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县 (重庆)
巴县 | |
---|---|
县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隶属行政区 | 四川省重庆市 |
设立 | 561年 |
撤销 | 1994年 |
政府驻地 | 鱼洞镇 |
下级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2,580.09 平方公里(996.18 平方英里) |
人口(1994) | |
• 常住 | 126.21万人 |
• 密度 | 489人/平方公里(1,267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电话区号 | 811 |
车辆号牌 | 川B |
行政区划代码 | 510222[1] |
注:各项数据均为1994年撤县前统计数据 |
巴县,中国旧县名,初设于北周,一直是重庆附郭大县,是重庆母县,后成为重庆的近郊区县,行政区域历代不断减小。1994年撤销并划分给了多个区县,由巴南区继承了它的主要行政区域。
历史沿革
[编辑]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后,在巴国旧地置江州县,隶于巴郡。南齐永明五年(487年),析江州县地置垫江县,以其故治为垫江县治(江州县治徙僰溪口,位于今江津区内)。北周武成三年(561年)废垫江、枳两县,以其地置巴县,以垫江县故治为巴县治。初置县时,巴县辖境为今重庆主城区大部及长寿、璧山、涪陵、南川、武隆等县的部分地区,隶楚州巴郡。[2]
隋开皇二年(583年)改楚州为渝州,为渝州州治。唐贞观四年(630年),析巴县地置南平县(在今綦江区内),并设南平州辖南平、清谷、周泉等七县,八年改为霸州,十三年州废,辖县省入南平,属渝州。贞观十一年(637年),析置隆化县(今南川区)属涪州。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渝州改为恭州,仍为州治。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恭州升为重庆府,为府治。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重庆路,为路治。明洪武四年(1376年)改重庆路为重庆府,为府治。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分置江北厅。[2][3][4]新唐书对巴县评价为中下[5],元史对巴县评价为下[6],清史稿对巴县评价为冲、繁、难[7]。
辛亥革命后一度由重庆蜀军政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改巴县为重庆府,次年废重庆府恢复巴县,属川东道,后划分至四川省第三行政监察区。[2]
1950年,属川东行区璧山专区,1951年1月划归重庆市(直辖市,西南大行政区代管)。1953年2月,重新划入四川省江津专区(原璧山专区)。1958年11月,巴县再度划入重庆市。自民国十八年(1930年)重庆建市后,为适应重庆市区扩展,巴县县界曾多次调整。至1994年,县境东西宽73公里,南北长70公里,仍三面环绕重庆市区。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县,划出长江以北的19个乡镇分属沙坪坝、大渡口、九龙坡三区,划出长生桥等3个镇属南岸区,划入九龙坡区2个街道与2个镇和原巴县长江以南的39个乡镇成立新的巴南区。[2][8][9]
行政区划
[编辑]由于重庆城市发展和巴县所辖区域过大,历史上巴县曾多次划出区域,如唐朝分置南平县、隆化县等。宋朝时巴县下辖四镇。明朝时巴县下辖七十二里,城内分为八坊,另有附郭二庙[10]。县东有涂山,大江、涪江(嘉陵江)与城东交汇,县内有佛图关、二郎关、铜锣关、南坪关[11]。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巴县下辖十二里,城内分为二十九坊、附郭十五庙[10]。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以巴县辖区过大分江北至义、礼二里及仁里六甲入江北厅(理民同知管辖),分缙云山西祥里、依来乡入璧山县。至道光年间,巴县辖境东至沙溪交长寿县界二百里,西至走马冈交璧山县界八十里,南至黎牛铺交綦江县界一百五里,北过江北厅界通江面五里陆路至风垭一百七十里交合州界。[4]
民国十八年(1929年),巴县辖10区、4镇、76乡。1949年,巴县辖12指导区、5镇、65乡。1985年,巴县辖11个区、1个区级镇(直管镇)、10个乡级镇、79个乡[2]:
- 区:铜罐驿、白市驿、虎溪、青木关、长生桥、木洞、姜家、接龙、一品、界石、鱼洞
- 区级镇:西彭
- 乡级镇:铜罐驿、白沙沱、白市驿、陈家桥、青木关、长生桥、木洞、一品、界石、鱼洞
- 乡:元明、含谷、走马、曾家、西永、迎龙、栋青、天赐、小观、陈家、忠兴、大窝等
1993年,巴县进行并乡建镇,撤销了全部县辖区与60个乡、1个镇,新成立了36个镇。
1994年,巴县共辖47个镇、14个乡,共1034个村、8153个合作社、106个居委会。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县,成立巴南区,并对重庆市市辖区进行了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前行政区划与变更为[2][8][9]:
街道 | 镇 | 乡 | 原属 | 现属 | 位置 |
---|---|---|---|---|---|
陈家桥、曾家、西永、土主、青木关、凤凰、虎溪、回龙坝 | 中梁 | 巴县 | 沙坪坝区 | 长江以北 | |
西彭、铜罐驿、陶家、白市驿、巴福、走马、金凤、含谷 | 石板 | 九龙坡区 | |||
跳蹬 | 大渡口区 | ||||
长生桥、迎龙、广阳 | 南岸区 | 长江以南 | |||
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 | 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 | 巴南区 | |||
