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规 (人名)/存档3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原住民族人条目命名

Y0529543将一些台湾原住民族人条目从中文名(包括汉式姓名、音译)移至拉丁字母表示的原住民族语言名。此举似乎比较草率:原先标题也是本人姓名,符合名从主人惯例;移动后的标题不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中文原则,有的还不符合使用常用名称原则。以往讨论Talk:谷辣斯·尤达卡未有定论。 绀野梦人 肺炎退散 2021年3月11日 (四) 14:40 (UTC)

@Yumeto:使用中文一段的条文:“惟若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或如果不存在中文翻译的名称,则应使用原文名称”,这样做未必不符合使用中文原则。如果不符合使用常用名称原则的话,那自然是另一回事。建议列一个列表出来看看受影响条目的范围。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11日 (四) 15:57 (UTC)
汉式姓名和音译都好说,但是不能接受姓名用拉丁字母命名。中文维基百科不能假定读者认识拉丁/斯拉夫/阿拉伯字母之类。--Lt2818留言2021年3月11日 (四) 16:14 (UTC)
迷惑行为,难不成川普还要移动到Donald Trump吗……--Br2 2021年3月12日 (五) 13:35 (UTC)
《姓名条例》
  • 第1条第1项:中华民国国民,应以户籍登记之姓名为本名,并以一个为限。
  • 第2条第1项:办理户籍登记、申请归化或护照时,应取用中文姓名,并应使用辞源、辞海、康熙等通用字典或教育部编订之国语辞典中所列有之文字。
  • 第4条第1项:台湾原住民及其他少数民族之传统姓名或汉人姓名,均得以传统姓名之罗马拼音并列登记,不受第一条第一项规定之限制。
所以台湾原住民不论是要采用传统姓名或汉名办理户籍登记,都必须以中文呈现;但与台湾汉人不一样的是,可以选择要不要并列传统姓名的罗马拼音,如果并列,则中文名与罗马拼音都是本名。也就是说,台湾原住民未必有罗马拼音的本名,但一定有中文的本名。希望在下没有理解错误。因此,谷辣斯·尤达卡不仅仅是中文翻译,这就是她身为中华民国国民的本名,难道她不是中华民国国民?-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3月13日 (六) 10:23 (UTC)

台湾原住民族人条目命名(第二次)

承上次讨论,现拟议为Wikipedia:命名常规 (人名)加入以下一条:

以上。此条确立使用汉人姓名或台湾原住民族人名命名台湾原住民族人士的传记条目时均应使用中文命名的原则,但不对以非本名见称的台湾原住民族人士的传记条目造成影响。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2日 (一) 00:53 (UTC)

