9). 
  59. ^ European GP – Rule Book Confusion. F1 Wolf (WordPress). 2007-07-23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2). 
  60. ^ Hungarian GP – Sunday – Race Report. grandprix.com.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1). 
  61. ^ 61.0 61.1 Williams, Richard. Hamilton calls for truce and targets the bigger battles ahead.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08-25 [2007-08-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62. ^ Benson, Andrew. Turkish Grand Prix 2007. BBC Sport. 2007-08-26 [2007-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5). 
  63. ^ Hamilton cleared after Japan row. BBC News. 2007-10-05 [201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23). 
  64. ^ Chinese Grand Prix. BBC Sport. 2007-10-07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0). 
  65. ^ Henry, Alan. Ferrari move up a gear to hand Räikkönen glory. The Guardian (London). 2007-07-22 [200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66. ^ Q and A with Lewis Hamilton. Autosport. 2007-10-22 [200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3). but I was downshifting into Turn 4 and the car just selected neutral. I coasted for some time. 
  67. ^ Massa happy to help Kimi to title. itv-f1.com. 2007-10-23 [200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4). 
  68. ^ F1 teams escape fuel punishment. BBC. 2007-10-22 [2007-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3). McLaren has said it plans to appeal to the FIA, the sport's governing body. 
  69. ^ Hamilton keen to win 'fair' title. BBC. 2007-10-22 [200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24). To have the world title taken away is a bit cruel and probably not good for the sport 
  70. ^ Hamilton 2007 Pre-season interview. Sporting Life. 2007-08-30 [2007-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71. ^ 71.0 71.1 The FIA's McLaren-Monaco statement in full. Formula One. 2007-05-30 [2007-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9). 
  72. ^ Dennis: Hold up is Hamilton's fault. GPUpdate. 2007-08-04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73. ^ Chequered Flag (podcast).  |minutes=被忽略 (帮助)
  74. ^ Baldwin, Alan. Hamilton handed pole after Alonso punished. The Times (London). 2007-08-05 [200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4). 
  75. ^ LEWIS F-WORD STORM. Daily Mirror. 2007-08-05 [200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30). 
  76. ^ Hamilton apologises to McLaren. Autosport. 2007-08-05 [2007-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77. ^ McLaren: Lewis didn't swear at Dennis. itv-f1.com. 2007-08-09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9). 
  78. ^ Alonso is ignoring me – Hamilton. BBC Sport. 2007-08-06 [2010-08-17]. 
  79. ^ Cooper, Steve. McLaren dream team turns into nightmare. Autosport. Vol. 189 no. 6. August 2007: 6–8. 
  80. ^ Alonso continues attacks on McLaren & Hamilton. F1Fanatic.co.uk. 2007 [2007-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2). 
  81. ^ The future of Fernando Alonso. grandprix.com. 2007-08-06 [2007-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30). 
  82. ^ Alonso cool on future at McLaren. BBC. 2007-08-05 [2007-09-13]. 
  83. ^ Irvine, Eddie. Million dollar babies. Virgin Media英语Virgin Media (Virgin Group). 2007-08-08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1). 
  84. ^ Benson, Andrew. Alonso secures exit from McLaren. BBC. 2007-11-02 [2007-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4). 
  85. ^ Collantine, Keith. McLaren confirm Heikki Kovalainen for 2008 (updated). f1fanatic.co.uk. 2007-12-14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3). 
  86. ^ Hamilton signs new McLaren deal. BBC Sport. 2008-01-18 [2010-08-31]. 
  87. ^ Benson, Andrew. Hamilton wins dramatic F1 opener. BBC Sport. 2008-03-16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23). 
  88. ^ Benson, Andrew. Raikkonen eases to Malaysia win. BBC Sport. 2008-03-23 [2012-11-20]. 
  89. ^ McLaren duo punished for impeding. BBC Sport. 2008-03-22 [2012-11-20]. 
  90. ^ Collantine, Keith. Raikkonen leads crushing Ferrari 1–2. 2008-04-27 [2007-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2). 
  91. ^ Massa wins Turkish GP for third straight year. grandprix.com.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12). 
