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赣州市:修订间差异

坐标25°49′50″N 114°55′58″E / 25.8306°N 114.9328°E / 25.8306; 114.9328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
补救2个来源,并将0个来源标记为失效。 #IABot (v1.4.2)
第65行: 第65行:
|tree =
|tree =
|flower =
|flower =
|website = http://www.ganzhou.gov.cn/
|website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23123820/http://www.ganzhou.gov.cn/
|web_title = 赣州市人民政府
|web_title = 赣州市人民政府
|footnotes =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http://www.jxstj.gov.cn/resource/nj/2016CD/indexch.htm 《江西统计年鉴-2016》]
|footnotes =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http://www.jxstj.gov.cn/resource/nj/2016CD/indexch.htm 《江西统计年鉴-2016》]
第501行: 第501行:
==外部链接==
==外部链接==
* [http://gz.jxcn.cn 中国赣州网]
* [http://gz.jxcn.cn 中国赣州网]
* [http://www.ganzhou.gov.cn 赣州市人民政府]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323123820/http://www.ganzhou.gov.cn/ 赣州市人民政府]


{{客家民系}}
{{客家民系}}

2017年7月22日 (六) 15:48的版本

赣州市
地级市
鬱孤台
赣州市在江西省的地理位置
赣州市在江西省的地理位置
坐标:25°49′50″N 114°55′58″E / 25.8306°N 114.9328°E / 25.8306; 114.9328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江西省
設立1998年12月24日
政府駐地章贡区
下级行政区3市辖区、1縣級市、14
政府
 • 市委書記李炳軍[1]
 • 人大常委會主任陈晓春
 • 市長曾文明[2]
 • 政協主席刘建平
面积
 • 地级市39,363 平方公里(15,198 平方英里)
 • 市區5,324 平方公里(2,056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江西省23.58%)
最高海拔2,061.3 公尺(6,762.8 英尺)
人口(2015)
 • 常住854.71萬人
 • 排名全省第1位(佔全江西省18.72%)
 • 密度217.1人/平方公里(562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5)147.26萬人
 • 城镇(2015)388.97萬人
語言
 • 方言客家话宁龙片于桂片[3]西南官话赣州话[4]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郵政編碼341000
電話區號797
車輛號牌赣B
气候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温19.4 ℃
年降水1,461.2毫米
行政区划代码360700
舊稱虔州
国内生产总值(2015)¥1,973.87亿(全省第2位,佔全江西省11.71%)
316.91亿美元汇率
人均¥23,148(全省第11位
3,716美元(汇率)
網站赣州市人民政府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江西统计年鉴-2016》

gàn州市,简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常称为赣南地区,是中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之一、江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江西省的南大门,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赣州东接福建省三明市龙岩市,南至西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江西省吉安市抚州市,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

赣州是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和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赣州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

赣州历史悠久,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江西省三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有着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堪舆(风水)文化发源地等美誉。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置南壄县,隶九江郡,为赣南建置之始。

三国嘉禾五年(236年),置庐陵南部都尉,治雩都

太康三年(282年),改置南康郡,治雩都。永和五年(349),郡治从雩都迁至赣县(章、贡两水间,今章贡区)。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虔州。唐朝虔州治赣县,在今赣州市区,而不是今天的赣县

淳化元年(990年),以虔州原辖南康、大庾、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大庾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

二年(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赣州、南安两路改为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县直隶于省。三年(1914年)设赣南道。十五年(1926年),废赣南道,县直隶于省。

1949年7月,成立赣州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8月析赣州镇设赣州市。1949年9月成立宁都(瑞金)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2年8月,撤销宁都分区。1954年5月,成立赣南行政公署。1964年5月成立赣州专区。1971年1月改称赣州地区。

1999年7月,撤销赣州地区设立赣州市,原县级赣州市改设章贡区。[5]

2013年11月12日国务院批准撤县级市南康市设南康区[6][7][8]

2016年10月,赣县撤县设区获批复[9]。设立赣州市赣县区[10]

自然地理

赣州城区卫星图

[3]

地理位置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邻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毗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韶关市,西接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市和抚州市。地处北纬24°29′~27°09′,东经113°54′~116°38′之间。纵距295千米,横距219千米,全市总面积39379.64平方千米,占江西总面积的23.6%,为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的腹地,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长江经济区与华南经济区的纽带。“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自古就是“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战略要地。赣州市人民政府驻章贡区,距省会南昌市423千米,距首都北京市2021千米,距广东省广州市465千米,距台湾海峡360千米。

地势

山脉的分布和走向组成地貌骨架。环绕赣州市四周的有武夷山、雩山、诸广山及南岭的九连山、大庾岭等,众多的山脉及其余脉,向中部及北部逶迤伸展,形成周高中低、南高北低地势。群山环绕,断陷盆地贯穿于全市,以山地、丘陵为主,占总面积的80.98%。其中全市丘陵面积24053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61%;全市山地总面积8620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1.89%;兼有50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面积670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7%。海拔高度,全市平均在300~500米之间,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450座,崇义、上犹与湖南省桂东3县交界处的齐云山鼎锅寨海拔2061米为最高峰,赣县湖江镇张屋村海拔82米为最低处。

