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芳香味化合物: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Ariel826li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标签添加文件 image 圖像檢查
Ariel826lin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第11行: 第11行:


芳香化合物,同時也被稱為氣味分子,芳香,香味,或香氣,是具有味道或氣味的化學化合物。當一個化學化合物有足夠的揮發性,就會被送至鼻子上部的嗅覺系統。代表這個化學化合物是具有味道或氣味的。
芳香化合物,同時也被稱為氣味分子,芳香,香味,或香氣,是具有味道或氣味的化學化合物。當一個化學化合物有足夠的揮發性,就會被送至鼻子上部的嗅覺系統。代表這個化學化合物是具有味道或氣味的。
通常符合以上特徵的分子,[[分子量]]會小於三百。flavors會影響嗅覺以及味覺,而fragrances只會影響嗅覺。Flavors偏向自然發生,而fragrances則是傾向合成的方式產生。
通常符合以上特徵的分子,[[分子量]]會小於三百。flavors會影響嗅覺以及味覺,而fragrances只會影響嗅覺。Flavors偏向自然發生,而fragrances則是傾向合成的方式產生。<ref name=Ullmann>Karl-Georg Fahlbusch, Franz-Josef Hammerschmidt, Johannes Panten, Wilhelm Pickenhagen, Dietmar Schatkowski, , Kurt Bauer, Dorothea Garbe and Horst Surburg "Flavors and Fragrances"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3, Wiley-VCH. {{DOI|10.1002/14356007.a11_141}}</ref>


芳香化合物存在於食品,酒類,調味品,香水,香薰油和精油中。例如,在水果以及其他農作物熟成時,芳香化合物就能形成。在葡萄酒中,芳香化合物是發酵反應的副產品。
芳香化合物存在於食品,酒類,調味品,香水,香薰油和精油中。例如,在水果以及其他農作物熟成時,芳香化合物就能形成。在葡萄酒中,芳香化合物是發酵反應的副產品。
第302行: 第302行:


=== 酮 ===
=== 酮 ===
* [[環十五烷酮]] ([[麝香酮]])<ref>Gane S, Georganakis D, Maniati K, Vamvakias M, Ragoussis N, Skoulakis EMC, Turin L (2013). "Molecular vibration-sensing component in human olfaction." PLoS ONE 8, e55780. {{doi | 10.1371/journal.pone.0055780}}</ref>
* [[環十五烷酮]] ([[麝香酮]])[2]
* [[二氫茉莉酮]] (果味,花香,木香)
* [[二氫茉莉酮]] (果味,花香,木香)
* [[1-烯-3-辛酮]] ([[血液]],[[金屬]],[[蘑菇]]風味的)[3]
* [[1-烯-3-辛酮]] ([[血液]],[[金屬]],[[蘑菇]]風味的)<ref name="metallic" />
* [[2-乙酰基-1-吡咯啉]] (新鮮[[麵包]], [[香米]])
* [[2-乙酰基-1-吡咯啉]] (新鮮[[麵包]], [[香米]])
* [[6-乙酰基-2,3,4,5-四氫吡啶]] (新鮮[[麵包]],[[玉米餅]],[[爆米花]])
* [[6-乙酰基-2,3,4,5-四氫吡啶]] (新鮮[[麵包]],[[玉米餅]],[[爆米花]])
第318行: 第318行:


