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奉鐵路
京奉鐵路 (北寧鐵路、平奉鐵路) | |||
---|---|---|---|
概覽 | |||
營運範圍 | 今中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東北部、遼寧省西部 | ||
服務類型 | 幹線鐵路 | ||
目前狀況 | 現京滬鐵路京津段、津山鐵路、瀋山鐵路和七灤鐵路的前身 | ||
技術數據 | |||
路線長度 | 840公里 | ||
正線數目 | 部分複線 | ||
軌距 | 標準軌 | ||
營運資訊 | |||
開通營運 | 1897年7月31日 | ||
廢除年份 | 1932年1月7日 | ||
重要人物 | 李鴻章、唐廷樞、克勞德·威廉·金達 | ||
|
北京-奉天鐵路(英語:PMR, Peking-Mukden Railway)[1],曾在1928年和1929年先後更名為北平-奉天鐵路和北平-遼寧鐵路。線路全長840公里,從北京到奉天府(今瀋陽市),是連接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交通要道。這條鐵路起源於1881年建成通車的唐胥鐵路,在不斷延長後連接天津市、北京市和秦皇島市,還向山海關外延長到葫蘆島市和錦州市,最終到達瀋陽市,前後歷時31年。
雖然在此之前,展覽鐵路在1865年建成通車,吳淞鐵路在1872年開通運營,但是京奉鐵路才是中國第一條幹線鐵路,也是第一條管理權由中國人掌握的鐵路,在中國鐵路史甚至交通史上都有着重大意義。
中國鐵路史系列條目 |
京奉鐵路 |
---|
1932年1月7日,南滿洲鐵道強行控制了京奉鐵路關外段並改名為奉山鐵路,本線一分為二。 |
關內段 |
關外段 |
發展簡表
[編輯]在建設過程中,該鐵路的名稱曾多次變化,以下是其發展的簡表。
時期 | 事件 |
---|---|
1880年 | 唐胥鐵路計劃首次提出 |
1881年5月 | 唐胥鐵路開工 |
1881年11月 | 唐胥鐵路完工 |
1887年2月 | 海軍衙門[註 1]提出大沽口-山海關鐵路計劃 |
1887年4月 | 唐胥鐵路西延至蘆台鎮 並更名唐蘆鐵路 |
1888年8月 | 唐蘆鐵路西延至大沽口 並更名唐津鐵路 |
1888年 | 津通鐵路計劃提出 |
1889年 | 津通鐵路計劃被擱置 |
1890年 | 唐津鐵路東延至古冶 並更名冶津鐵路 |
1891年 | 關東鐵路計劃獲批 |
1894年 | 冶津鐵路東延至山海關 並更名津榆鐵路/北洋鐵路 |
津榆鐵路延長至綏中 | |
1895年 | 津蘆鐵路動工 |
1897年 | 津蘆鐵路建成至豐臺 |
1897年8月 | 津蘆鐵路與津榆鐵路合併為關內外鐵路 |
1900年6月 | 關東鐵路修建到大虎山鎮和營口 |
1901年 | 關內外鐵路從豐臺延長至正陽門東站 |
1904年 | 關東鐵路延長至新民 |
1907年4月 | 中國政府贖回新奉鐵路 並改造為標準軌距 |
1907年 | 線路更名為京奉鐵路 |
1932年1月 | 京奉鐵路關外段被滿鐵控制 並更名為奉山線 關內段更名為京山線 |
關內段
[編輯]前身——唐胥鐵路
[編輯]唐山-胥各莊鐵路又名開平煤礦鐵路(英語:Kaiping Colliery Tramway),是一條連接開平煤礦和胥各莊的輕便鐵路,全長近9公里。該鐵路1881年5月開始動工,11月通車。作為中國第一條承擔運輸功能的、由中國人修建的鐵路,唐胥鐵路被公認為是中國鐵路史的起點[3]。隨着開平煤礦產量逐漸增加,為連接薊運河,從1886年起,唐胥鐵路開始向蘆台鎮修建,並於1887年投入運營;延長線通車後,唐胥鐵路改名為唐蘆鐵路[志 1]。
轉為幹線鐵路
[編輯]1887年3月5日,海軍衙門[註 1][2]上書朝廷,請求將鐵路向西延長至大沽口、向東延長至山海關,以提高軍事調動的效率[志 1]。由於商界不相信公司官督商辦的體制,該公司一時難以集資,直到得到外資貸款後,延長線才得以修建[文 1]。
1888年3月,鐵路由蘆台修至大沽口[4],又於8月修建至天津,是為唐津鐵路[文 1]。10月9日,唐津鐵路在天津舉行通車典禮,直隸按察使周馥主持[志 1],李鴻章親自前來查驗,並表示「自天津至唐山,鐵路一律平穩堅實,橋樑、車站均屬合法」[書 1],還表示「(鐵路)計程二百六十里,只走一個半時辰,快利為輪船所不及」[5]。至此,鐵路已延長到130公里[文 2]。唐津鐵路總建設費用共為白銀150萬兩,每公里約1.24萬兩。
項目 | 詳細 |
---|---|
鋼軌 | 唐山-胥各莊:45英磅每碼(22公斤每米) 胥各莊-塘沽:60—70英磅每碼(30—35公斤每米) 塘沽-天津:70英磅每碼(35公斤每米) |
枕木 | 日本產硬木 |
石碴 | 唐山產石灰石 |
橋樑 | 6米以上跨度的橋樑48座
較大橋樑的鋼樑均為英、美製造 |
由於開平礦務局新建的林西礦產煤在即,1889年,唐津鐵路向東朝古冶方向延伸,在1890年竣工通車;隨後,線路改名為冶津鐵路,里程達到155公里[志 1]。1892年,鐵路修建至灤州,並於1894年通抵臨榆(今山海關)[6]。至此,線路易名津榆鐵路,亦稱北洋鐵路(英語:Imperial North China Railway)[7],里程達到283公里[文 1]。以上的區間由清朝政府在1891年成立的北洋官鐵路局動用清廷庫銀而修築[7]。
