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之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2021年1月19日 (二) 04:09 (补救4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2.0.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橙色的國殤之柱
國殤之柱原貌

國殤之柱丹麥語Skamstøtten;英語:Pillar of Shame)是紀念對人道肆意凌虐的雕塑,由丹麥雕塑家高志活Jens Galschiøt)製造,共有五座。其中最著名的紀念六四事件的一座,是高約7米。國殤之柱上刻有多個身軀扭曲面容痛苦的人,象徵血腥鎮壓的死傷者,基座正面以紅字刻上楷書簡化字)「六四屠殺」和草書「老人豈能夠殺光年輕人」,背面也有同樣的英文語句。它曾在香港各間大學巡迴展出,並在八至十週年的六四燭光晚會擺放於維多利亞公園。國殤之柱現永久矗立在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背靠香港大學學生會餐廳。

置於香港的國殤之柱,原本是鐵鏽色,自2008年4月30日起,由支聯會四五行動成員將之漆上橙色,用意回應橙色運動

國殤之柱共有5座,除香港外,另4座分別位於意大利羅馬墨西哥巴西巴西利亞德國柏林

各地國殤之柱

意大利羅馬

聯合國糧農組織1996年會議期間雕成,紀念世界資源分布不均導致的死難者。

香港

1997年雕成,譴責六四事件中的血腥屠殺。1997年6月4日晚,「國殤之柱」在「六四八周年燭光集會」完結後,由香港大學同學護送往校園,但被十多位大學校警和三十多位香港警察在校門攔阻下來,此舉馬上引起在場四百多位大學生的嚴重抗議,雙方在學校門口發生對峙場面。凌晨三點鐘左右,在場警員以香港大學是私人地方,警方不便涉入而讓載有「國殤之柱」的吊臂貨車和坐在上面打著V字手號的十多位大學生在傾盆大雨下進入校園,並順利將「國殤之柱」暫擺放在黃克競大樓頂樓平台的香港大學學生會前面。[1]

墨西哥

1999年雕成,紀念和榮耀兩年前在Acteal massacre英语Acteal massacre被屠殺的45名原住民

巴西

2000年雕成,向因爭取土地和團結對抗剝削而在Eldorado dos Carajás massacre英语Eldorado dos Carajás massacre被屠殺的鄉民致敬

德國柏林

計劃中,紀念納粹暴政下的死難者。原意是在集中營遺址上豎立,但遇上困難,正在尋找其他辦法。

圖集

参考资料

  1. ^ 存档副本. [2013-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