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都思白話字
麥都思白話字(Pă̍yh-wā-jē)是以羅馬字母書寫的閩南語正寫法,聲韻以《彙集雅俗通十五音》(漳州音漳浦腔)為基礎,設計上則使用英式拼法。在1810年代由英國傳教士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在英屬馬來亞馬六甲創造並推行,後人稱之麥都思白話字、麥氏教羅(馬),為當今白話字(即打馬字版本,以下簡稱打氏)之前身。其歷史可追溯到1815年馬禮遜在馬六甲開辦的英華學院所擬定的漢語羅馬字方案,白話字的最初原始方案可能是發跡於英華學院。由於清朝從18世紀雍正年間開始禁制基督教,西方傳教士直到鴉片戰爭都無法到福建閩南地區去傳播基督教。因此英國傳教士把傳教的工作重點放到了海外華人身上。後來,麥都思於1816年被派往馬六甲進行傳教工作。為跟馬來西亞當地的福建人(閩南人)溝通,麥都思也開始學習閩南語(福建話),於1820年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一本詞彙冊子,並且在1837年出版一本英語版的閩南語字典《從閱讀和口語成語看福建方言辭典》(Dictionary of the Hok-këèn Dialec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ccording to the Reading and Colloquial Idioms),乃西方第一本英語版的閩南語詞典,該書所使用之拼音即此。
根據張學謙的說法,「白話字」這個詞的出現,主要是為了要區別三種不同的漢語書寫方式。第一種是採用漢文當作主要工具的書寫方式,過去的閩臺口語將這種方式稱之為「孔子字」;第二種則是採用華文,被稱之為「唐人字」;第三種則是臺廈泉漳人士日常使用的白話,因為這種書寫系統既不是高深的漢文,也不是非母語的官話,而是記錄日常生活的口語語言,所以叫做「白話字」。雖然有人將「白話字」稱之為「教會羅馬字(Church Romanisation)」,但大多數現在提倡白話字的學者,都不贊成採用這個名稱來稱呼這個文字。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這個稱呼會讓人聯想到基督教會內部;惟事實上白話字已自臺灣日本殖民時代中期以降愈趨世俗化,許多非教會人士亦透過此文字系統書寫臺灣話文。
概說
[編輯]歷史
[編輯]各版本拼法比較
[編輯]若將其他版本的白話字,與打氏比較:
- 麥氏(馬)以漳州音漳浦腔為基礎而設計之,請閱下方詳述。
- 羅氏以廈門音為基礎而設計,近乎打氏,其差異如下——
- 麥氏(廈)以廈門音為基礎而設計,近乎打氏,其差異如下——
- 杜氏主要以廈門音為基礎而設計,另輔以泉州音、漳州音而設計,近乎打氏,其差異如下——
- 凡主元音為 a 開頭、o 開頭(含ö、ɵ͘ )、u 開頭或韻化 ng,聲母 [ʦ] 一律拼為 ts,否則拼為 ch。如「早」(tsá)、「之」(chi)。
- 聲母 [ʦʰ] 一律拼為 chh。如「粗」(chhɵ͘ )。
- 韻母 [iat̚] 和 [ɪɛn] 分別拼作 ien 和 iet。如「煙」(ien)、「結」(kiet)。
- 韻母 [ɔ] 拼作 ɵ͘ 。如「粗」(chhɵ͘ )。
- 漳州音韻母 [ɛ] 拼作 ɛ。如「嬰」(ɛⁿ)。
- 泉州音韻母 [ə] 和 [ɯ],分別拼作 ö 和 ü。如「粿」(kö́)、「豬」(tü)。
- 除韻母為 ng 之外,凡聲母為 m、n 一律標 ⁿ。如「年」(nîⁿ)。
- 其餘同打氏。
- 施氏主要以漳州音漳浦腔為基礎而設計,其差異如下——
- 使用「‘」表示送氣符。例如 p‘、t‘、k‘、ts‘。
- 調符一律標於音節中最後一個元音字母的頂部。如「來」(laî)。
- 第八調之調符同第二調,均為◌́。如「日」(dzít)。
- 聲母 [ʦ] 一律拼為 ts。如「之」(tsi)。
- 聲母 [ʦʰ] 一律拼為 ts‘。如「聰」(ts‘ong )。
- 聲母 [ʣ] 一律拼為 dz。如「人」(dzîn )。
- 韻母 [ɛ]一律拼為 e̠。如「加」(ke̠ )。
- 韻母 [ɔ]一律拼為 o̠。如「孤」(ko̠ )。
- 韻母 [au] 、iau分別拼作 ao 和 iao。如「鬧」(laō )、了(liaó )。
- 韻母 [ɪk̚] 和 [iŋ] 分別拼作 ik 和 ing。如「億」(ik)、「英」(ing)。
- 韻母 [ɪap̚] 和 [iam] 分別拼作 iep 和 iem。如「葉」(iép)、「減」(kiém)。
- 韻母 [iat̚] 和 [ɪɛn] 分別拼作 ien 和 iet。如「煙」(ien)、「結」(kiet)。
