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風之谷 (電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風之谷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Kaze no Tani no Naushika(MoviePoster).jpg
《風之谷》原語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宮崎駿
监制高畑勳
制片德間康快
近藤道生日语近藤道生
编剧宮崎駿
原著風之谷
宮崎駿作品
主演
配乐久石讓
摄影白神孝始
剪辑
  • 木田伴子
  • 金子尚樹
  • 酒井正次
制片商Topcraft
片长117分鐘
产地日本
语言日文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日本1984年3月11日
香港1988年2月12日
中国1992年(译制片
日本 2020年6月26日(重映)[1]
美國 1985年6月13日
大韩民国 2000年12月30日
德国 2005年9月5日
法國 2006年8月23日
土耳其 2007年7月6日
俄罗斯 2007年7月26日
爱沙尼亚 2008年4月11日
芬兰 2008年9月26日
挪威 2008年10月10日
瑞典 2009年4月17日
西班牙 2010年5月7日
美國 2017年9月24日(重映)
发行商東映
臺灣地區博伟(2004年1月發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泰盛世纪文化(2006年发行)
预算約1.8億日元
票房約14.8億日圓[註 1]

風之谷》(日语:風の谷のナウシカ)是一部由Topcraft製作,宫崎骏執導,於1984年3月11日首映的日本動畫電影,該電影劇情根據宮崎駿於《Animage》上所連載的同名漫畫所改編。[2]

《風之谷》作品描述在一個過去古文明曾遭受到毀滅的未知世界中,一位叫做「娜烏西卡」少女的冒險故事。在上映後除了獲得來自於《電影旬報》、每日電影獎等方面的獎項外,往後也被日本文化廳視為是最好的國產動畫之一,以及被世界自然基金會挑選為呼籲社會大眾關注環境公害、動物保育議題的作品。[3][4]

劇情[编辑]

很久以前,世界曾有一段發展至巔峰的「產業文明」,但原有的文明在經歷一場被稱為「火之七日」火の七日間戰爭後毀於一旦。世界在千年之後被一種由菌類所構成名叫「腐海」腐海的新生態體系所掩蓋。然而腐海只有變種的巨型昆蟲能夠適應,人類僅生活在剩餘的小面積土地面对巨型昆蟲的威脅并在會釋放瘴氣的腐海森林的包圍下積極求存。[5]「風之谷」風の谷是一個靠海的小王國,因為有海風的庇護所以不会被腐海森林的孢子侵入得以保持原貌。風之谷的族長基爾ジル的女兒兼公主娜烏西卡ナウシカ是一位善良慈悲、聰明勇敢的16歲少女。[5]她擅於駕馭滑翔翼、通晓御風還具備和王虫溝通的能力。娜烏西卡的智慧和爱心總是化解人類和王虫之间的多次矛盾和對峙。

某天早上娜烏西卡一如以往的在腐海中探險,在發現王蟲脫下來的殼後,就把王虫的眼睛的殼給拆開來,忽然她發現有人遭到一隻發怒的王蟲的攻擊,於是娜烏西卡利用閃光彈與蟲笛等技巧平息王蟲的憤怒,並且指引王蟲回到腐海的森林,事後她發現原來被王蟲所攻擊的人是:教導自己劍術的老師猶巴ユパ,並且跟狐松鼠迪多テト成為朋友。娜烏西卡告訴猶巴有關她的父親:基爾因身受腐海的毒素侵害而身重重病的消息後回到風之谷,風之谷的人民都非常的很歡迎猶巴的來訪,當晚猶巴告訴基爾有關腐海的境況時,村中熟知古代傳說且年紀較大的老婦人祖奶奶大ババ跟娜烏西卡敘述著:有一位站在金色草原、身穿藍色異國[衣裳]的人將帶給世界一絲希望的古老傳說。深夜中有一架來自多魯美奇亞トルメキア帝國、載著從侵略的培吉特市ペジテ市所挖掘出的、在過去“火之七日”戰爭中毀滅一切的生化武器巨神兵」的運輸機被大批巨型昆蟲族給攻擊墜毀於風之谷後,於是風之谷被捲入這場爭奪“巨神兵”的戰爭漩渦。娜烏西卡在救援的過程中將一位培吉特市的戰俘拉絲黛兒從多魯美奇亞的軍機残骸中解救出來,但是她被救出時已經傷重不治,拉絲黛兒在臨終前要求娜烏西卡將巨神兵燒毀,她不得不答應這份遺願,隨後娜烏西卡將被困在残骸中的牛虻給救出,並帶牠離開風之谷後再次遇見當時的王蟲。

當風之谷的人民在處理多魯美奇亞運輸機的後事時,多魯美奇亞帝國的公主庫夏娜クシャナ為了拿回“巨神兵”派出軍隊入侵風之谷,多魯美奇亞軍隊為了拿回巨神兵在庫夏娜的指揮下,藉以一架柯貝特戰艦及四架貨機佔領風之谷,娜烏西卡的父親基爾在混亂中,被多魯美奇亞軍隊給殺害。娜烏西卡看見父親遇害後趕到,盛怒之際跟多魯美奇亞軍隊開打,她在猶巴出面制止下,為了人民的安全只好收手,庫夏娜為了填補國內空缺帶走谷內物資,並且將復活工程交給自己的參謀克羅托瓦クロトワ然後把風之谷的四位村人作為戰俘帶上軍機載到培吉特市。娜烏西卡為了保護好風之谷的村民們找到良好的反擊時機於是自願跟隨庫夏娜。[6]當晚猶巴從娜烏西卡的房間中意外發現她從腐海所收及的各種孢子所栽培的植物花園,更是發現孢子在深層的井水和井沙的栽培之下,就算開花也不會產生瘴氣,娜烏西卡跟猶巴解釋在她長年的觀察中發現腐海之所以瘴氣瀰漫的原因是因為土地遭到汙染的關係,她發現這件事後原本想要找到能夠治好父親基爾與其他子民的方法,但是因為外敵入侵的緣故,只能關閉水源任由自己精心所種植的花園枯萎,娜烏西卡委屈的跟猶巴說她本來是不想要傷害別人,但是自己歷經的突發事件讓她感到很畏懼,並且受到猶巴的安撫。

隔天早上娜烏西卡收下谷中裡的孩子採集的奇可堅果樹的果核後,和村中的老人米特以及其他三位村民跟著庫夏娜前往培吉特市。多魯美奇亞軍機在飛行途中,遭受來自培吉特市的少年阿斯貝魯所操作之戰機的突擊,在混亂當中四架多魯美奇亞軍機墜毀,唯獨柯貝特戰艦及風之谷的貨機沒有墜落,娜烏西卡及庫夏娜等人駕駛飛行砲艇逃出降落至腐海森林裡的湖旁,同時娜烏西卡安撫從水面上出現的王蟲群。[7]水中的王虫群受到娜乌西卡的真心後将來到腐海、并遭受大量昆蟲追擊的阿斯貝魯迷失在腐海的消息告訴她,于是娜乌西卡告别库夏娜和城等人前往腐海深處,之後為了幫助阿斯貝魯逃脫而一同墜落到腐海的地底處。在地底深處的娜烏西卡獲知阿斯貝魯是被她之前從多魯美奇亞的軍機的残骸中所救出的罹難者拉絲黛兒的雙胞胎兄長,她發現腐海能净化污染的秘密——雖然过程中腐海會產生劇毒瘴氣,但被淨化後的腐海地底有著乾淨的空氣和水源,而巨大的王虫則是守護腐海的生物。[8]回到地面后,娜烏西卡與阿斯貝魯意外得知培吉特市的倖存者們已經捨棄被腐海所吞噬的培吉特市,打算拿王虫的幼蟲來誘使王蟲群攻擊待在風之谷的多魯美奇亞軍隊并搶回“巨神兵”。[9]娜烏西卡為了風之谷的人民的安危而被關押在培吉特市的飛行貨船中,她在阿斯貝魯的母親和其餘的市民的幫助下離開遭到駕駛柯貝特戰艦的多魯美奇亞軍的攻擊的飛行貨船,再次與猶巴和米特(風之谷的村人)再次重逢並且拯救培吉特市的人民。

