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易经 | |
---|---|
全名:《易经》 | |
其他名称 | 《周易》 |
作者 | 伏羲 |
类型 | 五经、十三经 |
语言 | 上古汉语 文字:文言文 |
成书年代 | 大约在西周时期 |
发行信息 | |
连载状态 | 原书篇数: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 |
出版地点 | 中国 |
儒家经典 | |
---|---|
五经 | 传 |
九经 | |
易 书 诗 礼(仪礼/周礼) 春秋 |
礼记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穀梁传 |
七经 | 十二经 |
论语 孝经 |
尔雅 |
十三经 | |
孟子 |
《易经》,中国古典文献之一,是古代中国巫师用于推演未来吉凶祸福的卜筮书,自汉代开始尊奉为“五经”之一;《易经》用一套符号形式系统描述事物的变化,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用阴阳符号构成的卦象代表世间万物的运行状态。卜筮者向神明问事,求得卦象,借此预测事情(例如:战争、政事、农收等等)的成败吉凶[1]。作为卜筮之书,《易经》的影响并不限于占卜和术数,大凡古代中国的哲学、宗教、政治、经济、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皆可见到阴阳变化的思想寓于其中。自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经由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引介至欧美国家。
《易》据说有三种: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三易[2]。 《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周易》是唯一有传至后世的文献。相传《周易》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 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现荆州市郢城镇)出土的王家台易类秦简与马国翰的《归藏》辑本相符,有学者推定为《归藏》古文再现。[3] 也有人怀疑《归藏》、《连山》从未存在过,出土的是古易书《易繇阴阳卦》。[4]
三易唯《周易》传世,因此《易经》通常就是指《周易》。 《易传》则是早期儒家学者对《周易》“卦、爻辞”所作出的系统性解释,展现了先秦儒家把《周易》当作君子道德修养指引的解释方式,共有十篇,通称“十翼”。后人对《易经》及《易传》作注解的版本众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弼、韩康伯的《周易注》以及朱熹的《周易本义》。李鼎祚的《周易集解》则收有汉、唐间诸家易注。
名称
[编辑]- “易”字
-
- 字源
- 解释
- “周”字
《易经》的“经”字是指经典。汉武帝尊《周易》、《尚书》、《诗经》、《仪礼》、《春秋》为《五经》,因此《周易》又称为《易经》。
用法
[编辑]《汉书·艺文志》所载的“术数”中,第四种是“蓍龟”。龟指龟甲,用龟甲占,这种方法叫“卜”。蓍指蓍草,用这种草占,叫做“筮”。《易经》本来是为筮用的[10]。用蓍草占得某一卦某一爻后,查《易经》,看其卦象,卜定凶吉。
后来,有些人即使不卜卦,也会引用卜辞和爻辞的话,加以引申发挥,作为自己论述的依据。《左传》中记载,在晋国和楚国的战争中,晋国的将领不服命令,擅自渡河追击楚军,知庄子说:“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在师(䷆)之临(䷒)曰,师出以律,否臧凶[11]”。意思是,出兵以纪律为主,如果部队不遵守纪律,会带来很大的灾祸。在这段记载中,知庄子并没有占卜,而是直接引用师卦的爻辞。
《系辞传》中写道,“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意思是,君子什么时候行动,就占个卜预知凶吉;在没有行动的时候,就仔细体会《易经》的卦象以及卦中爻辞的意思,这样就可“吉无不利”。这表明《易经》不仅仅是一个占卜的书,也可作为一本道德教训的书。
孔子和荀子都常引用《易经》中的卦和爻辞,并将其引申发挥。比如,《论语·子路》中写道: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12]其中,“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是恒卦(䷟)九三爻的爻辞,孔子以此引证人必须有恒心,又说“不占而已矣”,意为不必占卜就可以引用这一爻作为教训。荀子引用易经的例子可见于《荀子·非相篇》和《荀子·大略篇》。
部分研究易经的学者们认为,六爻具备概括事物的完备性[13] ,通过“检验指标取值而确定潜变量取值”的方法来获得卦象,从而预测未来凶吉,解析系统发展规律和因果,可以将易经的应用扩展至现代研究的各个方面[14][15]。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理论研究者们普遍相信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与《易经》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16][来源请求]。
传统说法
[编辑]《周易》(易经)
[编辑]《周易》或称《易经》,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中称之为《易》。
“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原称《周官》,约成书在战国时代)。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后人因此认为《周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乾”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周易》起源相当早,相传“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坊间认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较春秋时代的哲学著作(老子和孔子的论语)为早。
《十翼》(易传)
[编辑]广义的《易》包括《周易》和《易传》。由于《周易》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孔子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周易》。现今学者多认为《周易》七卷书中最早的《易传》是战国时代的作品。
