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冒进
外观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0月20日) |
洋冒进,或称洋跃进,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1977-1978年经济建设中的冒进,以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和大借外债为特征。[1]
背景
[编辑]- 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仍很困难,中共高层希望迅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 西方国家陷于1970年代的经济危机,希望寻找新的市场。
历史
[编辑]1977年1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一九八〇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提出到198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使农林牧副渔的机械化水平达到70%左右。
1977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抓纲治国,推动国民经济新跃进》,首次提出“跃进”口号。
1977年7月,国家计委提出,除四三方案外,再进口一批国外技术、设备,总额为65亿美元。
1978年2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通过《1976年到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纲要》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3月,中共中央批准国家计委的八年引进规模由65亿美元扩大到180亿美元的报告。
1978年9月,李先念讲话说:最近中央决定,“今后十年的引进规模可以考虑增加到800亿美元”。
1979年4月,中共中央会议通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决定用三年时间调整国民经济,放弃执行了一年多的洋跃进计划。
影响
[编辑]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造成巨大外债,有些项目难于运行,部分浪费。
引进了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提出吸引外资到中国开办合资企业,出现了设立特区的设想。
评论
[编辑]- 胡耀邦:“当时指标是中央全会讨论了的,大家都举了手的,我也是有错误的,因为当时我是中央委员之一,我也是吹过的。”“经济上的严重失误、严重错误,我的意见,不要把主要的账算在国锋同志身上”。(胡耀邦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发言(1980年11月19日),《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第746页。)
参考文献
[编辑]- ^ 王传东. “洋跃进”问题探析 (硕士论文). 中共中央党校.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