  92. ^ Collantine, Keith. 2008 Monaco Grand Prix review: Ferrari mistakes let Lewis Hamilton in for win. f1fanatic.co.uk. 2008-05-28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93. ^ Beer, Matt. Kubica leads historic BMW 1–2 in Canada. Autosport英语Autosport. 2008-06-08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0). 
  94. ^ Henry, Alan. Hamilton bullish despite 10-place grid penalty.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06-12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3). 
  95. ^ Benson, Andrew. BBC Sport at Silverstone. BBC News. 2008-07-06 [2008-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2). 
  96. ^ Ashdown, John. Hamilton reigns in the rain at Silverstone.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07-06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2). 
  97. ^ Collantine, Keith. Lewis Hamilton wins despite strategy blunder (2008 German GP review). f1fanatic.co.uk. 2008-07-20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21). 
  98. ^ autosport.com – F1 News: Post-race press conference – Belgium. Autosport. 2008-09-07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99. ^ autosport.com – F1 News: McLaren: No choice but to appeal. Autosport. 2008-09-07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2). 
  100. ^ No big surprises in Paris. grandprix.com. 2008-09-23 [2008-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17). 
  101. ^ Italian GP – Sunday – Race Report: Vettel blows them away. grandprix.com.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1). 
  102. ^ Briggs, Gemma. Alonso back on form with Singapore win as Hamilton boosts title hopes.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09-28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103. ^ Collantine, Keith. Alonso wins as Hamilton and Massa stumble (2008 Japanese Grand Prix).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2008-10-12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30). 
  104. ^ Bingham, John. Hamilton savours show of family unity.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8-10-19 [201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21). 
  105. ^ Benson, Andrew. Last-gasp Hamilton takes F1 crown. BBC Sport. 2008-11-02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8). 
  106. ^ The Official Formula 1 Website. Formula One. [2008-1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107. ^ Benson, Andrew. Hamilton in McLaren career pledge. McLaren Technology Centre, Woking: BBC Sport. 2008-11-05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108. ^ Lewis Hamilton becomes youngest ever Formula One champion. The Mirror. 2008-11-02 [201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109. ^ Garside, Kevin. Lewis Hamilton keeps cool to become youngest ever world champion in rainy Brazil.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8-11-02 [201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2-02). 
  110. ^ 2008 Brazilian Grand Prix. BBC Sport. 2008-11-02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9). 
  111. ^ Gray, Sadie. Lewis Hamilton 'saddened' by racist abuse. The Times (London). 2008-02-04 [200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2). 
  112. ^ Hamilton saddened by racist abuse. BBC Sport. 2008-02-04 [2008-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01). 
  113. ^ The Official Formula 1 Website. Formula One. [2008-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8). 
  114. ^ Tremlett, Giles. Website used to abuse Lewis Hamilton owned by global ad agency. The Guardian (London). 2008-11-01 [2010-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115. ^ Spain's F1 Alonso condemns racism aimed at Hamilton. barcelonareporter.com (The Barcelona Reporter). [2010-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18). 
  116. ^ Cary, Tom. Lewis Hamilton trailing as Jenson Button takes pole for F1 Australian Grand Prix. The Daily Telegraph (London). 2009-03-28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7). 
  117. ^ FORMULA 1: Transcript of McLaren radio transmission + AUDIO. makformula1.blogspot.com. [2009-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118. ^ Noble, Jonathan. Hamilton disqualified from Australian GP. Autosport. 2009-04-02 [2009-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20). 
  119. ^ Cooper, Adam; Noble, Jonathan. Hamilton apologised to FIA's Whiting. Autosport. 2009-04-10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120. ^ Cary, Tom. Lewis Hamilton considered quitting Formula One over 'lying' scandal. The Telegraph (London). 2009-04-06 [2013-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121. ^ Lynch, Steven. KERS, ex-F1 champs and South Korea. ESPN F1. 2009-12-15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2). 
  122. ^ Hamilton, Maurice. Lewis Hamilton robbed of victory by pit-lane fiasco. The Guardian (London). 2009-08-23 [2010-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123. ^ Williams, Ollie. Boost for Button as Hamilton wins. BBC Sport. 2009-09-27 [2009-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6). 
  124. ^ Vettel wins as Hamilton drops out. BBC Sport. 2009-11-01 [2009-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03). 
