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KOKUYO/工作區74: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KOKUYO留言 | 贡献
建立内容为“{{pp-dispute}} {{toolong|time=2012-01-14T08:03:44+00:00}} {{blpdispute}} {{Infobox_President | name = 馬英九 | image = 馬英九總統.JPG | imag...”的新頁面
(没有差异)

2012年6月20日 (三) 11:41的版本

馬英九
 中華民國第12、13任總統
现任
就任日期
2008年5月20日
行政院院长刘兆玄
吴敦义
陈冲
副总统蕭萬長(2008年5月20日-2012年5月20日)
吴敦义(2012年5月20日-)
前任陳水扁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第4、6任主席
现任
就任日期
2009年10月17日
前任吳伯雄
任期
2005年7月27日2007年2月13日
前任連戰
继任吳伯雄
臺北市第19-20任市長
任期
1998年12月25日2006年12月25日
前任陳水扁
继任郝龍斌
 中華民國行政院政务委员
(是次任期:1996年2月28日 - 1997年9月1日
任期
1996年6月10日1997年5月15日
 中華民國法務部第14任部長
任期
1993年2月27日1996年6月10日
前任呂有文
继任廖正豪
 中華民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第5任主任委員
任期
1988年7月27日1991年6月27日
前任魏鏞
继任孫得雄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 (1950-07-13) 1950年7月13日73歲)
 英屬香港九龍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配偶周美青
儿女馬唯中
馬元中
亲属馬鶴凌(父)
秦厚修(母)
居住地 中華民國臺北市
宗教信仰無固定信仰[1]
签名File:馬英九簽名.png
军事背景
服役 中華民國海軍後勤司令部
服役时间1972年1974年
军衔預官備役少校
學歷
經歷
  • 行政院大陸工作會報執行秘書
    (1988年—)
  •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1988年7月—1991年6月)
  • 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
    (1990年—)
  • 國民大會(全國不分區)代表
    (1991年—)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員
    (1991年1月31日—1996年6月25日)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91年6月1日—1993年2月27日)
  •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
    (1991年—1993年)
  • 法務部(第十一任)部長
    (1993年2月27日—1996年6月10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十四屆)中央委員
    (1993年—)
  • 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
    (1993年3月11日—1996年7月8日)
  • 行政院政务委员
    (1996年6月10日—1997年)
  •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1998年12月25日)
  • 臺北市市長(第十九任、直轄市民選第二任)
    (1998年12月25日—2002年12月22日)
  • 臺北市市長(第廿任、直轄市民選第三任)
    (2002年12月25日—2006年12月24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任)主席
    (2005年7月27日—2007年2月13日)
  • 中華民國總統(第十二任)
    (2008年5月20日—)
  • 國家安全會議主席
    (2008年5月20日—)
  • 國家文化總會會長
    (2008年5月20日—2010年1月14日)
  • 中華民國童軍總會會長
    (2009年11月27日—)
  •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六任)主席
    (2009年10月17日—)
  • 國家文化總會榮譽會長
    (2010年1月14日—)

馬英九(1950年7月13日)是現任中華民國總統[2]中國國民黨主席,為國民黨內戰後世代的代表人物。籍貫湖南湘潭縣(一說衡山縣),於香港出生後於1951年隨雙親移民臺灣並定居於台北,日後取得臺灣大學法律學士、紐約大學法學碩士和哈佛大學法學博士1981年返回臺灣後,即進入政府部門國民黨中央工作,曾任法務部部長、陸委會副主任委員、研考會主任委員、臺北市市長、國民黨第四任主席等職。2008年首次當選中華民國總統,並在2009年再次當選第六屆國民黨主席2012年再次競選中華民國總統並成功連任。

出生地與姓名

出生地

出生於英屬香港九龍廣華醫院[3][4],曾居於調景嶺,後於1951年隨雙親移民台灣並定居於台北。

名字由來

馬英九的名字是源自於馬家族譜,之前的馬英九說法是:「英」為「上尊大人,英才繼起」,「九」則是希望能以「九思立身」並且「體健九如」[5]。2010年,馬英九又提到當時長輩取名時的另一個腹案:「我的名字裏這個『英』,原來是『拳拳服膺』的『膺』,『膺』有胸懷的意思,九則是九州的意思,也就是陸游的詩,『但悲不見九州同』,因為我出生的時候,大陸已經淪陷了。」不過另外有一個說法,「英九」是紀念他出生於英屬香港的九龍[6]

從政前經歷

1951年隨雙親移民臺灣並定居於台北,畢業於臺北市立女師附小(1962年)、臺北市大安初中1965年)、建國高中1968年)、臺灣大學法律系1972年)。當時入伍服預官役(軍種為海軍),任職於左營海軍司令部少尉後勤軍官

1974年,馬英九考取中國國民黨中山獎學金美國攻讀法律1976年紐約大學政治系的教授,同時也是父親馬鶴凌的老友熊玠教授的指導之下[7],獲得紐約大學法學碩士(LL.M.)學位,同年與紐約大學同學周美青結婚,之後前往哈佛大學,在孔傑榮教授(Jerome Alan Cohen)的指導之下攻讀博士,於1981年獲得法學博士(S.J.D.)學位。

馬英九自大學三年級(1971年)聽了丘宏達的演講之後,決心對有關釣魚臺國際法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此後,丘宏達持續發揮對他的影響力,也是他當選總統後第一通國際長途電話致電的對象。[8] 在研究國際法的過程中,馬英九認為對他幫助最大的老師有兩位。一位是哈佛大學法學院的宋恩教授(Professor Emeritus Louis B. Sohn),另一位是紐約大學法學院的樓文斐教授(Professor Andreas F. Lowenfeld)。前一位指導他撰寫博士論文,訓練他一絲不苟的治學精神;後一位領他進入國際經濟法的殿堂,並使他建立公法與經濟法並重的觀念。

雖然馬英九的留學費用有中山獎學金的資助,但據馬英九的說法,其妻周美青自紐約大學取得法律碩士後便為了家庭放棄深造,並且打工貼補家計,因此馬英九對周美青的付出滿懷感激,周美青亦曾擔任馬英九哈佛大學指導教授孔傑榮的研究助理。此外,在哈佛大學期間,馬英九於課餘也兼任《波士頓通訊》(Free Chinese Monthly)的主編[9] 賺取稿費。然而《波士頓通訊》被認為是一份國民黨政府色彩極濃的留學生刊物,由身為國民黨黨員及中山獎學金留學生的馬英九主編可以說十分自然,馬英九本人後來在自傳中也曾提及因主編《波士頓通訊》屢獲國民黨海外工作會(海工會)的獎勵,而馬英九在海外的種種愛國表現遭到當時的總統兼國民黨主席蔣經國的注意[10]。在美期間馬英九也參加了國民黨的右派組織反共愛國聯盟並出任該團體的美東理事。由於《波士頓通訊》被認為有對海外反國民黨政府言動的抨擊及協助蒐集所謂「反動」情資的行為,因此遭到民進黨員呂秀蓮李應元李敦厚,以及前總統府秘書長陳師孟等人出面質疑馬英九為職業學生[11],馬英九則在2007年競選總統時透過幕僚否認此指控[12]

1980年11月馬英九的長女馬唯中在美國出生。1981年在擔任國民黨重要幹部的父親馬鶴齡及國民黨有力前輩的斡旋推薦下,馬英九返回台灣擔任蔣經國總統的英文秘書,直入中樞機要,並逐漸於台灣政壇嶄露頭角。

政治生涯

總統幕僚

1981年,馬英九回到台灣,適逢錢復正在為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尋覓英文秘書,馬英九經人介紹至蔣經國身邊擔任英文翻譯,從事翻譯工作。1982年馬英九,沒有公務人員資格,擔任中華民國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1984年,接下陳履安的工作,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第三副秘書長,負責政黨外交工作。1986年通過甲等特考[13]

入行政院內閣

1988年行政院研考會主委[14]兼大陸工作會報(陸委會前身)執行秘書,1990年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員。1991年馬英九升任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且當選國民黨不分區國民大會代表

1991年,馬英九和陳水扁接受臺大學生會邀請進行「憲改辯論」,面對國內外民主化浪潮,馬堅持必須保留國民大會,並且不認為國大有疊床架屋的缺點;此外,馬認為總統應由國大選出,堅決反對總統直選。

1992年,總統選舉制度改革,在國民黨黨內,「總統直接選舉派」與「總統委任選舉派」紛爭不休,馬英九作為副召集人,主張總統委任選舉,反對總統直選。而後來李登輝急轉彎支持總統直選,馬英九在記者提問下,表示「以後我說的說話,你們還會信嗎?」。(2008年馬英九把過去主張委任直選的行為,指向是他為服膺中國國民黨中常會黨意(事實上是國民黨憲法研修小組的決定),聲稱自己未必主張委任直選。)

1993年連戰出任行政院院長,馬英九受邀出任法務部部長,當時馬認為自己與司法界沒有任何淵源,連戰表示這就是起用馬英九的理由,馬宣稱將嚴辦地方黑金勢力而受到矚目,結果馬英九的確大力查辦國民黨地方政治人物賄選問題。李登輝批評馬英九為建立個人聲望,「中國國民黨差點被馬搞垮」。連戰續任行政院長後,由於高層壓力下,把馬英九轉任為不管部會的政务委员

1997年,連戰內閣飽受白曉燕命案等政治風雨,馬英九提出“辭官退隱”聲明,不參選1998年台北市市長選舉,在程序爭議下(在截止日期後月餘提出申請),取得政治大學法律系的專任教職,並表示以後專心教育,不再涉足政事,不參與台北市市長選舉。

臺北市長

1997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之中,陳水扁以台北市長的身份領軍組成「寶島希望助選團」全台助選,造成國民黨拱手讓出逾半數的縣市執政權,成功展現「以地方包圍中央」的執政雄心;國民黨在此情勢之下渴望出現一位有實力的從政黨員以對抗全國聲望高漲的陳水扁(當時陳在北市民調最低75%、最高83%)。

1998年,當時不少輿論認為馬英九是國民黨內最有希望擊敗陳水扁連任的政治明星,國民黨高層為奪回台北市政權也不斷勸進。甚至請出馬英九的父親馬鶴凌的勸說,馬參加台北市市長選舉國民黨內初選,根據該黨民調,當時馬被黨內認為是唯二有希望擊敗陳水扁的強棒(另一人是甫被凍省的首位暨末代省長宋楚瑜)。馬在國民黨初選中勝出,成為該屆台北市市長國民黨籍候選人。此次選舉是馬英九首次接受民意考驗,在投入選戰前,馬英九從無參選的實戰經驗,反觀馬英九的對手,則是尋求連任的陳水扁市長,在擔任市長前,陳水扁還歷經台北市議員、立委、市長、台南縣長選戰洗禮,已是選舉沙場老將。

雖然1996年陳水扁在一場婚禮致詞時表示1994年最怕就是馬英九會出來選[15],但陳水扁挾有出色政績、具戰鬥力的幕僚團隊,馬英九雖有國民黨在中央執政的龐大資源,兩人的聲勢始終維持在伯仲之間。除了陳水扁外,馬英九還面對新黨籍的前立法委員王建煊可能瓜分藍營選票的挑戰,在前一次市長選舉之中,儘管台北市選民結構藍大於綠,陳水扁獲勝的原因多少與新黨趙少康、國民黨黃大洲同室操戈有關。在這次選舉中,民進黨立委葉菊蘭以「新賣台集團的棋子」批評馬英九,而陳水扁也以「台灣土狗對上香港貴賓狗」比喻他與馬英九的競爭。