事後娜烏西卡得知風之谷的人民因為多魯美奇亞軍隊復活巨神兵的緣故,無法及時處理殘留在森林中的樹木上的腐海孢子,造成樹木被腐海的孢子侵蝕只能燒毀森林來保護山谷,造成山谷的人民大為惱怒而跟多魯美奇亞軍隊開戰,他們待在接近酸湖的沙漠中的一艘飛船的殘骸中跟多魯美奇亞軍隊展開戰爭的情況,於是娜烏西卡趕忙回去拯救風之谷的人民並且冒险從培吉特市的人的上解救王蟲的幼蟲,另一方面庫夏娜為了抵抗王蟲群而將巨神兵帶到王蟲族群的面前,但是啟動巨神兵的時機過於倉促,造成巨神兵在尚未復元完成的狀態下移動時身軀開始出現潰爛的情況,促使巨神兵向王蟲大群發射幾發光束後肉體便完全碎裂瓦解。娜烏西卡帶著王蟲的幼蟲站在王蟲群的面前靠著自己來制止憤怒衝來的王蟲群。冷靜下來的王蟲群被娜烏西卡為了平息牠們的怒火而犧牲的行為所打動轉而救活她。娜烏西卡在朝陽中身着沾有王蟲藍色血液的衣裳站立於王虫群的觸鬚上走動,印證著「一位身穿藍色異國衣裳的人將降臨在金色的草原,引導人們與世界且帶來希望」的古老傳說。[10]風之谷的人民看見被王蟲群給溫柔的放回陸地的娜烏西卡全數都上前擁抱她,而風再次回到風之谷。娜烏西卡在王蟲群回到腐海後促进多鲁美奇亚帝國、風之谷和培吉特市的談判與調解下,庫夏娜在事後深受觸動與娜烏西卡和解後帶領軍隊離開風之谷,最後風之谷的人民接納培吉特市的人民並且照著娜烏西卡栽培腐海的各種孢子種植植物的方式用深井水灌溉重新栽培的植物和樹木,娜烏西卡也送走踏上旅途的阿斯貝魯和猶巴繼續守護著腐海和腐海的昆蟲。腐海的深處在青色的樹木中,娜烏西卡的頭盔在旁邊溢出的奇科堅果樹的樹芽正在發芽著。

登場人物[编辑]

風之谷[编辑]

娜烏西卡ナウシカ
配音:島本須美(日本);許淑嬪(舊版)/賀世芳(新版)(台灣);陳慧嫻(香港);艾莉森·罗曼英语Alison_Lohman(美國)
風之谷的公主,風之谷族長基爾的女兒,是一名擅於感受風的動態,能夠駕馭特殊滑翔翼「凧」メーヴェ的御風使風使い還具備和王蟲溝通的能力的16歲的少女。性格慈和、勇敢及聰明,很會用劍術。能夠瞭解蟲的心,非常關愛身邊的人民、蟲子與花草的生命。[11]
基爾ジル
配音:辻村真人日语辻村真人(日本);符爽(舊版)/周寧(新版)(台灣);馬克·席佛曼英语Mark Silverman(美國)
娜烏西卡之父,聲望高的風之谷族長。妻子早逝,曾擁有十一個孩子,唯獨女兒娜烏西卡安然無恙的長大成人。因為身受腐海的毒素的侵害而長年臥病在床,最後被入侵風之谷的多魯美奇亞軍給殺害。[12]
猶巴ユパ
配音:纳谷悟朗(日本);孫中台(舊版)/趙明哲(新版)(台灣);黃霑(香港);派崔克·史都華(美國)
教導娜烏西卡的劍術師傅,被譽為腐海的第一劍客。見識廣博富正義感。在娜烏西卡失去冷靜或陷入危機時總是能給予她幫助。[12]
米特ミト
配音:永井一郎(日本);符爽(舊版)/曹冀魯(新版)(台灣);岑建勳(香港);愛德華·詹姆斯·奧莫斯(美國)
右眼覆蓋著眼罩的老者,在風之谷常帶領眾人行動,善於駕駛砲艇[12]
戈爾ゴル
配音:宮内幸平(日本);符爽(舊版)/胡立成(新版)(台灣);法蘭克·維爾克(美國)
常與米特一同行動的老人之一。[13]
基利ギックリ
配音:八奈見乘兒(日本);孫中台(舊版)(台灣);傑夫·本內特英语Jeff_Bennett(美國)
常與米特一同行動的老人之一。[14]
祖奶奶大ババ
配音:京田尚子(日本);杜素真(舊版)/崔幗夫(新版)(台灣);沈殿霞(香港);崔絲·馬可尼爾英语Tress MacNeille(美國)
風之谷裡熟知古代傳說且年紀較大而盲眼的老婦人,是村中最聰明受到村民的尊敬的人物。年齡大約有100多歲,擅長用草藥來製作藥物,告訴過娜烏西卡有關猶巴的目的還有敘述「一位站在金色草原上,能夠給世界帶來希望的藍色異國衣裳的人」如此流傳傳說預言[12]
朵愛特トエト
配音:吉田理保子(日本)
風之谷的婦女,剛生下自己的孩子不久後委託猶巴成為幫她的孩子取名,漫畫中與一名奈卡莉是剛成年準備要出嫁的女性。從猶巴的手上拿到位於腐海的達利亞河的寶石來裝飾自己的新娘服裝
迪多テト
配音:吉田理保子(日本)
一隻是猶巴從大王蜻蜓的手中所救出的野生的耳廓狐(狐松鼠),隨後被娜烏西卡給馴服收養,很喜歡伏在娜烏西卡的肩膀上及待在她的身旁。[15]
古伊クイ、卡伊カイ
由猶巴所飼養的一對有著強力雙腳的鳥馬トリウマ,經常用來載人和搬運貨物[14]

培吉特市[编辑]

阿斯貝魯アスベル
配音:松田洋治(日本);符爽(舊版)/何志威(新版)(台灣);泰迪羅賓(香港);西亞·李畢福(美國)
培吉特市的王子,拉絲黛兒的雙胞胎哥哥,因家園遭多魯美奇亞王國入侵,加上妹妹拉絲黛兒被當成戰俘然後關在運送著巨神兵的運輸機中不幸遇難,因此決心向對方復仇。在伏擊庫夏娜時被娜烏西卡所救,之後與她在腐海底部發現其中的生態祕密。故事最後和培吉特市的人民留在風之谷的人民一同生活。[16]
拉絲黛兒ラステル
配音:富永美衣奈(日本);杜素真(舊版)/許淑嬪(新版)(台灣);艾米丽·鲍尔英语Emily_Bauer(美國)
培吉特市的公主、阿斯貝魯的雙胞胎妹妹。在培吉特市因多魯美奇亞帝國的入侵成為戰俘然後被關禁在運送著巨神兵的運輸機中(疑似歷經什麼痛苦的事),卻在多魯美奇亞軍的運輸機飛經腐海時因遭到王蟲的襲擊而墜機焚毀,雖然被娜烏西卡所救但仍然傷重不治,臨終前委託娜烏西卡將巨神兵給燒毀。[15]
培吉特市的市長ぺジテ市の市長
配音:寺田誠(日本);孫中台(舊版)/陳幼文(新版)(台灣);馬克·漢米爾(美國)
培吉特市的市長,阿斯貝魯與拉絲黛兒的父親,當培吉特市被多魯美奇亞帝國給入侵后,不惜用王蟲等蟲群來犧牲培吉特市藉以毀滅多魯美奇亞帝國,事後打算用王蟲的幼蟲來吸引王蟲前往風之谷突擊多魯美奇亞軍隊,藉以奪取在對方手上的巨神兵作為替拉絲黛兒展開復仇的計畫。當培吉特市的飛行貨船遭受駕駛柯貝特戰艦的多魯美奇亞士兵的襲擊時打算用炸藥來反抗,卻因為猶巴的出手擊倒多魯美奇亞的士兵而停手,最終和培吉特市的人民留在風之谷的人民一同生活。[15]
阿斯貝魯的母親アスベルの母
配音:坪井章子日语坪井章子(日本);杜素真(舊版)/陳季霞(新版)(台灣);茱蒂·班森(美國)
培吉特市的市長的夫人,阿斯貝魯與拉絲黛兒的母親,容貌長得很像娜烏西卡自幼時早逝的母親,在娜烏西卡被關押在培吉特市的飛行貨船時協助她逃脫前往風之谷營救她的族人的善良婦人,十分諒解娜烏西卡無法去解救女兒拉絲黛兒的責任。[15]
培吉特市的少女ペジテ市の少女
配音:太田貴子日语太田貴子(日本)
一位來自培吉特市的少女,在娜烏西卡被關押在培吉特市的飛行貨船時協助她逃脫並且跟她交換身分。

多魯美奇亞帝國[编辑]

