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反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qiè[1][2]又稱翻切[3]反語音反,是用兩個漢字給一個漢字注音的方法;兩漢字的上字[註 1]反切上字)取其,下字(反切下字)取其調,拼合出被注音字的讀音。反切長久以來是漢字文化圈漢字注音的常用方法。

歸字(locate)或反切歸字,是根據反切上下字確定「被切字」在切韻圖中的音韻地位[4][5],即「依切求音」[6]或「按字求音」。

反切法之起源有說啟發自西域梵文[7],狹義來講,規律整齊的反切注音系統是拼音字母系統[8]

反切
漢語名稱
漢語
越南語名稱
越南語 phiên thiết
儒字 反切
韓語名稱
諺文반절
漢字反切
日語名稱
漢字 反切

起源考

[編輯]

反切以前的注音方法

[編輯]

在反切法誕生之前,直音法(即是「讀若某」、「如某」等)是常用的字書注音方法。這種方法在東漢之前佔據字書之主流,例如《說文・玉部》:「珣,讀若宣」;《說文・宀部》:「宋,居也,從宀木,讀若送。」等。一般是用一個字注另一個同音字。

也因此,直音法侷限十分明顯:依時空之不同,每個字的發音都有差異,且一些情況下,使用某字的假借字(如廣韻裏「行」字和「絎」、「胻」字等)或生僻字來注音,有時反而會造成不解[8]。這種情況在其他注音方法出現後得到改善,而韻書也常常把多種方法一起使用以追求準確。

反切興廣的年代

[編輯]

關於反切法之起源,學界說法不一,但可以確定的是,它出現於佛教傳入中原後的東漢,魏晉開始盛行[註 2][9]。至於誰是第一個用反切的人,自古以來便無定論,但總結起來不外乎三類:

  1. 一部分人認為是著《爾雅音注》一書的孫炎。比如顏之推《顏氏家訓·音辭篇》有:「孫叔然(孫炎)創《爾雅音義》,是末人獨知反語」;還有陸德明之《經典釋文・敘錄・條例》:「古人音書,止為譬況之說,孫炎始為反語」。
  2. 一部分人提出在孫炎之前便可見使用此方法(雖然並未按照定律)的例子,但具體始於何人也有爭議。比如章炳麟的《國故論衡・音理論》就有:「造反語者,非始孫叔然也。」又說:「又尋漢地理志…應劭註:『墊音徒浹反』」指向了應劭;《一切經音譯》又說:「古來音反,多以旁紐為雙聲,始自服虔」,服虔應劭同是漢末人,與孫炎同時代。
  3. 一部分人則認為反切的初創跟佛教傳入有關。例如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韻補》:「反切之學,自西域入中國」;鄭樵通志・藝文略》:「切韻之學起於西域」等。這種說法有正史《隋書・經籍志》支撐,進一步指出是漢明帝時隨佛經同入中國。

此三類說法在年代上並無太大出入,但第三種「反切西域說」卻受到很大反對,例如以胡以魯為首的學者指出漢代以前所見的「合音」現象,如「不可」為「」,「何不」為「」,「如是」為「」,「而已」為「」,「之乎」為「」,「之焉」為「」等,並認為可以做為反對證據。

錢大昕說《詩經》已有反切,並駁斥反切受佛經影響,「豈古聖賢之智乃出梵僧下耶」,「吾於是知六經之道,大小悉備,後人詹詹之智,早不出聖賢範圍之外也」[10]

雖然「合音」和「反切」都是「二字出一音」,但本質卻不同。合音完全出於自然,先出現「不可」,快讀時自然合音為「叵」,當中並非有意識分析字音,「不可」也不是為標注「叵」音而出現;反切則是自覺分析漢字讀音的結果。

反切法的具體發展顯然獨立於佛學。唐代韻書獲列為官方正音的指導,漢語言聲韻學進一步發展,產生了相當多集大成的學術典籍。「反切法發展與佛教相關」的第三種說法,多來自宋以後的學者,很可能受到唐代佛教興盛影響,美之譽之。但事實上,以前反切法的使用者,大都是正統儒家學者,並沒有梵文或者佛經翻譯背景。僅此一條看來,反切法應當是漢語聲韻學發展到一定階段、根據漢語漢文特性而自發產生的原創設計。

由反切孕育出的韻書時代

[編輯]

反切乃中國第一套科學的拼音系統,是古典聲韻學的一大里程碑。它對後世的影響巨大且不可否認。

例如《切韻考》云:「蓋有反語,則類聚之即成韻書,此自然之勢也」,言反切是韻書之基礎也。自漢代出現反切以來,大大便利了文人對古籍的學習和再創作,由於當時學術派別與師承之傳統,後來所編排的韻書也各有差異。而以《切韻》為首的韻書打破了這樣的局面,開啟了中國古代語言學的新時代[11]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漢語語音系統的基本資料,是漢語音韻學的基礎之一。

拼讀方法

[編輯]

中國古代沒有拼音,用兩字來注一字(反切歸字)的音。第一個字(反切上字)注聲母,第二個字(反切下字)注韻母聲調,如「𠁁徒口切」:「」聲母為定母,中古擬音[d],「」韻母為侯韻,中古擬音[əu],聲調為上聲,故𠁁為定母侯韻上聲,中古擬音[dəu]