根据《史记》,春秋时期孔子对《周易》有所阐述与解释,参与了〈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两篇)、〈系辞传〉(上下两篇)、〈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篇章的编辑[17]。共有十篇,称为“十翼”。
到了汉武帝以后,“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列为《易经》的一部分。
《易传》为孔子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集体创作。宋代欧阳修提出《易传》不是同一人所作。清初学者惠栋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伪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18]。当代的学者认为《易传》里面的篇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汉年代所著。
近代考古研究
[编辑]在近五十年,出现了新的《易经》历史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学者根据商、周朝的占卜用的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以及其他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他书籍,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孔子所著的〈系辞传〉上、下,但并不包括《十翼》其他的部分。
当代的学者怀疑周文王、孔子并非《易经》的全部作者,部分学者更认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学者比较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和周朝的钟鼎文之后,认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书日期应是西周后期,大约公元前九世纪末。现时一般认为《易经》是集体创作,《周易》的起源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历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据汪宁生,八卦是古人举行筮法时所用一种“表数”符号,与龟卜有不同源流。在西南少数民族中,普遍就流行以“数”占卜之俗,最简单的一种是通过投掷、刻划等方式,看物的正反或数的奇偶,判断吉凶,与数蓍草而卜问吉凶的筮法,有若干相似之处。四川凉山彝族的占卜方法“雷夫孜”,其数分奇偶,而卜必三次,得到八种结果,正和八卦类似[19]。另外,张政烺提出周原甲骨所发现的数字组成符号,可能是西周早期真实的卦画原形,为古代使用“数字”卜卦所遗留的痕迹[20][21]。
《周易》注本书目
[编辑]此章节需要扩充:同样属于“易传”性质的书目 |
有关周易及其研究的善本书目如下:
-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春秋末期鲁国孔子:《十翼》(《易传》)
- 春秋末期子夏:《子夏易传》
- 西汉(前202年-8年)京房 (魏郡太守):《京氏易传》
- 东汉(25年-220年)郑玄:《周易郑康成注》
- 曹魏(220年-266年)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周易注疏、周易兼义)(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
- 东晋(317年-420年)韩康伯注《周易注》(系辞、说卦、序卦、杂挂)[22]
- 唐(618年-907年)李鼎祚:《周易集解》
- 北宋(960年—1127年)程颐:《伊川易传》
- 北宋(960年—1127年)苏轼:《东坡易传》
- 北宋(960年—1127年)朱震:《汉上易传》
- 南宋(1127年—1279年)朱熹:《周易本义》
- 南宋(1127年—1279年)杨简:《杨氏易传》
- 南宋(1127年—1279年)张浚:《紫岩易传》
- 南宋(1127年—1279年)杨万里:《诚斋易传》
- 南宋(1127年~1279年)王宗传:《童溪易传》
- 清(约1636年-1912年)刘一明:《周易阐真》
- 清(约1636年-1912年)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流传与学派
[编辑]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朝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23],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在现代,西方越来越多科学与宗教人士研究易经,称之为变的科学。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和一些现代大数据科学家认为,易经作为 “预测未来和解析过去” 的方法,是极其有效的,但不同于西方的理性及因果分析传统,是另一种科学。[24] [25]
牟宗三认为《周易》一书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物理的、数理的、伦理的。物理方面则为“阴阳”、“变易”、“生成”所以“易”则有这个意义。而数理则为“序理”、“系统”、“关系”,这方面可用“序”作代表。而伦理则为“意谓”和“价值”,这方面可用“吉凶悔吝”作代表。[26]
爻卦结构
[编辑]爻
[编辑]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
卦
[编辑]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单卦。六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组合
[编辑]后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
- 无极
- 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
- 两仪: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
- 四象: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
- 八卦: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 六十四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
☷ | ☶ | ☵ | ☴ | ☳ | ☲ | ☱ | ☰ | |
八卦 | 坤 | 艮 | 坎 | 巽 | 震 | 离 | 兑 | 乾 |
四象 | 太阴 | 少阳 | 少阴 | 太阳 | ||||
两仪 | 阴 | 阳 | ||||||