地貌

西部中、低山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西部的上犹县紫阳、寺下以西,崇义县西部及大余县内良、河洞、荡坪、左拔一线,主要山体为罗霄山脉南的诸广山脉及南岭山脉的大庾岭,海拔500~2061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强烈,基岩裸露,山坡陡峭,山顶多呈锯状、垄状,局部地方因沿节理裂隙风化和强烈流水侵蚀切割,可见锯齿状峰林、石笋、蘑菇山;有V型峡谷和嶂谷发育,也有瀑布、温泉分布。境内为赣江支流上犹江、章水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茂密,森林、草场、水利资源丰富。

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 

蔣經國於赣州視察(1939)
八境台

主要分布在赣州南部的赣县、于都、会昌、瑞金南部及信丰、安远、寻乌、龙南、全南、定南全境,主要山体为九连山和武夷山南段。其中强烈上升和侵蚀切割较强的低山地貌分布在中山的山前地带,如会昌北面的武夷山南段,寻乌的中山排、桂竹帽,信丰的金盆山、油山,龙南的九连山,海拔500~10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山坡陡峭,山脊呈鳍状、垄状、尖峰状,流水切割较强,有V形谷发育,境内为赣江支流桃江、湘江、濂水等河发源地,植被覆盖好,为主要林区,以次生林居多,草场、矿产、水利资源丰富;间歇抬升,中等侵蚀和剥蚀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山前地带,海拔200~5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缓慢,具有间歇抬升现象,基岩裸露,有薄层风化壳发育,并有崩塌、滑坡现象,流水切割中等,山坡较陡,山脊平缓,呈长垣状、垄状、馒头状,植被较稀疏,多河曲和侵蚀小盆地发育,为林农垦殖区。

中部丘陵河谷侵蚀堆积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中部的于都红色盆地底部及赣江主要支流上犹江、章江、桃江、贡水等河流中、下游两岸,海拔小于300米,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升降缓慢,有间隙性,风化强烈、风化壳厚,沟谷宽广,流水平缓,水土流失严重,有崩塌、滑坡、坳谷和冲沟发育,垄岗多向河谷倾斜,坡度平缓,山脊多呈垄岗状、波浪状,植被稀疏,岗地、阶地自然水源不足,但土壤肥沃,水利设施较好,是重要的农业区。

东北部低山、丘陵构造剥蚀地貌 

主要分布在赣州东北部的兴国、宁都、石城及于都、瑞金北部,主要山体为雩山山脉及武夷山脉的北段。其中较强上升中度侵蚀切割低山地貌分布在雩山山脉两侧和武夷山山脉北段,其特点是新构造运动上升较强,流水侵蚀切割中等,山势较陡,山脊呈锯状、垄状,境内为赣江支流平江、梅江、绵江等河流发源地,植被覆盖较差,森林资源较少,水利资源较丰富,草山、草坡较多,为森林培植、农牧区;以剥蚀为主中等侵蚀缓慢抬升的丘陵地貌分布在低山前缘和断陷盆地地区,其特征是新构造运动缓慢抬升,山势平缓,呈缓坡状、垄状、馒头状,风化强烈,境内植被稀疏,森林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为水土保持和主要农业区。

溶蚀侵蚀地貌 

由灰岩组成的岩溶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于都的梓山及银坑、瑞金的云石山、会昌的西江等地。山体多奇峰怪石,呈锯状、垄状或为面牙式、石林式山脊,有暗河、溶洞发育。由红岩形成的丹霞低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龙南的武当山、宁都的翠微峰和赖村、章贡区通天岩等地。由含钙质的厚层砂砾岩,经流水沿裂隙长期侵蚀,形成了岩壁直立或近似直立的石柱,桌形山、方山、单面山和各种洞穴等。   

山脉

赣州市位于南岭之北,山峰环列,山峦起伏,坡度较陡,一般在16~45度之间。环绕于四周的山脉:东有武夷山脉盘踞,为赣、闽两省天然分水岭,东属福建、西属江西;南有南岭山脉的大庾岭和九连山横亘,为赣、粤两省天然屏障,岭南是广东,岭北是江西;西有诸广山脉屏后,将赣、湘两省相连,西麓为湖南,东麓为江西;中东部有雩山山脉贯穿,以宁都肖田为发端,从东北向西南的兴国、于都延伸至赣县、安远和会昌,斜座在贡江岸边。武夷山山脉,蜿蜒在石城、瑞金、于都、会昌、寻乌、宁都等县的部分地方,面积7932.65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20.14%;南岭山脉(大庾岭和九连山),盘踞在大余、信丰、全南、龙南、定南全境和安远、寻乌、会昌、南康、赣县、于都、章贡区的部分地方,面积17613.28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44.73%;诸广山山脉,盘踞在上犹、崇义的全部和大余、南康、赣县、章贡区的部分地方,面积6707.73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17.03%,其东麓主要山峰齐云山海拔2061.3米,为赣南境内第一峰;雩山山脉,盘踞在宁都、于都、兴国、会昌、安远、赣县等县的部分地方,面积7125.98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18.1%。   

