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汪曾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汪曾祺
攝於1946年
出生1920年3月5日
 中華民國江蘇省高郵縣
逝世1997年5月16日(1997歲—05—16)(77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職業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母校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體裁文學
代表作受戒
大淖記事
沙家浜
獎項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配偶施松卿
父母父:汪菊生
母:楊氏
子女汪朗、汪明(女)、汪朝(女)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男,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劇作家。以短篇小說、散文和樣板戲聞名。被視為京派作家,亦被視為里下河文學流派的創始人,被譽為是「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1][2]

生平

[編輯]
高郵汪曾祺故居

1920年生於江蘇高郵的一個地主家庭。1926年進入縣立第五小學學習,1932年進入高郵縣初中學習(現高郵市汪曾祺學校),1935年考入江陰市南菁中學。 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昆明)中文系。1940年開始小說創作,發表《小學校的鐘聲》和《復仇》等。沈從文時任西南聯大中文系教授,曾指導汪曾祺寫作。

1943年大學肄業後,在昆明、上海任中學國文教員,出版小說集《邂逅集》。1947年在上海發表短篇小說《雞鴨名家》。1948年赴北平,失業半年,後經沈從文推薦任職於歷史博物館。不久,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隨第四野戰軍工作團南下,在武漢參加文教單位的接管工作,被派往一所女子中學任教。1950年調北京市文聯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先後擔任《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編輯。在此期間,1951年曾(短期)到江西進賢縣參加土改。1956年發表京劇劇本《范進中舉》。1958年被劃為右派,下放到張家口地區一個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改造。1962年,調北京京劇團任編劇。1963年,參加京劇現代戲《沙家浜》(《蘆蕩火種》)的改編。同年,出版兒童小說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還參加了「樣板戲」《沙家浜》的定稿。

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在80年代以後,進入創作高潮,發表《受戒》、《大淖記事》等許多描寫民國時期蘇北鄉土民情的小說,引起了文壇的轟動。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斷。1983年,汪曾祺的創作更趨活躍,在全國各地發表小說、散文、評論等近20篇。1985年,在年初結束的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上汪曾祺當選為理事。1996年12月,在中國作家協會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推選為顧問[2]。1997年5月病逝於北京。

主要作品

[編輯]
汪曾祺遺物

短篇小說

[編輯]
  • 《昆明的雨》
  • 《大淖記事》[3]
  • 《雞鴨名家》
  • 《異秉》
  • 《皮鳳三楦房子》
  • 《歲寒三友》
  • 《雲致秋行狀》
  • 《講用》
  • 《故里三陳》
  • 《水蛇腰》
  • 《徙》
  • 《復仇》
  • 《羊舍一夕》(又名:《四個孩子和一個夜晚》)

小說集

[編輯]
  • 《邂逅集》
  • 《晚飯花集》
  • 《孤蒲深處》
  • 《矮紙集》

散文集

[編輯]
  • 《逝水》
  • 《蒲橋集》
  • 《茱萸集》
  • 《人間草木》
  • 《旅食小品》
  • 《初訪福建》
  • 《汪曾祺小品》[4]
  • 《談師友》2007年8月第一版

文學評論集

[編輯]
  • 《晚翠文談》

劇本

[編輯]
  • 沙家浜》(主要作者)
  • 《范進中舉》

藝術小品集

[編輯]
  • 《汪曾祺:文與畫》

文集

[編輯]
  • 《汪曾祺自選集》(1987年)
  • 《汪曾祺文集》(共四卷,1993年)
  • 《汪曾祺全集》(共八卷,1998年)

評價

[編輯]

汪曾祺在創作上主張回到現實主義、表現民族傳統、表達純真、自然的情感。他的小說大都取材民情風俗、日常生活,語言自然、活潑;文風清新、質樸;意境優雅、唯美。他的散文刻畫民俗、民風,形象、生動,蘊涵着對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切情感。他說,「風俗是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抒情詩,它反映了一個地方的人民對生活的摯愛,對活着所感到的歡愉」。他的作品對鄉土文學尋根文學有很大影響。他的代表作,短篇小說《受戒》和《大淖記事》,開創了「80年代中國小說新格局」。

汪曾祺一生經歷了無數苦難和挫折,受過各種不公正待遇,儘管如此,他始終保持平靜曠達的心態,並且創造了積極樂觀詩意的文學人生。賈平凹在一首詩中這樣評價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煉成老精」[2][5]

紀念

[編輯]

汪曾祺華語小說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小說選刊》雜誌社、遼寧省作家協會、江蘇省高郵市人民政府主辦的華語小說獎項,以中國當代作家汪曾祺的名字命名,2017年頒發第一屆。[6]