本來中國國民黨主席李登輝不參與馬英九的競選活動,但在選前數日,李登輝出席造勢晚會,當中問馬未來要走什麼路,馬英九答稱「走李總統民主改革的路」,隨後李登輝舉起馬英九的手高喊「新臺灣人!」,一般認為此舉讓馬英九拉住了臺北市為數不少的本省族群選票[16]。最後,在王建煊民調未見突破下,轉而展現「成功不必在我」的陪選態度,泛藍從分裂到成功操作棄保效應,在藍綠結構差距甚大之下,馬英九最終以51.13%的得票率擊敗陳水扁(得票率45.91%)和王建煊(得票率2.97%)勝選。

雖然馬英九在當選市長之後不久,即宣佈將爭取連任,但在2002年台北市市長選舉前,有傳聞指馬英九可能不參選以備角逐2004年的總統選舉。最後馬英九仍參與該年的台北市市長選舉以尋求連任。他並於參選同時,宣佈要以「不一樣的方式」來打這場選戰,因此選舉方式著重於發表政見,舉行各種與市民的討論會等,其競選對手民主進步黨所推派的候選人李應元也著重於政見發表。由於出生地的關係,當時的總統陳水扁,在為同黨籍候選人李應元站台的演說中,以「香港腳香港路」、是在選「台北特首」嚴厲批評馬英九[17]。把陣次升高為「扁馬對決」,最後結果馬英九以64.11%的得票率擊敗民進黨籍候選人李應元(得票率35.89%)獲得連任[18][19]

交通建設

台北捷運的維護

在馬英九擔任市長任期內,屬於大眾運輸的台北捷運6條路線,包括新店線、小南門線、小碧潭支線、南港線、板橋線、土城線完工通車,8年來每日載客量成長為6.3倍[20],並在NovaCoMET會員系統中可靠性達到第一(2004年、2005年)[21]。不過2001年納莉颱風來襲時,由於防洪評估失誤,造成抽水站失效,台北市區汪洋一片,大水並湧入捷運隧道,並讓台北捷運藍線停駛、捷運台北車站停用長達3個月,對台北交通造成影響。事後,監察院通過糾正案糾正台北市政府,認為台北市政府在納莉風災期間,捷運設施事前未加強防洪整備及緊急應變演練,以及工務局、台北市捷運局台北捷運公司橫向聯繫不足,導致捷運系統淹水受創且擴大災情,確有違失[22]

公車專用道

馬英九在台北市長任內增加公車專用道設置,鼓勵民眾搭乘公共運輸。其中羅斯福路忠孝東西路公車專用道設置,原本是希望能提高市民利用大眾運輸系統,不過由於路線規劃與周圍交通評估疏失,羅斯福路公車專用道在啟用後對未達到預期之功效;忠孝東/西路公車專用道興建完成後遲遲不敢啟用,市長郝龍斌表示等待2012總統大選完之後才會進行處置。

道路工程

道路方面,馬英九任內完成連結國道三甲台北東區信義快速道路,以及復興北路車行地下道,為第一個在營運中機場跑道地下進行施工的案例。此外還有環東大道的通車、正氣橋的改建,以及在萬華車站鐵路地下化後,開通艋舺大道與華翠大橋,並整建基隆河百齡橋、承德橋、民權大橋、麥帥一橋、麥帥二橋與中山新橋等6座橋樑,進行照明美化與景觀改善工程。並且完成120公里腳踏車道,2006年串聯台北縣市河濱腳踏車道。

貓空纜車弊案
台北貓空纜車

2007年7月4日,貓空纜車完工通車,兼具觀光以及大眾運輸功能,成為台灣的熱門新景點。但之後爆發塔柱座基的周遭土壤流失、邊坡塌陷,影響纜車安全,甚至波及附近住家之醜聞[23][24]。貓空纜車興建前,地質探勘資料被故意掉包,台北市長郝龍斌在赴市議會報告前,才將BOT廠商儷山林公司重提的開發計畫書簽准,趕送營建署審查,國民黨議員抨擊,涉入官商勾結的儷山林公司,換個人頭當負責人後,竟能繼續開發,至於是否與儷山林解約,繼任台北市市長郝龍斌語帶保留說,會做整體評估。[25][26]

北投空中纜車

北投空中纜車也是馬英九市長任期內的交通建設政績之一。

無線寬頻網路城市

北市府於1999年規劃,採「政府帶頭,民間建置和經營」的BOT模式,由政府提供公共場所、業者出資建置經營的方式,打造「無線寬頻網路城市」。這項建設也讓台北市政府獲得2006年美國「智慧社區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的智慧城市首獎,擊敗美國克里夫蘭、英國曼徹斯特、中國天津等入圍城市。無線寬頻的硬體建設為台北贏得全球最大無線網路城市的殊榮,而負責營運的安源資訊也深具信心[27]

產業及經濟

在經濟投資方面,馬英九政府整合了東區商業資源,如台北101台北世貿等,舉辦各式展覽招商。進行全市無線網路系統Wifly的架設,而Wifly讓台北市晉升為世界最大的無線網路都市,但因收費問題令使用人數不如預期,截至2006年7月的使用人數只有4萬人[28]

任內全力推動之臺北內湖科技園區2006年全年營收達新台幣22,933億元,南港軟體工業園區營收亦達1,448億元[29];但是由於內湖區與台北市區的交通因為松山機場而難以擴充,民進黨人士認為保留松山機場,對內湖區與內湖科技園區弊大於利[30]

體育

體育方面任內成立體育處。原台北市立棒球場位置興建了台北小巨蛋。市政府也推動一行政區一市民運動中心的政策,整建暨有的體育場館,設立五座運動中心委外經營,以平價的價錢的提供運動空間。

2001年台北市舉辦亞洲盃女子足球賽,台北市議員段宜康等人指控台北市員警取締並沒收民眾自行攜入的中華民國國旗,卻放任中共五星紅旗十二面在場內揮舞而未受到警方干擾[31]。台北市政府回應:台北市政府只是協辦單位,實際的執行都是配合主辦單位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而中華足協同意台北市政府的說法,承認是自己要求警察配合,並強調這是「奧會模式」(奧會模式規範觀眾不能帶非参赛奥委會成員會旗,中華民國以“中華台北”名義加入國際奥委會,會旗為白底梅花紋章),以柔性勸導民眾收起國旗並無不妥[32],並稱因為段宜康的批評,暫時不願再申辦國際比賽[33]

2003年,由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與台北市政府合組的申辦團,代表中華民國,以52票比32票,擊敗希臘雅典取得2009年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預計有來自超過一百個國家和地區的上萬名運動員參賽[34]

2006年10月3日,當時台北大巨蛋採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方式(BOT)公開招標,時任台北市長遠雄企業團董事長趙藤雄簽約。目前計畫內容:興建可容納四萬人的多功能體育館(可以比賽棒球、辦演唱會、國際展覽、大型集會)、購物中心及電影院、高級飯店以及辦公大樓。巨蛋由HOKSPORT+VENUE+EVENT (已改名為 Populous )團隊設計,由日本大林組負責建造施工,開發團隊裡還包括香港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ACLA、台灣瀚亞建築師事務所、KCA國際、SANG。

文化與都市更新

建成圓環在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進行改建,但改建後的營運狀況不佳。

在文化方面,文化局 在馬英九任內建立,龍應台擔任首任文化局長,範疇包括古蹟建築、歷史建築、老樹保護、文化人才、公共藝術、街頭藝人[35],任內並通過台北藝術中心開發計畫[36]

市政府除了舉辦大型藝文活動,也加速華山藝文特區、建國啤酒廠、寶藏巖聚落等的重整與再生。此外在南港萬華兩地設有新移民會館分館,提供休閒聚會場所給外籍新移民

2003年台北市議會通過由文化局推動的 臺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 之立法,讓台北市的老樹、大樹、有意義的樹,都獲得法律的保障。

在古蹟的保存上,臺北市府將兩蔣時代政府要員故居:士林官邸七海官邸孫運璿故宅、李國鼎故宅、嚴家淦故宅、錢穆故宅列,以及南海學園科學館、牯嶺街南菜園日式宿舍、萬華三水街新富市場、萬華助順將軍廟等列為市定古蹟,擴大古蹟指定種類及觀念。

但有些尚未評估其古蹟價值的建物或環境,其拆除引發爭議,如太古巢遺址神道、蘭州街派出所、中山橋等,引起北台灣文化守護聯盟與大龍峒文史工作室連署「反對以北大同文化園區都市更新計畫為名,消滅文物、竄改歷史古蹟原貌」[37]。不過,拆除中山橋是為降低當地淹水風險[38],拆除後,目前在尋找適當地方重組[39],台北市文化局也針對其他爭議古蹟說明:一、太古巢位於圓山遺址保存範圍,並未遭到破壞;二、臨濟寺於1984年捷運工程時,將大雄寶殿拆解重組,台北市政府並補助寺方修復山門與大雄寶殿,並未破壞;三、蘭州街派出所是1945年以後的建築[40]

馬英九的市政府團隊對於老舊市場更新,也常常因為事先規劃不當,造成改建後使用效果不彰。其中台北圓環花2億改建失敗、濱江果菜市場花30億改建,屋頂排煙窗漏水[41]、西門市場花1億5千萬改建失敗熄燈、民福市場花10億改建,各樓層天花板偷工減料高度嚴重縮水[42]大橋市場花1億2千萬改建失敗熄燈、士林夜市花1億6千萬遷至臨時攤位,業績滑落50%,因而廣受各界批評[43]

衛生與安全

公共衛生方面,在沒有中央政府補助的狀況下,台北市的家戶接管普及率由1998年的28.8%提升到2008年五月的88%[44],改善大台北地區的河川污染問題。

而與水費分開收取的垃圾費隨袋徵收實施,提高了台北市資源回收率[45],以回收比率來看,1999年,也就是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前,資源回收比率是7.83%,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2003年底資源回收比率成長到28%;從開始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後,台北市的總廢棄物量,也從1999年的26公噸,減少到2004年的12公噸[46]

2003年SARS期間和平醫院爆發嚴重院內感染,台北市府組成專案調查小組,檢討出院內感染的主要原因有三點:一、在劉姓洗衣工發病後至通報前未採適當隔離措施。二、警覺性不夠。三、防護措施未能嚴格落實執行[47]。因而導致院內感染而封院,並且召回醫護人員。在行政院要求下,和平醫院即召回九百卅名員工,集中隔離,相關人員家屬則採居家隔離,和平醫院醫護人員及員工計有57人疑似感染,其中7人死亡,50人住院,民眾部分則有97人疑似感染,24人死亡。[47] 當時的市立和平醫院林重威醫師在治療染煞洗衣工時,受感染而犧牲,林父要求台北市政府為封院政策不當道歉,並求償一元。最後法律判決,由國家賠償748萬元[48]

馬英九市府推動市立醫院整併,將10家市立醫院整併成一家市立聯合醫院,市醫整併之後因為議價能力提高,一年的藥價成本節省了6億5000萬元[49]。不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立不久卻發生了邱小妹妹人球案[50],遭受邱父虐傷的邱小妹妹無法在擁有豐沛醫療資源的台北市救治,轉送到台中縣童綜合醫院急救而腦死,衛生局長張珩為此下台負責[51]