@YumetoLt2818克勞棣Y0529543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2日 (一) 01:00 (UTC)
这规定并不能解决究竟是命名为“张惠妹”还是“古历来·阿密特”的问题。若针对上次事件的话,我觉得重点在于强调人物命名须用汉字。--Lt2818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03:33 (UTC)
@Lt2818:(1)应该是能解决的。张惠妹的户籍是用甚么名字登记的?(我看到一些台湾政府网站把她的名字继续写成“张惠妹”,台湾原住民族人名仅为括注,估计应该还是用汉名登记的。)(2)“台湾原住民族人物命名须用汉字”这点确实也是我希望确立的。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2日 (一) 07:11 (UTC)
户籍登记姓名可能难以查证。况且,即使张惠妹真的登记为“古历来·阿密特”,用这个名字命名条目恐怕也不合适。刚刚发现Wikipedia:命名常规已写明“使用中文”,那么再加上既有的常用名原则,就无须对台湾原住民族作特别规定。--Lt2818留言2021年3月22日 (一) 09:04 (UTC)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根本不需要另立规则,因为现行命名常规已经有“使用中文”和“使用常用名称”的规定,直接搬这两条出来用就可以,这两条的应用现时也已经具备相当的灵活性。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2日 (一) 10:12 (UTC)
于2021年3月22日 (一) 07:17 (UTC)在不变更提案大意的前提下重写提案。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2日 (一) 07:17 (UTC)
(-)强烈反对。先前U:克劳棣所称“谷辣斯·尤达卡不仅仅是中文翻译,这就是她身为中华民国国民的本名”并非事实,原住民提供翻译或另取的中文名字,时常只是为了配合汉人的风俗习惯以及汉人政权的法律,不见得代表那就是这个人的本名。例如Kolas自己就有公开说他希望人们用拉丁转写来表示他的名字,这才叫名从主人。中维对娱乐创作的标题以及艺名那么重视官方想要的呈现方式,不旦包括无法念出的符号、区分外观相同只是Unicode编码不同的符号、通融各种违反中文文法、不存在于中文的文字、或忽视英文大小写习惯,然而遇到原住民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名字时,却打压得这么起劲?
另外,关于张惠妹/阿密特,如果他有表达比较想用哪个名字,那就用那个,没有表态或两者都用的情况下才换用常用名。--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0:24 (UTC)
@C9mVio9JRy君:不!这就是事实,只不过您不想承认而已。①请不要断章取义,我完整的发言的意思明明是“谷辣斯·尤达卡是她身为中华民国国民的本名之一”,她想叫Kolas Yotaka,《姓名条例》也是允许加注的,谷辣斯·尤达卡与Kolas Yotaka两者都是她的本名;②中华民国国民就该遵守中华民国法律,这无分河洛人、客家人、外省人、新住民或原住民,一律平等。不然要是有个河洛人想叫“张Davidoff”或“张さゆり”或“张πΣαβγ”,甚至是“张☆△∞”,是否也要允许?不然就是打压?③汉人只能用中文字当唯一本名,无权像原住民、新住民一样加注拉丁字母,这是不是也不公平?-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3月24日 (三) 02:29 (UTC)
看来我们对“本名”的定义不同。在我看来“名从主人”不是“名从国家法律”。人类早在世上有国家这种东西之前就有名字了。至于汉人想叫别的,君不见ØZI走路痛WalkToneHowHowJ.SheonJoeman全都用艺名?我就不信大家讲话的时候会念/ø.zi.ai/或“ㄗㄡˇ ㄌㄨˋㄊㄨㄥˋ wɔːk toʊn”。叫汉人用汉字和叫原住民用汉字意义完全不同,一个是用母语,一个是用外语。--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0:45 (UTC)
那请问阁下认为Kolas Yotaka的“母语的本名”怎么写?人类早在世上有国家这种东西之前就有名字了固然没错,但Kolas Yotaka明显是人类有国家的概念之后才诞生的人类。另外,请问阁下为什么未经其他用户同意,就把他们打的“她”都窜改成“[他]”?-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3月24日 (三) 11:04 (UTC)
已代改回。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4日 (三) 11:38 (UTC)
抱歉我的火狐插件设了性别中立转换,似乎造成了干扰,以后会注意。Kolas自己选用了Kolas这个写法,这就是他的名字。--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2:38 (UTC)
Kolas是拉丁字母,一样是借来音译用的外语,不是她的母语。拉丁字母Kolas并没有比中文谷辣斯更正统、更能代表阿美语。-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3月24日 (三) 13:36 (UTC)
Kolas觉得“Kolas”比“谷辣斯”更能代表他自己,那就够了,你一位路人对拉丁文字或汉字的看法与他的名字无关。--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5:32 (UTC)
好,无关。-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3月24日 (三) 17:07 (UTC)
甘仔辖·阿拉米Kamachat Aslamie)是大肚王国君主,属于(广义上的)台湾原住民,那时候的大肚王国根本没有文字,上面我给出来的拉丁字母是荷兰人音译出来的荷兰文。试问甘仔辖·阿拉米的“母语的本名”又是甚么?该用中文还是荷兰文?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4日 (三) 11:38 (UTC)
当时原住民没有自己的文字而且当事人已过世,那就用现代中文转译,这和现代人的情况不同。--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2:41 (UTC)
可能要考虑不愔拉丁字母的人士的需求。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4日 (三) 00:52 (UTC)
重定向可以带到条目,条目内也列了汉译。如果真的很在意有人不懂拉丁字母,我们应该先动手的是hide改成松本秀人、Microsoft Windows改成视窗、甚至iPhoneLINE改成哀凤和赖。--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01:05 (UTC)
使用率不同。你提到的后三个例子基本上都直接被当成中文使用,但人名并非如此。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4日 (三) 02:07 (UTC)
我身边发音为哀凤和赖的人比用英语发音成i-phone和line的人更多。--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4日 (三) 10:26 (UTC)
可能是所在地不同的情况,我身边的情况和你身边的情况完全相反。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4日 (三) 11:24 (UTC)
(+)支持,理据充份,需要有一个可行的维基方针。另提醒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这边不是宣传族名拼写运动或是去中文化的地方(来到中文维基推动去中文化本身目的就抵触和相反了),这里只是民间团体的写作网站,政策方面如有疑义请自行前往监督政府。--章安德鲁留言2021年3月26日 (五) 18:42 (UTC)
于2021年3月27日 (六) 10:54 (UTC)修改提案,不影响文意。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7日 (六) 10:54 (UTC)
仍然(-)反对。理由再重复写一下:“使用中文”是冗言,理当如此。户籍登记姓名则难以查证,此规定无意义。--Lt2818留言2021年3月27日 (六) 11:32 (UTC)
(1)非冗言。WP:命名常规#使用中文:“……惟若原文名称比中文翻译的名称在中文中更加常用,或如果不存在中文翻译的名称,则应使用原文名称。至于个别专题下之条目之命名,如有对应子方针,则应以该子方针指引之规则为优先。”根据此条,“理当如此”的关系不存在,一来是子方针优先性高于母方针,二来是罗马拼音可能比中文翻译在中文中更加常用。(2)政府网页或身分证上的姓名和户籍登记的姓名一致。SANMOS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021年3月27日 (六) 13:20 (UTC)
举个例子,国际单位制的重新定义之所以拖到2019年,是因为先前对相关物理常数的测量精确度不足。同样,除非中华民国能提供所有公民的登记姓名查询,否则其不应作为判别依据写入方针。--Lt2818留言2021年3月27日 (六) 15:28 (UTC)
反对理由不充份,看不懂国际单位制的例子跟这里的关联。另外,以人物传记条目蔡英文为例,“性别、别名、出生、籍贯、民族、国籍、父母”etc.这些资料同样都不是来源自(也不可能会有)所谓的“公民登记查询”资料库。--章安德鲁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5:00 (UTC)
国际单位制的例子为类比。公制确立的时候,把“一米”定义为子午线两千万分之一或者米原器长度都没问题,但不能定义为光在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因为当时没人测得出光速。提议条文中的“户籍登记姓名”同理,哪怕张惠妹亲属以其身份证为凭,也不能把条目命名为张鲑鱼,正因户籍登记姓名对于公众而言无法查证,也不可能让主张者上传身份证来证明。--Lt2818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7:18 (UTC)
还是没有回答到问题:“性别、别名、出生、籍贯、民族、国籍、父母”etc.同样也没有开放可直接线上查询的登记资料库,所以反对理由不够合理。另外虽然不具参考性,但是维基上确实是有老蒋的身份证。--章安德鲁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0:55 (UTC)
@Ch.Andrew:我不是说身份信息查询合理。这个条件和“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为同样性质,作为另一命题的归谬,本身并非重点。后者应该见过,毕竟溪口、慈湖都曾游览过。--Lt2818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1:48 (UTC)
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认定iPhone和Windows是否已经成为中文外来语的依据是它是否常用,那实质上就是用“常用名称”作为条目名,比照办理的话,原住民的名字也应该以常用名优先;如果常用名是拼音,那该用拼音作条目名。然而此提案第二点却说当拼音确实比中文翻译更常用时,“应将该常用名称音译处理”。我不懂如果iPhone和Windows这两个常用名称可以当作外来语使用,不用翻译成哀凤和视窗,为什么原住民的名字却必须以中文优先?一方面我们接受西方和日本的科技及娱乐主题用原文,一方面我们不允许少数民族用原文,这除了双重标准和差别待遇之外,我看不出别的解释。--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8日 (日) 15:10 (UTC)
总结来说,我的立场有两点:(1) 当事人明确表态希望用某种方式表示他的名字时,这是他的基本人权(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Coeriel and Aurik v. the Netherlands),应予以尊重,尤其当他们是历史上曾遭受不正义的少数族群时更应如此,凌驾于常用名称或使用中文的规定(至于那些单纯因商业效果而搞得怪里怪气的官方作品名或产品名,因不涉人权,可以常用名优先)。(2) 若当事人未表态,但有广泛接受的常用名,此常用名优先,不管是拼音还是中文,如同电子产品和一些亚洲艺人的情况。--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8日 (日) 18:29 (UTC)
因为《姓名条例》对所有中华民国国民都有约束力,并没有双重标准。如果一位台湾原住民不是出于商业因素,而是真心非常非常喜欢数学,喜欢的程度多过他的族群传统文化,阁下认为他可以用e^(iπ)+1=0作为本名吗?这也是他的基本人权?那么台湾汉人有无这样的基本人权?-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3月29日 (一) 00:24 (UTC)
1. 提案中的“将该常用名称音译处理”并非使用符合《姓名条例》的法定姓名。2. 姓名条例对中华民国国民的法定姓名有约束力,但对维基百科的条目名没有约束力。3. 我倾向认为不论法律是否允许,你都有权昭告天下说你的名字是“许星光流连击鲑鱼”,大家也应该尊重。4. 用数学公式当名字目前没有判例,如果有一般人念不出来的符号或是技术上难以显示的格式,我猜人权事务委员会可能会同意国家有权禁止该姓名。5. 汉人当然有权利用别的文字当名字,而且维基百科对这些另取名字的汉人可尊重得很,我前面已经举例了:ØZI走路痛WalkToneHowHowJ.SheonJoeman。--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0:53 (UTC)
虽然《姓名条例》对伺服器在美国的维基不具约束力,但是仍是一项重要的参考基准。“姓名”和“商标、艺名、产品名、书名”etc.的法律意义及社会意义上都有所不同,姓名是别人如何称呼你并且令每个人与社会连结的工具。后现代主义让许多人自我中心惯了,法律和契约这些基本观念仿佛通通当成空气一样。实务上不可能让姓名权无限上纲,若有人主张自己的姓名是“以微秒变换、以鲑鱼起头接续所有中文字集进行无穷级数排列组合的姓名光谱”,请问该如何呈现?另外还要考虑到姓名跟转型正义抵触时被禁止的情况,例如纳粹系列的姓名。显然不可能对於姓名权毫无限制。--章安德鲁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1:25 (UTC)
我的要求从来就不是无限上纲,而是把一个技术上可行、在中文维基中本来就存在的写法(拉丁字母),延伸到既有的“名从主人”规则,并且实行上目前唯一的案例还符合“常用名称”的规则。你想象的滑坡例子不会有可靠来源,并且可以简单用技术理由禁止。--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05:40 (UTC)
(-)反对Kolas比谷辣斯更常用、广为人知,用google去找结果也是这样。一位原住民符合常用、广为人知的是拉丁字,还一定要改成汉字,那就请把艺人、运动员、作家...的广为人知拉丁名条目全部设方针改成汉字,不要只针对原住民。相反若只是原住民自己想要的拉丁名,却不是广为人知的常用名,那就不用迁就那个。--2001:B042:1:A724:7CCD:E884:C570:5D6A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5:20 (UTC)
正有此意,规定不应专门针对台湾原住民。合适的行文可以为“人物若以本名命名,应当使用汉字”。--Lt2818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7:38 (UTC)
不管是物件、人物、官方名、艺名……,若他的广为人知的常用名是拉丁字,倒是不一定要音译成汉字。可是只要标准是一致的,不是只针对特定族群,这里就不会去反对了。--2001:B042:1:AF30:7CCD:E884:C570:5D6A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08:27 (UTC)
补充一下,若认为Kolas是中文的话,请加上间隔号书写为Kolas·Yotaka,毕竟中文不用空格作标点。--Lt2818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12:42 (UTC)
Microsoft WindowsiPhone 12 Pro想见 想见 想见你怎解?--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16:12 (UTC)
皆非人名。前两者相当于直接引用原文,都能接受(但对人名不适用);第三者为日本作品,对比该国其他混乱命名(如《你的名字。》《写不出来!?~编剧 吉丸圭佑的无情节生活~》)则相形见绌。我上面的话过于绝对,中文也会使用全形空格,如挪抬等情形。--Lt2818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05:54 (UTC)
提供一个参考,英文维基对人物传记的指引en:MOS:MULTIPLENAMES有这句:“If a person, or more typically a group, has adopted a new name because they determined the old name to be offensive, generally use the new name for all time periods. ”简言之,如果某个人认为原本的名字有冒犯性而改名(可能因为牵涉到历史正义或传统信仰),英文维基的指引是所有内文都要尽量改成新的名字。依照此精神,如果有位原住民认为汉字名有冒犯性,也应使用族语名。--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29日 (一) 16:53 (UTC)
我要解释一下为何要避开罗马拼音:假设台湾原住民的原住民族姓名格式名字的罗马拼音版本可以当成条目名,那理论上维基百科大部分非华裔传主的条目的名字也不该音译,而应该把那串拉丁字母当成条目名,但这显然是荒谬的。另一方面,严格上来说,罗马拼音根本不是台湾原住民族语言的“文字”,台湾原住民族语言本来就没有“文字”(或已失传),是后来才引入拉丁字母来拼写的。甘仔辖·阿拉米Kamachat Aslamie)的名字应该是拍瀑拉语,但拍瀑拉文根本不存在,我上面给出来的字母是荷兰文。SANMOSA Σουέζ 2021年3月30日 (二) 00:02 (UTC)
1.现在的命名原则是标题通常是中文的,可是原文比中文翻译在中文中更常用,或没有中文翻译,就能使用原名。这规则用在原住民身上没几位本名能用拉丁字的,暂时也就看到Kolas。若这规则用在非华裔传主的条目会造成很多拉丁字,然后大家又认为人物本名不能用拉丁字,艺名和各种物件才可以,那就设计一套不是只针对原住民的规则来用。2.这个也是有国家、族群,因为被殖民、向往种种情形,引入拉丁字母、汉字当成自己语言的书写方式,现在原住民的母语也还是用拉丁字母在书写,所以语言去区分是不是严格上自己民族发明的文字,也不是太重要的。--2001:B042:1:AFA9:7CCD:E884:C570:5D6A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04:31 (UTC)
不住在华语圈的人,他们的生活中不会面对名字要怎么写的问题,也没有被汉人压迫的历史,所以他们的名字音译成汉字并不会让他们感到不愉快,但原住民不然;这在Talk:谷辣斯·尤达卡的讨论中U:Reke说明得很清楚。至于你质疑拉丁字母本来不是原住民语言,那是带有隐性歧视的论述。你去跟闽南语维基百科说他们用的白话字不是闽南语原有的文字,或是要求英文维基改用卢恩字母看看。甚至中文在甲骨文出现以前,本来也是没有文字的,而且现代这套标准化的楷书是Unicode或中华民国教育部出现之后才有的,我们没有因此说华语、英语、闽南语没有文字,为什么原住民语言却单独被指出来?现代原住民语言用拉丁字母书写,这是客观的事实,就像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一样是客观的事实,只不过有些人受意识型态影响而拒绝承认原住民的文字是文字。--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2:00 (UTC)
美洲原住民同样也有受压迫的历史,却没有禁用拉丁字母拼写族语姓名的呼声,据此我合理怀疑en:MOS:MULTIPLENAMES指引对台湾原住民姓名的适切性。今天如果是要求台湾原住民的条目必须强制用汉名“林〇〇”“陈〇〇”我想在座各位都不会同意。但是针对族语姓名禁用特定语种文字的拼音,类似的作法在维基上并没有他语种的先例,叙事逻辑倒是跟十年前蒋为文公开骂黄春明的“台湾作家不用台湾语文,却用中国语创作,可耻!”相当类似。最重要的是,我不认为禁用的作法对族语的推广与保存具有正面效益,罗塞塔石碑的存在证明了多语言平行对译的重要性,施加过多的种种限制反而限缩了族语的自身发展空间。同时我不觉得Sanmosa的论述带有隐性歧视,他应该是联想或注意到相较于台湾原住民族,地球上的许多民族具有明确的自身创制文字系统,例如彝族彝文马雅文明马雅文字。另外还有一类,是援用现有文字系统并加以改造的,有加拿大原住民音节文字(援引印度天城文并且改良)、苗族柏格理苗文(参考前者的经验而创制)。而台湾原住民族语罗马字是法定的书写系统,跟前两者不同的是,既不是自有创制或是援引改良,而是直接套用拉丁字母的文字系统,顺带一提台湾原住民族语也有使用过日文假名注音字母这2种文字系统[1]甲骨文其实是相对成熟的文字系统,就像化石也有“失落的环节”那样,比起甲骨文更早之前一定还有文字,只是考古出土和解读的资料有限而已。至于楷书的标准化明显跟此事没有可类比性,这点就直接略过。其馀的政治类论述则是不在我这次的关注范围内。--章安德鲁留言2021年3月30日 (二) 19:25 (UTC)
在维基上想替原住民争取特殊规则,他也只是论述而已,没有提案或强制大家接受,这种论述他是出于善良的、有同理心的。就好像COVID-19的命名,有人认为部分人被歧视了,想要去禁止一些用词。现在的提案情形是,原住民传主的本名就算符合命名原则的原文标题,也一定要音译成汉字,然后其他主题却没有限制。这样的话针对性比较强,原住民传主暂时也只看到Kolas本名能用拉丁字母命名而已,远远没有其他艺名、动漫、各种物件主题的拉丁字泛滥的。--2001:B042:1:A95D:C809:62F5:44EC:18E5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03:40 (UTC)
中文维基本来就已经允许很多情况下采用拉丁字母,所以就算MULTIPLENAMES不曾受到美洲原住民的挑战,也还是可以在此作为参考。我要求的不是禁用汉字音译,而是在当事人明确表达对拉丁字母的偏好时,采用此写法。关于其他文字系统的部份,目前有Wikipedia:命名常规#罗马化,所以不会有蒙古文、苗文、满文、维文之类的问题。虽然这也有西方霸权的嫌疑,但该原则另外也考虑到所有华人国家都在义务教育中纳入有英语或拼音的现实(也就是说拉丁字母对多数读者来说是可识别的,其他文字不然),而且也顾及到一般人能否简单输入的技术考量。--C9mVio9JRy留言2021年3月31日 (三) 05:30 (UTC)
前面我误解了阁下的意思,的确,就算《姓名条例》约束所有中华民国国民都要有一个用中文表示的法定名字,也不代表维基必然要用这个法定名字作为条目名,但是,只要符合“当事人明确表达对拉丁字母的偏好”就应该要使用拉丁字母吗?前面同意“名从主人”的维基人似乎都认为至少还要同时符合“常用名称”吧?-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4月1日 (四) 15:34 (UTC)
在下还真的不认为白话字台罗拼音是台语的文字,台语的文字应该是中文,尽管台语并不是唯一一种以中文为书写系统的语言。个人认为像𣍐、囡、佮、媠、𡳞这些台语常用、但中华民国国语几乎不用的“台语正字”也都是中文。白话字或台罗拼音都只是拼音而已,不是文字,用六书造出来的台语正字才是文字。-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4月1日 (四) 15:34 (UTC)
我重看了一下规则,WP:常用名称只要求“尽量使用……常见的名称”,并未要求使用“常见的那一个名称”。如果99.9%的人都用某常用名称,当事人自己偏好的名字只有0.1%的人用,那我也相信用常用名是合理的,但假如两个名称的使用率是60%对40%(甚至51%对49%),或者有三个以上的名称各有一定的使用率,那么“常用名称”不足以表示任一名称比其他名称更好。总而言之,常用度和当事人的偏好的取舍,是连续分布,目前的规则并未强制以“最”常用的名字优先,我也不认为应该这么做。不过目前还没遇到实例(Kolas是最常用名称),这部份的问题或可搁置。--C9mVio9JRy留言2021年4月3日 (六) 15:00 (UTC)
我没有说以“最”常用的名字优先,我的意思是,“名从主人”与“常用名称”谁都没有比谁优先,所以如果“名从主人”与“常用名称”恰好是同一个名称,那就应该用这个名称,如果不是同一个名称,那就需另议了。另外,请阁下也看一下WP:名从主人Kolas Yotaka其实并不符合“名从主人”(但符合“常用名称”),彭定康陆克文郎世宁才符合。-游蛇脱壳/克劳 2021年4月3日 (六) 16:15 (UTC)

台湾原住民之条目名称

Talk:谷辣斯·尤达卡#非汉民族的中、港、台地区人物命名:2016年曾讨论过是否使用“Kolas Yotaka”当作条目名,讨论最后似乎是使用“Kolas Yotaka”?

