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龍山寺

坐标23°03′01″N 120°26′06″E / 23.050366°N 120.434930°E / 23.050366; 120.434930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楊騏瑋留言 | 贡献2021年2月2日 (二) 02:15 →‎圖輯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鹿港龍山寺
Lukang Lung-shan Temple
鹿港龍山寺(門神、正門、夜照)
基本信息
位置 中華民國臺灣
彰化縣鹿港鎮金門街81號 23°03′01″N 120°26′06″E / 23.050366°N 120.434930°E / 23.050366; 120.434930
主神觀世音菩薩
例祭農曆2月19日(觀音誕辰)
農曆6月19日(觀音成道)
農曆9月19日(觀音出家)
廟格國定古蹟
状态良好
建筑详情
本殿構造三進三殿
建立时间1647年
地圖
地图
鹿港龍山寺
Lukang Lung-shan Temple
鹿港龍山寺拜殿
位置彰化縣鹿港鎮金門街81號
建成时间1786年
官方名称鹿港龍山寺
類型登錄等級:寺廟
登錄種類:國定古蹟
评定时间1983年12月28日
材料磚、木、石
開放05:00-21:30

鹿港龍山寺,為臺灣彰化縣鹿港鎮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本廟與臺灣另外幾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淡水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等,都是分靈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泉安龍山寺,本廟也是臺灣所有龍山寺中保存最為完整的建築,目前為國定古蹟

歷史

1647年,泉州三邑移民來台,自泉安龍山寺分香觀音大士佛像,於鹿港暗街仔(大有街)結庵奉祀。1786年[1],純真璞禪師遷建於現址。1831年,大修並重建多次。

1897年(明治30年),日軍的從軍佈教使佐佐木一道租用鹿港龍山寺後殿,成立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布教所,並創立敬愛學校,親自教授日文,另聘請秀才鄭鴻猷、鄭玉田教導漢文。1898年(明治31年)改由光明智曉和尚擔任校長,智曉將學校改為公學校制度,並且向龍山寺主持林文蓮與檀越代表提議將鹿港龍山寺改為本願寺派的分寺,1904年鹿港龍山寺加入本願寺派,正殿改奉阿彌陀佛,原泉安分靈的觀音大士神像遷至後殿,但是仍以林文蓮為主持。1907年住持林文蓮逝世後,由智曉接管龍山寺,1921年(大正10年)後殿失火,觀音寶像毀損。

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中國國民政府代表盟軍接收臺灣,鹿港龍山寺改由檀越組織管理委員會主持。1961年,重塑觀音菩薩寶像安座正殿,原日本阿彌陀佛寶像移祀後殿。1983年12月,內政部將鹿港龍山寺登錄為國家第一級古蹟(今國定古蹟[2]

建築

鹿港龍山寺是一個大型建築物,被認為是現在在臺灣保存最完整的台灣清治時期建築物。整個廟宇最重要的是其建築和雕刻。

鹿港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多,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分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鹿港龍山寺戲台上方藻井結構,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且最大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上方,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

圖輯

祭祀

神祇

祭典活動

參見

註釋

  1. ^ 彰化縣志-卷五33.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2. ^ 鹿港龍山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