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弼
王弼
國家曹魏
時代三國
主君曹芳
輔嗣
職官尚書郎
籍貫山陽郡高平縣
出生黃初七年(226年)
逝世正始十年(249年)
墓葬洛陽偃師山化鎮東屯村南
親屬
父親王業
兄弟兄:王宏
老子道德經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

王弼(226年—249年),字輔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西北)人,三國時代曹魏的著名經學家易學家,魏晉玄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父親是王業,兄長是王宏。祖父王凱王粲的族兄,祖母是劉表之女(《博物記》)。

為《道德經》和《易經》撰寫註解,對後世影響甚大。由於漢代、三國《道德經》的註釋本大多失傳,王弼的《道德經注》成了本書流傳至今的最早註釋本。

生平

[編輯]

在年幼時已非常聰明,十餘歲時,好老子,而且口才出眾,與鍾會齊名。未弱冠時,已為當時的官員、文人所識。與吏部裴徽見面時,裴徽一見而感到奇異,並問:「夫者,誠萬物之所資也,然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者何」,王弼回答:「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不說也。老子是有者也,故恆言無所不足」(《王弼傳》。《世說新語文學》則記載是在弱冠後見裴徽,徽問曰:「夫無者,誠萬物之所資,聖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無已,何邪」,王弼回答:「聖人體無,無又不可以訓,故言必及有;老、未免於有,恆訓,其所不足」)。後來亦為傅嘏所知。當時,何晏吏部尚書,亦對王弼的才能甚是驚奇。

正始年間,黃門侍郎未有人擔任,何晏已起用賈充裴秀朱整,又商議任用王弼。當時丁謐與何晏爭衡,向曹爽推薦高邑王黎。於是曹爽起用王黎,而以王弼補任尚書郎。在上任後,與曹爽見面,曹爽屏退左右,而王弼只與其論道,於是被曹爽輕視。當時,曹爽專政,任用親信。王弼通達,並不經營名聲。王黎病死後,曹爽以王沈代王黎,王弼於是不得在其門下,何晏為之歎恨。因為年資甚淺,而且不擅長公務,於是更不受注意。

淮南劉陶,善論縱橫,為時人所推舉,每次與王弼談話,常被王弼所折服。

何晏認為聖人無喜怒哀樂,其論甚是精妙,鍾會等人亦同意。而王弼與之不同,認為聖人的神明多於人,而五情與人相同,「神明茂,所以能體沖和以通無;五情同,故不能無哀樂以應物。然則聖人之情,應物而無累於物者也。今以其無累,便謂不復應物,失之多矣」。

在為《周易》作注後,潁川荀融問難王弼《繫辭上》中「大衍」的要義。王弼答其意,寫信諷刺荀融:「夫明足以尋極幽微,而不能去自然之性。顏子之量,孔子之所預在,然遇之不能無樂,喪之不能無哀。又常狎斯人,以為未能以情從理者也,而今乃知自然之不可革。足下之量,雖已定乎胸懷之內,然而隔踰旬朔,何其相思之多乎。故知尼父之於顏子,可以無大過矣」。

正始十年(249年),曹爽被廢,王弼亦被免官。同年秋天,以癘疾亡,年僅24歲。無子絕嗣,但有一女嫁予趙季子[1]