在修建這一段鐵路的過程中,詹天佑在1888年加入中國鐵路公司,並在金達手下工作12年。金達在工程中非常賞識詹的才華,並將詹從見習工程師迅速提拔為區段工程師[8]。在1892-1902年間,詹天佑一直主持着全線的技術工作[志 2]:27。
前身——津蘆鐵路
[編輯]天津-盧溝橋鐵路全長150公里,修建於1895年12月-1897年6月。
繼續延長
[編輯]1900年12月,八國聯軍控制北京時,為使鐵路靠近東交民巷使館區,駐京英軍修建從馬家堡到永定門的輕便鐵路[書 2],後在1901年進行正式的改造,將鐵路從被毀的馬家堡站延長到正陽門的東側,途中沿着與德軍佔領區的分界線,依次經過永定門和東便門[文 2];新建的這段路線和南苑西側的彎道一同形成一段「之」字形彎道,並一直使用至今。
-
北京被八國聯軍控制後,被劃分為多個部分,其中英軍控制的部分為黃色(地圖右下角),德軍控制的部分為紅色。
-
永定門水塔和被拆除的城牆
-
天壇車站
-
剛剛建成的正陽門車站,1901年
關外段
[編輯]計劃
[編輯]1890年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就日本對朝鮮半島擴張的欲望,奏請朝廷在東北地區修建鐵路[志 1];4月,駐俄國公使洪鈞報告俄羅斯帝國的西伯利亞鐵路計劃[文 2]。為消除潛在的威脅,清廷下令暫停盧漢鐵路的建設,轉而要求李鴻章「妥籌」營口-吉林-琿春的關東鐵路[志 1]。李隨即派金達和喀克斯前往東北勘察地形。11月,在現場勘察完後,李鴻章向海軍衙門表示,該區域人煙稀少,施工難度大,而且容易引起俄國的猜疑,建議建設由古冶向東展延至盛京、吉林的鐵路[文 2]。1891年初,意見獲海軍衙門同意[志 1]。同時,第二次勘路人員在返回天津後,確定新路的走向為出山海關,經錦州、新民至瀋陽,再到吉林[志 1]。同年三月,李鴻章將關東鐵路施工辦法上報清廷;除申明變更線路外,還要求將原訂每年撥給蘆漢鐵路的建路專款——白銀200萬兩——用作關東鐵路的建設資金[志 1]。同年3月13日,建議得到清廷同意。隨後,北洋官鐵路局在山海關成立[志 1]。這是中國官辦鐵路的開始[志 1]。
建造
[編輯]由於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至1894年,鐵路只延展到遼寧中後所(今綏中),共新建線路193公里,其中山海關以東的部分長65公里;至此,鐵路自天津起的里程達到348公里。在此過程中,橫跨灤河的灤河大橋在1894年2月建成[志 1]。天津-古冶區間由於是中國鐵路公司修建,被稱為「商路」,而古冶-山海關區間因為是官辦,所以被稱為「官路」[志 1]。
甲午戰爭後,清朝意識到鐵路的重要性,開始大力支持鐵路的發展;關東鐵路也在1899年修至錦縣,里程增加118.7公里[文 1];1900年6月,鐵路修建到大虎山鎮和營口[4],里程再次增加106.4公里[文 1],後因八國聯軍入侵北京而再次中斷[文 1]。至此,鐵路從盧溝橋到大虎山的里程達到684公里。[文 2]
1902年4月,清廷與俄國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俄國同意分三批撤離東三省[註 2],並將山海關-營口-新民廳鐵路交還中國,清廷則允諾將與俄方商議東三省南部的鐵路建設[書 3]。俄軍從遼河以西撤軍後,便拒絕執行剩下的撤軍計劃,而且以《續訂旅大租地條約》的條款反對遼河架橋計劃[註 3],於是關外段只能延長89公里到新民廳;至1904年,關內外鐵路的里程達到773公里[文 2]。
新奉鐵路問題
[編輯]新民-奉天間鐵路變遷 | |||||||||||||||||||||||||||||||||||||||||||||||||||||||||||||||||||||||||||||||||||||||||||||||||||||||||||
---|---|---|---|---|---|---|---|---|---|---|---|---|---|---|---|---|---|---|---|---|---|---|---|---|---|---|---|---|---|---|---|---|---|---|---|---|---|---|---|---|---|---|---|---|---|---|---|---|---|---|---|---|---|---|---|---|---|---|---|---|---|---|---|---|---|---|---|---|---|---|---|---|---|---|---|---|---|---|---|---|---|---|---|---|---|---|---|---|---|---|---|---|---|---|---|---|---|---|---|---|---|---|---|---|---|---|---|
|
