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
赫哲族 Нанайцы(那乃人/纳奈人) Нанай | |||
---|---|---|---|
總人口 | |||
1.8万 | |||
分佈地區 | |||
俄羅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 | 12160[1] | ||
中國黑龍江省 | 5373[2] | ||
語言 | |||
赫哲语、 汉语(中国境内)、俄語(俄羅斯境內) | |||
宗教信仰 | |||
萨满教、藏传佛教 | |||
相关族群 | |||
烏爾奇人、鄂罗克人,其他满-通古斯语系民族 |
赫哲族是中國及俄罗斯境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俄罗斯称为那乃人或纳奈人(那乃语:Нанай,俄语:Нанайцы),语言属于满-通古斯语系的南通古斯语族的赫哲语支,分布在中国黑龙江省、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至鄂霍次克海一带。赫哲族在中国境内的人数较少,现有5373人(2020年),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市(1060人)、饶河县(529人)、抚远县(468人)和佳木斯市(936人),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三个民族乡及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抚远市乌苏镇的赫哲族村、社区。
族源
[编辑]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三江流域。历史上曾有“兀者野人”、“黑斤”、“黑真”、“赫真”(意为:“东方的人”[來源請求])、“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來源請求]),兀狄哈、“赫哲”、“戈尔德”等不同名称,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明朝时为野人女真的一支。“赫哲”一词最早见于《清实录》(满语:ᡥᡝᠵᡝ (heje))。一般认为赫哲族是以古老的黑水部为核心,吸收了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满族、汉族、蒙古族及其他土著等民族成分,在清初形成较稳定的族体。于清末进入阶级社会。原居住在库页岛的赫哲族人在清朝被俄国人赶到大陆。他們服魚皮,也服狍子皮,因此有時被命名為魚皮韃子。俄国人以前叫他们高尔德人。在黑龙江下游的与乌尔奇人有关。
俄人说赫哲人分七氏族,所以叫七姓野人。其实他们分为二十二个氏族:苛楞、撒马吉尔、涂墨拉勒、烏第堪、畢日達奇、加克素鹿、尤喀敏喀、珠格、綽格樂、阿勒楚喀、多秦、鄂寧喀、嘎即喇、阿克坦喀、畢爾緬勒、烏札拉、舒木魯、盧日勒、傅特哈、葛以克日、赫哲[來源請求]。其中有七个最古老氏族(特尔吉尔、貝尔特吉尔、巴亚吉尔、撒馬吉、卡尔他吉尔、巴力卡吉尔、庫奇吉尔[來源請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民族识别时间为1964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共有1489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增长到4,664人。那乃人有二種:薙髮(滿洲[需要解释]稱為短毛子)與不薙髮(長毛子)。前者受滿人影響較大,後者受尼夫赫人影響,弄熊為樂。
中国赫哲族人口分布
[编辑]中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地赫哲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3]:
地区 |
总人口 |
赫哲族 |
占赫哲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少数民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人口比例(%) |
合计 | 1,245,110,826 | 4,664 | 100 | 0.00443 | 0.00037 |
31省份合计 | 1,242,612,226 | 4,640 | 99.49 | 0.00441 | 0.00037 |
东北地区 | 104,864,179 | 4,182 | 89.67 | 0.03821 | 0.00399 |
华北地区 | 145,896,933 | 195 | 4.18 | 0.00224 | 0.00013 |
华东地区 | 358,849,244 | 86 | 1.84 | 0.00344 | 0.00002 |
中南地区 | 350,658,477 | 66 | 1.42 | 0.00022 | 0.00002 |
西北地区 | 89,258,221 | 61 | 1.31 | 0.00035 | 0.00007 |
西南地区 | 193,085,172 | 50 | 1.07 | 0.00014 | 0.00003 |
黑龙江 | 36,237,576 | 4,250 | 83.83 | 0.22059 | 0.01079 |
吉林 | 26,802,191 | 190 | 4.07 | 0.00774 | 0.00071 |
北京 | 13,569,194 | 84 | 1.80 | 0.01435 | 0.00062 |
辽宁 | 41,824,412 | 82 | 1.76 | 0.00122 | 0.00020 |
