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名
馮文炳 | |
---|---|
字 | 蘊仲 |
出生 | 大清湖北省黃州府黃梅縣 | 1901年11月9日
逝世 | 1967年9月4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長春市 | (65歲)
筆名 | 廢名 |
職業 | 作家、學者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 | 漢族 |
教育程度 | 大學 |
母校 | 北京大學 |
創作時期 | 1922-1964 |
體裁 | 小說、散文、詩歌、文學評論 |
代表作 | 《竹林的故事》、《橋》、《莫須有先生傳》 |
配偶 | 岳瑞仁(1921年起至其逝世) |
父母 | 馮楚池(父) 岳氏(母) |
子女 | 馮止慈(女) 馮思純(子) |
受影響於 | 周作人、魯迅、熊十力 |
廢名(1901年11月9日—1967年9月4日),本名馮文炳,字蘊仲,湖北黃梅人[1]。中國現代作家,學者。
生平
[編輯]廢名於1901年11月9日生於湖北黃梅,其家境殷實,然自幼多病。童年受傳統私塾教育,13歲入黃梅八角亭初級師範學校,1917年考入國立湖北第一師範學校,接觸新文學,被新詩迷住,立志「想把畢生的精力放在文學事業上面」,畢業後留武昌任小學教員,期間開始與周作人過從。1922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英文班[1],開始發表詩和小說。在北大讀書期間,廣泛接觸新文學人物,參加「淺草社」,投稿《語絲》。1925年10月,廢名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竹林的故事》。1927年,張作霖下令解散北大,改組京師大學堂,廢名憤而退學,卜居西山,後任教成達中學[1]。1929年,廢名在重新改組的北平大學北大學院英國文學系畢業,受聘於國立北京大學中國文學系任講師[1]。次年和馮至等創辦《駱駝草》文學周刊並主持編務,共出刊26期。此後教書,寫作,研究學問,抗日戰爭期間回黃梅縣任教於中小學[1],並在此期間寫就《阿賴耶識論》。1946年由俞平伯推薦受聘北大,先後任中文系副教授、教授[1]。1952年調往長春東北人民大學(後更名為吉林大學)中文系任教授[1],1956年任中文系主任,先後被選為吉林省文聯副主席,吉林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吉林省政協常委。1967年9月4日,因癌症病逝於長春[1]。
文學風格
[編輯]廢名被認為是周作人的弟子,在文學史上被視為京派代表作家。代表作有《竹林的故事》、《橋》、《莫須有先生傳》、《莫須有先生坐飛機以後》等。廢名的小說以「散文化」聞名,其獨特的創作風格人稱「廢名風」,對沈從文、汪曾祺等作家產生過影響。廢名名氣雖大,但因為晦澀難懂,讀者卻少。在文學上,周作人和俞平伯是他的兩個著名知音。周作人在為廢名和俞平伯的「澀」作解釋時說「本來晦澀的原因普通有兩種,即是思想之深奧或混亂,但也可以由於文體之簡潔或奇僻生辣,我想現今所說的便是屬於這一方面。」
在《廢名小說選·序》中,廢名對於自己的風格有如此評論:「就表現的手法說,我分明地受了中國詩詞的影響,我寫小說同唐人寫絕句一樣,絕句二十個字,或二十八個字,成功一首詩,我的一篇小說,篇幅當然長得多,實在用寫絕句的方法寫的,不肯浪費語言。這有沒有可取的地方呢?我認為有。運用語言不是輕易的勞動,我當時付的勞動實在是頑強。讀者看我的《浣衣母》,那是最早期寫的,一支筆簡直就拿不動,吃力的痕跡可以看得出來了。到了《桃園》,就寫得熟些了。到了《菱蕩》,真有唐人絕句的特點,雖然它是五四以後的小說。 」
廢名的哲學研究
[編輯]廢名對於佛學有相當的研究,著有《阿賴耶識論》,專門探討佛學中的唯識論。不過,他的哲學研究並沒有受到注意。周作人說「隨後他又談《論語》、《莊子》,以及佛經,特別是佩服《涅槃經》,不過講到這裏,我是不懂玄學的,所以就覺得不大能懂。」[2]廢名寄哲學論文給周作人,沒能得到回應,令他很失望。詩人卞之琳說「1949年我從國外回來,他把一部好像詮釋什麼佛經的稿子拿給我看,津津樂道,自以為正合馬克思主義真諦。我是凡胎俗骨,一直不大相信他那些『頓悟』……無暇也無心借去讀,只覺得他熱情感人。」[3]學者張中行也研究佛學,他說廢名「同熊十力先生爭論,說自己無誤,舉證是自己代表佛,所以反駁他就是謗佛。這由我這少信的人看來是頗為可笑的,可是看到他那種認真至於虔誠的樣子,也就只好以沉默和微笑了之。」[4]態度也和卞之琳類似。只有熊十力,雖然和廢名觀點全然不同,但願意和他激烈辯論,甚至打架。
關於筆名的來歷
[編輯]廢名在1926年6月10日的日記寫道: 「從昨天起,我不要我那名字,起一個名字,就叫做廢名。我在這四年以內,真是蛻了不少的殼,最近一年尤其蛻得古怪,就把昨天當個紀念日子罷。」[1][5]
廢名作品目錄
[編輯]- 馮文炳:《竹林的故事》,北京北新書局1925年版。
- 廢名:《桃園》,上海開明書店1928年版。
- 廢名:《棗》,上海開明書店1931年版。
- 廢名:《橋》,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版。
- 廢名:《莫須有先生傳》,上海開明書店1932年版。
- 廢名:《談新詩》,北京新民印書館1944年版。
- 廢名、開元:《水邊》,北京新民印書館1944年版。
- 廢名著、開元編:《招隱集》,漢口大楚報社1945年版。
- 《跟青年談魯迅》,中國青年出版社1956年版。
- 《廢名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
- 馮文炳:《談新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版。
- 《馮文炳選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版。
- 《廢名選集》,四川文藝出版社1988年版。
- 《廢名散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 馮思純編:《廢名短篇小說集》,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 廢名:《阿賴耶識論》,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止庵編:《廢名文集》,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 廢名:《莫須有先生傳》,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1月版。
- 廢名:《竹林的故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版。
- 陳建軍、馮思純編:《廢名詩集》,台北新視野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版。
- 王風編,《廢名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廢名學生湯一介的回憶文章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賴賢宗:〈修辭與修辭的超越:以廢名一九三○年代詩作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