俄軍拒絕撤軍引發日本的不滿,繼而引發日俄戰爭。清廷無力干預,只能被迫將遼河以東劃為「交戰區」並「宣佈中立」。戰爭期間,日軍不僅在交戰區外的新民(位於遼河以西)設立新民府軍務署並駐軍,還修建新民-皇姑屯的鐵路(新奉鐵路)。雖然中方一再抗議[註 4],但仍無濟於事[文 2]。在此期間,日軍在新民-皇姑屯間修建鐵路並多次改造:
時間 | 區間 | 說明 |
---|---|---|
1904年5月 | 新民-高力屯[註 5] | 日方開始新建此區間。 此路在非交戰區,日方士兵需變裝以偷偷進行。 此路通車後,日軍物資可以從營口上岸,利用遼河運至新民。 |
1905年3月-4月 | 奉天-高力屯 | 日方新建此區間。 動力方式為人力台車。 軌距為600 mm(2.0英尺)。 |
1905年6月 | 奉天車站-小西門 | 新建此區間 |
1905年12月 | 新民-奉天 | 此區間軌距改為1,067 mm(3.501英尺),並改用蒸汽機車運行。 渡河通道改為巨流河站旁邊的橋樑。 |
1906年8月 | 新民-奉天 | 此區間正式以固定班次運行,向公眾提供客貨運服務。 |
在1905年時,日方就曾表示將作價出售新奉鐵路給中國,卻又以撤兵轉運為由,將其改造為南滿鐵路的軌距並繼續使用[文 1]。在戰爭結束後,新奉鐵道的歸屬懸而未決;直到1907年4月,清政府才以166萬日圓,加上吉長鐵路必須採用日款的代價,贖回了新奉鐵路,並在同年改造為標準軌距[書 10]:574-575,而遼河大橋的改造工程則在次年完成[文 2]。
入瀋陽城問題
[編輯]京奉鐵路瀋陽城段 | |||||||||||||||||||||||||||||||||||||||||||||
---|---|---|---|---|---|---|---|---|---|---|---|---|---|---|---|---|---|---|---|---|---|---|---|---|---|---|---|---|---|---|---|---|---|---|---|---|---|---|---|---|---|---|---|---|---|
此為京奉鐵路剛建成入瀋陽城段的線路圖 | |||||||||||||||||||||||||||||||||||||||||||||
|
日俄戰爭後,雙方簽訂《樸茨茅夫和約》,東清鐵路長春-旅順路段改名為南滿鐵路並由日本控制;京奉鐵路如果要進入奉天城,則必須經過南滿鐵路附近[文 2]。經數年談判,1909年9月4日,中日兩國簽署《東三省交涉五案條款》,清廷向日本讓渡南滿鐵路大石橋-營口支線的所有權,以換取日方同意京奉鐵路下穿南滿鐵路的計劃[書 11]。1911年9月2日,中日兩國政府達成《關於京奉鐵路延長協約》,日方同意將南滿鐵路抬高架橋,以使京奉鐵路延長至奉天城根並下穿南滿鐵路,中方則需由奉天鐵路總局補償滿鐵2.4萬日元[書 11],並自行修建皇姑屯站-奉天驛的聯絡線[文 1]。1911年12月20日,這段長達3.9公里的延長線完成鋪軌[文 2]。
1924年[書 11],奉天總站在小西門附近,以原奉天省立第五小學的校舍設立[9]。1927年,張作霖提出改造奉天新站的計劃,並聘請楊廷寶作為設計師,於1930年月19日落成規模遠大於南滿鐵路奉天車站的新站房[9][書 11]。
-
三洞橋。原先前往遼寧總站舊址的線路,現在已改為公路。
運營
[編輯]管理
[編輯]1886年,李鴻章允准組建開平鐵路公司,共招股2500股,共計白銀25萬兩,伍廷芳任總經理[10]。公司成立後便出資10萬兩白銀購買唐山機車廠和唐胥鐵路的所有權[11]。自此唐胥鐵路脫離礦務局管理,開始單獨經營[12]。在1887年4月[5],清廷批准唐蘆鐵路延長計劃後,將開平鐵路公司改組為中國鐵路公司,任命伍庭芳為經理,金達為總工程師,詹天佑等為工程師,並計劃招股銀100萬兩[志 1]。公司由於「官權重而商利輕」的官督商辦體制,在集資過程中受到了冷遇,僅招得商股10.85萬兩白銀,另向天津海防支應局等處借款16萬兩,仍遠不及100萬兩的預計[文 1]。為湊集款項,公司只得向英商怡合洋行借款63.7萬兩,向德商華泰銀行借款43.9萬兩,才使延長線得以修建[志 1]。這是中國鐵路史上第一筆外國借款[志 1]。在唐山-古冶區間通車後,中國鐵路公司的資金告罄[文 1]。
為繼續修建鐵路,李鴻章奏請朝廷在山海關成立北洋官鐵路局,並以中央財政收入作為經濟來源[文 1]。1891年6月30日,北洋官鐵路局在山海關成立,提督周蘭亭、直隸候補道李樹棠出任官路總辦[4]。受到甲午戰爭的影響,北洋官鐵路局被迫撤銷[書 11]。1896年,清廷成立「津榆鐵路總局」,並收購天津-古冶鐵路、原中國鐵路公司和原北洋官鐵路局的資產[志 1]。1897年7月31日,津榆鐵路總局與津盧鐵路總局合併為「關內外鐵路總局」,胡燏棻出任關內外鐵路督辦大臣[4],梁如浩任總辦[13]。
1898年10月10日,為償還修建津榆鐵路和津蘆鐵路時的貸款,關內外鐵路督辦大臣胡遹與英國滙豐銀行、怡和洋行簽訂《關內外鐵路借款合同》;雖然成功借得230萬英鎊以解急需,卻是以讓渡部分權利作為代價的[參 1][14]。自此,不僅關內外鐵路的管理權需要與外國人分享,而且平日的運營需以英語為主要語言,例如火車站的站牌、管理部門的文件和員工的日常對話,直到1930年鐵道部下令「停止使用外文」[14];另外,本線的營業收入也必須存放在滙豐銀行[文 3]。
