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文化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0年8月12日) |
吴越文化,又称吴文化、江浙文化、江南文化,是指江浙地区的地域文化,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日的苏南、江西东北的上饶地区皖南和浙江省及上海市,基本与整个吴语方言区(包括有系属争议的徽语)相吻合。
吴越文化形成于周代,于越部落和勾吴部落本属一族,文化相近,使用同一种语言。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被中原的夏部落视为蛮夷。之后吴越二国先后引入了河洛地区和楚国的先进诸夏文化,相继通过北伐成为春秋时代的霸主,并在互相征服之中融合,构成了吴越文化的雏形。到了晋朝由于五胡乱华,开始受到南渡的门阀贵族影响,成为中国文化中精致典雅的代表。唐代吴越经济超过关中和河洛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原先北方文化在北方地区在战争和多次的少数民族统治中淡化,因此,吴越文化又保留了较多了传统中国文化。例如,吴语比较细软优雅,享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与以香辣为主的西南、以干咸为主的北方饮食成鲜明的对比;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地区人士要占近四成[1]。
历史
[编辑]六朝至隋唐时期
[编辑]自三国时起因有孙权建立的吴国,加上中原不断战乱,不少原居于黄河流域者纷纷南下,一直至南北朝仍不止,使江南一带的人口开始有所增长。南渡者把本来是中原的士族文化带进江南,使吴越文化开始带有一种书生的气息。
当时吴越文化主要是以玄学为主,是西晋亡国之际士人南迁时,由中原带入江南,为之江左玄学。
唐亡以后,中原和江南一带各自分裂成多个小国。其中南方因为经济相对稳定,加上此时又有一批北方人口南迁,使江南一带的经济、文化开始超越北方。中原士族对温婉、清秀、恬静的追求,渐渐渗入了吴越文化,形成吴越文化独有的阴柔特质。
明清时代由于经济重心在江南,吴越文化在全国中占了最重要位置。这时的吴越文代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息,其中在明代,苏州就出了唐伯虎、文徵明、祝枝山、徐祯卿等四大才子;而流行于清代的考据学正是以江南人为代表。
近现代时期
[编辑]进入近代,江南经济逐渐集中于上海。由于全国各地人的聚居,加以外来文化影响,文化的多样性让吴越文化开始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民国时代不少著名文化人物都是在上海活动,例如鲁迅。
内涵特质
[编辑]语言
[编辑]吴语是吴越地区的通用语言。吴语主要通行于苏南和浙江地区,江南一带的“下江官话”又称“江淮官话”或“淮语”,其中南京官话在近代仍通行南方多个省份。
饮食
[编辑]建筑
[编辑]吴越文化在建筑方面的特色,可追溯到河姆渡木结构房屋。其榫卯件加工得相当规整,且在房屋上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榫卯;出土的木构残件有数千件之多,大致可分为柱头与柱脚榫卯、平身柱与梁枋交接榫卯、转角柱榫卯、栏杆榫卯、带梢钉的榫卯(用于受拉杆件)与企口板(用于地板)之类,据研究,它们是干栏式房屋的构件。从遗址判断,房屋长有23米,进深达7米,可能是氏族的“集体宿舍”。这表明当时的木构技术已经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了。吴地建筑除了木结构外还有石室,至今仍有很多散布在太湖丘陵中。与甯镇地区湖熟文化的土墩墓不同,太湖地区的土墩墓是石室外加封土,也未发现内有葬具或人骨。这些石室大多在山峰或山脊上,大小不等,大的有16米×2米×5米,小的有4米×0.8米×0.5米;多为下宽上窄的狭长形状。《吴越春秋》与《越绝书》中记载有勾践“拘于石室”,他在越国“走犬若耶,休谋石室”,供人居住的石室外加封土,可能是为了冬暖夏凉。关于石室的用途有多种意见,有人认为是墓,有人认为是藏军洞,也有人提出多元说。
阖闾为了争霸的需要,听从伍子胥的建议决定修筑一座大城,伍子胥经过“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筑成周长为47里的阖闾大城,即后世的苏州城。还围以周长为68里的外郭(《越绝书》)。2500年来,苏州虽几经破坏与再度繁荣,但城的基本形状没变,盘门、阊门等城门的名称也沿用至今,这份遗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江南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兴盛于宋明清。以苏州市、扬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湖州市、上海市、嘉兴市、杭州市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以苏州为最多。
江南园林通常为私家园林,玄武湖是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著名江南园林有:
科技
[编辑]吴越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春秋时期吴国即以其冶铸名匠著称于世;南北朝以后,随著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吴地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舞台,在各个朝代中涌现出像沈括、祖冲之、徐光启、徐霞客、叶天士、蒯祥这些能在天文、数学、物理、地学、医药与建筑各门科学技术中代表国家水准的杰出专家。明末清初这里是西学东渐的主要通道之一,到晚清中西文化再度开展交流时,以王韬、徐寿、华蘅芳、李善兰、王季烈为代表的吴地学者为各门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作了重大贡献。
文学
[编辑]教育
[编辑]江南素以文化教育繁盛著称。位于南京秦淮河的夫子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宇,夫子庙建筑群中的江南贡院在古代为科举考试的考场,是江南科举文化的象征。江南贡院清代出状元58人,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科举进士的比例当中,江南地区特别是江苏、浙江以及安徽、江西等地一直占有领先位置。
文化名人
[编辑]- 吴中四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
-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
- 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 严光(公元前37-?):字子陵。
- 朱之瑜(1602-1682):号舜水,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
- 孙武:春秋吴国军事思想家。
- 陆逊:三国时期吴国军事家。
- 陆机:西晋文学家。
- 沈约:南朝文学家。
- 张旭:唐代书法家。
- 张籍:唐代诗人。
- 贺知章:唐代诗人。
-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
- 范成大:南宋诗人。
- 蒯祥: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
- 沈周:明代吴门画派创始人。
- 文徵明:明代杰出画家。
-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
- 唐寅:画家、文学家。
- 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
- 徐祯卿:明代文学家。
- 柳亚子:中国近代诗人
- 陆游:诗人。
- 徐渭: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 余秋雨:文学家。
- 章太炎:著名学者。
- 王国维:著名学者。
- 朱宣咸:美术家,浙江台州人。
-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 瞿秋白:文学家,中共早期领导人。
- 鲁迅:文学家。
- 钱锺书:文学家。
- 钱穆(1895-1990):江苏无锡人,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
- 李政道:物理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 屠呦呦:药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参考文献
[编辑]- ^ 董楚平. (2000). 吴越文化概述.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10-13.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