- 韻化 m 和 ng前面一律接元音字母 ɛ。如「姆」(ɛ́m)、「腸」(tɛ̂ng)。
- 使用「◌̰」表示鼻化符,並標於最後一個元音字母的底部(元音字母有底線者,則將鼻化符標於底線的底部),包括聲母為 m 、 n 、 ng 的音節。如「糜」(moê̠̰)、「檨」(soaḭ̄)、「我」(ngó̠̰)。
- 其餘同打氏。
- 甘氏以廈門音為基礎而設計,近乎打氏,其差異如下——
- 巴氏以廈門音為基礎而設計,近乎打氏,其差異如下——
- TJ(張裕宏)方案實為打氏之增補,另有——
- 輕聲符為「-·」。如「前年」(chûn-·nī)。
- 第九調之調符為 ◌̆(傳統打氏將其視為第五調 ◌̂)。如「昨昏」之合音(chăng)。
- 漳州音韻母 [ɛ] 拼作 a͘ 。如「嬰」(a͘͘ )。
- 外來語韻母 [ɑɹ] 拼作 ar。如「哈爾濱」(Há-ār-pin)。
- 外來語聲母 [d] 拼作 d。如「data」(dé-thà)。
- 泉州音韻母 [ə] 和 [ɯ] 分別拼作 e͘ 和 i͘ 。如「粿」(ke͘ )、「豬」(ti͘ )。
- 永靖腔韻母 [ɛk̚] 和 [ɛŋ] 分別拼作 eik 和 eing。如「歷」(leik)、「冰」(leing)。
- 外來語韻母 [em]、[en]、[ep̚] 分別拼作 em、en、ep。如「天ぷら」(thĕm-pú-lah)、「Amen」(A-men)、「Pepsi」(Phep-sì)。
- 外來語聲母 [f] 拼作 f。如「Formosa」(Fo͘ -mó͘ -sà)。
- 合音韻母 [ɪaŋ] 拼作 iaan,且調符標於第一個 a 上。如「遮爾好」(chiàan-hó )。
- 外來語韻母 [ɪat̚] 拼作 iaat,且調符標於第一個 a 上。如「ヨット」(iáat-to͘ h)。
- 外來語韻母 [ɯʔ] 拼作 i͘ h。如「fax」(fák-si͘ h)。
- 外來語韻母 [ɪk̚] 和 [iŋ] 拼作 ik 和 ing。如「Olympic」(O-lím-pik)、「Bowling」(Bó͘ -lìng)。
- 外來語韻母 [ɪɔ] 和 [ɪɔt̚] 分別拼作 io͘ 和 iot。如「ショート」(Siò͘ -tò͘ )、「T-shirt」(Thí-siot)。
- 臺南腔韻母 [ɪ̃ɔ̃] 和 [ɪɔʔ] 分別拼作 io͘ ⁿ 和 io͘ h。如「香」(hio͘ ⁿ)、「諾」(hio͘ h)。
- 外來語韻母 [yan] 和 [ye] 分別拼作 iuan 和 iue。如「花捲」(hóa-chiuàn)、「缺氧」(chhiúe-iàng)。
- 狀聲韻母 [ɪut̚] 拼作 iut。如「咻咻叫」(siu̍t-siu̍t-kiò)。
- 外來語韻母 [ɔʔ] 、 [ɔn] 和 [ɔt̚] 分別拼作 o͘ h 、on 和 ot。如「トマト」(tho͘ -má-tho͘ h)、「コンニャク」(khŏn-niá-khuh)、「インゴット」(ĭn-go̍t-to͘ h)。
- 外來語韻母 [y] 拼作 u͘͘ 。如「巨蛋」(chù͘͘ -tán)。
- 狀聲韻母 [uɪt̚] 拼作 uit。如使力時的吆喝聲「uit-siò」。
- 外來語聲母 [v] 拼作 v。如「van」(van)。
- LK(張慕天,Lañitri Kirinputra)方案實為打氏之增補,另有——
此外,亦有近乎麥氏(馬)的白話字版本:
- 台氏以漳州音薌城腔為基礎而設計,近乎麥氏(馬),其差異見下表。
- 聲母 [ʦ] 拼作 tsh,而聲母 [ʦʰ] 則拼作 cʼh。如「之」(tshi)、「粗」(cʼho͘ )。
- 伽、稽字母不分,一律拼為(ay)。
- 韻母 [ɛ] 和 [ɛʔ] 分別拼作 ey 和 ĕyh。如「嘉」(key)、「骼」(kĕyh)。
- 韻母 [ɔ] 拼作 o͘ 。如「沽」(ko͘ )。
- 韻母 [ɔ̃] 拼作 o͘ ⁿᶢ。
- 韻母 [ɪaʊ] 拼作 ëaou。如「嬌」(këaou)。
- 韻母 [ĩãũ] 拼作 ⁿëaou。
- 韻母 [ɪɔŋ] 拼作 ëong。如「中」(tëong)。
- 韻母 [ɪɔk̚] 拼作 ëok。如「祝」(chëok)。
- 韻母 [ɪam] 拼作 ëum。如「兼」(këum)。
- 韻母 [ɪap̚] 拼作 ëup。如「夾」(këup)。
- 韻母 [ẽ] 拼作 eyⁿᶢ。如「更」(keyⁿᶢ)。
- 韻母 [ẽʔ] 拼作 eyⁿᶢh。如「喀」(kʼheyⁿᶢh)。
- 韻母 [ũĩ] 拼作 ooiⁿᶢ。如「勸」(kʼhooìⁿᶢ)。
- 韻母 [ĩ] 拼作 eⁿᶢ。如「見」(kèⁿᶢ)。
- 韻母 [ĩʔ] 拼作 eⁿᶢh。
- 韻母 [ũã] 拼作 oⁿa。如「單」(toⁿa)。
- 韻化 [ŋ̍] 拼作 uⁿᶢ。如「鋼」(kuⁿᶢ)。