1901年2月21日,英軍成立鐵路管理局(英語:British Railway Administration, BRA)來管理京奉鐵路關內段[15]。至此,關內外鐵路關外段由俄國侵略軍管理,關內段由英國侵略軍管理。[志 1]1902年4月,清廷與英國簽訂《交還關內外鐵路章程》,英國將控制的關內路段交還中國[文 2]。《辛丑條約》簽訂後,英俄兩國軍隊在8月將關內外鐵路歸還中國[文 1]。
北洋政府時期,京奉鐵路先後由交通部和鐵道部管理[書 11]。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關外段在1922-1924年間被奉系軍閥控制並更名為奉榆路[書 11]。
車票
[編輯]由於關內的局勢動盪,加上華北平原土壤的惡化,自近代以來,不少居民開始向關外遷徙,京奉鐵路則是其中一條重要出關的通道。為順應這個潮流,京奉鐵路管理局自鐵路全線通車以來,便對向東北移民的乘客降價發售車票[參 2][參 3]。
另外,管理局還對出關的小工發售更加優惠的小工票[參 4]。1912年春,京奉鐵路與津浦鐵路商定,聯合發售直達關外各站的通票,以方便來自津浦鐵路北段沿線的小工出關[文 5]。1915年冬,為便利小工的返鄉,兩路又聯合售賣由關外各站直達山東濟南等處的減價小工通票,並將詳細辦34法刊登廣告[文 5]。進入1930年代,京奉鐵路局將小工票的適用乘客擴大到小工的家庭成員[文 5]。截止至九·一八事變之前,平均每年乘坐小工票車出關作工的乘客都在10.8萬人以上。[17]
雖然管理局對移民和小工有優惠,但是車票的價格仍不及同期的水路便宜[文 5]。
1932年,東北交通委員會和南滿鐵路廢除了對小工和移民的優惠政策[書 12]。
郵政
[編輯]在唐胥鐵路延長為津榆鐵路後,從1895年開始,郵差開始在天津-營口之間乘坐火車傳遞郵件,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使用鐵路進行郵遞。1899年,唐山郵政分局(隸屬於天津郵政局)開始使用列車開展郵遞服務,還增加至天津的郵政列車班次。雖然唐山的鐵路郵政因八國聯軍之役中斷一段時間,但是很快就在一年後恢復。在英國控制期間,英方的管理機構開設火車郵局。還推出疊印郵票[15]。1903年,外務部頒佈《大清郵政局與鐵路公司互議章程》,一些車次開始加掛郵政車廂,「 火車郵戳」也開始出現在津榆鐵路上。至1907年,唐山郵局開通了至周邊多個鄉鎮的郵路,使周邊地區成為當時郵政最方便的地區。[18]
聯合運輸
[編輯]京奉鐵路是秦皇島港非常重要的運輸通道。在秦皇島港開港後的幾年時間裏,近90%的進出口貨物都是通過京奉鐵路運送的[文 5]。受到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影響,京奉鐵路在5月25日-6月21期間完全中斷,當年的港口出口量和出口總值就下降93萬噸和382萬海關兩[書 13]。
開灤礦務局為配合煤炭的外運,還長期租借數十量鐵路車輛[註 6]給京奉鐵路管理局[書 14]。
戰爭破壞
[編輯]義和團運動爆發後,作為「西方事物」的鐵路和火車站自然無法倖免。在暴民衝擊下,馬家堡站和豐臺站變成一片廢墟。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北京等地。俄軍搶先佔領天津站並控制天津至楊村間的鐵路;英軍則試圖搶奪天津-楊村區間的控制權。1901年1月17日,經磋商後,俄國侵略軍撤至關外並帶走全線2/5的機車和車輛,以及山海關橋樑廠、唐山修車廠與沿線各段的重要機器和設備;這些設施隨後被運往關東州[文 1]。清軍及義和團在抵抗中曾猛烈進攻天津站,並拆除塘沽-北京間的線路,天津至北京間線路破壞尤為嚴重。[志 1]1901年9月7日,清廷與參與八國聯軍之役的各國簽訂《辛丑條約》,允許各國派兵駐守車站[註 7]。1902年8月,清廷向俄國和英國收回關內外鐵路管理權。在此之前,中英之間訂立《關內外鐵路交還以後章程》,使英國實際上掌握全線的管理權。[志 1]
1912年1月初,曹錕、王懷慶帶領的清軍在雷莊重兵設伏,拆除雷莊車站東邊的鐵軌,並從石家莊調來援軍,企圖阻擊灤州起義軍[19]。1月4日,王金銘和施從雲帶領的起義軍被毀壞的鐵軌攔在雷莊,隨後兩軍激烈交火,清軍只能宣佈停戰;隨後,起義軍來到了雷莊站議和,卻被清軍伏擊,損失慘重,王、施二人也在次日被殺害[19][文 6]。
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隨後奉系首領張作霖將唐山至奉天區間命名為奉開鐵路,強迫交通部任命唐文高為管理人員,還劫走大批列車;在5月兵敗後,他又將關外段改名為奉榆鐵路,並將所有站長都換成奉天省人士,還將煤炭來源改為南滿洲鐵道,資金來源則改為奉天官銀號。張的一系列行為立刻引發英國方面的抗議和干預,於是直奉雙方在6月17日達成停戰協議,本線也在3天後恢復客運服務,但是雙方都在各個車站安排軍警和密探,還要求乘客必須在山海關站中轉,而貨運服務則一直到7月底才恢復;另一方面,關內和關外段的管理機構一直未統一[文 3]。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由於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直系部隊失去戰鬥力,於是奉系部隊控制全線[文 3]。