太极 | 太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十四卦 | 坤 | 剥 | 比 | 观 | 豫 | 晋 | 萃 | 否 | 谦 | 艮 | 蹇 | 渐 | 小过 | 旅 | 咸 | 遁 | 师 | 蒙 | 坎 | 涣 | 解 | 未济 | 困 | 讼 | 升 | 蛊 | 井 | 巽 | 恒 | 鼎 | 大过 | 姤 | 复 | 颐 | 屯 | 益 | 震 | 噬嗑 | 随 | 无妄 | 明夷 | 贲 | 既济 | 家人 | 丰 | 离 | 革 | 同人 | 临 | 损 | 节 | 中孚 | 归妹 | 睽 | 兑 | 履 | 泰 | 大畜 | 需 | 小畜 | 大壮 | 大有 | 夬 | 乾 |
三十二 | ||||||||||||||||||||||||||||||||||||||||||||||||||||||||||||||||
十六 | ||||||||||||||||||||||||||||||||||||||||||||||||||||||||||||||||
八卦 | 坤 | 艮 | 坎 | 巽 | 震 | 离 | 兑 | 乾 | ||||||||||||||||||||||||||||||||||||||||||||||||||||||||
四象 | 太阴 | 少阳 | 少阴 | 太阳 | ||||||||||||||||||||||||||||||||||||||||||||||||||||||||||||
两仪 | 阴 | 阳 | ||||||||||||||||||||||||||||||||||||||||||||||||||||||||||||||
太极 | 太极 |
六十四卦
[编辑]坤(地) | 艮(山) | 坎(水) | 巽(风) | 震(雷) | 离(火) | 兑(泽) | 乾(天) | ← 上卦 ↓ 下卦 |
2. 坤为地 | 23. 山地剥 | 8. 水地比 | 20. 风地观 | 16. 雷地豫 | 35. 火地晋 | 45. 泽地萃 | 12. 天地否 | 坤(地) |
15. 地山谦 | 52. 艮为山 | 39. 水山蹇 | 53. 风山渐 | 62. 雷山小过 | 56. 火山旅 | 31. 泽山咸 | 33. 天山遁 | 艮(山) |
7. 地水师 | 4. 山水蒙 | 29. 坎为水 | 59. 风水涣 | 40. 雷水解 | 64. 火水未济 | 47. 泽水困 | 6. 天水讼 | 坎(水) |
46. 地风升 | 18. 山风蛊 | 48. 水风井 | 57. 巽为风 | 32. 雷风恒 | 50. 火风鼎 | 28. 泽风大过 | 44. 天风姤 | 巽(风) |
24. 地雷复 | 27. 山雷颐 | 3. 水雷屯 | 42. 风雷益 | 51. 震为雷 | 21. 火雷噬嗑 | 17. 泽雷随 | 25. 天雷无妄 | 震(雷) |
36. 地火明夷 | 22. 山火贲 | 63. 水火既济 | 37. 风火家人 | 55. 雷火丰 | 30. 离为火 | 49. 泽火革 | 13. 天火同人 | 离(火) |
19. 地泽临 | 41. 山泽损 | 60. 水泽节 | 61. 风泽中孚 | 54. 雷泽归妹 | 38. 火泽睽 | 58. 兑为泽 | 10. 天泽履 | 兑(泽) |
11. 地天泰 | 26. 山天大畜 | 5. 水天需 | 9. 风天小畜 | 34. 雷天大壮 | 14. 火天大有 | 43. 泽天夬 | 1. 乾为天 | 乾(天) |
易数与二元运算(二进制)
[编辑]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在法国传教士白晋的介绍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四分四层图〉,认为与他所创的二元运算(二进制)相符合,赞扬备至。后来演进成布林代数。[27]
莱布尼茨以二进制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与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相类似:阴爻-- 可以用0表示,阳爻—可以用1表示。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注 1]
莱布尼茨还进一步附会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创造世界,坤 000:为天地洪荒,万物皆空;第一日:艮 001 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 010 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 111乃万物具备,是为安息日。1
而中国有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来自于中国的八卦,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传说。对这一错误,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一书461页指出:“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莱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二进制。梁宗巨著《数学历史典故》一书14~18页对这一历史公案有更加详尽考察,想进一步了解者可参考。[28]
统一码
[编辑]易经六十四卦符号 Yijing Hexagram Symbols[1] Unicode Consortium 官方码表(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4D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D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F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释
|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莱布尼茨所讲以0和1二数表示万物,与易经六十四卦并无关系。
参考文献
[编辑]引用
[编辑]-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易类小序》:“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 ^ 《周礼‧春官‧大卜》:“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 ^ 王明钦《试论归藏的几个问题》一文指出,通过比较古书引用的《归藏》佚文和出土的秦简易占,认为“王家台秦简《易占》就是《归藏本蓍篇》”。李家浩、廖名春、王明钦、连劭名、王宁、邢文等学者先后发表论作,认定王家台秦墓之《易占》简就是失传已久的《归藏·郑母经》。
- ^ 王宁. 《連山》《歸藏》兩部古書是否真的存在?. 看中国. [202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12).