2018年,高郵市贊化中學(原高郵中學初中部,即原高郵縣初中)為紀念校友汪曾祺改名為高郵市汪曾祺學校[7]

2020年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建成開館。[8]

家族

[編輯]

至親

[編輯]

祖父汪家勛[9]

  • 大伯父汪廣生[9]
  • 二伯父汪長生,汪曾祺愛續於其遺孀(?-1923年)[9]
  • 父親汪菊生(1897年-1959年)[11]是一位開明的儒生,一生結婚三次;[12]
  • 生母楊氏生了二女一男:
    • 妻子施松卿(1918年3月15日-1998年[13])是西南聯大西語系畢業,1939年曾就讀於物理系1年,後就職於新華社,任對外部特稿組高級記者。
    • 姐姐汪巧紋(約1917年[9]-約2004年),87歲去世,姐夫韓仁友[10]
    • 妹妹汪曉紋(1923年[9]-1958年),妹夫趙懷義,生三子,76歲去世[10]
      • 趙京育等兄弟三人[10]
  • 1927年父親續弦繼母張氏[9],生了二男一女:[10]
    • 異母弟汪海同、汪海洋[10]
    • 異母妹瑞紋,妹夫陳立茂[10]
  • 繼母任氏生了二男三女:[11]
    • 異母弟汪海珊、汪海容(文革時餓死)[11]
    • 異母妹汪麗紋,退休護士,妹婿金家渝[10]
    • 異母妹汪錦紋,妹夫趙懷義,生兩女[10]
    • 異母妹汪綾紋,再嫁唐述志,唐原有二女[10]
      • 同前妹夫生兩名侄兒[10]
  • 未知:
    • 異母弟汪曾祥[12]
      • 侄兒汪斌和汪明[12]
      • 侄女汪其芳[12]

姻親

[編輯]
  • 大伯岳父,唱戲為生[18]
    • 堂舅子施長水(施松卿為其堂妹[19]),就職於法院
      • 堂外甥施行,解放軍退伍,佩慶,退休醫生
      • 堂外甥施祖光
  • 岳父施成燦,行三,在馬來亞(今馬來西亞北部吉蘭丹小鎮道北鎮的診所行醫,1916年倡議民辦育智華小[20]
    • 舅子施長祥
      • 外甥施祖華、祖興、祖才
      • 外甥女施美珍、美華
      • 義外甥女施美玲
    • 三姨子施竹青,上海瑞金醫院小兒科主任、教授,連襟章增和
      • 外甥章小冬
    • 另有兩名姨子[19]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汪曾祺逝世十五周年 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早已远去. 搜狐文化. 2012-05-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2). 
  2. ^ 2.0 2.1 2.2 历史上的今天 汪曾祺诞辰100周年,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搜狐歷史. 2020-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05). 
  3. ^ 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 [201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5). 
  4. ^ 汪曾祺简介. [2015-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3). 
  5. ^ 贾平凹评价汪曾祺:一只文狐修炼成老精. 重慶晚報. 2013-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9). 
  6. ^ 莫言、王安忆等作家获首届汪曾祺华语小说奖. 新華網. [2018-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2). 
  7. ^ 学校概况. 高郵市汪曾祺學校. 2018-11-28. [失效連結]
  8. ^ 汪曾祺纪念馆正式开馆:百年汪老 诗与故乡. 騰訊新聞.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季紅真. 游吟的珠湖人:汪曾祺温馨的童年.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汪曾祺姐妹知多少. 高郵日報. [2019-02-15]. 
  11. ^ 11.0 11.1 11.2 汪曾祺的回乡之路. 高郵網. [2015-07-12]. [失效連結]
  12. ^ 12.0 12.1 12.2 12.3 姚維儒. 汪曾祺与汪曾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6). 
  13. ^ 中国已故作家汪曾祺作品《受戒》引发官司. 多維新聞.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6). 
  14. ^ 14.0 14.1 汪曾祺子女讲述“好老头儿”的生前趣事. 鳳凰網河北. [2019-03-19]. 
  15. ^ 我是汪曾祺长子汪朗,关于“老头儿汪曾祺”和他的作品,问我吧!. 澎湃新聞. [2018-08-20]. 
  16. ^ 16.0 16.1 16.2 老头儿汪曾祺. 
  17. ^ 汪朗 汪明 汪朝. 老头儿汪曾祺. 中國作家網. [2012-05-17]. [失效連結]
  18. ^ 汪曾祺与施松卿的爱情故事. 清華校友總會. [2019-01-19]. [失效連結]
  19. ^ 19.0 19.1 汪曾祺夫人施松卿. 長樂新聞網. [2013-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30). 
  20. ^ 补遗海南人的学校之后……. 林連玉基金會. [2011-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15).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