李家沱、土桥 | 花溪、南泉 | 九龙坡区 |
新成立的巴南区共辖2个街道办事处、29个镇、12个乡,区政府驻原巴县政府驻地的鱼洞镇:
- 街道:李家沱、土桥
- 镇:鱼洞、鹿角、惠民、木洞、青山、丰盛、双河口、麻柳嘴、二圣、五布、东泉、姜家、天星寺、天赐、接龙、小观、花石、石龙、石滩、一品、安澜、跳石、圣灯山、百节、界石、南彭、公平、花溪、南泉
- 乡:清溪、清和、白鹤塘、凉水、双新、和平桥、龙岗、陈家、仁流、南龙、忠兴、石岗
县治
[编辑]自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在巴国旧域设江州县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止,巴县(含江州县、垫江县)县治均设于今重庆市渝中区,由巴县历来为重庆州治、路治、府治,县治在重庆城墙内,今存巴县衙门为清康熙六年(1667年)知县张冉重修。[8][12]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县治外迁至人和乡(今九龙坡区华岩镇),民国三十年(1941年)迁往李家沱马王坪。1952年10月,县治迁往南温泉。1954年1月,县治迁往鱼洞镇(今鱼洞街道),直至1994年撤销。巴南区成立后区政府仍设于鱼洞镇。200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巴南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龙洲湾街道龙海大道。[2][8]
人口
[编辑]按清嘉庆元年(1796年)重庆府属州县旧额新增户口统计,巴县共75743户,男119689丁,妇99090丁,共218779丁。[4]
1994年,巴县统计局年鉴报告,1994年末全县总户数39.41万户(其中农业户数34.15万户,非农业户数5.26万户),总人口126.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8.9万人,非农业人口17.31万人;男性65.34万人,女性60.88万人)。[2]
名人
[编辑]- 董允(?-246年),字休昭,蜀汉大臣,中郎将董和子,官至侍中守尚书令[13]
- 冯时行(1100年-1163年),字当可,号缙云(缙云山得名由来),宋代官员,一说为状元及第,官至成都府路提刑
- 赵立(?-1276年),字德修,于接宋帝来萧山途中因无以复命溺水而死[14]
- 邹容(1885年-1905年),原名绍陶,字蔚丹,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宣传家,《革命军》作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追赠邹容为陆军大将军,今重庆市渝中区有邹容路、邹容烈士纪念碑
- 杨庶堪(1881年-1942年),名先达,字沧白,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今重庆市渝中区有杨沧白先生纪念堂、沧白路
虚构人物
[编辑]参考
[编辑]- ^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截止1993年12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8).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行政区划. bn.cq.gov.cn.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网站. [2018-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3).
- ^ 谭其骧. 中国历史地图集.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1982. ISBN 9787503118449.
- ^ 4.0 4.1 4.2 王梦庚. 重庆府志. 1843(清道光二十三年).
- ^ 《新唐书·志第三十二·地理六》:“巴,中下。有盐……”
- ^ 《元史·志第十二·地理三》:“巴县,下。倚郭……”
- ^ 《清史稿·志四十四·地理十六》:“巴冲,繁,难。倚。城内巴山,县以此名。东:涂山。又北:太华。西:逾越、缙云。南:霖峰。县东有明月峡者,大江迳此。大江自江津入,迳城东南,又东北入江北厅。嘉陵江即涪江,自合州入,南流至城东,与大江合。东:丹溪自綦江入,交龙溪自长寿入,俱入大江。巡司一,驻木洞镇。西:佛图关。驿二:朝天、白市。”
- ^ 8.0 8.1 8.2 8.3 巴南区历史沿革_行政区划网(区划地名网) www.xzqh.org. [2011-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9).
- ^ 9.0 9.1 陈潮; 陈洪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沿革地图集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地图出版社. 2003.10: 124-126,211. ISBN 978-7-5031-3184-4.
- ^ 10.0 10.1 朱之洪. 巴县志. 1937(民国二十六年).
- ^ 《明史·志第十九·地理四》:“巴倚。东有涂山。大江经城南,又东经明月峡,至城东,与涪江合。西北有鱼鹿峡,涪江所经。东南有丹溪,东北有交龙溪,俱流入大江。东有大红江巡检司。西有佛图关。西南有二郎关。东有铜锣关。又南有南坪关。”
- ^ 重庆珍档 - 重庆老城现存最后一座衙门——巴县衙门旧址将启动保护修缮. 上游新闻. [2018-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 ^ 《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 ^ 《宋史·列传第二百〇七·忠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