  125. ^ Lotus F1 sign Jarno Trulli and Heikki Kovalainen. BBC Sport. 2009-12-14 [2010-09-02]. 
  126. ^ Ferrari's Fernando Alonso wins Bahrain Grand Prix. The Guardian (London). 2010-03-14 [201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1). 
  127. ^ Australian GP – Sunday – Race Report: Button calls the shots in Australia. grandprix.com. [201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06). 
  128. ^ Duncan, Philip. Malaysian Grand Prix 2010 Live: Lap-by-lap coverage as the F1 drama unfolds in Sepang. Daily Mail (London). 2010-04-04 [2010-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129. ^ Hamilton defends driving tactics. planetf1.com. 2010-05-07 [2010-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10). 
  130. ^ Hughes, Mark. McLaren's gang of two rules China. Autosport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0-04-22, 200 (4): 26–37. 
  131. ^ Collantine, Keith. Points for Petrov and first McLaren 1-2 since 2007 (Chinese GP stats and facts). f1fanatic.co.uk. F1 Fanatic. 2010-04-19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6). 
  132. ^ No penalty for Hamilton or Vettel after pit lane incident. espnf1.com (ESPN). 2010-04-18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133. ^ Mark Webber wins Spanish grand prix but Hamilton crashes when second.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2010-05-09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134. ^ O'Leary, Jamie. Hamilton's wheel rim failure confirmed. autosport.com (Haymarket Publications). 2010-05-11 [2010-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135. ^ Chowdhury, Saj. Lewis Hamilton wins Turkish GP after Red Bulls collide. BBC Sport (BBC). 2010-05-30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136. ^ Davies, Alan. F1: Hamilton’s phenomenal lap to take Candian Grand Prix pole. whtimes.co.uk (Welwyn Hatfield Times). 2010-06-13 [2017-0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137. ^ Hamilton storms to Montreal pole. Formula One. 2010-06-12 [2010-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4). 
  138. ^ Sebastian Vettel beats Lewis Hamilton in European GP. BBC Sport. 2010-06-27 [2010-08-17]. 
  139. ^ Hamilton: 'Everything's cool' with Alonso now. crash.net. 2010-07-07 [2010-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2). 
  140. ^ BRITISH GRAND PRIX 2010: Raging Red Bull Mark Webber holds off Lewis Hamilton for Silverstone win after Sebastian Vettel's nightmare start. Daily Mail (Associated Newspapers). 2010-07-11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141. ^ Vesty, Marc. Fernando Alonso leads Ferrari one-two in German GP. BBC Sport (BBC). 2010-07-26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5). 
  142. ^ Rae, Richard. Lewis Hamilton wins incident-packed Belgian Grand Prix. BBC Sport (BBC). 2010-08-29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43. ^ McEvoy, Jonathan. Lewis Hamilton rues his error as Fernando Alonso seals Italian Grand Prix win at Monza. Daily Mail (Monza: Associated Newspapers). 2010-09-12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1). 
  144. ^ Lewis Hamilton takes fury out on steering wheel after Singapore crash. Metro (Associated Newspapers). 2010-09-26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145. ^ Owen, Oliver. McLaren's Lewis Hamilton has 'worst' weekend at Japanese grand prix.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2010-10-10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3). 
  146. ^ F1 Korean Grand Prix: Lewis Hamilton says 'it's back on but we need some luck'. The Telegraph (Telegraph Media Group). 2010-10-25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147. ^ Duncan, Philip. LIVE 2010 BRAZILIAN GRAND PRIX: Sebastian Vettel wins in Interlagos as Red Bull clinch constructors' crown. Daily Mail (Associated Newspapers). 2010-11-07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3). 
  148. ^ Sebastian Vettel wins Formula One world championship in Abu Dhabi. The Guardia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2010-11-14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149. ^ Weaver, Paul. 'Red Bull are just a drinks company,' says revved-up Lewis Hamilton. The Guardian. 2011-03-21 [201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2). 
  150.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beats Lewis Hamilton in Australian GP. BBC Sport. 2011-03-27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5). 
