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放逸梵語प्रमादpramāda巴利語pamāda),佛教術語,指不去追求善良的事物。這被認為是一種惡的心所,會帶來煩惱,說一切有部將其列入大煩惱地法中。其反義字為不放逸

概論[编辑]

放逸為不修習[1],對於法不加防護[2]。心依止以及懈怠,即稱為放逸[3]。放逸的反義,為不放逸,經由精進可以對治放逸。

註釋[编辑]

  1. ^ 玄奘譯《阿毘達磨俱舍論》卷4:「逸謂放逸,不修諸善,是修諸善所對治法。」
  2. ^ 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89:「於諸善品不樂勤修,於諸惡法心無防護,故名放逸。」
  3. ^ 《大乘廣五蘊論》卷1:「謂貪、瞋、癡及以懈怠,名為放逸;對治彼故,是不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