河流

赣州市四周山峦重叠、丘陵起伏,形成溪水密布,河流纵横。地势周高中低,南高北低,水系呈辐辏状向中心——章贡区汇集。赣南山区成为赣江发源地,也成为珠江之东江的源头之一。千余条支流汇成上犹江、章水、梅江、琴江、绵江、湘江、濂江、平江、桃江9条较大支流。其中由上犹江、章水汇成章江;由其余7条支流汇成贡江;章贡两江在章贡区相会而成赣江,北入鄱阳湖,属长江流域赣江水系。另有百条支流分别从寻乌、安远、定南、信丰流入珠江流域东江、北江水系和韩江流域梅江水系。区内各河支流,上游分布在西、南、东边缘的山区,河道纵坡陡,落差集中,水流湍急;中游进入丘陵地带,河道纵坡较平坦,河流两岸分布有宽窄不同的冲积平原。

赣江 

赣江以章、贡二水在章贡区汇合而得名,古代传说以“赣巨人”而名水。主源为贡水,发源于石城县横江镇洋地石寮岽,为江西省最大河流。赣州市境内赣江长度45千米(自章贡区八境台至赣县尧口),自南向北流向。河流落差11米,平均坡降0.24‰。赣江在境内处北纬24°30′~27°10′、东经113°55′~116°35′。流域面积3.64万平方千米(包括由湖南、广东、福建省流入的流域面积1016平方千米),约占赣江总流域面积8.12万平方千米的44.8%,流域形状近似侧面开口的马头形,全区18县(市)基本属于赣江上游区。

赣州生產的重晶石礦
赣江一级支流
章水

古称豫章水,章贡区俗称境内章水为西河。发源于崇义县聂都山张柴洞,流经崇义、大余、上犹、南康、赣县,在章贡区八境台汇入赣江。章水主河长199千米,由西向东流,落差861米,平均坡降4.33‰。章水流域面积7696平方千米(包括由广东、湖南省流入的流域面积599平方千米),流域形状近似四方形,地势西南面高,东北面低。

贡水

古称湖汉水,又称雩江、会昌江,章贡区俗称境内贡水为东河。发源于石城横江镇洋地石寮岽(赣源岽),流经石城、瑞金、会昌、于都、宁都、兴国、全南、龙南、信丰、安远、赣县,于章贡区八境台汇入赣江。贡水主河长278千米,落差309米,自东向西流,贡水流域面积26589平方千米(包括由广东、福建省流入的流域面积282平方千米),流域形状近似倾斜的菱形。东西狭,南北长,东南高,西北低。

赣江二级支流
上犹江

原名豫水,又名犹水、北章水。发源于湖南汝城东岗岭,流入集龙墟后入江西,经崇义、上犹,于南康凤岗三江口流入章水。主河长189千米,落差615米,平均坡降3.25‰。流域面积4583平方千米,其中510平方千米来自湖南。流域形状拟梯形,自西向东蜿蜒于山岭之间,河床多礁石滩险,上犹江电厂即建在铁扇关下著名的陡水滩上。

朱坊河

又称扬眉水、河田水。发源于崇义宝山癞痢石、经崇义扬眉、南康朱坊,于镜坝流入章水。主河长80千米,自西向东流,落差475米。流域面积367平方千米。

湘水

又称雁门水。发源于寻乌大坳上,流经寻乌罗珊和会昌筠门岭、右水、麻州,于会昌县城与绵江会合流入贡水。主河长101.34千米,自南向北流,落差743米,平均坡降1.63‰。流域面积2056.2平方千米,其中133平方千米来自福建省,流域形状近似长方形。

濂水

又称梅林江、安远江,发源于安远九龙嶂,流经安远、会昌、于都县,在会昌境内桑园坝流入贡水。主河长126千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508米,平均坡降4.13‰。水流湍急,滩险较多。流域面积2259.4平方千米,形似菱形。

小溪水

又称新陂河。发源于安远老村耙泥嶂,流经于都祁禄山、小溪、新陂,于小溪口流入贡江。主河长60千米,自南向北流,落差305米,平均坡降3.2‰。流域面积664平方千米,形似柳叶形。

桃江

又名信丰江。发源于赣、粤交界的全南县饭池嶂,流经全南、龙南、定南、信丰、赣县,于赣县伏坳流入贡水。主河长289千米,自西南流向东北,落差558米,平均坡降1.93‰,水流湍急,滩险礁多。流域面积7803.44平方千米,其中有149.27平方千米来自广东省,流域形似关刀形,地势东、南、西三面高,北面低,成马蹄形。

绵江

又称瑞金河,是贡水在会昌县城以上的上游河道,发源于石城县鸡公岽,流经瑞金日东、县城,武阳、谢坊,在会昌县城注入贡水。主河长130千米,自东北流向西南,落差243米,平均坡降2.13‰。多险滩礁石。流域面积1863平方千米,其中有135个平方千米来自福建,形似梯形。

澄江

又名西江河、九堡水。发源于瑞金仙坛脑,流经瑞金九堡、云石山、会昌西江、小密,在于都水口流入贡水。主河长88千米,落差239米。流域面积831平方千米,形似L字形。