- 韻化 [n̍̍] 拼作 uⁿ。
- 其餘同麥氏(馬)。
請注意下表並非白話字完整演變過程,僅作比較。
年份 | 作者 | 白話字的各版本拼法比較與國際音標對照 | ||||||||||
---|---|---|---|---|---|---|---|---|---|---|---|---|
[ʨ] | [ʦ] | [ŋ] | [ɪam] | [ɪap̚] | [ɪan]~[ɛn] | [iat̚]~[ɛt̚] | [ɪk̚] | [iŋ] | [ɔ] | [◌ʰ] | ||
1837 | 麥都思 | ch | gn | ëem | ëep | ëen | ëet | ek | eng | oe | ʼh | |
1838 | 台約爾 | tsh | gn | ëum | ëup | ëen | ëet | ek | eng | o͘ | ʼh | |
1852 | 打馬字 | ch | ng | iam | iap | ian | iat | ek | eng | o͘ | h | |
1853 | 羅啻 | ch | ng | iam | iap | ian | iat | iek | ieng | o͘ | ʼ | |
1869 | 麥嘉湖 | ts | ng | iam | iap | ien | iet | ek | eng | o͘ | h | |
1873 | 杜嘉德 | ch | ts | ng | iam | iap | ien | iet | ek | eng | ɵ͘ | h |
1882 | 施萊格 | ts | ng | iem | iep | ien | iet | ik | ing | o̠ | ‘ | |
1913 | 甘為霖 | ch | ts | ng | iam | iap | ien | iat | ek | eng | o͘ | h |
1923 | 巴克禮 | ch | ts | ng | iam | iap | ian | iet | ek | eng | o͘ | h |
2009 | 張裕宏 | ch | ng | iam | iap | ian | iat | ek | eng | o͘ | h | |
20?? | 張慕天 | ch | ng | iam | iap | ian | iat | ek | eng | o͘ | h |
音標系統
[編輯]漢語族拼音方案 |
---|
漢字注音史 (*代表為現行由政府公告承認) |
閩南語書寫系統 |
---|
漢字 |
十五音 |
拉丁化 |
漢羅混寫文 |
其他拼音 |
列表 |
字母
[編輯]麥都思白話字使用十九個基本拉丁字母(A, B, C, E, G, H, I, J, K, L, M, N, O, P, S, T, U, W, Y)、八個擴展字母(Ă, Ĕ, Ë, Ŏ, Ö, Ŭ, ᴹ, ᴺ, ᴳ)、五個二合字母(CH, GN, KʼH, PʼH, TʼH, ᴺᴳ)、一個三合字母(CHʼH),另外還使用六種附加符號來標示聲調。
大poj | A | Ă | B | CH | CHʼH | E | Ë | Ĕ | G | GN | H | I | J | K | KʼH | L | M | ᴹ | N | ᴺ | ᴺᴳ | O | Ö | Ŏ | P | PʼH | S | T | TʼH | U | Ŭ | W | Y |
---|---|---|---|---|---|---|---|---|---|---|---|---|---|---|---|---|---|---|---|---|---|---|---|---|---|---|---|---|---|---|---|---|---|
小poj | a | ă | b | ch | chʼh | e | ë | ĕ | g | gn | h | i | j | k | kʼh | l | m | ᵐ | n | ⁿ | ⁿᶢ | o | ö | ŏ | p | pʼh | s | t | tʼh | u | ŭ | w | y |
小TL | a | b | ts | tsh | e | -i- | g | ng | h | i | j | k | kh | l | m | n | nn | o | -u- | p | ph | s | t | th | u | u- | i- |
聲母
[編輯]雙唇音 | 齒齦音 | 軟顎音 | 聲門音 | |||||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濁音 | 清音 | ||
鼻音 | m [m] 命(mëⁿā) |
n [n] 娘(nëôⁿᶢ) |
gn [ŋ] 雅(gnáy) |
|||||
塞音 | 不送氣 | p [p] 邊(pëen) |