台湾原住民基本上除了有“汉人姓名”,还会有“原住民姓名”,那其条目应以何者为准?是否其本人有表明身分证改登记“原住民姓名”才能以“原住民姓名”当作条目名吗?但以身分证为准又会有点问题,因中华民国《姓名条例》第1条“台湾原住民及其他少数民族之姓名登记,依其文化惯俗为之;其已依汉人姓名登记者,得申请回复其传统姓名;回复传统姓名者,得申请回复原有汉人姓名。但均以一次为限”以及中华民国《姓名条例》第4条“台湾原住民及其他少数民族之传统姓名汉人姓名,均得以传统姓名之罗马拼音并列登记,不受第一条第一项规定之限制”,以谷辣斯·尤达卡为例,身分证会有三种登记方式,第一种“谷辣斯·尤达卡”和“Kolas Yotaka”并列登记(实例),第二种“叶冠伶”和“Kolas Yotaka”并列登记(实例1实例2),第三种只登记“谷辣斯·尤达卡”(1.blog.xuite.net/1/1/3/d/15022316/blog_376858/txt/14853168/0.jpg 实例),我们并无法得知其本人是以何种方式申请身分证登记。如果是以第二种方式登记,条目是否仍要以“谷辣斯·尤达卡”当作条目名?

而Kolas Yotaka曾在立委任期时推动修正《姓名条例》第4条,使原住民身分证有第四种登记方式,即只登记“Kolas Yotaka”(但此登记方式最后未通过)。Kolas Yotaka曾表示“使用罗马拼音才能完整发音她的名字,希望大家尊重”2006年TVBS报导道“传统姓名的汉字音译的发音与罗马拼音有差距”2021年中央通讯社报导道“原住民青年表示‘原住民的传统姓名用不合适、发音不正确的汉字来标示’、‘用汉字音译,有些名字很难发音’、‘用罗马拼音拼出的原住民族语名字非常正确’”。条目名使用罗马拼音音译的汉字是否有不尊重其本人以及原住民文化?

2016年3月31日,叶又嘉将“谷辣斯·尤达卡”移动至“Kolas Yotaka ”2017年6月26日,Z7504将“Kolas Yotaka”移动至“谷辣斯·尤达卡”2021年3月11日,Y0529543将“谷辣斯·尤达卡”移动至“Kolas Yotaka ”2021年3月17日,Brror将“Kolas Yotaka”移动至“谷辣斯·尤达卡”,我实在看不清楚社群的标准。

林智胜2011年1月表示改回原住民母语姓名“乃耀.阿给”(Ngayaw ‧ Ake')其秀出的身分证为“林智胜”和“Ngayaw ‧ Ake'”并列登记,而在中华职棒是登记“林智胜”为本名,“Ngayaw ‧ Ake'”为原名林智胜本人则从2011年至今球衣背号都写著“Ngayaw ‧ Ake'”。使用Google Search,“林智胜”43万笔结果“乃耀.阿给”228万笔结果“Ngayaw ‧ Ake'”11万笔结果。条目究竟要使用“林智胜”、“乃耀.阿给”还是“Ngayaw ‧ Ake'”?

朱立人2019年12月表示改回原住民母语姓名“吉力吉捞·巩冠”(Giljegiljaw Kungkuan)美国职棒的登录名也从“Chu Li-Jen”改为“Giljegiljaw Kungkuan”,而在中华职棒是登记“吉力吉捞.巩冠”为本名,“朱立人”为原名。使用Google Search,“朱立人”3万笔结果“吉力吉捞.巩冠”18万笔结果“Giljegiljaw Kungkuan”6000笔结果。条目究竟要使用“朱立人”、“吉力吉捞.巩冠”还是“Giljegiljaw Kungkuan”?-- 2021年8月19日 (四) 08:38 (UTC)

(!)意见Wikipedia:命名常规第一条:使用中文。——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8月19日 (四) 09:07 (UTC)
“汉人姓名”还是“传统姓名之罗马拼音音译的汉字”?-- 2021年8月19日 (四) 09:11 (UTC)
后者吧(想到李光辉,尽管他死去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原住民权益而在中维使用汉名,不过在其他语言通通都是使用其日本名中村辉夫或其音译Teruo Nakamura而不是Suniuo(史尼育唔))-- Matt Zhuang表示有事按“此”留言 2021年8月19日 (四) 14:18 (UTC)
那是否会出现我在第二段提出,罗马拼音音译的汉字有发音不精确、不尊重其本人以及原住民文化的疑虑?-- 2021年8月20日 (五) 08:13 (UTC)
林智胜(Ngayaw ‧ Ake),的汉名仍然存在并在法律上被他本人使用,故认为使用林智胜并无不妥。--Newbamboo留言2021年8月20日 (五) 07:37 (UTC)
我是认同林智胜的条目不须更动,但我举出的其他例子“Kolas Yotaka”和“Giljegiljaw Kungkuan”,除非本人有亮出身分证,否则我们无法得知他们在法律上是否不再使用汉名“叶冠伶”和“朱立人”,这又该如何解决?-- 2021年8月20日 (五) 08:17 (UTC)
某发言人确定已经不再使用汉名。--Newbamboo留言2021年8月21日 (六) 13:44 (UTC)

“Giljegiljaw Kungkuan”在2021年8月20日表示,“希望往后球迷可以用罗马拼音Giljegiljaw Kungkuan称呼他”。-- 2021年8月20日 (五) 14:07 (UTC)

他确定他的球迷会准确地读出这个罗马拼音?——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8月21日 (六) 10:25 (UTC)
那是否代表“Giljegiljaw Kungkuan”本人认为罗马拼音音译的汉字有发音不精确的疑虑?-- 2021年8月21日 (六) 10:33 (UTC)
他既然这样做,那他必然需要预期自己的球迷有机会拼错自己的名字和经常宣导自己的名字的正确拼写,这也是人之常情。Sanmosa Outdia 2021年8月22日 (日) 09:16 (UTC)
无论是否会读错,但使用中文(汉字)是原则,除非大众认可这些罗马拼音,这与他本人无关。——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8月25日 (三) 02:14 (UTC)
其实对公众人物的描述与他们本人的意愿关系不大,无论他们自己希望别人怎么称呼他们,要看别人愿意怎么称呼他们。——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8月25日 (三) 02:14 (UTC)
以常用名准则,如果他的“Kolas Yotaka”像Eminem, Jay Z, Lil Wayne(以上俱为rap歌手)一样,在中文文献里英文本名和中文译名约有50:50之比,那按常用名准则移动为英文本名自然毫无争议。-- love.wh 大河浪浪宽 2021年8月25日 (三) 10:24 (UTC)
这个我没异议。——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1年8月25日 (三) 12:58 (UTC)

方针里没有写到有关艺人与作家等的条目命名,要用本名还是艺名/笔名?

我觉得可以增加方针:“艺人与作家的条目命名(当该人的艺名/笔名与本名不同时)用艺名/笔名而非本名,例如用蔡依林而非蔡依翎成语荞而非吴若语王心凌而非王君如”,或者也可以用WP:先到先得方针,例如如果成语荞条目的第一个重要版本的标题是吴若语,则该条目的标题就要用吴若语。——2402:7500:900:6C90:18C0:1A08:3D8E:25F1留言2021年12月10日 (五) 07:24 (UTC)

对于拥有汉名的泰国人物,条目应如何命名?

首先根据NC:NFM,如果一个条目所描述的主体事物,它的拥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资料里有出现到该事物的中文名称的,可优先考虑使用该中文名称。详细如下:

如果其个人发表的作品,或其认可的中文官方资料中出现有他本人的中文姓名或译名的,以该中文姓名或译名来命名,如陆克文。

以下为“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的情况:其所工作或隶属的机构、组织、公司的中文资料中出现他的中文姓名或译名的,“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

泰国有不少华裔或拥有华人血统的泰国人,不少人也因此会有自己的中文名,比如马群耀。对于这些人物的条目名称要如何命名呢? --Nrya ✰#supportukraine🇺🇦 2022年4月16日 (六) 15:22 (UTC)

套句很多维基先进常说的:“名从主人仅是惯例,常用名称才是原则,原则优先于惯例”,所以您自己衡量看看这两个人名够不够有名吧!?不是有中文名就一定可以当条目名称的。-游蛇脱壳/克劳 2022年4月16日 (六) 15:35 (UTC)
在中文的语境来说,小名和中文名五五开吧。大家会说马群耀或Billkin,但是绝不会使用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除非是专门介绍人物才会用。--Nrya ✰#supportukraine🇺🇦 2022年4月16日 (六) 15:38 (UTC)
但是没有人叫英拉“丘英乐”吧。我建议是常用为主。大陆可以参考新华社。
而且泰国华人泰化的程度特别高(相对于马来西亚华人等),几乎不会使用汉名。--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4月16日 (六) 18:31 (UTC)

但是泰国的娱乐明星新华社应该不会有报导吧?如果仅限于明星演员的话,就是我在上文所说的状况--Nrya ✰stand with 🇺🇦 2022年4月17日 (日) 02:54 (UTC)

似乎公众对于中文名的看法是有就用,而新华社要看这个中文名是否真的常用。也许可以参考那个明星是生活在华人文化环境还是那种一滴血华人吧。
我的建议是常用名优先,看哪个名字媒体报道的多就用哪个。--The Puki desu留言2022年4月17日 (日) 05:07 (UTC)
我觉得还是要看本人究竟是倾向使用汉名还是泰名。就我自己的角度而言,把塔纳通·宗龙伦吉的条目命名成“庄海文”是意义不明的。顺便提一下人民国家力量党条目中声称塔纳通的叔叔素立亚有汉名“庄俊奇”一事,但我自己找不到任何来源,所以先挂了{{citation needed}},因此如果讨论的结果是汉名优先的话,可能还要检查那些汉名是否原创研究。(节删)(节删)(节删) (节删) 2022年4月20日 (三) 13:10 (UTC)

匈牙利人物命名规范

目前的匈牙利人物命名,既有用姓在前的东方人名序{{Eastern name order}},如裴多菲·山多尔 (72798250),也有用西方人名序的,比如雅诺什·科尔奈 (72953478),是否要确定一种顺序?--Kethyga留言2022年8月2日 (二) 11:54 (UTC)

匈牙利语人名本来就是先姓后名的,我感觉只要一个人他偏好以匈牙利语表述自己的名字,或没有偏好而又生活在匈牙利,那他的名字应该一贯以先姓后名表述。Sanmosa Királyunk s a közhazát 2022年8月2日 (二) 14:08 (UTC)
这看某个人名在中文出版物中一般都是怎么翻译的吧,就我所见,有些是先姓后名,有些则不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2年8月3日 (三) 02:42 (UTC)

外籍运动员命名

看了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 (人名)/存档2#建议修订《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人名)》Wikipedia:命名常规 (人名)#非中文人名,我想问于2009年建立的条目布夫·邦瑟(Boof Bonser),条目是否能因为Boof Bonser 2013年抵台效力统一7-ELEVEn狮时使用的中文名是“邦胜”,而将条目名从布夫·邦瑟移至布夫·邦胜Special:Diff/52769101Special:Diff/51955979?),或如马偕一样只写姓氏而移至邦胜?--寒吉留言2022年10月10日 (一) 15:55 (UTC)

我觉得不一定行。例如“霸林爵(Bollinger)”这种情况显然不适合;而“泰乐(Tyler)”这种情况,有时候又与既定译名(此处为“泰勒”)不甚符合。很多台湾球队习惯给洋将取很“威风”或有特殊含义的名字,例如“邦胜”应是刻意取“胜利”之“胜”,而舍弃更接近实际发音之“瑟”不用。——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2年10月11日 (二) 01:14 (UTC)
我比较困惑的是球团取名的中文译名是会符合NC:NFM‘以下为“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的情况:人物:其所工作或隶属的机构、组织、公司的中文资料中出现他的中文姓名或译名的,“名从主人”原则仅起参考作用。’的条件,但这个中文译名在日后却必定会成为此名外籍运动员的常用中文译名,而WP:常用名称:“使用常用的名称作为标题也更易于读者搜寻”。--寒吉留言2022年10月11日 (二) 02:30 (UTC)
原名 球团取名
(球团名称)
个人认为条目名应该为 当前社群部分人士会命名为[1]
Ihor Zaytsev 塞瑟夫[2]
台湾啤酒
伊戈尔·扎伊采夫
Mike Singletary 辛特力[3]
台北富邦勇士
麦克·辛格泰瑞 (篮球运动员)
Hasheem Thabeet 塔壁[4][5]
新竹攻城狮
哈希姆·泰比特
LaDontae Henton 狠投[8]
新竹攻城狮
拉东特·亨顿
Julian Wright 雷特[9]
新竹攻城狮
朱利安·莱特
Branden Dawson 大胜[10]
新竹街口攻城狮
布兰登·道森
Sim Bhullar 辛巴[11]
新竹街口攻城狮
西姆·布拉
Nick Faust 法狮[12]
新竹街口攻城狮
尼克·浮士德
Mike Bruesewitz 布鲁斯巫狮[13]
新竹街口攻城狮
麦克·布鲁塞维茨
Samuel Deguara 德古拉[14]
台北富邦勇士
山缪·迪哥拉
DaJuan Summers 夏姆斯[15]
新北国王
达胡安·萨默斯
Jamel Artis 杰梅洛[16]
新北国王
贾梅尔·阿提斯
Vance Jackson 钒斯[17]
高雄钢铁人
凡斯·杰克森
Femi Olujobi 铁米[18]
高雄钢铁人
费米·奥卢乔比
Andrija Bojić 铂伊[19]
高雄钢铁人
安德里亚·博伊奇
Diamond Stone 士东[20]
台湾啤酒英熊
戴蒙德·斯通
Ronald Delph 大福[21]
台湾啤酒英熊
隆纳·德尔夫
Chanatip Jakrawan 查拉帝[22]
新北中信特攻
查纳提普·贾克拉万
Mindaugas Kupšas 库萨斯[23]
高雄海神
明道加斯·库普沙斯
Lester Prosper 雷神[24]
台南台钢猎鹰
莱斯特·普罗斯佩
Doggett Quinton 鹰皇[25]
台南台钢猎鹰
昆顿·道格特
Doggett Quinton KR象王[26]
高雄九太科技
昆顿·道格特
Jalen Robinson JR猛象[26]
高雄九太科技
杰伦·罗宾逊
Jordan Caroline JC战象[27]
高雄九太科技
乔丹·加罗林
Matt Hodgson 哈吉胜[28]
台湾啤酒英熊
马特·霍奇森 (篮球运动员)
Milenko Veljkovic 范姜伟齐[29]
台湾啤酒英熊
米伦科·维尔科维奇
Tony Bishop 陛下[30]
台中太阳
东尼·毕夏普