1928年6月4日,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位領導人張作霖搭乘專列,從北京前往奉天;在行經皇姑屯站附近時,專列遭到日本關東軍埋下的炸彈炸毀,張作霖也不治身亡。
-
德國軍列到達天津站,1900年
-
馬家堡站的殘垣斷壁
-
被義和團燒毀的豐臺機務段檢修庫
技術改造
[編輯]雙線建設
[編輯]到1919年,開灤礦務局從秦皇島港出口的煤炭已佔該局總產量的49.4%,並計劃繼續增加出口[志 1]。為滿足開灤煤礦的運輸需要,京奉鐵路上經常出現臨時加開的運煤車次,導致往來的列車經常誤點[文 5]。為提高鐵路的運力,1921年,京奉鐵路總局接受開灤礦務局的建議,決定在全長149.8公里的唐山-榆關區間修建雙線[志 1]。隨後,總局於1921年4月向中英公司借款50萬英鎊,向天津通用銀行借銀元200萬元[書 15]。籌款完成後,工程從1921年7月開工,因軍閥混戰,工程延遲至1925年才大部分完工[志 3]。
灤河大橋使用已30多年,而且為單線設計,導致朱各莊-灤縣區間仍然為單線,成為京奉鐵路的瓶頸;因此,管理局在1929年決定新建雙線的灤河大橋,因時局動盪到1935年才正式動工,後在1939年建成[20]。
改道
[編輯]京奉鐵路曾在秦皇島和塘沽區間改道。
1898年,秦皇島港開港;一年後,一條長4.8公里、從湯河至港區的單線專用鐵路建成[文 5]。隨着開灤煤礦和秦皇島港的急速發展,這條專用鐵路已經無法滿足運輸的需求[文 5]。於是,京奉鐵路管理局在與開灤礦務局磋商後,於1915年將北戴河站-山海關站區間南移,並在新線路上增建秦皇島站(今秦皇島南站)和南大寺站,原湯和區間則被廢棄,使鐵路和秦皇島港的距離縮短5公里[書 16];改線工程於1916年9月1日投入使用[文 5]。同時,連接秦皇島港口專用鐵路也改為從秦皇島站出發[志 1]。改線後,「(京奉)鐵路局更用力大之機車,現在貨車載重較前能多至百分之四十至五十之量,使開灤局由礦區至本埠(秦皇島港)運煤之事易而且捷」[書 17]。
塘沽支線的變化 | |||||||||||||||||||||||||||||||||||||||||||||||||||||||||||||||||||||||||||||||||||||||||||||||
---|---|---|---|---|---|---|---|---|---|---|---|---|---|---|---|---|---|---|---|---|---|---|---|---|---|---|---|---|---|---|---|---|---|---|---|---|---|---|---|---|---|---|---|---|---|---|---|---|---|---|---|---|---|---|---|---|---|---|---|---|---|---|---|---|---|---|---|---|---|---|---|---|---|---|---|---|---|---|---|---|---|---|---|---|---|---|---|---|---|---|---|---|---|---|---|
1889年改線
| |||||||||||||||||||||||||||||||||||||||||||||||||||||||||||||||||||||||||||||||||||||||||||||||
| |||||||||||||||||||||||||||||||||||||||||||||||||||||||||||||||||||||||||||||||||||||||||||||||
現在的塘沽支線
| |||||||||||||||||||||||||||||||||||||||||||||||||||||||||||||||||||||||||||||||||||||||||||||||
|
塘沽站(今塘沽南站)在1888年建成時,站北設人字線,來往天津和唐山的列車需要進入車站,機車頭還要在轉車盤上調頭,十分不方便。1889年,人字線被拆除,並由新建的環形迴車道取代。[志 1]
分拆
[編輯]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1月7日,滿洲國在日本的支持下,強行控制關外段,將其並改名為奉天-山海關鐵路,由滿洲國國有鐵道奉山鐵路局(後更名為錦州鐵路局)管轄;而關內段則改稱北京-山海關鐵路。自此,兩線一分為二[文 7][文 8]。日軍全面侵華後,京山鐵路被華北交通接管[21]。
相關機構和建築
[編輯]名稱 | 是否現存 | 名稱現狀 | 詳細 |
---|---|---|---|
唐山交通大學 | 否 | 西南交通大學的前身 | 為培養中國自己的鐵路人才,1896年,津榆鐵路總局創辦中國第一所鐵路學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由津榆鐵路總局總辦吳調卿兼任鐵路學堂第一任總辦[22]。 |
