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越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檀越,佛家術語,梵文為dānapati[1],音譯為檀那缽底、旦那帕體、達納帕蒂,佛家術語。又稱檀越主、旦那主、檀那主,意為施主,即布施寺院、僧侶衣食,或捐獻香火錢舉辦祭典、法會等的善信。
《中华佛教百科》:“檀”字為梵文(檀那),意為“布施”;“越”字是漢文,指的是「越」過苦海。
《翻譯名義集》卷一記載:「檀那,又稱檀越,『檀』即施;此人行施,『越』貧窮海,故稱檀越。」
《大般涅槃經》卷十一:「寧以熱鐵周匝纏身,終不敢以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衣服。」
「檀越」一詞不分男女,雖然通常指男性,但是女性亦可稱之,如清代臺灣臺北富商黃阿祿嫂被稱為「艋舺大檀越」[2]。
參考資料[编辑]
- 藍吉富《中华佛教百科》
- ^ Robert E. Buswell Jr.; Donald S. Lopez Jr. dānapati. The Princeton Dictionary of Buddhis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4 November 2013: 212 [2020-12-03]. ISBN 978-1-4008-4805-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7).
- ^ 清領後期──閩籍女性 彷彿穿越小說裡的奇女子──黃阿祿嫂. [2020-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