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衣观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衣观音
日本画家河锅晓斋所绘的白衣观音像,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汉名白衣观音
梵名पाण्डरवासिनी
Pāṇḍara-vāsinī
日语びゃくえかんのん
びゃくいかんのん
白衣観音
泰语พระปาณฑรวาสินี
信息
信仰教派大乘佛教金刚乘上座部佛教道教中国民间信仰
属性慈悲
佛教主题

白处观自在菩萨梵语पाण्डरवासिनी罗马化:Pāṇḍaravāsinī悉昙体𑖢𑖯𑖜𑖿𑖚𑖨𑖪𑖯𑖭𑖰𑖡𑖱;音译半拏罗婆悉儞),又名白衣观音白衣观自在白衣大士观音母观自在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女性形象,属于三十三观音之一。汉传佛教所广泛信仰的观世音菩萨实为白衣观音。

她是观音母、莲华部母[1][2][3]与莲华部主[4]。 在藏传佛教则称她为白衣佛母[5],为五方佛母之一。代表自性清净法性与胜义菩提心而密号为‘离垢金刚’。

在宋朝由施护所翻译的《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中,相当于《无上瑜伽秘密集会怛特罗》中白衣观音又名为‘Ragarati’(爱染适悦女)代表“爱染清净”[6]

关于名称

[编辑]

汉传经典译名

[编辑]

白衣观音于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译名:

  • 白衣观自在不空译《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之译名。
  • 白衣观世音菩萨菩提流志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不空译《摄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经计一法轨》之译名。
  • 观音母善无畏译《苏悉地羯罗经》之译名。
  • 白处尊:善无畏讲述而由一行笔记的《大日经疏》之译名。
  • 白衣菩萨施护译《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与《一切秘密最上名义大教王仪轨》之译名。

梵名意义

[编辑]

白衣观音的梵名为पाण्डरवासिनीPāṇḍaravāsinī),其中Pāṇḍara意为纯白、乳白、白皙、洁白;Vāsin意为“居住于……之女”、“着……衣之女子”。因此白衣观音于汉译密教经典中也有“白处女”、“白衣女”的直译。

关于白衣观音的名字意义:

  • 唐密大日宗:在密教大日宗的《大日经疏》解释白衣观音常在白莲花之中而名为“白处”,亦名为“最白净处”而出生“普眼”,因此白衣观音即为产出莲华部诸尊的莲花部母。同样在《大日经疏》也进一步解释了“白”为‘法界之体明白无染、法体离一切过错,然而一切有情,皆同于妙法界者’,所以‘白’亦是“大慈悲”的意思,灭除一切灾厄,救苦救难,令众生同入清净无垢莲华胎藏,即所谓‘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 唐密金刚顶瑜伽宗:密教金刚顶瑜伽宗则将“白”解释为“菩提心”具‘胜义、行愿、三摩地’三门分别之菩提心。
    • ‘行愿菩提心’即白衣观音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界无余,普眼遍观十方含识犹如己身,以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利益众生安住无上菩提,又于大悲门中以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救济众生,随众生愿而给付之,乃至自己身命而不悋惜,令其安存,使令悦乐。
    • ‘胜义菩提心’即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导入万行以入妙智海,白衣观音活于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之中,不住生死亦不入涅槃,度一切苦厄。
    • ‘三摩地菩提心’即是观自在奥秘瑜伽得“自性净法性”。所谓三摩地是一种力量强大的精神境界中,能自在控制心灵活动因此离于烦恼缠缚出生智慧,能达自性清净法性如来 ,悟一切如来法身,证法界体性智。

形象

[编辑]
明代仇珠英语Qiu Zhu所绘《白衣大士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莲华部族母白衣观音

[编辑]

善无畏所翻译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与由善无畏讲述、一行所记的《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皆将莲华部母白衣观音之形象为发冠覆白色纯帛,全身袭纯素衣,左手持莲花[7]

不空所译的《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则记载莲华部族母白衣观音的形象为头上至身披有布帛,并以莲花的藤蔓装饰身体、右手持真多摩尼宝能心愿随求实现,左手施与愿印[8]。在不空所翻译的其他佛经中亦可见到白衣观音不同的持物,例如《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中,白衣观音左手持棒或持羂索,右手执于般若梵夹[9]。白衣观音持般若梵夹表为‘莲华部母白衣明”能够息灾,具有灭罪息灾、灭苦息灾、除难息灾、障碍息灾而世、出世悉地成就,因此要修观音法门必定要修白衣观音真言。

