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澳大利亞共產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澳大利亞共產黨
(1920—1944年,1951年—1991年)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

澳大利亞的共產黨
(1944年—1951年)
Australian Communist Party
簡稱CPA、ACP
創始人喬克·加登英語Jock Garden
湯姆·沃爾什英語Tom Walsh (trade unionist)
威廉·伊爾斯曼英語William Earsman
阿德拉·潘克赫斯特英語Adela Pankhurst
克里斯蒂安·喬利·史密斯英語Christian Jollie Smith
嘉芙蓮·蘇珊娜·普里查德英語Katharine Susannah Prichard
成立1920年10月30日
註冊1984年10月19日
合法化1942年12月18日[1]
解散1991年3月
繼承者新左翼黨
總部新南威爾斯州悉尼馬克思之家
黨報澳大利亞共產黨人英語The Australian Communist》(1920年—1921年)
論壇報英語Tribune (Australian newspaper)》(1939年—1991年)
青年組織尤里卡青年聯盟
準軍事組織工人防衛隊英語Workers Defence Corps(1929年—1935年)
黨員
(1945年)
22052[2]
意識形態
政治立場
國際組織共產國際(1921年—1943年)
官方色彩  紅色
口號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黨歌國際歌
1940年代—1950年代實際使用的黨旗
澳大利亞政治
政黨 · 選舉
澳大利亞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喬克·加登英語Jock Garden
澳大利亞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阿德拉·潘克赫斯特英語Adela Pankhurst

澳大利亞共產黨(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簡稱澳共(CPA),1944年—1951年稱作澳大利亞的共產黨(Australian Communist Party),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的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1920年10月,澳大利亞左派社會主義小組在悉尼召開會議;同年11月,建黨,威廉·伊爾斯曼英語William Earsman當選為總書記。1930年代,曾組織多次罷工。1935年,提出反戰反法西斯口號。1944年,國家工黨英語State Labor Party併入澳共[3]。1951年,制訂黨綱《澳大利亞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主張和平實現社會主義。1964年,中蘇分裂之後,支持中國共産黨毛澤東思想的黨員退黨並另組澳大利亞共產黨(馬列)。1971年,蘇聯鎮壓布拉格之春運動,當時的澳共中央對鎮壓持批判態度,因此堅持支持蘇共的親蘇派於1971年另組澳大利亞社會黨冷戰後期,澳共在意識形態上趨向主張民主、反對蘇聯模式、和平演變資本主義歐洲共產主義。該黨出版黨報《論壇報英語Tribune (Australian newspaper)》和黨刊《澳大利亞左翼評論》。1991年,澳大利亞共產黨解散,其成員另組「新左翼黨」。新左翼黨原本打算成為一個能夠吸引更多成員的廣泛政黨,但這一目標未能實現;1992年,新左翼黨解散。1990年成立的SEARCH基金會繼承澳共的檔案和超過300萬美元的資產。

原來的澳大利亞共產黨解散後,197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社會黨於1996年更名為「澳大利亞共產黨」。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Macintyre, Stuart. The Par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 From Heyday to Reckoning. Allen & Unwin. 1 February 2022: 103. ISBN 978-1-76087-518-3. 
  2. ^ Macintyre, Stuart. The Par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 From Heyday to Reckoning. 1 February 2022: 79. 
  3. ^ Macintyre, Stuart. The Par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Australia From Heyday to Reckoning. 1 February 2022: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