以上列出过去三年来到台湾打球、球团取的中文名与音译不一样的洋将(先不讨论在台读书打UBA的外籍生球员;Category:大专篮球联赛外籍球员。至于归化球员的条目名称应该没有问题,条目名就是身分证上的姓名;Category:归化中华民国公民的篮球运动员),个人是认为球团取名的中文译名应该变成重定向,而非直接变条目名或是条目名的一部份。--寒吉留言2022年10月11日 (二) 03:55 (UTC)

设置下存档位置,还有现在台湾的职篮洋将命名也太混乱了(不过多是音译不同用字,以前职棒是直接工商旗下商品就更不尊重洋将)-- Matt Zhuang表示有事按“此”留言 2022年10月11日 (二) 05:08 (UTC)
心血来潮,进入Category:归化中华民国公民的篮球运动员看了一下,有个疑问:阿巴西为何没有被分到Category:阿姓?-游蛇脱壳/克劳 2022年10月15日 (六) 12:32 (UTC)
Special:Diff/66087380--寒吉留言2022年10月15日 (六) 12:34 (UTC)
但后来的版本有提到阿巴西家中全部八个小孩的中文名都随母亲姓“阿”,并有三条来源,所以应该可以把Category:阿姓加回来了吧!?身为中华民国公民,他完全有权取用中文姓名。-游蛇脱壳/克劳 2022年10月15日 (六) 12:48 (UTC)
我不知道添加Category:阿姓的标准,我原本有加Category:阿姓Special:Diff/66085021),但之后AT移掉Category:阿姓Special:Diff/66087380),你可能要问AT的意见。而‘全部八个小孩的中文名都随母亲姓“阿”’我是使用TVBS这篇报导当佐证的,不是三个来源。另外阿提诺要加Category:阿姓吗?([2]戴维斯 (台湾)要加Category:戴姓吗?([3])--寒吉留言2022年10月15日 (六) 12:56 (UTC)
AT依据《姓名条例》第1条第3项,似乎可以合理推断阿提诺姓阿、戴维斯 (台湾)姓戴(就好像我们会合理推断戴资颖戴晨志都姓戴一样),但是依据第3条第1项第1款后半句,他们又似乎可以根本没有中文姓氏。所以我认为需要更直接的来源(明确地说他们姓什么),才能确定他们的姓(如果有的话)。这也是为什么刚才我只问阿巴西,而没问阿提诺、戴维斯的原因。-游蛇脱壳/克劳 2022年10月15日 (六) 13:38 (UTC)
我不清楚台湾法例,只能以香港的情况来说明我为什么会移除阿姓分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Category:归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香港居民分类内的条目,可以得知就算外国人归化时改了个中文姓氏,在香港一般也不会直接以姓来作称呼。因此,我会认为阿提诺才是姓,而不是姓阿叫提诺。当然如果台湾法例上认为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视为阿姓的话,那我也没有意见。--AT 2022年10月15日 (六) 13:55 (UTC)
当初就是看过《姓名条例》与TVBS的报导(Special:PermaLink/66084987#cite_note-TVBS-2021-03-18-6)才向阿巴西添加Category:阿姓Special:Diff/66085021),所以现在我才说我不知道添加Category:阿姓的标准。--寒吉留言2022年10月15日 (六) 13:55 (UTC)

参考资料

  1. ^ Category:香港外籍足球运动员Category:中国外籍足球运动员Category:香港外籍篮球运动员Category:中华职棒外籍球员
  2. ^ 林岳甫. 7隊名單確認 「最大咖洋將」梅約下週加入達欣打熱身賽. 自由时报. 2018-11-01 [2022-10-11]. 
  3. ^ 林岳甫. 富邦勇士狂補強 3名「超級洋將」結束隔離正式加盟. 自由时报. 2020-11-03 [2022-10-11]. 
  4. ^ 4.0 4.1 陈容琛. 攻城獅洋將到齊 前NBA榜眼塔壁抵台. TSNA. 2020-12-11 [2022-10-11]. 
  5. ^ 5.0 5.1 球團公告. 新竹攻城狮. [2022-10-11]. 
  6. ^ 久等了!我们的大中锋 Hasheem Thabeet(哈辛.塔壁)正式抵台!. 新竹街口攻城狮 Hsinchu Jko Lioneers于Facebook. 2020-12-10 [2022-10-11]
  7. ^ 12/26 开幕战 #哈新台币 Thabeet 揪你来看球!. 新竹街口攻城狮 Hsinchu Jko Lioneers于Facebook. 2020-12-11 [2022-10-11]
  8. ^ 新竹攻城獅再添一位左手怪傑 洋將拉東特・狠投正式抵台 (新闻稿). 新竹攻城狮. 2020-11-26 [2022-10-11]. 
  9. ^ 新竹攻城獅禁區再升級 洋將朱利安・雷特正式抵台 (新闻稿). 新竹攻城狮. 2020-11-29 [2022-10-11]. 
  10. ^ 布蘭登・大勝加盟新竹街口攻城獅 披22號戰袍征戰PLG下半季 (新闻稿). 新竹攻城狮. 2021-02-15 [2022-10-11]. 
  11. ^ 禁區守護神辛巴重磅加盟 攻城獅攻防兩端全面升級. 丽台运动报. 2021-10-22 [2022-10-11]. 
  12. ^ 吴孟儒. 法獅來了!攻城獅第3位洋將跟狠投有關係. 自由时报. 2021-10-28 [2022-10-11]. 
  13. ^ 「紅髮殺手」布魯斯巫獅正式加盟攻城獅 盼用精準外線提升外圍火力. 丽台运动报. 2022-03-29 [2022-10-11]. 
  14. ^ 與臺北富邦勇士再續前緣 馬爾他中鋒德古拉正式簽約加盟 (新闻稿). P. LEAGUE+. 2021-10-01 [2022-10-11]. 
  15. ^ 新北國王簽下4年NBA資歷洋將夏姆斯 (新闻稿). P. LEAGUE+. 2022-08-24 [2022-10-11]. 
  16. ^ 新北國王簽下前魔術隊側翼砍將傑梅洛 (新闻稿). P. LEAGUE+. 2022-08-26 [2022-10-11]. 
  17. ^ 高雄鋼鐵人新洋將 (新闻稿). P. LEAGUE+. 2022-08-18 [2022-10-11]. 
  18. ^ 鋼鐵人新洋將「鐵米」加盟 (新闻稿). P. LEAGUE+. 2022-08-22 [2022-10-11]. 
  19. ^ 四洋將到位! (新闻稿). P. LEAGUE+. 2022-09-08 [2022-10-11]. 
  20. ^ 台啤英熊洋將士東抵台隔離中 特殊中文名盼與主場天母建立情感連結. 丽台运动报. 2021-11-10 [2022-10-11]. 
  21. ^ 台啤英熊戰力「大福」提升 全新禁區外援與林泰樂有望本週開箱. 丽台运动报. 2022-03-10 [2022-10-11]. 
  22. ^ 泰國主力鋒線查拉帝加盟中信 泰籃理事長親獻祝福. 丽台运动报. 2021-10-06 [2022-10-11]. 
  23. ^ 歐陸巨塔高雄入港 庫薩斯加盟高雄海神隊. 丽台运动报. 2021-10-01 [2022-10-11]. 
  24. ^ 雷神降臨重磅登場! 可望為台鋼獵鷹分擔禁區壓力. 丽台运动报. 2022-03-21 [2022-10-11]. 
  25. ^ SBL洋將改投台鋼獵鷹 改名成「鷹皇」可望周六登場. 丽台运动报. 2022-03-05 [2022-10-11]. 
  26. ^ 26.0 26.1 倪芝蓉. 九太雙洋合砍36分 徐仲毅收執教首勝. TSNA. 2021-12-05 [2022-10-11]. 
  27. ^ 黄邱伦. 九太新洋將JC戰象加盟 下半季增添新戰力. 中国时报. 2021-03-02 [2022-10-11]. 
  28. ^ 吴孟儒. 台啤英熊找來澳洲國家隊中鋒 取名哈吉勝有原因. 自由时报. 2022-09-02 [2022-10-11]. 
  29. ^ 台啤英熊最重要的決定! 塞爾維亞禁區巨塔范姜偉齊正式加盟. 丽台运动报. 2022-09-12 [2022-10-11]. 
  30. ^ 洋將戰力重磅補強 巴拿馬國手前鋒陛下正式加盟 (新闻稿). 台中太阳. 2022-09-30 [2022-10-11]. 

法国贵族的命名方式

我感觉将贵族的名字改为查理一世·德·安茹这种写法,会好于查理一世 (安茹)这种写法。似乎除了国王的条目以外都可以改成这种写法,不晓得各位有没有什么意见?--Waylon1104留言2023年1月2日 (一) 12:32 (UTC)

@Waylon1104:首先应确定这类命名方法确实有为中文资料所使用,以免落得不伦不类。——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3日 (二) 16:16 (UTC)
  • 法语如果是人名应该是夏尔,翻译不应该杂糅多种译法,而且XXN世的XX也不一定是First Name,就像维多利亚的名字就是Alexandrina Victoria,一般君主名号都不带姓氏。--Cat on the Mars 2023年1月3日 (二) 16:26 (UTC)

姓氏“汗”(khan)的译名问题

在移动部分条目时注意到此问题,《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在翻译 Khan (巴基、孟)时有此注解:汗(翻译时与前面部分连写,中间不加圆点)。询问一下港台相关译名是否有此规则,还是正常在前使用间隔号。

部分有关条目举例:乔治·阿里·穆拉·汗利雅卡特·阿里·汗沙洁福。--东风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14:58 (UTC)

@Easterlies:我记得简世德在没有汉化译名的时候,香港媒体会在他的名字里的“汗”字前使用间隔号。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2日 (四) 15:40 (UTC)
@Easterlies 可以看一下 新华社历史资料库中现今人物的命名,包括了《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中的内容,访问方法。--Kethyga留言2023年1月13日 (五) 15:46 (UTC)
感谢提供,查询后发现使用分隔号与不使用分隔号的情况均存在,但不使用分隔号情况居多;此外 Khan 出现在名字中间时,前后均有间隔号。--东风留言2023年1月14日 (六) 03:11 (UTC)

关于教宗系列条目的标题

“教宗”这两个字应该加在教名前(例如教宗方济各)还是在教名后用括号标示(例如方济各 (教宗))?不会引起歧义的条目又需不需要加上“教宗”两个字?例如若望保禄二世,历史上并没有其他君主叫“约翰·保罗二世”,需不需要加上前缀变成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我以为这一系列条目需要统一标题格式。--Mahogany (留言) 2023年1月4日 (三) 08:53 (UTC)

对于毋须消歧义者,没有必要以教宗做消歧义前缀。我个人倾向不遵照英文维基百科给所有教宗都加上前缀的惯例。——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4日 (三) 15:59 (UTC)
@Mahogany115:我对于消歧义的部分的意见与Ericliu1912一致。对于需要以“教宗”一词作为消歧义方式的条目,由于现存的大部分条目在以前都把“教宗”一词放在Regal Name前,我个人倾向“教宗方济各”的格式。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6日 (五) 02:04 (UTC)