梅川

古称河水,也称宁都江、梅江。发源于宁都与宜黄县交界的王陂嶂,流经宁都吴村、洛口、东山坝、县城、瑞金瑞林寨、于都曲洋、段屋,于龙舌嘴流入贡水。主河长220千米,自北向南流,过宁都县城后改向西南流,落差528米,平均坡降2.4‰。至新街河道弯曲接近360°,俗称吊洲湾,已截弯取直建水电站。河道固定中洲多达50个以上,洲上灌木丛生,两岸多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流域面积6789.12平方千米,东、西、北3面高,南面低,形状近似Y字形。

平江

又称兴国江、平固江。发源于宁都猴子嶂,流经兴国陈也、古龙冈、长冈、县城、龙口、赣县南塘、吉埠,于江口塘流入贡水。主河长132千米,自东北流向西南,过兴国县城后改向南流,落差753米,平均坡降5.7‰。流域面积2926平方千米,形似T字形,其中水土流失面积约占57%,兴国县境流域范围内85%山地面积水土流失,造成河床普遍淤高2~4米,砂河床高于农田。

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赣州市现辖3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14个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赣州市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赣州市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11] 区划名称 汉语拼音 面积[12]
(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行政区划[13]
街道 其中:
民族乡
社区 行政村
360700 赣州市 Gànzhōu Shì 39317.14 章贡区 341000 7 141 142 1 366 3461
360702 章贡区 Zhānggòng Qū 592.81 解放街道 341000 5 9 67 116
360703 南康区 Nánkāng Qū 1748.44 蓉江街道 341400 2 6 12 1 27 279
360704 赣县区 Gànxiàn Qū 2992.21 梅林镇 341100 11 8 21 276
360722 信丰县 Xìnfēng Xiàn 2866.48 嘉定镇 341600 13 3 38 260
360723 大余县 Dàyú Xiàn 1324.50 南安镇 341500 8 3 13 105
360724 上犹县 Shàngyóu Xiàn 1537.78 东山镇 341200 6 8 9 131
360725 崇义县 Chóngyì Xiàn 2211.33 横水镇 341300 6 10 7 124
360726 安远县 Ānyuǎn Xiàn 2351.33 欣山镇 342100 8 10 14 151
360727 龙南县 Lóngnán Xiàn 1642.36 龙南镇 341700 8 5 11 94
360728 定南县 Dìngnán Xiàn 1318.53 历市镇 341900 7 16 119
360729 全南县 Quánnán Xiàn 1505.66 城厢镇 341800 6 3 8 90
360730 宁都县 Níngdū Xiàn 4055.10 梅江镇 342800 12 12 26 299
360731 于都县 Yúdū Xiàn 2895.48 贡江镇 342300 9 14 31 344
360732 兴国县 Xīngguó Xiàn 3209.33 潋江镇 342400 7 18 10 304
360733 会昌县 Huìchāng Xiàn 2709.91 文武坝镇 342600 6 13 27 242
360734 寻乌县 Xúnwū Xiàn 2322.95 长宁镇 342200 7 8 6 173
360735 石城县 Shíchéng Xiàn 1582.56 琴江镇 342700 5 5 18 131
360781 瑞金市 Ruìjīn Shì 2450.38 象湖镇 342500 7 10 17 223
注:章贡区数字包含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所辖1街道、4镇。

人口

赣州市各区(县、市)人口数据
区划名称 常住人口[14](2010年11月) 户籍人口[15]
(2010年末)
总计 比重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赣州市 8368447 100 212.84 9072674
章贡区 642653 7.68 1320.78 646619
赣 县 546964 6.54 182.80 616133
信丰县 664047 7.94 231.66 730695
大余县 289378 3.46 218.48 305688
上犹县 257464 3.08 167.43 309109
崇义县 187234 2.24 84.67 207555
安远县 340740 4.07 144.91 373395
龙南县 300301 3.59 182.85 313767
定南县 172771 2.06 131.03 208091
全南县 180691 2.16 120.01 189819
宁都县 794806 9.50 196.00 776107
于都县 853457 10.20 294.76 1020931
兴国县 719830 8.60 224.29 778064
会昌县 445137 5.32 164.26 500373
寻乌县 288207 3.44 124.07 316544
石城县 278246 3.32 175.82 313327
瑞金市 618885 7.40 252.57 662994
南康市 787636 9.41 424.67 803463

2011年赣州市总户数275.18万户,总人口918.26万人,比年初增加10.99 万人。农业人口729.59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5%;非农业人口188.67万人,占总人口的20.5%。男性476.92万人,女性441.34万人。平均每户人口数为3.34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3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3.53‰,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52‰[16]

全市汉族人口888.95万人,占总人口的99.1%。有杂散居少数民族成分41个,人口8.04万人(含外出人口),分布在19个县(市、区)(含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4个乡(镇)、486个村,以畲族为主,回族集中在章贡区,瑶族集中在全南,有民族村30个。少数民族分别是:畲、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高山、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独龙、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怒、乌孜别克、鄂温克等民族[17]

自然资源

[4]
赣南地处中亚热带,位置优越。因距海洋较近,可受海洋气候调节,又因环列四周的高山,相对减缓了东南台风和西北寒潮的侵袭,因此气候温暖,热量充沛,湿润多雨,天时、地利兼而有之,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堪称宝地。