庫夏娜クシャナ
配音:榊原良子(日本);杜素真(舊版)/劉小芸(新版)(台灣);袁淑珍(香港);鄔瑪·舒曼(美國)
多魯美奇亞帝國的四公主,因想要奪取在培吉特市發現的巨神兵,而成為培吉特市及風之谷的侵略者。[14]過去曾被腐海的昆蟲給弄斷左臂而裝上義肢,因此對腐海的昆蟲懷抱著敵對的態度,但後續與娜烏西卡等人接觸後開始質疑自己的想法,產生出願意試著與娜烏西卡妥協對談的念頭。[14]
克羅托瓦クロトワ
配音:家弓家正(日本);李香生(舊版)/陳旭昇(新版)(台灣);胡大為(香港);克里斯·萨兰登英语Chris Sarandon(美國)
待在庫夏娜身旁卻具有試圖掌權的參謀,在得知庫夏娜疑似遭腐海昆蟲襲擊失蹤下落不明時將自己視為軍隊的領導者。[15]

腐海、舊文明[编辑]

王蟲王蟲
居住在腐海裡,有著十四顆眼晴的巨大異形昆蟲,會主動出面對抗想要焚燒與破壞淨化汙染土地的腐海的人類,憤怒時眼睛會發出紅光,平靜時會發出藍光,而且還會用金色的觸鬚來溝通與療傷的特殊能力。[16]
巨神兵巨神兵
為過去文明所製造外型為巨人模樣的生物兵器,擁有強大的破壞力。故事開始在培吉特市的地底坑道中被挖掘後被多魯美奇亞軍給奪走,在運送著巨神兵的運輸機飛經腐海時因飛行艇遭到王蟲的襲擊而墜機在風之谷上,多魯美奇亞軍佔領風之谷時為了抵抗受到培吉特市的人民拿王蟲的幼蟲的挑釁因此發動攻擊的王蟲族群,因為庫夏娜啟動巨神兵的時機過於倉促導致在尚未復元完成的狀態下移動時身軀便開始出現潰爛情況。最終向王蟲大群發射幾發光束後肉體便完全碎裂瓦解。[14]

製作[编辑]

過程[编辑]

於1980年代初期,宮崎駿在參與日本和美國兩方動畫公司合力將漫畫家溫瑟·麥凱創作的連環漫畫小尼莫英语Little Nemo》給改編成電影動畫的專案時,內心認為《小尼莫》是屬於各篇幅劇情獨立的短篇漫畫,有著不容易製作成長篇動畫作品的問題,而開始自行摸索創作故事。之後宮崎駿曾想出一篇名叫《食屍鬼的王女娜烏西卡》グールの王女ナウシカ作品,內容上是受到英國作家J·R·R·托爾金撰寫的奇幻小說作品裡所提及到哥布林之類的奇幻生物所啓發,劇情方面是描述一位帶領著常受被眾人歧視的食屍鬼民族、名叫娜烏西卡的王女的故事;以及一篇《土龍與庫夏娜》土竜とクシャナ,講述著一名平時與巨大土龍共同生活、名叫庫夏娜的少女的作品。[17][18]

在同一時期,出版社德間書店正有著想整合影像、音樂等文化媒體作品的營運方針,當時宮崎駿的工作夥伴且身任動漫雜誌《Animage》副編輯長的鈴木敏夫,便建議他提出一份能創作成電影動畫的企劃書。因先前的《小尼莫》改編動畫一事遲遲未有進度發展,宮崎駿便重新構思一篇以日本古代神話為背景,內容有著各種鎧甲武者、幻想飛天機器的《戰國魔城》戦国魔城來作為提案。但《戰國魔城》最後被德間書店一方高層以「用沒有原作的題材拍出來的動畫,缺乏足夠的賣點吸引觀眾入場」的理由給回退。[19][18]

得知被回退的理由後,宮崎駿便在《Animage》動畫雜誌上開始創作一份原作漫畫。而連載的漫畫內容也從原先以日本傳統故事為背影的作品,改成以末世界為舞台的《風之谷》。[20]

創作《風之谷》後沒多久,宮崎駿內心覺得如果是依據為了要拍影片的前提來創作這份漫畫,對於該漫畫本身是很失敬的事,便想專心畫好漫畫後再談拍片一事。[21]之後鈴木敏夫的上司《Animage》編輯長尾形英夫建議宮崎駿可以先試著做出幾分鐘長度的《風之谷》短片,再來確認看看是否有拍攝成影片的可行性,宮崎駿也在對方的激勵下開始有意製作影片。[21]在確認要進行製作《風之谷》動畫時,原先資助一方的德間書店集團有提出拍攝約半小時長度電視動畫的方案,宮崎駿則表示希望要製作出長度約70分鐘的作品,最後是在尾形英夫的反應下被敲定成是一部長度約110分鐘的電影動畫。[22]

製作影片前,宮崎駿面臨到選擇製作人和找出製作場所方面的難題。當時宮崎駿中意的製作人人選是與他長年合作的前輩高畑勳,但起初高畑勳認為以自身的行事風格並不適合來擔任製作人,便未接受宮崎駿的要求,之後高畑勳是在鈴木敏夫的遊說之下,答應要求挺身出面。[23]動畫的製作場地部份,鈴木敏夫在透過同事龜山修的消息之下,得知過去曾在東映動畫與宮崎駿和高畑勳共事過的人士原徹有成立一間名為Topcraft的動畫室,便讓宮崎駿去向原徹會面,以請求借用場地資源。[24]

在之前為了要讓德間書店高層願意將《風之谷》翻拍成動畫,當時鈴木敏夫用盡方式設法讓對方點頭。之後他與龜山修刻意私下找來德間的宣傳部長遊玩骰子博弈遊戲チンチロリン並有意居下風,讓對方在心情愉悅以及欠人情的情況下趁機提出有關《風之谷》動畫化一事。[25][26]

鈴木敏夫也在廣告公司博報堂來電詢問有關《風之谷》企劃時,臨時誇大《風之谷》原作漫畫的銷售量,想藉此讓對方感興趣出面贊助。[27]當時在博報堂任職的宮崎駿弟弟宮崎至朗,也出面協助讓此片有上映發表的機會。[28]其中在和博報堂攜手合作之前,玩具公司萬代曾是德間書店想尋找的夥伴,但此構想最後沒有成行。[29]

動畫的製作是在1983年2月1日開始進行,宮崎駿也在漫畫連載至第16回時休刊全心投入執導。在耗時一年多時間繪製5萬多張畫數後於隔年3月2日完成,並在完工後沒多久的11日正式於戲院公開。[3][30]

劇本內容[编辑]

「我將作品的重心放在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聯性上:在大自然的環繞下,人類與自然之間的依存關係。」戦いそのものを描くのではありません。人間を取りかこみ、人間が依存する自然そのものとのかかわりが、作品の重要な主題になるはずです。
──宮崎駿在《風之谷》的企劃書裡,對於作品內容主旨的看法。[31][32]

最早宮崎駿所想要做出的《風之谷》動畫長度僅約70分鐘,劇情上是孩童時期的娜烏西卡學習如何擔任一名御風使,以及會見她的劍術師傅猶巴、腐海森林裡王蟲的過程,是一部內容類似前傳的作品。[21]之後採用介於原作漫畫第一、第二集之間的劇情來改編。

在確定要製作成將近兩小時長度的電影後,一開始有找來在《福星小子》電視版動畫裡擔任編劇的伊藤和典,來為宮崎駿的原作漫畫內容改寫劇本。[33]其中伊藤和典想以劇中角色庫夏娜所屬的國度「多魯美奇亞」,來將電影版動畫改名成《多魯美奇亞戰記》,雖然當時宮崎駿對於《多魯美奇亞戰記》這名稱頗感興趣,但遭到製作人高畑勳表示該名稱無法表現出這是一部講述娜烏西卡的故事而反對。[34]之後伊藤和典因身邊事務緣故退出製作團隊,留下讓宮崎駿自行完成電影劇本,但伊藤和典當時讓庫夏娜身上手臂是義肢的設定有採用在作品裡。[33]

結局內容方面,原先宮崎駿計畫要讓娜烏西卡在面臨眾多大群王蟲時的那一幕就結束劃下句點,之後高畑勳及鈴木敏夫另提出「讓娜烏西卡被迎向而來的大群王蟲給弄傷身亡成為事後人們心中留下的傳奇」以及「讓娜烏西卡雖然被王蟲給弄傷身亡卻又再度復活」的兩種方案。最後宮崎駿在鈴木敏夫的提議下選擇現今娜烏西卡死而復生的結局。[35]

其它放棄採用的橋段部分,有像是在劇情末段裡庫夏娜下令啓動巨神兵時,她身上裝設的人造子宮突然開始破水,之後她便在身上衣裳沾滿鮮血的模樣仍重新返回到戰場上。[36]或是結尾處娜烏西卡與阿斯貝魯一同在風車上看著遠方的夕陽,這種類似青春劇風格的一幕。[36]

作畫[编辑]