首長特別費案

2006年5月起,民進黨籍立委謝欣霓、北市議員徐佳青等人,開始質疑並檢舉馬英九特別費。同年8月4日謝欣霓等人向高檢署查黑中心檢舉,指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首長特別費,疑遭馬英九挪用當成生活費,查黑中心簽分「查字第十八號」案,由檢察官侯寬仁負責調查。而國民黨政治人物也開始告發民進黨籍首長、閣員等特別費使用失當,引起全國特別費風暴,歷經七個多月審理,查黑中心在2007年2月13日偵結馬英九特別費案,認定馬英九報領特別費後存於私帳、沒有實際支出,就已構成貪污,台北地檢署依貪污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一款「利用職務機會詐取財物」將馬英九起訴,市長室秘書余文則因涉嫌搜集發票報銷,被依貪污及偽造文書罪起訴[52]。被起訴的同日,馬英九發表聲明,宣稱「正義已遭政治綁架」,正式宣佈參選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並依承諾辭去中國國民黨主席職務[53]。同年8月17日台北地方法院一審宣判無罪,檢方隨後提起上訴;馬英九則舉行記者會,呼籲「虛耗應到此為止」[54],馬英九也曾表示「特別費是公款,我不會放入自己口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後來又改口「法院判決特別費是私款,所以我自己要怎麼用都沒關係」。同案另一被告余文則被判刑二年四個月,減刑為一年二個月定讞。2007年12月28日台灣高等法院二審宣判,駁回檢方上訴,維持一審無罪判決。[55]

2008年1月3日馬英九認為侯寬仁檢察官有涉及筆錄不實偽造文書的嫌疑而提告侯寬仁[56]。全案經檢方提起上訴,最後最高法院在2008年4月24日駁回上訴,全案三審定讞,馬英九獲判無罪。侯寬仁涉嫌偽造文書案亦於2008年12月31日以不起訴偵結。然而呼籲「虛耗應到此為止」的馬英九不服,聲請再議被駁回,2009年3月又委託律師將此案聲請交付法院審判[57]2009年8月19日台北地方法院駁回聲請,全案不得再抗告[58]

在本案審判過程中,由於承辦一審的台北地方法院法官蔡守訓引用宋朝制度公使錢作為無罪判決依據[59],曾因而引起很大風波,反對人士大都認為這樣的判決失於客觀,因公使錢並非目前台灣制度中所有。此後,藍綠陣營各首長相關案件皆陸續宣告無罪。2011年5月,立法院院會三讀通過「會計法增訂第九十九條之一條文」,被視為朝野「歷史共業」的特別費正式除罪化。2006年12月31日之前有關特別費使用的案件全數不予追究,朝野政治人物包含官員及其幕僚共計約7500人因此解套。2007年1月1日起的特別費,則是依據特別費風暴後頒布的「各級政府機關特別費支用規定」辦理[60]

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

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因國務機要費遭檢方密切偵訊搜索,2008年11月11日馬英九面對新聞媒體詢問,指出一定會辦到底。陳水扁遭羈押禁見後,馬英九接受廣播電台專訪,轉而強調尊重司法,並表示對中華民國前總統被收押的感覺是哀矜勿喜,會當做自我警惕的例子。但未發表個人對陳水扁被羈押的看法[61]

任中國國民黨主席時期

200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過後,連戰宣佈不再續任中國國民黨黨主席。2005年2月被視為國民黨接班人的馬英九宣佈參選,而立法院長王金平在連戰多次表示不再續任以後,宣佈參選。2005年7月選舉結果,馬英九擊敗黨內對手王金平取得國民黨主席職位。選戰過後,馬英九多次表示預留第一副主席職位給王金平,惟王予以拒絕[62]

馬英九上任黨主席以後,國民黨面對的是12月的縣市長選舉。由馬英九主導的該次選舉,在馬英九一席「縣市長不過半就辭職」的豪賭下。國民黨一舉拿下14席,連同泛藍縣市一共17席。民進黨只餘下6席,馬英九極力輔選的國民黨周錫瑋且拿下了民進黨執政多年,具有指標性的台北縣[63]。泛綠長期經營的宜蘭縣及嘉義市也由國民黨拿下。

2005年當選嘉義市長的立委黃敏惠就任市長,依法必須補選一席立委。同時,屬泛藍陣營的台東縣長吳俊立因案請辭縣長,必須補選縣長,該補選被視為泛藍對泛綠的對決,國民黨提名前國大代表江義雄。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獲得嘉義市一席立委,台東縣則由國民黨提名的吳俊立「前妻」鄺麗貞當選。

2006年6月的倒扁風潮,馬英九倒扁的態度不夠明確,不但被支持者指「猶豫不決」,其聲望也下滑到新低。據統計,馬英九的支持度從4月的71%下滑至51%。同年12月舉行台北高雄市長選舉。馬英九、新黨黨主席郁慕明協調後,曾任環保署長的新黨黨員郝龍斌終於返回國民黨,並一路擊敗對手取得最後國民黨提名資格且當選台北市市長[64][65]。惟高雄市方面,國民黨提名人黃俊英以些微差距敗北[66]。2007年2月13日,因特別費案遭到檢察官起訴,馬英九依承諾辭去黨主席職務,而由副主席吳伯雄代理。最後由吳伯雄當選中國國民黨黨主席。

2008年就任第12任中華民國總統後,2009年參選第6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7月26日當選,10月17日就任。

第十二任中華民國總統時期

競選期間與就職

2008年1月27日完成登記,以中國國民黨候選人身分參選總統,並抽籤成為二號參選人。3月22日,以765萬9014票,58.45%的得票率擊敗民主進步黨謝長廷,而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亦是公民直選總統以來最高票當選的紀錄。

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在總統府宣誓就職,正式就任第十二任總統,其後前往台北小巨蛋舉行就職大典,並以「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為題發表就職演說[67]。就職當晚在高雄市漢來大飯店舉行國宴,款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貴賓。5月22日,中國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對馬英九的就職演說作了回應[68]。11月27日國家文化總會舉行第五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會中推舉總統馬英九先生為會長,副總統蕭萬長先生為副會長,作家楊渡先生為秘書長,並揭示「活力、創意、向前行」為該會未來發展方向。

美國綠卡、出生地與國籍之爭議

2008年1月參選第12任總統時,馬英九對是否擁有美國綠卡(永久居民身分)的說法,從原先的「沒有」改成「曾經擁有」,使其誠信遭質疑[69][70]

美國國務院發給外館的「外交事務手冊」作業準則(Foreign Affairs Manual)裡,說明在緊急情況取得的觀光簽證對永久居留權並不會造成負面影響[71][72]。其他有同樣情況的歐鴻鍊蘇起周錫瑋賴士葆蔡璧煌等人都曾主動填表辦理註銷、宣示放棄美國綠卡,並有失效日期與證明[73][74](依美國在台協會網頁及美國駐日、韓、印、英、德等駐外使領館處的國務院與美國公民與移民服務局之網頁,放棄永久居留(relinquish/surrender lawful/legal permanent resident/residency status)的標準作業程序包括:1. 填寫「I-407, Abandonment of Lawful Permanent Resident Status表格」並親自赴美國駐外使領館處繳交。2. 宣示放棄綠卡。3. 由該駐外館處將綠卡剪掉。4. 拍照存證。5. 給申請人一份影本證明。[75][76][77][78][79][80]國務院所編「給綠卡持有人的報稅指南」則表示與納稅相關的綠卡效力需經填妥申請或由行政/司法部門做最終裁定,而與離開美國多久或綠卡是否超過十年無關[81],馬英九的「綠卡自動失效說」和對國家的忠誠因此屢遭質疑。[82][83][84]根據維基解密(Wikileaks)所釋出的美國在台協會(AIT)電文,2008年6月擔任台北辦事處處長的楊甦棣在回應馬英九的綠卡狀態時表示「一般來說,牽涉到綠卡狀態的案件都是相當複雜的(in general terms that cases involving green card status are complex)」。[85]

但亦有觀點認為馬英九留學時取得的「永久居留權」,因二十多年未使用,並多次使用非移民簽證入境美國,而符合美國移民法、過去判例等實務被動放棄條件,只是未進行填寫I-407表、或經由法院判決等主動放棄程序,才遭泛綠陣營認定其綠卡仍然有效。[86][87][88][89]

2008年12月11日,民主進步黨立委蔡同榮召開記者會質疑馬英九謊報自己的出生地。根據馬英九女兒馬唯中在美國的出生證明上的記載,馬英九填寫他自己的出生年是1950年,出生地是深圳。由於馬英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10月建國後才出生於深圳,蔡同榮指控馬英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也有外界指出中華民國在1950年雖然失去中國大陸的統治權,但是1992年之前的中華民國憲法并沒有就此否定中國大陸的國民沒有中華民國國籍。總統府則拿出馬英九總統出生時,香港生死登記處核發的出生證明正本來反駁此一說法[90]

面對國際金融風暴

出訪中南美洲友邦

2008年8月12日至8月19日馬總統出訪中南美洲友邦巴拉圭多明尼加的總統就職典禮,這次除創下搭乘定期班機出訪的先例之外,也一改前政府的做法,推動外交休兵,定調過境美國單純化,無公開活動,不以衝撞方式做過境外交,去回程分別過境美國洛杉磯、舊金山,曾與三十一位參、眾議員聯繫接觸,都堅守低調原則[91]

第二次江陳會談

馬英九總統被問到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見面時如何稱呼,馬英九明確說,「我稱呼他就稱陳先生,他稱呼我就稱馬先生,我覺得這是最好的方法」,此話一出,引來中華民國朝野及民間的撻伐,認為馬英九不顧國格,面對中國時就去主權化及自我矮化,國家不見了,連台灣民選總統的尊嚴也不見了。[92][93]

2008年11月4日台北圓山飯店舉行的兩岸協商談判。雙方由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率領代表團,針對兩岸包機直航新航線及增加班次與航點、兩岸海運直航、全面通郵、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以及面對世界金融風暴兩岸如何應對等問題進行協商。是次會談達成多項共識。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就第一次陳江會達成的兩項協議進行檢討。二是就下午簽署兩岸空運、海運、郵政、食品安全四項協議最後確認文本。第三就是對未來的兩岸關係情勢及協商交流議題進行交換意見,並且達成初步共識。

馬英九亦在台北賓館接見海基、海協兩會會談人員。馬英九步入會場時,司儀高喊:「總統蒞臨」。馬英九談話表示,這次兩會協商,象徵兩岸關係向前邁出一大步,這項發展不僅符合兩岸人民的期望,也對兩岸穩定繁榮做出貢獻。

然而,台灣社會對於第二次陳江會談抱持正反不同態度。抗議群眾更在陳雲林訪台期間與警方數度爆發流血衝突。此外,圍城行動更造成超過200人受傷,其中包含149名警察。而馬英九則發表對反對聲音以及抗爭活動的回應。他重申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前途是由台灣人民決定。兩岸兩會是對等協商,沒有任何矮化。

二次江陳會落幕後,民調顯示兩岸透過協商尋求開放經貿,超過半數的民眾表示支持,並肯定江陳協議的內容。但是對於馬英九接見陳雲林的安排,民眾則是評價兩極端,依照各自支持的政黨,有完全不同的結果[94]

澎湖賭場興建

2009年7月19日,馬總統堅持賭場設離島,並重申博弈條款,「第一個適用對象一定就是澎湖,不會是本島其他縣市」,引起強烈反彈。最後於2009年9月26日進行之公民投票,不同意票為56.44%,固此設置賭場事件暫時告一段落。

莫拉克風災

2009年8月8日,中度颱風莫拉克襲捲南台灣,台東屏東高雄台南嘉義南投等地災情慘重,山區遭驚人雨量引發的土石流摧毀多處地區民宅,死亡及失蹤人數難以統計,而平地淹水更使農、漁、畜產業損失預估超出二百億台幣[95],此即為台灣史上近五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天災八八水災。隔日重大災情陸續傳出,強烈颱風光是在高雄市市區風速即達到十三級,山區更難搶救,國內外媒體卻紛紛以負面報導抨擊向來注重形象的馬英九。美國紐約時報2009年8月13日以“Taiwan President Is Target of Anger After Typhoon”(台灣總統在颱風後成為民怨箭靶)為標題,報導馬英九前往災區勘災時,被倖存者指責政府救災效率不彰,成為攸關他政治事業成敗的一大考驗[96][97]。而保守派的香港明報同日亦以《馬英九救災遲緩失民心》為新聞標題,直接批評馬英九的處理不當,並以攀高的民調不滿意度佐證。[98] 2009年9月7日,內閣改組,行政院長劉兆玄下台,由吳敦義組閣[99]