  151.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beats Jenson Button in Malaysian Grand Prix. BBC Sport. 2011-04-10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152. ^ Lewis Hamilton and Fernando Alonso hit with penalties. BBC Sport. 2011-04-10 [2011-10-15]. 
  153. ^ Hamilton ends Vettel's winning run as McLaren star takes victory in Chinese Grand Prix. Daily Mail (London). 2011-04-17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154. ^ Holt, Sarah. Red Bull's Sebastian Vettel clinches Turkish Grand Prix. BBC Sport. 2011-05-08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155. ^ Benson, Andrew. Vettel holds off Hamilton to win Spanish Grand Prix. BBC Sport. 2011-05-22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7). 
  156.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triumphs after Monaco Grand Prix drama. BBC Sport. 2011-05-29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4). 
  157. ^ Lewis Hamilton launches attack on Monaco stewards. BBC Sport. 2011-05-30 [2011-08-07]. 
  158. ^ Benson, Andrew. Jenson Button wins stunning Canadian Grand Prix. BBC Sport. 2011-06-12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9). 
  159.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beats Fernando Alonso in European GP. BBC Sport. 2011-06-26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160. ^ Benson, Andrew. Fernando Alonso storms to Silverstone win. BBC Sport. 2011-07-10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2). 
  161. ^ Holt, Sarah. Lewis Hamilton wins thrilling German Grand Prix. BBC Sport. 2011-07-24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162. ^ Holt, Sarah. Jenson Button beats Sebastian Vettel in Hungary. BBC Sport. 2011-07-31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7). 
  163.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cruises to dominant Italian GP victory. BBC Sport. 2011-09-11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4). 
  164. ^ Lewis Hamilton refuses to criticise Schumacher tactics. BBC Sport. 2011-09-11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5). 
  165. ^ Benson, Andrew. Sebastian Vettel wins in Singapore but title must wait. BBC Sport. 2011-09-25 [2012-11-20]. 
  166. ^ Felipe Massa criticises Lewis Hamilton's driving in Singapore. BBC Sport. 2011-09-25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5). 
  167. ^ Holt, Sarah. Lewis Hamilton says he is not doing anything wrong. BBC Sport. 2011-10-06 [2012-11-20]. 
  168.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takes crown despite Jenson Button win in Japan. BBC Sport. 2011-10-09 [2012-11-20]. 
  169. ^ Gordon, Ian. Felipe Massa must grow up. The Sun (London). 2011-10-14 [2011-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170. ^ Holt, Sarah. Lewis Hamilton blasts to pole at Korean Grand Prix. BBC Sport. 2011-10-15 [2011-10-15]. 
  171. ^ Holt, Sarah. Sebastien Vettel wins Korean Grand Prix from Lewis Hamilton. BBC Sport. 2011-10-16 [2011-10-23]. 
  172.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takes Indian Grand Prix pole. BBC Sport. 2011-10-29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173. ^ Holt, Sarah. Hamilton given Indian Grand Prix grid penalty. BBC Sport. 2011-10-28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4). 
  174. ^ Holt, Sarah. Sebastian Vettel wins inaugural Indian Grand Prix. BBC Sport. 2011-10-30 [2012-11-20]. 
  175. ^ Holt, Sarah. Lewis Hamilton wins Abu Dhabi GP battle with Fernando Alonso. BBC Sport. 2011-11-13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176. ^ Lewis Hamilton finally ends feud with Felipe Massa. BBC Sport. 2011-11-27 [2012-11-20]. 
  177. ^ Benson, Andrew. Mark Webber beats Sebastian Vettel to win season-ending Brazilian GP. BBC Sport. 2011-11-27 [2012-11-20]. 
  178. ^ Benson, Andrew. Lewis Hamilton confident of a better F1 season in 2012. BBC Sport. 2012-02-01 [2012-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4). 
  179. ^ Elizalde, Pablo. Hamilton baffled by lack of pace after third-place finish in Australian GP. Autosport英语Autosport. 2012-03-18 [2012-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5). 
  180. ^ Benson, Andrew. Fernando Alonso wins thrilling Malaysian Grand Prix l. BBC Sport. 2012-03-25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181. ^ Lewis Hamilton loses Spanish pole because of rules on fuel. BBC Sport. 2012-05-12 [201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3). 
