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客語白話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客話白話字
Hak-fâ Pha̍k-fa-sṳ
1924年刊行的汕頭客話新約
類型 (修訂版)
創造者紀多納
使用時期
1905
語言台灣客語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客話白話字
客家語漢字 白話字
客語白話字 Pha̍k-fa-sṳ

客話白話字Hak-fâ Pha̍k-fa-sṳ),是一種用於書寫台灣客語羅馬字系統。翻譯工作始於1985年,直至2012年全書出版的《客語聖經:現代台灣客語譯本》採用此方案,語音以苗栗腔為主,新竹腔為輔。[1]客話白話字主要在台灣的客家人基督徒中流行。

方案

[編輯]

字母

[編輯]

客話白話字使用17個基本羅馬字母(A, C, E, F, H, I, K, L, M, N, O, P, S, T, U, V, Y),一個變體字母(),五個二合字母(Ch, Kh, Ng, Ph, Th),一個三合字母(Chh)。

客話白話字使用四(或五)種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

大寫字母 A Ch Chh E F H I K Kh L M N Ng O P Ph S T Th U V Y
小寫字母 a ch chh e f h i k kh l m n ng o p ph s t th u v y
  • 其餘十個基本羅馬字母(B, D, G, J, Q, R, W, X, Z)僅在書寫外來語時使用。
  • 部分腔調中Ch, Chh, S 後接 i 時會形成顎化音,故有時會將Chi, Chhi, Si視為合成字母。

聲母

[編輯]
唇音 齒齦音 齦後音 齦顎音 硬顎音 軟顎音 聲門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鼻音 m [m] n [n] ngi [ɲ] ng [ŋ]
塞音 不送氣 p [p] t [t] k[k]
送氣 ph [pʰ] th [tʰ] kh[kʰ]
塞擦音 不送氣 ch [ʦ] ch [ʧ] chi [ʨ]
送氣 chh [ʦʰ] chh [ʧʰ] chhi [ʨʰ]
擦音 f [f] v [v] s [s] s [ʃ] si [ɕ] h [h]
近音 y [j][2]
邊音 l [l]
客話白話字 台灣客家語拼音方案 臺語方音符號 國際音標 範例
p b p pak kûng 伯公
ph p pha̍k fa 白話
m m m Mî koet 美國
f f f fî kî 飛機
v v v/ʋ vùn sṳ 文字
t d t tú sṳ́ 肚子
th t thai ngìn 大人
n n n nài sâ 泥沙
l l l lî mà 斗笠
ch z/j/zh[3] ㄗ/ㄐ/ㄓ ʦ/ʨ/ʧ cho tet 做得
chh c/q/ch[3] ㄘ/ㄑ/ㄔ ʦʰ/ʨʰ/ʧʰ chhâ é 車仔
s s/x/sh[3] ㄙ/ㄒ/ㄕ s/ɕ/ʃ se ngìn 細人
k g k kâ yèn 家園
kh k khiung ha 共下
ng ng ŋ ngiù ngiuk 牛肉
h h h heu sâng 後生
y i[4] [4] [4] yá têu 這兜
-p -b 入聲韻尾
-t -d 入聲韻尾
-k -g 入聲韻尾

韻母

[編輯]

台灣客話白話字有6個單韻母。[5]

前元音 央元音 後元音
閉元音 i [i] [ɨ] u [u]
中元音 e [e] er [ə] o [o]
開元音 a [a]

韻尾

[編輯]

台灣客話白話字有6個韻尾。

韻尾
雙唇音 齒齦音 軟顎音
鼻音 -m [m] -n [n] -ng [ŋ]
塞音 -p [p̚] -t [t̚] -k [k̚]

聲調

[編輯]

臺灣客話白話字聲調表列如下:[6]

調名 調符 調值(四縣腔) 調值(海陸腔) 例字
陰平 ◌̂ 24 53 夫 fû
陽平 ◌̀ 11 55 扶 fù
上聲 ◌́ 31 24 府 fú
陰去 55 11 富 fu
陽去 ◌̊ 33 護 fů
陰入 2 5 福 fuk
陽入 ◌̍ 5 2 服 fu̍k

對比

[編輯]

下文比較臺灣客語白話字與20世紀初汕頭客家白話字之差異。下文以汕頭客語聖經譯本(1924)和現代客語聖經譯本(1993)作比較:[7][8]

聲母對應關係

[編輯]
兩地白話字聲母比較
對應規則 漢文 汕頭 臺灣
ny→ng nyên ngièn
sh→s shìn sṳn
ts→ch tsò cho
tsh→chh tshṳ̀ chhṳ
kw→k kwong kông
khw→kh

聲調對應關係

[編輯]
兩地客家語白話字與閩南語白話字比較
調名 汕頭客語 臺灣客語 台灣話
陰平 a â a
陽平 â à â
陰上 á á á
陽上 (ǎ)
陰去 à a à
陽去 (å) ā
陰入 ap ap ap
陽入 a̍p a̍p a̍p

註:

  1. 台灣話通行腔之陽上調已併入陽去
  2. 客語苗栗腔之去聲不分陰陽。

透過上表可以發現,汕頭客家白話字的調符標記的調名台灣話白話字幾乎一致。

不過,客語白話字調符在苗栗腔的調值台灣話白話字通行腔較相似。可見台灣客語白話字早已在地化。

註釋

[編輯]
  1. ^ 《客語聖經 : 現代台灣客語譯本》序言.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台灣聖經公會. [2019-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4). 
  2. ^ 台灣的北四縣腔為[i̯];南四縣腔為[j](或[ji̯][i̯]);海陸腔為[ʒ]
  3. ^ 3.0 3.1 3.2 j、q、x 僅用於台灣的四縣腔,各表[ʨ][ʨʰ][ɕ];zh、ch、sh 僅用於台灣的海陸等腔,各表[ʧ][ʧʰ][ʃ]
  4. ^ 4.0 4.1 4.2 此處採台灣北四縣腔發音。
  5. ^ er[ə]用於海陸、饒平二腔,讀音又作[ɤ]
  6. ^ 客家語拼音聲調表。收錄於客家委員會。(2019)。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初級四縣腔(頁24)。
  7. ^ 沈曉瑩. 從客語聖經翻譯看臺灣教會客家運動 (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1. 
  8. ^ 劉敏貞. 比較兩種客語聖經譯本底背ke語音差異—用汕頭客語聖經譯本lâu現代客語聖經譯本底背ke約翰福音為例. 客語信望愛. [2019-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4). 

相關條目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