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動員令
动员令 | ||||||||||||||||||||||
---|---|---|---|---|---|---|---|---|---|---|---|---|---|---|---|---|---|---|---|---|---|---|
关于动员令 | ||||||||||||||||||||||
動員令主页 如何散發動員令 动员令通知书 动员令广告 存檔、統計及記錄 | ||||||||||||||||||||||
籌備中之动员令 | ||||||||||||||||||||||
暫無 | ||||||||||||||||||||||
進行中之动员令 | ||||||||||||||||||||||
暫無 | ||||||||||||||||||||||
已結束之動員令 | ||||||||||||||||||||||
| ||||||||||||||||||||||
相關頁面 | ||||||||||||||||||||||
什麼是條目 新條目推薦候選 優良條目評選 典範條目評選 特色圖片評選 特色列表評選 | ||||||||||||||||||||||
中文維基百科動員令(英語:Domestic Campaign of the Chinese Wikipedia,简称:DC)是中文维基百科一种召集維基人编辑条目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短期内增加具一定品質條目的數量,主要透過部分維基人主動邀請其他維基人參與條目編輯進行。
如對動員令有任何想法或意見,可至討論頁提出。
历史
[编辑]中文维基百科动员令最早脱胎于英文维基百科的“Danny's Contest”。自2004年至2007年,Danny's Contest及其后继者Core Contest共举办了4届;2012年至2017年,又由英国维基媒体协会(WMUK)举办了7届。现在英文维基百科的主要编辑竞赛是淘汰赛制的“维基杯”。
中文维基百科的第一次动员令是于2006年由維基人真实事求是组织开展的。早期的动员令比较自由,没有明确的主题,也没有明确的要求。2007年暑假的第5次动员令之后,动员令的形式和流程逐渐确定下来,一般在每年的暑假举行一次,时长约两个月。最近一次動員令,即第22次动员令,于2024年举行,78人完成是次动员令。
歷屆動員令列表
[编辑]籌備中
[编辑](暫無)
進行中
[编辑](暫無)
已結束
[编辑]- 第一次動員令(討論)
- 第二次動員令(討論)
- 第三次動員令(討論)
- 第四次動員令(討論)
- 第五次動員令(討論)
- 第六次動員令(討論)
- 第七次動員令(討論)
- 第八次動員令(討論)
- 第九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一次动员令(討論)
- 第十二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三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四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五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六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七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八次動員令(討論)
- 第十九次動員令(討論)
- 第二十次動員令(討論)
- 第二十一次動員令(討論)
- 第二十二次動員令(討論)
基本原則
[编辑]- 動員令不可違背任何中文維基之方針與指引。
- 動員令貢獻條目之品質與數量應並重。
- 動員令為自愿参与,不強迫參加。
- 動員令人人皆可參與(但需為自動確認用戶),也歡迎新人在活動中學習如何編輯條目。
分類
[编辑]動員令依編輯範圍限制,可分為“大動員令”及“中/小動員令”两种,亦可同時進行。
大動員令
[编辑]“大動員令”是指沒有限制編輯领域的动员令,要求全體維基人在特定時間範圍內建立或充实一定數量的條目,目的是短期内增加中文维基的总条目数。雖然大動員令之主要目的為增加新條目之數量,但同時也重視條目質素。
中/小動員令
[编辑]“中/小動員令”自第八次動員令起出現,為有範圍限制的動員令,目的是为了在短時間內内充实特定范围的条目,其中小动员令对条目稍顯贫乏的领域特別具有助益。
中/小動員令之限制範圍可以有以下幾種類型:
- 特定主題或領域:選定特定主題或領域,其範圍可大可小,大者如“地理”、“工业”、“科学”等,小者如“李敖”、“鲁迅”等,並要求參與者貢獻相關條目。例如:當主題是“李敖”時,李敖的前妻“胡茵夢”、父親“李鼎彝”、出生地“濰縣”、姓氏“李姓”、性別“男性”、著作《蔣介石評傳》等都算是相關條目。
- 消去條目紅字連結:選定具有紅字連結的條目,並要求填滿條目內所有的紅字連結為有效內部連結。
- 特定條目:列出特定條目,讓參與者完成。
中動員令之主題範圍通常較為廣闊,而小動員令則較為狹隘,不過可得分數較中動員令高。此舉可吸引用戶多加參與小動員令,同時持續進行中動員令。此混合進行中/小動員令的做法於其後的第九、十一、十二、十四、十五、十六及第十七次動員令皆有採用,而第十及第十三次動員令則只有小動員令。
常見問題解答
[编辑]剛接觸動員令的維基人会有一些常见的疑問,在此可以找到解答。
- 「動員令」會使得中文維基充滿濫竽充數,品質差的條目嗎?
不會。動員令的主要原則是品質與數量並重,具體做法是要求參與者貢獻的條目不可以是小小作品,並鼓勵將條目擴充達新條目推薦等級,甚至是優良條目或典範條目。
- 一般維基人有權力發動“動員令”嗎?“動員令”有任何強逼性質嗎?