在選擇Topcraft作為製作場所時,高畑勳為了確保畫面表現上的品質,對原先的Topcraft成員做了測試。但測試結束後因Topcraft成員的作畫能力多數達不到高畑勳的個人要求,讓他最後只願意不異動Topcraft原有的攝影人員,在作畫以及美術等部份人選則幾乎都重新找過。[37]之後湊集中村光毅日语中村光毅擔任此片的美術指導、小松原一男日语小松原一男負責作畫指導、原畫部份則由金田伊功帶領的陣容。[37][36]

嘗試的手法上,宮崎駿在劇中王蟲移動的畫面裡採用一種稱為「ゴムマルチ」Gum-Multi的技術來交付給執導助手片山一良執行。[38]該方法是將繪製王蟲軀幹的賽璐珞畫面切分成各部份,之後將各切分部份以繫帶相接,用拉動畫面配合攝影鏡頭的方式來表現出移動模樣。[39][40]

影片的製作途中因仍有人力不足問題便在雜誌《Animage》上徵求動畫師,當時剛投入動畫界的庵野秀明在雜誌上得知消息後便前往東京向宮崎駿自薦。宮崎駿在看庵野攜帶的個人作品集後肯定對方的能力,讓他成為團隊的一員,並將作品末段裡巨神兵發射破壞光束攻擊來襲王蟲群的場面交付給他經手處理。[41]之後由庵野繪製的巨神兵皮膚表層,達到宮崎駿想要呈現給觀眾一種「肉體帶有『黏性』」的感覺。[42]

配音[编辑]

擔任劇中娜烏西卡配音的島本須美,此角色成為她往後聲優演出經歷的代表作之一。

主角娜烏西卡的配音人選,由先前曾在宮崎駿所執導《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裡替劇中女主角克蕾莉絲クラリス配音的島本須美擔任。當時島本須美在人選面試過程時,雖罹患感冒緣故導致發聲情況不佳,但仍被宮崎駿挑選下來希望能與她再次合作。[43]宮崎駿對於島本須美為娜烏西卡配音的要求條件是「要比起男人更有男人模樣,比起女人更有女人味道」,而她在娜烏西卡回憶起小時一幕的演出表現也得到宮崎駿的肯定。[43][38]

男主角阿斯貝魯是由當時僅十六歲,在電視劇《家族遊戲》演出而獲得關注的青年影星松田洋治擔任,多年後他有與島本須美一同在同由宮崎駿所執導的動畫《魔法公主》裡再次合作。[43]

在一些需要特殊音效效果的場景部分,如劇情裡衆角色戴著防毒面具對話的段落裡,是採用紙杯套上橡皮筋作成類似面具模樣的小道具,來讓配音人員套上來錄製出的。[44]巨型蟲子王蟲的鳴叫聲,則是請搖滾歌手布袋寅泰吉他所演奏出的聲音。[45]

配樂[编辑]

負責此動畫配樂的久石讓。當時高畑勳選擇他作為人選的決定,間接促成了往後宮崎駿與他的長年合作。[46]

考慮到《風之谷》內容風格是史詩般壯大的動畫,宮崎駿等人難以挑選出適合擔任配樂的人選,當時雖曾考慮過坂本龍一細野晴臣等人選但都無法敲定。[47]之後德間日本傳播一方人士推薦了當時尚未特別有名氣的久石讓,高畑勳在評估對方之後,決定將他作為人選。[47]

敲定好配樂人選之後,高畑勳另提了一個在對製作完成的動畫進行配樂之前,先做出「印象專輯」イメージアルバム的方案。他指示要宮崎駿先寫出幾首描述此部作品的詩,來讓久石讓透過這些詩構想出之後會用在正式配樂上的雛形樂曲。[48]

隨後久石讓在八個月內,完成了以合成器為中心,搭配歐洲德西馬琴英语Hammered dulcimer與南美洲克納笛英语Quena等民族樂器的印象專輯、和採用在影片配樂的原聲帶、以及額外製作出以管弦樂團演奏的交響曲版專輯以上三份成品。[49][50]此期間他構想過八十種以上的樂曲,並有讓他當時四歲的女兒藤澤麻衣在影片裡娜烏西卡死而復活的段落中,詠唱該段搭配的音樂。[50][51]

片尾的主題歌方面,原先一開始是計劃採用由松本隆日语松本隆作詞、細野清臣日语細野晴臣作曲、萩田光雄日语萩田光雄編曲、女星安田成美演唱的《風之谷的娜烏西卡》,但此歌曲內容因未能得到宮崎駿和高畑勳的青睞遭到捨棄,最後在影片結尾處是改用由久石讓創作的樂曲《鳥人》鳥の人[50]而宮崎駿也曾向久石讓提議來將蘇聯歌手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所創作的《地球之歌》(Песня О Земле)給改編曲調,再搭配自己所撰寫的歌詞來作為《風之谷》的片尾曲,但此提議因弗拉基米爾已去世的因素下,在取得版權方面有難度而放棄。[50][52]

宣傳標語[编辑]

此影片是鈴木敏夫首次接觸到宣傳事務的作品,他當時與曾替《永遠的大和號》、《銀河鐵道999》劇場版等動畫電影擔任過宣傳的德山雅也合作,替《風之谷》討論出好的宣傳標語。[53]

之後博報堂一方人士也向鈴木敏夫提出他們所想到的「人類全滅亡?」人間はもういらないのか?這樣標語,不過遭到鈴木敏夫反對,他認為博報堂所想出的內容完全沒把作品要傳遞的主題給呈現出。[54]而德山雅也想出的標語為「少女的愛呼喚奇蹟」少女の愛が奇跡を呼んだ,但鈴木敏夫對此內容覺得落於俗套而有所顧慮。[55]德山雅也後續進一步向鈴木敏夫提出必須要更改片名的想法,他認為「風之谷」這幾個字讓觀眾不易理解,建議應改成《風之戰士娜烏西卡》風の戦士ナウシカ[55]在標語不好決定以及被要求更改片名的情況時,鈴木敏夫詢問了高畑勳的看法,高畑勳表示著博報堂一方所想的標語確實不佳,德山雅也提出的部分則是可以接受他所想出的標語;但不應更改片名。[55]

最後作品主要的宣傳標語是「少女的愛呼喚奇蹟」,另外在其它一小部份的廣告上也採用德山雅也另外想出的「火之七日改變地球…」火の7日間が地球変えた…,以及鈴木敏夫個人所提的「關愛樹林、與蟲交談、召喚風的鳥人…」木々を愛で 虫と語り 風をまねく鳥の人…等標語。[56]

公開[编辑]

上映[编辑]

2009年2月17日於哥特堡的Bio Capitol戲院外,排隊等待入場《風之谷》在瑞典當地所舉辦首映會的民眾。

負責影片上映的東映公司起初並沒有特別對《風之谷》投入宣傳,之後靠德間書店社長德間康快親自會面東映社長岡田茂日语岡田茂 (東映)後,才讓對方有較積極的動作。[57]

影片首映的當天有達到入場觀眾約2萬人、票房1億日圓左右的成績。[58]在上映結束後累積共有約91萬民觀眾觀看,票房約14億日圓的成果。[58]《風之谷》在當年衆多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如《肯亞少年》、《福星小子2 綺麗夢中人》、《超人洛克日语超人ロック》等作品裡勝出,但沒贏過《大雄的魔界大冒險》的17億日圓票房成績。[58][59]

日本海外方面,香港是在1988年2月公開上映,之後創下1070萬港幣的票房成績並且是當時之前在香港當地票房成績最好的日本電影第三名。[60]中國大陸曾於1992年引進並由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制該片,當時的譯名為《風谷少女》。[61]歐美一帶則多以錄影帶方式發行,其中瑞典在2009年期間有將此片正式於當地上映。此片在日本海外各地的票房成績,最後合計換算約有172萬美元的收入。[62]

電視上的首播是在1985年4月6日於日本電視台播放,當時有創下16.5%的收視率,往後在2000年2月11日的重播則高達23.8%。[63]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本作於6月26日與《神隱少女》《魔法公主》《地海戰記》一起在日本重映,本電影票房獲得7.3億的成績。

外語版本爭議[编辑]