不空与善无畏的译文,对于莲华部母白衣观音形象皆为全身披帛,对于持物则有不同。

日本佛教台密承澄所编撰《阿婆缚抄》也记载“右手持般若梵箧,左手持羂索”又说她非常柔软、慈悲,有求必应。不空译《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大约在天宝十二年(753年),不空译经的时代大约在705年至744年之间,因此大约可以推测白衣观音在中国的信仰最晚在六、七世纪已萌芽,这与密教在中国流行的时间相当。后世看到许多发冠披白帛、全身袭白衣、结跏趺坐的白衣观音女性菩萨形像皆源自莲华部母白衣观音。

六臂三面白衣观音

[编辑]

在宋代密教经典《佛说瑜伽大教王经》中她的形象为六臂三面,面各三目一切装严。右第一手作无畏印,第二手持金刚杵,第三手持,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数珠,第三手持,结跏趺坐观想。并说白衣观音菩萨,降甘露雨及雨珍宝,能作最上增益之法。此六臂三面白衣观音之形象传入西藏后,成为了藏密萨迦派所信仰的本尊‘六臂度母’[10]

女身菩萨

[编辑]

密教显教主张的女身转男身成佛不同,密教主张女性也能以女身成佛[11],而为女身如来。依《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主张父母所生肉身,能够即身成佛[12],这是密教承认女身如来的缘由[13]。不像歧视女身[14]的显教认为女性不能以女身成就无上正等正觉[15]

密教信仰

[编辑]

日本真言宗主张‘所有的观音菩萨皆由莲华部母白衣观音所随机应化、出生,她是一切观音之本尊’。日本真言宗僧觉禅所著《觉禅抄》记载:“白衣观音其形慈悲柔软,如是天女着白色青罗衣,头发上覆白帛,或有顶戴阿弥陀尊,左手持念珠,右手持印文,足下踏白莲。又举有左手持印钥,右手持杨柳枝,或立于二莲花上,右手执念珠,左手作莲花指印。”

《白宝口抄》解释“白衣观音为大息灾之主,所以手持杨柳,拂去一切不祥和灾难。”以白衣观音为本尊祈请息灾增福寿之密法,白衣观音法或白处尊法。

华人地区所传白衣大士神咒所云“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可谓是唐密白衣观音作为息灾本尊之余绪。

由于白衣观音她是莲华部母,所以弘法大师描述白衣观音形象柔和表大慈大悲。现在所见到的骑龙、鲤鱼、杨柳等观音形象,全都是白衣观音演变而来。

西藏密教无上瑜伽续称白衣观音为白衣佛母作为“女性身的佛陀”,她是无量寿如来的‘铄乞底[16]