  182. ^ Benson, Andrew. Monaco GP: Mark Webber wins for Red Bull in Monte Carlo. Monaco: BBC Sport. 2012-05-27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183. ^ Benson, Andrew. Lewis Hamilton becomes the seventh winner of 2012 in Canada. BBC Sport. 2012-06-10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2). 
  184. ^ Lewis Hamilton wins Canadian GP. ESPN. Associated Press. 2012-06-10 [2012-06-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85. ^ Maldonado blames 'aggressive' Hamilton for collision which ended McLaren driver's race early. Daily Mail. 2012-06-24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8). 
  186. ^ We're a long way behind our rivals, admits Hamilton as McLaren falter at British GP. Daily Mail. 2012-07-08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15). 
  187. ^ Davies, Alan. F1 2012 German Grand Prix result: Hamilton retires as Alonso wins at Hockenheim. Welwyn Hatfield Times. 2012-07-22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6). 
  188. ^ Cass, Simon. Second chance: Boost for Button as Vettel is penalised for overtaking manoeuvre. Daily Mail. 2012-07-22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189. ^ Cass, Simon. Hungry Hamilton takes the chequered flag in Hungary after consummate drive. Daily Mail (London). 2012-07-29 [2012-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90. ^ Cary, Tom. Lewis Hamilton leaves angry criticism of Belgian Grand Prix crash perpetrator Romain Grosjean to others. Spa-Francorchamps: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09-02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191. ^ Benson, Andrew. Italian GP: Lewis Hamilton wins dominantly at Monza for McLaren. BBC. [2012-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9). 
  192. ^ Weaver, Paul. Lewis Hamilton's F1 title chase hits buffers at Singapore Grand Prix. Singapore: The Guardian. 2012-09-23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2). 
  193. ^ Benson, Andrew. Japanese GP: Sebastian Vettel wins as Fernando Alonso retires. BBC Sport. 2012-10-07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194. ^ Richards, Giles. McLaren praise 'heroic' Lewis Hamilton but title dreams turn to dust. Yeongam: The Guardian. 2012-10-14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195. ^ Lewis Hamilton 'heartbroken' after fourth place at Indian Grand Prix ends 2012 title hopes.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10-28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196. ^ ESPN Staff. Hamilton 'gutted' to retire from the lead. ESPN. ESPN Internet Ventures. 2012-11-04 [2016-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10). 
  197. ^ Benson, Andrew. Lewis Hamilton beats Sebastian Vettel in US GP, Alonso third. BBC Sport. 2012-11-18 [2012-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198. ^ Cary, Tom. Brazilian Grand Prix 2012: Lewis Hamilton left numb as fairytale finish is ruined by Nico Hulkenberg's shunt. The Daily Telegraph. 2012-11-25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199. ^ Numbers up for 2014 Formula One drivers. MSN News. 10 January 2014 [5 Jul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3). 
  200. ^ Gill, Pete. What we've learnt at Bahrain Test Two. Sky Sports. 4 March 2014 [21 Ma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201. ^ The World's Highest-Paid Athletes. Forbes. [2019-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9) (英语). 
  202. ^ Hamilton crowned 2018 world champion in Mexico. Formula1.com. [2018年10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1月16日). 
  203. ^ Benson, Andrew. Lewis Hamilton wins sixth F1 world championship at United States Grand Prix. BBC體育. 2019-11-03 [2019-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204. ^ XE. [202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31).  已忽略文本“汉密尔顿成立X44车队参加Extreme E” (帮助)
  205. ^ 汉密尔顿新冠检测呈阳性 将错过萨基尔大奖赛. [2020-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 
  206. ^ 【F1】Rd.16薩基爾GP賽前報:Williams車手Russell代替Hamilton出賽 Aitken將遞補Russell位置
  207. ^ 刘易斯·汉密尔顿被赐予爵士头衔
  208. ^ Lewis Hamilton.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5). 
  209. ^ Lewis Hamilton, Bio. [2017-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210. ^ #44 Lewis Hamilton.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7). 
  211. ^ Hamilton takes F1 title after last lap drama. The Independen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212. ^ Lewis Hamilton wins World Championship in Abu Dhabi. BBC 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6). 