1985年的《風之谷》北美版錄影帶封面

影片公司New World Pictures於1985年6月期間,在美國當地上映《風之谷》。[64]但當時New World Pictures除了將片名修改成《風之戰士》(Warriors of the Wind)之外,另將影片剪輯縮短成97分鐘,其中劇中角色與場景名稱也被替換不少,如娜烏西卡的名字被換成「桑德拉公主」(Princess Zandra)、阿斯貝魯被改為「米洛王子」(Prince Milo)、腐海則是「毒叢林」(Toxic Jungle)。[65]在劇情上New World Pictures有將一些節奏看起來「比較緩慢」的段落給刪減掉,導致當時《風之谷》英語配音人員在錄製中有難以融入劇情的狀況。[66]到該年12月New World Pictures發行北美版的《風之谷》錄影帶,外盒上雖有請專人做重新繪製的封面,不過封面中出現許多劇情裡所沒有的角色,如持槍的金髮男子、骷髏造型戰士、騎乘飛馬的勇者等等,娜烏西卡也被繪製成身著緊身迷你裙的西洋金髮女郎風格造型。[66]

最初宮崎駿並未得知New World Pictures的篡改行為,直至1985年9月期間他讀到《朝日新聞》刊登的文章《現今是動畫時代》いまアニメの時代才了解有此事並對該情況感到不悅。[60]之後鈴木敏夫於1995年在安錫國際動畫影展上演講時,表示若有人曾看過過去北美版的《風之谷》希望他們能忘掉該版本的存在。[67]1980年代的北美版內容問題,到2005年由華特迪士尼影業取得發行版權後做些重新配音、不異動影片長度並將譯名還原為《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後獲得解決。[67]不過迪士尼所做的翻譯內容,有被多特蒙德工業大學的講師荻原-施克·繪里子(Eriko Ogihara-Schuck)指出迪士尼為了讓美國當地觀眾較好理解劇情,字幕上沒表現出日語原版所傳遞出的萬物有靈論訊息,這樣導致觀看迪士尼翻譯內容的觀眾會認為娜烏西卡是為了人類做出自我犧牲;而不是為了自然。[68]

歐洲地方發行的版本起初也有類似北美版情況,德語版一開始發行的錄影帶將片名取為《星際戰士》(Sternenkrieger)。[69]法語版由VIP International發行時片名被改為《幽靈船》(Le Vaisseau Fantôme),另一家法語片商Blue Kid's Video則是用《星星公主》(La Princesse des Etoiles)如此片名。[69]德語和法語版,則分別各在2005和2007年期間重新推出還原內容的DVD版本。[69]

香港,宮崎駿動畫因《天空之城》的成功而受重視,亞洲影帶邀請徐克負責監製,陳嘉上負責配音編劇,邀請黃霑陳慧嫻沈殿霞等影視紅星錄製配音,但把台詞改成偏向賀歲片的詼諧內容。[70]往後香港推出的VCDDVD版本,則未有當時亞洲影帶亂改台詞的爭議情況,並在2011年的藍光版本中再一次重新選角配音。[70]

反應[编辑]

評價[编辑]

觀眾評選
媒體 累積評分[註 2]
AllMovie 4.5/5颗星[71]
MUBI 4.1/5[72]
爛番茄 91 / 100[73]
網路電影資料庫 8.1 / 10[74]

一些傳播媒體的看法上,網站動畫新聞網肯定《風之谷》劇中的角色設計、執導方式、配樂,認為此作品足以在過去至今的經典動畫清單裡佔有一席之地。[75]Comicbook.com則提到雖然沒有明確證明,但2015年上映的《星際大戰》系列第七部電影《STAR WARS:原力覺醒》裡頭,有被影迷指出不少會令人聯想到《風之谷》的影子,包含劇中一些荒涼場景的鏡頭、女主角的面罩打扮與娜烏西卡戴上瘴氣面具模樣之間的相似度等等。[76]

英國作家海倫·麥卡錫英语Helen McCarthy在個人著書《500部必看動畫電影》(500 Essential Anime Movies)裡,表示此部作品的強勢在於劇本內容、令人感到興奮與激動的橋段、以及配樂等方面。[77]日本漫畫家星野桂提及《風之谷》是她在小學時觀賞多次,令她內心大受感動的個人最愛動畫。[78]美國科幻小說家歐內斯特·卡倫巴赫認為此影片的一些橋段,恰巧與他的著作《生態烏托邦》裡談論內容有所共鳴,並認為是部有機會在美國上映成功的作品。[79]

製作群之一的高畑勳認為此部影片帶給觀眾過去前所未見內容,在節奏上也拿捏得相當好,整體上具備所有賣座電影應有的條件,以他個人身為這部影片製作人的立場上,他認為《風之谷》達到完美一百分的成績;但若是身為宮崎駿朋友的立場上,他希望宮崎駿應該得從這部電影開始去朝向新的境界邁進,只願意打出三十分的成績。[80]宮崎駿的友人動畫導演押井守表示《風之谷》從不是他個人喜愛的作品,他不認同劇中娜烏西卡一方面形象太過完美、一方面又像過去的布爾什維克黨派般地隨意訴諸武力,也批評沒有對觀眾解釋清楚在結尾處娜烏西卡是出於何種原因來願意做出自我犧牲。[81]

宮崎駿則自評在片尾結局的部分雖然設法想排除宗教方面的色彩,但娜烏西卡最後復活被王蟲舉起在半空的那一幕,仍讓他感覺是帶有宗教意味的表現或是像在塑造聖女貞德般的形象,而成為他個人相當介意的地方。[82]另外宮崎駿當時聽從鈴木敏夫的提議,將結局安排成娜烏西卡死而復活的內容,也讓他事後內心不時對此質疑這是否為正確的抉擇。[83]

榮譽[编辑]

  • 文化廳優秀電影製作獎勵[3]
  • 全國映連獎:日本電影作品部門第1名、日本電影作品獎第1名[3]
  • 第1屆映像軟體大獎:影像部門動畫獎[3]
  • 1984年第2屆AnimeFestival日本動畫大獎:最優秀作品獎[3]
  • 1984年第7屆動漫雜誌《Animage》動畫大獎:作品獎[3]
  • 1984年第8屆至1992年第15屆動漫雜誌《Animage》動畫大獎:歷代動畫第1名
  • 1984年第13屆PIA出版社ぴあPIA十大電影:電影部門第2名[3]
  • 1984年第39屆每日電影獎:大藤信郎獎[84]
  • 1984年第58屆電影旬報TOP 10:年度日本十大電影第7名、讀者票選日本最佳電影第1名、讀者票選日本電影導演[85]
  • 1985年第16屆日本SF大會星雲獎:多媒體部門第1名[86]
  • 2006年日本媒體藝術100選:動畫部門第2名[87]
  • 札格雷布SF奇幻慶典:第1名作品[3]
  • 羅馬SF奇幻慶典:第1名作品[3]
  • 第14屆巴黎SF奇幻慶典:特別審查委員獎[3]

列名項目[编辑]

社會現象[编辑]

2014年於六本木展示,由八谷和彥設計仿造劇情中娜烏西卡所使用滑翔翼的「M-02J」。

《風之谷》上映後,多數大眾媒體將此片視為對於維護自然、保育環境方面的象徵作品。[63]如1985年1月8日《朝日新聞》刊登的一篇探討自然問題的文章便引用此作品做為例子。[63]1988年在奈良縣舉行的「奈良絲路博覽會」なら・シルクロード博覧会裡,會場中展示的一段內容關於由過去地球誕生至現代公害問題影片裡,也採用《風之谷》裡的一些場面。[63]

作品裡登場的虛構飛行具方面,2003年日本新媒體藝術家八谷和彥以《Open Sky Project日语オープンスカイプロジェクト》為名義的專案,著手設計出劇中娜烏西卡所使用滑翔翼的仿真成品,之後依序弄出了一架名為「Möwe1/2」按原作設定二分之一比例的遙控機,以及兩架按原作一比一比例各名為「M-01」、「M-02」不俱馬達的滑翔機。[99]到了2014年,八谷和彥做出除了按原作一比一比例之外,且具有噴射引擎的成品「M-02J」,M-02J在2014年夏季於北海道瀧川市公開飛行,並有在2016年達到飛行70公尺高度的記綠。[100]

週邊[编辑]

影片[编辑]

錄影帶版本是在影片公開的同一月發行,之後在日本有賣出約12萬份的成績,也是當時Oricon的錄影帶銷售排行榜首。[63][101]DVD版本則在上映的19年後,於2003年11月期間推出,之後有達到約75萬份的銷售量,並曾拿下2003年12月首週日本當地DVD影片銷售的第一名成績。[63][102]

高畫質的藍光光碟版本,是在2010年夏季發行。[103]《風之谷》藍光版推出之前,2009年年底吉卜力便有以影片《崖上的波妞》製作出公司首個的藍光動畫商品。[104]之後日本華特迪士尼前去吉卜力,討論要將過去至今的吉卜力動畫重新做成一系列的藍光影碟發行。雖然當時日本華特迪士尼與吉卜力多數人士考慮先推出《天空之城》的藍光版,但鈴木敏夫獨排眾議,表明應先從《風之谷》開始推出。[105]