土地资源

全市总土地面积3931714.1公顷,由于地质构造关系和受成土诸因素影响,形成了土地类型地域性强,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山地多、平原少,耕地面积小、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土地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的特点。2009年,全市农用地有3601818.6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68142.9公顷,园地85224.3公顷,林地3014791.1公顷,牧草地740.4公顷,其他农用地132919.9公顷;建设用地有155803.8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3397.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915.8公顷,水利设施用地18490.5顷;未利用地119237.5公顷;其他土地54854.2公顷。除林地高于全国人均占有数外,余均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

水资源

境内大小河流1270条,河流面积14.49万公顷,总长度为16626.6千米,河流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42千米。多年年均水资源量为335.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3900立方米,略大于全省人均量,比全国人均2300立方米高出70%。赣州市基本属富水区。在水资源中,地表水资源为327.5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动量为79.13亿立方米,占河川总流量的24.46%。境内温泉53处,除章贡区、赣县、南康外,其余15县(市)均有分布,以寻乌最多,达14处。水温最高79℃的1处,最低21~23℃的3处,出水量最大的为崇义县分水坳温泉50升/秒,其次为安远县虎岗温泉24.89升/秒。温泉水已有一部分开发用来养鱼、育秧、养殖、洗涤、旅游等。

森林资源

赣南是我国商品林基地和重点开发的林区之一。植物区系具有种类繁多,成分复杂,起源古老等特点。保留了大量的第三纪植物区系,是古老植物种属的“避难所”,是东亚植物区系的发源地之一,还是我国特有植物珍贵树种较多的地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赣南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有较多森林野生动物(昆虫)种类分布在境内各地。西南部的九连山,是我国中亚热带南缘东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段,保存了一些野生动植物的活化石和珍贵树种。

植物资源 

据历年多次森林植物调查资料估算,境内森林野生有经济价值的植物主要有3类220科2298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74种,裸子植物9科29种,被子植物180科2195种。在这些植物中,有乔、灌、藤本树种1600~1800多种,已掌握的有134科1736种,采集有标本的126科384属1170余种,其中:乔木树种500余种,灌木(含藤本)树种650余种,竹类20余种;有珍稀濒危树种124种,属于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40余种;引进树种200多种。赣南树木园采种育苗上山造林和原有的树种保存1300多种,其中珍稀树种131种。
贛南地形复杂,地域差异大,森林树种垂直分布比较明显,综合《江西森林》等书籍、资料和调查情况是:海拔500米以下丘陵岗地的林木树种多为马尾松、杉木、油茶、毛竹、黄竹、茅栗、白栗、樟树、苦槠、银木荷、南岭栲、红楠等;海拔500~700米的低山多为壳斗科的麻栎、锥栗、丝栗栲等,黄檀、拟赤杨、马尾松、毛竹、杉木、泡桐、漆树、深山含笑、乌桕、观光木、茶梨、猴喜欢、天料木、苦梓、杜英属、小山竹、黄樟、大叶楠、厚皮树、枫香等树种;海拔700~1000米的山地多为甜槠栲、钩栗、山合欢、椴树、冬青、光皮桦、化香、竹柏、黄杨、枫香等树种;海拔1000米以上低中山地多为天然灌木类,如杜鹃、鸟饭、檵木、小叶石楠、马银花、猴头杜鹃、野山茶、吊钟花、冷剑竹等树种。尽管赣南林地纬度相差2~3度,但林木树种水平分布上差异不大,树种分界线不明显。
境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31种,其中Ⅰ级4种,Ⅱ级27种;列入省级重点保护植物7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31种分别是: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伯乐树(国家一级),苏铁(国家一级),银杏(国家一级),香果树(国家二级),香樟(国家二级),福建柏(国家二级),金钱松(国家二级),华南五针松(国家二级),穗花杉(国家二级),榧树(国家二级),白豆杉(国家二级),厚朴(国家二级),;凹叶厚朴(国家二级),半枫荷(国家二级),金荞麦(国家二级),红豆树(国家二级),花榈木(国家二级),毛红椿(国家二级)红椿(国家二级),长序榆(国家二级),任豆(国家二级),伞花木(国家二级),榉树(国家二级),苦梓(国家二级),闽楠(国家二级),浙江楠(国家二级),润楠(国家二级),楠木(国家二级),野大豆(国家二级),金毛狗(国家二级)。

