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寶文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白金寶文化青銅時代中國北方的一族古人類游牧文化,文化存在時間約為‍商代末期至西周中期,距今3000年歷史[1]。現存遺址位於黑龍江省肇源縣民意鄉大廟村白金堡屯,嫩江左岸的二級台地上。部落遺址於1974年發現,已發掘1300多平方米,發現有半地穴房址,出土了一批陶鼎等陶器。從陶器的動物花紋可知該文化受到中原文化的一定影響,並已有了畜牧業發展[2]。根據遺址所發現的工具推斷,該部落的經濟生產應以漁獵、採集為主,農業有初步發展。工具多為骨製品,而此時在中原的青銅工業已經相當發達,可推斷該文化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下。1981年白金堡遺址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文化被認為與扶餘中的貊人有關。

參考資料[編輯]

  1. ^ 白金宝遗址. 中國華夏文化遺產網. [2011-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9) (中文(簡體)). 
  2. ^ 白金宝文化遗址. 新浪旅遊頻道. [2011-07-19]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