  213. ^ Lewis Hamilton wins Third Title after US Grand Prix victory. The Guardian.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6). 
  214. ^ DHL Fastest Lap Award – 2014 Results. formula1.com. [2014-1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17). 
  215. ^ 2015 DHL Fastest Lap Award. formula1.com. [2015-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26). 
  216. ^ FIA Pole Trophy.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4). 
  217. ^ Hamilton receives Hawthorn Memorial Trophy. GPUpdate.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218. ^ Hamilton receives Hawthorn Memorial. Auto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219. ^ Lewis Hamilton receives Hawthorn Memorial Trophy. Motor Sports Association UK.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220. ^ Lewis Hamilton receives Hawthorn Memorial Trophy. Motor Sports Association UK.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221. ^ Lewis Hamilton takes another swipe at F1 trophies after being named best British driver. The Express.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222. ^ GP2 Hall of fame: Lewis Hamilton. FIA Formula 2.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223. ^ European F3 Champions / F3 Euro Series / Formula 3 Cup. motorsportsetc.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6). 
  224. ^ 40 Years of Renault UK Motorsport. Renault 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225. ^ F1: Hamilton takes two Autosport Awards. racer.com.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5). 
  226. ^ 2006 champion Hamilton earns Autosport award. motorsport.com. [2017-09-05]. 
  227. ^ 227.0 227.1 227.2 Hamilton bags Awards hat-trick. Auto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228. ^ Hamilton named Driver of the Year 2008. ITV-F1.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9). 
  229. ^ AUTOSPORT Awards 2014: Lewis Hamilton wins International Driver. Auto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230. ^ 230.0 230.1 Autosport Awards 2015: Lewis Hamilton wins two awards. Auto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231. ^ Autosport Awards 2017 - Lewis Hamilton claims two awards. Autosport. [2017-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232. ^ AUTOSPORT Awards: Lewis Hamilton wins British Competition Driver. Auto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233. ^ AUTOSPORT Awards 2014: Lewis Hamilton wins British Driver. Auto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234. ^ Autosport Awards 2016: Hamilton wins British Competition Driver. Autosport.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7). 
  235. ^ Autosport Awards 2017 - Lewis Hamilton claims two awards. Autosport. [2017-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236. ^ Bambi Award for F1's Hamilton. Times of Malta. 2008-11-29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237. ^ Lewis Hamilton – Breakthrough – 2008. Laureus. [2017-09-05]. 
  238. ^ Hamilton to receive Lorenzo Bandini trophy. motorsport.com. [2017-09-05]. 
  239. ^ BBC Sports Personality of the Year – Lewis Hamilton. BBC.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6). 
  240. ^ Hamilton Europas Sportler des Jahres. Neue Zürcher Zeitung.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241. ^ 2014 Sportsman: Lewis Hamilton. GQ Magazine.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242. ^ 2015 Sportsman: Lewis Hamilton. GQ Magazine.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243. ^ Full list of 2017 ESPYS winners. ESPN. [2017-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3). 
  244. ^ 第58929號憲報. 倫敦憲報 (Supplement). 2008-12-31. 
  245. ^ New Year Honours: Lewis Hamilton knighted as Rob Burrow becomes MBE. [202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5). 
  246. ^ Lewis Hamilton: Silverstone renames pit straight after British seven-time champ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BBC F1.2020-12-12.[2020-12-13].
  247. ^ 2007 Formula 1 season statistics. F1 Fanatic. Keith Collantine. [2010-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23). 
  248. ^ Lewis Hamilton's 2008 season – a legend in the making. Formula One. 2008-11-04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15). 
  249. ^ Statistics Drivers – Points – By number • STATS F1. statsf1.com. [201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1). 
  250. ^ Rose, Gary. Lewis Hamilton breaks pole record - how he did it in numbers. BBC.co.uk. 2017-09-02 [2017-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251. ^ Lewis, Tim. Back on track. The Guardian (London). 2009-08-23 [2010-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3). 
  252. ^ Back on track. statsf1. [2015-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2). 
  253. ^ Lynch, Steven. Rindt's low points. ESPN F1. 2010-08-27 [2010-08-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30). 
