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麵
上菜順序 | 主食 |
---|---|
起源地 | 中華料理 |
上菜溫度 | 熱食 |
拌麵,又稱乾拌麵,粵語及臺灣國語稱作撈麵[1][註 1][註 2],是指把瀝乾的麵條拌以醬料(或其他調味料)一起食用的吃法。
拌麵在宋朝就有出現,據《東京夢華錄》、《夢梁錄》、《武林舊事》等書就有混合醬汁、肉的拌肉麵[3]。
天津撈麵
[編輯]天津市稱拌麵為撈麵,其中大多為打滷面。天津市民在隆重場合多食用四碟撈麵,即搭配四碟炒菜、四種菜碼的打滷面,其中四碟炒菜一般為清炒蝦仁、炒雞蛋、肉絲炒香乾、糖醋麵筋絲,但實際上並不局限於這四種。[4][5]此外,在喜慶場合,面碼中會加入紅粉皮。
山西地區
[編輯]晉語區,如山西中部等地,正餐時吃麵的習慣也通常是將麵煮好後撈出瀝乾後加入另外單獨炒好的菜,拌在一起食用,所用的麵,做法不限,可以是搟面、削麵、剔羹、拉麵、擦羹等等,所用的麵粉更是多樣,可以是白麵、紅麵、莜麵、各種豆麵等。
福建拌麵
[編輯]在福建,拌麵是扁平的,通常在麵條經骨湯煮熟之後,放入已經備好在盤底的花生醬和豬油,鹽,味精等調味料中加以攪拌,通常和扁肉(或稱扁食)搭配,被稱作情侶套餐,沙縣小吃的最經典代表。拌麵不僅是著名的福建小吃之一,也是海外閩系社區中,當地福建人的生活食品之一。
武漢熱乾麵
[編輯]在湖北省府武漢,熱乾麵是武漢人最愛吃的食品之一,常被用來當作早餐或宵夜。熱乾麵的做法是,事先把鹼水麵煮至半熟,加入芝麻油拌勻晾涼待用,等吃的時候再把麵條重新放入滾水中燙至全熟,瀝乾水分後撈起,然後在麵裡加入芝麻醬、芝麻油、醬油及其它佐料後拌勻即可食用。
港式撈麵
[編輯]粵港澳一帶通常使用雞蛋麵,偶爾亦以河粉來代替,有時亦會加上一些配料食用。
在廣東,撈麵一般多以蠔油作為醬料,再加上菜心及餛飩、牛腩或牛筋食用。做法是把麵放湯煮好,汆水後食用。近年亦出現「撈出前一丁」(俗稱「撈丁」)的食法,傳統上,吃「撈麵」時會佐以炸醬、牛腩、豬手。約1990年代起,香港有即食麵生產廠商推出即食撈麵,其麵放在一個有小孔的一次性膠盒內,放入開水把麵塊煮軟後,再從盒蓋的小孔中把水倒出。
新疆拌麵也稱為拉條子,是中國新疆以及西北部分地區當地居民的家常飯食。面是手工拉制的麵條且有韌性。煮熟後通常要過一遍涼水,使得麵條更加勁道。食用時,因要與帶有較多湯汁的「拌麵菜」「拌」在一起食用,「拌麵」因此得名。拌麵菜有多種,常見的如過油肉,蔥爆肉,辣皮子肉,白菜肉,皮芽子肉[6]等。在中國大陸西北方區域,「拌麵」一詞一般默認為指新疆拉麵,其餘地方手工製作的麵條分別用「手擀麵」「扯麵」等詞語代表。
蔥油拌麵
[編輯]蔥油拌麵是蘇滬地方的傳統麵食,也是上海的著名小吃。做法是把小蔥切成段,再放入食用油用小火熬製成焦黃色,隨後加入白糖和醬油製成蔥油,最後將煮熟的麵條瀝乾水分並拌上蔥油即可食用。另外也可根據個人喜好加入放蝦米、肉絲等其他配料。
印尼撈麵
[編輯]乾拌麵評選
[編輯]《ETtoday新聞雲》於 2019 年 10 月 18 日~ 11 月 19 日 舉辦《ETtoday星食榜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乾拌麵人氣票選,主辦單位經過收集各種實體店面、網路通路的銷售數據後,《ETtoday星食榜》選出目前在市面上相當具有人氣的乾拌麵12強。乾拌麵12強品牌完整名單(按照筆劃排序):KIKI椒麻拌麵、大師兄銷魂拌麵、太和殿麻辣拌麵、水喔千拌麵黑麻油麵線、瓦城泰式酸辣乾拌麵、老媽拌麵成都擔擔麵、金博家蔥蔥回魂麵、阿舍食堂外省乾麵油蔥口味、曾拌麵香蔥椒麻、詹麵堅果辣沾麵、賈以食日麻花拌麵、麵大師櫻花蝦蔥油拌麵。
註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 撈. [2007-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7).
- ^ 【台南 東區】川巴子海底撈麵。點餐後才開始製麵|台南首創海底撈麵Q彈帶勁. [2020-1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6).
- ^ 中國食文化(1)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6-23.
- ^ 由國慶. 天津捞面成大席. 今晚報. 2018-10-19 [2019-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31).
- ^ “四碟捞面”菜码讲究. 中老年時報. 2019-02-06 [2019-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31).
- ^ 皮牙子是新疆維吾爾語,指的是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