b [b] 門(bûn) |
t [t] 地(tēy) |
k [k] 求(kêw) |
g [g] 語(gé) |
(不標) [ʔ] 英(eng) | |
送氣 | pʼh [pʰ] 頗(pʼó) |
tʼh [tʰ] 他(tʼhⁿa) |
kʼh [kʰ] 去(kʼhè) |
|||||
塞擦音 | 不送氣 | ch [ʦ] 曾(cheng) |
j [ʣ] 入(ji̍p) |
|||||
送氣 | chʼh [ʦʰ] 出(chʼhut) |
|||||||
擦音 | s [s] 時(sê) |
h [h] 喜(hé) | ||||||
邊音 | l [l] 柳(léw) |
韻母
[編輯]
|
|
韻母列表
[編輯]
|
|
- 伽、嘉字母不分,一律拼為 ay。
- 該字為零聲母時,[i] 介母之字首為 y(如「贏」拼作 yëⁿâ)、[u] 介母之字首為 w(如「衛」拼作 wöēy)。
- 該字若主元音為 wun、wut 且聲母為 k、kʼh、g、h 或零聲母時,分別拼作 wun、wut(如「婚」拼作 hwun、「骨」拼作 kwut);否則略拼作 un、ut(如「敦」拼作 tun、「物」拼作 bu̍t)。
- 該字若主元音為 chuìⁿᶢ 且:
- 聲母為 k、kʼh、s、h 或零聲母時,拼作 wuiⁿᶢ(如「勸」拼作 kʼhwuìⁿᶢ);
- 聲母為 ch、chʼh、j 或 gn 時,拼作uiⁿᶢ(如「磚」拼作 chuiⁿᶢ);
- 聲母為 p、pʼh、m、t、tʼh 或 n 時,拼作ooiⁿᶢ(如「方」拼作 pooiⁿᶢ)。
- eaou 或作 ëaou。
- ëung 或作 ëong。
- ëuk 或作 ëok。
- eⁿᶢ 或作 oⁿᶢ、uⁿᶢ、ⁿᶢ。
- 接受以不換行連字符拼寫單音節韻母,惟已少用:
- wun 或作 oo-un。如 koo-un(君)。
- wut 或作 oo-ut。如 koo-ut(骨)。
- ëen 或作 e-en、e-yen。如 ke-en(堅)。
- im 或作 e-im。如 ke-im(金)。
- wuy 或作 oo-wy。如 koo-uy(規)。
- wae 或作 oo-wae。如 koo-wae(乖)。
- eng 或作 e-eng。如 ke-eng(經)。
- ek 或作 e-ek。如 ke-ek(擊)。
- wan 或作 oo-wan。如 koo-wan(觀)。
- wat 或作 oo-wat。如 koo-wat(決)。
- oe 或作 o-oo。如 ko-oo(沽)。
- ey 或作 e-ay。如 ke-ay(稽)。
- eaou 或作 e-yaou。如 ke-yaou(嬌)。
- in 或作 e-yin。如 ke-yin(巾)。
- it 或作 e-yit。如 pe-yit(筆)。
- ëang 或作 e-yang。如 ke-yang(姜)。
- wa 或作 oo-a。如 koo-a(瓜)。
- ëem 或作 e-yem、ey-em、e-yam。如 ke-yem(瓜)。
- ëep 或作 e-yep、ey-ep、e-yap。如 ke-yep(劫)。
- ëa 或作 e-ya。如 ke-ya(迦)。
- ew 或作 e-yew。如 ko-wey(勼)。
- ëo 或作 e-yo。如 che-yo(蕉)。
- öey 或作 o-wey。如 ko-wey(檜)。
- ëoⁿᶢ 或作 e-yëoⁿᶢ。如 ke-yëoⁿᶢ(薑)。
- ëⁿa 或作 e-yⁿa。如 ke-yⁿa(驚)。
- wⁿa 或作 oo-wⁿa。如 koo-wⁿa(官)。
- wang 或作 oo-wang。如 koo-wang(光)。
- waeⁿᶢ 或作 oo-waeⁿᶢ。如 koo-waeⁿᶢ(關)。
- ⁿeaou 或作 ⁿe-yaou。
- ⁿew 或作 ⁿe-yew。
聲調
[編輯]以下以 a 為標注範例:
調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傳統調名 | 陰平 | 陰上 | 陰去 | 陰入 | 陽平 | 陽上 | 陽去 | 陽入 |
趙氏聲調標誌 | ˥(44) | ˧˥(41) | ˧(21) | ˥(32) | ˨˩(13) | ˨(22) | ˨(23) | |
白話字 | a | á | à | ap/at/ak/ah | â | ā | a̍p/a̍t/a̍k/a̍h |
- 調號標記規則:
- 白話字書寫時,應標記本調,實際讀出的聲調則需以連續變調之規則進行變調,而不反映於文字上。
- 調符僅可標於元音字母(a、e、i、o、u、ă、ĕ、ŏ),不包括 ë、ö、ŭ。
- aou、ⁿaou 之調符標於 o 上。如 kaóu(九)。
- eaou、ⁿeaou 之調符標於 a 上。如 peáou(表)。
