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
| ||||
---|---|---|---|---|
出生 | 601年 黃岡黃梅縣(今湖北省黃梅縣) | |||
圓寂 | 674年 | |||
著名成就 | 禪宗五祖 | |||
宗派 | 禪宗 | |||
頭銜 | 大滿禪師 | |||
師承 | 道信 | |||
徒弟與學生 | 慧能、神秀、智詵、劉主簿、惠藏、玄約、老安、法如、智德、義方 |
中國禪宗 |
---|
佛教主題 |
佛教 |
---|
佛教大綱 佛教主題 佛教專題 |
弘忍(601年—675年),俗姓周,黃梅(今湖北省黃梅縣)人,為漢傳佛教禪宗五祖,唐代宗賜諡大滿禪師[1]。
去世的時間,有唐咸亨五年(674年),唐上元二年(675年)兩說,年七十四歲;故他應生於隋仁壽元年(601年)或隋仁壽二年(602年)[2]。
生平
[編輯]弘忍生於隋仁壽元年(601年)。七歲時,從四祖道信出家。十三歲,正式剃度為僧。他在道信門下,日間從事勞動,夜間靜坐習禪。道信常以禪宗頓漸宗旨考驗他,他觸事解悟,盡得道信的禪法。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傳衣給他。後道信圓寂,由弘忍繼承法席,後世稱他為禪宗五祖。因為四方來學的人日多,便在雙峰山的東面馮茂山另建道場,名東山寺,時稱他的禪學為東山法門或「黃梅禪」。弟子有法如、神秀等,皆傳化一方,有「十大弟子」之說[3],後傳法於六祖惠能。弘忍圓寂於咸亨五年,春秋七十四,葬於東山之岡。
傳法
[編輯]唐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其固辭不赴;乃送衣藥到山供養。龍朔元年(661年),弘忍令會下徒眾各作一偈,以呈見解,若語契符,即以衣法相付[4]。上座神秀先呈偈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惠能另作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5]。弘忍以惠能見解透徹,遂授以衣缽,叫他南歸[6]。
弘忍的禪學傳自道信。道信自說他的法門:一依《楞伽經》以心法為宗,二依《文殊般若經》的一行三昧[7][8]。因為禪宗「不立文字」,弘忍的著作,未見記載。僅《楞伽師資記》及《宗鏡錄》等,散錄其法語[9]。
師承
[編輯]弟子
[編輯]弘忍門徒極多。其及門[10]弟子,據《楞伽師資記》和《歷代法寶記》所載有十一人[11],《景德傳燈錄》所載有十三人,《圓覺經大疏鈔》及《禪門師資承襲圖》所載有十六人,總計見於記載的約二十五人[12]。
參考文獻
[編輯]- ^ 《宋僧傳》(卷八)
- ^ 《傳燈錄》(卷三)
- ^ 如《曆代法寶記》:「吾一生教人無數,除惠能,餘有十爾。神秀師,智詵師,智德師,玄賾(原作「蹟」)師,老安師,法如師,慧藏師,玄約師,劉主(原作「王」)簿,雖不離吾左右,汝各一方師也。」
- ^ 《宋高僧傳》(卷八)
- ^ 這句是比較通行的記載,敦煌本《壇經》此句作「佛性本清淨」)
- ^ 《禪宗正脈·弘忍大師》
- ^ 「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經之根本。」「諸佛只是以心傳心,達者印可,更無別法」《宗鏡錄》(卷九十七)
- ^ 弘忍評神秀的造詣:「吾與神秀論《楞伽經》,玄理通快」《楞伽師資記》引《楞伽人法志》。神秀後來答武則天問東山法門依何典誥時說:「依《文殊般若經》一行三昧」《楞伽師資記》
- ^ 《楞伽師資記》且說弘忍常蕭然靜坐,不出文記,只是口說玄理,默授與人。因此世傳有《禪法》一本,云是弘忍禪師所說,是不確實的。但古來傳有《最上乘論》(一稱《修心要論》)一書,題為「第五祖弘忍禪師述」,朝鮮、日本都有刻本。論中設立問答,闡說守本真心為涅槃根本、入道要門、十二部經之宗和三世諸佛之祖。又說:「若有初心學坐禪者,依《觀無量壽經》,端坐正念,閉目合口,心前平視,隨意近遠,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
- ^ 參見及門 - 萌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吾一生教人無數,好者並亡;後傳吾道者,只可十耳」《楞伽師資記》
- ^ 《宗鏡錄》卷九十七
- 六祖壇經講話,星雲大師,香海文化,2000
前任: 道信 |
漢傳佛教禪宗 五祖 |
繼任: 神秀(北宗) 惠能(南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