山海關造橋廠 | 是 | 現中鐵山橋集團 | 1893年,北洋官鐵路局興辦了鍛製鐵路工務用品為主的山海關工廠。在灤河大橋建成後,北洋官鐵路局在李鴻章的支持下上書朝廷,建議以將造橋的300餘名技工留下,並在山海關建立造橋廠。清廷最終採納這個建議,並撥白銀48萬兩,將300名技工併入山海關工廠,開辦中國第一個造橋廠——山海關造橋廠。[23] |
北寧公園 | 是 | 天津市的公園 | 位於天津市河北區,本為大清官立種植園,後來在1931年由時任北寧鐵路局局長高紀毅改造為公園,供鐵路局職工休憩[24]。 |
胥各莊修車廠 | 是 | 現中車唐山機車車輛 | 與唐胥鐵路同期建成,曾出產過中國火箭號蒸汽機車。 |
支線及聯絡線
[編輯]關內段
[編輯]通州支線
[編輯]通州支線自東便門站向東至通州站,全長21.9公里。英軍在佔領北京期間,建成了此支線以連接北京城和大運河西岸的通州——重要的漕運樞紐[志 4];此支線在1902年8月24日被中國收回[志 5]。1938年,通古鐵路通車後,兩線合稱「京古鐵路」。[志 3]:941970年,京秦鐵路計劃發佈,起點就設在雙橋站;在京秦鐵路全線通車後,此區間成為了京秦鐵路的一部分。現時該區間是京哈鐵路的一部分。
關外段
[編輯]影響
[編輯]作為中國第一條正式營業的幹線鐵路,京奉鐵路對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影響深遠,尤其是在工業和運輸領域。
- 第一次使用鐵路的郵政服務就出現在津榆鐵路上;至1907年,唐山周邊地區成為了當時郵政最方便的地區。[18]
秦皇島市
[編輯]- 在秦皇島區間改線後,秦皇島港的貿易愈加繁榮,鐵路周圍也建起了一座座房屋[參 5][參 6]。秦皇島市在鐵路以南、靠近港口的城區為商埠區,由開灤礦務局管理[參 7],在改線後變得越來越繁榮,並逐漸成為秦皇島港的經濟重心。與之相反的是鐵路以北的、由中國方面管轄的街市區,面積不到商埠區的3/5。雖然街市區里也有各種學校和政府機構[27],但是市政管理非常糟糕[參 8]。
- 由於秦皇島港是水陸交通的接駁點,老秦皇島站的客運非常繁忙,除附近各村鎮的居民和大量中原的農民與客商外[文 5],還有日、韓商旅及每年春季的美國遊歷團等在此下船並換乘列車前往平津和冀東各地[29]。
紀念
[編輯]外部圖片連結 | |
---|---|
京奉鐵路在Flickr上的圖片 | |
京奉铁路借款合同暨关于交涉章程. 首都圖書館. 1912-1948 [2019-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
註釋
[編輯]- ^ 1.0 1.1 1885年成立的海軍衙門兼管鐵路事務。[2]
- ^ 簽約後六個月內撤離盛京省遼河以西,再六個月撤離盛京其餘部分及吉林省,再六個月撤離黑龍江。
- ^ 《續約》中提及中國不能「將南滿支路所經過地區之鐵路權利給與他國」,而關內外鐵路為英籍工程師主持並借英款興建。
- ^ 新民知府增韞曾抗議日本設置軍務署違反局外中立[書 4],外務部也向日本發出「新民系局外地面,未便安配鐵軌……轉致貴國軍政官勿在此處安設軌道,以重中立」之抗議[書 5]。
- ^ 位於遼河邊的渡口
- ^ 包括600輛40噸的煤車、12輛制動式有篷車皮和18輛機車
- ^ 包括豐臺、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台、唐山、灤縣、昌黎等站
引文
[編輯]- ^ 《合同》部分款項:[14]
- 第六條 「在借款期內,總工程司應用英人。至鐵路辦事首領人員……均用幹練之歐洲人充當……並添派鐵路洋賬房一員,須具幹練之才,於鐵路各賬務,均有全權佈置管理。」
- 第九條 「此借款以45年為期……自第6年為始,勻分40年歸還。」
- ^ 「鐵路對移殖之旅客票價照普通旅客票價,減少若干成, 或竟至全免之謂。」[文 4]
- ^ 「以天津東站、軍糧城、塘沽、大凌河往瀋陽、營口者為限,准許移民及其家屬乘車購用減價票……「[文 4]
- ^ 」……本總局現擬格外體恤,定章減收,專備火車於三月初一日起,凡天津、軍糧城、北塘、塘沽四站均賣此項苦工專票,上車裝送營口或新民屯,每人均減價收車腳兩元,並飭不准另外需索……「[16]
- ^ 「土客雜居遂增至數千戶」[志 6]
- ^ 「本埠街市及近鐵路之處,大興土木,其建築內 有西式及半西式之房數座、大客棧一處及局勢較闊 之市面若干處,矗起街心與街外。此足征鐵路之來 不久將使本口發達,商務一新可期而待也。」[26]
- ^ 「(商埠區)統歸礦局管轄,非經許可,不准國人在內營業,對所有營業,復有隨時取締之權,幾與各國租界向埒」
- ^ 「雖有警署負責治理責任,而路政不修,污穢遍地,娼妓甚多」[28]
參考文獻
[編輯]志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天津市地方志辦公室. 第一章 干线\第一节 京山线. 天津通志·铁路志.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08-01 [2019-04-18]. ISBN 978780563893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1-12).