微生物资源 

境内森林有经济价值的微生物资源主要是野生大型真菌,有2纲6目21科84种。其中层菌纲4目19科80种;复菌纲2目2科4种。

动物资源 

赣南历史上曾有剑齿象、犀牛、大熊猫、金丝猴、长臂猿、麋鹿等动物繁衍生息。随着气温的下降,北宋以后,上述动物逐渐向西南退缩,先后绝迹于赣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关部门曾多次开展野生动物调查,基本查清了赣南森林野生动物(包括昆虫)的种类和分布。除森林昆虫18目130科912种,并发现有全国新种、江西新种69种外,赣南有陆生野生保护动物125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的有48种,省级保护的77种。这些野生动物,既有南北广泛分布的种类;也有分布于华南亚区的种类;还有与西南亚区相似的部分动物种类。在它们中,有经济价值较高的和稀有的华南虎(20世纪60年代前有,80年代后销声匿迹)、金钱豹、猕猴、水鹿、水獭、苏门羚、平胸龟、黄腹角雉、白鹇、穿山甲、棘胸蛙、蟒蛇等,也有我国名产云豹和金猫;还有新近发现的江西新种花姬蛙、三叶蹄蝠。
据1997~2000年赣州市林科所按照全省统一组织、统一技术方法的调查结果显示,赣南共有森林陆生脊椎类野生有经济价值动物336种,分别隶属于29目86科。其中:鸟类17目43科198种,属东洋界区系的103种,古北界的63种,白喉斑秧鸡等19种是江西的新记录,雀形科种类占99种;境内常见鸟类有白头鹎、乌鸫、大山雀、灰胸竹鸡、八哥、画眉、环颈雉等10多种;在境内繁殖的鸟有125种,占鸟类总数的66.14%;冬候鸟51种,旅鸟13种;按80%可靠性对12种珍贵鸟类种群数量进行估算,大约灰胸竹鸡53193只、环颈雉27205只、画眉38799只。野生兽类7目23科55种,其中较为稀有的兽类有猕猴、棕鼯鼠、银星竹鼠、赤狐、豺、小灵猫、斑灵猫、金猫、豹、黑熊(群众反映有黑麂、华南虎、斑羚);栖息于山地的兽类47种,占85.45%;东洋界区系的45种,占81.82%;估计野猪的数量在13268~15824头之间。两栖类2目7科26种,优势种类有中华蟾蜍、沼蛙、泽蛙、黑斑蛙、花臭蛙、棘胸娃和大泛树蛙等。爬行类3目13科56种(蛇类调查于1992年5月至1994年10月,发现38种),其中优势种类有石龙子、北草蜥、赤链蛇、王锦蛇、草游蛇、水赤链、游蛇、小头蛇、灰鼠蛇、滑鼠蛇、中国水蛇、银环蛇、眼镜蛇、竹叶青等。赣南的爬行动物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体,占85.71%。另裾初步调查,境内有陆生非脊椎类野生动物昆虫类18目130科912种,主要为森林昆虫,其中鳞翅目最多,鞘翅目、半翅目次之。

矿藏资源

赣南是全国重点有色金属基地之一,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美誉。已发现矿产62种,其中有色金属10种(钨、锡、钼、铋、铜、铅、锌、锑、镍、钴),稀有金属10种(铌、钽、稀土、锂、铍、锆、铪、鉫、铯、钪),贵重金属4种(金、银、铂、钯),黑色金属4种(铁、锰、钛、钒)、放射性金属2种(铀、钍),非金属25种(盐、萤石、滑石、透闪石、硅石、高岭土、粘土、瓷土、膨润土、水品、石墨、石棉、石膏、芝硝、重晶石、云母、冰洲石、钾长石、硫、磷、砷、碘、大理岩、石灰岩及白云岩),燃料5种(煤、石..焰、泥炭、油页岩、石油)。以上矿产中经勘查探明有工业储量的为钨、锡、稀土、铌、钽、铍、钼、铋、锂、鉫、锆、铪、钪、铜、锌、铁、钛、煤、岩盐、萤石、硫、白云岩、石灰岩等20余种。全市有大小矿床80余处,矿点1060余处,矿化点80余处。全市保有矿产储量的潜在经济价值达3000多亿元。境内发现的砷钇矿、黄钇钽矿为我国首次发现的矿物。1983年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审查通过并正式确认的赣南矿,为世界首次发现的新矿物。

旅游资源

赣州人文荟萃,旅游资源丰富。全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座,国家AAAAA级旅游区1处,国家AAAA级旅游区10处,国家AAA级旅游区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64个点。
赣州在海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旅游品牌有4个:红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生态赣州。逐步形成以瑞金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以赣州中心城区为核心的江南宋城旅游产业集群、以龙南—赣县为核心的客家风情旅游产业集群、以安远—寻乌—定南和上犹—崇义—大余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以兴国三僚—章贡区马祖岩—赣县杨仙岭为核心的堪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赣州旅游格局。
赣州精品旅游线路有15条:生态旅游线、红色旅游线、江西红色文化旅游金牌线路、赣州市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赣州城区一日游、特种旅游线路、农业观光旅游线、客家旅游线、工业旅游线、水上观光旅游线、体育保健旅游线、专项旅游线、风水玄学旅游线、宗教文化考察线、客家民居考察游。

经济

2014年赣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43.6亿元,增长10%,总量全省第二,增速全省第三。财政总收入328.5亿元,增长17.2%。固定资产投资1608.8亿元,增长20.9%,增速连续三年居全省首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达3002.8亿元,增长14.9%。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00亿元,增长20%。全市民生类支出303.1亿元,增长11.6%,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56.6%,连续三年超过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35元,增长10.3%,增速全省第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6元,增长11.6%,增速连续两年全省第一。

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甘蔗烟草西瓜柑桔等。近年来大力发展脐橙种植产业。工业主要有金属冶炼,木材加工,松香采炼,制糖,烟草等,是中国主要的钨和稀土产地。近年来发展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与脐橙种植配套的脐橙加工产业和第三产业。

