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Kaihsu留言 | 贡献2020年10月2日 (五) 20:29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簡稱“五位一體”,是中國共產黨針對中國發展的政策,内容為「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論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於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1]主要内容: 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來源請求]

历史

胡錦濤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報告中又說:「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

習近平

自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歷次公開談話曾多次提到「五位一體」。2017年中共十九大通過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納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3][4]

十八大以来,经过五年来实践探索,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2013至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來源請求]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限定词,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5]。在十九大之前,并无“美丽”这一提法,“和谐”一词既对应社会建设又对应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之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分别一一对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从而“美丽”取代“和谐”对应生态文明建设。

有专家认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來源請求]

十九大报告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经济建设是基础,是兴国之要;政治建设是根本保证,保证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进行;文化建设是灵魂,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社会建设是目的,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生态文明建设是条件,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社会和政治问题,是中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來源請求]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中的“公有制为主体”,政治建设中的“众人事情众人商量”,文化建设中的“中国传统与文化自觉”,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这些既是中国特色,也是中国优势,同时也为世界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來源請求]

参考文献

  1. ^ 五位一體 偉大事業的總體布局.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01-30. 
  2. ^ 中共宣示“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华网. 2012-11-08. 
  3. ^ 习近平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新华网. 2017-10-18. 
  4. ^ 推進「五位一體」 習近平5年治國思想納入中共黨章. ETToday 新聞雲. 2017-10-24 [2017年11月29日] (中文(臺灣)). 
  5. ^ 闫海超. “美丽”的奋斗目标. 中国环境报. 2017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