動員令只是一種維基人間的編輯邀請,與權力無關。中文維基百科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發出編輯邀請。動員令只是一種邀請,並沒有任何強迫性質,要不要參加可由各維基人自行決定。當然我們非常希望越多人參加越好,因為這是對中文維基非常有利的活動。不過舉辦動員令之前,先於互助客棧發起討論是最理想的做法。
- 參加“動員令”有什麼好處?
參加動員令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中文維基更全面、更快速的成長。而且獲得“動員令勛章”的維基人還可以參與往後動員令的各种投票。
對新人而言,參加動員令可以令新人更快的掌握編輯條目的技巧及規定,早日成為能獨當一面的維基人;若成功編輯出新條目推薦以上等級條目,更有機會獲得維基榮譽及維基獎勵。
- 如何報名動員令?
根據以往慣例,在每次動員令開始時才可報名當次動員令。屆時該次動員令(連結位於上方進行中之動員令一節)的主頁面會出現報名欄位,您只要輸入您的使用者名稱後點擊「報名」按鈕,並依指示填寫各項參數並發布頁面即可完成報名。
- 什麼是動員令邀請函?如何在動員令開始前收到動員令的邀請函?
「動員令邀請函」是由維基人自己發送給其他使用者的邀請訊息。如果您想要在每次動員令開始前都收到邀請函,您可以將自己的使用者名稱加入到這份邀請名單的「白名單」內,屆時會有人利用大量訊息發送功能發送邀請函給您。相反的,如果您不想接收到動員令邀請函,也請將自己的使用者名稱加入到這份邀請名單的「黑名單」內。
若您想知道如何散發動員令邀請函,請見Wikipedia:動員令/散發動員令;若您想知道動員令邀請函模板的使用說明,請見Template:動員令。
參與者注意事項
[编辑]- 請認真主持动员令
主持动员令時请认真,草率或半途而废对其他参与者来说是很不尊重的。
- 請不要给予太大压力
動員令与维基百科本身一样,包括主持人在内的参与者都是自愿參與的,因此請不要给諸位維基人太大的压力。若动员令的成果不甚理想,參與者不要只顧著责怪主持人,毕竟主持人已经为了動員令的舉辦付出了不少努力;在参与者无法达到目标時,主持人也不要去责怪他们,因為即使參與者只贡献了一篇条目也算是对动员令、對中文維基有所贡献了。再者,给予太大的压力会令維基人对动员令望而生畏,不利于活動的推广。
- 請鼓励创新
諸位动员令之参与者应提出任何可以改善动员令的意见,不要害怕创新或意见不妥。每一次的动员令活动都是珍貴的學習经验,在來自各方的意見彙整之下,动员令会不断完善,這對維基百科是有益而無害的。因此,不要因爲害怕失败而不敢提出想法,令動員令裹足不前。
- 請不要連續舉辦动员令
动员令若举办次数过多过密,参与者将疲惫不堪,进而導致參與意願降低、參與人数减少;尤其主持人工作量大,若连续发动动员令,將嚴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现实生活。过多过密举办活動不但勞師動眾,且效果不顯。动员令最有成效的举办方式是「於黃金時段號召大量人馬以高集中度達成目的」,可在假期,尤其在目前佔動員令主持人多數的学生維基人較有空閒的寒暑假举行,效果奇佳。
動員令的讨论及投票
[编辑]討論
[编辑]维基百科一向由社群共识主导,动员令自然也不例外。动员令的发动日期、主题以及其它设计想法應先在互助客棧或本頁的討論頁提出,基本上包括IP用户在内的任何用戶皆可参与讨论。
投票
[编辑]若各方意見僵持不下,應使用投票解決爭議。通常情況下,只要達到自動確認用戶資格者即可投票;不過,基本上建議在参加至少一次动员令,熟悉活動運作方式後再参与投票。一般而言,當同意票过半数時,該投票即通過。
投票時建議使用的基本格式如下:
- (+)支持:基本上不需要理由,不過建議陳述想法,方便社群討論。
- (=)中立:建議陳述想法,方便社群討論。
- (-)反对:須註明理由,以供社群討論。
- (!)意見:詳述意見,以供社群討論。
在讨论或投票時,请務必遵守社群礼仪。
動員令相關模版
[编辑]完成次数模版
[编辑]这位用户已完成 動員令 20 次 |
(格式為{{User 動員令|完成次數}}
)
在参与并完成过一次动员令后,即可在个人用户页上放置此模版,以记录成功完成动员令的次数。
头衔模版
[编辑]在动员令活动中表现突出者,可获得以下头衔。
军师
[编辑]軍師 | 这位用户获得 動員令 的 軍師 头衔 n 次 |
軍師者,運籌帷幄者也。《史記·高祖本紀》中有云:“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 获得资格:作为动员令主持人,而无半途卸职或其他类似不称职行为者,可获得此头衔。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 背景:最初的要求为:“当过动员令主持人一次,没有半途卸职,且完成动员令者”;因第十七次动员令筹备时,社群共识认为动员令主持人可以专门审核条目而无需同时分心于参与动员令中,故自当次动员令起修改为现在的要求。
上将
[编辑]上將 | 这位用户获得 動員令 的 上將 头衔 n 次 |
上將者,除武藝出众,更具韜略之法、馭軍之道也。《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云:「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获得资格:在单次动员令活动中,前三名分数最高, 且完成动员令者,可获得此头衔。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猛将
[编辑]猛将 | 这位用户获得 動員令 的 猛将 头衔 n 次 |
猛将者,以一敌万,以少敗多,萬夫莫敵也。《三国演义》中猛將张飞有云:“俺在百萬軍中,取敵首級,猶如探囊取物!”