=== 硫醇 ===
=== 硫醇 ===
* [[烯丙基硫醇]] (2-丙硫醇;烯丙基硫醇; CH<sub>2</sub>=CHCH<sub>2</sub>SH) ([[大蒜]]揮發物,口臭(蒜味))[4]
* [[烯丙基硫醇]] (2-丙硫醇;烯丙基硫醇; CH<sub>2</sub>=CHCH<sub>2</sub>SH) ([[大蒜]]揮發物,口臭(蒜味))<ref>{{cite book |author=Block, E. |title=Garlic and Other Alliums: The Lore and the Science |publisher=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year=2010 |isbn=0-85404-190-7 }}</ref>
* ([[甲硫基]])[[甲硫醇]] (CH<sub>3</sub>SCH<sub>2</sub>SH),在小鼠尿液中發現,作為對雌性小鼠的化學訊息傳遞素。[5]
* ([[甲硫基]])[[甲硫醇]] (CH<sub>3</sub>SCH<sub>2</sub>SH),在小鼠尿液中發現,作為對雌性小鼠的化學訊息傳遞素。<ref>Lin, D.Y., Zhang, S.Z., Block, E., and Katz, L.C. (2005). "Encoding social signals in the mouse main olfactory bulb." ''Nature'' '''434''', 470–477.</ref>
* [[乙硫醇]], 用來加入[[丙烷]]或其它[[液化石油氣]]作為燃料氣體。
* [[乙硫醇]], 用來加入[[丙烷]]或其它[[液化石油氣]]作為燃料氣體。
* [[2-甲基-2-丙硫醇]], 通常稱為[[叔丁基硫醇]],是加入天然氣共混物的組成成分,而作為燃料氣體。
* [[2-甲基-2-丙硫醇]], 通常稱為[[叔丁基硫醇]],是加入天然氣共混物的組成成分,而作為燃料氣體。
第330行: 第330行:
=== 其他化合物 ===
=== 其他化合物 ===


* [[甲基膦]] and [[二甲基膦]] (garlic-metallic, two of the most potent odorants known)[3]
* [[甲基膦]] and [[二甲基膦]] (garlic-metallic, two of the most potent odorants known)<ref name="metallic" />
* [[磷化氫]] ([[青蘋果]], [[磷化鋅]]毒餌)
* [[磷化氫]] ([[青蘋果]], [[磷化鋅]]毒餌)
* [[雙乙酰]] ([[奶油]]味)
* [[雙乙酰]] ([[奶油]]味)
第346行: 第346行:
[[File:Epikutanni-test.jpg|thumb|[[皮膚斑貼試驗]]]]
[[File:Epikutanni-test.jpg|thumb|[[皮膚斑貼試驗]]]]


西元2005年6月,芳香混和物在皮膚斑貼試驗中,是第三流行的過敏原 (11.5%)。[6]
西元2005年6月,芳香混和物在皮膚斑貼試驗中,是第三流行的過敏原 (11.5%)。<ref>Zug KA, Warshaw EM, Fowler JF Jr, Maibach HI, Belsito DL, Pratt MD, Sasseville D, Storrs FJ, Taylor JS, Mathias CG, Deleo VA, Rietschel RL, Marks J. Patch-test resul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2005–2006. Dermatitis. 2009 May–Jun;20(3):149-60.</ref>


”Fragrance”在2007年時被美國接觸性皮炎學會票選為年度過敏原。通常Fragrance的組成成分不會標示產品的標籤上,這種不公開化學成份來源令許多消費者表達了他們的擔憂。[7]
”Fragrance”在2007年時被美國接觸性皮炎學會票選為年度過敏原。通常Fragrance的組成成分不會標示產品的標籤上,這種不公開化學成份來源令許多消費者表達了他們的擔憂。<ref>[http://www.ewg.org/reports/nottoopretty/ Toxic chemicals linked to birth defects are being found at alarming level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ref>


Fragrances被規範於《美國聯邦毒性物質管理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of 1976,簡稱TSCA),在這管理法中,歷史悠久的化學物質並不需要受到審查,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並不會獨立執行測定安全性的實驗,他們依賴製造商提供的數據。[8]
Fragrances被規範於《美國聯邦毒性物質管理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of 1976,簡稱TSCA),在這管理法中,歷史悠久的化學物質並不需要受到審查,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並不會獨立執行測定安全性的實驗,他們依賴製造商提供的數據。<ref>{{cite book |author=[[Randall Fitzgerald]]| title=[[The Hundred Year Lie]]| publisher=[[Dutton Penguin|Dutton]], 2006 |page=23 |isbn=0-525-94951-8}}</ref>


==列出用來作香氣(香味)的化學物質==
==列出用來作香氣(香味)的化學物質==
西元2011年,國際香料協會出版了一個列表,在協會成員的自願調查下列出三千零五十九種化學物質。估計已經將百分之九十九全世界生產的fragrances呈現出來。[9]
西元2011年,國際香料協會出版了一個列表,在協會成員的自願調查下列出三千零五十九種化學物質。估計已經將百分之九十九全世界生產的fragrances呈現出來。<ref>{{cite web| url=http://www.ifraorg.org/en-us/ingredients#.VH-EkXsdXYg|
author= |title=IFRA Survey:Transparency List |publisher=[[International Fragrance Association|IFRA]]|
accessdate=December 3, 2014}}</ref>