- ^ 辽宁省志·铁道志. 北京: 中國鐵道出版社. 2000-12 [2019-04-25]. ISBN 7-113-0397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4-20).
- ^ 3.0 3.1 北京市铁路运输志. 北京市數字方志館. 2004-04 [2019-03-14]. ISBN 978-7-200-05098-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5-09).
- ^ 第十一编 交通 邮电. 通县志. 北京出版社. 2003-11 [2019-07-09]. ISBN 7-200-05086-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9).
- ^ 第二章铁路. 第七编 交通邮电. 北京市朝陽區志. 2007-02. ISBN 9787200066159.
- ^ 高錫疇等纂,高靈霨等重修. 卷五· 舆地编. 臨榆縣誌. 1929: 18.
其他書籍
[編輯]- Crush, Peter. 关内外铁路. 新華出版社. 2013-07-01 [2019-04-27]. ISBN 97875166056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 ^ 卷三. 李文忠公全集·海軍函稿. 1905: 23,24,28. CSBN 4612·3.
- ^ 中國鐵路史編輯研究中心. 中国铁路大事记. 北京市: 中國鐵道出版社. 1996: 28.
- ^ 王鐵崖. 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二册. 北京市: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57: 39–46.
- ^ 日本關東軍都督府陸軍部. 第八卷. 明治三十七八年戰役滿洲軍政史 (東京: 陸軍省). 1915: 1–10.
- ^ 宓汝成. 1863-1911(第二册). 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 (北京: 中華書局). 1963: 574–575.
- ^ 日本關東軍都督府陸軍部. 第八卷. 明治三十七八年戰役滿洲軍政史 (東京: 陸軍省). 1915: 21,22,258,259.
- ^ 日本參謀本部. 第十卷. 明治三十七八年日露戰史 (東京: 偕行社). 1914: 605,606.
- ^ 日本關東軍都督府陸軍部. 第七卷. 明治三十七八年戰役滿洲軍政史 (東京: 陸軍省). 1915: 55,56.
- ^ 日本外務省. 第一巻. 新奉鉄道関係雑纂 (外務省外交史料館). : 編號1–7–3–106.
- ^ 宓汝成. 1863-1911(第二册). 中國近代鐵路史資料 (北京市: 中華書局). 1963.
-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中国最早的铁路——京奉铁路艰难铺筑50年. 風物遼寧. 遼寧省檔案局(館). [2019-04-16]. ISBN 9787205074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 ^ 川鍋誠一著,鄧嵩,薩殊利譯. 入满打工的中国劳工问题. 近代史資料 (總第108號)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4.
- ^ 黃景海. 秦皇岛港史(古、近代部分). 北京市: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5: 230.
- ^ 天津海关十年报告(1922-1931). 天津歷史資料 (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1980: 65.
- ^ 交通部、鐵道部. 路政编(第七册). 交通史. 1935: 124.
- ^ 秦皇島市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第四辑. 秦皇島文史資料選輯. 1990: 28.
- ^ 中华民国五年秦皇岛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 天津圖書館. 1917-02-27: 235.
論文
[編輯]-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張春燕. 京奉铁路述考. 蘭台世界. 2011, (5): 43-44. doi:10.16565/j.cnki.1006-7744.2011.05.03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黃清琦, 陳喜波. 京奉铁路之历史地理研究(1881-1912年). 地理研究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2015-03-13, 33 (11): 2180–2194 [2019-06-10]. ISSN 1000-0585. doi:10.11821/dlyj201411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1).
- ^ 3.0 3.1 3.2 李國明. 北洋军阀时期命运多舛的京奉铁路 (PDF). 鐵道知識. 2011, (6): 52-55 [2020-01-01]. ISSN 1000-037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2-20).
- ^ 4.0 4.1 戴世文. 满蒙垦殖与铁路运输(续). 北寧鐵路月刊.
-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李海濱, 李自典. 京奉铁路与秦皇岛城市的崛起发展. 河北師範大學學報 (中國鐵道博物館&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 2013.03, 36 (2) [2019-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0).
- ^ 馮仁傑. 雷庄站上燃战火 (PDF). 鐵道知識. 2011, (6): 9 [2020-01-01]. ISSN 1000-037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2-20).
- ^ 郭鐵樁. 九一八事变后满铁攫取我国东北铁路路权始末. 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1): 122-124. doi:10.13971/j.cnki.cn23-1435/c.2009.01.050.
- ^ 張潔.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攫取中国东北铁路权探析.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 37 (6): 48-52.