鈴木敏夫會提議要先重新推出《風之谷》,是回想到先前宮崎駿在迪士尼頻道上,觀看經過數位技術調整色彩的迪士尼經典動畫時內心有所不滿,他認為將色彩給調整成過於清晰反而褻瀆了這些老作品。[105]而製作《風之谷》時所用到的負片,在過去上映結束後有被保留下來,便想利用庫存的負片,來還原出當時呈現在劇院裡的色彩。[105]之後鈴木敏夫請吉卜力攝影指導奧井敦處理這項請求,奧井敦則以一格一格掃描負片的手法,還原畫面到藍光版上,並依照宮崎駿建議來特別針對一些場景的綠色部分做出調整。[105]最後奧井敦做出的藍光版畫面成果,有令宮崎駿忍不住感嘆落淚。[105]藍光版上市後,有成為2010年7月週末期間日本影音市場藍光影片銷售的第一名,也與過去的《風之谷》錄影帶版與DVD版相同,都有拿下過影音銷售排行首位的紀錄。[106][101]

CD專輯[编辑]

單曲

由女星安田成美演唱的歌曲,在推出後有列為Oricon排行榜裡的年度單曲第63名成績。[107]

印象專輯

風之谷印象專輯 鳥人…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イメージアルバム 鳥の人‧‧‧
久石讓印象专辑
发行日期1983年11月(黑膠)
1985年6月(CD)
录音室Star Ship Studio
类型動畫音樂
时长42分15秒
唱片公司德間日本傳播
制作人久石讓
荒川大

印象專輯在黑膠唱片錄音帶CD三種格式產品的銷售量加總約15萬份。[52]

曲目 創作
1.風之傳說風の伝説 作曲/編曲:久石讓
2.朝向遙遠之地(娜烏西卡主題曲)はるかな地へ(~ナウシカのテーマ~)
3.滑翔翼凧メーヴェ
4.巨神兵~多魯美奇亞軍~庫夏娜殿下巨神兵~トルメキア軍~クシャナ殿下
5.腐海腐海
6.王蟲王蟲
7.土鬼軍的逆襲土鬼軍の逆襲
8.戰鬥戦闘
9.朝向谷裡的道路谷への道
10.遙遠的日子(娜烏西卡主題曲)遠い日々(~ナウシカのテーマ~)
11.鳥人(娜烏西卡主題曲)鳥の人(~ナウシカのテーマ~)

原聲帶

風之谷原聲帶 朝向遙遠之地…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はるかな地へ‧‧‧
久石讓原声带
发行日期1984年3月(黑膠)
1984年6月(CD)
录音室TAMCO
HITOKUTHI-ZAKA
NIKKATSU
类型原聲音樂
时长40分3秒
唱片公司德間日本傳播
制作人久石讓

原聲帶在黑膠唱片、錄音帶、CD三種格式產品的銷售量加總約28萬份,[52]並曾在Oricon排行榜擠進週內專輯銷售的第8名成績。[108]

曲目 創作
1.風之谷的娜烏西卡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作曲/編曲:久石讓
2.王蟲的暴走王蟲の暴走
3.風之谷風の谷
4.關愛蟲子的公主虫愛ずる姫
5.庫夏娜的侵略クシャナの侵略
6.戰鬥戦闘
7.與王蟲的交流王蟲との交流
8.在腐海裡腐海にて
9.滅亡的培吉特ペジテの全滅
10.滑翔翼凧與飛行艇的戰爭メーヴェとコルベットの戦い
11.甦醒的巨神兵蘇る巨神兵
12.娜烏西卡‧安魂曲ナウシカ・レクイエム
13.鳥人鳥の人

電子遊戲[编辑]

德間書店有與旗下的Technopolis Soft製作了幾份改編自《風之谷》的遊戲。第一款是適用於NECPC-8800英语PC-8800 series主機平台,與動畫同名的的冒險遊戲。第二款是用在NECPC-6001英语PC-6600 series主機,名叫《娜烏西卡危機一髮》ナウシカ危機一髪射擊遊戲,內容是讓娜烏西卡駕著風之谷的砲艇,擊毀原作漫畫裡所登場國家「土鬼」一方所駕駛的飛行船。最後一款是使用在MSX主機,名叫《被遺忘的娜烏西卡遊戲》忘れじのナウシカ・ゲーム的作品,遊戲裡是讓娜烏西卡對抗土鬼一方,並且有要讓玩家擊倒王蟲的場合。而電子遊戲所改編的內容,都未能得到宮崎駿認同。[109]

後續[编辑]

吉卜力[编辑]

《風之谷》上映雖獲得票房迴響,但原先的製作場所Topcraft在1985年便停止營運。之後為了讓高畑勳計劃拍攝的紀錄片《柳川堀割物語》能有足夠的預算資金,高畑勳、宮崎駿、鈴木敏夫等人便開始籌辦一間獨立的動畫室來拍攝作品賺取費用,後續所成立的工作室為現今的吉卜力工作室,並有邀請當時《風之谷》製作團隊裡的一些人員進入。[110][111]

雖然《風之谷》是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前就完成的作品,但事後動畫版權被歸類在吉卜力的名下,並被列為吉卜力的長篇動畫之一。[112]

續集問題[编辑]

影片上映結束後,德間書店一方曾希望宮崎駿能盡快推出《風之谷》的續集動畫,但當時宮崎駿無意為了商業目的推出續作。[60]在推出吉卜力的首部電影動畫《天空之城》後,當時宮崎駿認為該部作品具備著和《風之谷》相同的「漫畫電影」要素,某種程度涵義上能視為是《風之谷》的姐妹作品。[113]

之後小說家夢枕獏於1986年在雜誌《Animage》上與宮崎駿對談時,對於宮崎駿所提到原作漫畫裡巨神兵的未來情節走向很感興趣,便提議對方往後若有機會,可以嘗試作出《風之谷》動畫續集。[114]參與過《風之谷》動畫團隊的庵野秀明後續也曾提議想以劇中庫夏娜為主角,來作出《風之谷》的外傳,但宮崎駿對於庵野的企劃內容純粹在描述戰爭,而否決了他的提議。[115]

在1993年期間原作漫畫劇情已來到末段即將連載結束之時,宮崎駿仍表示未有拍攝動畫續作的意圖。[116]到了2013年9月6日宮崎駿在個人引退的記者會上,對於媒體詢問也表示並沒有預定製作《風之谷》續集的想法。[117]

雖無續集方面的推出,不過在2012年期間庵野秀明有與特效導演樋口真嗣合作,拍攝出以巨神兵為主角來入侵21世紀東京的特攝短片《巨神兵現身東京》。[118]

註釋[编辑]

  1. ^ 扣除利潤分配後約7.4億日圓。
  2. ^ 為2019年2月底前累積分數。

参考文献[编辑]