兩岸經濟協議

2009年起,馬英九為推動兩岸經貿合作,在民間企業、學者以及政府組織的推動下,計畫與中國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其間雖有許多學者提出支持的論點,但仍然不減反對聲浪。中華民國在野黨民主進步黨以及台聯曾數次提出公投案,希望將此協議交由人民表決,但均遭行政院公投審議委員會否決。2010年4月25日馬英九與民主進步黨主席蔡英文舉行電視辯論會。2010年6月29日,台灣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與中國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於中國重慶市舉行第五次江陳會談,簽訂此協議,並預計在7月5日立法院進行審議。

塑化劑事件

2011年5月,台灣爆發對社會影響甚大的塑化劑事件,對國民健康及台灣產品的國際形象影響甚鉅。

米酒降價

紅標米酒原來台灣加入世貿組織前每瓶20元,之後民進黨執政時期漲到180元,往後幾年私釀及假酒猖獗,無能導致民怨四起。因此,馬英九執政後決議在原本食用米酒中,添加食鹽,將飲用酒改成料理用酒,適用不同的稅率,因此最後降至廿五元,成功解決民怨。馬英九說:「馬政府執政,人民沒感覺,就要高聲回答米酒價格的改變。若米酒從新台幣180元降到25元都沒感覺,簡直是麻木不仁啊」[100],之後也說:「民眾的小事如果是每一個人的事,就是政府的大事;各位想一想,一個政府如果連米酒這種事情都無法解決,還能夠選總統嗎?[101]」,但後來卻被踢爆,一九九八年國民黨執政時進行的世界貿易組織入會談判中,當時行政院長蕭萬長等未能堅持紅標米酒為料理用酒,承諾將紅標米酒列為蒸餾酒類課以重稅,造成米酒價格飆漲[102]

夢想家事件

國慶晚會「夢想家」音樂劇兩天花費新臺幣2.15億元公帑,引發爭議不休,節目主持人陳文茜年代電視台「新聞面對面」節目時,指稱「夢想家預算馬英九和吳敦義決定,盛治仁是代罪羔羊」[103]。民進黨赴台北地檢署控告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涉嫌圖利及洩密罪,目前此弊案正由北檢調查中。馬英九則透露,夢想家音樂劇因製作成本較高,造成社會觀感不好,負責的部會首長已辭職,同時「也感到很遺憾」。

富邦獻金案

民主進步黨曾在2004年2008年2012年的總統選舉前提出質疑馬英九涉嫌圖利私人財團的金融合併案,2004年與2008年全案分別偵結不起訴,2011年再次分案偵辦。

兩岸慣用詞彙譬喻爭議

2012年2月,馬英九出席「中華語文知識庫」網路啟用儀式致詞,舉出兩岸詞彙用語上的差異,卻引用失當,以「拍馬屁」=「吹喇叭」作為舉例。事實上「吹喇叭」是中國大陸的慣用語,意近於臺灣用語的「拍馬屁」,雖然譬喻上並無錯誤但引來爭議性,甚至引來女性立法委員的反感。[104]

第十三任中華民國總統時期

競選期間與就職

一國兩區

2012年3月22日,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會見中國共產黨總書記胡錦濤時提到「一國兩區」,馬英九表示是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沒有問題,但此番言論引發在野黨、輿論、乃至國民黨本土派的猛烈抨擊。

美牛議題

马英九总统在双十节庆典上

馬英九政府在第13任總統選舉後,隨即考慮訂定瘦肉精殘留標準,以開放殘留有瘦肉精的美國牛肉進口,也將容許國內養牛業使用,來迎合美國重啟與臺灣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談判的要求[105][106],並據此取得中華民國國民入境美國免簽證的優待[107]。除了訂定殘留標準外,馬英九政府初步決定將只開放有殘留的牛肉進口,而仍禁止豬肉,但仍遭到國內養豬業反對,因美國官方文件中載明美國對台談判內容包括豬與牛[108][109]。目前臺灣對所有種類的瘦肉精標準是「零驗出」,而美國則准許毒性低和代謝快的萊克多巴胺 (Ractopamine) 的使用,並允許30ppb殘留。

事件後續的爭論焦點則為同年4月底的美國發生第4例牛海綿狀腦病(狂牛症)案例,使得美牛議題雪上加霜。

油電雙漲

2012年4月,馬英九政府因宣布油電雙漲導致物價飛漲,高達62.5%的民眾不滿意馬英九的施政表現,只有26%的比率感到滿意。2012年鹿港鎮鎮長補選被視為總統選舉的延長賽,選民對馬英九投下不信任票,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黃振彥最後以七成餘的票數,擊敗中國國民黨候選人蔡明忠[110][111]。油價在馬政府一次漲足後,連續十週下跌,馬英九表示「世事難料」[112]。已調漲的各項商品則未必隨油價下跌而恢復原售價[113]

減少死刑

2012年4月20日,總統馬英九在被詢及廢除死刑議題時表示,我國目前從三個方向「減少死刑的使用」:一、廢除絕對死刑;二、減少相對死刑的法令,法部部也減少求處死刑;三、三審定讞後,窮盡一切的程序,確定無可挽回的時候,才會執行。[114]

非核家園

2012年5月19日,馬英九仍以選前所揭示的「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低碳綠能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政策,答覆媒體的提問。[115]

人權報告

美國國務院24日(美國時間)公布“2011年全球人權報告”指出,台灣主要的人權問題是對婦女和兒童的暴力案件和貪污,去年有超過400名官員因涉嫌貪污遭起訴,其中有54名高層官員。據台灣《聯合報》報道,這份年度人權報告書共分成7個章節討論台灣的人權狀況,文中提到性侵害和家暴等婦女受暴情況依舊嚴重,由于受害婦女擔心曝光後遭歧視,根本不敢報案,台“內政部”統計島內婦女遭性侵的數目,是向警方報案的十倍之多。此外,台灣兒童受虐也是個大問題,根據可靠的非政府組織統計,全台每年大約有二萬名兒童受虐,遠超過一般民眾了解的狀況。司法制度方面,盡管政府努力減少司法貪瀆案件並避免政治幹預司法,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但“總統府”發言人範姜泰基表示,馬英九對美國國務院報告內容肯定台灣人權狀況感到欣慰,同時指示持續全面檢討改進不足之處,盼“人權立國的崇高理想,獲得真正落實”。[116]

教科書內容爭議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認為,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在討論高中歷史課本有關台灣史內容時要求避免以台灣取代中華民國,並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原則,是「去臺灣化」。[117]對此教育部表示,由於民眾反映兩岸用詞不一,因此這次是針對教科書統一名詞進行審查,不會涉及課綱改變和刪減台灣史內容[118]

政治主張

國家定位

2005年8月5日,他當選國民黨主席,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稱:“反共不反中,反獨不促統”、“六四不翻案,統一不可談”,兩岸屬“一中兩區”。兩岸“既非一邊一國,也不是兩個國家”,而是“一國兩區”。他反對“法理台獨”,如“正名制憲、台灣共和國”,至於如何解釋台灣現狀,那是言論自由[119]。2008年5月20日,他在台北小巨蛋舉行的就職慶祝大會,「人民奮起,台灣新生」為題,發表就職演說。再次重申「三不政策」-「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一九九二年,兩岸曾經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促成兩岸關係順利的發展[120]

「台灣」是國家

馬英九於2011年12月3日所舉辦的第一場2012總統大選電視辯論及會後記者會時,首度明確表明「台灣」是為「中華民國」的國家簡稱與國際通稱,兩者皆是國家,並舉例「英國」為「聯合王國」或「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簡稱與通稱,也是馬英九第一次在公開場合中提到「台灣是我的國家」。總統參選人蔡英文民主進步黨於會後表示「歡迎跟進,既然如此還需要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121]

九二共識、一國兩區

維持「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反對中共所提之「一國兩制」,實際施行「不統、不獨、不武」的兩岸關係政見。由於馬英九年輕時曾經參與保釣運動,因此在立場上被認為「親中反日」,但與日本關係密切的李登輝卻辯駁稱馬英九立場並非“親中反日”。 2008年9月3日,他在接受墨西哥媒體專訪時稱兩岸關係是一種“特別的”關係,但“不是兩個中國”、“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為兩岸的憲法都“無法容許在領土上還有另外一個國家”。這與他的前任李登輝的特殊兩國論以及陳水扁台獨主張明顯不同[122]

2009年6月10日,馬英九宣布參選下一屆國民黨主席後,隔天上午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對其兩岸「不統、不獨、不武」主張,單獨挑出「不統」強調,「不統不是排除統一這個選項」。今日新聞報道,馬英九並未同時明說「不獨、不武」也有同樣的類推意涵,使得這項主張開始朝向統一的方向傾斜[123]

中國大陸民主化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大陆发生六四事件。此后每年6月4日,马英九都會參加相關的紀念追悼會。他坚持:「六四不翻案,统一不能谈」[124]。2007年,他以前國民黨主席的身份發表《自由民主 兩岸對話基礎》的文章。开头为:「今天(6月4日)是六四事件18周年,中共政權以武力血腥鎮壓了學生的民主運動,讓它多年來試圖建立的改革開放形象毀於一旦。」同时批评中共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讓代表台灣民意的機構處處受挫,是中共政權反民主本質的鮮明表現[125]

2002年12月29日,台湾Template:BreakChar学员举行年度修炼心得交流会,时任台北市长的马英九到场支持,并呼吁中共能以宽容态度对待Template:BreakChar[126]

2008年4月14日,他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5月上任后,他会继续参加悼念「六四天安门事件」活动,但形式会有所变化。他对平反「六四」的立场不会改变,是至今未变的坚持。他还相信中共迟早会改变对「六四」的态度。但在2009年6月4日,即六四事件二十週年時在總統府網站發表的「六四事件二十週年感言」當中提及六四之後二十年,中國經改成功,人民生活大幅改善,並認為最近十年「中國當局比過去更為注意人權議題」,且從2008年年起即未再參加六四紀念活動,引起輿論广泛批評其「立場倒退」,已丧失原则的聲浪。[127]

2010年6月2日,馬英九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專訪,在被問到六四問題時說,他一直關心六四,這是歷史上重大的人權事件,中國當局必須面對,採取措施療傷止痛,處理死者家屬面對的不公平。

參選總統政見

第十二任

參見參選政見大綱

由於2007年起美國始發生金融危機,爾後並波及全球多國而形成環球金融危機,並於2008年時波及至東亞與台灣,2008年9月3日,已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的馬英九,在墨西哥《太陽報》系集團董事長瓦斯·蓋茲專訪時坦承,選舉擎畫的633政見無法於短時間內兌現。無法兌現的理由是世界整體經濟情勢不佳[129]。對於馬英九承認633政見無法在短時間內達成,各家媒體紛紛砲轟633跳票[130]

2011年8月5日,對於當初承諾廢除白河收費站的政見,總統府發言人指出,是台南縣黨部提供的建言,並非馬英九總統本人所提出的。

2011年10月3日,馬英九對於633政見發表意見,他表示,其政見中關於改善失業率部分:「確實沒做到」[131],並且拒絕兌現政見發表會「捐薪」的承諾[132]

第十三任

參見參選政見大綱

  • 黃金十年
  • 商談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參見協議提議),馬英九總統在連任競選時,提出捍衛兩岸與中國大陸簽訂和平協議等主張,是打造兩岸之間的防火牆,提出後又加上一個架構、兩個前提、三個原則、四個確保、十個保證、要公投等訴求。