内蒙 | 23,323,347 | 54 | 1.16 | 0.00111 | 0.00023 |
河北 | 66,684,419 | 46 | 0.99 | 0.00158 | 0.00007 |
山东 | 89,971,789 | 33 | 0.71 | 0.00522 | 0.00004 |
新疆 | 18,459,511 | 22 | 0.47 | 0.00020 | 0.00012 |
甘肃 | 25,124,282 | 21 | 0.45 | 0.00095 | 0.00008 |
浙江 | 45,930,651 | 17 | 0.36 | 0.00430 | 0.00004 |
河南 | 91,236,854 | 17 | 0.36 | 0.00149 | 0.00002 |
青海 | 4,822,963 | 15 | 0.32 | 0.00068 | 0.00031 |
上海 | 16,407,734 | 14 | 0.30 | 0.01348 | 0.00009 |
四川 | 82,348,296 | 14 | 0.30 | 0.00034 | 0.00002 |
江苏 | 73,043,577 | 13 | 0.28 | 0.00500 | 0.00002 |
广东 | 85,225,007 | 13 | 0.28 | 0.00102 | 0.00002 |
广西 | 43,854,538 | 13 | 0.28 | 0.00008 | 0.00003 |
贵州 | 35,247,695 | 13 | 0.28 | 0.00010 | 0.00004 |
云南 | 42,360,089 | 13 | 0.28 | 0.00009 | 0.00003 |
天津 | 9,848,731 | 9 | 0.19 | 0.00337 | 0.00009 |
湖北 | 59,508,870 | 9 | 0.19 | 0.00035 | 0.00002 |
海南 | 7,559,035 | 9 | 0.19 | 0.00069 | 0.00012 |
重庆 | 30,512,763 | 9 | 0.19 | 0.00046 | 0.00003 |
安徽 | 58,999,948 | 8 | 0.17 | 0.00201 | 0.00001 |
湖南 | 63,274,173 | 5 | 0.11 | 0.00008 | 0.00001 |
宁夏 | 5,486,393 | 3 | 0.06 | 0.00016 | 0.00005 |
山西 | 32,471,242 | 2 | 0.04 | 0.00194 | 0.00001 |
福建 | 34,097,947 | 1 | 0.02 | 0.00017 | 0.00000 |
西藏 | 2,616,329 | 1 | 0.02 | 0.00004 | 0.00004 |
江西 | 40,397,598 | ||||
陕西 | 35,365,072 | ||||
现役军人 | 2,498,600 | 24 | 0.51 | 0.02149 | 0.00096 |
语言
[编辑]赫哲族的民族语言为赫哲语,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不少的语汇与满语相同。现在通用汉语,很少有40岁以下赫哲族人会说赫哲语。中國境内赫哲族没有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清朝时用满文,现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文。
俄羅斯境内赫哲族使用基里爾字母拼寫赫哲語。至今伯力仍有13所學校教赫哲語。
民族风俗
[编辑]由于赫哲族世代居住在大江流域,所以关于赫哲的民族文化大多和鱼有关。他们不是定居民族但如果环境好可长期在该处生活。
日常生活
[编辑]冬以滑雪板或役犬雪橇为交通,夏以桦皮船、舢板从事运输和捕鱼。
信仰
[编辑]赫哲族过去曾信仰萨满教,相信神的存在,也有熊与虎的图腾信仰。
赫哲族的萨满多为妇女,平时,萨满和别人一样参加劳动,当族群有重大活动或有人邀请时萨满才会执行萨满的职能。
赫哲族的萨满主要从事以下方面的活动:
- 为患者跳神治病;
- 春秋两季跳路神,消灾免祸;
- 为无子女的人跳神求子;
- 主持祭神仪式;
- 为死者送魂;
- 为人判断吉凶祸福,寻找丢失物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观念逐渐淡薄,如今已很少有人信仰。也有信藏传佛教的赫哲族。
婚姻
[编辑]赫哲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实行氏族外婚制。以前多为父母包办,早婚现象比较普遍。传统的赫哲族婚礼要举行“拜老爷儿”的仪式,“老爷儿”是赫哲族对太阳的称谓。婚宴时,等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新娘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最后同吃面条,意为夫领妇随,白头到老。赫哲族婚礼中,要点长寿灯,灯光在后半夜不能熄灭,祝愿过一辈子太平日子。赫哲族寡妇可以改嫁,改嫁时不再举行婚礼。
丧葬
[编辑]赫哲族人死后实行土葬,没有固定的坟地。早年用桦树皮裹埋,挖个坑后将尸体放入坑中,上面再搭个盖,然后培起土堆。小孩死后不埋在地里,将尸体用桦树皮裹起来后放在树上。
饮食
[编辑]赫哲族有吃生鱼的习惯,对于鱼皮、鱼籽、鱼肉、鱼脆骨都有生吃的妙法。日常都吃新鲜鱼,有把鱼穿在烤叉上烧烤食用的,也有蒸熟而食的。此外还将捕鱼旺季吃不了的鱼用日晒火烤的办法进行加工,贮存起来以备淡季食用。也吃兽肉。
民族特色菜:
- 他勒卡:加入蔬菜的凉拌生鱼,是赫哲族的特色菜肴。
- 它斯罕:也称为炒鱼毛,赫哲族的名菜,是用各种鲜嫩的肥鱼切成鱼丝,再加白糖等佐料炒成。其味道可口味美,且能储存很长时间不变质。
赫哲族人传统的主食有“拉拉饭”和“莫温古饭”两种:
