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明鄭台灣歷史年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灣歷史系列
臺灣歷史台灣歷史年表
史前時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權及部落-1933
明鄭時期
1661-1683
清治時期
1683-1895
日治時期
1895-1945
戰後時期
1945 迄今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族群 - 經濟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軍事 - 外交

臺灣主題首頁

1662年1月25日鄭森擊敗以揆一為首的荷蘭駐台灣軍隊,鄭氏開始統治南台灣

1683年9月,末代國主鄭克塽,台灣進入清治時期,也結束了東寧王朝對台灣的統治。

歷史年表

[編輯]

永曆十三年(1659年)

[編輯]

永曆十四年(1660年)

[編輯]

永曆十五年(1661年)

[編輯]

永曆十六年(1662年)

[編輯]

永曆十七年(1663年)

[編輯]
  • 1663年,鄭經迎明朝宗室寧靖王朱術桂到台灣
  • 1663年7月,鄭泰遭鄭經猜忌,家眷降清後自縊。
  • 1663年10月21日,清荷聯軍成立。
  • 1663年11月20日,清荷聯軍攻占廈門與金門,摧毀城砦、民舍,並殘殺劫掠島上居民。

永曆十八年(1664年)

[編輯]

永曆十九年(1665年)

[編輯]

永曆二十年(1666年)

[編輯]

永曆廿一年(1667年)

[編輯]
  • 1667年7月,清朝與鄭氏談判。鄭經台灣臺灣遠在海外,非中國版圖。」、「東連日本,南蹴呂宋,人民輻輳,商賈流通。王侯之貴,固吾所自有,萬世之基已立於不拔」。

永曆廿二年(1668年)

[編輯]

永曆廿三年(1669年)

[編輯]
  • 1669年和談中,鄭經又強調鄭氏「佔據」台灣,是「遠絕大海,建國東寧。於版圖疆域之外,別立乾坤」,又說台灣「遠在海外,與版圖渺不相涉」。

永曆廿四年(1670年)

[編輯]

永曆廿五年(1671年)

[編輯]

永曆廿六年(1672年)

[編輯]

永曆廿七年(1673年)

[編輯]

永曆廿八年(1674年)

[編輯]

永曆廿九年(1675年)

[編輯]

永曆三十年(1676年)

[編輯]

永曆卅一年(1677年)

[編輯]

永曆卅二年(1678年)

[編輯]

永曆卅三年(1679年)

[編輯]

永曆卅四年(1680年)

[編輯]

永曆卅五年(1681年)

[編輯]

永曆卅六年(1682年)

[編輯]

永曆卅七年(1683年)

[編輯]

亡國後

[編輯]

資料

[編輯]

參考

[編輯]

註腳

[編輯]
  1. ^ 《海紀輯要》,卷2:「廿八日,清總督姚啟聖、巡撫吳興祚、水師提督萬正色率兵入島,秋毫無犯,百姓歡呼。」
  2. ^ 《海紀輯要》,卷2:「三月,世子至東寧。世子於十二日至東寧
  3. ^ 《海紀輯要》,卷2:「夏、五月,東寧雨雹。東寧地鳴,聲如驢;尋雨雹,大如雞子。」
  4. ^ 《閩海紀要》,卷之下:「三十六年春、二月,鄭克塽陳福及宣毅鎮葉明往淡水取金。淡水通事李滄願取金自效;克塽乃遣監紀陳福等同往。至產金之處,土番執銳扼要以待;曰:『吾儕累世恃此為活,若漢人來取,不特害生,且為受勞;不回,必決一死』!譯者以告,福乃引回。」
  5. ^ 《閩海紀要》,卷之下:「雞籠山大疫。時值疫氣盛行,汛守兵死者過半。」
  6. ^ 《閩海紀要》,卷之下:「鄭克塽以儀賓甘孟煜知天興州。孟煜,崇明伯甘輝子…」
  7. ^ 《閩海紀要》,卷之下:「磊,忠振伯洪旭子;事經為吏官,親信亞於馮錫範。至是,命兼理戶官事務…」
  8. ^ 《閩海紀要》,卷之下:「秋、七月,武平侯劉國軒調撥諸將守澎湖,而已回東寧。」
  9. ^ 《閩海紀要》,卷之下:「督運弁目酷施鞭撻,土番不堪,乃相率倡亂;新港竹塹諸社皆應。於是,克塽葉明等會剿,土番逃入山;尋請降,許之。」
  10. ^ 《海紀輯要》,卷之下:「承天府火,沿燒一千六百餘家。」
  11. ^ 朱成功係明室之遺臣,非朕之亂臣賊子。敕遣官,護送成功及子經兩柩,歸葬南安,置守塚,建祠祀之。

相關條目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