- ae、aeⁿᶢ、oe 之調符標於 e 上,若有介母 w 亦同。如 kaé(改)、pʼhaéⁿᶢ(歹)、koé(古)。
- wuiⁿᶢ(或 uiⁿᶢ、ooiⁿᶢ)、aiⁿᶢ 之調符標於 i 上。如 pooīⁿᶢ(飯)、kaìⁿᶢ(徑)。
- oŏh 之調符標於 ŏ 上。如 toŏ̍h(揬)。
- oo 之調符標於第二個 o 上。如 koó(久)。
- eeⁿᶢ 之調符標於第二個 e 上。如 keèⁿᶢ(見)。
- 第四、八調僅於入聲(-p、-t、-k、-h)出現,且 -h 前之元音字母須加上碗形符(如 ă、ĕ、ŏ)。
- 根據《聖經》巴克禮譯本,表示輕聲的字詞寫各個字的本調,並於前方加上兩個半形連字符 --。然而發輕聲時的屬格助詞可見不標,形容詞助詞 ê 有時不標。
實例
[編輯]春曉
[編輯]春曉 孟浩然 | Chʼhun Heáou Bēng Hō-jëên |
春眠不覺曉, | Chʼhun bëên put-kak heáou, |
處處聞啼鳥。 | chʼhè-chʼhè bûn thʼê neáou. |
夜來風雨聲, | Yëā laê hong-é seng, |
花落知多少? | hwa lo̍k te to-seáou? |
航海家1號閩南語問候語
[編輯]美國太空船旅行者1號是一艘無人外太陽系太空探測器,於1977年9月5日發射,截止到2010年仍然正常運作。旅行者1號上攜帶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內容包括用55種人類語言錄制的問候語和各類音樂,旨在向「外星人」表達人類的問候。唱片有12英寸厚,鍍金表面,內藏留聲機針。其中包括閩南語之問候語其意為:太空朋友,你好!你吃飽了嗎?有空時,就到我們這兒來坐一坐。
閩南語語音內容對照 | 白話字 |
太空朋友,恁好!恁食飽未? | Tʼhaè-kʼhong pêng-yéw, lín hó! Lín chëă̍h-pá--böēy? |
有閒,著來阮遮坐喔! | Woō-êng, tëŏ̍h lâê gwán chëa chāy--oeh! |
對照表
[編輯]聲母
[編輯]國際音標 | p | pʰ | b | m | t | tʰ | l | n | k | kʰ | h | ɡ | ʨ | ʦ | ʨʰ | ʦʰ | ɕ | s | ʣ | ŋ |
打氏教羅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i | ch | chh | chh | s | s | j | ng |
麥氏教羅(馬) | p | pʼh | b | m | t | tʼh | l | n | k | kʼh | h | g | ch | ch | chʼ | chʼ | s | s | j | gn |
台氏教羅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tshi | tsh | chʼ | chʼ | s | s | j | gn |
羅氏教羅 | p | pʼ | b | m | t | tʼ | l | n | k | kʼ | h | g | ch | ch | chʼ | chʼ | s | s | j | ng |
麥氏教羅(廈) | p | pʼ | b | m | t | tʼ | l | n | k | kʼ | h | g | ts | ts | chh | chh | s | s | j | ng |
杜氏教羅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 | ts | chh | chh | s | s | j | ng |
施氏教羅 | p | p‘ | b | m | t | t‘ | l | n | k | k‘ | h | g | ts | ts | ts‘ | ts‘ | s | s | dz | ng |
甘氏教羅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 | ts | chh | chh | s | s | j | ng |
巴氏教羅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h | ts | chh | chh | s | s | j | ng |
臺羅拼音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ts | ts | tsh | tsh | s | s | j | ng |
TLPA音標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 | c | chh | chh | s | s | j | ng |
