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GZWDer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8日 (一) 19:52 (Disambiguating links to 孟克 (link changed to 孟克 (1920年)) using DisamAssist.)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

國家或地區 中华人民共和国
部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
種類乙类集团军
直屬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
駐軍/總部开封市
專用顏色   红色绿色
進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參與戰役第一次国共内战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朝鲜战争
一江山岛战役
1979年中越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原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4631部队,后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71320部队,军部驻地河南省开封市

沿革

陆军第二十集团军的前身是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月下旬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团长叶飞、副团长阮英平[1][2]。1938年12月,第六团调赴苏南,划归第一支队建制。1939年5月,叶飞领导的第六团东进阳澄湖地区,与梅光迪何克希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会合,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第六团改称“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军”。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抗日,先后取得黄塘战斗、浒墅关战斗、夜袭虹桥机场等战斗胜利。1939年9月主力西撤后,留下的伤病员于1939年11月成立“江抗东路司令部”,后来被编入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这段故事在1960年代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艺工作者创作为著名的京剧样板戏沙家浜》。这支伤病员组成的部队后来发展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第五十九师第一七五团[1]

1939年9月下旬,江南抗日义勇军主力从常熟西撤江阴,在江阴遭到日伪军以及俞一则杨蔚率领的“忠义救国军”截击。1939年10月8日,江南抗日义勇军在江阴西石桥召开军政人员大会,陈毅作长篇报告,宣布将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路军和第五路军合并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一团,团长兼政委乔信明,参谋长廖政国,将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和第四路军合并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二团,团长徐绪奎,政委何克希

1939年10月26日,江南抗日义勇军主力移师扬中县,与以管文蔚为司令员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会师,合编为新四军挺进纵队(简称新四军挺纵),管文蔚任司令员,叶飞任政治委员兼副司令员。会师合编后,新四军挺进纵队整训近两个月。1939年12月初,新四军挺进纵队第二团回江南,其余大部于1940年1月初北渡长江挺进苏北,在扬州泰州地区展开,参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参加了黄桥战役[3]

1939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新四军挺进纵队归属江南指挥部领导。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北渡长江进入苏北,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新四军挺进纵队归属苏北指挥部领导,改编为苏北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叶飞[1]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1941年2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及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原苏北指挥部第一、二、三纵队分别改编为第一师第一、二、三旅。

1944年12月,粟裕率新四军第一师师部和第3旅第7团以及300多名苏中地方干部、3旅陶勇率领的苏中特务1团、特务4团突破长江,自苏北挺进到苏浙皖边,与王必成率领的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会合,于1945年2月组成苏浙军区,下辖第一纵队(原第六师第十六旅)、第二纵队(原浙东游击纵队的第3支队、第5支队、金肖支队、淞沪支队、三北自卫纵队、四明自卫纵队、南山自卫纵队组成)、第三纵队(原第一师南下部队3个主力团)。1945年4月7日,第一师继任师长叶飞率第一师教导旅3个团(教导旅旅长廖政国。教导旅1团为原1旅1团(新四军老6团),2团为苏中军区特务2团 (由苏中二分区的特务营扩编而来),3团为高宝独立团(由原18旅52团3营扩编而来))。叶飞被任命为苏浙军区副司令,教导旅改编为苏浙军区第4纵队,下辖10、11、12三个支队(由教导旅1、2、3团改编)。[1]。苏浙军区第1、第3、第4纵队在天目山的三次反顽战斗取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9月16日,党中央指示华中局:“全国内战危险虽仍极大,但和平局面仍有可能。你们在苏南、浙东、皖南三地部队,如果和平局面出现,有转移到江北之可能。望你们立即注意控制北上通路,保证北上安全,准备于将来适当时机渡江北上。”9月20日,党中央又指示华中局:“浙东、苏南、皖南部队北撤,越快越好,此事已在重庆谈判中,当做一个让步条件向对方提出。”9月下旬,根据中央与华中局的紧急指示,苏浙军区的部队分别从浙东、浙西开始北撤。粟裕率领军区党委机关和第1、3纵队越沪宁铁路,由西桥渡江北上苏中泰兴。叶飞率领第4纵队策应和掩护第2纵队北撤。第2纵队在撤退中遭到国民党三战区的围追阻截,其一部在北渡杭州湾登陆澉浦时,被国民党79师三面包围,经过16个小时的激战,突破重围。1945年10月15日,苏浙军区的部队全部撤离江南。1945年11月11日在苏北涟水镇组建新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叶飞,政委赖传珠,原浙东区党委书记、浙东游击纵队政委谭启龙同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原浙西军分区司令员贺敏学同志任参谋长。司令部由原苏浙军区与苏中军区抽调人员组成,政治部由原浙东区党委机构及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部分人员组成。下辖