白衣佛母代表五大中的火大表示为大爱染慈悲,她也代表净化五蕴中的“想蕴”成为“妙观察智”,由她的心中发出妙观察智光引导众生开悟。

注脚

[编辑]
  1. ^ 権田雷斧教授 藤冈胜二笔记 王宏愿译注. 密宗綱要 (中文). 自性清净法性,如莲华爱染性而不被尘垢所染,证此真理故,起同体大悲,而救济众生是为莲华部。 在佛教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莲华”是纯净和离垢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在般若理趣经中代表菩萨为了于生死流转中救度一切众生而不取涅槃,如妙色莲华爱染众生,处在五浊恶世之中亦如莲华不染烦恼尘垢,这是因为有般若波罗蜜多才能不染生死烦恼。
  2. ^ 罗伯特比尔著绘 向红茄译. 藏傳佛教象徵符號與器物圖解 (中文). 
  3. ^ 于真言密教则云‘金刚身来自大悲莲华胎藏生’,一切如来皆由波罗蜜多清净智之莲华胎藏所出生。
  4. ^ 沙门一行阿阇梨记. 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 (中文). 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自住处也。此菩提心从佛境界生也。常住于此能生诸佛也。此是观音母。即莲花部主也。 
  5. ^ 吉布. 唐卡中的女性智慧:50幅唐卡看度母、佛母、女性傳承上師. 台北市: 橡树林出版社. 2007.9: 49. ISBN 978-986-7884-72-5 (中文). 女性佛陀不仅是证悟经验的体现,同时也是将修行者引导至她们所象征的证悟境界的工具 
  6. ^ 详见森口光俊. 智山学報智山学報第四十五輯平成八年三月《Advayavaraは尊称Anupamavaraか》. : 18. 
  7. ^ 《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近圣者多罗,住于白处尊,发冠袭纯帛,钵昙摩华手。”《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多罗之右置半拏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花中,故以为名。亦戴天发髻冠。袭纯素衣。左手持开敷莲花,从此最白净处出生普眼。故此三昧名为莲花部母也。”《大毘卢遮那经广大仪轨》:“次近圣多罗,台中观半字,放⽩净光轮圆明现⽩处,发冠袭纯⽩,持钵昙摩⼆⽻,虚⼼合轮⼊掌中,空轮捻其上是⽩处尊印。”
  8. ^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画⽩⾐观⾃在。以莲花鬘庄严其⾝。以宝缯⾓络披。右⼿把真多摩尼宝。第⼆⼿施愿。此菩萨是莲花族母。应于莲花上坐。”
  9. ^ 《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圣者半拏罗婆悉儞菩萨(白衣观自在母也)发亦上结。宝冠种种宝衣以为庄严。着白色衣天衣为黑。左手持棒或持羂索。右手执于般若梵夹”
  10. ^ 德吉卓玛. 聖殿中的蓮華-度母信仰解析.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2007.1: 136. ISBN 7-80057-826-7 (中文). 六臂度母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作为本尊加以修持的一位度母,现十六岁妙龄少女身,三面三目六臂,美丽动人,庄严美丽,身放红色光芒,如母亲慈祥和蔼,利己利他,慈悯饶益于人,成就己彼事业,令一切众生欢喜 
  11. ^ 権田雷斧教授 藤冈胜二笔记 王宏愿译注. 密宗綱要. 台北市: 天华出版社. 2000: 70. ISBN 978-9576651168 (中文). 小乘论女人具五障,故女身不能成佛,三乘教者,权方便之教也。其说法多随于小乘,故立女人变成男子而成佛之义,此亦不许女身之成佛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其第三十五愿立变成男子之愿,故果上之安养界不置女人,盖其本愿之所以立者,由于三乘教也,岂别有深旨欤!若一乘教之天台,以《法华·提婆品》说龙女变成男子于南方无垢世界成正觉故。女身不许成佛,经有显证,或有欲立女身成佛义而为种种解释者,皆曲解也。若华严经虽未明女身之不能成佛,而亦未说女身之成佛也。此皆显教随机随他意之说法,所以不能尽佛教之真髓也。密教者,佛随自意说自内证之法也,故其于佛教之真髓,即一切法之真理,显豁呈露而无余。且夫法性不缘起而开天辟地也,斯亦已耳。若缘起而成天以覆,成地以载,则位于其中间之人类动物,其男女雌雄者,法性缘起自然之理也。且男子与女人皆六大之所成,故得以男子之身成男佛,亦得以女子之身成女佛。何以故?同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之所成故,六大即本有本觉之毘庐遮那身故 。夫何变成男子之云也?男女者,法性真理所具之功德也,夫又将何取何舍哉!故毘庐遮那如来之密严净土,有四波罗蜜多之定女菩萨,内外八供养之天女使,钩索锁铃之四摄天女菩萨者,示男女之皆得以父母所生肉身成佛也 ,斯真男女平等之玄旨也,斯教之所以称‘密’也。 " 
  12. ^ 释惟励. 菩提心論注疏. 台北市: 八正文化. 2007.1: 223. ISBN 978-986-82500-0-0 (中文). “住法但观菩提心。佛说此中具万行 。渐足清白纯净法也。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国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事。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13. ^ 李南. 梵學探幽印度文化論集.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7.5: 116. ISBN 978-7-5202-0086-8 (中文). 密教的学说主张即身成佛,鉴于身体可为男身,也可为女体,若否定女性佛的存在,即身成佛的理论就显得不够完满。 
  14. ^ 显教诸多经典如《法华经》 、《佛说超日明三昧经》等等皆阐明女身有五障不能以女身成佛,又《佛说腹中女听经》:“女人身当内自观。譬如机关骨节相柱。但筋皮上。女人常畏人。譬如鵄枭蛇蚖虾蟆。不敢昼日出。常畏人譬如婢使。常与恶露臭处俱。虽是国王女。犹复畏人。女人众恶亦复如是。”更是阐述显教厌女的观点。相对下密教则有女性崇拜而尊重女性。参考岩本裕著、刘欣如译. 佛教與女性. 台北市: 大展. 1998.8. ISBN 957-557-850-3 (中文). 
  15. ^ 达赖喇嘛、图丹・却准. 達賴喇嘛說佛教:探索南傳、漢傳、藏傳的佛陀教義. 台北市: 橡实文化. 2017.8: 324. ISBN 978-986-5623-69-2 (中文). 根据巴利语传统,人可以女相成为圣者和阿罗汉,但无法成佛。根据密续乘的说法,一个人也可以女身相成佛 
  16. ^ 依宗喀巴著、法尊译的《密宗道次广论》,薄伽梵(bhagavant)安住母邑(mātṛgrāma)白衣佛母之密处而名为“薄伽(bhaga)”,薄伽(bhaga)在密续表示智慧力,bhagavant=bhaga(智慧力)+vant(拥有)即拥有力量,这是印度教夏克提派的思想,所以白衣佛母就是无量寿如来的铄乞底。

来源

[编辑]

书籍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