改良TLPA音標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z | z | c | c | s | s | j | ng |
臺通拼音 | b | p | bh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gh | z | z | c | c | s | s | r | ng |
改良臺通拼音 | b | p | v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q | j | z | c | c | s | s | r | q◌N |
臺語現代文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 | z | ch | zh | s | s | j | gv |
簡式臺語現代文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 | z | ch | zh | s | s | j | ng |
普實臺文 | p | ph | b | m | d | t | l | n | k | q | h | g | c | z | ch | zh | s | s | j | n |
科學臺文 | v | p | b | m | d | t | l | n | q | k | h | g | j | j | c | c | s | s | z | ng |
閩南拼音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h | gg | zi | z | ci | c | si | s | zz | ggn |
許極燉方案 | b | p | v | m | d | t | l | n | q | k | h | g | tsi | ts | chi | ch | si | s | r | ng |
羅常培方案 | b | p | bb | m | d | t | l | n | g | k | q | gg | tzi | tz | tsi | ts | si | s | dz | ng |
周辨明方案 | p | ph | b | m | t | th | l | n | k | kh | h | g | ci | c | chi | ch | si | s | j | ng |
西拼甲式 | п | пх | б | м | т | тх | л | н | к | кх | х | г | ц | ц | цх | цх | с | с | з | нг |
西拼乙式 | п | пх | б | м | т | ꚋ | л | н | к | ӄ | х | г | ц | ц | ꚏ | ꚏ | с | с | з | ӈ |
西拼丙式 | п | пх | б | б◌ᴴ | т | ꚋ | л | л◌ᴴ | к | ӄ | х | г | ц | ц | ꚏ | ꚏ | с | с | з | г◌ᴴ |
臺語諺文 | ᄇ | ᄑ | ᄈ | ᄆ | ᄃ | ᄐ | ᄅ | ᄂ | ᄀ | ᄏ | ᄒ | ᄁ | ᄌ | ᄌ | ᄎ | ᄎ | ㅅ | ㅅ | ᄍ | ㄸ |
改良臺語諺文 | ᄇ | ᄑ | ᄈ | ᄈ+ㅅ | ᄃ | ᄐ | ᄅ | ᄅ+ㅅ | ᄀ | ᄏ | ᄒ | ᄁ | ᄌ | ᄌ | ᄎ | ᄎ | ㅅ | ㅅ | ᄍ | ᄁ+ㅅ |
臺灣方音 | ㄅ | ㄆ | ㆠ | ㄇ | ㄉ | ㄊ | ㄌ | ㄋ | ㄍ | ㄎ | ㄏ | ㆣ | ㄐ | ㄗ | ㄑ | ㄘ | ㄒ | ㄙ | ㆡ | ㄫ |
改良臺灣方音 | ㄅ | ㄆ | ㄪ | ㄇ | ㄉ | ㄊ | ㄌ | ㄋ | ㄍ | ㄎ | ㄏ | ㄫ | ㄐ | ㄗ | ㄑ | ㄘ | ㄒ | ㄙ | ㄖ | ㄫ◌゚ |
十五音 | 邊 | 頗 | 門 | 門 | 地 | 他 | 柳 | 柳 | 求 | 去 | 喜 | 語 | 曾 | 曾 | 出 | 出 | 時 | 時 | 入 | 語 |
韻母
[編輯]國際音標 | a | i | u | e | m | ŋ | o | ɔ | ua | ue | uai | ɪan | uan | iŋ | ɪk̚ | ã |
打氏教羅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麥氏教羅(馬) | a | e | oo | ay | uᵐ | eⁿᶢ | o | oe | wa | öey | wae | ëen | wan | eng | ek | ⁿa |