== 參考文獻 ==

<references/>

== 另請參閱 ==

*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 ''[[Fragrances of the World]]''
* [[Foodpairing]]
* [[Odor]]
* [[Odor detection threshold]]
* [[Olfaction]]
* [[Olfactory system]]
* [[Olfactory receptor]]
* [[Odorizer]], a device for adding an odorant to gas flowing through a pipe
* [[Pheromone]]
* [[Aroma of wine]]
* [[Eau de toilette]]

{{Perfume}}

{{DEFAULTSORT:Aroma Compound}}
[[Category:Organic chemistry]]
[[Category:Olfaction]]
[[Category:Flavors| Aroma compound]]
[[Category:Perfume ingredients]]

[[it:Aromatizzante]]
[[hu:Aroma]]
[[nl:Smaakstof]]

2015年1月18日 (日) 12:14的版本

重定向到:

芳香化合物

"Fragrance"。其他用法,請參見Fragrance (disambiguation)

"Fragrant" 。在這裡指的是一個非法人社區,位於美國檀香山肯塔基州。詳情請參見Fragrant, Kentucky.

"Odorants"。在這裡指的是龐克搖滾樂團。詳情請參見 The Odorants.

以上與芳[香]族性的意思不相同。

芳香化合物,同時也被稱為氣味分子,芳香,香味,或香氣,是具有味道或氣味的化學化合物。當一個化學化合物有足夠的揮發性,就會被送至鼻子上部的嗅覺系統。代表這個化學化合物是具有味道或氣味的。 通常符合以上特徵的分子,分子量會小於三百。flavors會影響嗅覺以及味覺,而fragrances只會影響嗅覺。Flavors偏向自然發生,而fragrances則是傾向合成的方式產生。[1]

芳香化合物存在於食品,酒類,調味品,香水,香薰油和精油中。例如,在水果以及其他農作物熟成時,芳香化合物就能形成。在葡萄酒中,芳香化合物是發酵反應的副產品。 此外,許多的芳香化合物在調味品的生產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食品工業中,芳香化合物能用來調味,而廣泛地提升產品的需求。

添味劑能將有氣味的物質加至無味的危險物質中,如丙烷,天然氣,或氫,作為警告。

芳香族化合物分類結構

酯類

化合物名稱 味道 天然來源 化學結構
乙酸香葉[草]酯 果香,玫瑰 玫瑰,
花香
甲酸甲酯(蟻酸甲酯) 乙醚味
乙酸甲酯 甜甜的,卸指甲油的
溶劑
File:Methyl-acetate.svg
丙酸乙酯 甜甜的,果香,甜酒味
丁酸甲酯 果香,蘋果鳳梨 鳳梨
乙酸乙酯 甜甜的,溶劑
丁酸乙酯 果香,柑橘鳳梨
乙酸異戊酯 果香,香蕉梨子 香蕉
乙酸丁酯 果香,梨子杏樹
戊酸戊酯 果香,蘋果
乙酸正辛酯 果香,柑橘
乙酸苄酯 果香,草莓 草莓
File:Benzyl acetate.png
鄰胺苯甲酸甲酯 果香,葡萄

線性萜

化合物名稱 味道 天然來源 化學結構
香葉烯 木質的,混和的 馬鞭草月桂葉
香葉[草]醇 玫瑰,花香 天竺葵檸檬
橙花醇 甜玫瑰,花香 橙花油檸檬草
香葉[草]醛, 檸檬油醛
橙花醛
檸檬 桃金娘檸檬草
香茅醛 檸檬 檸檬草
香茅醇 檸檬 檸檬草, 玫瑰
天竺葵
沈香醇 花香,甜甜的
木質的,薰衣草
香菜, 甜羅勒
薰衣草
橙花三級醇 木質的,新鮮樹皮 橙花油
茉莉

環萜

化合物名稱 味道 天然來源 化學結構
檸檬油精 柑橘 柑橘, 檸檬
樟腦 樟腦 樟木月桂葉
薄荷腦 薄荷腦 薄荷
二烯-2-酮1 香菜 or 荷蘭薄荷 香菜, 時蘿,
荷蘭薄荷
萜品醇 丁香花 丁香花, 白千層
異甲基 α-紫羅蘭酮 紫羅蘭 ,木質的 紫羅蘭
側柏酮 薄荷香 苦艾丁香花
杜松屬