  254. ^ 2016 Austrian GP: Lewis Hamilton becomes the 1st F1 driver to win 4 races in one calendar month.. Formula 1. 2016-08-01 [2016-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1). 
  255. ^ Wins at different circuits. Stats F1. [2016-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256. ^ The 2016 season in numbers. Formula 1. 2016-12-16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4). 
  257. ^ Statistics Drivers – Pole positions – Pole position and win • STATS F1. statsf1.com. [2017-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1). 
  258. ^ Gorman, Edward. Silverstone awaits its new hero as Hamilton homes in on title. The Times (London). 2007-07-02 [2007-07-05]. 
  259. ^ How Lewis Hamilton's F1 record compares to Ayrton Senna's. Sky Sports. [2015-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5). 
  260. ^ Most consecutive years pole position. Stats F1. [2016-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1). 
  261. ^ 2015 British GP: Hamilton breaks 45-year-old F1 record. ThisisF1. 2015-07-05 [2015-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8). 
  262. ^ Duncan, Philip. Lewis Hamilton wins fourth F1 world championship: his career in numbers. Mexico City: The Independent. 2017-10-29 [2018-0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4). 
  263. ^ Most grand slam in a season.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7-07-17 [2017-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264. ^ Most Front row starts. formula1.com. Formula One Administration. 2017-10-21 [2017-10-21]. 

自傳

漢米爾頓自撰

  • Hamilton, Lewis. Lewis Hamilton: My Story (Hardback). London: HarperSport. 2007: 320 pages. ISBN 978-0-00-727005-7.  (also in paperback Lewis Hamilton : my story.. HarperSport. 2008-03-17: 336 pages. ISBN 978-0-00-727006-4. )

他人編寫

  • Hughes, Mark. Lewis Hamilton: The Full Story (hardback). Thriplow: Icon Books Ltd. 2007-08-11: 224 pages. ISBN 978-0-00-727006-4.  (also in paperback Mark Hughes. Lewis Hamilton : the full story. Icon Books Ltd. 2008-02-26: 304 pages. ISBN 978-1-84046-941-7. )
  • Worral, Frank. Lewis Hamilton: The Biography (hardback). London: John Blake Publishing. 2007-01-10: 306 pages. ISBN 978-1-84454-543-8.  (also in paperback Lewis Hamilton: The Biography. John Blake Publishing. 2008-08-09: 288 pages. ISBN 978-1-84454-581-0. )
  • Stafford, Ian. Lewis Hamilton: New Kid on the Grid. Edinburgh: Mainstream Publishing Co. (Edinburgh) Ltd. 2007-01-11: 224 pages. ISBN 978-1-84596-338-5. 
  • Belton, Brian. Lewis Hamilton: A Dream Comes True. London: Pennant Publishing Ltd. 2007-03-09: 256 pages. ISBN 978-1-906015-07-7. 
  • Rogers, Gareth. Lewis Hamilton: The Story So Far (paperback). Stroud: The History Press Ltd. 2007-01-10: 200 pages. ISBN 978-0-7524-4480-2. 
  • van de Burgt, Andrew. Lewis Hamilton: A portrait of Britain's new F1 hero (hardback). Yeovil: J H Haynes & Co Ltd. 2007-11-15: 160 pages. ISBN 978-1-84425-480-4. 
  • Jones, Bruce. Lewis Hamilton: The People's Champion (ITV SPORT) (hardback). London: Carlton Books Ltd. 2007-01-10: 128 pages. ISBN 978-1-84442-027-8. 
  • Apps, Roy. Lewis Hamilton (Dream to Win) (paperback). London: Franklin Watts Ltd. 2008-11-09: 48 pages. ISBN 978-0-7496-8233-0. 
  • Townsend, John. Lewis Hamilton (hardback). Oxford: Raintree Publishers. 2008: 32 pages. ISBN 978-1-4062-0953-2. 
  • Spragg, Ian. Lewis Hamilton: The Rise of F1's New Superstar. 2008-06-03. 
  • Worrall, Frank. Lewis Hamilton: Triple World Champion: The Biography (paperback). London: John Blake Publishing Ltd. 2016: 388 pages. ISBN 978-1-7860-6033-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