台氏教羅 | a | e | oo | ay | uᵐ | eⁿᶢ | o | o͘ | wa | öey | wae | ëen | wan | eng | ek | ⁿa |
羅氏教羅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ieng | iek | aⁿ |
麥氏教羅(廈)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k | aⁿ |
杜氏教羅 | a | i | u | e | m | ng | o | ɵ͘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k | aⁿ |
施氏教羅 | a | i | u | e | ɛm | ɛng | o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ing | ik | a̰ |
甘氏教羅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k | aⁿ |
巴氏教羅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臺羅拼音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nn |
TLPA音標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nn |
改良TLPA音標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N |
臺通拼音 | a | i | u | e | m | ng | o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ⁿ |
改良臺通拼音 | a | i | u | e | m | ng | e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aN |
臺語現代文 | a | i | u | e | m | ng | ø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g | va |
簡式臺語現代文 | a | i | u | e | m | ng | oe | o | ua | ue | uai | en | uan | eng | ek | va |
普實臺文 | a | i | u | e | m | ng | oi | o | oa | oe | oai | ien | oan | eng | eg | va |
科學臺文 | a | i | u | e | m | ng | y | o | ua | ue | uai | en | uan | ing | ik | n(g)a |
閩南拼音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ng | ik | na |
許極燉方案 | a | i | u | e | m | ng | or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eng | ek | aⁿ |
羅常培方案 | a | i | u | e | m | ng | ȯ | o | ua | ue | uai | ian | uan | ieng | iek | añ |
周辨明方案 | a | i | u | e | m | ng | o | o͘ | oa | oe | oai | ian | oan | eng | ek | aⁿ |
西拼甲式、丙式 | а | и | у | э | м | н | о | оо | уа | уэ | уай | янь | уань | ин | йк | aᵸ |
西拼乙式 | а | и | у | э | м | ӈ | ә | о | уа | уэ | уаи | эн | уан | иӈ | ик | ан̃ |
臺語諺文 | 아 | 이 | 우 | 에 | 음 | 응 | 어 | 오 | 와 | 웨 | 왜 | 얀 | 완 | 잉 | 익 | 앗 |
臺灣方音 | ㄚ | − | ㄨ | ㆤ | ㆬ | ㆭ | ㄛ | ㆦ | ㄨㄚ | ㄨㆤ | ㄨㄞ | ㄧㄢ | ㄨㄢ | ㄧㄥ | ㄧㄍ | ㆩ |
改良臺灣方音 | ㄚ | − | ㄨ | ㄝ | ㄇ | ㄥ | ㄜ | ㄛ | ㄨㄚ | ㄨㄝ | ㄨㄞ | ㄧㄢ | ㄨㄢ | ㄧㄥ | ㄧㄍ | ㄚ゚ |