  1. ^ スタジオジブリ4作品、26日から上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もののけ姫』『千と千尋の神隠し』『ゲド戦記』. オリコンニュース. 2020-06-18 [2020-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4). 
  2.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Walkerplus. [2013-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日语).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34頁. ISBN 978-484-590-687-1. 
  4. ^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4頁. ISBN 978-484-590-687-1. 
  5. ^ 5.0 5.1 物語〉.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GUILE BOOK 復刻版》. 日本: 德間書店. 2010-07-15: 41頁. ISBN 978-4-19-720309-3. 
  6. ^ 物語〉.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GUILE BOOK 復刻版》. 日本: 德間書店. 2010-07-15: 42頁. ISBN 978-4-19-720309-3. 
  7. ^ 王蟲の章〉.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30至34頁. ISBN 978-4-19-720155-6. 
  8. ^ 王蟲の章〉.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36至37頁. ISBN 978-4-19-720155-6. 
  9. ^ 物語〉.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GUILE BOOK 復刻版》. 日本: 德間書店. 2010-07-15: 44頁. ISBN 978-4-19-720309-3. 
  10. ^ 金色の草原の章〉.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60頁. ISBN 978-4-19-720155-6. 
  11.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事典〉.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166頁. ISBN 978-4-19-720155-6. 
  12. ^ 12.0 12.1 12.2 12.3 その他の登場人物〉.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GUILE BOOK 復刻版》. 日本: 德間書店. 2010-07-15: 34頁. ISBN 978-4-19-720309-3. 
  13.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事典〉.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164頁. ISBN 978-4-19-720155-6.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事典〉.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163頁. ISBN 978-4-19-720155-6.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その他の登場人物〉.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GUILE BOOK 復刻版》. 日本: 德間書店. 2010-07-15: 35頁. ISBN 978-4-19-720309-3. 
  16. ^ 16.0 16.1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事典〉.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161頁. ISBN 978-4-19-720155-6. 
  17. ^ 宮崎駿. 〈『ナウシカ』誕生までの試行錯誤〉. 《宮崎駿水彩繪畫作集:風之谷》. 日本: 德間書店. 1996-09-05: 151頁. ISBN 978-419-810-001-8. 
  18. ^ 18.0 18.1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37頁. ISBN 978-484-590-687-1. 
  19. ^ 鈴木敏夫.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及創立STUDIO GHIBLI〉.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灣: 台灣東販. 2009-07-15: 34頁. ISBN 978-986-176-961-5. 
  20. ^ 鈴木敏夫. 〈プロデューサー事始め。〉. 《映画道楽》. 日本: びあ. 2005-04-11: 66頁. ISBN 4-8356-1540-9. 
  21. ^ 21.0 21.1 21.2 鈴木敏夫.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及創立STUDIO GHIBLI〉.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灣: 台灣東販. 2009-07-15: 35頁. ISBN 978-986-176-961-5. 
  22. ^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41頁. ISBN 978-484-590-687-1. 
  23. ^ 鈴木敏夫. 〈鈴木敏夫成為鈴木敏夫的瞬間〉. 《順風而起》. 台灣: 台灣東販. 2014-08-15: 104頁. ISBN 978-986-331-438-7. 
  24. ^ 鈴木敏夫. 〈鈴木敏夫成為鈴木敏夫的瞬間〉. 《順風而起》. 台灣: 台灣東販. 2014-08-15: 105頁. ISBN 978-986-331-438-7. 
  25. ^ 鈴木敏夫. 〈プロデューサー事始め。〉. 《映画道楽》. 日本: びあ. 2005-04-11: 67~68頁. ISBN 4-8356-1540-9. 
  26. ^ 鈴木敏夫. 〈家の履歴 僕の経歴〉. 《ジブリの哲学――変わるものと変わらないもの》. 日本: 岩波書店. 2011-08-11: 235頁. ISBN 978-400-023-495-5. 
  27. ^ 鈴木敏夫. 〈「小工廠」 GHIBLI〉.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灣: 台灣東販. 2009-07-15: 155頁. ISBN 978-986-176-961-5. 
  28. ^ 岡田良平. 宮崎駿の挫折と成功 - アニメ版『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に至る道程 (PDF). 東西大學. 2004-05-04 [2019-02-16] (日语). 
  29. ^ 尾形英夫. 《あの旗を撃て!―『アニメージュ』血風録》. 日本: Oakla. 2004-11-01: 178頁. ISBN 978-477-550-480-2. 
  30. ^ 宮崎駿. 〈SPECIAL ISSUE〉. 《宮崎駿水彩繪畫作集:風之谷》. 日本: 德間書店. 1996-09-05: 206頁. ISBN 978-419-810-001-8. 
  31. ^ 宮崎駿. 〈即使是沒看過原著的人,也能樂在其中……〉. 《出發點 1979~1996》. 台灣: 台灣東販. 2006-02-01: 367頁. ISBN 978-957-473-843-4. 
  32. ^ 《スタジオジブリ作品関連資料集 I》. 日本: 德間書店. 1996-06-01: 13頁. ISBN 978-419-860-525-4. 
  33. ^ 33.0 33.1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43頁. ISBN 978-484-590-687-1. 
  34. ^ 押井守.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前夕『風之谷』〉. 《暢所欲言!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秘辛》. 台灣: 台灣東販. 2018-12-01: 16頁. ISBN 978-986-475-850-0. 
  35. ^ 鈴木敏夫.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及創立STUDIO GHIBLI〉.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灣: 台灣東販. 2009-07-15: 45至48頁. ISBN 978-986-176-961-5. 
  36. ^ 36.0 36.1 36.2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54頁. ISBN 978-484-590-687-1. 
  37. ^ 37.0 37.1 鈴木敏夫. 〈鈴木敏夫成為鈴木敏夫的瞬間〉. 《順風而起》. 台灣: 台灣東販. 2014-08-15: 106至107頁. ISBN 978-986-331-438-7. 
  38. ^ 38.0 38.1 宮崎駿. 〈豐饒的大自然,同時也是兇殘的大自然〉. 《出發點 1979~1996》. 台灣: 台灣東販. 2006-02-01: 450頁. ISBN 978-957-473-843-4. 
  39. ^ 宮崎駿. 〈豐饒的大自然,同時也是兇殘的大自然〉. 《出發點 1979~1996》. 台灣: 台灣東販. 2006-02-01: 452頁. ISBN 978-957-473-843-4. 
  40. ^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53頁. ISBN 978-484-590-687-1. 
  41. ^ 《風之谷》DVD特別收錄影片:《吉卜力工作室誕生物語》 (MPEG2) (DVD). 台灣: 博偉. 事件发生在 7分53秒至9分45秒. 2004-01-09 (日语). 
  42. ^ 鈴木敏夫. 〈談庵野秀明 「沒有人知道」的庵野秀明〉. 《順風而起》. 台灣: 台灣東販. 2014-08-15: 336至337頁. ISBN 978-986-331-438-7. 
  43. ^ 43.0 43.1 43.2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59頁. ISBN 978-484-590-687-1. 
  44. ^ プリンセス.ボイスは銀の色〉.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130頁. ISBN 978-4-19-720155-6. 
  45.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王蟲の声は布袋寅泰のギター!本人がツイッターで明かす!. Cinema Today. 2011-02-10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5) (日语). 
  46. ^ 鈴木敏夫. 〈宮崎・久石コンビはこうして生まれた〉. 《ジブリの哲学――変わるものと変わらないもの》. 日本: 岩波書店. 2011-08-11: 77頁. ISBN 978-400-023-495-5. 
  47. ^ 47.0 47.1 鈴木敏夫. 〈宮崎・久石コンビはこうして生まれた〉. 《ジブリの哲学――変わるものと変わらないもの》. 日本: 岩波書店. 2011-08-11: 76頁. ISBN 978-400-023-495-5. 
  48. ^ 鈴木敏夫. 〈イメージ.アルバムを作ろう〉. 《ジブリの哲学――変わるものと変わらないもの》. 日本: 岩波書店. 2011-08-11: 74頁. ISBN 978-400-023-495-5. 
  49. ^ 久石 譲「ナウシカを通して音楽を入れてみました」〉. 《ロマンアルバム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日本: 德間書店. 2001-11-10: 170頁. ISBN 978-4-19-720155-6. 
  50. ^ 50.0 50.1 50.2 50.3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1頁. ISBN 978-484-590-687-1. 
  51. ^ 久石譲の娘・麻衣が語る“親子の葛藤” 歌手になる…父の説得に3年. 產經 Digital. 2012-11-14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2) (日语). 
  52. ^ 52.0 52.1 52.2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2頁. ISBN 978-484-590-687-1. 
  53. ^ 鈴木敏夫. 〈作ることにしか興味がなかった僕が宣伝を始めるまで〉. 《ジブリの仲間たち》. 日本: 新潮社. 2016-06-20: 13頁. ISBN 978-410-610-674-3. 
  54. ^ 鈴木敏夫. 〈映画の宣伝は三位一体で作られる。〉. 《映画道楽》. 日本: びあ. 2005-04-11: 130頁. ISBN 4-8356-1540-9. 
  55. ^ 55.0 55.1 55.2 鈴木敏夫. 〈作ることにしか興味がなかった僕が宣伝を始めるまで〉. 《ジブリの仲間たち》. 日本: 新潮社. 2016-06-20: 15頁. ISBN 978-410-610-674-3. 
  56. ^ 鈴木敏夫. 〈作ることにしか興味がなかった僕が宣伝を始めるまで〉. 《ジブリの仲間たち》. 日本: 新潮社. 2016-06-20: 16頁. ISBN 978-410-610-674-3. 
  57. ^ 金澤誠. 《徳間康快 夢を背負って、坂道をのぼり続けた男》. 日本: 文化通信社. 2010-09-16: 130至131頁. ISBN 978-484-590-687-1. 
  58. ^ 58.0 58.1 58.2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5頁. ISBN 978-484-590-687-1. 
  59.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キネマ旬報ベスト・テン85回全史 1924-2011 (キネマ旬報ムック) 》. 日本: 電影旬報社. 2012-05-17: 430頁. ISBN 978-487-376-755-0. 
  60. ^ 60.0 60.1 60.2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7頁. ISBN 978-484-590-687-1. 
  61. ^ 王小羊. 终于可以在国内电影院里看宫崎骏动画了. jiemian.com. 界面新闻. 2018-09-13 [2019-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9) (中文(中国大陆)). 
  62. ^ Kaze no tani no Naushika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s). Box Office Mojo.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7) (英语). 