交通

旅游

荷兰人约翰·尼霍夫在1665年所画的赣州风景图

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赣州历史悠久,现有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赣南是中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具有众多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的历史遗迹;赣南环境优美,山川秀丽,具有良好自然风光;赣南还有独特的客家文化,民俗风情。

自然风光

人文景观

特色之乡

  • 唢呐之乡——于都
  • 将军县——兴国
  • 红色故都——瑞金
  • 中国脐橙之乡——信丰[5]
  • 中国甜柚之乡——南康[6]
  • 九龙蜜柚之乡——安远
  • 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蜜桔之乡——寻乌[7]
  • 中国瑞香之乡——大余[8]
  • 中国烟叶之乡、中国白莲之乡、赣江源头——石城[9]
  • 中国竹子之乡——崇义[10]
  • 中国板鸭之乡——赣县[11]
  • 中国米粉之乡——会昌[12]
  • 中国蜜梨之乡--定南[13]

教育

大学

均位于章贡区。

中学

主要的重点中学有:

主要的普通中学有:

主要的民办中学有:

水文特征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是以暴雨洪水为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区。每年4~9月为汛期,5~6月为洪水的多发季节,早汛和秋汛也是有发生。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329.2毫米,与多年平均值(1580.2毫米)比较减少15.9%。年径流量194.46亿立方米,全市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衡,汛期(4~9月)实测径流量为138.48亿立方米,占年径流量的71.2%,非汛期径流量为55.98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量的28.8%。[14]

降水与水情

年内,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以点暴雨为主,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本市西部的上犹、崇义、大余等县,年平均降水量1329.2毫米。其中,2月份出现春旱,8月底至9月中旬出现秋旱,11~12月降雨偏多。空间分布上降雨量以上犹县安和站1392.5毫米为最大,安远县年信江站865毫米为最小。7月1至4日,赣州市境内普降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平均降雨量约90毫米。暴雨中心位于崇义、大余、南康、信丰等县市,章水流域中上游平均过程降雨量为230.7毫米,以崇义县聂都乡聂都站548毫米为最大,大余县三江口站501毫米次之,崇义县石圳站408毫米第三,崇义铅厂站403毫米第四。过程累计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站点有307个,超过200毫米的站点有44个,超过300毫米的站点有12个。其中崇义县聂都站24小时降雨量达528毫米,6小时降雨量达346毫米,均超过我省有记录以来实测最大值。章水窑下坝水文站于7月4日14时30分出现121.53米的洪峰水位,超警戒2.53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21.26米,1961年6月6日)0.27米;实测洪峰流量1590 立方米/秒,比有记录以来实测最大流量(1330立方米/秒,1961年6月6日)大260立方米/秒。

水资源及用水量

本市属于水资源丰富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336.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约4000立方米,高于全省、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9年,全市水资源量为208.01亿立方米,与多年平均比较减少34.1%,低于都常年水平。
全市总用水量36.03亿立方米 ,其中:农林牧渔业用水量29.07亿立方米 ,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7%。工业与建筑业用水量3.08亿立方米 ,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6%。服务业用水量0.41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1.1%。居民用水量3.24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的9.0%。城镇环境用水量0.23亿立方米 ,占全市总用水量的0.7%。2009年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470立方米,与上年比较减少。

河流水质概况

年内,在赣江、贡水、章水、上犹江、桃江、梅川、绵江、平江、濂江、湘水、琴江、崇义水、九曲水、寻乌水等14条大中河流及18个县(市、区)设有45处水质监测断面,在各监测断面进行了4~6次水质监测,对江河水中金属化合物、非金属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等26个项目进行了监测分析。继续加大对章水赣州段、平江兴国段、贡水峡山站、寻乌水马蹄河寻乌段和定南水下历河定南段5个重点河段的水体监测力度。在继续做好东江源区寻乌水、定南水源区的水环境监测评价的同时,对新增的寻乌斗晏、定南长滩、信丰九渡、崇义杉皮埂、信丰九渡、会昌周田、赣县攸镇6个省、市界河断面和16个“百大哨口工程”的水质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其中,主要江河重要水域全年水质状况为:质地优良的Ⅰ、Ⅱ类别水质全年比例为37.7%,丰水期35.8%,枯水期37.7%;合格的Ⅲ类不全年为32.1%,丰水期28.3%,枯水期18.2%;轻度污染的Ⅳ类水质全年为17.0%,丰水期22.6%,枯水期15.1%;重度污染的Ⅴ类水全年为3.8%,丰水期为9.4%,枯水期为5.7%;严重污染的超Ⅴ类水质全年为9.4%,丰水期3.8%,枯水期15.1%。

气候

赣州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热量充沛,降水充足,雨热同期等特点。冬季较为温和,偶有寒冷天气。夏季漫长,十分炎热。年平均气温19.4℃。年均降水量1461.2毫米,主要集中于春夏季。