五十字母 | 嘉 | 居 | 居 | 伽 | 姆 | 鋼 | 高 | 沽 | 瓜 | 檜 | 乖 | 堅 | 觀 | 輕 | 億 | 監 |
聲調與其他
[編輯]若無特別標示,一律標本調。
拼音法 | 第一調 | 第二調 | 第三調 | 第四調 | 第五調 | 第六調 | 第七調 | 第八調 | 第九調 | 輕聲 | 鼻化元音 | 零聲母 |
IPA調符 | ˦˦ | ˥˩ | ˨˩ | ˧˨ | ˨˦ | 不適用 | ˧˧ | ˧˥ | ˧˥ | ◌̊ | ◌̃ | ʔ |
本調調值 | 44 | 53 | 21 | 320 | 24 | 不適用 | 33 | 350 | 35 | 22 | 不適用 | 不適用 |
教羅 | ◌ | ◌́ | ◌̀ | ◌(p/t/k/h) | ◌̂ | 無 | ◌̄ | ◌̍(p/t/k/h) | ◌̆ | --◌ | ◌ⁿ | 不標號 |
臺羅拼音 | ◌ | ◌́ | ◌̀ | ◌(p/t/k/h) | ◌̂ | ◌̌ | ◌̄ | ◌̍(p/t/k/h) | ◌̋ | --◌ | ◌nn | 不標號 |
TLPA音標 | ◌1 | ◌2 | ◌3 | ◌(p/t/k/h)4 | ◌5 | ◌6 | ◌7 | ◌(p/t/k/h)8 | ◌9 | ◌0 | ◌nn | 不標號 |
改良TLPA音標 | ◌1 | ◌2 | ◌3 | ◌(p/t/k/h)4 | ◌5 | ◌6 | ◌7 | ◌(p/t/k/h)8 | ◌9 | ◌0 | ◌N | 不標號 |
臺通拼音變 | ◌ | ◌̀ | ◌̱ | ◌̱(p/t/k/h) | ◌̆ | 無 | ◌̄ | ◌(p/t/k/h) | ◌́ | ◌̊ | ◌ⁿ | 不標號 |
改良臺通拼音變 | ◌ | ◌ˋ | ◌^ | ◌(p/t/k/h)˙ | ◌ˇ | 無 | ◌_ | ◌(p/t/k/h)ˋ | ◌ˊ | ◌。 | ◌N | 不標號 |
臺語現代文 | ◌f | ◌r | ◌x | ◌(b/d/g/q) | ◌◌ | 無 | ◌ | ◌(p/t/k/h) | ◌◌r | ~ ◌ | v◌ | y(i)/w(u) |
簡式臺語現代文 | ◌f | ◌r | ◌x | ◌(b/d/g/q) | ◌◌ | 無 | ◌ | ◌(p/t/k/h) | ◌◌r | ~ ◌ | v◌ | y(i)/w(u) |
普實臺文 | ◌f | ◌r | ◌x | ◌(b/d/g/q) | ◌◌ | 無 | ◌ | ◌(p/t/k/h) | ◌◌r | ~ ◌ | v◌ | y(i)/w(u) |
科學臺文 | ◌x | ◌r | ◌w | ◌(b/d/g/h) | ◌◌ | 無 | ◌ | ◌(p/t/k/c) | ◌◌r | 無 | n(g)a | 不標號 |
閩南拼音 | ◌̄ | ◌̌ | ◌̀ | ◌̄(p/t/k/h) | ◌́ | 無 | ◌̂ | ◌́(p/t/k/h) | 無 | &無 | na | y(i)/w(u) |
許極燉方案 | ◌̄ | ◌̀ | ◌̖ | ◌h | ◌̌ | 無 | ◌ | ◌̄h | ◌̣ | ◌ⁿ | y(i)/w(u) | |
羅常培方案 | ◌ | ◌◌ | ◌h | ◌q | ◌r | 無 | ◌rh | ◌rq | ◌ | .◌ | ◌ñ | 不標號 |
周辨明方案 | ◌ | ◌r | ◌d | ◌(p/t/k/h) | ◌◌ | 無 | ◌l | ◌(pp/tt/kk/hh) | 無 | ◌h | 無 | 不標號 |
西拼 | ◌ | ◌́ | ◌̀ | ◌(п/т/к/х) | ◌̂ | ◌̌ | ◌̄ | ◌̍(п/т/к/х) | ◌̋ | --◌ | ◌ᵸ | 不標號 |
臺語諺文本 | ㅇ | ㄹ | ㄴ | ㅇ(ᄇ/ᄃ/ᄀ/ㅎ) | ㅅ | 無 | ㄱ | ㅂ(ᄇ/ᄃ/ᄀ/ㅎ) | 無 | 無 | +ㅅ | ᄋ+ |
臺語諺文變 | 이 | 리 | 니 | 이(+ᄇ/+ᄃ/+ᄀ/+ㅎ) | 시 | 無 | 기 | 비(+ᄇ/+ᄃ/+ᄀ/+ㅎ) | 無 | 無 | +ㅅ | ᄋ+ |
臺灣方音 | ◌ | ◌ˋ | ◌˪ | ◌(ㆴ/ㆵ/ㆶ/ㆷ) | ◌ˊ | ◌ˋ | ◌˫ | ◌(ㆴ/ㆵ/ㆶ/ㆷ) | 無 | 無 | ㆩ,ㆥ,ㆪ,ㆧ,ㆫ,ㆮ,ㆯ | 不標號 |
漢字臺音 | 君 | 滾 | 棍 | 骨 | 群 | 不適用 | 郡 | 滑 | 昨昏 | 啊 | 嬰 | 溫 |
調型 | 高平 | 高降 | 低降 | 低降促 | 低升 | 不適用 | 中平 | 高升促 | 高升 | 低平 | 不適用 | 不適用 |
調類 | 陰平 | 陰上 | 陰去 | 陰入 | 陽平 | 陽上 | 陽去 | 陽入 | 高升 | 不適用 | 不適用 | 不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