获得资格:在单次动员令活动中,前三名贡献条目数最多,且完成动员令者,可获得此头衔。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良将
[编辑]良将 | 这位用户获得 動員令 的 良将 头衔 n 次 |
良将者,逢战必胜也。《史記·高祖本紀》中有云:“战必胜,攻必取。”
获得资格:完成三次动员令者,可获得此头衔。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健將
[编辑]健将 | 这位用户获得 動員令 的 健将 头衔 n 次 |
健將者,學有專精,率師破敵者也。《三國演義》中有云:「縱有伏兵能候敵,怎當健將共爭先?」
- 獲得資格:動員令單個主題積分排名前三。
- 背景:此頭銜自第十四次動員令起創立,原意為鼓勵在單一主題內有突出貢獻的用戶。於統計表格之中標記為♠。
- 模板使用方法:说明获得头衔的次数时使用 {{User 健将|次数}},说明特定动员令中获得的头衔时使用 {{User 健将2|2=动员令届次|1=头衔对应主题}}(主题使用两个字概括,如第十四次动员令中的“多于15种外语版本的条目”概括为“外语”、“女性人物”概括为“女性”、“文物遗产”概括为“文遗”等)。
驍將
[编辑]骁将 | 这位用户获得 動員令 的 骁将 头衔 n 次 |
驍將者,志意廣博,勇捷善戰者也。《漢書·司馬遷傳》中有云:「亦其涉獵者廣博,貫穿經傳,馳騁古今。」
- 獲得資格:在單次動員令活動中指定數量的主題貢獻至少兩個達標條目者,可獲得此頭銜。指定數量則為比該次動員令主題(不包括普通大動員令)總數少三個。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 背景:此頭銜自第十八次動員令起創立,旨為鼓勵在各項主題內均有貢獻的用戶。
新銳
[编辑]新锐 | 这位用户曾获得 動員令 的 新锐 头衔 |
新銳者,初生之犢,披堅執銳者也。《三國演義》中有云:「老臣素矢忠君志,年少能成報國功。」
- 獲得資格:报名動員令時編輯次數小於1000或加入维基百科的时间不足半年(从第一笔编辑起计)、第一次參加動員令及完成動員令。因需第一次參與動員令,每位維基人只可有一次機會獲得此頭銜。自第十三次動員令起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 背景:此頭銜自第九次動員令起創立,原意為鼓勵新人在動員令過後繼續留在維基編輯。刚创立时要求为动员令结束时编辑次数小于1000,因有打消新人充分参与动员令的积极性之虞,自第十七次动员令起修改为现在的要求。
精銳
[编辑]精锐 | 这位用户曾获得 動員令 的 精锐 头衔 |
精銳者,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者也。《後漢書·銚期傳》有云:「明公據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 獲得資格:動員令結束時完成首次動員令(無論前幾次有沒有參與且未完成動員令,或者是從來沒有參與過動員令,這一次總算第一次奮加努力的完成動員令),且積分位於前五名,每位維基人只可有一次機會獲得此頭銜。於統計表格之中記為■。
- 背景:此頭銜自第十三次動員令起創立,為鼓勵還沒完成過動員令者繼續勇往直前,突破難關。
巧匠
[编辑]巧匠 | 这位用户获得 動員令 的 巧匠 头衔 1 次 |
- 获得资格:动员令期间,上传多媒体内容(图片、视频、音频等)达该次动员令前五名,或在4个及以上主编条目中有3张以上的多媒体加分的,可以获得多媒体贡献头衔。(但所有加分的多媒体必须是自己的作品,且不得出现大量机械化贡献多媒体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并上传相似的地图,对同一事物在不同角度拍摄等,这些情况下仅能算一张。)于统计表格中的标记为◎。
- 背景:此头衔自第十八次动员令起创立,旨在鼓励参与者在贡献文字以外以多媒体项目进行贡献,使得条目内容更加充实。
定制维基广告
[编辑]-#DC22 |
(格式為{{Wikipedia ads/DC22|float=浮动(可选)|height=高度(可选)|width=宽度(可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