就以上讨论,现提出为Wikipedia:命名常规 (人名)加入“天主教会教宗”章节,以对天主教会教宗命名作规范(现时并无相关规范):

参考资料

  1. ^ 如天主教会教宗庇护十二世的条目可简单地命名为“庇护十二世”。
  2. ^ 由于“若望二十三世”一般均指发布通谕《和平于世》的天主教会教宗,故根据主从消歧义原则,天主教会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条目亦可简单地命名为“若望二十三世”。
  3. ^ 如天主教会教宗方济各的条目应命名为“教宗方济各”。

以上。@Mahogany115Ericliu1912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6日 (五) 02:39 (UTC)

即日起公示7日。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3日 (五) 10:02 (UTC)
为什么需要打破命名常规呢?该消歧义就消歧义,没有必要为此另建一个议案。--Ghren🐦🕖 2023年1月13日 (五) 11:15 (UTC)
@Ghren:我觉得不能算“打破命名常规”,因为此前大部分(我暂时不肯定是不是全部)以“教宗”一词进行消歧义的条目都是将“教宗”一词当直接置于该教宗的尊号前,但最近有人进行了一些移动操作,导致命名一致性遭破坏,因此有必要就此将既有惯例予以明确。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3日 (五) 11:43 (UTC)
命名常规本来就要求消歧义词在条头后面加括号,而不是加在条头前面。所以本身的做法就是不对的。您只是将不对的做法写成对的而已。--Ghren🐦🕖 2023年1月13日 (五) 11:50 (UTC)
想了想,其实倒应该如此,全面改用“(教宗)”后缀才是,毕竟其他君主(尤其是欧洲那些)或国家元首多半也都是用后缀消歧义。——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14日 (六) 05:35 (UTC)
@Ghren:我倒不是这个想法,子命名常规的优先性本来就大于母命名常规,“本身的做法就是不对的”这种论调在这种情况下不能适用。我单纯是出于时间与精力上的成本考虑而有这种提案。公示我可以先撤下,我就想先提个提案让大家意识到这事有立例的必要性而已,现在有其他意见出来是好事。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6日 (一) 05:57 (UTC)
那您得拿出说服大家“为什么要打破母命名常规”的理由。单纯说“子命名常规的优先性本来就大于母命名常规”不是合理的理由。--Ghren🐦🕑 2023年1月16日 (一) 06:27 (UTC)
“时间与精力上的成本考虑”不是理由?至少社群需要进行的移动工作可以减少啊。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7日 (二) 02:42 (UTC)
当问题很严重的时候,那才是理由。才两百多个条目,合“XX教宗”格式的才一百个左右,移动起来也就是也就是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的事,至少比我和您在这里讨论的时间要短。--Ghren🐦🕐 2023年1月17日 (二) 05:01 (UTC)
首先,高频率移动会有冷静期这事情你是知道的吧?其次,真的到了“问题很严重的时候”,我或其它用户还用得着走这里如此花时间的讨论程序吗,这时我们都应该已经直接请求管理员处理了吧。Sanmosa Συ γάρ μοι και μοίρα εί και τύχη 2023年1月17日 (二) 12:43 (UTC)
@Ericliu1912--Ghren🐦🕘 2023年1月17日 (二) 13:01 (UTC)
一次性移动不是难事。如果你们愿意,我还可以简单统计一下教宗条目标题格式,顺带厘清一些问题。——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17日 (二) 13:11 (UTC)
合“教宗XX”格式的标题的教宗

教宗儒略一世 教宗若望一世 教宗若望七世 教宗若望三世 教宗若望九世 教宗若望二世 教宗若望五世 教宗若望六世 教宗若望四世 教宗何弥 教宗伊琪 教宗何诺二世 教宗希拉略 教宗亚加一世 教宗启德 教宗哈德良一世 教宗哈德良三世 教宗哈德良二世 教宗安塞罗 教宗德吾一世 教宗德吾二世 教宗维理 教宗博义八世 教宗波尼法爵三世 教宗波尼法爵二世 教宗波尼法爵五世 教宗波尼法爵六世 教宗波尼法爵四世 教宗佳德 教宗路爵一世 教宗克勉五世 教宗加犹 教宗加理多一世 教宗嘉礼二世 教宗科尔乃略 教宗策肋定一世 教宗玛策林 教宗玛策禄一世 教宗马尔谷 教宗美基德 教宗郭诺 教宗君士坦丁 教宗狄约尼削 教宗杜努 教宗义禄 教宗安日纳一世 教宗安日纳二世 教宗恩狄 教宗立德 教宗保禄一世 教宗巴斯加二世 教宗庇护六世 教宗彭谦 教宗柏拉奇一世 教宗柏拉奇二世 教宗巴斯加一世 教宗斐理斯一世 教宗斐理斯三世 教宗斐理斯四世 教宗福慕 教宗思伟 教宗斯德望一世 教宗斯德望七世 教宗斯德望三世 教宗斯德望九世 教宗斯德望二世 教宗斯德望五世 教宗斯德望八世 教宗斯德望六世 教宗斯德望四世 教宗沙彬 教宗沙德 教宗色尔爵一世 教宗色尔爵二世 教宗西尔维斯特一世 教宗西斯笃三世 教宗西斯笃二世 教宗西西诺 教宗罗基 教宗维吉吕 教宗华伦亭 教宗维达 教宗佐西 教宗则斐琳 教宗辛普利修 教宗西里修 教宗西玛克 教宗福禄

反正我统计了,合“教宗XX”格式的标题的教宗有77个。Ghren🐦🕘 2023年1月17日 (二) 13:57 (UTC)

感谢协助统计。真要说的话,若社群就命名格式达成共识,这种数量不用多久就能处理完毕的。——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17日 (二) 15:46 (UTC)
Ghren但我刚刚又突然想到,本站对于欧洲贵族命名基本都是采前缀式消歧义(并载于命名常规之中),似乎教宗也不是不能比照办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月19日 (四) 15:21 (UTC)
感觉两者没有什么可以类比的。顺带一提,大英百科全书也将消歧义的字眼放后边。--Ghren🐦🕛 2023年1月20日 (五) 04:35 (UTC)

顾嘉煇”还是“顾嘉辉”(大陆简体)?

如题,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煇”是“辉”的异体字,并且注解中没有关于“煇”的内容,搜索大陆媒体相对常用“顾嘉辉”,因此想确认一下zh-cn是否需要转换。--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3年1月8日 (日) 18:55 (UTC)

毋须转换,内地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实际所用的字数比繁体字少了很多,而且有很多字以借代形式出现。姓名里面有时会涉及玄学因素,产生了很多使用异体同音的字,这不涉及繁简转换,多是故意使用异体字。--梦一长留言2023年1月8日 (日) 19:24 (UTC)
(-)反对:根据Wikipedia:地区词处理#官方中文名称处理方针,应该以该地区的最常用用法为准。所以若“顾嘉辉”确实在简体中文更常用,则应该使用“顾嘉辉”。--小林子冲留言2023年1月9日 (一) 05:25 (UTC)
简体应该用 顾嘉辉。全文只用 煇,,无法反映简体中文环境的情况 。其类推简化字为 𪸩wikt:𪸩 (5683334))。新加坡的《联合早报[4]。--Kethyga留言2023年1月9日 (一) 05:36 (UTC)
各位难道没发现他家兄弟姊妹的名字最后一字都是以五行为部首的吗?顾媚本名顾嘉弥,他是顾嘉煇,还有个兄弟顾嘉锵。所以这是故意选的,异体字关系只是巧合,顧嘉煇是本名,顧嘉輝只是常用笔名而已。台湾有位学者林玉体,他就叫林玉体,而不能是林玉體。如果我有误会什么,还请包容指教。-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1月9日 (一) 15:46 (UTC)
虽说是原创研究,但这点让我觉得不用“辉”更好。--西 2023年1月10日 (二) 10:10 (UTC)
@克勞棣:顾嘉辉并非常用笔名,只是多年来其他人包括传媒,尤其是无线电视自己也常打错煇字成辉,很多时候也懒得打煇字出来,所以才被经常误植为顾嘉辉/顾家煇/顾家辉之类。他本人签名还是签顾嘉煇的:[5]。--Will629留言2023年1月10日 (二) 17:17 (UTC)
香港电台十大中文金曲委员会1998年出版的《香港粤语唱片收藏指南 ─ 粤语流行曲 (50's-80's)》所附香港作曲/填词人名录对笔名的收录较为齐全。如陈斐立列出了陈菲立、陈斐烈,而包含“家”、“辉”等任何别字的名称均未被列作顾嘉煇的笔名。我认为此香港出版专著的权威性应视为比一般传媒及香港以外地区著作更高。--Factrecordor留言2023年1月21日 (六) 03:05 (UTC)
光也有火啊。--Kethyga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08:20 (UTC)
(+)赞成 使用𪸩字。如果说名从主人的话,那我以为这是个折哀的办法。--Mahogany (留言) 2023年1月13日 (五) 10:15 (UTC)
所以,顾媚的本字,简体也要改成“顾嘉㳽”?现在是 顾嘉弥--Kethyga留言2023年1月19日 (四) 04:18 (UTC)
对于任何自然人的姓名,名从主人优先于其他命名原则。正如多年前中国大陆传媒多用林峰,近年才改回林峯,但显然在多年前将中国大陆地区词转换为林峰(如有)亦属不当,对此岂是因时而变?力求准确是维基百科一大支柱,高于命名常规。此外,中国大陆并不禁用异体字。--Gohan 2023年1月11日 (三) 12:43 (UTC)
本人认可名从主人原则,但是关于您说的是否禁用异体字这个,我认为应该还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准(法规中只明确姓氏可以保留异体字,但很多实际上都是名字,比如“喆”一般是用于人名而不是姓氏),您上面提到的“峯”和本主题讨论的“煇”显然都不是姓氏。对于这块说难听点甚至可以说是灰色地带,似乎感觉华南媒体(如羊城晚报等)可能对于港澳台的艺人更多会使用他们名字中本身保留的异体字,而大一点的全国性媒体(如央视)一般使用规范汉字。--忒有钱🌊塩水あります🐳留言2023年1月11日 (三) 16:23 (UTC)
好奇:其回乡证上的简体姓名会是甚么?--Mosowai留言2023年1月11日 (三) 18:29 (UTC)
撤回“不禁用”之言。不过,相关条文是“第十七条 本章有关规定中,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即不在“本章有关规定”和“有下列情形”的,都可用。--Gohan 2023年1月12日 (四) 02:44 (UTC)
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王濛”的“濛”是繁体字,zh-cn是否应转换为“王蒙”;“黄霑”的“霑”是“沾”的异体字,zh-cn是否应转换为“黄沾”。 -- Shyangs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06:23 (UTC)
除了《通用规范汉字表》之外,简体中文环境包括主流媒体和出版物上基本以顾嘉辉,煇字不用,王濛陶喆黄霑等则有大量文献。--Kethyga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08:32 (UTC)
王濛、陶喆、黄霑他们的名字纯粹处理是繁简转换。但“煇”的情况更为复杂,“煇”不是常用字,又与常用字“辉”甚相似,如上面讨论,“煇”在繁体字群体就已经时常被误植,在简体字群体就更加易搞错了。--Factrecordor留言2023年1月12日 (四) 12:28 (UTC)
①金、木、水、火、土才是五行,没有包括“光”;②我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否不溯及既往,但显然顾大师在此法律颁布前就已经是顾嘉“煇”了。因此敝人觉得尚需考量。
不吐不快。当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简化文字的过程中,很多举措简直是恶搞,比方把许多根本不是同一个字的字变成同一个字,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不严谨的繁简多次转换会把乾貨变成幹貨,歌后变成歌後。煇与輝明明就不同字,怎会变成异体字关系呢?顾大师变成当初那一群人恶搞操作下的牺牲品。-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1月12日 (四) 08:16 (UTC)
发现在台湾,煇辉也是异体字关系,故划掉这句话。抱歉!-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1月12日 (四) 16:50 (UTC)
(=)中立。粤语审音配词字库中明确当且仅当该字粤拼为wan6时才不通“辉”字;根据条目中信息框模板所示读音因为fai1,可通“辉”字[1]。虽然如此,但先生的名字写法本应不可改变;改为“辉”后其繁体名应为“輝”,与其名字写法不符,亦不合适。--  2023年1月13日 (五) 06:53 (UTC)

参考资料

  1. ^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cuhk.edu.hk. 

为什么艺人更换艺名,维基百科就要“立即”跟著把条目名称移动到新艺名?