人物、逸事

[編輯]
  • 性格和於名理,喜好遊宴,亦識音律,擅長投壺。然而王弼時常藉着才華嘲笑他人,亦被當時的士人討厭。(《王弼傳》)
  • 鍾會友好。鍾會論議以校練為主,不過亦佩服王弼的高致。(《王弼傳》)
  • 初時與王黎荀融相善。後來因為王黎被起用為黃門侍郎,於是怨恨王黎。而與荀融亦變得不和。(《王弼傳》)
  • 在未弱冠時,往見何晏,當時論客滿席。何晏曾聞王弼名,以論勝者的論理問王弼:「此理僕以為極,可得復難不」,於是王弼問難,滿席人都折服。王弼又數次作主客自問自答,其論皆滿席人所不及。(《世說新語文學》)
  • 何晏曾注《老子》,未完成,見王弼自說注老子旨,因為王注精奇,自認為不及之,不能回應,只得唯唯諾諾,於是不再繼續為《老子》作注,改作《道德論》。(《世說新語,文學》)
  • 死後,司馬師等有識之士亦為之嗟歎。(《王弼傳》)
  • 據說在為《周易》作注時,輒笑鄭玄為儒,認為「老奴甚無意」。於時夜分,忽然聽見門外閣有腳步聲,有人進來,自稱鄭玄,叱責:「君年少,何以輕穿文鑿句,而妄譏誚老子邪?」極有忿色,言罷離去。王弼心生畏惡,不久後患厲疾而死。(《幽明錄卷三》)

評價

[編輯]
  • 何晏嘆之曰:「仲尼稱後生可畏,若斯人者,可與言天人之際乎」。(《王弼傳》、《世說新語文學》)
  • 王濟好談,病,常云:「見弼易注,所悟者多」。(《王弼傳》)
  • 何劭:「弼天才卓出,當其所得,莫能奪也」、「弼注《老子》,為之《指略》,致有理統。著道略論,注《易》,往往有高麗言」、「然弼為人淺而不識物情」、「其論道傅會文辭,不如何晏,自然有所拔得,多晏也」。(《王弼傳》)
  • 陳壽:「弼好論,辭才逸辯」。(《三國志鍾會傳》)
  • 孫盛曰:「《》之為書,窮神知化,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世之註解,殆皆妄也。況弼以傅會之辨而欲籠統玄旨者乎?故其敘浮義則麗辭溢目,造陰陽則妙頤無聞,至於六爻變化,群象所效,日時歲月,五氣相推,弼皆擯落,多所不關。雖有可觀者焉,恐將泥夫大道」。(《三國志注,鍾會傳》)
  • 東晉范甯:「黃唐緬邈,至道淪翳,濠濮輟詠,風流靡托,爭奪兆於仁義,是非成於儒平叔神懷超絕,輔嗣妙思通微,振千載之頹綱,落周孔之塵網。斯蓋軒冕之龍門,濠梁之宗匠。嘗聞夫子之論,以為罪過,何哉?」、「王、何叨海內之浮譽,資膏粱之傲誕,畫螭魅以為巧,扇無檢以為俗。鄭聲之亂樂,利口之覆邦,信矣哉。吾固以為一世之禍輕,歷代之罪重,自喪之釁小,迷眾之愆大也」。(《晉書范甯傳》)
  • 南北朝劉勰:「魏之初霸,術兼傅嘏王粲,校練名理。迄至正始,務欲守文;何晏之徒,始盛玄論。於是當路,與尼父爭途矣。詳觀蘭石之《才性》,仲宣之《去伐》,叔夜之《辨聲》,太初之《本無》,輔嗣之《兩例》,平叔之二論,並師心獨見,鋒穎精密,蓋論之英也」、「若夫註釋為詞,解散論體,雜文雖異,總會是同。若秦延君之注《堯典》,十餘萬字;朱文公之解《尚書》,三十萬言,所以通人惡煩,羞學章句。若毛公之訓《》,安國之傳《》,鄭君之釋《》,王弼之解《易》,要約明暢,可為式矣」。(《文心雕龍論說》)
  • 隋朝顏之推:「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遞相誇尚,景附草靡,皆以農、黃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業,棄之度外」、「輔嗣以多笑人被疾,陷好勝之阱也」。(《顏氏家訓勉學》)
  • 唐朝孔穎達:「惟魏世王輔嗣之注,獨冠古今」。(《易正義序》)
  • 宋朝朱熹:「王弼周易,巧而不明」。(《朱子語類孟子一》)

外部連結

[編輯]

相關條目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28》,出自陳壽三國志


  1. ^ 張湛《列子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