公眾形象

主持台北國際馬拉松比賽開幕典禮的馬英九
  • 自馬英九步入政壇之初,常被許多媒體報導為「年輕俊秀的政治明星」[133],此公眾形象因而形成,而馬英九本人亦以長期持續的晨跑及積極參與運動來建立健康活力的正面公眾形象。在一些針對台灣女性與同性戀的票選活動中,馬英九曾被選為政治人物類的「夢中情人」[134],媒體慣以「小馬哥[135] 暱稱之。有些調查認為馬英九出色的外在條件是他在台灣政壇崛起的最大因素,《新新聞》將該因素解讀為「馬英九神話」[136]。在性格上,馬英九被塑造為具有「正直自律、儉樸清廉、依法行事」的形象,並且極力避免涉入任何有可能惹人非議的應酬與聚會,因而有「政治不沾鍋」、「政治潔癖」等可正可反的評價。認同這種行事作風的人會認為馬英九比較溫和理性,反對者則會批評馬英九虛偽或缺乏勇於帶頭領眾的魄力。
  • 1999年,馬英九在台北市政府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所合辦的流浪犬認養活動中,認養一隻混種犬,並取名馬小九。在經過健康檢查、驅蟲及認養程序後,馬小九與馬英九家人一同居住於木柵家中,其生活大多由馬英九的太太周美青照料。雖然馬小九在被認養後,於台灣已具有一定之知名度,但真正使其聲名大噪的,則是在2006年間,因首長特支費中含有牠的健檢及醫療費項目,因而引爆特支費案。
  • 相較於其前任總統陳水扁家人,馬英九的家庭成員給予外界形象以低調簡樸出名。陳水扁總統任內,夫人吳淑珍每次於公眾場合露面必是珠光寶氣,媒體討論焦點往往集中於夫人身上的首飾是某名牌出品價值不斐等等。而馬英九夫人周美青的媒體評價則是簡樸率性極具個人風格著稱。[137]
  • 看報才知道是媒體引述馬英九在解釋某一件事時,以「看報才知道」來解釋自己都是事後才知情,從台北市長任內開始至今,總統任內常被人諷刺「看報治國」。

反貪污腐敗

  • 國民黨取消一審有罪不提名限制為馬解套[139],卻在立法院修法卸任元首貪污一審有罪停止禮遇[140]
  • 總統馬英九大姊馬以南,任職中國化學製藥公司副總經理時,中化在馬英九台北市長任內,陸續標得台北市立仁愛醫院、慢性病防治院藥品採購案,被法務部依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裁罰四千零六十一萬元[141]

評價

正面

  1. 日本管理學大前研一稱讚馬英九是少數能對自己國家做出貢獻的亞洲領袖,對他很有信心,也開玩笑地說:「我給你麻生,你給我馬英九。」[142]
  2. 實施「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奢侈稅)」打擊投機客炒樓炒房[143][144],因各國皆失敗所以成效有待日後檢驗。
  3. 馬英九政府所推動「小地主大佃農」和「農村再生條例」的政策,讓平均耕作面積變大,可以進行機械化耕作,生產成本降低,讓更多年輕人可願意回到農村,都可以讓農業有更好的發展[145]。對於老農津貼及其他社福調整案是公平、合理且符合社會正義,在「制度化後就能去政治化」,可免於老農津貼淪為民粹式喊價,這才是負責任的政府照顧人民該有的態度[146][147][148]
  4. 馬英九曾擔任法務部長時,重視「正人先正己,自清後人清」,馬英九上任總統後立即要求成立法務部廉政署,為中華民國第一個專辦公務人員貪瀆的機關[149][144]
  5. 上任以來爭取多國給中華民國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從原54國而增加到124國[150]
  6. 在任內將和日本簽署投資協,對日商到臺灣投資或台商擴大與日商合作有正面影響,未來可望發展成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151][152]
  7. 美國宣佈台灣成為免簽證候選國,馬英九總統表示,他上任3年多來,台美關係大幅改善,不僅美國3度出售武器,2012年下半年度可望獲得美國免簽證待遇,讓民眾赴美時更方便、更有尊嚴[153][154][155][156][157]。惟馬英九順利連任總統後,2012年2月被質疑免美簽是以進口有爭議的美國牛肉來換取[158]
  8. 兩岸ECFA早收清單關稅降稅,2012年元旦起新增貨品四百三十七項[159][160][161]
  9. 建設金門金門大橋2011年的1月9日動工,預計工期約四年半,總經費新台幣57億元[162][163][164]
  10. 執政後,大三通成果遠超越小三通,兩岸已簽署16個協議。大三通實施至今,每周兩岸航班已有558班以上[165][166]
  11. 馬英九總統大大提倡導婦女及兒童政策,絕對會提升台灣婦女的實質地位,馬英九指出,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中華民國是環太平洋34個國家中唯一有育嬰假的國家,相當值得驕傲[167][168]

負面

  1. 2007年秋,馬英九被質疑是否授意大姐馬以南為涉嫌盜採曾文溪砂石、行賄官員、與職棒詐賭案被起訴的該黨台南縣議會議長吳健保參選立委站台助選。吳健保於2011年因此三項罪名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6個月與2年、議員資格遭解除、褫奪公權1年。馬以南也在該黨台中縣立委江連福因賄選被檢方偵辦後前往其競選總部加油打氣。[169][170][171][172][173][174]
  2. 2007年12月08日,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與原住民座談時說「我把你們當人看」,多位原住民痛批馬英九充滿階級意識,停留在殖民主義的思維,不配當總統,應向原住民道歉[175]
  3. 2008年初總統大選前與2009年88水災後的選舉前,馬英九曾分別以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和總統的身分兩度和曾因軍火走私案(1988年)被判刑八年、涉及職棒簽賭(1999年)、涉嫌行賄檢察官(2000年)並遭檢舉涉及六合彩大組頭簽賭案(2006年)的地下賭盤總組頭之一的陳盈助密會,引發各界的關切質疑。[173][176][174]
  4. 2009年01月18日馬政府發放消費券來振興台灣經濟[177],但對GDP成長之經濟效益僅有0.3至0.5%[178],效果未如官方的樂觀預期[179][180]
  5. 2009年08月08日馬政府在八八水災中的救災表現受到各界輿論批評,政論家南方朔亦撰文痛批馬英九無能[181]。媒體《新新聞》亦質疑,雖然馬英九口口聲聲的要負全責,卻未曾明確的表示如何負責[182]
  6. 2009年09月23日馬英九的大姐馬以南揭露,指馬英九對於自己在勘災時遭責難,覺得「好人沒好報」,此言一出即引發非議。綠營抨擊,指馬英九「人前道歉,人後抱怨」。府方證實確有此事,並表示若因此讓災民不舒服,馬英九願表示道歉[183]
  7. 2011年10月09日馬英九競選時承諾過633如未達成,會將薪水減半捐給公益團體,事後633跳票馬又反駁「用捐款解決未免太容易」[184]
  8. 2011年12月17日馬英九於第二次總統大選辯論後,在記者會上被原民女記者尖銳提問,馬一時不高興回嗆「我也認養原住民十幾年,妳這樣講讓我覺得很難過。[185]」,原團促馬三天內道歉,否則將進行「倒馬行動」[186]
  9. 2011年12月因泛藍執政縣市節慶煙火和民國百年煙火,多數交由馬英九女兒任職的蔡國強公司承辦,而遭質疑是否違反「利益迴避」,馬英九以「事前不知情,也沒有參與」來回應批評[187][188][189][190]
  10. 2012年5月5日,總統馬英九昨到屏科大演講時接受同學提問,學生劉信良問總統,「物價上漲,政府是否有配套措施?」沒想到馬英九回應:「那你有買第二個嗎?[191]」引發網友討論。[192]總統府表示,馬英九當天根本沒說怎不吃第二個。[193]
  11. 2012年5月19日,在就職前夕,聯合報與TVBS皆不約而同發布民調結果。聯合報民調顯示,目前馬英九執政滿意度為2成3,不滿意度竟高達6成6。而滿意度最高的一次為四年前初就任時,高達6成6。但八八風災時因救災處理不夠完備,且多次在視察時失言,導致滿意度重挫至2成9。TVBS民調則顯示相同結果。馬英九施政滿意度創下2成2的新低;且在信任度方面,目前的不信任度已增加至5成3,顯示民眾對馬英九的滿意度與信心愈來愈低。[194]
  12. 2012年6月7日,馬總統聲稱「我到現在為止,我在總統府的辦公室還沒有開過冷氣」,對照他2011年6月中下旬表示「除非是非常非常熱,我才開冷氣,不到最後關頭絕不使用冷氣」,在網路上引來罵聲與譏諷「又在鬼扯了」、「現在講這個『超容易打臉…』」、「人民那麼好騙嗎?當大家都是北韓人民?」同時,由於之前媒體曾報導過,總統府空調溫度是設定在20度,也有人酸道「該不會說連辦公室的冷氣也是八年遺毒吧」「黑阿!總統府冷氣20度,一定是蔡英文開的…」[195]
  13. 2012年06月08日,因參與總統府前「我是人、我反核」快閃行動劇,導演柯一正和作家駱以軍,昨天接到警方傳票,要求兩人下周一到案說明,駱以軍透過他的臉書批判,「你們這樣做,我覺得非常替你們羞愧。」台聯黨立委林世嘉今(8)日上午在立院國事論壇中也批評,馬英九缺乏幽默感,又重啟核二、推動油電雙漲,才是觸犯公共危險罪。[196]台北市政府發言人張其強今天轉述市長郝龍斌的看法,認為警方有點小題大作,已要求市警局對後續處理謹慎考量。張其強說,郝龍斌認為5月28日當天民眾的動作,是屬於一種意見表達,算是言論自由的一部分,警方的動作似乎有點小題大作,已經要求市警局,對於後續的處理一定要謹慎考量。[197]
  14. 2012年6月8日,名嘴陳立宏因為在政論節目中,評論總統馬英九「遇事退縮」、是個「媽寶」,竟然遭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去函電視台,稱陳立宏遭檢舉「侮辱國家元首」,引起網路議論。不少網友感嘆,在馬政府第二任期,台灣彷彿回到「白色恐怖時期」。[198]

維基解密資料

維基解密公佈的美國在台協會機密電文顯示,馬英九在國民黨內也受到相當批評,有些批評其實與泛綠的批評相近,包括被反覆批評馬英九偏好和他背景相當、觀點類似的個人往來、決策掌握在少數的知識分子和菁英官僚手中。

