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潛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Arthur011hk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7日 (日) 09:40 (修正)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程潜
陸軍一級上將 程潜
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65年1月—1968年1月
委员长朱德
第二届全国人大主席团常务主席
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59年4月—1965年1月
委员长朱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任期
1958年2月—1958年7月
委员长刘少奇
第三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任期
1956年3月5日—1958年2月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全国政协常委
任期
1954年—1956年
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任期
1952年12月—1968年4月
前任王首道
继任黎原
湖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
任期
1949年8月—1950年4月
前任陈明仁
继任王首道
个人资料
颂云
出生(1882-03-31)1882年3月31日
 清朝湖南省醴陵县官庄
逝世1968年4月5日(1968歲—04—05)(86歲)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其他政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配偶第一任:黄理珍
第二任:不详
第三任:周劫华
第四任:郭翼青[1]
儿女程孟兰(程博廉)
程博寿
程博德不详
程博智不详
程元(程博乾)不详
程博信不详
程博洪
程博硕
程博厚
程博勇
程熙(程博熙)
程瑜
程文
程欣
程丹
程玉
父母父亲程若凤
母亲钟氏
母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职业官员
获奖宝鼎勋章
一级解放勋章
军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国民革命军
服役时间1910年—1949年
军衔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
参战中国抗日战争
国共内战

程潛(1882年—1968年4月5日),頌雲,男,湖南醴陵人,中国军事家、政治家,同盟會元老,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北伐战争國民革命軍第六軍軍長,抗戰時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時曾參選中華民國副總統,但未成當選。

1949年年中在長沙共產黨投诚,同年出席北京全国政协。其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員長,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湖南省人民委员会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

生平

早年革命生涯

程潛出身耕讀世家,九歲入私塾。十六歲(1898年)中秀才。十八歲(1900年)進入長沙岳麓書院,開始了解中外時局後,決定放棄科舉之途,棄文習武。二十一歲1903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入湖南武備學堂。1904年通過考核被保送留學日本,在日本結識黃興宋教仁李烈鈞等人,開始傾向革命,並組成革命同志會。

1905年程潛加入剛成立的同盟會。與孫中山面談即成為孫之追隨者。程潛同時加入以軍人學生為主的「铁血丈夫團」。1907年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第六期,1908年底畢業。同年回國,到四川訓練新軍。1910年任新式陸軍陆军第十七鎮參謀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程潛到武昌助黃興指揮炮兵反攻漢口。失敗後轉往長沙。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後任湖南軍事廳長。1913年二次革命時組織討,但旋即失敗,湖南取消獨立,程潛逃亡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期間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程潛反對入黨方法而未加入。1915年袁世凱洪憲帝制後,程潛赴雲南加入護國戰爭,受蔡鍔命為湖南招撫使,到湖南召集其舊部反袁,被舉為護國湘軍總司令,驅逐湖南督軍湯薌銘。但之後段祺瑞譚延闓為湖南省長兼督軍,程被迫離職。1917年7月孫中山發動護法運動,程潛聯絡舊部支持,9月被任為湖南護法軍司令,在湘南大敗南下進攻廣東北洋政府部隊,一度進攻至長沙。後因與譚延闓之爭,再被迫離職。

1920年孫中山第二次在廣州護法,程被任為陸軍次長。在第二次護法時的北伐,與陳炯明衝突中皆支持孫中山,因而頗受器重。孫中山得以於1923年回廣州第三次護法,亦得助於程潛平定廣州。程曾在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軍政部部長任內時開辦大本營陸軍講武學校,自任校長,宋希濂中將即出身於此。孫中山建立黃埔軍校時,曾一度考慮以程為校長,以蔣中正李濟深為副。1925年孫中山逝世後,廣州國民政府改組初期,程潛為政府委員之一。

北伐战争

1926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二屆中委。同年國民政府下部隊改為國民革命軍,程部為第六軍,程潛為軍長,軍代表林伯渠,下屬三個師。1926年蔣中正北伐時,第六軍攻陷南昌,但之後被孫傳芳成功反攻,第六軍損失過半。經重組後再戰,並於1926年12月23日首先攻陷南京。1927年寧漢分裂,程於次年3月被武漢國民政府選為軍事委員會委員、第二方面軍指揮。武漢方面曾一度要程潛逮捕蔣中正,但程未有行事,而蔣亦已有防範。之後程曾一度試圖調解寧漢之爭但無效。而第六軍亦在南京附近被蔣中正包圍繳械收編。寧漢合流後,程潛與桂系军阀合作擊敗反蔣之唐生智。但程之後又與桂系衝突,於1928年被李宗仁扣留,免去各職。而第六軍亦被完全分化收編。之後數年程潛寓居上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內各系謀求和解,程潛方再被選為政府委員,中央執委。1935年升任二級陸軍上將,任總參謀長。

抗日战争期间

1937年七七事變後指揮平漢路抗日。1938年起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南省政府主席。曾指揮蘭封會戰等大戰役。6月,炸開開封花園口黃河大堤。同年底,改任天水行營主任,駐西安。1940年調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至1945年抗戰勝利。

抗戰勝利後

1945年戰爭結束,程潛任武漢行營主任,掌管華中軍政。

1947年,在原籍湖南省醴陵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

1948年3月,參加副總統選舉,根據國民大會秘書處公布副總統候選人簽署代表人數:程潛得到338票的簽署支持,;國民大會主席團發布《國民大會公告(會字第二號)》,公布副總統候選人名單,計有孫科、于右任、李宗仁、程潛、莫德惠、徐傅霖等6人同時參選。4月20日下午的首輪投票中,程潛獲得了522票,排名第三,僅次於李宗仁孫科,因為沒有人過1523票的門檻,依法選前三高票繼續第二輪投票。4月24日,在第二輪投票中,程潛獲得616票,但都沒有人超過半數。在此情況下,國民大會於4月28日再舉行第三輪投票,這一次程潛只獲得515票,終於落敗。其所得票在第四輪投票中,改投李宗仁,令蔣中正支持的孫科未能當選。

之後武漢行營取消,由桂系白崇禧出任華中剿總代替。程潛改為湖南绥靖公署主任兼省主席,但仍集湖南軍政大權于一身。

1948年12月25日,李宗仁和程潛要求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和談,並且要求蔣介石下野[2]:11

1952年9月,在中南海毛泽东亲自为程潜(中)划船

1949年1月,蔣中正在壓力下下野,桂系上台,李宗仁代任總統。同年4月國共和談失敗,共軍渡過長江发起渡江战役,攻占首都南京和上海。5月,解放军占领湖北省会武汉,大军近逼湖南。8月初,程潛和陈明仁在湖南宣佈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和平協定,宣佈湖南脫離已迁至廣州的中华民国政府,史称湖南和平起义。8月4日,廣州政府明令通緝程潛[3]。月底,程潜赴北京參加政协一届会议。

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後,程潛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湖南省省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各職。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受周恩來特別保護,個人未受衝擊。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著有《程潛詩集》,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葉劍英為其題詞。

参考文献

  1. ^ 爱国将领程潜的夫人和子女_程博. www.sohu.com. [2019-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6). 
  2. ^ 翁元口述、王丰記錄. 《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日子》 2001年11月新版. 台北: 圓神出版社. 
  3. ^ 總統令 三十八年八月四日 前湖南省政府主席兼長沙綏靖主任程潛,通匪叛國,逆跡昭著,并於江日發表通電,措辭荒謬,為匪張目,實屬罪無可逭,應予通緝,仰各軍政機關嚴密緝捕歸案訊辦,以彰法典。切切此令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