但古字典的反切只適用於當時的古音,不可單憑古代字典的反切音套用到現代音,古音到今音經過演變,且不同漢語族語言也有不同規律,如𠁁只憑古字典「徒口切」取「徒」的普通話聲母t,和「口」的普通話韻母ou3,推斷普通話讀作tou3,則為錯誤,因爲按普通話演變規律,「徒」中古聲母為全濁音[d],其仄聲字聲母要變不送氣清音d[t](平送仄收),同時中古全濁上聲一律變普通話去聲(濁上變去),所以𠁁的現代普通話讀音是dou4[təu˥˩]。

可見按「上字取聲,下字取韻」的原則,古人或能很準確讀出一字字音。然而由於古今音變,古代所製定的反切到後世已不能再簡單以「上字取聲,下字取韻調」的原則讀出該字正音。依《廣韻》一書,除了「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之原則,還有一口訣:「上字分陰陽[註 3],下字辨平仄[註 4]」。

按「上字分陰陽」的規則,歸字的陰陽調與上字的陰陽調一樣,若上字是陰調則歸字亦取陰調,陽調同理;將下字的陰陽調誤當成歸字的陰陽調是常見誤切,如羥是氫(輕)氧(養)切,要取「輕」的溪母和「養」的陽三開韻上聲,讀如溪陽三開上[12],粵語推導與「響」同音(陰上聲),讀成「強之陽上聲」[13]是錯切。

變體

[編輯]

反切可延伸到用多於兩字注音。如用三字注音,首字同樣注聲母;而中間的字注韻母,末字注聲調,如「東」是「端」母、「東」韻(「東」本身已是韻母代表字)、「平」聲,注成「端東平」。[14]如要再細分,可由韻母拆出呼(或稱口),甚至廣韻未出現的[15],注成「攝口等聲韻母(右至左)/母韻聲等口攝(左至右)」(「東」注成「通開一平東端/端東平一開通」)[16][17];或按音節中音素順序排成「母、韻口等/韻等口(此順序不統一)、攝、聲」(「東」注成「端東開一通平/端東一開通平」)。

優缺點

[編輯]
  1. 須先懂一部份漢字才可用反切法讀出字音;但現代懂反切的人應已懂足夠的字去讀出其音。
  2. 古書用作反切的上、下字太多,共有四百多上字,一千多下字,作為五千多反切字,如東為「德紅切十七」,即有十七同音字。現今用作標示方音時,方音反切系統可簡化成只在各反切字組選一字作代表字,省卻選字煩惱,大大減少要記的字數;如《分韻撮要》為當時粵語各聲韻母取了代表字,只要稍為調整即可為現代粵語標音。
  3. 反切上下字聲韻調交雜,上字取聲忽略韻、下字取韻忽略聲,完全依賴連讀,拼音方法不太方便。
  4. 大宋重修廣韻》一書往往將簡單易讀的字用複雜的字作切語,如「一」為於悉切、「八」為博撥切;調轉來想,這樣可以用簡單易讀的歸字推敲複雜的上/下字之聲/韻母。

註釋

[編輯]
  1. ^ 「上」、「下」本是豎書時之稱謂,雖然漢字文化圈主要已改用橫書,但並未用「前字」「後字」或「左字」「右字」取代「上字」「下字」。
  2. ^  「至於魏世,此事大行」此說法主要見於《顏氏家訓・音辭》,是學界的主要觀點。王力的《中國語言學史》中記錄了關於此論點的辯證,此不贅述,詳查原本。
  3. ^ 聲母的清音濁音,見平分陰陽
  4. ^ 韻母,見四聲入聲韻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反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DB/OL] [2024] // 陳至立辭海. 7版網絡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0.
  2. ^ 存档副本. [202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5). 
  3. ^ 存档副本. [202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5). 
  4. ^ 陳, 灃. 切韻考. 
  5. ^ 存档副本. [202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5). 
  6. ^ 白右尹. 《韻鏡 ‧ 調韻指微》研究. 中國文學研究. 2014, (38): 16 [2023-08-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5). 
  7. ^ 鄭, 樵. 通志・藝文略. 
  8. ^ 8.0 8.1 王, 力. 《中國語言學史》. 香港: 中國圖書刊行社 (China Book Press). 1984. ISBN 9620403282. 
  9. ^ 顏, 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 
  10. ^ 錢大昕:《潛研堂文集》卷十五,《答問十二》。
  11. ^ 李, 新魁. 漢語等韻學. 中華書局. 1983年11月: 4. 
  12. ^ 變體一節
  13. ^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humanum.arts.cuhk.edu.hk. [2023-06-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31). 
  14. ^ 鍾佬網誌 【拼音】文字式拼音再二之一:母韻聲——東,端東平. zhungkiyau.blog.fc2.com.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4). 
  15. ^ 《广韵》中的“元”韵应该是在臻摄还是山摄? - 知乎. www.zhihu.com. [2023-05-28]. 
  16. ^ 檢索 - 韻典網. ytenx.org. [2023-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4). 
  17. ^ 鍾佬網誌 【拼音】文字式拼音再二之二:攝口等聲韻母——東,通合一平東端. zhungkiyau.blog.fc2.com. [2023-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4).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