  63. ^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6頁. ISBN 978-484-590-687-1. 
  64. ^ Helen McCarthy. 《Hayao Miyazaki Master of Japanese Animation》. 美國: Stone Bridge Press. 1999-09-01: 72至99頁. ISBN 978-188-065-641-9. 
  65. ^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8頁. ISBN 978-484-590-687-1. 
  66. ^ 66.0 66.1 FAQ. Nausicaa.net. [2011-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4) (英语). 
  67. ^ 67.0 67.1 葉精二.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1984〉. 《宮崎駿全書》. 日本: フィルムアート社. 2006-03-31: 69頁. ISBN 978-484-590-687-1. 
  68. ^ Eriko Ogihara-Schuck. 〈The Christianizing of Animism in Manga and Anime: American Translations of Hayao Miyazaki's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Miyazaki's Animism Abroad: The Reception of Japanese Religious Themes by American and German Audiences》. 美國: McFarland Books. 2014-10-16: 133至146頁. ISBN 978-0-7864-7262-8. 
  69. ^ 69.0 69.1 69.2 Video List: Kaze no Tani no Naushika. Nausicaa.net.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英语). 
  70. ^ 70.0 70.1 亞里安. 影碟別注:《風之谷》藍光碟. 香港文匯報. 2011-02-26 [201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香港)). 
  71. ^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1984). AllMovie.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英语). 
  72. ^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MUBI.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英语). 
  73. ^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 (KAZE NO TANI NO NAUSHIKA). 爛番茄.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1) (英语). 
  74. ^ Kaze no tani no Naushika (1984). 網路電影資料庫.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9) (英语). 
  75. ^ Theron Martin. 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Wind DVD. 動畫新聞網. 2005-03-16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8) (英语). 
  76. ^ Megan Peters. Did You Notice This Hayao Miyazaki ’Star Wars' Connection?. ComicBook.Com. 2017-12-18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2) (英语). 
  77. ^ Helen McCarthy. 《500 Essential Anime Movies: The Ultimate Guide》. 英國: Harper Design. 2009-01-06: 24頁. ISBN 978-006-147-450-7. 
  78. ^ ジャンプスクエア マンガ家 直撃インタビュー[モノガタリ]. 週刊少年Jump.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5) (日语). 
  79. ^ 宮崎駿. 〈談論「風之谷」中的未來,捨棄火苗的「風之谷」與備有冰箱的「生態理想國(ECOTOPIA)」〉. 《出發點 1979~1996》. 台灣: 台灣東販. 2006-02-01: 303頁. ISBN 978-957-473-843-4. 
  80. ^ 鈴木敏夫.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及創立STUDIO GHIBLI〉.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灣: 台灣東販. 2009-07-15: 50至51頁. ISBN 978-986-176-961-5. 
  81. ^ 押井守.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前夕『風之谷』〉. 《暢所欲言!押井守漫談吉卜力秘辛》. 台灣: 台灣東販. 2018-12-01: 21至26頁. ISBN 978-986-475-850-0. 
  82. ^ 宮崎駿. 〈豐饒的大自然,同時也是兇殘的大自然〉. 《出發點 1979~1996》. 台灣: 台灣東販. 2006-02-01: 447頁. ISBN 978-957-473-843-4. 
  83. ^ 鈴木敏夫.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及創立STUDIO GHIBLI〉.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灣: 台灣東販. 2009-07-15: 49頁. ISBN 978-986-176-961-5. 
  84. ^ 第39回毎日映画コンクール. 每日新聞.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6) (日语). 
  85. ^ 1984年・第58回. 電影旬報.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日语). 
  86. ^ 昭和60年/1985年度. 星雲獎.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0-13) (日语). 
  87. ^ 日本のメディア芸術100選 「エヴァンゲリオン」「スラムダンク」が1位. J-Cast. 2006-10-04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88. ^ Jasper Sharp. 10 great anime films. 英國電影協會. 2017-01-17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英语). 
  89. ^ The 100 best animated movies: full list. Time Out. 2014-06-01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英语). 
  90. ^ Toussaint Egan、Jason DeMarco. The 100 Best Anime Movies of All Time. Paste. 2017-01-03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英语). 
  91. ^ Clothilde Br. From 'Black Panther' To 'Force Awakens': The 100 Best Sci-Fi Movies Of All Time. Konbibi. [201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4) (英语). 
  92. ^ SBS PopAsia HQ. The 100 best anime of all time (according to NHK). 特別廣播服務公司. 2017-05-04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英语). 
  93. ^ もう一度映画館で観たいジブリ映画は? 3位「ラピュタ」2位「ナウシカ」1位は…. AnimeAnime. 2019-01-15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94. ^ 日本人が選ぶアニメ史上最高の作品と監督は誰か?〉. 《芸術新潮》. 2017年9月, (9月号): 16頁. 
  95. ^ 30 Best Anime Movies of All Time. Japan Web Magazine. Japan Web Magazine. 2022-04-07 [2022-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2) (日语). 
  96. ^ Egan,DeMarco, Toussaint,Jason. The 100 Best Anime Movies of All Time. Paste. 2022-04-27 [2022-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2). 
  97. ^ Top Animation Movies. Metacritic. [2022-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英语). 
  98. ^ 100 BEST ANIME MOVIES OF ALL TIME, RANKED BY TOMATOMETER. 爛番茄. 2023-03-07 [2023-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7). 
  99. ^ 嘉島唯. 本当に飛べる! ナウシカのメーヴェを実際に作った八谷和彦さんにお会いしてきたよ!. Gizmodo. 2013-09-05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100. ^ 「ナウシカ」の翼、空舞う 北海道で公開テスト飛行. 產經新聞. 2016-07-31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101. ^ 101.0 101.1 宮崎駿不朽の名作「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がニューマスターで金曜ロードSHOW!に登場-日テレ. Navicon. 2012-05-11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102.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アニメーション. Oricon.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103. ^ 山崎健太郎.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Blu-ray版の詳細仕様が発表. AV Watch. 2010-04-12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104. ^ 山崎健太郎. 「崖の上のポニョ」ドキュメンタリーBD/DVDが大幅発売延期. AV Watch. 2009-07-01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105. ^ 105.0 105.1 105.2 105.3 105.4 鈴木敏夫. 〈『ナウシカ』は、まだ終わっていない〉. 《ジブリの文学》. 日本: 岩波書店. 2017-03-28: 3至5頁. ISBN 978-400-061-194-7. 
  106. ^ 風の谷のナウシカ アニメーション. Oricon.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107. ^ 日本Oricon年度單曲排行-日本音樂排行 - 1984年. http.cc音樂.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中文(臺灣)). 
  108. ^ 《オリコンチャートブック〈LP編(昭和45年‐平成1年)〉》. 日本: Oricon. 1990年5月: 332頁. ISBN 978-487-131-025-3. 
  109. ^ Luke Plunkett. Ni No Kuni Isn't Miyazaki/Ghibli's First Video Game Appearance. Kotaku. 2011-11-25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11) (英语). 
  110. ^ 鈴木敏夫. 〈鈴木敏夫成為鈴木敏夫的瞬間〉. 《順風而起》. 台灣: 台灣東販. 2014-08-15: 115至116頁. ISBN 978-986-331-438-7. 
  111. ^ 鈴木敏夫.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及創立STUDIO GHIBLI〉.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 台灣: 台灣東販. 2009-07-15: 52頁. ISBN 978-986-176-961-5. 
  112. ^ スタジオジブリの年表. 吉卜力工作室.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0) (日语). 
  113. ^ 宮崎駿. 〈對個人而言,它是「風之谷」的延續〉. 《出發點 1979~1996》. 台灣: 台灣東販. 2006-02-01: 460頁. ISBN 978-957-473-843-4. 
  114. ^ 宮崎駿. 〈有個故事,希望能借重宮崎先生將其拍成電影〉. 《出發點 1979~1996》. 台灣: 台灣東販. 2006-02-01: 317頁. ISBN 978-957-473-843-4. 
  115. ^ 〈少し前よりもナウシカの事が少しわかるようになった。 ロング・インタビュー宮崎駿〉. COMICBOX月刊. 1995年1月, 98: 21頁. 
  116. ^ 映画『風の谷のナウシカ』に続編があった?.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 2008-09-03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04) (日语). 
  117. ^ 宮崎駿監督:ナウシカ続編「ありません」 引退会見の主な発言. 每日新聞. 2013-09-06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07) (日语). 
  118. ^ ナウシカの“巨神兵”が特撮短編映画化 企画は“エヴァ”の庵野秀明. Oricon. 2012-05-10 [2019-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7) (日语).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