  • 受王金平批評
立法院長王金平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楊甦棣透露,馬英九是無能又自私的領導者,而且是外省人,而王金平並進一步批評吳敦義腐敗不適合選總統[199](而後吳敦義被馬英九重用,為行政院長副總統候選人),但王金平也被馬英九認為是國民黨的黑金代表。
  • 連戰不喜歡馬英九
2007年8月3日,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告訴美國在台協會連戰不喜愛馬英九,是因連戰認為馬英九將個人政治利益置於國民黨利益前。例如2004年的319槍擊案發生後,馬英九曾私下要求連戰停止所有競選活動,選後隔天還要求連戰承認敗選[200]
此外,連戰在美方面前批評馬英九是大中國主義者、不認同台灣[201],但是馬英九也批評連戰對中國太天真[202]
  • 胡志強批馬接受橘營勒索
2007年5月,臺中市長胡志強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楊甦棣談到臺灣政治發展時,胡志強指馬英九接受親民黨勒索,讓出立委席次給橘營,失去展現膽識的機會[203]
胡志強也向美方爆料,馬英九在選前根本抗拒「Long Stay」(於農村長住的宣傳活動),只想「躲起來休息」。
  • 李登輝批馬
根據維基解密,前總統前國民黨主席李登輝在馬英九剛當選時對馬英九有信心,但之後批評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雖努力降低與中國間的緊張,卻傷害了台灣對日本和對美國的立場。[204]
  • 楊甦棣的觀察
根據維基解密,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處長楊甦棣認為馬英九根本是把台北市長當作總統的墊腳石,在馬兼任臺北市長國民黨主席的一年半時間中,馬主要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處理黨務上,市政工作交給他的副市長。楊也說,馬與在臺協會打交道時,總是要形塑自己是未來總統候選人,與他見面時,也要在正式的大會議中見面。而郝龍斌相對的較注重在市政事務上,與他見面也選在辦公室中見面,對國家大政似乎也不這麼感興趣。[205]
  • 美國知名學者譚慎格引述維基解密電文
譚慎格以「美國在臺協會對蔡英文只有讚譽有加」為標題,撰寫了一篇文章,刊登於2011年12月12日的Taipei Times,其引述許多維基解密中提及馬英九的電文,作為與2012年總統大選另一候選人蔡英文的對比,文中引述美國在臺協會電文對馬英九的形容有:「不論是國民黨內還是外界,都質疑他的決心和遠見,以及他的領導能力。」2009年在臺協會形容馬英九「成了『宅男』總統,幾個他任命的關鍵官員被立法院否決,顯得他格外的無效率,儘管事實上他自己的政黨控制了四分之三的多數」、「即使他是總統,馬對國民黨機器缺乏穩固的控制。」「經由少見不典型的勇氣,馬總統大力推進兩岸的協議,指望北京的合作,而且沒有遭遇政治上的困難。」以及「然而,當涉及到處理超出他的專長的問題時,馬似乎仍然猶豫不決和逃避風險。」[206][207]

網路別名

  • My Angel:與「馬英九」中文發音諧音。
  • 馬囧(馬冏):與「馬英九」中文發音諧音。
  • 馬統: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反對陣營人士根據其政治理念與親中路線所創造,「馬總統」的簡稱。
  • 馬皇(也有併寫成「騜」):2008年立委及總統選舉,國民黨大勝,馬英九宣稱「完全執政」,由反對陣營人士創造。

家族

馬英九在家中排行老四,小名弟弟[208],現與夫人周美青育有二女。祖籍位於湖南省湘潭縣白石鎮馬家堰寺門前,另一說法是湖南省衡山縣,因為馬英九的祖母向太夫人曾改嫁同樣姓馬的男子,繼祖父籍貫衡山,故隨繼祖父改籍[209]。據族譜記載,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於初從江西遷至湘潭。

 
 
 
 
 
 
 
 
 
馬鶴淩
 
 
 
秦厚修
 
 
 
 
 
 
 
 
 
 
 
 
 
 
 
 
 
 
 
 
 
 
 
 
 
 
 
 
 
 
 
 
 
 
 
 
 
 
 
 
 
 
 
 
 
 
 
 
 
 
 
 
 
 
 
 
 
 
 
 
 
 
 
大姐馬以南
 
二姐馬乃西
 
三姐馬自東(馬冰如
 
馬英九
 
 
 
周美青
 
妹馬定北(馬莉君
 
 
 
 
 
 
 
 
 
 
 
 
 
 
 
 
 
 
 
 
 
 
 
 
 
 
 
 
 
 
 
 
 
 
 
 
 
 
 
 
 
 
 
 
 
 
 
 
 
 
 
長女馬唯中
 
么女馬元中
 
 
 
 
  • 根據2011年12月下旬之中央選舉委員會的財產申報資料,馬英九與周美青有土地5筆,建物4筆,存款7372萬元等,其中存款是三組總統候選人中最多的(宋楚瑜陳萬水有土地1筆,建物3筆,存款1990萬等;蔡英文有土地4筆、建物2筆、存款1800萬等)。[220]

個人軼聞

  • 1989年馬英九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因高速公路車禍右手骨折受傷,巧遇開車經過的楊鳳琴,停下來載他就醫,進入到雲林省立醫院急救休養[221][14]
  • 1997年07月06日,熱愛運動的馬英九,響應公益募款活動,應夢幻明星籃球隊的邀請,於台北體專體育館出場亮相比賽,代表白隊,上場約廿分鐘,抓下2個籃板。
  • 1997年07月16日,馬英九首度嘗試主持電視節目,擔任主持人,代班主持TVBS2100全民開講一集。(因原主持人李濤度假。)
  • 2008年04月19日,台灣中央社的報導指出,馬英九自稱在就讀大安國中時曾受到電影影響,而立志要當記者或偵探。[223]
  • 2009年01月14日,電子媒體大紀元新聞提到,英國流行與搖滾音樂最重要的樂團Roxy Music的前主唱兼鍵盤手布萊恩·費瑞(Bryan Ferry)神似馬英九,並引述網友評論其神似度幾乎高達百分之百。[224]
  • 2009年7月,馬英九在總統府首週治國週記裡,自稱其個人從大學時代(1968-1972)、當兵期間,都有接觸到電腦,但是當時電腦體積非常龐大,並沒有個人電腦。[225][226]
  • 2009年10月31日,馬英九在其治國週記裡,自稱留美唸書期間,尤其是住宿舍的時候,每個禮拜都吃豬腳。因為在當時的美國超商裡,牛肉比豬腳貴。[227]
  • 2010年03月20日,電子媒體Nownews新聞報導提到,馬英九在出席中華職棒21年開幕戰開幕典禮時自稱「40年前半夜爬起來,看著紅葉少棒隊跟日本少年棒球明星隊和歌山棒球隊比賽」,但是比賽是在日間舉行。[228]
  • 2010年06月15日,電子媒體Nownews新聞報導中提到,馬英九在讀建國中學時曾踢足球並擔任後衛。[229]
  • 2010年06月16日,中央社新聞提到馬英九自稱小學三年級即開始閱讀武俠小說,並且看的是國民黨政府頒定的禁書。[230]
  • 2010年07月29日,電子媒體報導,馬英九自稱唸初中時,最愛閱讀幼獅文藝[231]
  • 2010年08月12日,電子媒體報導,馬英九在參加一項與身障人士相關的公益活動時,自稱「我曾有過短期的身障經驗」。[232]
  • 2010年09月24日,電子媒體報導,馬英九自稱大學時代曾至美國柏克萊加大參觀,之後便一直想到柏克萊唸書。[233]
  • 2011年04月17日,電子媒體報導,馬英九參拜媽祖後,特地到北港朝天宮觀音殿前面的石階中央觀看孝子釘;廟方表示,故總統蔣經國在擔任總統時,每次造訪朝天宮必到孝子釘前席地而坐,摸一摸孝子釘。馬英九自稱他想起了故總統蔣經國。
  • 2011年07月02日,電子媒體報導,馬英九自稱在14歲的時候差點在金山的海水浴場溺水,自此便開始積極地學習游泳[234]

主要著作

  • "Trouble over oily waters: legal problems of seabed boundaries and foreign investments in the East China Sea."[怒海油爭:東海海床劃界及外人投資之法律問題(作者自定中文書名, from 1986, v.)] Ying-jeou Ma, Thesis (S.J.D.), Harvard Law School, December 1980.
  • Legal Problems of Seabed Boundary Delimita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Ying-jeou Ma, with a Foreward by Professor Louis B. Sohn. Baltimore: Occasional Papers/Reprints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Inc., 1984.
  • Terrorism and the Taiw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A Preliminary Study. Taipei: Institute on Contemporary China, 1985.[235]
  • 《從新海洋法論釣魚臺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台北市:正中書局,1986年
  • 《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回顧與展望》,台北市:中華民國反共愛國聯盟,1991年。
  • 《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年。
  • 《法務部新加坡考察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務部,1995年。
  • 《考察泰國、馬來西亞反毒、肅貪、獄政工作報告》,台北市:行政院法務部,1996年。
  • 《原鄉精神-台灣的典範故事》,天下文化出版社,2007年,ISBN 978-986-417-953-4
  • 《治國:臺灣贏的新策略》,商周出版,2007年,ISBN 978-986-124-981-0
  • 《沉默的魄力》,天下文化出版社,2008年,ISBN 978-986-216-073-2