註記: 香旱芹酮因其掌性,能有兩種味道。

芳香族

化合物名稱 味道 天然來源 化學結構
苯甲醛 杏仁 苦杏仁
丁香酚 丁香 丁香
桂皮醛 肉桂 肉桂
乙麥芽醇 亨煮過的水果
焦糖
香草醛 香草 香草
苯甲醚 茴香 茴香
茴香腦 茴香 茴香
甜羅勒
對甲氧苯丙烯 龍蒿 龍蒿
麝香草酚 麝香草屬 麝香草屬

化合物名稱 味道 天然來源 化學結構
三甲胺 腥臭的,
腐肉胺
1,4-二胺丁烷
腐爛的肉 腐爛的肉
屍胺 腐爛的肉 腐爛的肉
File:Cadaverine-2D-skeletal.png
吡啶 腥臭的 顛茄
引朵 屎,花香 屎,茉莉
甲引朵 屎,香橙花(稀釋過的)

其他芳香族化合物

高濃度的醛往往非常刺鼻且無法抵擋,而低濃度的醛則有多種香味。

內酯

硫醇

其他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受體

動物能以嗅覺受體偵測到味道。嗅覺受體是在嗅覺系統中的感覺神經元上的細胞膜受體,能偵測到藉由空氣傳播的芳香化合物哺乳類動物的嗅覺受體位在鼻腔中的嗅覺皮膜上。

安全性

皮膚斑貼試驗

西元2005年6月,芳香混和物在皮膚斑貼試驗中,是第三流行的過敏原 (11.5%)。[6]

”Fragrance”在2007年時被美國接觸性皮炎學會票選為年度過敏原。通常Fragrance的組成成分不會標示產品的標籤上,這種不公開化學成份來源令許多消費者表達了他們的擔憂。[7]

Fragrances被規範於《美國聯邦毒性物質管理法》(Toxic Substances Control Act of 1976,簡稱TSCA),在這管理法中,歷史悠久的化學物質並不需要受到審查,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並不會獨立執行測定安全性的實驗,他們依賴製造商提供的數據。[8]

列出用來作香氣(香味)的化學物質

西元2011年,國際香料協會出版了一個列表,在協會成員的自願調查下列出三千零五十九種化學物質。估計已經將百分之九十九全世界生產的fragrances呈現出來。[9]


參考文獻

  1. ^ Karl-Georg Fahlbusch, Franz-Josef Hammerschmidt, Johannes Panten, Wilhelm Pickenhagen, Dietmar Schatkowski, , Kurt Bauer, Dorothea Garbe and Horst Surburg "Flavors and Fragrances" Ullmann's Encyclopedia of Industrial Chemistry, 2003, Wiley-VCH. doi:10.1002/14356007.a11_141
  2. ^ Gane S, Georganakis D, Maniati K, Vamvakias M, Ragoussis N, Skoulakis EMC, Turin L (2013). "Molecular vibration-sensing component in human olfaction." PLoS ONE 8, e55780. doi: 10.1371/journal.pone.0055780
  3. ^ 3.0 3.1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metallic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4. ^ Block, E. Garlic and Other Alliums: The Lore and the Scienc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0. ISBN 0-85404-190-7. 
  5. ^ Lin, D.Y., Zhang, S.Z., Block, E., and Katz, L.C. (2005). "Encoding social signals in the mouse main olfactory bulb." Nature 434, 470–477.
  6. ^ Zug KA, Warshaw EM, Fowler JF Jr, Maibach HI, Belsito DL, Pratt MD, Sasseville D, Storrs FJ, Taylor JS, Mathias CG, Deleo VA, Rietschel RL, Marks J. Patch-test results of the North 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Group 2005–2006. Dermatitis. 2009 May–Jun;20(3):149-60.
  7. ^ Toxic chemicals linked to birth defects are being found at alarming level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8. ^ Randall Fitzgerald. The Hundred Year Lie. Dutton, 2006. : 23. ISBN 0-525-94951-8. 
  9. ^ IFRA Survey:Transparency List. IFRA. [December 3, 2014]. 

另請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