节录自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求助#关于陈怡嘉人物确定更名,请协助相关资讯做更动并微幅改写。在那里征求不到回应,所以来此另开专门一个议题,探求各位先进的意见。谢谢!

为什么艺人更换艺名,维基百科就要“立即”跟著把条目名称移动到新艺名?都不用考虑WP:常用名称吗?尤其是其身分证明文件上的本名并无更改的情况下。龙语申常用吗?田羽安常用吗?乔湲媛常用吗?是的,我过去也做过相同的事,把陈晓菁移动到陈小菁,但现在我高度怀疑我做错了,我太早移动了。

有任何的方针或指引要求大家,不管新艺名是否常用,只要传主换了艺名,维基百科就要“立即”把条目移动到新艺名吗?现在这个时间点,难道不该是田羽安重定向到陈怡嘉(而非相反方向)吗?---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4日 (六) 23:20 (UTC)

(:)回应:@克劳君,也许大概新闻媒体比较常报导的是出现的名称大多与艺人艺名有关,新闻报导娱乐新闻鲜少用到艺人本名,除非是艺人本身拿身份证去改名,例如:王建复去改名为王振复,而且还秀出新身份证(见:[6]),但是若坚持用本名,会不会读者不知道这是谁?再来会不会连带有所谓关注度的问题(例如:某艺人根本鲜少用本名,而是用艺名,本名反而找不到该艺人)、又或者牵涉到统一性(条目介绍以艺人本名为主或艺名为主?)若本名为主,则又牵涉到同质性人物条目的编修,这可能会是大工程;另外假设以本名为主命名空间,那么可能势必要考虑到后续条目的维护,而且可能会有新用户或IP匿名户会搞不清楚状况就给您搞个重导向或者另创其他命名空间相同内容的人物条目,可能会让站内熟悉相关规范的维基人疲于奔命处理相关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可预期的,可以广泛讨论,但就目前情况,可能是无解吧?即便不“立刻跟进”,那么也会产生人物已经更动艺名,条目许久未被关注而有其他人做更动却被误解为扰乱编辑行为,而误会对方,这样子也不太好吧?薏仁将🍀 2023年2月5日 (日) 01:11 (UTC)

我没说一定要用本名当条目名称,而是常见名称。常见名称可能是本名,也可能是旧艺名,当然也可能是已用了一段长时间的新艺名。若常见名称事实上没变,条目名称也就不必改变。你/你去找一次算命老师,维基就要跟著你/你即时改变一次?维基有义务照顾你/你的星途?我觉得这风气毫无道理。-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5日 (日) 01:44 (UTC)
WP:名从主人和常用名称的冲突。只要满足名从主人规则,即视作合理移动的范畴,规则上并未禁止。如果要比较常用的话,每次改名或者改名后隔几段时间都要统计使用量,原理上比较困难。----Cat on Mars 2023年2月5日 (日) 03:40 (UTC)
CatOnMars在下认为不是WP:名从主人和常用名称的冲突,因为田羽安陈怡嘉都是她的“名”,而且两者都在“使用中”,并无弃用“陈怡嘉”。而且我质疑的点是“得知改名后就立即移动”,立即!这会让人误以为“传主改艺名是更改其条目名称的充分条件”。-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5日 (日) 04:59 (UTC)
我认为方针并没有禁止这一行为,并且在操作上有一定合理性(而且一般无害),如果按照您的意思要求移动时“必须”考虑常用性,原则上可以理解,但并没有见到“必须”规范的必要性。----Cat on Mars 2023年2月5日 (日) 06:28 (UTC)
方针是没有禁止这一行为,但亦无明示“‘传主更改艺名’是更改其条目名称的充分条件”。没有经过足够的讨论就在这种情况下自作主张、立即移动条目,甚至认为这是默认的不成文规定,在下认为这不对。不是所有的移动都需要讨论,但陈怡嘉陈祎伦詹宛儒的情况需要(另外,“通知”不等于“讨论”)。-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5日 (日) 08:52 (UTC)
法无禁止皆可为,在规范之外应该给予编者自由编辑的空间。如果有争议可能要挂标签求讨论也无可厚非,如果很冷门、会来讨论人很少,自己移动也算不上错误,如果后来发现移动有问题再去讨论也没有什么问题,没有必要搞出一个僵化的程序出来。只要你不是在做有害于百科的事情,譬如编辑战、造假、OWN之类的,那么没有理由强制限制。----Cat on Mars 2023年2月5日 (日) 10:49 (UTC)
这是“无心作对的事,却做对的事”。这些移动有部分是自以为消息灵通的粉丝在一些论坛或脸书粉专上看到改名消息,就自以为是移动的。他们是在为偶像贡献,完全无心为维基百科贡献,因此他们只是帮偶像条目更名,没打算为其编辑提供可靠来源(例如詹宛儒的移动)。所以我至少可以要求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提供传主改名的可靠来源,才可以移动吧?其他编者没义务为他们擦屁股,找来源。-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2月6日 (一) 23:49 (UTC)
我觉得这是做错误的事情,如果没有参考来源就去移动显然不符合规范,移动属于重大改动,其他编者没有必要为他们擦屁股、找来源,应该予以引导。查,移动应该属于confirmed以上权限,User:Money821.tw也是auto-confirmed,建议找本人直接沟通,申明其举证责任。----Cat on Mars 2023年2月7日 (二) 01:10 (UTC)

(:)回应:@克劳君,您说的是也没错,那么我想到一个问题,如果有用户(可能一位或者数位)请求某艺人做资讯异动呢?可能也有用户基于善意所提出请求,那么您可以婉拒一次二次,您无法婉拒太多次,况且比较现实一点,您个人婉拒其请求,还是有其他维基人会协助帮忙,所以这就是我说“此问题无解”的原因,希望您能了解包涵。薏仁将🍀

考虑到一种极端情况,改名前的名字是一个大众熟知的名字,改名时或改名后已经糊掉了,没多少人关系,自然新名字就不具备知名度--苞米(☎)💴 2023年2月5日 (日) 02:04 (UTC)

关于cat:各国佛教出家众下汉传佛教佛教人物命名问题

我最近在看cat:宋朝僧人时候,发现该分类下既有释普交释了然释仲殊释崇岳释师范释昙密等释姓命名,也有智圆法护子璇等不带释姓命名,还有张怀素赵智凤等俗姓名字,又有兰溪道隆、神照本如、大慧宗杲等法号+法名的命名,还有一些诸如清水祖师宁化伏虎禅师三代祖师等尊称,这些名称往往并没有彼此重定向,我在查找人物的时候比较麻烦,不翻阅分类无法知道条目是否建立。绍兴图书馆有一则《古籍普查中如何正确著录僧人姓氏》提到:

1. 《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中国古籍总目》著录原则(讨论稿)、《中文普通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浙江省古籍善本联合目录》都是建议释姓+法名,《中文普通图书机读目录数据处理细则》还建议如果只有俗名采用俗名。

2. 中国古代在南北朝道安之前佛家姓氏并不统一,但在之后释姓成为主流。这一点在各国也有不同的情况,不列举。

2.1 对于中国古代僧人,文章建议道安之后采用释姓+法名,这一点也适用于越南

2.2 对于日本僧人,文章建议使用俗姓+俗名

2.3 对于朝鲜半岛僧人,文章建议采用俗姓+法名

以上不知道社群有什么看法。 --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Cat on Mars 2023年3月2日 (四) 23:09 (UTC)

别名可以重定向,条目名按常用名称法鼓文理学院有一个专注于佛教人物的数据库,他们选用哪一个名称为词条名也可以参考。--Nostalgiacn留言2023年3月3日 (五) 02:49 (UTC)
我认为优先是常用,当常用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例如好几个名字看不出哪个更常用),才应该考虑你说的这些规则--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3月3日 (五) 02:58 (UTC)
有常见名称当然是好事情,例如李叔同玄奘法显济公,至少不需要在命名上有什么纠结的地方,但是对于大部分僧人来说命名的不统一问题也是非常困扰的,所以我认为需要有一定规则。如果我需要找一个僧人,我就有最多十几种组合需要尝试,比方说“大慧宗杲”就有在法鼓山数据库中就有“大慧宗杲,大慧,大慧杲,大慧禅师, 大慧普觉,大惠,径山宗杲,径山杲,径山大慧,妙喜杲,妙喜,杲佛日,普觉禅师,佛日大师,云门(yún mén),昙晦(tán huì),定光佛”17种名字,我如果需要链接则可能需要尝试“大慧”“大惠”(法号)“径山”(寺名)“妙喜”(庵号)“佛日”(赐号)这么多种,这么多名字不论条目编者还是具体使用者也不一定一一知晓。可能大慧宗杲还是太过于显著,对于一个并不显著、不易区分常见名称的佛教人物,由于维基百科内人名并不存在相关规范,我又要尝试他的法名、法号、俗名、寺名、庵号、赐号才能最后找到这个人,这显然不符合“易于辨识”的命名要求。
从目前我看到的资料来看,“释姓+法名”应该是中国大陆图书馆界的共识,本质上“释姓”也应该是南北朝以后汉语系大乘佛教徒所沿用的命名常规,并且在维基百科内的cat:中华人民共和国佛教出家众cat:中华民国佛教出家众cat:香港佛教出家众俱是带姓氏命名为主,哪怕是媒体所常用的星云大师(RIP)也是命名为释星云,我可以认为这在维基百科内已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惯例。对于古代人物是否要带姓氏,我认为社群可能会无法达成共识,但我也要提出在常用名称并不清晰的情况下,应该优先考虑法名,有法名用法名,然后再去考虑其他名称。----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08:49 (UTC)
关于日本僧人,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名就是常用名称,除非是某些形式上出家的僧人,例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等。--AT 2023年3月3日 (五) 13:05 (UTC)
日本应该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变成“俗姓+俗名”,文章中有提到但规则没有细化,不过这也说明以法名命名的通用性和合理性,中日韩朝越古代都是以法名称呼。----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3:52 (UTC)
再补充一下法鼓山的命名规范:

“常名”栏:

举凡本名、字、号、别号、笔名、谥号、封号或其他名号中择其“姓名”为常名,其馀者为别名。然后选择其语系,每一语系得有一常名。另外,但凡地望、住锡寺、常驻地名,则“不冠”,这部分请另行填入相关表格或说明栏。“禅师”、“法师”等一般尊称则“不缀”,惟若“经师”、“律师”、“论师”等与生平成就有关之尊称仍缀之。满洲人习惯上姓与名不连用,但本资料库仍录于同一栏位,与他人相同。如:爱新觉罗玄烨。

由于避讳、说明、尊崇等缘故,直接以地名、寺名称呼人的文献很多,如“曹溪”由于经常发现,故也收录进来。古人治学有“例不十,不立法”之说,像这样“曹溪”出现频繁,例不止十,就不在排除之列。《景德传灯录》中以寺名为号者常缀以“和尚”识别,今沿用,如“瓦棺和尚”。

另外像:A010799 关辅怀,A008154柏林潭,A010800 南阳慈,都是将地名(紫红色)加在人名之前,因为名只有一个字,故较难辨认,仍照文献收录。若此类人名未于资料库中找到,请试著用CBETA电子佛典检索字串,例如:清凉洪,可用“清凉 + 洪”即可查到,X77n1524_p0491c15 正洪。

人名规范资料,常名、别名是否冠上“姓”?(摘自20090615 DA会议记录)

常名要冠姓,别名(字)不必一定冠姓,僧人不必一定冠“释”。(依文本)

--Cat on Mars 2023年3月3日 (五) 14:23 (UTC)

标准化匈牙利语名字

当我看著Template: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匈牙利参赛名单每个足球运动员的页面, 其中近一半是先姓后名, 另一半是先名后姓. 我认为不一致会产生混乱. 我认为最好是我们对待匈牙利语名字和外国名字一样 - 先名后姓. 因为普通读者直观地认为外国名字是先名后姓. 还有, 所有官方的英文网站也会使用先名后姓的顺序(例如所有足球队).--Winston留言2023年7月26日 (三) 23:56 (UTC)