  • 第一旅(原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旅长廖政国,政委阮英平、
  • 第二旅(原苏中军区教导第一旅,1945年7月苏中军区以原1师2旅及18旅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刘飞为旅长,3个团来自原18旅的52团、江都独立团、东台独立团)旅长刘飞,政委彭林
  • 第三旅(原苏浙军区第二纵队)旅长张翼翔,政委何克希。由浙东5支队和淞沪支队编为7团,浙东3支队与金肖支队编为8团,浙东4支队与三北特务营编为9团

中央军委预定第一纵队开赴东北的路线是:越过陇海路,经山东滨海地区,到达胶东,由龙口渡渤海到营口登陆。11月21日,部队按原计划出发,11月25日抵达山东莒县地区。11月27日,接到中央的电报,命令部队暂停北上,停留在滨海老根据地大店、相公庄地区。12月6日,根据东北形势的变化,中央军委电令叶飞率领的新四军第1纵队停止北上,调归山东野战军,属津浦前线指挥部领导,参加了津浦路阻击战,在兖州泰安大汶口等地歼灭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和国军各一部。1946年1月7日,改称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1946年6月,收复泰安、大汶口。1946年7月,与鲁中军区部队共同在胶济路反击国军进攻的作战中,取得文祖战斗胜利。后来第一纵队奉命移师鲁南、淮北,1946年12月参加宿北战役,和兄弟部队歼灭国军第六十九师。1947年1月,参加鲁南战役,和兄弟部队全歼国军2个整编师及1个快速纵队。1947年1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各旅分别改为第一、二、三师。解放战争中,作为华东野战军主力转战于华东战场,先后参加孟良崮战役、挺进豫皖苏、淮海战役[1]

1949年2月,第一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军长刘飞,政委陈时夫,各师分别改为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师。随后参加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战后在江浙一带整训,作为解放台湾的战略预备队[1]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于1950年11月在军长兼政委张翼翔的带领下入朝鲜参战。在长津湖战役中,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团第三连连长杨根思率一个排坚守小高岭阵地,阻击敌军的冲击,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被追授为特级战斗英雄,并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

1952年10月,第二十军从朝鲜回中国,驻防浙江省杭州市,属华东军区(1955年后改为南京军区)。1955年1月,第六十师与华东军区海军、空军共同参加了一江山岛战役,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三军协同作战的战斗。1975年,第二十军与济南军区第一军对调,移驻河南省开封市,转隶济南军区。该军第五十八师参加了1979年2月中越战争[1]

1985年,在百万大裁军中,第二十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辖步兵第五十八师、步兵第六十师和原第四十三军的步兵第一二八师,并编入坦克第十一师、炮兵旅、高炮旅。1989年,步兵第五十八师和步兵第一二八师曾到北京参与执行戒严任务。1996年,步兵第一二八师改成武警机动师。1998年,步兵第五十八师和步兵第六十师改成摩步旅,坦克第十一师改成装甲第十一师,並和陆军第五十四集团军的装甲旅互调[1]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汶川大地震,陆军第二十集团军赴四川救灾[4]