參見

參考資料

  1. ^ 中國時報 不必追究馬英九信什麼教
  2. ^ 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博雅將前往總統府致送當選證書
  3. ^ 《金恆煒專欄》馬英九計騙蔣經國. 自由電子報. 2008-02-16 [2008-12-16] (中文(繁體)). 
  4. ^ 馬英九的“香港情結”
  5. ^ 台北市政府. 歷屆市長:馬英九. [2008年3月2日]. 
  6. ^ 馬英九本名馬膺九 想要統一中國?. [2010年2月27日]. 
  7. ^ [ TVBS《透視周美青馬英九在美結婚 介紹人談周美青》,2008年03月29日]
  8. ^ 中國時報三月某日
  9. ^ 留學生的十字架-「波士頓通訊」選集,波士頓通訊編輯委員會編,1982
  10. ^ 馬英九不沾鍋的性格如何除弊興利?
  11. ^ 新台灣新聞週刊:哈佛教授指證 馬英九是校園間諜
  12. ^ 中央社,《羅智強:馬英九波士頓通訊文章是愛國文章》
  13. ^ 國家考試簡介 (TXT). 中华民国留学资讯站. [2007-11-15] (中文(繁體)). 從前公務人員 
  14. ^ 14.0 14.1 19年前救馬英九 恩人現身餐會
  15. ^ 黃敬平,北市試啼聲挫扁連任路,蘋果日報,2008年3月23日T14版。
  16. ^ 黃敬平,「新台灣人」跨越族群,蘋果日報,2008年3月23日T14版。
  17. ^ 北高大選特別報導. 2002-11-02 [2008-03-18]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自由時報” (帮助)
  18. ^ 策略行銷於選戰之運用研究(2008年1月14日到訪。)
  19. ^ ETtoday,《北高市長/中選會公佈;馬英九、謝長廷當選》
  20. ^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年報 - 台北捷運營運概況 (PDF). 台北市政府交通局. [2007-11-15] (中文(繁體)). 
  21. ^ 關於我們-誕生與成長. 台北捷運公司. [2007-06-12] (中文(繁體)). 
  22. ^ 丘昌泰; 楊永年、趙家民等. 台北市政府防災組織與功能研究:納莉風災的省思 (PDF). 国立台北大学网站. [2007-11-15] (中文(繁體)). 
  23. ^ 貓纜T15塔 基座土壤嚴重流失. 民視新聞網. 2010-02-05 [2011-07-30] (中文(臺灣)). 
  24. ^ 蔡偉祺. 貓纜邊坡偷偷修 T15塔柱旁汛期施工. 自由電子報. 2011-04-25 [2011-07-30] (中文(臺灣)). 
  25. ^ 藍批北纜弊案 綠攻貓纜缺失. 自由時報. 2010-02-05 [2011-07-30] (中文(臺灣)). 
  26. ^ 貓纜弊案沒人辦、檢調每天在擺爛?. HI-ON鯨魚網站. 2011-04-25 (中文(臺灣)). 
  27. ^ 市府無線網路民間網卡搶食. 聯合新聞網. [2008-03-16] (繁體中文). 
  28. ^ 北市藉VoIP拉抬WiFly使用率. 2006-07-05 [2008-03-16]. 
  29. ^ 台北市科技走廊主題網. [2008-03-27]. 
  30. ^ 大紀元:打造內湖 謝長廷:松山機場遷移捷運交通優先
  31. ^ 范姜泰基; 王寓中. 亞洲女足賽國旗禁入場 馬英九被批. 自由电子新闻网. 2001-12-25 [2007-11-15] (中文(繁體)). 
  32. ^ 詹三源; 楊金嚴. 女足賽禁帶國旗進場 球迷抗議 議員質疑 市長指比照奧會模式處理 足協聲援市府. 聯合報. 2001-12-25: 18版,綜合新聞 (中文(繁體)). 
  33. ^ 詹三源; 楊金嚴. 女足賽國旗事件 足協致歉 中華奧會未明確指示前 將不再申辦國際賽. 聯合報. 2001-12-27: 18版,綜合新聞 (中文(繁體)). 
  34. ^ 2009年聽障奧運 我獲主辦權. 2003.03.03 [2008-03-19]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公視新聞網” (帮助);
  35. ^ 資產與人才. [2008-03-19]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36. ^ 台北藝術中心計畫拍板定案. 2006-05-11 [2008-03-19]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37. ^ 林修卉. 啊 台北的古蹟不見了. 2006-07-20 [2007-11-15]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新台湾新闻周刊” (帮助)
  38. ^ 中山橋拆不拆 馬英九月底決定. 2002.01.15 [2008-03-18]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自由時報” (帮助);
  39. ^ 13地點均不適合 中山橋遺址無處放. 2008.03.14 [2008-03-18]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中時電子報” (帮助);
  40. ^ 文化局回應東森電子報網友投書. 2006-06-26 [2007-11-15] (中文(繁體)).  已忽略文本“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帮助)
  41. ^ 鄭進興. 啊……馬英九 原來是市政殺手.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6-10-04 [2007-11-15] (中文(繁體)). 
  42. ^ 林秀姿. 民福市場 鷹架中冒險試賣.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2006-02-13 [2007-11-15] (中文(繁體)). 
  43. ^ 林修卉. 改建管理失當 北市傳統市場式微. 新台湾新闻周刊. 2006-07-13 [2007-11-15] (中文(繁體)). 
  44. ^ 我不是幫台北市說話 但每年衛生下水道預算都是我審過的. 2008-03-14 [2008-03-17]. 
  45. ^ 蔡炯青; 黃瓊儀. 公共政策議題的議程設定研究:以「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為例 (PDF). 2002.06.29 [2007-11-15] (中文(繁體)). 
  46. ^ 臺北市垃圾清運狀況. [2008-03-16]. 
  47. ^ 47.0 47.1 臺北市政府專案調查小組. 台北市立和平醫院處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事件調查報告 (DOC). 台北市政府网站. 2003-06-12 [2007-11-15] (中文(繁體)).  网址-维基内链冲突 (帮助)
  48. ^ 林重威醫師抗SARS獲國賠首例. 大紀元時報. 2009-01-20 (中文(繁體)). 
  49. ^ 澄清外界對聯合醫院整併之質疑.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 2005-10-26 [2007-11-15] (中文(繁體)). 本府對於聯合醫院之政府補助款由86年度的45.77億元已逐年遞減至94年度的30.47億元。94年度起政府補助款分配情形,除6.1億元係因應「公務人員退休法施行細則」及「公務人員撫卹法施行細則」規定之職員(工)退休及撫恤金經費外,本府對於聯合醫院之補助已經沒有營運方面之補助款,補助費用全數均作為公共衛生業務補助及政策性補貼民眾之費用。 
  50. ^ 陳曉宜. 張珩轉調市醫總院長. 大纪元时报(载自自由时报). 2005-01-13 [2007-11-15] (中文(繁體)). 
  51. ^ 林相美. 虐童人球風暴特別報導:仁愛有床 張珩未及時向馬報告. 自由电子报. 2005-01-16 [2007-11-15] (中文(繁體)). 台北市衛生局長張珩在市議會證實仁愛院區10日凌晨「有床可用」 
  52. ^ 前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案起訴書. 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 2007-02-13 [2007-11-15] (中文(繁體)). 
  53. ^ 羅凡,《馬英九參選到底求清白》,《開放雜誌》
  54. ^ BBC:《一審無罪,馬英九:虛耗應到此為止》
  55. ^ NOWnews.com:馬無罪/檢方上訴駁回,馬英九二審無罪
  56. ^ 特別費案/馬英九告濫權 侯寬仁批阻檢上訴
  57. ^ 馬英九告侯寬仁聲請交付法院審判
  58. ^ 馬英九告侯寬仁 台法院駁交付審判聲請
  59. ^ 馬英九特別費案地院一審判決書
  60. ^ 特別費除罪化三讀 7500人解套
  61. ^ 陳水扁遭羈押 馬總統:哀矜勿喜 自我警惕. 大紀元時報. 2008-11-12 (中文(繁體)). 
  62. ^ 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 王金平败选
  63. ^ 中央通訊社,2005年12月4日
  64. ^ ETtoday,國親關係險象環生/馬英九為了郝龍斌 惹毛宋楚瑜?
  65. ^ 縣長周錫瑋恭喜郝龍斌當選台北市長,期盼北北繼續合作一家親
  66. ^ 北京新浪網:民進黨陳菊險勝國民黨黃俊英1120票
  67. ^ 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 - 總統府新聞稿
  68. ^ 陈云林就当前两岸关系问题发表谈话
  69. ^ 馬英九改口 坦承曾有綠卡. 自由時報. 2008-01-29 [2008-01-29] (中文(臺灣)). 
  70. ^ 維基解密!楊甦棣:馬英九的綠卡狀態很複雜,Nownews,2011年9月6日
  71. ^ Foreign Affairs Manual,U.S. State Department
  72. ^ 美國外交手冊:持觀光簽證赴美,非放棄永久居留權,Nownews,2011年9月6日
  73. ^ 府:蘇起20年前就已填表放棄,自由時報,2008年6月21日
  74. ^ 馬提證據 謝營:了無新意,周錫瑋也填表放棄,Nownews,2008年2月22日
  75. ^ 維基解密爆馬英九綠卡效力 綠籲速修國籍法當照妖鏡!,Nownews,2011年9月6日
  76. ^ Abandoning Legal Permanent Resident Status, U.S. Embassy in Tokyo, Japan
  77. ^ Form I-407, USCIS Field Office in Seoul, South Korea
  78. ^ Q. How can I abandon my lawful permanent resident status (Green Card)?, U.S. Embassy in New Delhi, India
  79. ^ Abandonment of Lawful Permanent Resident Status (I-407), U.S. Embassy in London, United Kingdom
  80. ^ ABANDONMENT OF LAWFUL PERMANENT RESIDENT STATUS (I-407), U.S. Embassy in Berlin, Germany
  81. ^ Your income tax filing requirement and possible obligation to pay U.S. taxes continue until you either surrender your green card or there has been a final admin­istrative or judicial determination that your green card has been revoked or abandoned. Therefore, even if the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 (USCIS) no longe recognizes the validity of your green card because you have been abs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or the green card is more than ten years old, you must continue to file tax returns until there has been a final determination that is not subject to appeal that your green card has been revoked or abandoned.
  82. ^ 李慶安美國籍有效 馬英九呢?. 自由時報. 2008-12-26 [2008-12-26] (中文(臺灣)). 
  83. ^ 防馬綠卡再生波 藍擋國籍法,自由時報,2009-04-06
  84. ^ 維基爆綠卡效力問題複雜 林俊憲:馬英九欺騙蔣經國,Nownews,2011年9月6日
  85. ^ 維基解密:藍綠尋求美國為馬英九綠卡背書,中央廣播電臺,2011年9月6日
  86. ^ 美國移民法 INA 101(a)(20) 說明移民和非移民身分不能並存
  87. ^ 決戰322/綠卡風波~AIT提移民法:逾1年未入境視同放棄. NOWnews. 2008-01-30. 
  88. ^ USCIS Interpretation 318.4 (English)
  89. ^ 美國外交手冊第9冊簽證篇,9 FAM 42.22 N1.4 Evidence Indicating Abandonment of Residence,美國國務院 (English)
  90. ^ 雙重國籍爭議/綠質疑 藍為保馬 包庇李慶安. 自由電子報. 2008-12-12. 
  91. ^ 馬英九低調出訪
  92. ^ 若見陳雲林 馬:就互稱先生, 自由時報, 2008年6月18日
  93.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81010/31034716 馬接見陳雲林 總統變先生 綠轟不顧國格], 蘋果日報, 2008年10月10日
  94. ^ 中廣新聞網. 逾半支持江陳協議 馬接見陳 藍綠各有定見. 新浪網. 2008年11月06日 (中文(繁體)). 
  95. ^ 農漁恢復正常 至少要等半年. 自由電子報. 2009-08-14. 