- 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鱼松或各种动物油食用。
- 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加小米一起煮熟后,再加盐而成的稀饭。
现在饮食习惯与汉族相同,大部分赫哲族家庭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为主。
服饰
[编辑]传统的赫哲族衣服都用鹿皮和鱼皮制作。20世纪大部分人以棉布为衣。
赫哲族的鱼皮衣服非常有特点,是把鲢鱼、鲤鱼等鱼皮完整地剥下来,晾干去鳞,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样柔软,再用鲢鱼皮线缝制而成。制作工艺十分精巧,是赫哲族独有的民族服装。
建筑
[编辑]住宅为用桦皮茅草搭成的棚子。有穴居遗风。较普遍地住泥墙草顶房屋。
- 胡如布(小型地窖),是赫哲族人早先居住的房子,是向地下挖进约三尺深的坑,坑顶用一、二根粗壮大木斗作梁,搭上檩子、椽子,支起楔形架子,上铺箔条或盖树枝,培上土成顶盖。结构比较简陋。大型地窖称为“希日兔克”。
- 塔克吐(鱼楼),是赫哲族人贮藏鱼的地方,一般都建在居所庭院中,几乎每家都有一座,平时还用来放置渔具等物品。
此外还有“撮罗昂库”,“阔恩布如昂库”,“博苏昂库”(各种形式的窝铺)、“温特合”和“卓”(平房)等建筑。
节日
[编辑]此外,还有:
文化艺术
[编辑]赫哲族文化主要表现在赫哲族歌曲舞蹈、衣着服饰、渔猎工具、食鱼文化等方面。
文学
[编辑]- “伊玛堪”是赫哲族民间流传的说唱文学,常在猎场、网滩或渔村土筑茅屋里说唱。内容大部分以英雄好汉,当地的自然风光,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朴爱情,部落间的战争和兴衰为主题,当然还会有许多表现渔猎生产的本领、技能的主题,也有少数关于宗教的故事。大多数故事都是以胜利为结局,以团圆而告终。
- “说胡力”是以讲述为主的民间文学,有寓言、童话、传说等,大都比较短小,通常是老人讲述给儿童进行启蒙教育。其中有民族特色的赫哲族神话有《莫日根射日》、《月亮》、《北斗》、《彩虹》、《山神的传说》、《虎的传说》等。
音乐
[编辑]- 乌苏里船歌 著名的赫哲族民歌,曾经因为版权问题引起官司,现在公认为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是郭颂的创作歌曲,取材于赫哲族民歌,但不是民歌)
- 赫尼哪 抒情歌曲。
- 嫁令阔 多为赫哲族妇女劳动时哼唱。
著名人物
[编辑]- 德蘇·烏札拉,黑澤明同名電影《德蘇·烏札拉》主角。
- 吴进才,民歌歌手、“伊玛堪”演唱家。
- 尤永贵,民俗画家,其作品有100多幅被收藏。
- 乌·白辛,原名吴宇洪,当代剧作家。
- 尹章義,臺灣知名歷史學家,曾任輔仁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現任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 韓庚,中国大陆演员和流行歌手,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及Super Junior-M的前成員。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俄文)http://www.perepis2002.ru/ct/html/TOM_14_24.ht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俄羅斯聯邦2002年人口普查結果
-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結果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stats.gov.cn. [2010-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9).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210140823/http://www.nhyz.org/yxx/mfmz/kzz/kzz.htm
- http://news.sina.com.cn/cl/2002-12-29/1048856186.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217194301/http://www.gxi.gov.cn/intoguangxi/mzfq/zhmz_xndq/hzz.htm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206220547/http://www.bjethnic.gov.cn/mzyd/mzjj-hz.htm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229010607/http://218.12.39.38/datalib/2003/Nation/DL/DL-173770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50120052801/http://www.bsrsxl.com/R/show.asp?id=861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804200306/http://www.zytzb.org.cn/zytzbwz/nation/minzufengmao/news19.htm
- 赫哲族的传统故事(赫哲语—俄文)
- 赫哲族服饰论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