其他來源
[編輯]- ^ 崔毅飛. 学者发现并抢救“京奉铁路”百年界桩. 法制晚報. 環球時報. 2018-07-25 17:37 [2019-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 ^ 2.0 2.1 中國文物報. 工业遗产调研之滦河大铁桥. 河北省文物局: 第8版. 2016-07-04 11:18:01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5).
- ^ 从中国铁路源头出发. 人民鐵道. 2019-01-24 11:02:21 [2019-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 ^ 4.0 4.1 4.2 4.3 京奉铁路八百多公里修了五十三年. 遼寧省檔案館. 2010-09-02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0).
- ^ 5.0 5.1 从“快车马路”到津唐铁路. 中國檔案報. 2018-04-23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1).
- ^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vol. clx 1905 Paper No.3509 :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North China」 by Edward Hulme Rigby BSc and William Orr Leitch AMICE
- ^ 7.0 7.1 7.2 唐胥铁路:中国铁路源头的前世今生. 河北新聞網. 2017-08-17 14:57:00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 ^ "Railway Wonders of the World" - 'A Wonderful Chinese Railway The First Line to be Financed, Built and Operates Solely by Celestial Effort' by F.A. Talbot, London c.1913
- ^ 9.0 9.1 从辽代移民到京奉铁路:沈阳历经怎样的沧桑变迁?_网易新闻. 北京晚報. 網易新聞. 2018-02-09 10:21:14 [2019-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2).
- ^ 京奉铁路八百多公里修了五十三年. 遼寧省檔案館. 2010-09-02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0).
- ^ 燕趙都市報. 唐山骄傲:唐车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龙号”机车揭开百年传奇. 中車唐山機車車輛. 2013-03-02 [2019-05-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 ^ 唐胥铁路:中国铁路源头的前世今生. 河北新聞網. 2017-08-17 14:57:00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 ^ 曾在葫芦岛修铁路的民国外长-葫芦岛新闻网. 葫蘆島新聞. 2017-02-20 [201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0).
- ^ 14.0 14.1 14.2 北宁铁路使用英文的由来. 人民鐵道. 2015-01-28 09:37:19 [2019-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 ^ 15.0 15.1 「Royal Engineers Journal」 : October 1, 1901, January 1903, and September 1903 and also Royal Engineers Archives, Chatham, Kent: 「British Railway Administration Reports」 for the Peking-Shanhaikuan Railway, February 1901 to September 1902.
- ^ 金士宣. 中国铁路问题论文集. 南京: 交通雜誌社. 1935.
- ^ 北寧鐵路經濟調查隊. 北宁铁路沿线经济调查报告书. 北寧鐵路管理局. 1937.
- ^ 18.0 18.1 唐山早年的邮运、邮局和邮戳. 唐山市人民政府. 2014-09-11 10:18:38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 ^ 19.0 19.1 辛亥滦州起义烈士陵园纪实. 光明網. 2011-04-19 13:34:42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 ^ 滦河铁路大桥的变迁. 中國鐵路總公司. 2017-08-31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31).
- ^ 誦唐:《華北開發公司之偉績》,《中聯銀行月刊》第7卷第3期, 1944年3月,第48頁。
- ^ 中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唐山交通大学. 人民政協報. 2011-01-27 [2019-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4).
- ^ 钢桥的摇篮 道岔的故乡. 河北工人報. 2013-07-15 17:00:44 [2019-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 ^ 北宁公园 中国最早的铁路公园. 人民鐵道. 2012-04-09 15:25:00 [2019-06-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9).
- ^ 民国16年(1927年). 遼寧省志大事記. 遼寧省檔案館. 2011-11-28 [2019-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4).
- ^ 中華民國五年秦皇島口華洋貿易情形論略[Z].1917-02-27.天津圖書館藏.
- ^ 秦皇島之近況[J].中外經濟周刊,(212).1927-05-21.:2
- ^ 松年.華北港口參觀記(續)[J].國聞周報,8(33),1931-08 -24.:3
- ^ 北寧鐵路經濟調查隊編輯.北寧鐵路沿線經濟調查報告書[Z].北寧鐵路管理局,1937.:1554
山海關內外相關鐵路名稱演化 | |||||||||||||||||
現名 | 1890s-1890s | 1900s-1920s | 1930s | 1970s | 1980s | 2003 | 2006 | ||||||||||
年份 | 1880 | 1887 | 1888 | 1894 | 1900 | 1907 | 1929 | ||||||||||
京哈鐵路 | 秦沈客專 | 京哈線 | |||||||||||||||
北京-通州支線 | 通坨線 | 京秦線 | |||||||||||||||
狼遷秦段 | 狼灤北秦段 | ||||||||||||||||
津山鐵路 | 津榆線 | 京榆線 | 京奉線 | 北寧線 | 京山線 | 狼灤北秦段 | 狼遷秦段 | 津山線 | |||||||||
唐津 | 京山線 | ||||||||||||||||
唐蘆 | |||||||||||||||||
唐胥 | 七灤線 | ||||||||||||||||
津蘆線 | 京山線京津段 | 京滬線 | |||||||||||||||
瀋山鐵路 | 中後所 | 大虎山 | 奉山線→瀋山線 | ||||||||||||||
之後通車的線路:津秦高速鐵路 (2013)、京瀋客運專線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