  96. ^ President Typhoon&st=cse Taiwan President Is Target of Anger After Typhoon 请检查|url=值 (帮助). New York Times. 2009-08-13. 
  97. ^ 救災不力 馬成民怨箭靶. 自由電子報. 2009-08-14. 
  98. ^ 忘了自己是三軍統帥?香港明報:馬英九救災遲緩失民心. 今日新聞NOW News. 2009-08-13. 
  99. ^ 總統任命吳敦義組閣 內閣改組近日完成 中央社台北7日電
  100. ^ 回應執政無感 總統提米酒降價
  101. ^ 綠對米酒無解 如何選總統?
  102. ^ 轟前朝米酒貴 馬打到蕭
  103. ^ 陳文茜爆料:夢想家預算 馬吳決定的
  104. ^ 馬提吹喇叭 陳亭妃: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105. ^ 美牛瘦肉精解禁? 連鎖效應大考驗
  106. ^ 「美簽」換「問題牛肉」進口?民進黨:馬政府須說明清楚
  107. ^ 國安局長點頭承認 美牛綁TIFA美簽
  108. ^ 瘦肉精解禁?研擬牛可.豬不可. 東森新聞 (Yahoo!奇摩新聞). 2012-2-3. 
  109. ^ 內容載明對台貿易談判包括豬與牛// 美文件「戳破牛豬分離騙局」
  110. ^ 台灣智庫民調 馬不滿意度62.5%創新高
  111. ^ 為政心態不改 民心一去不回
  112. ^ 決策失準 馬英九:油價連十降世事難料
  113. ^ 中油認了「預估油價失準」恢復全漲全跌「物價已回不去」
  114. ^ 國家人權報告廢死議題受關注 馬總統:減少死刑的使用
  115. ^ 520後核電政策不變! 馬英九總統:逐步邁向非核家園
  116. ^ 美人權報告指責台灣官員貪污 馬英九稱一定改善
  117. ^ 立委踢爆 馬政府要將高中歷史「去台灣化」
  118. ^ 高中歷史被控去台灣化 教部否認
  119. ^ .htm 2005年兩岸關係大事記
  120. ^ 馬英九就職演說全文: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
  121. ^ 新頭殼、Yahoo新聞-馬提台灣是國家,小英:歡迎跟進
  122. ^ aspx?strCatL=IPL&strSearchDate=20080831&strNewsID=200809030087&strType=PD 總統:兩岸處於一種特別的關係但非國與國
  123. ^ 馬英九:說不統,不是排除統一這個選項
  124. ^ 马英九将胡锦涛一军(胡平)
  125. ^ 紀念六四馬英九籲中國加速民主開放
  126. ^ 马英九吁中国宽待Template:BreakChar成员
  127. ^ 六四事件二十週年 馬未提平反 讚中國開放
  128. ^ 愛台十二建設
  129. ^ 馬危機/633政見專訪沒有說清楚...,馬英九5日首度致歉
  130. ^ 633政見跳票,台股直奔6300
  131. ^ 馬談633政見 失業率「確實沒做到」
  132. ^ 六三三跳票馬英九拒絕捐薪
  133. ^ 劉作坤,《什麼樣的DNA造就馬英九魅力》,聯合報,2006年3月27日
  134. ^ /n465695.htm 台女性上班族的夢中情人,馬英九奪冠 - 大紀元時報
  135. ^ 「小馬哥」一名原為電影英雄本色》中的人物。htmlpage=oversea&news=0328ao04.html 英雄本色「小馬哥」再現江湖馬英九酷辣造型「與青年有約」
  136. ^ /428761 新新聞,《再見!馬英九神話》
  137. ^ 勤儉! 周美青國慶穿舊衣亮相
  138. ^ 總統宣示成立法務部廉政署
  139. ^ 不溯既往 國民黨排黑防線全面失守
  140. ^ 貪污一審有罪 扁禮遇金將停止
  141. ^ 未迴避利益 馬以南前東家罰4千萬
  142. ^ 大前研一:如何讓台灣變成生活大國?. 天下雜誌. 2009-02 [2011-07-30] (中文(臺灣)). 
  143. ^ 落實土地正義 只是追求所得分配和租稅正義的第一步
  144. ^ 144.0 144.1 馬英九總統接受美國西東大學榮譽教授楊力宇書面提問
  145. ^ 老農津貼加碼太少? 馬英九:不該是民粹式喊價
  146. ^ 老農津貼三讀 加碼千元
  147. ^ 老農津貼拍板 增設排富條款
  148. ^ 老農津貼變7千 2月首次入帳
  149. ^ 馬:防貪重於肅貪 立即成立法務部廉政署
  150. ^ 明年免美簽 楊進添:審慎樂觀
  151. ^ 簽投資協定 台日關係大進展
  152. ^ 簽投資協議 施顏祥:台日雙贏
  153. ^ 免美簽後 涵蓋常赴國近百分百
  154. ^ 免美簽 航空業估台客增5成
  155. ^ 希拉蕊要求國土安全部 給台灣免簽
  156. ^ 希拉蕊正式提給台免簽要求
  157. ^ 歐巴馬提促進觀光建議給台人免簽
  158. ^ 參見瘦肉精
  159. ^ ECFA早收 2012年9成零關稅
  160. ^ 財部:437項2012年銷陸零關稅
  161. ^ 2012年元旦起 437項貨品銷陸零關稅
  162. ^ 為金廈大橋鋪路?政府砸57億 建5.34公里金門大橋
  163. ^ 馬總統:為金門建設 當總統就值得
  164. ^ 「這回是真的!」金門鄉親激動
  165. ^ 兩岸大三通的機會與挑戰
  166. ^ 馬:大三通成果遠超越小三通
  167. ^ 馬英九強調照顧婦女兒童不遺餘力
  168. ^ 馬英九談婦女政策 強調安全等四大主軸
  169. ^ 馬以南為吳健保馬以南?馬英九:不清楚,大紀元時報,8/27/2007
  170. ^ 馬以南作風大膽 拆掉馬英九包裝,新台灣新聞周刊,2008/02/20
  171. ^ 曾文溪盜採砂石案二審 吳健保被判刑3年6個月,NOWnews, 2011年5月10日
  172. ^ 吳健保討債 服務處遭槍擊,自由電子報,2011-12-28
  173. ^ 173.0 173.1 綠轟馬:每到選舉就見組頭,蘋果日報,2011年11月18日
  174. ^ 174.0 174.1 莊瑞雄:馬稱讓職棒遠離簽賭,卻見大組頭?不可置信!,民主進步黨,2011-11-18
  175. ^ 「把原民當人看」馬發言挨批. 自由時報. 2007-12-08 [2007-12-08] (中文(臺灣)). 
  176. ^ 英國BBC報導台灣總統馬英九密會賭盤大亨受質疑,台灣英文新聞,2011-11-23
  177. ^ 消費券特輯-血拼愛台灣
  178. ^ 康仁俊. 失業率亞洲四小龍最高 謝長廷:證明消費券是失敗政策. 今日新聞網. 2011-01-18 [2011-11-12] (中文(臺灣)). 
  179. ^ 曹逸雯. 1、2月零售業營業額年減4.65% 消費券乘數效應不大. 今日新聞網. 2009-03-24 [2011-11-12] (中文(臺灣)). 
  180. ^ 何旭如. 消費券替代率逾6成 經建會尚不考慮再發. 中央社. 2009-05-01 [2011-11-12] (中文(臺灣)). 
  181. ^ 南方朔. 南方朔:馬英九畏事躲事!八八水災將改變政治版圖. 今日新聞網. 2009-08-17 [2011-07-30] (中文(臺灣)). 
  182. ^ 不嚴正懲處不足以平民怨 內閣請立即總辭!新新聞,2009-08-20
  183. ^ 救災慢挨罵 馬怨「沒好報」,蘋果日報,2009年09月24日
  184. ^ 六三三跳票馬英九不捐薪? 網友PO影片吐槽. 東森新聞. 2011-10-04 [2011-10-04] (中文(臺灣)). 
  185. ^ 原民女記者尖銳提問 馬不爽回嗆:認養原住民十幾年. 東森新聞. 2011-12-17 [2011-12-17] (中文(臺灣)). 
  186. ^ 《原基法》遭否定 原團促馬三天內道歉. 蘋果日報. 2011-12-17 [2011-12-17] (中文(臺灣)). 
  187. ^ 總統大選》文化人批建百 馬駁「政治干預」說,自由電子報,2011/12/15
  188. ^ 馬面對抗議:聽見了會處理,自由電子報,2011/12/16
  189. ^ 藝文界圍剿 馬變臉 「蔡國強得標 總統女兒未迴避」,蘋果日報,2011年12月16日
  190. ^ 台灣三名總統候選人面對文化界提問,BBC中文網,2011年12月15日
  191. ^ 便當縮水!馬英九戲謔回應有吃第2個便當嗎?挨轟晉惠帝第二
  192. ^ 青年有約總統答話 網友KUSO圖暗諷
  193. ^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1/7074494.shtml 總統府:馬從未說「何不吃兩個便當」
  194. ^ [http://www.nownews.com/2012/05/19/91-2815660.htm 馬英九就職前民調 滿意度20%創新低」
  195. ^ 馬總統:進府4年沒開過冷氣 鄉民批:豪洨、練肖話
  196. ^ 反核被警約談、查稅 林世嘉:馬英九才是違反公共危險罪
  197. ^ 凱道反核 郝:警方小題大作
  198. ^ 稱馬是「媽寶」 NCC去函電視台指「侮辱國家元首」
  199. ^ 王金平 抱怨馬無能自私
  200. ^ 維基解密 連戰不喜歡馬英九
  201. ^ 《維基解密》胡志強向美爆料 馬根本排斥long stay
  202. ^ 朱立倫與楊甦棣對話 馬很不喜歡宋 盼連王淡出
  203. ^ 維基解密 胡志強批馬接受橘營勒索
  204. ^ 維基解密:李登輝批馬
  205. ^ 楊甦棣:馬當市長只管黨務
  206. ^ AIT has nothing but praise for Tsai. Taipei Times. 2011-12-12 [2011-12-12]. 
  207. ^ 美國在臺協會對蔡英文只有讚譽有加
  208. ^ 208.0 208.1 208.2 208.3 208.4 馬鶴凌遺體今早火化. Epoch USA Inc. 2005-11-05. 
  209. ^ 香港蘋果日報 - 湘潭衡山 說法有異 祖母改嫁 兩個家鄉
  210. ^ 马英九家世调查:记者走访湖南湘潭县马家堰. 新浪网,原载台海网. 
  211. ^ 從馬家堰到迥程堂──探訪馬英九原鄉.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5-08-20. 
  212. ^ 范凌嘉; 馮復華. 遺願交給馬英九馬鶴凌默默告別. 新浪新聞. 2005-11-01 [2007-11-15] (中文(繁體)). 
  213. ^ 參與造假 不起訴背離法理. 自由電子報. 2008-02-19. 
  214. ^ 馬坦承:大姊確有段年少輕狂往事. 自由電子報. 2008-02-19. 
  215. ^ 馬以南當槍手 綠疑特權脫罪. 自由電子報. 2008-02-19. 
  216. ^ 216.0 216.1 馬英九與恩師孔傑榮話家常 談兩岸談家人. 中央日報網路報. 2008-09-09. 
  217. ^ 217.0 217.1 維安啟動 馬唯中雙重國籍身分敏感. 自由電子報. 2008-03-25. 
  218. ^ 周美青大事紀. 商業周刊 第1070期. 2008-05-26. 
  219. ^ 馬英九有女承衣缽 馬元中將進入美國長春藤名校就讀. NOWnews. 2004-08-07. 
  220. ^ 總統候選人財產申報 馬存款奪冠、蔡墊底,東森新聞,2011年12月21日
  221. ^ 馬英九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紫微人相淺論
  222. ^ 聯合早報:《馬英九,張俊雄爭先與張學友合唱》 2002年1月1日 第二版
  223. ^ 马英九:推动五育术德兼备城乡交流教育政策. 多維新聞. 2008-04-19 [2010-06-17]. 
  224. ^ 英國樂隊主唱酷似馬英九 網上走紅. 大紀元. 2009-01-14 [2010-06-17]. 
  225. ^ 前週週記與時事回應.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9-07-25 [2010-06-17]. 
  226. ^ 馬稱大學即接觸電腦被踢爆:他畢業後才有PC.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9-07-21 [2010-06-17]. 
  227. ^ 馬英九留學美國時 吃豬腳不吃牛排. 中國評論新聞網. 2009-10-31 [2010-06-17]. 
  228. ^ 中華職棒/馬英九保證不放棄職棒 口誤白天比賽講成半夜. Nownews. 2010-03-20 [2010-06-17]. 
  229. ^ 從建中踢到大一 總統瘋世足:「韓國體力超強」印象深刻. Nownews. 2010-06-15 [2010-06-17]. 
  230. ^ 馬英九從小衷情武俠小說 偷看禁書《射雕英雄傳》. 中國新華網. 2010-06-16 [2010-06-17]. 
  231. ^ 馬英九自爆 初中最愛念「幼獅文藝」. 蘋果日報. 2010-07-29 [2010-07-29]. 
  232. ^ 賣庇護月餅 馬英九爆曾短期身障. 聯合新聞網. 2010-07-29 [2010-08-12]. 
  233. ^ 馬英九:沒申請到柏克萊 只好念哈佛. 聯合新聞網. 2010-07-29 [2010-09-24]. 
  234. ^ 在我14歲那年… 馬英九舉自身為例 提醒注意水上安全. NowNews. 2011-07-02 [2011-07-02]. 
  235. ^ 以Martin Joseph名義撰寫,在馬英九於革實院之自述中表明為其之作。自述內容引自:習賢德. 馬鶴凌、馬英九父子與革命實踐研究院. 傳記文學第88卷第6期,總號529號. 2006年6月: 19頁. 

外部連結

官衔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前任:
陳水扁
中華民國總統
第十二、十三任
2008年5月20日 -
現任
中華民國總統府
前任:
陳水扁
國家安全會議主席
第十二、十三任
中華民國總統兼任)
2008年5月20日 -
現任
中華民國行政院
前任:
魏鏞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
第五任
1988年7月 - 1991年6月
繼任:
孫得雄
前任:
呂有文
法務部部長
第十一任
1993年2月7日 - 1996年6月10日
繼任:
廖正豪
政府职务
臺北市政府
前任:
陳水扁
臺北市市長
直轄市民選第二、三任
第十九、廿任
1998年12月25日 - 2006年12月25日
繼任:
郝龍斌
政党职务
中國國民黨
前任:
連戰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第四任
2005年7月27日 - 2007年2月13日
繼任:
江丙坤代理
(正任:吳伯雄
前任:
吳伯雄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主席
第六任
2009年10月17日 -
現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