东亚的中文、日语、韩语基本上都是按照名从主人的东方人名序音译,不跟随西方人名序。--Kethyga留言2023年7月27日 (四) 02:20 (UTC)
匈牙利本就是先姓后名,但业界在中文翻译有时从匈牙利语翻译,有时从英文转译。故此造成中文的人名翻译有时先姓后名, 有时先名后姓,甚至同一个人的名字不同出版物都会先后不一。这是当前的媒体现实,维基百科似乎不合适妄做矫正--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7月28日 (五) 02:14 (UTC)
在无习惯译名的情况下,应该先姓后名名从主人吧。--Kethyga留言2023年7月28日 (五) 14:58 (UTC)
可以依名从主人改成先姓后名,然后挂上{{Eastern name order}}来避免“普通读者直观地认为外国名字是先名后姓”的问题。--颜嘉佑留言贡献2023年7月30日 (日) 05:01 (UTC)
我认为谈话偏离了标准化这主要目标.
我只是表达我认为普通读者直观地认为外国名字是先名后姓的想法. 这是我个人的偏好. 但它仍然偏离了标准化这主要目标. 如果你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更倾向于先姓后名,Template: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匈牙利参赛名单另一半仍然没有满足先姓后名这个偏好.--Winston留言2023年7月30日 (日) 08:12 (UTC)
我想澄清一下
  • 我开始这个讨论是因为不是因为我认为先姓后名或者先名后姓更正确, 正如标题提到的 - 标准化匈牙利语名字. 我说的第二部分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 我不认为维基是更正确的地方(例如: 普鲁士多特蒙德应该比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应该是更好的翻译更接近Borussia Dortmund这个德国名字). 所以匈牙利本就是先姓后名因此我们应该名从主人不能说服我. 当你阅读英维时, 他们会用先名后姓写下匈牙利语名字. 我想原因是为了我想原因是为了迁就读者倾向, 我同意这个原因因为很难找到很多人知道匈牙利跟随东方人名序.
--Winston留言2023年7月30日 (日) 08:37 (UTC)
无常用名称应按原语言的顺序写姓名和译法。有足够常用的名称,可以在序言表述和注明正确写法。先名后姓的译法,类似从英语转写译,如果不常用则原创且错误。注明就知道了,比如华人姓名用英文字母写成了名姓,不代表本应当写成名姓。--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30日 (日) 09:06 (UTC)
我的英维示例并不是说英维是正确的, 我只是表达名称英维格式适应大多数读者对名字先名后姓的理解. 这只是我的偏好. 我相信最重要的是中维对匈牙利语名字一致性. 不管先姓后名/先名后姓. 我仍然认为不一致是主要问题.
类似于我的例子,较少的人会prefer普鲁士多特蒙德这更倾向于德语的翻译 (这就是为什么该页面使用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Winston留言2023年7月30日 (日) 13:04 (UTC)
如果是真的匈牙利语的名字,那自然是先姓后名。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些人会同时有多于一个语言的名字,而如果那些名字中既有匈牙利语的名字,又有其他欧洲语言的名字(基本上都是先名后姓),那这种情况会比较复杂。以斯洛伐克总理卢多维特·奥多尔为例:“卢多维特·奥多尔”是从斯洛伐克语的“Ľudovít Ódor”翻译过来的,这斯洛伐克语名字是他的官方名字,然而他是马扎尔人(匈牙利的主体民族),而他的母语是匈牙利语,因此他的名字也可以写成“Ódor Lajos”,而从这个名字翻译过来的话会得出“奥多尔·拉约什”。这里“奥多尔”(Ódor)显然是他的姓氏,他的姓氏本身也显然是匈牙利语,但他的姓氏的具体位置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也意味著把他的名字翻译成“奥多尔·卢多维特”或“拉约什·奥多尔”都是错误的。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30日 (日) 09:21 (UTC)
就此我还能举另一个例子:匈牙利驻法国大使格奥尔格·冯·哈布斯堡是奥地利皇室的后裔,在(奥地利的)德语中被称为“Georg Habsburg-Lothringen”(格奥尔格·哈布斯堡-洛林),而在匈牙利语则被称为“Habsburg György”(哈布斯堡·哲尔吉)。他的姓氏显然本是德语,但这并不妨碍该姓氏在作为其匈牙利语名字的一部分出现时应按照先姓后名的顺序翻译。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30日 (日) 09:30 (UTC)
说实话,我并没有说你们任何人都是错的. 我完全明白你我有不同的观点. 我的偏好倾向于普通读者直观, 你们更倾向于原始语言(匈牙利语). 这并不容易,但我仍然认为一致性是这里的主要问题(一半是先姓后名, 另一半是先名后姓). 我认为最好达成共识并做出改名.
我的普通读者直观意思是有一点=先名后姓,没有一点=先名后姓--Winston留言2023年7月30日 (日) 13:14 (UTC)
WP:命名常规原则是最常用优先,正确性和名从主人次之。“命名一致性”原则一般有争议,不容易说服别人。如有必要,部分列表、导航模板内可写成特定格式名称而非条目名。有间隔号=“先名后姓”这个固有观念,可能存在,但肯定是不准确的,不应当遵循。--YFdyh000留言2023年7月30日 (日) 21:58 (UTC)
忽必烈·博尔济吉特弘历·爱新觉罗Sanmosa In vain 2023年7月31日 (一) 00:27 (UTC)
他们的主页是名称是忽必烈和乾隆帝, 不是忽必烈·博尔济吉特和弘历·爱新觉罗. 这与我之前提出的普鲁士多特蒙德观点非常相似 - 主页的名称遵循外行人的直观.
我已经说过这是一个普通读者直观, 很难指望每个普通读者都了解乾隆帝是弘历·爱新觉罗. 因此页面名称不会使用他们的名字. 相反,ZHWIKI会放置众所周知的名字 - 乾隆帝. 同样的原因, 很难指望每个普通读者都了解匈牙利语名字是先姓后名.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匈牙利语名字最好使用先名后姓.--Winston留言2023年7月31日 (一) 01:33 (UTC)
难道不能开发一个类似{{Portuguese name}}的模板,直接顶注告诉读者传主姓什么、名什么,这样不管条目名称先姓后名还是先名后姓,不管传主是匈牙利裔德国人还是德裔匈牙利人,读者都不会混淆传主的姓与名啦!-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1日 (二) 15:01 (UTC)
提议者似乎着重于命名一致性以“适应大多数读者”--YFdyh000留言2023年8月1日 (二) 20:42 (UTC)
这样说起来,这一群如假包换的美国人在中维的条目名称也没有像其他美国人一样一律先名后姓啊!其中还有一些根本从未拥有过美国以外的国家的国籍。所以为什么要“一致”?-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1日 (二) 23:59 (UTC)
是的,因为传统读者不会阅读{{Eastern name order}}(也许只是我懒). 读者用他们的常识来阅读标题. 我并不是说常识总是正确的(至少不适用于匈牙利语名字). 但如果使用正确的名称顺序的话会让人们感到困惑. 所以我认为遵循西方人先名后姓会更适应读者直观. 如果维基真的遵循原始语言, 你会看到拜耳勒沃库森/和睦法兰克福/普鲁士门兴格拉德巴赫/普鲁士多特蒙德, 不是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法兰克福足球俱乐部/慕逊加柏体育会/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 因为WIKI内容是为普通外行人准备的,而不是为语言专家准备的. 所以我认为遵循普通外行人常识也是合理的.
对于命名一致性, 例如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参赛名单#匈牙利里有些名字是一半是先姓后名, 另一半是先名后姓. 读者很难跟上. 因此我认为一致性在某种程度上重要. --Winston留言2023年8月2日 (三) 01:29 (UTC)
原来已经有了,{{Family name hatnote}},但似乎还没有匈牙利语的参数?-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1日 (二) 15:07 (UTC)
匈牙利的见,{{Eastern name order}}--Kethyga留言2023年8月2日 (三) 00:36 (UTC)
但我觉得{{Eastern name order}}无法解决如202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参赛名单#匈牙利里有些名字是一半是先姓后名, 另一半是先名后姓问题. 我仅通过阅读页面也不知道哪一个是姓, 哪一个是名. 你感觉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Winston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15:35 (UTC)
支持统一为先姓后名。目前存在的先名后姓的匈牙利人物条目(如您说的情况),移动至先姓后名--小林子冲留言2023年8月11日 (五) 17:45 (UTC)
但我可以再问一个问题吗?
  •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其他国籍匈牙利人?
  •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匈牙利裔其他人?
  • 例如内曼亚·尼科里奇(他既是塞尔维亚裔匈牙利人, 也是匈牙利裔塞尔维亚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呢?
--Winston留言2023年8月13日 (日) 00:14 (UTC)
应当统一为“先姓后名”,官方英文网站使用先名后姓可能是照顾到英语世界的一些命名惯例规则,以免造成混肴,如果是中文直翻,自然是先姓后名。至于读者不适应的问题,请问维基百科连性器官都可以详细介绍,甚至阴茎阴蒂的图片在Commons上就有一堆,还害怕名字的正确性会伤害到读者的认知,或对其造成困扰?不应顾及偏见或者一般人错误的“常识”,应宣导正确的知识。我认为这没什么可顾虑的。此外,拿英维举例对我来说是不以为然,从他们几年前把“Republic of china”更改为“Taiwan”的时候,我就知道他们是“普遍迁就英语民众一般认知”的站点,对其彻底失望。——WMLO议程表 2023年8月8日 (二) 22:56 (UTC)
我无意冒犯, 但对于读者来说找出每一个利物浦足球俱乐部#现役球员的姓是非常困难的.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没有国旗的指标他们无法分辨球员的姓.--Winston留言2023年8月9日 (三) 15:44 (UTC)
匈牙利国民的匈牙利式姓名应当遵从原本的“姓·名”顺序,以匈牙利式姓与匈牙利式名作为人名要素的其他地域人物考虑相应地域用法使用“名·姓”或其他顺序亦可。 绀野梦人 2023年8月9日 (三) 00:10 (UTC)
@Winstonhyypia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看来中维需要引入姓氏字母全部大写(ZHANG San和Si LI),或者姓氏在前时加“,”(Zhang, San和Li, Si)这两种通用规则了。[开玩笑的]另外,把弘历的名字无论写成“弘历·爱新觉罗”还是“爱新觉罗·弘历”,才是“遵循外行人的直观”。--大化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23年8月15日 (二) 10:22 (UTC)
{{Eastern name order}}仍不是符合在下提议的模板。我提议的是,直接把传主姓什么、名什么写出来,而不只是说明“姓前名后”,不然万一这位匈牙利传主的姓名有中间名,或同时有父姓与母姓怎么办?-游蛇脱壳/克劳 2023年8月20日 (日) 19:49 (UTC)

建议东斯拉夫人名的条目使用名+父称+姓作条目名称

我看现在中维介绍俄罗斯人的条目多以名+姓作条目名称。其实在俄罗斯父称还挺重要的,一般我们称呼都是名+父称。当然特别有名的那种比如普希金那种可以除外。欢迎其他了解相关内容的维基人发表看法。——Kone718 2023年9月2日 (六) 14:41 (UTC)

(-)倾向反对:没有太大的必要性,因为不管是英文还是中文的习惯,东斯拉夫人的人名基本上都是先名后性,很少带父名,除非消歧义。--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9月3日 (日) 13:52 (UTC)
我不太认同您说的“很少带父名”。称呼他们的时候父称还是很重要的。反而我们很少直接当面说姓。——Kone718 2023年9月3日 (日) 16:00 (UTC)
我个人的感觉是 中文有的时候只称呼名和姓是受了英语的影响。中文媒体比较喜欢翻译英文的三手答辩。所以这样英语的习惯就进入了汉语。——Kone718 2023年9月3日 (日) 16:01 (UTC)
也不能这么说,对于像F1Eurovision这类主要用英语(英文)放送的比赛(媒体),谁会闲闲没事用VPN看俄语(俄文)转播。先决条件限制了中文称呼。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9月5日 (二) 08:14 (UTC)
也对——Kone718 2023年9月7日 (四) 04:01 (UTC)
另外看看专辑封面、唱片讯息,许多俄罗斯艺人也不常挂父称。 --窝法乙烷 儿法梦碎 2023年9月5日 (二) 08:17 (UTC)
本站是中文维基百科,只考虑中文命名问题。对于外国人名,中文通常只称姓氏,而多数情况下本站采用“二名法”形式即足以消歧义;对于有歧义的情况,再使用“三名法”来处理。人名命名常规中有关规则已经明确体现这一精神。——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9月6日 (三) 00:43 (UTC)
(+)倾向支持:据小弟所知,“名+父称”是东斯拉夫人传统的礼貌称呼,因此父称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强烈抗议维基基金会无理封禁中维管理员 2023年9月7日 (四) 16:52 (UTC)
条目内导言部分都会给出名·父名·姓的全名。--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9月8日 (五) 06:19 (UTC)
(-)强烈反对:东斯拉夫人名不加父名也本就相对于其他地区的人名要长一些(平均而言),再加上父名标题只会显得更加缺乏可读性,本来东斯拉夫三名法当中,父名就是最长的部分(因为要加“维奇”、“夫娜”)。给几个加了父名的例子(都是因为有消歧义的需求才不得已之下加了父名的):穆罕默德·易卜拉欣莫夫达里娅·乌斯季诺娃弗拉基米尔·莫洛佐夫,这些个标题上加了父名的条目,要放到别的条目里做链接必须要做处理,移除中间名以免降低可读性,这样的条目一多起来,涉及到大量存在这类人名内链的条目处理起来会相当麻烦,比如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代表团#奖牌获得者中的列表,假如列表里面的条目多数加了父名,要么就是不处理让父名显示出来,降低可读性,要么就是都处理不让父名显示出来,又增加维护成本。因此除非必要(例如消歧义等),强烈反对东斯拉夫人名标题上加父名!--🔨留言2023年9月12日 (二) 00:46 (UTC)
(-)倾向反对:首先就是篇幅问题,加上父名会变得更加冗长;除非必要的消歧义。其次就是导言部分会给出名·父名·姓的全名。平时内容中一般则只会给姓氏,这就够了。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俄罗斯奥林匹克委员会代表团#奖牌获得者这类条目里,谁愿意看整篇都是“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亚历山德罗夫斯基”?太影响阅读了。--超级核潜艇留言2023年9月13日 (三) 13:50 (UTC)
只有在仅有姓与名而需要消歧义的时候才需要这样做吧。Sanmosa віки-віків 2023年9月16日 (六) 12:15 (UTC)
ruwiki条目标题对于西方人名的写法是“姓,名”或"姓,中间名(父名) 名",这也是俄罗斯百科全书界的习惯,而且也被中国大百科借鉴过去了。这样表示的目的是主要是方便在纸质书上索引和查找,因为西方习惯在日常文章中称呼人多只称呼姓,所以从常用性考虑,姓放最前面,便于提高检索效率。但是在线的百科全书是否还需要这么做,则要另说了。另外,如上面反对的几位所言,百科全书更要考虑的是方便使用,对条目而言,礼貌尊重不是百科全书首要考虑的问题,而且礼貌尊重还有可能演变为POV问题。站在维基百科的中立立场,不需要对传记条目礼貌尊重,也不需要对传记条目不礼貌尊重--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3年9月20日 (三) 02:27 (UTC)

