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东方红6型
东方红6型0001号机车
概览
类型柴油机车
原产国 中国
生产商资阳内燃机车厂
序列编号0001
生产年份1981年
产量1台
主要用户广州黄埔港务管理局
技术数据
华氏轮式0-6-6-0
UIC轴式C-C
轨距1,435毫米
轮径1,050毫米
轴重22.5吨
轴距1,800+2,300毫米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100米
机车长度18,400毫米(车钩中心线间距)
机车宽度3,326毫米
机车高度4,790毫米
整备重量135吨
燃料储备量3,000公斤
水储备量1,000公斤
砂储备量800公斤
传动方式液力传动
传动装置ZJ2022/G
发动机16V200Z
发动机功率2,000马力(1,470千瓦)
最高速度45公里/小时(调车)
90公里/小时(小运转)
持续速度8公里/小时(调车)
17公里/小时(小运转)
起动牵引力436千牛(调车)
233千牛(小运转)
持续牵引力355千牛(调车)
178千牛(小运转)
制动方式踏面制动

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中国铁路使用的柴油机车车型之一,由资阳内燃机车厂于1981年研制成功。资阳内燃机车厂应广州黄埔港务管理局的订货要求,在东方红4型东方红5型柴油机车的基础上,于1981年设计试制了用于调车和小运转的2000马力液力传动调车机车,并将其命名为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1981年12月14日,东方红6型0001号机车正式出厂并交付黄埔港务管理局,于1982年1月开始在黄埔新港铁路专用线投入运用[1]。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采用了大量与东方红4型机车通用的零部件,机车装用一台16V200Z型柴油机及ZJ2020/G型液力传动箱,柴油机装车功率为2000马力,是迄今为止中国国内功率最大的液力传动调车柴油机车,也是中国首次在单机组液力传动机车上采用三轴转向架。1982年7月,由于铁道部要求资阳内燃机车厂停止东方红4型机车和16V200Z型柴油机的试制试验,东方红6型机车仅试制一台之后就没有进一步的发展[2]

技术特点

[编辑]

总体布置

[编辑]

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是用于调车及小运转任务的2000马力液力传动柴油机车,采用全钢电焊、单司机室、外走廊结构的罩式车体,车体从前端至后端分为动力室、传动冷却室、司机室和辅助室四个部分。动力室内装有一台柴油机及燃油系统、机油系统、预热锅炉等附属设备。传动冷却室的下方设有一台液力变速箱,上方设有V型结构的散热器组,以及两个经由液力偶合器驱动的冷却风扇,冷却室内还设有液力传动油热交换器和膨胀水箱。司机室内设有两个按对角线斜对称布置的司机操纵台,以及电子控制柜和手制动装置等设备。辅助室内设有电源装置、空气压缩机空气制动机、总风缸等设备。车体下方两台转向架之间的空间,吊挂着燃油箱和铅酸蓄电池[3]

柴油机

[编辑]

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装用一台16气缸V型结构预燃室式涡轮增压中间冷却的16V200Z型四冲程高速柴油机,气缸夹角为45°,气缸内径200毫米、活塞行程220毫米,采用灰铸铁机体、合金铸铁气缸套、半隧道式曲轴箱、悬挂式合金钢全纤维锻压曲轴铝合金低压铸造活塞。标定功率为2250马力,装车功率为2000马力,额定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

传动系统

[编辑]

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是单机组设计的六轴柴油机车,由一套液力传动装置驱动全部六根车轴,传动系统包括液力变速箱、万向轴、车轴齿轮箱等部件。液力变速箱安装在主车架中部靠近动力室一侧,柴油机通过万向轴将功率传递到液力传动箱,再从液力变速箱下部的两端输出法兰,分别以万向轴传给转向架中间轴(第二、五轴)上的车轴齿轮箱,最后再通过万向轴将扭矩传送给第一、三、四、六轴的车轴齿轮箱,从而驱动轮对并产生牵引力

东方红6型柴油机车使用资阳内燃机车厂设计的ZJ2020/G型液力变速箱,它是在东方红4型机车所使用的ZJ2022型液力变速箱的基础上,从单端输出改为双端输出并增设工况齿轮机构而成,内装有一个B46型起动变扭器和一个B85型运转变扭器,当输入转速为每分钟1500转时,变速箱最大输入功率为1752马力。工况齿轮机构设有调车和小运转两档,使机车既能用于调车作业(最高速度为45公里/小时,持续速度为8.5公里/小时),又能用于干线小运转作业(最高速度为90公里/小时,持续速度为17公里/小时)[3]。此外,东方红6型机车的机械换向机构还设有自动合齿装置,使液力传动调车机车的换向时间不迟于电传动调车机车[4]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陈树刚. 《岁月如歌 中国南车集团资阳机车厂40年(1966—2006).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6: 281. ISBN 7113074901. 
  2. ^ 韩宝仁. 对东方红系列调车内燃机车的回顾、评价和展望. 《内燃机车》 (大连: 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 1991年2月, 2 (204): 1–8. ISSN 1003-1820. 
  3. ^ 3.0 3.1 宋又杰. 《四十年中国铁路机车大全》. 北京: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1990: 55-56. 
  4. ^ 龙洙. 我国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廿五年. 《中国铁路》 (北京: 铁道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1983年12月: 16. ISSN 1001-68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