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大军区撤销,五大战区成立,陆军第二十集团军划归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5]。2017年撤编。

编制

1985年陆军第二十军改编为陆军第二十集团军,辖步兵第五十八师、步兵第六十师,原属第四十三军的步兵第一二八师调入该军,并编入坦克第十一师、炮兵旅(原炮兵二师)和高炮旅。步兵第五十九师撤销,师部改编为高炮旅部。步兵第一二八师于1996年改为直属武警总部的机动师。1998年后,陆军第二十集团军全军旅团化。步兵第五十八师是全军师改旅的试点单位,成为全军第一个机械化步兵旅,步兵第六十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十一师改为装甲第十一师后与陆军第五十四集团军装甲旅对调建制。

2017年撤编前,陆军第二十集团军下辖:

  • 军直部队:
    • 通信团[6]
    • 工兵团[7]
    • 舟桥团[8]
    • 司机卫生员训练大队[9]
    • 教导大队[10]
  • 机械化步兵第五十八旅[11]
  • 机械化步兵第六十旅[12]
  • 装甲第十三旅[13]
  • 炮兵旅[14]
  • 防空旅[15]

历任领导

新四军、山东野战军、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

(含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

荣誉

曾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有:

  • 杨根思:原步兵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二团第三连,现隶属第八十三集团军[1]
  • 沙家浜抗洪抢险英雄连:原步兵第五十八师第一七五团第二连[1]
  • 政纪模范连:原步兵第六十师第一七八团第三连[1]
  • 全国拥政爱民模范连:原第五十九师高射炮兵团第一连
  • 杨靖宇支队:装甲第十三旅,前身是杨靖宇领导组建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军[19]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集团军简史(二). 网易. 200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2. ^ 闽东革命历史展:新四军三支队六团①. 宁德网. 2014-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6). 
  3. ^ 战火纷飞年代的历史见证——会师合编纪念碑. 扬中市八桥中学. 2016-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4. ^ 71320部队采取有力措施聚民心稳民心暖民心. 中国双拥网. 2008-07. [永久失效連結]
  5. ^ 媒体:五大战区成立一月 18个集团军分属哪里. 法制晚报. 2016-02-28 [2016-0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9). 
  6. ^ 第20集团军某通信团高级工程师陈卫东的过硬底气. 军报记者. 2016-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8). 
  7. ^ 28小时,第20集团军某工兵团火速抢修麻城断桥. 中国军网. 2016-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9). 
  8. ^ 第20集团军某舟桥团摒除政治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军报记者. 2016-08-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11). 
  9. ^ 第20集团军司训大队创新教学手段 精准补差训练. 东方网. 2016-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10. ^ 陆军第20集团军某教导大队用“活”传统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 2015-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1. ^ 第20集团军人事再调整:张红兵接任政治部主任. 青岛传媒网. 2014-12-22. 
  12. ^ 第20集团军60旅“寻根”浦东. 浦东时报. 2016-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13. ^ 考核不理想成绩垫底,这个营长为啥不发火. 网易. 2017-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14. ^ 第20集团军某炮兵旅:让每一发炮弹都打出思想. 中国军网. 2016-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8). 
  15. ^ 陆军第20集团军某防空旅凝神聚力提高部队实战能力. 中国新闻网. 2013-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6. ^ 张孝烈. 中国长治.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2). 
  17. ^ 陆军第20集团军装备部部长段应民大校已升任该集团军副军长. 澎湃新闻. 2016-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18. ^ 18.0 18.1 第20集团军人事再调整 张红兵接任政治部主任. 搜狐. 2014-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19. ^ 第20集团军“杨靖宇支队”组织杨靖宇殉国77周年纪念活动. 澎湃新闻. 2017-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延伸阅读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集团军、中国共产党常熟市委员会、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沙家浜”部队委员会编,沙家浜战士足迹,学林出版社,2002年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