关于外文人名地名译名的若干问题

在最近的几次讨论中,一些维基人就许多有关外文人名地名译名的问题产生了不同看法,而我过往也遇到了诸多未解问题,故借此机会把我所有已遇到的和能想到的问题一并列出,望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也能够方便后来人有例可循(注:下面仅用“大陆”、“港台”只是为了方便举例表述,“澳”、“马”、“新”亦包含在此次讨论范围内):

  1. Wikipedia:外语译音表在维基百科当中的性质和定位是什么?若一人名/地名在中国大陆没有称得上是常用名的译名,那么依此按顺位(即没有官方名和常用名的情况下再按它)淘汰掉当前采用的中国大陆非常用译名是不是理所应当、不违反常规?
  2. “XX国旅游局”这类网站是否真的能代表该国或该地的政府或其上级政府的官方?能否扛得起“名从主人”大旗?跟Wikipedia:外语译音表谁大于谁?
  3. 接上,若某地名在华语世界只是一个小透明,没有称得上人人皆用的常用名,而这“XX国旅游局”网站的给出的译名跟PRC/港府/ROC官方使用到的译名撞车了,谁又大于谁?(例如那个南非旅游局北京办事处网站里的“肯普顿公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里的“肯普顿帕克”)
  4. 若某位港台维基人消红了一个诸如“XXX Park”这样的城镇条目并意译作“XXX公园”后,若确定此“XXX公园”之译名算不上大陆常用名,而按大陆标准应译作“XXX帕克”后,那么仅在NoteTA中按上述顺位添加大陆字词转换“zh-cn:XXX帕克”是否非法上升到了地区差异?(
  5. 此前有香港维基人用粤语音译(多来自香港赛马会译名)消红了许多非知名球员,这些球员条目大多极长时间无人打理,未加NoteTA,且在中文世界中,除了维基百科中当时创建者给出的译名,罕有其他称得上常见的大陆和台湾译名,而台湾显然是以国语为主的,(基本)不说粤语,也基本没有用粤语音译的传统。此时添加NoteTA是否可临时采用一样的大陆译名和台湾译名(只是简繁不同),之后若有后来者考证到了自己地区常用的或符合自己地区习惯的译名再改之?(
  6. 若某位港台维基人消红了一个人名/地名条目,如将美国的一个叫“Florence”的小地方消红为“罗伦斯”,但这个“佛罗伦斯”按港台标准则什么都不是(此处台湾暂按naer算,其他地区的标准我不知道,欢迎补充),排除掉存在常用名的情况后,这时大陆人是否可按大陆标准移至符合大陆标准的译名?然后其他地区的译名就按naer等资料添加?(反之亦然,如某大陆人消红了一个人名/地名条目,但条目名按大陆标准也什么都不是,排除掉存在常用名的情况后,其他地区人也可以如上做)(
  7. 若一外国地名/人名条目是由前人消红的,且条目名明显误译,不过此地/此人在华语世界只是一个小透明,且这一误译也未广为流传,仅被寥寥几个网站采用,这种情况下对其进行修正是否无异议?
  8. 若“某事物在某地区的译名是哪一个”在该地区维基人中吵得不可开交,条目名也被移来移去,但与此同时该事物的其他地区译名是固定无争议的,则是否可以先将其条目名移至固定无争议的其他地区译名?(典例是La Fayette侯爵,其大陆译名在大陆维基人中曾吵得不可开交,但“拉法叶”在繁中是固定无争议的)

以上是我暂时想到的问题,谁若有其他问题那么欢迎补充,也可ping其他人来讨论。@VikarnaYeletsKethygaSickManWPEricliu1912淺藍雪魔琴SIridiuM28Dewadipper--Bigbullfrog1996𓆏2023年10月23日 (一) 13:49 (UTC)

  • 关于第一条,本人自路易斯安那州开始翻地名都只按照以下三个规则:
    1. 使用zi.tools工具寻找有没有相同的地名
    2. 如果zi.tools没有这个地名,丢Google翻译
    3. 如果Google翻译也投降,只能按译音表强行自己翻译
  • 综上所述,本人甚少使用外语译音表,亦认为外语译音表只供参考之用,不应视为百分之百正确的翻译地名方法。第二条与第三条个人认为需要判断网站是否为该国政府官方所运营,如果不是的话应参考这一网站是否拥有高浏览量;关于第四条的情况,最好寻找相关地方的历史资料作为判断,如果该地方确实有公园的含意应意译,否则应音译为帕克。第七条个人认为如果影响不大则可作修改,若影响较大则应交给社群讨论。--维基病夫邀请您加入❤️边缘人小组·🖊️签到 2023年10月23日 (一) 14:50 (UTC)
    zi.tools其实就是上面提到的Wikipedia:外语译音表里的《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和《世界地名译名词典》的在线版。--Bigbullfrog1996𓆏2023年10月23日 (一) 15:10 (UTC)
Wikipedia:外语译音表不是方针也不是指引,可能算是Wikipedia:论述。--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5日 (三) 19:09 (UTC)
你说得对,外语译音表不是方针也不是指引,当然同时也不是论述。而应算作WP:可靠来源-- Vikarna 2023年10月25日 (三) 19:54 (UTC)
阁下大概是误会了。《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是可靠来源,《世界地名译名词典》是可靠来源,Wikipedia:外语译音表只是中文维基百科的一个页面,不是可靠来源。--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5日 (三) 20:04 (UTC)
@Ericliu1912 @CaryCheng Wikipedia:外语译音表不是原创,也不是Wikipedia:论述(维基论述纯粹是维基编辑的个人观点)其中译音表中的地名部分是中国大陆的国家标准,见标准官网,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中国地图出版社、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社联合编写,《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英语》 第一版已经有20多年了。地名导则类似于英美的BGN/PCGN罗马化系统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 123—2015:学术出版规范·中文译著》“地名译名应符合GB/T 17693的规定”。
2022年国务院签发的《地名管理条例》“标准地名应当符合地名的用字读音审定规范和少数民族语地名、外国语地名汉字译写等规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学术著作出版规范》“ 译稿中的地名,应根据最新版本的 《世界地图集》 (中国地图出版社),并参照中国地名委员会编的 《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商务印书馆)、 《世界地名录》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译出。上述资料亦未收入的地区,可参照外文译音表音译,也可参照其他地名手册翻译,但一般应在其后加圆括号附注原文”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刊物编辑指引》“外国地名译法,按照国内通行译法为准。可参考中国地名委员会编《外国地名译名手册》”
联合国粮农组织中文编辑出版规范》“外国地名不像外国人名那样庞杂,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有统一翻译。需要时可借助权威工具书查询。权威地名工具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名录》” --Kethyga留言2023年10月25日 (三) 23:13 (UTC)
  •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的〈外语译音表〉是可靠来源。
  • WP:外语译音表是中文维基百科的一个页面,参阅Wikipedia:命名空间Wikipedia:方针与指引Wikipedia:论述,如果WP:外语译音表不算论述的话,那就应该是方针与指引#种类-资讯页资讯页:通常用于提供事实资讯;)或WP:资讯页资讯页用于介绍一些方针指引可能的施行方式,例如Wikipedia:删除指南;)。
  • 我不反对将WP:外语译音表提升为方针与指引,或者我也不反对建立共识强制使用者翻译外语时必须遵守WP:外语译音表。纯粹就事论事,目前WP:外语译音表在中文维基百科的性质和定位,的确只是参考标准。
--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04:24 (UTC)
另外,如果Wikipedia:外语译音表是从《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的〈外语译音表〉逐字逐句抄过来的,这样逐字抄写是否符合Wikipedia:版权常见问题解答?--CaryCheng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04:34 (UTC)
按照Wikipedia:外语译音表的说明,这些页面上的内容的原本应该是来源于各种中文使用区关于音译的标准或者惯例文件,由于其行之有效,可以作为这里针对需要创造音译新中文专名时的参考标准,放这里一份只是方便编辑去看而已(不满意不嫌麻烦的话自己去找原本看)。——Sakamotosan路过围观 | 避免做作,免敬 2023年10月26日 (四) 00:55 (UTC)
外语译音表是本站原创的吗?不同语言的情况好像不一样?如果是原创的,那其性质就按论述或社群共识来算,不能凌驾于可靠来源之上;若其本身有来源,那就按来源本身的可靠程度来评估。——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学生会 2023年10月25日 (三) 22:40 (UTC)
外语译音表是《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附录里的,另外导则里面也有(至少俄语有)。站内的译音表页面只是为了方便搬来的,不是站内自创,也就不是论述。@CaryCheng--Yelets 留言 2023年10月25日 (三) 23:10 (UTC)
个人最近整理乌克兰地名中得出的经验是:大陆用词的最高权威应该为国家标准GB/T 17693《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以俄语部分为例,相关规则中首先考虑总则4.3条:“惯用汉字译名和以常用人名命名的地名仍旧沿用,其派生的地名同名同译”。我对“惯用汉字译名”的理解就是最新版本的地名译名辞典及新华社历史数据库的译名。其次的规则才是总则4.5条,即所谓的“外语译音表”。但总则之后还有各种细则,而这些细则好像在执行起来又似乎优先于总则4.5条。因此在考虑一个地名的译名时,我们应该根据译写导则里规定的顺序去考虑,最后“外语译音表”才是一个兜底的方案。
1. 最后兜底的“外语译音表”而得来的译名可以取代中维里非规范译名(包括机翻译名及没有来源的非普通话译名)。
2. 个人的经验是,“XX国旅游局”的网站通常是通过外包翻译公司的翻译维护的,不能作为“名从主人”的依据(当然可能有个例,好像澳大利亚的旅游局还特别规范了地名的中文译名)。能作为“名从主人”依据的来源应该是该国国家/政府首脑、外交部等政府部门的中文网站,大使馆的网站还得个案讨论。能作为“名从主人”的来源高于“外语译音表”。
3. 中文国家/地区的政府来源优先。
4. 可以添加NoteTA。
5. 大陆和台湾的用词应该一致,直至后来各自能找到更好的来源为止。进一步推论:如果台湾维基人采用台湾标准创建了条目,而显然大陆用词为不同的选择,这种情况下,香港用词应该首先跟随大陆用词,而不是台湾用词,直至有人能找到别的香港用词的可靠来源为止。好多维基人在添加NoteTA时只加入cn和tw的用词,而忽略hk用词,这是不对的。应该同时加上hk用词,且在无其他来源时应该与cn用词一致。
6. 个人只是比较熟悉大陆用词,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不去移动该条目,只能添加NoteTA。让熟悉该地区的维基人去移动条目。但实际上,也可以去移动,如果有人不满意的话,自然会去移回或发起讨论。
7. 可以对其进行修正。
8. 似乎可以。我对这种情况了解还不多。--万水千山留言2023年10月26日 (四) 19:35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