- ^ 许慎. 《說文解字》.
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侌昜也。一曰:从勿。凡易之属皆从易。
- ^ 漢語多功能字庫 Multi-function Chinese Character Database. [2020-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 ^ 小学堂. 易. [202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6).
- ^ 漢字源流 - 易. [2023-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7).
- ^ 【易學八論】1:論易三名(兼論「易」的字義). [2023-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9).
- ^ 冯友兰. 第十五章. 《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 中华书局 (中文(简体)).
- ^ 宣公十二年. 左传.
- ^ 子路. 论语.
- ^ 著名大数据科学家刘永川论易经六爻体系的完备性.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6).
- ^ 各爻阴阳取值的潜变量方法. [2021-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 ^ 易经的解析框架. [2021-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 ^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被奉为“众经之首,大道之原”。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与《周易》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 张星《中医文化与中医学发展研究》,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版。
- ^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 ^ 《松崖文钞》卷一《上制军尹元长先生书》
- ^ 【易學研究】汪寧生:八卦起源.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6).
- ^ 陈咏琳. 近代「數字卦」研究考述 (PDF). 台北市立大学学报. 2016, 47 (2)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5-08).
- ^ 丁四新. 數字卦研究的階段、貢獻及其終結. [2023-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11).
- ^ 楼宇烈《袁宏与东晋玄学》,收入《国学研究(第一卷)》,67-9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
- ^ 《四库提要》称“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诸家之说,皆融会其义,自为注而自疏之。”
- ^ 荣格《易经》英文版序. [2021-02-03].
- ^ 著名大数据科学家刘永川论易经科学方法. [2021-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3).
- ^ 牟宗三. 導言. 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 台湾: 学生书局. ISBN 9570825510 (中文(繁体)).
- ^ Die mathematische schriften von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vol. VII C. I. Gerhardt (ed) pp 223-227 英文翻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数学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 [2011-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2-19).
来源
[编辑]- 书籍
- 《周礼》
- 司马迁:《史记》
- (美)罗特斯坦 著,李晓东 译:《心灵的标符:音乐与数学的内在生命——大美译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ISBN 978-7-206-03821-1
- 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8年,ISBN 753330053
-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ISBN 7-5052-0181-6
-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7-202-02560-4
- 程石泉:《易学新探》、《易辞新诠》、《易学新论》 (“程氏易学三书”)
研究书目
[编辑]- 李学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书社,2006)。
- 金谷治:于时化译:《易的占筮与义理》(济南:齐鲁书社,1990)。
- 邢文:《帛书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池田知久:〈周易与原始儒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刘述先:〈从发展观点看“周易”时间哲学与历史哲学之形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浅野裕一:〈儒家对《易》的经典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夏含夷:〈是筮法还是释法——由清华简《筮法》重新考虑《左传》筮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夏含夷:〈《周易》“元亨利贞”新解——兼论周代习贞习惯与《周易》卦爻辞的形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夏含夷:〈《周易》筮法原无“之卦”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顾明栋:〈《周易》明象与现代语言哲学及诠释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小岛祐马:〈关于《周易》的几个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赫尔穆特·威廉:〈左传国语中的易经占筮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学勤:〈《周易》与中国文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零:〈跳出《周易》看《周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零:〈读上博楚简《周易》〉。
- 李博贤 Lars Bo Christensen: Book of Changes - The Original Core of the I Ching (英文) Amazon 2015 〈预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87)。
- 高亨:《周易古经通说》,华正书局有限公司,2005年2月1日,ISBN 978-957-580-109-0
-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 Martin Schonberger:《The I Ching and the Genetic Code: The Hidden Key to Life》
延伸阅读
[编辑][在维基数据编辑]
- 在维基文库阅读本作品原文(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分类)
- 《周易 (四部丛刊本)》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经籍典·易经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 《史记/卷121》,出自司马迁《史记》
外部链接
[编辑]- 《周易》全文阅读-简繁正注白话文-识典古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易经》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华古籍全录-周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华百科全书-易经哲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易经的奥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
- YouTube上的易经的奥秘 -何为易经(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YouTube上的易经的奥秘 -易经与家庭(百家讲坛官方频道)
- I Ching web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文/西班牙文)
- 易经查询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易经古籍快速交互查询
- 读易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系辞爻辞象辞交互查询
- 《周易》在给我们讲故事 故事的方法介绍《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