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水市
泸水市 ꓡꓴꓽ-ꓢꓴꓲ ꓫꓵꓹ | |
---|---|
县级市 | |
泸水市(红色)在怒江州(粉色)和云南省的位置 | |
坐标:25°51′07″N 98°51′22″E / 25.85189°N 98.85618°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设立 | 2016年 |
政府驻地 | 大练地街道龙江路1号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3,088 平方公里(1,192 平方英里) |
人口(2020年)[1] | |
• 常住 | 203,977人 |
• 密度 | 66.1人/平方公里(171人/平方英里) |
• 城镇 | 148,759人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邮政编码 | 661100 |
电话区号 | 886 |
车辆号牌 | 云Q |
行政区划代码 | 533301 |
泸水市(老傈僳文:ꓡꓴꓽ-ꓢꓴꓲ ꓫꓵꓹ)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级市。全市面积3088平方千米,2020年总人口20.40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大练地街道。
地名由来
[编辑]因怒江别称泸水,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亦名泸水,县在江之西,故名。[2]
历史沿革
[编辑]泸水县是六库、大兴地(老窝)、鲁掌、卯照、登埂五土司署统治地区。据明正统九年(1444年)的《段福墓志铭》记载,段家祖籍在云南省大理府周城村,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世代任老窝(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老六库村)土知州,即一直是泸水六土司(六库、老窝、鲁掌、登埂、卯照、练地)的首领。
片马事件后,1911年云贵总督李经羲派遣李根源入怒江调查,作进军部署。1912年上半年,在辛亥革命的有利形势下,派遣殖边队分三路开辟和进驻菖蒲桶(现贡山)、上帕(现福贡)、知子罗(现碧江),巩固了怒江边防。1912年,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李根源赴片马等地勘查,电告蔡锷,请改六库等(怒江西)五土司地为泸水行政委员区,并推荐段浩暂为统领。李还赠段浩“捍卫边徼”的匾额。仍保留土司制度,隶属腾越道。因怒江别称泸水,纵贯全境而得名。民国7年,段浩被选为云南省参议会怒江七土司特派代表,并任泸水劝学所长、建设局长等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泸水设治局,1951年2月,改泸水县。1954年改属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7年改称自治州)。1954年将原属保山县上江区的蛮英、丙贡、官坝、敕茂4个乡分划归泸水县。1968年将直属丽江专区的片古岗特区划归泸水。1978年将云龙县老窝公社划归泸水。1986年底原碧江县制撤销,古登、洛本卓2区划归泸水。2016年6月16日,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泸水县,设立县级泸水市[3];12月16日,举行撤县设市授牌授印仪式[4][5];12月20日,撤县设市庆祝大会与2016怒江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一并举行[6]。
行政区划
[编辑]泸水市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7]:
大练地街道、六库街道、鲁掌镇、片马镇、上江镇、老窝镇、大兴地镇、称杆乡、古登乡和洛本卓白族乡。
地理
[编辑]气候
[编辑]泸水市气象数据(1981−2010)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7.1 (80.8) |
32.8 (91.0) |
35.7 (96.3) |
37.7 (99.9) |
39.0 (102.2) |
38.7 (101.7) |
37.0 (98.6) |
35.9 (96.6) |
36.1 (97.0) |
35.5 (95.9) |
29.8 (85.6) |
26.9 (80.4) |
39.0 (102.2) |
平均高温 °C(°F) | 21.1 (70.0) |
22.8 (73.0) |
25.6 (78.1) |
27.6 (81.7) |
29.7 (85.5) |
29.9 (85.8) |
29.3 (84.7) |
29.8 (85.6) |
29.0 (84.2) |
26.8 (80.2) |
23.9 (75.0) |
21.4 (70.5) |
26.4 (79.5) |
日均气温 °C(°F) | 13.7 (56.7) |
15.5 (59.9) |
18.5 (65.3) |
20.9 (69.6) |
23.7 (74.7) |
25.0 (77.0) |
24.8 (76.6) |
24.7 (76.5) |
23.5 (74.3) |
21.0 (69.8) |
17.1 (62.8) |
14.1 (57.4) |
20.2 (68.4) |
平均低温 °C(°F) | 8.0 (46.4) |
9.8 (49.6) |
13.2 (55.8) |
16.0 (60.8) |
19.2 (66.6) |
21.6 (70.9) |
21.8 (71.2) |
21.5 (70.7) |
20.2 (68.4) |
17.3 (63.1) |
12.4 (54.3) |
8.9 (48.0) |
15.8 (60.5) |
历史最低温 °C(°F) | 4.0 (39.2) |
4.7 (40.5) |
4.0 (39.2) |
9.5 (49.1) |
13.3 (55.9) |
16.1 (61.0) |
16.3 (61.3) |
17.3 (63.1) |
12.7 (54.9) |
10.7 (51.3) |
6.7 (44.1) |
3.7 (38.7) |
3.7 (38.7)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3.6 (0.54) |
28.5 (1.12) |
44.3 (1.74) |
46.1 (1.81) |
94.0 (3.70) |
148.1 (5.83) |
168.8 (6.65) |
159.1 (6.26) |
123.8 (4.87) |
114.5 (4.51) |
25.9 (1.02) |
10.5 (0.41) |
977.2 (38.46) |
平均相对湿度(%) | 55 | 52 | 51 | 57 | 63 | 75 | 80 | 81 | 80 | 76 | 66 | 61 | 66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8] |
经济
[编辑]2022年,泸水市生产总值达94.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4.97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46.38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为14∶37∶49。人均生产总值46,505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913元、9,515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28,672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5亿元,人均1,449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7.60亿元,人均18,479元。[9]
人口
[编辑]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泸水市总人口(常住人口)共有203,977人,城镇人口148,759人(占72.93%),乡村人口55,218人(占27.07%)。共有男性107,554人、女性96,423人,性别比为111.54。0—14岁人口共42,640人(占20.90%),15—59岁人口共136,459人(占66.90%),60岁及以上人口共24,878人(占1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共16,928人(占8.30%)。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人口有23,111人,15岁以上的文盲有20,838人,占15岁以上人口的12.92%。[10]
交通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 ^ 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同意云南省撤销泸水县设立县级泸水市的批复(民函〔2016〕176号). 维基文库. 2016-06-16.
- ^ 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云南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 云南经济年鉴·2017. 北京: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 334. ISBN 978-7-222-16526-7. CNKI N2018050291001160.
- ^ 怒江州举行泸水撤县设市授牌授印仪式. 泸水政务. 泸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12-20 [2023-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3)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
- ^ 直播丨丨2016怒江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暨泸水撤县设市庆祝大会. 怒江大峡谷网. 2016-12-20 [2023-12-13].
- ^ 2023年泸水市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23-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 中国地面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81-2010年). 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 2012-08-16 [2022-10-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 ^ 云南省统计局. 云南统计年鉴 2023.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3 [2023-12-14]. ISBN 978-7-5230-0253-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4).
-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2020.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 ISBN 978-7-5037-9772-9.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