赣州市赣县区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27.7
(81.9)
29.5
(85.1)
32.2
(90.0)
35.1
(95.2)
36.5
(97.7)
38.4
(101.1)
40.0
(104.0)
41.2
(106.2)
38.8
(101.8)
36.6
(97.9)
32.8
(91.0)
29.1
(84.4)
41.2
(106.2)
平均高温 °C(°F) 12.4
(54.3)
14.3
(57.7)
17.9
(64.2)
24.3
(75.7)
28.6
(83.5)
31.5
(88.7)
34.5
(94.1)
34.0
(93.2)
30.6
(87.1)
26.2
(79.2)
20.7
(69.3)
15.2
(59.4)
24.2
(75.5)
日均气温 °C(°F) 8.2
(46.8)
10.3
(50.5)
13.8
(56.8)
19.8
(67.6)
24.0
(75.2)
27.1
(80.8)
29.5
(85.1)
28.9
(84.0)
25.9
(78.6)
21.4
(70.5)
15.7
(60.3)
10.2
(50.4)
19.6
(67.2)
平均低温 °C(°F) 5.4
(41.7)
7.6
(45.7)
11.0
(51.8)
16.6
(61.9)
20.7
(69.3)
23.9
(75.0)
25.8
(78.4)
25.4
(77.7)
22.6
(72.7)
17.8
(64.0)
12.0
(53.6)
6.6
(43.9)
16.3
(61.3)
历史最低温 °C(°F) −6.0
(21.2)
−4.4
(24.1)
−0.3
(31.5)
4.2
(39.6)
11.1
(52.0)
15.6
(60.1)
19.1
(66.4)
19.7
(67.5)
13.1
(55.6)
5.2
(41.4)
−0.4
(31.3)
−3.8
(25.2)
−6.0
(21.2)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66.8
(2.63)
113.4
(4.46)
176.6
(6.95)
181.1
(7.13)
221.3
(8.71)
190.4
(7.50)
123.1
(4.85)
140.5
(5.53)
88.2
(3.47)
54.4
(2.14)
50.7
(2.00)
39.7
(1.56)
1,446.2
(56.93)
平均降水天数(≥ 0.1 mm) 12.4 15.1 18.8 18.0 18.4 15.5 12.0 13.2 9.9 8.2 7.9 7.7 157.1
平均相對濕度(%) 75 78 80 78 77 76 70 72 74 71 72 71 75
月均日照時數 87.8 73.5 72.3 100.5 137.8 173.1 261.0 235.8 182.1 165.2 147.1 142.1 1,778.3
可照百分比 27 23 20 26 33 42 62 58 49 46 45 44 40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
赣州
氣候圖表
 
 
65
 
 
12
5
 
 
113
 
 
14
7
 
 
181
 
 
18
11
 
 
195
 
 
24
17
 
 
233
 
 
28
21
 
 
180
 
 
32
24
 
 
116
 
 
34
26
 
 
135
 
 
34
25
 
 
90
 
 
30
23
 
 
66
 
 
26
18
 
 
48
 
 
20
12
 
 
38
 
 
15
7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毫米(㎜)
英制單位換算
 
 
2.6
 
 
54
42
 
 
4.5
 
 
56
45
 
 
7.1
 
 
64
51
 
 
7.7
 
 
75
62
 
 
9.2
 
 
83
69
 
 
7.1
 
 
89
75
 
 
4.6
 
 
94
78
 
 
5.3
 
 
93
78
 
 
3.6
 
 
87
73
 
 
2.6
 
 
79
64
 
 
1.9
 
 
68
53
 
 
1.5
 
 
59
44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吋(㏌)

友好城市

国外

国内

著名人物

参考文献

  1. ^ 领导班子——李炳军. 赣州市党务公开网. [2015-10-03]. 
  2. ^ 市政府党组书记、副市长、代市长 曾文明. 中共赣州市委 赣州市人民政府. [2016-10-15]. 
  3. ^ 颜森. 江西方言的分区. 北京: 《方言》. 1986-02-24: 19–38 [2014-11-25] (汉语). 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本省南部十七个县和西北的铜鼓县: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全南、信丰(不包括嘉定镇和城郊的部分农村)、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铜鼓...官话区有五个县市:九江市、九江、瑞昌、赣州市、信丰(县城嘉定镇及桃江乡的大部分,龙舌乡的小部分,大阿乡的太平围村说官话,全县大部分农村说客家话)。九江和瑞昌在赣北,赣州和信丰在赣南) 
  4. ^ 破解赣州话方言“孤岛”密码
  5. ^ 赣州市历史渊源
  6. ^ 国务院批准赣州调整部分行政区划
  7. ^ 赣州:南康撤市设区获国务院批复
  8. ^ 赣州自行解决南康撤市设区所需人员编制和经费
  9. ^ 袁思东. 赣州赣县撤县设区获批复. 中国江西网. 2016-10-12 [2016-10-15]. 
  10. ^ 陈斌华. 赣县撤县设区为“赣县区”. 中国江西网. 2016-10-15 [2016-10-15].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12. ^ 赣州市国土资源局. 《赣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14》.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37-7130-9. 
  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037-6659-6. 
  1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 群众出版社. 2011年11月. ISBN 978-7-5014-4917-0. 
  16. ^ [1]
  17. ^ [2]
  18. ^ 江西赣州遇洪不涝之谜:宋代排水系统仍发挥作用. 新浪. 2010-07-14 [2011-06-24] (中文(中国大陆)). 
  19.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2010-05-04].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